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6995A - 印刷片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片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56995A CN106556995A CN201610685139.3A CN201610685139A CN106556995A CN 106556995 A CN106556995 A CN 106556995A CN 201610685139 A CN201610685139 A CN 201610685139A CN 106556995 A CN106556995 A CN 1065569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ner
- layer
- toner layer
- transferred
- manufacture meth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8—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py material, e.g. postcards, large copies, multi-layered materials, coloured sheet material
- G03G15/6591—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py material, e.g. postcards, large copies, multi-layered materials, coloured sheet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plastic material, OHP, ceramics, tiles, textil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转印步骤,在由非有色调色剂构成的第一调色剂层上将由有色调色剂构成的第二调色剂层转印至第一被转印介质上,从而形成层叠膜;第二转印步骤,将在所述第一转印步骤中形成的层叠膜从所述第一被转印介质上转印至第二被转印介质上,使得所述第一调色剂层成为最上层;第一定影步骤,使在所述第二转印步骤中转印至所述第二被转印介质上的所述层叠膜定影在所述第二被转印介质;以及第三转印步骤,将由非有色调色剂构成且比所述第一调色剂层厚的第三调色剂层转印至在所述第一定影步骤中定影在所述第二被转印介质且所述第一调色剂层成为最上层的所述层叠膜上。
Description
本申请主张2015年9月30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194842和2016年6月29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129062的优先权,并将其全部内容引用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片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使显影装置的感光鼓均匀地带电而进行初始化,通过光写入在该感光鼓形成潜像,对该潜像进行调色剂像化(显影),将该调色剂像直接或间接地转印至被印刷介质并用定影器进行定影。
作为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T恤、运动服、工作服等布制品、木材、金属板等最终的被转印介质上印刷所需的图像、标识等图案的方法,已知有如下技术,即,在剥离性片材等媒介性的片材上层叠应热转印至最终的被转印介质的图像和用于将该图像粘接至最终的被转印介质的粘接剂(以下,称为粘结调色剂),从而制作热转印印刷片。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152662号公报中提出了如下技术,即,在制作上述热转印印刷片时,将形成了应热转印至最终的被转印介质的图像的片材和具有粘结调色剂层的片材相向地重叠并施加热和压力,从而层叠图像和粘接剂。
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开2011-152662号公报公开的技术中,因为片材是分别独立的,所以将组成不同的图像层和粘接剂层彼此在凉的状态下相向而施加热和压力。因此,应热转印至被转印介质的图像和粘结调色剂的结合力弱,存在对粘接了图像的T恤等被转印介质进行洗涤时图像会被擦掉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应热转印至最终的被转印介质的图像和粘接剂的结合力更可靠。
本发明的印刷片的制作方法的一个方式包括:第一转印步骤,在由非有色调色剂构成的第一调色剂层上将由有色调色剂构成的第二调色剂层转印至第一被转印介质上,从而形成层叠膜;第二转印步骤,将在所述第一转印步骤中形成的层叠膜从所述第一被转印介质上转印至第二被转印介质上,使得所述第一调色剂层成为最上层;第一定影步骤,使在所述第二转印步骤中转印至所述第二被转印介质上的所述层叠膜定影在所述第二被转印介质;以及第三转印步骤,将由非有色调色剂构成且比所述第一调色剂层厚的第三调色剂层转印至在所述第一定影步骤中定影在所述第二被转印介质且所述第一调色剂层成为最上层的所述层叠膜上。
本发明的印刷片的制作方法的另一个方式包括:第一步骤,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规定的片材上形成层叠有第一非有色调色剂层和有色调色剂层的图像,使得最上层成为所述第一非有色调色剂层;以及第二步骤,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已于所述第一步骤中形成了图像的片材上形成第二非有色调色剂层,使得所述第二非有色调色剂层覆盖所述第一非有色调色剂层,并且使得所述第二非有色调色剂层比所述第一非有色调色剂层厚。
本发明的印刷片的制作方法的另一个方式包括:第一步骤,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规定的片材上形成被保护层覆盖的图像;以及第二步骤,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形成了被所述保护层覆盖的图像的片材上形成由种类与构成所述保护层的调色剂相同的调色剂构成的粘接层,使得所述粘接层覆盖所述保护层,并且使得所述粘接层比所述保护层厚。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应热转印至最终的被转印介质的图像和粘接剂的结合力更可靠。
在以下的说明中会提出本发明的优点,其中一部分将通过说明而变得明确,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实例来了解。通过以下特别指出的方案和组合,可实现并得到本发明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属于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与上述的一般说明以及以下对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一同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浓度传感器40、温湿度传感器41、中间转印带14以及补片图案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补片印字动作的流程图,即,是用于说明印刷片的制作方法的准备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说明低湿度环境中的调色剂量过量的概念图。
