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62470A - 一种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62470A
CN106562470A CN201610969772.5A CN201610969772A CN106562470A CN 106562470 A CN106562470 A CN 106562470A CN 201610969772 A CN201610969772 A CN 201610969772A CN 106562470 A CN106562470 A CN 106562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reconstituted tobacco
aroma component
component content
storage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697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园
王茜茜
罗岩峰
刘永强
谢晓斌
李宙文
李敏
邵兰军
高卫锴
谭思思
李颖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Guangdo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Guangdo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Guangdo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Guangdo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697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624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62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624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BMANUFACTURE OR PREPARATION OF TOBACCO FOR SMOKING OR CHEWING; TOBACCO; SNUFF
    • A24B15/00Chemical features or treatment of tobacco; Tobacco substitutes, e.g. in liquid form
    • A24B15/18Treatment of tobacco products or tobacco substitutes
    • A24B15/20Biochemical treat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是将再造烟叶经过4~12个月的储存时间后再用于加工使用。进一步地,所述再造烟叶的包装方式为纸箱内附加真空或纸箱内附加充氮的包装方式。本发明在储存条件因素中互相影响、互相干扰的各种复杂的情况中总结科学的规律,实现精确确定储存的基本条件,明确合理地确定了再造烟叶最佳储存周期和时期,保障再造烟叶的致香成分含量最足,从而有利于控制卷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规避由于再造烟叶不同仓储周期品质状况不同造成的卷烟致香成分含量波动的风险,并优化储存配置,有效控制原料管理及仓储相关费用。

Description

一种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造烟叶储存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
背景技术
原料(包括烟叶、再造烟叶等)的储存是卷烟生产加工流程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储存环境对卷烟工艺原料质量的稳定和卷烟产品质量风格的保持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卷烟加工企业,原料储存(包括烟叶、再造烟叶等)是整个生产流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原料实现其价值的一个管理环节。烟叶储存的主要目的在于创造烟叶的“时间效用”,使烟叶在效用最高的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发挥烟叶的质量潜力,实现烟叶资源在时间上和品质上的优化配置,达到保护和改善烟叶品质的目的。
烟叶仓库指用于储存烟叶商品的库房,过去主要是露天储存,现阶段一般为钢筋水泥结构的室内储存,分单层和多层库房,配备有防潮隔热通风降温排湿等功能。烟叶仓储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烟叶种植与卷烟生产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矛盾,使卷烟生产能连续进行。
目前,国内外对烟叶储存方面的研究较多,例如《烟叶储存保管方法》(GB/T23220-2008)是目前本行业贮藏烟叶的标准文件,其中指出根据不同产地、不同质量状况片烟的适宜醇化期确定贮存期限,一般为12~36个月。
但标准文件并没有对再造烟叶储存方面提出指导,目前对再造烟叶储存方面的研究叶鲜有报道。再造烟叶虽与烟叶相似,但仍然存在很多显著的差异。再造烟叶是以烟末、烟梗、碎片等烟草物质重新组合的产品,厚度一般在0.2mm,是交织结构,由表至里吸湿。而叶片是草本植物类,厚度一般在0.14mm,是以毛细孔胶原体吸湿,直接渗透到内部。再造烟叶和烟叶的组织结构不同,厚度不同,吸湿的性质就不同。同时,堆积状态会使造纸法再造烟叶储存过程中产生粘连效应,影响后续工艺的掺配均匀性等,这些都会造成造纸法再造烟叶应用性能的下降。因此,造纸法再造烟叶与烟叶相比,储存方式应存在差异。目前,再造烟叶并未区别于烟叶进行单独储存。再者,标准文件规定的标准仓库要求是恒温恒湿环境,具体实施的时候存在仓库建设成本高、不易控制和实现的难题。
国内外对烟叶原料储存中常规化学组分变化的相关研究较多,而对再造烟叶的研究鲜有报道。
致香成分含量是体现卷烟产品风格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认为卷烟致香成分含量与其烟草及主流烟气中的烟碱含量有关。影响卷烟致香成分含量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及程度如何,是卷烟产品设计人员十分关注的课题。
目前缺乏从储存的环节提升烟叶尤其是再造烟叶的致香成分含量方面的相关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对再造烟叶储存过程中稳定水分含量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一种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是将再造烟叶经过4~12个月的储存时间后再用于加工使用。
优选地,是将再造烟叶经过4~6个月的储存时间后再用于加工使用。
优选地,所述再造烟叶的包装方式为纸箱内附加真空或纸箱内附加充氮的包装方式。
优选地,所述储存是储存于普通混凝土结构仓库;
优选地,所述仓库所处地区的年平均气温23℃,平均相对湿度为60%,其位置为介于东经112°53′~114°45′,北纬23°53′~25°31′之间;
或者所述仓库所处地区的年平均气温22℃,平均相对湿度为68%,其位置为介于北纬23°06’,东经113°15’;
