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7110A - 移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移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7110A
CN106557110A CN201510617996.5A CN201510617996A CN106557110A CN 106557110 A CN106557110 A CN 106557110A CN 201510617996 A CN201510617996 A CN 201510617996A CN 106557110 A CN106557110 A CN 106557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obile device
recognition module
driving chip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179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华
李竹新
张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Xiao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Inc filed Critical Xiaomi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6179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71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7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71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移动设备,包括: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位于移动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区域;触摸显示模组,所述触摸显示模组包括显示组件和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部区域,所述显示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区域和所述第二端部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通过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提升移动设备的头尾空间利用率,实现更高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移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诸如智能手机、平板设备等移动设备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人们对于移动设备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希望移动设备的厚度降低,使其手感更佳;希望移动设备的屏幕增大,以满足更好的视听体验;希望移动设备的整体尺寸得到控制,避免降低便携性和易操作性。然而,相关技术中并未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移动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包括:
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位于移动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区域;
触摸显示模组,所述触摸显示模组包括显示组件和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部区域,所述显示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区域和所述第二端部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
可选的,还包括:
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第二端部区域和所述中间区域中至少之一,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在以下至少之一的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芯片堆叠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平行于所述显示组件的所属平面;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构成的平面垂直于所述显示组件的所属平面。
可选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第二端部区域内,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芯片堆叠设置;其中,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所述显示组件之间。
可选的,所述移动设备的盖板结构上开设有对应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开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置于所述开孔内。
可选的,所述盖板结构的边缘向内凹陷,以形成匹配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所述开孔。
可选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移动设备的盖板结构下方。
可选的,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相邻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和所述显示组件。
可选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端部区域的中间处,并与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堆叠设置。
可选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第二端部区域内;其中,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组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同一层级,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堆叠于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移动设备的背板结构之间。
可选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第二端部区域内;其中,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组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同一层级,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堆叠于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移动设备的盖板结构之间。
可选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位于所述显示组件和所述盖板结构之间的粘胶层处于同一层级。
可选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中间区域内,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位于所述显示组件和所述盖板结构之间的粘胶层处于同一层级。
可选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和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之和,不大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在同一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包括:
触摸显示模组,所述触摸显示模组包括显示组件和驱动芯片,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区域覆盖移动设备的盖板区域;