图5是用于说明高湿度环境中的调色剂量不足的概念图。
图6是示出环境的绝对湿度(%)与用于得到所需的层厚的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的抖动图案浓度(%)的关系的概念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的印字动作的流程图,即,是用于说明印刷片的制作方法的主要步骤的流程图。
图8A是示出转印至转印纸上的层叠膜中的各调色剂层的层叠状态的概念图。
图8B是示出印刷片中的各调色剂层的层叠状态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基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中,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采用如下方式,即,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作为第一被转印介质的中间转印带,经由中间转印带将调色剂像二次转印至在铅垂方向上输送至二次转印部的纸张(第二被转印介质)。
图像形成装置1由图像形成部2、双面印刷用输送单元3、供纸部4以及定影部5构成。图像形成部2由呈多级式并列设置4个图像形成单元(显影装置)6(6-1、6-2、6-3、6-4)的结构构成。最上游侧的图像形成单元6-1形成黑色(K)的单色图像。继图像形成单元6-1之后的3个图像形成单元6-2、6-3以及6-4分别利用作为减色混合的三原色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的彩色调色剂形成纯色图像。这4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涂敷于纸张而形成全色的图像。
各图像形成单元6-1~6-4除了容纳在调色剂盒中的调色剂的颜色、种类以外是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以图像形成单元6-4为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单元6在最下部具备感光鼓7。该感光鼓7的周面例如由有机光电导材料构成。与该感光鼓7的周面相接地、或者围绕其附近配置有清洁器8、带电辊9、光写入头10以及显影器11的显影辊12。
在显影器11中,在上部的调色剂容器中如在图1中用C、M、Y、K示出的那样容纳有蓝绿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或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中的任一种调色剂,在中间部具备向下部补给调色剂的调色剂补给机构。另外,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和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即,非有色的粘结调色剂是组成相同(调色剂种类相同)的调色剂,在将图像粘接到T恤等被转印介质时,在显示该T恤的底色的情况下使用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在不显示底色而只想显示所粘接的图像的颜色的情况下使用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以下对在第一次输送中使用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而在第二次输送中使用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可以在第一次输送和第二次输送中使用相同的粘结调色剂,也可以在第一次输送中使用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而在第二次输送中使用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此外,将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和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统称为“无色粘结调色剂”或“无色调色剂”。
此外,在显影器11的下部,在侧面开口部具备上述的显影辊12,在内部具备调色剂搅拌构件、向显影辊12供给调色剂的调色剂供给辊13、将显影辊12上的调色剂层限制为固定层厚的刮刀等。靠近感光鼓7的位于带电辊9与显影器11之间的上表面,配置有主体装置侧的光写入头10。
此外,靠近感光鼓7的下表面配设有中间转印带14。而且,一次转印辊15被压向感光鼓7的下表面,并且将该中间转印带14夹在一次转印辊15与感光鼓7之间。
中间转印带14是由含有导电性碳或离子传导物质的树脂制的导电性的片状构件构成、且在主体装置的大致中央从图中的大致左端直至大致右端为止呈扁平的环状延伸的闭合状的转印带。中间转印带14架设在驱动辊16和从动辊17上,由驱动辊16向图中的逆时针旋转方向进行循环驱动,从而在图中的用箭头a、b、c示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上进行循环移动。与中间转印带14的表面抵接地配置有带清洁器20。带清洁器20从中间转印带14上除去废调色剂。
感光鼓7向图中的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而且,首先通过来自带电辊9的电荷供给,使感光鼓7的周面均匀地带电而进行初始化。接着,通过基于印字信息的来自光写入头10的光写入,在感光鼓7的周面形成静电潜像。
然后,该静电潜像通过由显影辊12进行的显影处理被容纳在显影器11的调色剂进行调色剂像化(显影)。显影在感光鼓7周面的调色剂像伴随着感光鼓7的旋转被一次转印辊15直接转印(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4的带表面。中间转印带14为了将直接转印(一次转印)至带表面的调色剂像进一步转印(二次转印)至纸张22而将该调色剂像输送至向纸张22转印的转印位置。
带位置控制机构18具备隔着中间转印带14按压在感光鼓7的下部周面的、由导电性发泡海绵构成的一次转印辊15。带位置控制机构18使与蓝绿色(C)、品红色(M)以及黄色(Y)的3个图像形成单元6-4、6-3以及6-2对应的3个一次转印辊15以钩型的支承轴为中心以相同周期进行旋转移动。而且,带位置控制机构18使与黑色(K)的图像形成单元6-1对应的一个一次转印辊15以与上述3个一次转印辊15的周期不同的旋转移动周期进行旋转移动,从而使中间转印带14与感光鼓7分离/接触。