或者所述仓库所处地区的年平均气温20℃,平均相对湿度为55%,其位置为介于东经115°18’~116°56’,北纬23°23’~24°56’之间的低纬度地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仓库位于梅州。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储存条件因素中互相影响、互相干扰的各种复杂的情况中总结科学的规律,实现精确确定储存的基本条件,本发明独辟蹊径对储存的季节和时间综合研究,寻找影响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关键因素,总结出通过储存时间和包装方式的控制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技术方案。应用本发明成果,不用严格限定采用恒温恒湿的标准仓库储存再造烟叶也可保障储存质量,即使是采用普通混凝土结构的仓库,只要储存时间和包装方式科学,既可以保障再造烟叶不发生霉变,又可以提高其致香成分含量。本发明明确了合理地确定再造烟叶最佳储存周期和时期,保障再造烟叶的致香成分含量最足,从而有利于控制卷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规避由于再造烟叶不同仓储周期品质状况不同造成的卷烟致香成分含量波动的风险,并优化储存配置,有效控制原料管理及仓储相关费用。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三种随机选取的再造烟叶样品近红外光谱扫描结果。
图2 GR60Z01产品致香成分变化图。
图3 RSGD-126产品致香成分变化图。
图4 GDT-3产品致香成分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仅用于验证本发明设计思想的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特别说明,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试剂为常规市购或商业途径获得的试剂,除非特别说明,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方法和设备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方法和设备。
实施例1本发明方法的验证试验
为方便说明,本实施例在某烟草生产企业用量较大的再造烟叶中随机选取三种再造烟叶产品为例进行说明,分别为一厂家的产品RSGD-126(种类A)和产品GDT-3(种类B),另一厂家的产品GR60ZO1(种类C)。图1为三种随机选取的再造烟叶样品近红外光谱扫描结果,可以看出,三种产品内在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可有效避免因品质相似而造成的变化趋势一致,保证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将随机选取的三种再造烟叶分别采用四种包装形式,分别为1)纸箱包装;2)纸箱附加内衬袋包装(内衬袋);3)纸箱附加真空包装(真空);4)纸箱附加充氮包装进行包装(充氮)。其中,所述内衬袋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制得,外观无可见洞口且袋体无漏气现象。真空包装和充氮的包装均可以采用食用级薄膜材料或者类似的材料,真空度和充氮量参照现有技术包装使用的常规,不做严格限定。例如所述充氮是采用氮气充至达到纯氮级(即食品级)。
为方便说明和试验操作,本实施例以四个样品储存仓库进行说明,但并不因此限定本发明范围。它们分别为:1)参考烟叶储存保管方法(GB/T23220-2008)设计标准储存条件的标准仓库,为A;2)B仓库储存条件(广东韶关);3)C仓库储存条件(广东广州);4)D仓库储存条件(广东梅州)。
其中,仓库1是本领域标准文件规定的标准仓库,标准仓库要求是恒温恒湿环境,其温度为22±1℃、相对湿度为60±5%。
仓库2所处地区的年平均气温23℃,平均相对湿度为60%。其位置为介于东经112°53′~114°45′,北纬23°53′~25°31′之间,所处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春季阴雨连绵,秋季降水偏少,冬季寒冷,夏季偏热,雨量充沛,年均降雨1400~2400毫米,3~8月为雨季,9~2月为旱季。
仓库3所处地区的年平均气温22℃,平均相对湿度为68%。其位置为介于北纬23°06’,东经113°15’,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所处地属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霜日少、日照多、风速小、雷暴频繁,年平均降水量1982.7mm,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800h以上,平均相对湿度为68%,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全年中,4~6月为雨季,8~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12月气温适中。
仓库4所处地区的年平均气温20℃,平均相对湿度为55%。其位置为介于东经115°18’~116°56’,北纬23°23’~24°56’之间的低纬度地区,辖区内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丰富,但各季降水不均,雨量主要集中在4~9月,春季梅州市降水量为567.2mm,占年雨量的37%;夏季为552.3mm,占年雨量的36%;秋季为224.7mm,占年雨量的15%;冬季为184.5mm,占年雨量的12%。
仓库2、仓库3和仓库4为普通的混凝土结构的仓库,不做恒温恒湿的严格要求。
分别将按照四种包装方式包装好的再造烟叶做好标记,数量上达到一定的批量。将包装好的再造烟叶分别储存于上述四个储存仓库。取样方法:不同储存地点和包装方式不同储存时间分别取样。检测方法参照本领域常规技术。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分析软件。
一、GR60Z01产品
1.致香成分总量的变化情况
表1 GR60Z01产品致香成分
从表1和图2可看出,从储存时间变化情况来看,致香成分指标呈现波浪的形状,先从储存1个月开始上升至储存4~6个月时达到最高峰值,之后又下降再缓慢上升。从地点上看,标准仓库储存的再造烟叶的年度均值明显低于其它三地;从方式上看,真空和充氮方式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式。
表2 GR60Z01产品致香成分方差分析
表3 GR60Z01产品致香成分方差分析
a.R Squared=.959(Adjusted R Squared=.903)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储存时间均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进一步的三因素固定效应方差分析显示:时间、地点和方式均对致香成分指标变化有显著影响,同时方式和时间之间以及方式和地点之间都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
表3 GR60Z01产品致香成分回归分析
a.Dependent Variable:致香成分总量
回归结果显示:时间上,储存4~6个月、储存7~9个月、储存10~12个月与储存1~3个月的结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地点上,各地与标准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包装方式上,不同的包装方式与内衬袋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致香成分总量的变化存在较强的包装方式和时间的交互效应,从最后一个图来看,真空和充氮方式下的总量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而纸箱方式则保持持续下降的特点,内衬袋方式则是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
