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6179B - 一种换热器以及应用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器以及应用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6179B
CN106556179B CN201611044882.7A CN201611044882A CN106556179B CN 106556179 B CN106556179 B CN 106556179B CN 201611044882 A CN201611044882 A CN 201611044882A CN 106556179 B CN106556179 B CN 1065561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arrier
heat
connecting elbow
pipel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448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6179A (zh
Inventor
付松辉
刘晓蕾
董德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4488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61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6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6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6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61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2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different sections of heat-exchange elements, e.g. of radiat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载体通路,第一载体通路至少包括通过第一连接弯头连接的两根第一换热管路,第一载体在所述第一载体通路中流动;第二载体通路,第二载体在第二载体通路中流动并与第一载体热交换;和第三载体通路,第三载体通路至少包括通过第二连接弯头连接的两根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穿设在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中,第二换热管路的端口从所述第一连接弯头的外表面伸出并通过第二连接弯头连接,第三载体与第一载体热交换至设定温度后自第三载体通路中流出;其中,第一连接弯头开设通孔,第一连接弯头和第二连接弯头交错设置。同时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本发明具有热交换效率高且结构紧凑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器以及应用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以及一种应用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使热量从热载体传递到冷载体的设备,在暖通动力、石油化工、电力电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根据热量传递原理和方式的不同,换热器又分为间壁式、蓄热式和混合式,其中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最为广泛。间壁式换热器的特点是冷热载体被固体壁面隔开,不相混合,并主要通过间壁的对流换热及热传导的方式进行热交换。常见的间壁式换热器有翅片式、管式和板式三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领域。
强制对流式热交换器以翅片管式换热器为代表,具体是在换热管或者换热板的表面安装翅片支撑,并通过热套、焊接、整体轧制或者机械加工等方式使得翅片与换热管紧密连接。对于翅片管换热器,翅片一侧的热载体一般为对流换热系数较小的空气,换热管一侧为对流换热系数较高的热载体。由于翅片显著增加了空气侧的换热面积,使得间壁两侧的热载体传热得到强化。
但是,无论强制对流式换热器的管板如何排布,间壁式换热器的载体通道都只有两个,冷载体和热载体分别在各自的通道内流动。对于应用在暖通空调系统的翅片管式换热器来说,仅能完成两种介质之间的热交换。例如对于空调系统来说,仅能完成冷媒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如果室内同时需要热水,则必须使用其它的热源。这种能源的使用方式存在以下多个弊端:第一,夏季空调制冷时的冷凝热属于高品味热能,现有条件下直接排放至室外空气,存在一定的能源浪费;第二,制冷、采暖或者获取生活热水的需求是间歇性的,利用单独的热源很难实现能源分配的合理配比,第三,在例如我国北方的严寒地区,空调器的制热效果较差,低温工况下室外换热器因为表面结霜而无法发挥作用,除霜过程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能效比和制热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设计一种翅片管式换热器,以满足多层次的换热需要,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热能利用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载体通路,所述第一载体通路至少包括通过第一连接弯头连接的两根第一换热管路,具有设定流动温度的第一载体在所述第一载体通路中流动;
第二载体通路,第二载体在所述第二载体通路中流动并与具有设定流动温度的第一载体热交换;
和第三载体通路,所述第三载体通路至少包括通过第二连接弯头连接的两根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穿设在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中,第二换热管路的端口从所述第一连接弯头的外表面伸出并通过第二连接弯头连接,第三载体在所述第三载体通路中流动,第三载体与具有设定流动温度的第一载体热交换至设定温度后自所述第三载体通路中流出;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弯头对应第二换热管路的设置位置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穿入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弯头和第二连接弯头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载体为工质,第三载体为水。
作为一种可选方式,每一根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中设置有一根所述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和第一换热管路同心设置。
