CN106569633A - 触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69633A
CN106569633A CN201610931258.2A CN201610931258A CN106569633A CN 106569633 A CN106569633 A CN 106569633A CN 201610931258 A CN201610931258 A CN 201610931258A CN 106569633 A CN106569633 A CN 106569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control electrode
touch
blooming piec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312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69633B (zh
Inventor
曾洋
周星耀
王丽花
刘雪宁
柳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312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696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69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69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69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69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触控结构包括:衬底;发光元件层,形成在所述衬底上;薄膜封装层,形成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触控电极层,形成在所述薄膜封装层上,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依次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二子触控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光学膜片,形成在触控电极层上,且所述光学膜片在位于相邻第二子触控电极的上方具有多个过孔;导电跨桥,形成在所述光学膜片上且沉积所述过孔,以使所述相邻的第二子触控电极互相电连接。

Description

触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由于具有人机互动的特性,已逐渐取代键盘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装置的输入接口上。近年来,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应用面发展越来越广,将触控面板与显示器结合而形成触控显示装置的应用产品也越来越多,包括移动电话(mobile 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电脑(tablet PC)以及笔记本电脑(laptop PC)等。
现今触控的技术发展非常多样化,其中电容式触控技术由于具有高准确率、多点触控、高耐用性以及高触控分辨率等特点,已成为目前中高阶消费性电子产品使用的主流触控技术。电容式触控技术又分为互容式(mutual-capacitance)触控技术及自容式(self-capacitance)触控技术。
当前主流的平板显示器通常为液晶显示器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液晶显示器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因此下面仅介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技术被誉为具有梦幻般显示特征的平面显示技术,因其发光机理与发光二极管(LED)相似,所以又称之为OLED(organic ight emitting diode)。具有既薄又轻、主动发光、宽视角、快速响应、能耗低、低温和抗震性能优异以及潜在的柔性设计等优点。2000年以来,OLED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开始步入产业化阶段。
目前用于平板显示器的触控结构通常具有如附图1所示的叠层结构,由下至上依次为:衬底101、发光元件层102、薄膜封装层103、圆偏光片104、触控电极及其衬底105以及保护膜106,其中触控电极和圆偏光片一般有各自独立的膜层,圆偏光片的相位差膜包括1/2波片和1/4波片。由于膜层较多,大大增加了器件的厚度,对于可弯折性影响很大,且由于结构部件很多,造成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触控结构。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能够实现较简单的结构和较低成本。
本发明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公开一种触控结构,包括:
衬底;
发光元件层,形成在所述衬底上;
薄膜封装层,形成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
触控电极层,形成在所述薄膜封装层上,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依次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二子触控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光学膜片,形成在触控电极层上,且所述光学膜片在位于相邻第二子触控电极的上方具有多个过孔;
导电跨桥,形成在所述光学膜片上且沉积所述过孔,以使所述相邻的第二子触控电极互相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触控电极层通过打印或沉积刻蚀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形成在导电跨桥和光学膜片上的线偏光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形成在线偏光片下、导电跨桥和光学膜片上的1/2波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线偏光片为液晶涂布型或聚乙烯醇拉伸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液晶涂布型1/4波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形成在液晶涂布型1/4波片上的液晶涂布型1/2波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形成在薄膜封装层和触控电极层之间的1/4波片,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液晶涂布型1/2波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形成在液晶涂布型1/2波片上的液晶涂布型线偏光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公开一种触控结构,包括:
衬底;
发光元件层,形成在所述衬底上;
薄膜封装层,形成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
光学膜片,形成在薄膜封装层上;
触控电极层,形成在所述光学膜片上,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依次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二子触控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所述光学膜片在位于相邻第二子触控电极的下方具有多个过孔;
导电跨桥,形成在所述薄膜封装层和光学膜片之间且沉积所述过孔,以使所述相邻的第二子触控电极互相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依次形成在触控电极层上的1/2波片和线偏光片,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液晶涂布型1/4波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公开一种触控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
制备衬底;