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在以下至少之一的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芯片堆叠设置:所述移动设备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平行于所述显示组件的所属平面;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构成的平面垂直于所述显示组件的所属平面。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将摄像头模组和触摸显示模组的驱动芯片分别设置在显示组件的两侧,使得移动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区域只需要匹配摄像头模组,而无需与驱动芯片进行配合,避免增加第一端部区域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有助于增加屏占比,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A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侧面示意图。
图1B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移动设备的正面示意图。
图2A是相关技术中的另一种移动设备的侧面示意图。
图2B是相关技术中的另一种移动设备的正面示意图。
图3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侧面示意图。
图3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设备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设备的方向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驱动芯片与指纹识别模组沿第一方向堆叠的示意图。
图6A-6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盖板结构存在开孔时的驱动芯片与指纹识别模组沿第一方向堆叠的示意图。
图7-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盖板结构不存在开孔时的驱动芯片与指纹识别模组沿第一方向堆叠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驱动芯片与指纹识别模组沿第二方向堆叠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驱动芯片与指纹识别模组沿第三方向堆叠的示意图。
图11A-11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驱动芯片与指纹识别模组沿第三方向堆叠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驱动芯片与指纹识别模组沿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堆叠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全显示屏移动设备的驱动芯片与指纹识别模组沿第一方向堆叠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全显示屏移动设备的驱动芯片与指纹识别模组沿第二方向堆叠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全显示屏移动设备的驱动芯片与指纹识别模组沿第三方向堆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A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侧面示意图;图1B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移动设备的正面示意图。如图1A-1B所示,在相关技术的一种移动设备中,包括:摄像头模组1和触摸显示模组2,该触摸显示模组2进一步包括显示组件21和驱动芯片22;其中,摄像头模组1和驱动芯片22均位于移动设备在第一方向(即图1A-1B中的“上下”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区域31,而显示组件21则位于移动设备的中间区域32。
(1)视听需求
一方面,出于移动设备的“轻便化”整体需求,相关技术中希望移动设备的尺寸得到控制,以便于用户携带和操作。而在尺寸一定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更佳的视听需求,相关技术中希望尽可能地缩小移动设备的“额头”区域,即上述的第一端部区域31的长度D1,以增大移动设备的屏占比。
然而,当显示组件2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D2,即显示组件21的顶部恰好对齐摄像头模组1的底部时,由于驱动芯片22与显示组件21之间呈现为图1A-1B所示的位置和结构关系,使得驱动芯片22与摄像头模组1存在干涉,导致显示组件21的顶部并不能够恰好邻接于摄像头模组1的底部。
因此,需要通过图1A-1B所示的方式,使得驱动芯片22与摄像头模组1之间在移动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堆叠,导致移动设备的厚度在盖板结构5的基础上,至少还包括摄像头模组1的厚度a1与驱动芯片22的厚度a2之和。其中,盖板结构5位于中间区域32,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认为盖板结构5属于触摸显示模组2,从而通过在该盖板结构5上设置触控层,实现该触摸显示模组2的触摸控制功能;当然,还可能存在其他结构和情况,但均不影响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实现,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可见,在图1A-1B所示的技术方案中,以移动设备在厚度方面的牺牲(厚度增加),换取了第一端部区域31的长度缩短和屏占比增加。
(2)厚度需求
另一方面,当移动设备的厚度增加时,将导致整机显得十分笨重,破坏了用户的视觉和使用体验。
因此,为了避免图1A-1B所示的移动厚度增加的问题,相关技术中还提出了图2A-2B所示的技术方案,在移动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显示组件2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D2缩小至D2’,且D2-D2’=驱动芯片22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d1,使得驱动芯片22的厚度a2能够被“包含”于摄像头模组1的厚度a1中,以解决移动设备的厚度问题。
然而,在图1A-1B所示的技术方案中,由于驱动芯片22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d1能够被“包含”于摄像头模组1的长度d2中,使其第一端部区域31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D1只需要匹配于摄像头模组1的长度d2即可;而在图2A-2B所示的技术方案中,由于驱动芯片22与摄像头模组1在第一方向上堆叠设置,使得第一端部区域31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D1需要匹配于摄像头模组1的长度d2与驱动芯片22的长度d1之和。
可见,显然图2A-2B所示的技术方案中,以移动设备在屏占比方面的牺牲(第一端部区域31增高、屏占比降低),换取了移动设备的厚度降低。
所以,在相关技术中,如图1A-1B所示的技术方案仅能够解决屏占比方面的需求,如图2A-2B所示的技术方案仅能够解决厚度方面的需求,而无法兼顾移动设备在减小厚度和增加屏占比两方面的需求。
此外,出于视觉上的均衡性,位于中间区域32两侧的第一端部区域31与第二端部区域33应当对称设置,使得对于图2A-2B所示的技术方案而言,在第一端部区域31长度增加的基础上,第二端部区域33同样需要增加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导致进一步减小了移动设备的屏占比。
因此,本公开提出了新的移动设备结构,可以同时兼顾在移动设备的厚度和屏占比两方面的需求。
图3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设备的侧面示意图;图3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设备的正面示意图。如图3A-3B所示,该移动设备可以包括:
摄像头模组1,所述摄像头模组1位于移动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区域31;
触摸显示模组2,所述触摸显示模组2包括显示组件21和驱动芯片22,所述驱动芯片22位于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部区域33,所述显示组件21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区域31和所述第二端部区域33之间的中间区域3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摄像头模组1和驱动芯片22分别设置于中间区域32两端的第一端部区域31和第二端部区域33,使得两者之间不会出现图1A-1B所示结构中存在的相互干涉的技术问题,因而不会造成对移动设备的厚度增加。同时,由于驱动芯片22不需要在第一方向上与摄像头模组1进行堆叠,使得不会增加第一端部区域31的长度,也不会减小显示组件2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因而不会造成移动设备的屏占比减小。