即,带位置控制机构18将中间转印带14的位置切换为全色模式(4个一次转印辊15全部与中间转印带14抵接)、单色模式(只有图像形成单元6-1所对应的一次转印辊15与中间转印带14抵接)、以及全非转印模式(4个一次转印辊15全部与中间转印带14分离)。此外,在制作热转印印刷片的情况下,在只对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或者只对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进行一次转印时,也与上述单色模式同样地只有图像形成单元6-1所对应的一次转印辊15与中间转印带14抵接。
供纸部4具备配置为上下两级的两个供纸盒21。在供纸部4的供纸盒21中的任一个或两个中容纳有多张切纸状的纸张22。另外,在制作热转印印刷片的情况下,代替纸张22而使用转印纸(或剥离性片材)19来作为第二被转印介质。在两个供纸盒21的供纸口(图的右方)附近分别配置有取纸辊23、进给辊24、分离辊25、待机输送辊对26。
通过取纸辊23的旋转,纸张22被一张一张地从供纸盒21中搬出,通过进给辊24和分离辊25进给给待机输送辊对26。或者,在纸张22的厚度、尺寸特殊的情况下,纸张22(或转印纸19)从安装在被打开的安装部27的MPF(Multi Paper Feeder:多用途送纸装置)盘28上经由供纸滚29进给给待机输送辊对26。
在待机输送辊对26的纸张输送方向(图中的铅垂向上方向)上配设有隔着中间转印带14而压接于从动辊17的二次转印辊30。由这些中间转印带14、从动辊17以及二次转印辊30形成了对纸张22(或转印纸19)进行二次转印的二次转印部。
在该二次转印部的下游(图中为上方)侧配置有由带式热定影单元构成的定影部5。进而,在定影部5的下游侧配设有将定影后的纸张22(或转印纸19)从定影部5搬出的搬出辊对31、将搬出的纸张排出到形成在装置上表面的排纸盘32的排纸辊对33。
双面印刷用输送单元3具备从搬出辊对31与排纸辊对33的中间部的输送通路向图中的右侧横向分岔的返送通路(回廊式环状路径)。该返送通路具备开始返送通路34a、向下方弯曲的中间返送通路34b、向左侧横向弯曲而最终使返送纸张翻转的末端返送通路34c、以及配置在这些返送通路的中途的4组返送辊对35a、35b、35c、35d。上述末端返送通路34c的出口与朝向供纸部4的下方的供纸盒21所对应的待机输送辊对26输送的输送通路相连。
此外,双面印刷用输送单元3不仅用于双面印刷,还用于在纸张22(或转印纸19)的同一面进行多重印刷。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次输送中对CMY的彩色调色剂和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进行转印、定影,然后再次重新放置转印纸19,在第二次输送中对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进行转印、定影。关于该转印纸19的重新放置,可以由用户通过手动操作放置在供纸盒21、MPF盘28中,也可以使用该双面印刷用输送单元3自动地进行放置。
在自动地重新放置转印纸19的情况下,实现使最初对CMY的彩色调色剂和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进行了转印、定影的转印纸19通过双面印刷用输送单元3的返送通路再次返回到二次转印部(从动辊17和二次转印辊30)。为此,在从搬出辊对31与排纸辊对33的中间部的输送通路向图中的右侧横向分岔的返送通路的入口附近配设有路径变更挡板36。该路径变更挡板36在返送通路的入口附近相对于图向左右进行驱动,从而为了将从定影部5搬出的转印纸19直接排出或是改变印刷面,来决定是向排纸盘32侧的排纸方向进行输送,还是送入返送通路侧以使得重复进行印字。
此外,在图像形成单元6-4的下游侧,在中间转印带14的附近配置有浓度传感器40。浓度传感器40设置为与中间转印带14的表面对置,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测定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4的外周面的补片(patch)图案(基于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的浓度检测用图案)的浓度(以下,称为补片浓度)。此外,同样在图像形成单元6-4的下游侧,在中间转印带14的附近配置有温湿度传感器41。温湿度传感器41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测定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的温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作热转印印刷片时,在第一次输送中进行有色调色剂的转印、定影时,同时对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进行转印、定影,使得覆盖薄薄的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像这样,通过在有色调色剂层上层叠透明调色剂层,从而在有色调色剂层上熔敷透明调色剂层,由此能够确保更强的结合力。
此外,在第二次输送中,在上述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上相对厚厚地层叠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因为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和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的组成相同(调色剂种类相同),所以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与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彼此也能够以更可靠的结合力进行熔敷。此外,通过薄薄地覆盖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从而对彩色调色剂图像面具有保护效果,并且通过使转印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的面平滑化,还具有提高结合力的效果。
但是,形成保护层的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具有湿度越高调色剂转印比率越低的性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环境湿度越高,就越将形成在感光鼓7上的潜像设为相对于原图像提高了抖动图案浓度(抖动图案的密度)的图像。即,图像形成装置1基于这些测定结果(补片浓度和温湿度)来控制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的浓度(抖动图案浓度)的调整频度和调整程度。
另外,在第二次输送中,将图像形成单元6-1的调色剂盒替换为容纳有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的调色剂盒来执行转印、定影处理。严格地说,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不与其它调色剂同时使用,因此可以与图像形成单元6-1~6-4的调色剂中的任一个进行替换。以下,设将图像形成单元6-1的调色剂盒替换为容纳有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的调色剂盒来进行说明。