在衬底上形成发光元件层;
在发光元件层上形成薄膜封装层;
在薄膜封装层上形成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依次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二子触控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在触控电极层上形成光学膜片,且所述光学膜片在位于相邻第二子触控电极的上方形成有多个过孔;以及
在所述光学膜片上形成导电跨桥且沉积所述过孔,以使所述相邻的第二子触控电极互相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触控电极层通过打印或沉积刻蚀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在导电跨桥和光学膜片上形成线偏光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在线偏光片下、导电跨桥和光学膜片上形成1/2波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线偏光片为液晶涂布型或聚乙烯醇拉伸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液晶涂布型1/4波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形成在液晶涂布型1/4波片上的液晶涂布型1/2波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在薄膜封装层和触控电极层之间形成1/4波片,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液晶涂布型1/2波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形成在液晶涂布型1/2波片上的液晶涂布型线偏光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由于触控电极反光可以被圆偏光片消除,而1/4波片用液晶涂布相对容易且不太需要额外1/2波片补偿,因此能够在较简单结构和较低成本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触控效果和防反光效果,同时提高了触控体验和显示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采用导电跨桥在液晶涂布型1/4波片下面的结构来主要消除导电跨桥的反光,进而提供更好的显示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为传统用于平板显示器的触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一触控结构在形成导电垮桥前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使相邻的第二子触控电极互相电连接的导电跨桥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一触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另一触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又一触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一触控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发明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在下面的描述中,当一个预定的部分“包括”一个预定的组件时,预定的部分不排除其他组件,但可以进一步包括其他组件,除非另有说明。
图中所示的每一层的厚度和尺寸可能会为了方便和清晰的目的被夸大,省略或示意性地绘制。此外,元素的大小并没有完全反映实际大小。
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当一层(或膜),一个区域,或一个板被称为“在”另一部分“上”时,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在另一部分上,或一个或多个中间层也可能存在。相反,应当理解,当某一部分被称为“直接在”另一部分“上”时,一个或多个中间层可能不存在。
图2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一触控结构在形成导电垮桥前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使相邻的第二子触控电极互相电连接的导电跨桥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一触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2-4所示,一种触控结构,包括:衬底(200,401),发光元件层402,形成在所述衬底上;薄膜封装层403,形成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触控电极层404,形成在所述薄膜封装层上,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依次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201,301);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二子触控电极(202,302),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光学膜片405,形成在触控电极层上,且所述光学膜片在位于相邻第二子触控电极的上方(如图3中圆点所示的位置)具有多个过孔;导电跨桥(303,406),形成在所述光学膜片上且沉积所述过孔,以使所述相邻的第二子触控电极互相电连接。第一触控电极可以是接收电极Rx而第二触控电极是发送电极Tx,但也可以是第一触控电极为发送电极Tx而第二触控电极为接收电极Rx。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触控电极层通过打印或沉积刻蚀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触控结构还可以包括形成在导电跨桥和光学膜片上的线偏光片407。
触控结构还可以包括形成在线偏光片上的保护膜408。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触控结构还可以包括形成在线偏光片下、导电跨桥和光学膜片上的1/2波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线偏光片为液晶涂布型或聚乙烯醇拉伸型。由于形成在触控电极层上的线偏光片不需要打孔,因此可以是液晶涂布型的,也可以是聚乙烯醇即PVA拉伸型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光学膜片包括液晶涂布型1/4波片。形成触控电极层后,在其上制作液晶涂布型1/4波片,固化后厚度约1-2um。
传统用于平板显示器的触控结构的圆偏光片的相位差膜包括1/2波片和1/4波片,而本发明的触控结构由于触控电极的反光可以被1/4波片很好地消除,因此不太需要额外1/2波片补偿;此外1/4波片用液晶涂布相对容易,从而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当然本发明也不限于此,为了进一步起到更好地消除触控电极反光的效果,光学膜片除了包括液晶涂布型1/4波片,也还可以包括形成在液晶涂布型1/4波片上的液晶涂布型1/2波片,甚至还可以包括形成在液晶涂布型1/2波片上的液晶涂布型线偏光片。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需要打孔的层(1/4波片、1/2波片或线偏光片)必须是液晶涂布型的。
上述1/4波片、1/2波片的相位延迟、轴向,以及线偏光片的吸收轴向和通常圆偏光片中的相同。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另一触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5所示,一种触控结构,包括:衬底5015,发光元件层502,形成在所述衬底上;薄膜封装层503,形成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1/4波片504,形成在所述薄膜封装层上;触控电极层505,形成在所述1/4波片上,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依次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二子触控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光学膜片,形成在触控电极层上,且所述光学膜片在位于相邻第二子触控电极的上方(具有多个过孔;导电跨桥508,形成在所述光学膜片上且沉积所述过孔,以使所述相邻的第二子触控电极互相电连接。