二、RSGD-126产品
1.致香成分总量的变化
表4 RSGD-126产品致香成分
从表4和图3可看出,从储存时间变化情况来看,致香成分指标呈现波浪的形状,先迅速上升至储存4~6个月时达到最高,然后又缓慢下降,接着再次上升到储存10~12个月时达到峰值。从地点上看,标准地的年度均值明显低于其它三地;从方式上看,纸箱包装方式下的致香成分均值最低,其他三种方式没有明显差异。
表5 RSGD-126产品致香成分方差分析
表6 RSGD-126产品致香成分方差分析
a.R Squared=.903(Adjusted R Squared=.775)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季度均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三因素固定效应方差分析显示:储存地点对致香成分指标变化有显著影响,并且储存方式也存在显著影响,以及方式和时间之间还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
表6 RSGD-126产品致香成分回归分析
a.Dependent Variable:致香成分总量
回归结果显示:时间上,储存4~6个月、7~9个月、10~12个月与储存1~3个月之间结果的差异不显著;包装方式上,不同的包装方式与内衬袋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储存地点上,梅州与标准地之间的差异显著,且显著高于标准地,广州和韶关与标准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三、GDT-3产品
1.致香成分总量的变化
表7 GDT-3产品致香成分
从表7和图4可看出,从储存时间变化情况来看,致香成分指标呈现持续上升的特点,储存4个月开始迅速上升,之后缓慢上升,储存10~12个月时达到最高峰值。从地点上看,标准地的年度均值明显低于其它三地;从方式上看,纸箱方式要低于其他方式。
表8 GDT-3产品致香成分方差分析
表9 GDT-3产品致香成分方差分析
a.R Squared=.941(Adjusted R Squared=.862)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储存时间均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三因素固定效应方差分析显示:时间、地点和方式均对致香成分总量变化有显著影响,同时方式和时间之间还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
表10 GDT-3产品致香成分回归分析
a.Dependent Variable:致香成分总量
回归结果显示:时间上,储存4~6个月、7~9个月、10~12个月与储存1~3个月之间结果的差异不显著;地点上,各地与标准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包装方式上,不同的包装方式与内衬袋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
试验时间内,储存的再造烟叶均没有发生霉变现象。本发明从储存条件出发,通过独辟蹊径对储存的季节和时间综合研究,寻找影响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关键因素,总结出通过储存时间和包装方式的控制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技术方案。应用本发明成果,不用严格限定采用恒温恒湿的标准仓库储存再造烟叶也可保障储存质量,即使是采用普通混凝土结构的仓库,只要储存时间和包装方式科学,既可以保障再造烟叶不发生霉变,又可以提高其致香成分含量。本发明明确了合理地确定再造烟叶最佳储存周期和时期,保障再造烟叶的致香成分含量最足,从而有利于控制卷烟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规避由于再造烟叶不同仓储周期品质状况不同造成的卷烟致香成分含量波动的风险,并优化储存配置,有效控制原料管理及仓储相关费用。

Claims (7)

1.一种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再造烟叶经过4~12个月的储存时间后再用于加工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再造烟叶经过4~6个月的储存时间后再用于加工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造烟叶的包装方式为纸箱内附加真空或纸箱内附加充氮的包装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是储存于普通混凝土结构仓库;
所述仓库所处地区的年平均气温23℃,平均相对湿度为60%,其位置为介于东经 112°53 ′~114°45′,北纬 23°53′~ 25°3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是储存于普通混凝土结构仓库;
所述仓库所处地区的年平均气温22℃,平均相对湿度为68%,其位置为介于北纬23°06’,东经113°1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是储存于普通混凝土结构仓库;
所述仓库所处地区的年平均气温20℃,平均相对湿度为55%,其位置为介于东经115°18’~116°56’,北纬23°23’~24°56’之间的低纬度地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仓库位于梅州。
CN201610969772.5A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 Pending CN1065624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9772.5A CN106562470A (zh)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9772.5A CN106562470A (zh)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62470A true CN106562470A (zh) 2017-04-19

Family

ID=58541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69772.5A Pending CN106562470A (zh)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62470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21535A1 (de) * 2003-12-04 2006-11-15 Hauni Primary GmbH Behälter der Tabak verarbeitenden Industrie
CN101632490A (zh) * 2009-08-06 2010-01-27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烟叶及其制品的绿色防霉方法
CN202414334U (zh) * 2011-11-30 2012-09-05 许昌市京昌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烟用透气穿孔包装内衬
CN104159824A (zh) * 2011-10-20 2014-11-19 联合一国际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烟草的真空包装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21535A1 (de) * 2003-12-04 2006-11-15 Hauni Primary GmbH Behälter der Tabak verarbeitenden Industrie