最终,作为热转印印刷片,在转印纸19上从下层起层叠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等有色调色剂(彩色调色剂)、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以及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
另外,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Processor:中央处理器),通过执行规定的程序,从而控制上述的各部分的动作,实现规定的功能。
图2是示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浓度传感器40、温湿度传感器41、中间转印带14、以及补片图案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图。在中间转印带14的外周面以规定的时间间隔用粘结调色剂(B)形成补片图案43。该补片图案43基本上以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每隔3小时、每隔6小时等)形成或在刚要开始印刷任务之前形成,除此以外,在与基于由上述的温湿度传感器41测定的温湿度的环境变化相应的定时形成。上述环境变化相当于基于由上述的温湿度传感器41测定的温湿度导出的绝对湿度的变化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与上一次的绝对湿度之差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或者根据绝对湿度随时间改变的变化预测到在几小时后会变化为低湿度(例如,绝对湿度不足20%)或高湿度(例如,绝对湿度为60%以上)环境的情况等。
当形成补片图案43时,图像形成装置1基于当时的补片浓度和绝对湿度来导出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在感光鼓7上的抖动图案浓度,使得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成为适当的调色剂量。更具体地,在环境变化为低湿度环境、高湿度环境的情况、预测到环境会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当时的补片浓度和绝对湿度来导出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对感光鼓7上的潜像的抖动图案浓度,使得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成为适当的调色剂量。
例如,在处于低湿度环境(例如,绝对湿度不足20%)或者预测到在几小时后会变成低湿度环境的情况下,基于当时的补片浓度和绝对湿度,降低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的抖动图案浓度。换言之,因为有湿度越低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就越厚的倾向,所以进行调整,以降低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的抖动图案浓度。
另一方面,在处于高湿度环境(例如,绝对湿度为60%以上)或者预测到几小时后会变成高湿度环境的情况下,基于当时的补片浓度和绝对湿度,提高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的抖动图案浓度。换言之,因为有湿度越高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就越薄的倾向,所以进行调整,以提高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的抖动图案浓度。
图3是用于说明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补片印字)的流程图,即,是用于说明印刷片的制作方法的准备步骤的流程图。另外,与规定的补片印字定时(每隔3小时、每隔6小时或在刚要开始印刷任务之前)相比,该流程图以短的时间间隔(例如,几分钟间隔、几十分钟间隔)来执行。
首先,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温湿度传感器41测定装置内的温湿度(步骤S10),并根据测定的温湿度导出绝对湿度(步骤S12)。
接着,图像形成装置1判断是否为规定的补片印字定时(步骤S14)。如上所述,这里所说的规定的补片印字定时相当于规定的时间间隔(例如,每隔3小时、每隔6小时等)或刚要开始印刷任务之前。
然后,在是规定的补片印字定时的情况下(步骤S14中的“是”),图像形成装置1以当前设定的抖动图案浓度利用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将补片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4的外周面(步骤S24),并通过浓度传感器40测定补片浓度(步骤S26)。
接着,图像形成装置1基于补片浓度和绝对湿度导出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对感光鼓7上的潜像的抖动图案浓度(步骤S28),并保存该抖动图案浓度(步骤S30)。
图4是用于说明低湿度环境中的调色剂量过量的概念图。此外,图5是用于说明高湿度环境中的调色剂量不足的概念图。另外,对于与图1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如图4所示,在低湿度环境中,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对感光鼓7的调色剂转印比率增高,会有超过估计的量的调色剂显影在感光鼓7。在该情况下,只要通过降低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对感光鼓7上的潜像的抖动图案浓度来设为所需的附着量即可。将此时的抖动图案浓度作为基准。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高湿度环境中,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会吸收大量的湿气,因此带电性降低,从而在感光鼓7上进行显影时和对中间转印带14进行一次转印时的静电方式的调色剂转印比率也降低,其结果是,附着量降低(调色剂浓度降低)。因此,在高湿度环境中,需要提高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对感光鼓7上的潜像的抖动图案浓度。
图6是示出环境的绝对湿度(%)与用于得到所需的层厚的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的抖动图案浓度(%)的关系的概念图。如图所示,可知环境的绝对湿度越高,就越需要提高抖动图案浓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湿度越高调色剂转印比率就越低,所以进行控制,以提高形成保护层的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的抖动图案浓度。