光学膜片可以包括液晶涂布型1/2波片506,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形成在液晶涂布型1/2波片上的液晶涂布型线偏光片507。
触控结构还可以包括形成在光学膜片和导电跨桥上的保护膜509。
由于处于1/4波片以下的触控电极层反光可以被很好消除,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示例实施方式的触控结构主要是希望消除触控电极层的反光,所以采用了触控电极层在下导电跨桥在上的结构。反之,如果是采用反射相对较低的触控电极层,或者存在金属导电跨桥反光严重甚至可见等问题,可以采用导电跨桥在下触控电极层在上的结构来主要消除导电跨桥的反光,下面结合附图6来具体说明。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又一触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6所示,一种触控结构,包括:衬底601;发光元件层602,形成在所述衬底上;薄膜封装层603,形成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光学膜片604,形成在薄膜封装层上;触控电极层605,形成在所述光学膜片上,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依次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二子触控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所述光学膜片在位于相邻第二子触控电极的下方具有多个过孔;导电跨桥606,形成在所述薄膜封装层和光学膜片之间,且沉积所述过孔,以使所述相邻的第二子触控电极互相电连接。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液晶涂布型1/4波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上述触控结构还包括依次形成在触控电极层上的1/2波片607和线偏光片608。
上述触控结构还可以包括形成在线偏光片上的保护膜609。
本示例实施方式的触控结构由于导电跨桥形成在1/4波片的下方,因此导电跨桥的反光能够得到很好地消除。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结构的制造方法。图7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一触控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一种触控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
步骤S702:制备衬底。
步骤S704:在衬底上形成发光元件层。
步骤S706:在发光元件层上形成薄膜封装层。
步骤S708:在薄膜封装层上形成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依次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二子触控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触控电极层通过打印或沉积刻蚀形成
步骤S710:在触控电极层上形成光学膜片,且所述光学膜片在位于相邻第二子触控电极的上方形成有多个过孔。
步骤S712:在所述光学膜片上形成导电跨桥且沉积所述过孔,以使所述相邻的第二子触控电极互相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导电跨桥和光学膜片上形成线偏光片。
所述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线偏光片上形成保护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线偏光片下、导电跨桥和光学膜片上形成1/2波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线偏光片为液晶涂布型或聚乙烯醇拉伸型。由于形成在触控电极层上的线偏光片不需要打孔,因此可以是液晶涂布型的,也可以是聚乙烯醇即PVA拉伸型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光学膜片包括液晶涂布型1/4波片。形成触控电极层后,在其上制作液晶涂布型1/4波片,固化后厚度约1-2um。
传统用于平板显示器的触控结构的圆偏光片的相位差膜包括1/2波片和1/4波片,而本发明的触控结构由于触控电极的反光可以被1/4波片很好地消除,因此不太需要额外1/2波片补偿;此外1/4波片用液晶涂布相对容易,从而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当然本发明也不限于此,为了进一步起到更好地消除触控电极反光的效果,光学膜片除了包括液晶涂布型1/4波片,也还可以包括形成在液晶涂布型1/4波片上的液晶涂布型1/2波片,甚至还可以包括形成在液晶涂布型1/2波片上的液晶涂布型线偏光片。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需要打孔的层(1/4波片、1/2波片或线偏光片)必须是液晶涂布型的。
上述1/4波片、1/2波片的相位延迟、轴向,以及线偏光片的吸收轴向和通常圆偏光片中的相同。
下面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与两个现有技术的对比例的技术效果的比较来说明本发明的触控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的技术效果。
对比例1:触控结构包括衬底,设置于衬底上的发光元件层,线偏光片位于发光元件层远离衬底的一侧,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分别位于线偏光片相对的两个表面。
对比例2:触控结构包括衬底,设置于衬底上的发光元件层,线偏光片位于发光元件层远离衬底的一侧,触控薄膜位于线偏光片远离发光元件层的表面,触控薄膜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以及位于第一触控电极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之间的绝缘层。
下表体现了如本发明图2-4所示的实施例的触控结构在实际制程与使用中与对比例1、对比例2在触控电极引出难度、电极抗反射性能、电极保护效果以及工艺难度几方面的效果对比。其中,技术效果由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依次递减。
触控电极引出难度 电极抗反射 电极保护 工艺难度
本发明 非常好 较好 较好 非常好
对比例1 较差 较差
对比例2 一般 较好
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触控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在触控电极引出难度、电极抗反射性能、电极保护效果以及工艺难度几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达到了非常有益的技术效果。
与此同时,如本发明图5或6所示的实施例的触控结构也具有与如本发明图2-4所示的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类似的有益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由于触控电极反光可以被圆偏光片消除,而1/4波片用液晶涂布相对容易且不太需要额外1/2波片补偿,因此能够在较简单结构和较低成本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触控效果和防反光效果,同时提高了触控体验和显示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采用导电跨桥在液晶涂布型1/4波片下面的结构来主要消除导电跨桥的反光,进而提供更好的显示体验。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可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发明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20)

1.一种触控结构,包括:
衬底;
发光元件层,形成在所述衬底上;
薄膜封装层,形成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