其中,本公开提出了移动设备的三个规格方向,即第一方向以及下文将要提及的: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平行于显示组件21的所属平面;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构成的平面垂直于显示组件21的所属平面。为了便于描述,下面的实施例中均采用图4所示的方向,即第一方向为y方向、第二方向为x方向、第三方向为z方向,当然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设备中还包括:指纹识别模组,该指纹识别模组位于第二端部区域33和中间区域32中至少之一(即指纹识别模组位于第二端部区域33内;或者,指纹识别模组位于中间区域32内;或者,指纹识别模组同时位于第二端部区域33和中间区域32内)。此时,存在驱动芯片22与该指纹识别模组之间的多种位置关系和配合情况,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可能的情形进行举例说明。
实施例一:沿第一方向堆叠
作为一示例性实施例,驱动芯片22与指纹识别模组在第一方向上堆叠。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指纹识别模组4位于第二端部区域33内,并在第一方向上与驱动芯片22堆叠设置;其中,驱动芯片22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指纹识别模组4与显示组件2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端部区域33与第一端部区域3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一致(或相近)时,第二端部区域33的长度D3=(或相近)第一端部区域31的长度D1=(或稍大于)摄像头模组1的长度d2;那么,当满足驱动芯片22的长度d1+指纹识别模组4的长度d3≤d2时,即可确保第二端部区域33直接容纳驱动芯片22,而不会由于驱动芯片22而增加第二端部区域33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甚至可以适当缩小第二端部区域33的长度D3。
其中,在图5所示的驱动芯片22、显示组件21与指纹识别模组4等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下,进一步对应于多种移动设备结构。
1、移动设备表面开孔
如图6A-6B所示,假定移动设备的盖板结构5上开设有对应于指纹识别模组4的开孔51,该指纹识别模组4置于开孔51内,而驱动芯片22位于该指纹识别模组4的一侧(即图6A中的右侧、图6B中的上侧),实现驱动芯片22与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一方向上的堆叠。
其中,图6A-6B所示的开孔51,其下边沿与移动设备的下边沿之间、其上边沿与驱动芯片22之间均存在一定的间隙,因而下面的实施例通过消除该间隙,以进一步缩小第二端部区域33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D3。
比如图6C所示,可以消除指纹识别模组4与驱动芯片22之间的间隙(或者,在确保指纹识别模组4能够配合于用户的按压操作而在开孔51中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该间隙),使得驱动芯片22相邻于指纹识别模组4。
或者,比如图6D所示,使得盖板结构5的下边缘向内凹陷时,形成匹配于指纹识别模组4的开孔51,则该指纹识别模组4的下边沿与移动设备的下边沿平齐(或几乎平齐),消除了指纹识别模组4的下边沿与移动设备的下边沿之间间隙。
或者,同时按照图6C和图6D所示的方式,消除指纹识别模组4分别与驱动芯片22和移动设备边沿之间的间隙,最大程度地减小第二端部区域33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D3。
2、移动设备表面不开孔
假定移动设备上未开设图6A-6D所示的开孔51,如图7所示,指纹识别模组4位于移动设备的盖板结构5下方,而驱动芯片22也同时位于盖板结构5下方,且指纹识别模组4与驱动芯片22之间沿第一方向堆叠。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芯片22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分别相邻于指纹识别模组4和显示组件21;或者,驱动芯片22与指纹识别模组4之间也可以存在一定间隙,或者存在其他功能组件,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驱动芯片22与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一方向上堆叠”的实施例,除了图5所示的“驱动芯片22在第一方向上位于指纹识别模组4与显示组件21之间”之外,如图8所示,驱动芯片22与显示组件21之间可以相互分离,则只需要在驱动芯片22与显示组件21之间通过排线连接,即可满足两者之间的功能需求,而使得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一方向上位于驱动芯片22与显示组件21之间。
当然,只要能够满足“驱动芯片22与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一方向上堆叠”的条件,其他任意结构和组合方式均属于本公开的范围内,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实施例二:沿第二方向堆叠
作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驱动芯片22与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二方向上堆叠。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第二端部区域33的中间处,并与驱动芯片22在第二方向上堆叠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图9中驱动芯片22位于指纹识别模组4的左侧,但此处仅用于举例,实际上驱动芯片22也可以位于指纹识别模组4右侧,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用户在执行指纹识别时的使用习惯和实际体验等方面的考虑,可以将指纹识别模组4置于第二端部区域33在第二方向上的中间处,则相应地将驱动芯片22的位置向第二方向上的任一侧偏移,使得驱动芯片22与指纹识别模组4之间错开,即可实现两者在第二方向上的堆叠。当然,指纹识别模组4也可以位于第二端部区域33的非中间处,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芯片22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d1、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d3,且两者均远小于摄像头模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d2,因而当第二端部区域33与第一端部区域3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一致(或相近)时,第二端部区域33的长度D3=(或相近)第一端部区域31的长度D1=(或稍大于)摄像头模组1的长度d2>d1(或d3),即可确保第二端部区域33直接容纳驱动芯片22,而不会由于驱动芯片22而增加第二端部区域33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甚至可以适当缩小第二端部区域33的长度D3。
实施例三:沿第三方向堆叠
作为又一示例性实施例,驱动芯片22与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三方向上堆叠。
在本实施例中,当指纹识别模组4和驱动芯片22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之和,不大于摄像头模组1在同一方向上的长度时,不会造成移动设备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即厚度)增加。
1、指纹识别模组4位于驱动芯片22下方
如图10所示,指纹识别模组4位于第二端部区域33内;其中,驱动芯片22与显示组件21在第三方向上位于同一层级,且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三方向上堆叠于驱动芯片22与移动设备的背板结构6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当指纹识别模组4与驱动芯片22在第三方向上堆叠时,若两者在第三方向上的投影存在重合,则可以缩短两者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占用,有助于缩小第二端部区域33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提升屏占比。
2、指纹识别模组4位于驱动芯片22上方
指纹识别模组4位于第二端部区域33内;其中,驱动芯片22与显示组件21在第三方向上位于同一层级,且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三方向上堆叠于驱动芯片22与移动设备的盖板结构5之间。
其中,如图11A-11C所示,在驱动芯片22与移动设备的盖板结构5之间设置有粘胶层7,通过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光学胶)等将显示组件21与盖板结构5进行粘接。那么,当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不大于粘胶层7的情况下,可以去除一部分OCA,而将指纹识别模组4纳入其中,实现指纹识别模组4与驱动芯片22之间沿第三方向的堆叠。