作为另一种可选方式,每一根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中设置有多根所述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与其中一根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同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载体通路包括平行设置的多根第一换热管路,所述第二载体通路包括平行设置的多根第二换热管路,所述换热器通过以下工艺方法制成:
将两个第一连接弯头分别焊接在其中两根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同一端;
将其中两根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分别穿设在两根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中,直至所述定位凸起分别从所述第一连接弯头外表面上的通孔中伸出;
将两根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第一连接弯头连通,穿设在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中的第二换热管路的另一端从连通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一连接弯头外表面上的通孔中伸出;
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另一端从所述通孔中伸出后,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弯头与另一根第二换热管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定位凸起设置,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定位凸起之间的距离为Le. 第一换热管路的长度为L1,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弯头连接面之间的距离为Lw, 其中Le > L1 + 2Lw。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为铜管,所述第二载体通路为穿设在所述第一载体通路外侧的铜片或铝片。
本发明所公开的换热器通过第一载体通道、第二载体通道和第三载体通道实现双重热交换,实现高品位热能的充分利用,绝大部分穿设在第一载体通道中的第三载体通道增大了换热器的热交换面积,提高了换热总量,扩大的换热器的应用领域的使用范围,提高了换热器的可调节性。
本发明还包括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
第一载体通路,所述第一载体通路至少包括通过第一连接弯头连接的两根第一换热管路,具有设定流动温度的第一载体在所述第一载体通路中流动;
第二载体通路,第二载体在所述第二载体通路中流动并与具有设定流动温度的第一载体热交换;
和第三载体通路,所述第三载体通路至少包括通过第二连接弯头连接的两根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穿设在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中,第二换热管路的端口从所述第一连接弯头的外表面伸出并通过第二连接弯头连接,第三载体在所述第三载体通路中流动,第三载体与具有设定流动温度的第一载体热交换至设定温度后自所述第三载体通路中流出;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弯头对应第二换热管路的设置位置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穿入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弯头和第二连接弯头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载体为工质,第三载体为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载体和第三载体的流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载体通路具有第一载体入口和第一载体出口,所述第一载体入口和第一载体出口分别开设在两根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上;所述第三载体通路具有第三载体入口和第三载体出口,所述第三载体入口和第三载体出口分别开设在两根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上。
进一步的,处于制冷状态时,所述第一载体的温度低于第二载体或第三载体的温度,处于制热状态时,所述第二载体的温度高于第二载体或第三载体的温度;所述第三载体通路连通室内供水回路,所述供水回路上设置有泵设备。
本发明所公开的空调系统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且具有多重换热循环的换热器,可以利用多重热交换为室内供水循环提供热源,具有高效节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出的换热器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换热器中载体的流路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换热器中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的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示换热器中第一连接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图8为图6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8所示为本发明所公开的换热器的一种最优实施方式,在大多数的情形中,换热器一方面用于空调系统中,另一方面作为住宅用水的热源。当换热器用于空调系统中时,主要与空气介质发生热交换,改变空气介质的温度和湿度。具体来说,为了实现双重换热作用,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换热器至少包括三个载体通路,三个载体通路中分别流动不同的载体,在换热器的工作过程中,三种载体发生强制对流,实现热交换。
具体来说,如图所示,第一载体通路1中包括多根平行排列的第一换热管路11,第三载体通路3中也包括多根平行排列的第二换热管路31。由于需要使用该换热器为住宅提供热水,考虑到多种载体的密度不同,因此,第一换热管路11和第二换热管路31优选自上向下成立式或倾斜立式排列。多根第一换热管路11通过多个第一连接弯头12首尾顺次连接,形成蛇形布设的第一载体通路1。在每一根第一换热管路11中均穿设设置有一根第二换热管路31,第二换热管路31的端口从第一连接弯头12的外表面伸出并通过多个第二连接弯头32首尾顺次连接形成蛇形间隔布设第三载体通路3。第一连接弯头12和第二连接弯头32交替排列,使得第三载体通路3的一部分穿设在第一载体通路1中,另一部分穿设在第一载体通路1外侧。第一载体通路1中流动的第一载体15为制冷剂,第三载体通路3中流动的第三载体35为水。制冷剂和水强制流动进行热交换,使得用户需要用水时,可以将水加热到适宜的温度,或将水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利用其它热源进行进一步加热,从而达到利用换热器形成的高品位热能加热住宅用水的技术效果。