触控电极层,形成在所述薄膜封装层上,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依次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二子触控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光学膜片,形成在触控电极层上,且所述光学膜片在位于相邻第二子触控电极的上方具有多个过孔;
导电跨桥,形成在所述光学膜片上且沉积所述过孔,以使所述相邻的第二子触控电极互相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电极层通过打印或沉积刻蚀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还包括形成在导电跨桥和光学膜片上的线偏光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结构,还包括形成在线偏光片下、导电跨桥和光学膜片上的1/2波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结构,所述线偏光片为液晶涂布型或聚乙烯醇拉伸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液晶涂布型1/4波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结构,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形成在液晶涂布型1/4波片上的液晶涂布型1/2波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还包括形成在薄膜封装层和触控电极层之间的1/4波片,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液晶涂布型1/2波片。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触控结构,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形成在液晶涂布型1/2波片上的液晶涂布型线偏光片。
10.一种触控结构,包括:
衬底;
发光元件层,形成在所述衬底上;
薄膜封装层,形成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
光学膜片,形成在薄膜封装层上;
触控电极层,形成在所述光学膜片上,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依次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二子触控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所述光学膜片在位于相邻第二子触控电极的下方具有多个过孔;
导电跨桥,形成在所述薄膜封装层和光学膜片之间且沉积所述过孔,以使所述相邻的第二子触控电极互相电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结构,还包括依次形成在触控电极层上的1/2波片和线偏光片,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液晶涂布型1/4波片。
12.一种触控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
制备衬底;
在衬底上形成发光元件层;
在发光元件层上形成薄膜封装层;
在薄膜封装层上形成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依次电连接的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彼此间隔的第二子触控电极,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在触控电极层上形成光学膜片,且所述光学膜片在位于相邻第二子触控电极的上方形成有多个过孔;以及
在所述光学膜片上形成导电跨桥且沉积所述过孔,以使所述相邻的第二子触控电极互相电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所述触控电极层通过打印或沉积刻蚀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导电跨桥和光学膜片上形成线偏光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线偏光片下、导电跨桥和光学膜片上形成1/2波片。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方法,所述线偏光片为液晶涂布型或聚乙烯醇拉伸型。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液晶涂布型1/4波片。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形成在液晶涂布型1/4波片上的液晶涂布型1/2波片。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薄膜封装层和触控电极层之间形成1/4波片,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液晶涂布型1/2波片。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制造方法,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形成在液晶涂布型1/2波片上的液晶涂布型线偏光片。
CN201610931258.2A 2016-10-31 2016-10-31 触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569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31258.2A CN106569633B (zh) 2016-10-31 2016-10-31 触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31258.2A CN106569633B (zh) 2016-10-31 2016-10-31 触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69633A true CN106569633A (zh) 2017-04-19
CN106569633B CN106569633B (zh) 2019-07-16

Family

ID=58533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31258.2A Active CN106569633B (zh) 2016-10-31 2016-10-31 触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69633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3415A (zh) * 2017-05-18 2017-09-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触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7240597A (zh) * 2017-05-26 2017-10-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oled模组和显示器
CN108052238A (zh) * 2017-12-14 2018-05-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8172121A (zh) * 2017-12-12 2018-06-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膜层的制备方法
CN109546009A (zh) * 2017-09-22 2019-03-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其显示面板
JP2020030336A (ja) * 2018-08-23 2020-02-2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水平配向液晶硬化膜を含む積層体
CN111580695A (zh) * 2020-04-29 2020-08-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6481A (zh) * 2014-08-15 2014-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022111A (zh) * 2014-04-18 2015-11-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图案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59515A (zh) * 2015-09-18 2015-12-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5388662A (zh) * 2015-12-25 2016-03-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偏振片