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对指纹识别模组4的容纳。举例而言,当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粘胶层7时,可以在盖板结构5的底部形成一凹槽(图中未示出),以适应和容纳该指纹识别模组4。
此外,在图11A所示的结构中,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大于驱动芯片22,则当指纹识别模组4的一侧(即右侧)与第二端部区域33的边缘齐平时,另一侧(即左侧)在第一方向上长于驱动芯片22。因此,在图11B所示的结构中,通过改进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使得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边缘不超出驱动芯片22的边缘,有助于第二端部区域33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缩小(相对于图11A所示的结构)。
进一步地,指纹识别模组4还可以不完全位于第二端部区域33中,还可以同时位于第二端部区域33和中间区域32中,比如图11C所示。更进一步的,指纹识别模组4可以完全位于中间区域32中,比如图12所示,则用户可以在移动设备的中间区域32对应的显示区域内,实现指纹识别功能,有助于改进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以图12所示的结构为例,可以理解为该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三方向上与驱动芯片22堆叠,同时该指纹识别模组4还在第一方向上与该驱动芯片22堆叠。因此,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4与驱动芯片22可以仅在某一个方向上堆叠,也可以同时在多个方向上堆叠(比如图12中同时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上堆叠),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全显示屏移动设备的驱动芯片与指纹识别模组沿第一方向堆叠的示意图。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全显示屏移动设备的驱动芯片与指纹识别模组沿第二方向堆叠的示意图。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全显示屏移动设备的驱动芯片与指纹识别模组沿第三方向堆叠的示意图。如图13-15所示,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全显示屏的移动设备,该移动设备可以包括:
触摸显示模组2,触摸显示模组2包括显示组件21和驱动芯片22,显示组件21的显示区域覆盖移动设备的盖板区域52;
指纹识别模组4,指纹识别模组4在以下至少之一的方向上,与驱动芯片22堆叠设置:移动设备的第一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平行于显示组件的所属平面;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构成的平面垂直于显示组件的所属平面。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一方向与驱动芯片22堆叠。如图13所示,第一方向为图13所示的水平方向,即y方向,则指纹识别模组4既可以位于驱动芯片22的左侧(如图13所示),也可以位于驱动芯片22的右侧(图中未示出),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二方向与驱动芯片22堆叠。如图14所示,第二方向为图14所示的水平方向,即x方向,则指纹识别模组4既可以位于驱动芯片22的左侧(图中未示出),也可以位于驱动芯片22的右侧(如图14所示),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4在第三方向与驱动芯片22堆叠。如图15所示,第三方向为图15所示的垂直方向,即z方向,则指纹识别模组4既可以位于驱动芯片22的上方(图中未示出),也可以位于驱动芯片22的下方(如图15所示),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当然,如上文所述,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4与驱动芯片22可以仅在某一个方向上堆叠,也可以同时在多个方向上堆叠,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位于移动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区域;
触摸显示模组,所述触摸显示模组包括显示组件和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端部区域,所述显示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区域和所述第二端部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第二端部区域和所述中间区域中至少之一,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在以下至少之一的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芯片堆叠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平行于所述显示组件的所属平面;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构成的平面垂直于所述显示组件的所属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第二端部区域内,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芯片堆叠设置;其中,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所述显示组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的盖板结构上开设有对应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开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置于所述开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结构的边缘向内凹陷,以形成匹配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所述开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移动设备的盖板结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相邻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和所述显示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端部区域的中间处,并与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堆叠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第二端部区域内;其中,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组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同一层级,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堆叠于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移动设备的背板结构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第二端部区域内;其中,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组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同一层级,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堆叠于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移动设备的盖板结构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位于所述显示组件和所述盖板结构之间的粘胶层处于同一层级。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位于所述中间区域内,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位于所述显示组件和所述盖板结构之间的粘胶层处于同一层级。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和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之和,不大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在同一方向上的长度。
14.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摸显示模组,所述触摸显示模组包括显示组件和驱动芯片,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区域覆盖移动设备的盖板区域;