另一方面,在不是规定的补片印字定时的情况下(步骤S14中的“否”),图像形成装置1根据绝对湿度导出环境变化(步骤S20)。这里所说的环境变化是指,明显处于高湿度环境(例如,绝对湿度为60%以上)的情况,或者绝对湿度从上一次测定时起的变化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或者根据绝对湿度的变化历史预测到几小时后会变成高湿度环境的情况等。
接着,图像形成装置1判断是否因产生上述环境变化而需要进行补片印字(浓度修正)(步骤S22)。然后,在因产生上述环境变化而需要进行补片印字(浓度修正)的情况下(步骤S22中的“是”),执行上述的步骤S24以后的步骤。
即,利用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对补片进行一次转印(步骤S24),通过浓度传感器40测定补片浓度(步骤S26),基于补片浓度和绝对湿度来导出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对感光鼓7上的潜像的抖动图案浓度(步骤S28),保存该抖动图案浓度(步骤S30)。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在规定的补片印字定时基于浓度传感器40、温湿度传感器41的测定结果来设定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的抖动图案浓度以外,即使在规定的补片印字定时以外,若判断环境发生变化,则也执行补片的一次转印、由浓度传感器40进行的补片浓度的测定,并根据该时间点的湿度导出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的抖动图案浓度。即,湿度越高,就越提高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的抖动图案浓度。
其结果是,即使是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也能够以最佳的浓度(所需的量)堆积在被印刷介质上。
图7是用于说明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动作(印字动作)的流程图,即,是用于说明印刷片的制作方法的主要步骤的流程图。此外,图8是示出用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制作的热转印印刷片中的转印纸上的调色剂的层叠状态(层叠膜的剖面)的概念图。另外,该流程图在有来自主机、操作面板等的印字请求时被执行。
当有印字请求时,图像形成装置1读出保存在存储器等的抖动图案浓度(步骤S40),并以该抖动图案浓度将由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构成的图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4(步骤S42),进而将由彩色调色剂构成的图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4(步骤S44)。
更具体地,在图像形成单元6-1中,通过带电辊9使感光鼓7带电,基于上述抖动图案浓度通过光写入头10形成潜像,利用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对感光鼓7进行调色剂显影,利用一次转印辊15将通过该调色剂显影形成的、由粘结调色剂(T)构成的透明调色剂层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4上。同样地,在图像形成单元6-2~6-4中,通过带电辊9使感光鼓7带电,通过光写入头10形成潜像,利用有色调色剂对感光鼓7进行调色剂显影,利用一次转印辊15将通过该显影形成的、由有色调色剂构成的有色调色剂层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4上的由粘结调色剂(T)构成的透明调色剂层上。即,在中间转印带14上形成由透明调色剂层和有色调色剂层构成的层叠膜。而且,在层叠膜中,在该阶段中透明调色剂层成为最下层。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通过取纸辊23的旋转从供纸盒21搬出转印纸19,经由进给辊24和分离辊25进给给待机输送辊对26并使其待机(步骤S46)。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配合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4上的作为调色剂像的层叠膜到达二次转印部(从动辊17和二次转印辊30)的定时,将在待机输送辊对26的位置待机的转印纸19送出到二次转印部,将层叠膜(由彩色图像和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构成的图像)从中间转印带14上二次转印至转印纸19上,然后通过定影部5进行定影(步骤S48)。二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14通过带清洁器20进行清洁,热转印印刷片的制作工序的第一次输送结束。
另外,在层叠膜中,通过该二次转印,透明调色剂层成为最上层。即,如图8A所示,在转印纸19上从下开始作为有色调色剂的层而依次层叠有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的层,其上层叠有由粘结调色剂(T)构成的透明调色剂层。此时,透明调色剂层以根据环境的绝对湿度设定的抖动图案浓度来形成。
接着,将像这样对层叠膜(由彩色图像和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构成的图像)进行转印、定影的转印纸19再次放置在供纸盒21或MPF盘28(步骤S50)。另外,关于相同的转印纸19的重新放置,可以由用户通过手动作业来进行,也可以驱动上述的双面印刷用输送单元3的路径变更挡板36而向返送通路侧变更路径,从而自动地进行放置。此时,也可以在未图示的操作面板等显示转印纸19的重新放置,提醒用户进行转印纸19的重新放置操作。
此外,在该阶段安装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此时,可以在未图示的操作面板等显示调色剂的更换,提醒用户进行调色剂的更换操作。
接着,图像形成装置1将由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构成的白色调色剂层对中间转印带14进行一次转印(步骤S52)。更具体地,在图像形成单元6-1中,通过带电辊9使感光鼓7带电,通过光写入头10以读出的抖动图案浓度形成潜像,利用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对感光鼓7进行调色剂显影,利用一次转印辊15将通过该调色剂显影形成的、由粘结调色剂(B)构成的白色调色剂层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4上。
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配合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4上的、由粘结调色剂(B)构成的白色调色剂层到达二次转印部(从动辊17和二次转印辊30)的定时,将已经对层叠膜(彩色图像等)进行定影的转印纸19送出到二次转印部(步骤S54),从中间转印带14将白色调色剂层二次转印至转印纸19,使得覆盖转印纸19中的层叠膜,然后通过定影部5进行定影(步骤S56)。二次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14通过带清洁器20进行清洁,热转印印刷片的制作工序的第二次输送结束。