CN105655501A (zh) * 2016-03-18 2016-06-08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综合功能膜、其制作方法及oled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2111A (zh) * 2014-04-18 2015-11-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图案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66481A (zh) * 2014-08-15 2014-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5159515A (zh) * 2015-09-18 2015-12-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5388662A (zh) * 2015-12-25 2016-03-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偏振片
CN105655501A (zh) * 2016-03-18 2016-06-08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综合功能膜、其制作方法及oled显示面板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3415B (zh) * 2017-05-18 2021-01-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触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11367757B2 (en) 2017-05-18 2022-06-2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LED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7193415A (zh) * 2017-05-18 2017-09-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触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7240597A (zh) * 2017-05-26 2017-10-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oled模组和显示器
CN107240597B (zh) * 2017-05-26 2021-09-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oled模组和显示器
CN109546009A (zh) * 2017-09-22 2019-03-2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其显示面板
CN108172121A (zh) * 2017-12-12 2018-06-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膜层的制备方法
WO2019114065A1 (zh) * 2017-12-14 2019-06-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8052238A (zh) * 2017-12-14 2018-05-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2020030336A (ja) * 2018-08-23 2020-02-2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水平配向液晶硬化膜を含む積層体
JP7302954B2 (ja) 2018-08-23 2023-07-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水平配向液晶硬化膜を含む積層体
CN111580695A (zh) * 2020-04-29 2020-08-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580695B (zh) * 2020-04-29 2023-07-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69633B (zh) 201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69633A (zh) 触控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10976854B2 (en) Force touch display panel, dete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164639B2 (en) Touch panel
WO2016082636A1 (zh) 像素结构、透明触摸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160147325A1 (en) Fan-out trace structure of touch module of touch device
US9671909B2 (en) Mutual capacitance one glass solutio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US20190324582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2881839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322650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d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TWI463544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US1064959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150160758A1 (en) Touch panel with mesh alloy electrodes
US10620763B2 (en) Touch-sensor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CN11158069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WO2018205660A1 (zh)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TW201349049A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US11348979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4409473A (zh) 压电触控式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4267859A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CN105117085B (zh) 内嵌式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37906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702701A (zh) 压电触控式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有机发光显示器
US20180329553A1 (en) In-cell touch panel
CN103677385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30076667A1 (en) Touch panel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