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在以下至少之一的方向上,与所述驱动芯片堆叠设置:所述移动设备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平行于所述显示组件的所属平面;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构成的平面垂直于所述显示组件的所属平面。
CN201510617996.5A 2015-09-24 2015-09-24 移动设备 Pending CN1065571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7996.5A CN106557110A (zh) 2015-09-24 2015-09-24 移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17996.5A CN106557110A (zh) 2015-09-24 2015-09-24 移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7110A true CN106557110A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15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17996.5A Pending CN106557110A (zh) 2015-09-24 2015-09-24 移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711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4963A (zh) * 2017-06-16 2017-12-0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图像处理方法、光学指纹辨识系统及电子装置
CN109005255A (zh) * 2018-06-28 2018-12-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9286697A (zh) * 2017-07-21 2019-01-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47621Y (zh) * 2006-07-28 2007-09-12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屏显示的直板手机
CN101984384A (zh) * 2010-10-27 2011-03-09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操控技术的设计方法
CN201994977U (zh) * 2011-01-12 2011-09-28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收容前置摄像头的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167179A (zh) * 2013-03-12 2013-06-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启动拍照功能的方法及移动设备
CN104301598A (zh) * 2013-07-18 2015-01-21 国龙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设置前置摄像头灯光效果的方法
CN204143463U (zh) * 2014-10-27 2015-02-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具有前置指纹传感器的移动电子终端
CN104598062A (zh) * 2013-11-01 2015-05-06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0947621Y (zh) * 2006-07-28 2007-09-12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屏显示的直板手机
CN101984384A (zh) * 2010-10-27 2011-03-09 大连工业大学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操控技术的设计方法
CN201994977U (zh) * 2011-01-12 2011-09-28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收容前置摄像头的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167179A (zh) * 2013-03-12 2013-06-1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启动拍照功能的方法及移动设备
CN104301598A (zh) * 2013-07-18 2015-01-21 国龙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设置前置摄像头灯光效果的方法
CN104598062A (zh) * 2013-11-01 2015-05-06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204143463U (zh) * 2014-10-27 2015-02-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具有前置指纹传感器的移动电子终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4963A (zh) * 2017-06-16 2017-12-0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图像处理方法、光学指纹辨识系统及电子装置
US11068691B2 (en) 2017-06-16 2021-07-20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ngerprint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optical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286697A (zh) * 2017-07-21 2019-01-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9286697B (zh) * 2017-07-21 2024-05-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9005255A (zh) * 2018-06-28 2018-12-1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18706B (zh) 生物识别传感器叠堆结构
CN105872137B (zh) 显示屏组件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CN106557110A (zh) 移动设备
CN104407760B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I377897B (en) Mobile terminal
CN104020909B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8600428B (zh) 一种显示设备
US10909344B2 (en)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control methods, touch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USD915405S1 (en) Stylus for touch screens
CN107277324A (zh) 摄像模组和终端
US20150378393A1 (en) Mobile device with multiple interconnected display units
CN107544704A (zh) 触觉提示面板、触觉提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462199A (zh) 金属壳体的制作方法及金属壳体、电子设备
CN205945961U (zh) 手机摄像模组结构
CN109388287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CN107483068A (zh) Sim卡卡座、sim卡卡托及电子设备
CN109151098A (zh) 电子设备
JP5995151B2 (ja) 操作部構造、画像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
CN110366715A (zh) 智能机器用触觉模式提供装置
CN110445899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N208240683U (zh) 电子设备
CN106331457A (zh) 摄像机构、终端及移轴拍摄的方法
CN209150118U (zh) 一种柔性显示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6842883B (zh) 全息显示装置
CN206757466U (zh) 柔性支撑件、柔性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