像这样制作的热转印印刷片为如下结构,即,如图8B所示,在转印纸19上从下开始作为有色调色剂的层而依次层叠有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的层,其上作为非有色调色剂的层而依次层叠有由粘结调色剂(T)构成的透明调色剂层和由粘结调色剂(B)构成的白色调色剂层。
接着,图像形成装置1将从定影部5搬出的、形成有由彩色图像、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以及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构成的层的转印纸19排出到排纸盘32(步骤S58)。
关于像这样制作的热转印印刷片,通过将形成了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层的面压接在例如像T恤那样的最终的被转印介质并从转印纸19侧施加热和压力,从而能够将形成在转印纸19上的图像转印至最终的被转印介质上,并且能够将该图像从媒介性的转印纸19剥离。即,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层作为热转印印刷片与最终的被转印介质之间的粘接层发挥功能。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定影部通过热对各调色剂层进行熔敷,即,能够对有色调色剂和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进行熔敷,因此能够确保彼此的结合力。
此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由温湿度传感器41检测的环境的湿度越高,就越提高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对形成在感光鼓7上的潜像的抖动图案浓度,因此即使是湿度越高调色剂转印比率越低的调色剂,也能够堆积所需的量的调色剂。
此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作为层叠膜在转印纸19上形成有色调色剂层和透明调色剂层,并在其上形成了成为粘接剂层的白色调色剂层,因此在形成白色调色剂层时作为透明调色剂层而已经形成有组成与该白色调色剂层相同的基底,所以能够制作具有可靠的结合力的热转印印刷片。此外,通过薄薄地覆盖由粘结调色剂(T)构成的透明调色剂层,从而能够保护由有色调色剂层表现的图像面,并且也会使转印由粘结调色剂(B)构成的白色调色剂层的面平滑化,因此能够提高调色剂层之间的结合力。
此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基于由温湿度传感器41测定的环境的湿度来判别是否存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环境变化,在存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缩短了执行浓度检测用图案的形成和由浓度传感器40进行的浓度检测用图案的浓度检测的间隔,因此能够容易地应对环境的变化。
此外,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利用路径变更挡板36将二次转印有调色剂的被转印介质再次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由此对同一个被转印介质进行多次调色剂的二次转印,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执行第二次输送中的粘结调色剂(B)的转印、定影。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湿度越高就越提高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的抖动图案浓度,但是不限于此,如果存在不会产生对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的层厚造成问题的程度的变化的湿度范围,则在该湿度范围内就无需改变抖动图案浓度。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次输送中使用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而在第二次输送中将透明的粘结调色剂(T)替换为白色的粘结调色剂(B),但是也可以在第一次输送和第二次输送中使用相同的粘结调色剂,从而使得无需在中途进行替换。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温湿度传感器41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6-4的下游侧的中间转印带14的附近,但是也可以配置在其它位置,特别是,也可以配置在容纳有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的粘结调色剂(B或T)的图像形成单元6-1的附近。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浓度传感器40检测中间转印带14上的补片图案的浓度,但是也可以配置在感光鼓7的附近而检测在感光鼓7的面上显影的补片图案的浓度。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温湿度传感器41配置在容纳有调色剂的显影器11的外侧,根据相对于该显影器11的外侧的温湿度的调色剂的特性,基于显影的调色剂的浓度的倾向进行控制,但是也可以考虑显影器11的外侧的温湿度实际对显影器11内的调色剂造成影响为止的时间差来进行控制,还可以将温湿度传感器41配置在显影器11的内侧,通过测定实际容纳的调色剂的温湿度来进行控制。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显影器11举出了接触式1成分显影器,但是使用磁刷式2成分显影器也能同样地进行,这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包括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印刷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转印步骤,在由非有色调色剂构成的第一调色剂层上将由有色调色剂构成的第二调色剂层转印至第一被转印介质上,从而形成层叠膜;
第二转印步骤,将在所述第一转印步骤中形成的层叠膜从所述第一被转印介质上转印至第二被转印介质上,使得所述第一调色剂层成为最上层;
第一定影步骤,使在所述第二转印步骤中转印至所述第二被转印介质上的所述层叠膜定影在所述第二被转印介质;以及