CN101632490A (zh) * 2009-08-06 2010-01-27 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烟叶及其制品的绿色防霉方法
CN104159824A (zh) * 2011-10-20 2014-11-19 联合一国际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烟草的真空包装方法和装置
CN202414334U (zh) * 2011-11-30 2012-09-05 许昌市京昌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烟用透气穿孔包装内衬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晓园等: ""造纸法再造烟叶仓储过程中常规化学指标变化的研究",王晓园等,纸和造纸,第35卷第9期,第17-21页,2016年9月", 《纸和造纸》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rnekow Holocene regional and local vegetation history and lake-level changes in the Torneträsk area, northern Sweden
Lafleur et al.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the peatland‐atmosphere carbon dioxide exchange at an ombrotrophic bog
Flanagan et al. Stimulation of both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in response to warmer and drier conditions in a boreal peatland ecosystem
Lohila et al. Annual CO2 exchange of a peat field growing spring barley or perennial forage grass
Ruth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mycorrhizal water uptake via high-resolution on-line water content sensors
Yang et al. Linking thaw depth with soil moisture and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effects of permafrost degradation on alpine ecosystem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Newnham et al. Vegetation and climate of Auckland, New Zealand, since ca. 32 000 cal. yr ago: support for an extended LGM
Zhang et al. The 9.2 ka event in Asian summer monsoon area: the strongest millennial scale collapse of the monsoon during the Holocene
Fu et al. Is fog an important water source for woody plants in an Asian tropical karst forest during the dry season?
Giesecke et al. Exploring Holocene continentality changes in Fennoscandia using present and past tree distributions
García‐Suárez et al. Soil temperatures at Armagh observatory, Northern Ireland, from 1904 to 2002
Sannel et al. Holocene peat growth and decay dynamics in sub‐arctic peat plateaus, west‐central Canada
Li et al. Summer moisture changes in the Lake Qinghai area o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recorded from a meadow section over the past 8400 yrs
Warner et al. Transitional slopes act as hotspots of both soil CO 2 emission and CH 4 uptake in a temperate forest landscape
Tillman et al. Long-term climate variability in continental subarctic Canada: A 6200-year record derived from stable isotopes in peat
Pan et al. Effects of shrub species and microhabitats on dew formation in a revegetation-stabilized desert ecosystem in Shapotou, northern China
Li et al. Tree‐ring‐based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 for the Wolong Natural Reserv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of China
Pérez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volcaniclastic layers from Haleakala (Maui, Hawaii) on soil water conservation
McBryde The vegetation and habitat factors of the Carrizo sands
Yang et al. Validation of ice‐wedge isotopes at Yituli'he, northeastern China as climate proxy
Shuchun et al. Moisture conditions during the Younger Dryas and 4.2 ka event as revealed from a subalpine peat record in the Luoxiao Mountains, southern China
Yu et al. Methane emissions and production potentials of forest swamp wetlands in the eastern great Xing’an Mountains, Northeast China
CN106542206A (zh) 一种降低再造烟叶水分波动的储存方法
Chen et al. Responses of root water uptake to soil water dynamics for three revegetation species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CN106562470A (zh) 一种提升再造烟叶致香成分含量的储存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