第三转印步骤,将由非有色调色剂构成且比所述第一调色剂层厚的第三调色剂层转印至在所述第一定影步骤中定影在所述第二被转印介质且所述第一调色剂层成为最上层的所述层叠膜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片的制作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调色剂层由透明的粘结调色剂构成,所述第三调色剂层由白色的粘结调色剂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片的制作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调色剂层和所述第三调色剂层由透明的粘结调色剂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片的制作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调色剂层和所述第三调色剂层由白色的粘结调色剂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片的制作方法,其中,
包括:第二定影步骤,使在第三转印步骤中转印了所述第三调色剂层的所述层叠膜再次进行定影。
6.一种印刷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骤,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规定的片材上形成层叠有第一非有色调色剂层和有色调色剂层的图像,使得最上层成为所述第一非有色调色剂层;以及
第二步骤,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已于所述第一步骤中形成了图像的片材上形成第二非有色调色剂层,使得所述第二非有色调色剂层覆盖所述第一非有色调色剂层,并且使得所述第二非有色调色剂层比所述第一非有色调色剂层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片的制作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非有色调色剂层由透明的粘结调色剂构成,所述第二非有色调色剂层由白色的粘结调色剂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片的制作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非有色调色剂层和所述第二非有色调色剂层由透明的粘结调色剂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片的制作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非有色调色剂层和所述第二非有色调色剂层由白色的粘结调色剂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片的制作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将所述图像形成为由蓝绿色、品红色或黄色的调色剂构成的有色调色剂层。
11.一种印刷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骤,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规定的片材上形成被保护层覆盖的图像;以及
第二步骤,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形成了被所述保护层覆盖的图像的片材上形成由种类与构成所述保护层的调色剂相同的调色剂构成的粘接层,使得所述粘接层覆盖所述保护层,并且使得所述粘接层比所述保护层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片的制作方法,其中,
所述保护层由透明的粘结调色剂构成,所述粘接层由白色的粘结调色剂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片的制作方法,其中,
所述保护层和所述粘接层由透明的粘结调色剂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片的制作方法,其中,
所述保护层和所述粘接层由白色的粘结调色剂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片的制作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将所述图像形成为由蓝绿色、品红色或黄色的调色剂构成的有色调色剂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94842 | 2015-09-30 | ||
JP2015194842 | 2015-09-30 | ||
JP2016-129062 | 2016-06-29 | ||
JP2016129062A JP2017068240A (ja) | 2015-09-30 | 2016-06-29 | プリントシートの作成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56995A true CN106556995A (zh) | 2017-04-05 |
Family
ID=58408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685139.3A Pending CN106556995A (zh) | 2015-09-30 | 2016-08-18 | 印刷片的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70090365A1 (zh) |
CN (1) | CN106556995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17546B2 (en) * | 2014-06-02 | 2016-08-16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for forming a transparent toner image and a color image |
US20170090415A1 (en) * | 2015-09-30 | 2017-03-30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int sheet creation method using electrophotography technology |
CN112118964A (zh) | 2018-10-03 | 2020-12-22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热转印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11212A (ja) * | 2005-07-04 | 2007-01-18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10206429A1 (en) * | 2010-02-25 | 2011-08-25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120237698A1 (en) * | 2011-03-18 | 2012-09-20 | Ricoh Company, Ltd.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ransfer sheet and transfer sheet |
CN102902184A (zh) * | 2011-07-25 | 2013-01-30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处理方法 |
CN103009854A (zh) * | 2011-09-26 | 2013-04-03 | 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热转印印刷片制作装置、制作方法以及热转印印刷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69843B1 (en) * | 1999-12-06 | 2002-04-09 | Xerox Corporation | Transfer sheet printing process for decorating articles formed by using a digitally controlled color printing machine |
-
2016
- 2016-07-11 US US15/207,446 patent/US2017009036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6-08-18 CN CN201610685139.3A patent/CN10655699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11212A (ja) * | 2005-07-04 | 2007-01-18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10206429A1 (en) * | 2010-02-25 | 2011-08-25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120237698A1 (en) * | 2011-03-18 | 2012-09-20 | Ricoh Company, Ltd.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ransfer sheet and transfer sheet |
CN102902184A (zh) * | 2011-07-25 | 2013-01-30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处理方法 |
CN103009854A (zh) * | 2011-09-26 | 2013-04-03 | 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热转印印刷片制作装置、制作方法以及热转印印刷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090365A1 (en) | 2017-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23713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program | |
JP4842969B2 (ja) | タンデム方式カラー静電式プリンタを用いた印刷 | |
US723673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statographic printing with enhanced color gamut | |
US20060285890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statographic printing with generic color profiles and inverse masks based on receiver member characteristics | |
CN102789152B (zh) |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 |
US876162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program | |
CN106556995A (zh) | 印刷片的制作方法 | |
JPWO2002056118A1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 |
JP540740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060222382A1 (en) | Minimum replenisher dispense strategy for improved xerographic stability | |
US8032061B2 (en)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ransparent toner and white toner | |
KR100362830B1 (ko) | 토너 상 전사 장치 | |
JPH11249379A (ja) | 低いトナ―堆積高さをもつトナ―像を形成する装置 | |
US7406274B2 (en) | 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roller,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developer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6556994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
JP200925856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96623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補給制御方法 | |
JP611867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37972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7068240A (ja) | プリントシートの作成方法 | |
JP200919289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補給制御方法 | |
JP2007241079A (ja)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
US6704530B2 (en) |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 in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 |
JP201717365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白色画像形成方法 | |
JP530157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