为了装配第一换热管路11和第二换热管路31,同时使得第一换热管路11和第二换热管路31的有效换热区域最大化,在第一连接弯头12上设置有供第二换热管路31穿入的通孔12-4。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连接弯头12优选为半圆弧,以半圆弧的直径为轴,通孔12-4对称地开设在第一连接弯头12的外表面上。穿设第二换热管路31时,第二换热管路31从通孔12-4中伸出,端口33凸出在第一连接弯头12外侧,并进一步通过同样呈半圆弧状的第二连接弯头32连通,形成蛇形连通的第三载体通路3。采用这种结构,只有第二连接弯头32和非常少的一段的第二换热管路31不与第一载体15接触,在实现设备整体集成化的同时,保证设备具有最优的换热效率。
穿设在第一换热管路11中的第二换热管路31可以具有至少两种形态。第一种为每一根第一换热管路11中仅穿设一根第二换热管路31,且二者同心设置,在第一换热管路11中流动的第一载体,也就是制冷剂均匀地流过第二换热管路31的表面,实现二者之间的均匀热传递。第二种为每一根第一换热管路11中穿设多根第二换热管路31,且保持其中一根第二换热管路31和第一换热管路11同心设置,以提高热交换面积。但是,由于第一换热管路11的直径有限,所以,在具体实施时,第一中布设形态的换热效果优于第二中换热形态。
第一换热管路11和第二换热管路31均优选由铜管制成,第一换热管路11和第二换热管路31的内壁上形成有许多细微的螺旋槽,槽深为0.02mm至0.05mm, 槽型可以是三角形或者台形,槽顶的齿尖一方面可以由于表面张力提高换热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管内的有效内表面积,使得第一换热管路11中可以存积更多的第一载体15,第二换热管路31中可以存积更多的第三载体35。
第二载体通路2穿设在第一载体通路1外侧,优选由翅片组成,翅片相距1.3至3.2mm, 以使得当第三载体通路3中的第三载体35与第一载体通路1中的第一载体15热交换时,第二载体通路2中流动的第二载体25,也就是空气可以同时与第一载体通路1中的第一载体15热交换。翅片可以是平片,还可以是波纹片,以通过不断改变气流方向来增加空气侧的扰动,提高表面传热系数,或者采用具有桥形长条的条形板,同样达到提高表面传热系数的作用。除了选用空气作为第二载体25外,还可以选用空气和水的组合作为第二载体25,在这种方式中,第二载体通路2包括配水箱、水槽、溢水口、水池等结构(图中未示出),第二载体25中的一部分,即冷却水从管件上部配水箱流入水槽中,经由溢水口均匀地流下,淋浇在第一载体通路1的蛇形第一换热管路11外表面,最后流入水池。或者在第一载体通路1的上方设置多个喷水装置,冷却水通过喷嘴喷淋而下,使得水和空气同时与第一载体通路1中的第一载体15热交换。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后两种方式由于需要增加喷水装置,所以其本身的换热效果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稳定性较翅片的结构较差。但是,由于采用翅片换热时需要配备风机促使空气流动,所以,在对噪音要求较高的区域,可以使用水和空气作为第二载体25进行热交换,降低对风机的依赖。
在装配时,第一换热管路11和第二换热管路31之间的排布需要均匀整齐,以确保每一根第一换热管路11和第二换热管路31之间的有效换热面积相同,保证换热效果且便于对其它热力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速等进行调整。作为装配时的位置指示标识,在第二换热管路3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凸起36。
以下具体说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换热器的装配流程,以位于立式换热器中部的两根平行设置的第一换热管路11-1和11-2为例,
先将两根第一换热管路11-1和11-2分别通过第一连接弯头12的连接面上的管孔与第一连接弯头12-1和12-2连接,焊接固定。两个呈半圆弧状的第一连接弯头12-1和12-2平行反向设置。
在每一根第一换热管路11-1和11-2中穿设一根第二换热管路31-1和31-2,第二换热管路31设置有定位凸起36的一端依次从第一连接弯头12-1和12-2连接面上的管孔和对应的通孔12-4中穿出,直至定位凸起36位于第一连接弯头12的通孔12-4处。将分别从两个第一连接弯头12-1和12-2外表面伸出的第二换热管路31-1和31-2的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弯头32-1连通并焊接固定。
两根第一换热管路11-1和11-2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第一连接弯头12-2连通,对应的,应用在这一端的第一连接弯头12-2上也开设有两个通孔12-4,第二换热管路31-1和31-2的另一端从这个连接弯头的两个通孔12-4中分别伸出后,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弯头32-2和32-3与另一根第二换热管路连通,进一步形成蛇形连接的第一载体通路1和第三载体通路3。
第二载体通路2设置在第一换热管路11的外侧,当选用翅片作为第二载体通路2时,翅片和换热管之间的装配工艺为现有翅片式蒸发器类似,不是本发明的保护要点,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5所示,基于最优化换热效率并保证设备结构稳定、体积较小,穿设在第一换热管路11中的第二换热管路31与第一换热管路11满足以下尺寸要求。第二换热管路3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远离定位凸起36设置,第二端靠近定位凸起36设置,定义第一端与定位凸起36之间的距离为Le,第二端与定位凸起36之间的距离为Ld, 第一换热管路11的长度为L1, 通孔12-4与第一连接弯头12连接面之间的距离为Lw, 其中Le > L1 + 2Lw,Ld的设置长度以保证第二连接弯头32的接入为宜。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换热器在空调系统中使用时,在制冷循环中既作为蒸发器使用,也作为冷凝器使用。第一载体通路1连接在制冷循环中并具有一定温度的制冷剂流动,当作为冷凝器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过热蒸汽进入第一载体通路1中,并在第一载体通路1中冷却及冷凝成液体。制冷剂在第一载体通路1中放出的热量一部分被第二载体25带走,另一部分与第三载体通路3中的水热交换,对第三载体35中的水进行加热,使得加热后的水可以通过水循环进入室内热水供应系统,因此处于此种状态时,第一载体15的温度高于第二载体25或第三载体35的温度。当作为蒸发器时,第一载体通路1中制冷剂不断从周围吸收热量,吸收的热量一部分来自于第三载体通路3的第三载体35,另一部分来自于第二载体25,降温后的水还可以进一步应用至需要低温液体的地方,因此,处于此种状态时,第一载体15的温度低于第二载体25或第三载体35的温度。制冷剂的温度通过测温和温控设备进行控制,使其保持在设定的流动温度范围。具体控制的方式参见现有空调设备的控制方式,不是本发明专利的保护重点。由于换热器可以作为蒸发器或者冷凝器使用,所以,可以在一套空调系统中设置两个上述的换热器,分别作为冷凝器和蒸发器使用,也可以设置一个上述的换热器,并与另一个传统的冷凝器或蒸发器构成整体的空调系统。
为了达到对流的技术效果,第一载体15和第三载体35的流动方向相反。第一载体15的流动方向通过制冷剂循环上的阀组控制,第三载体35的流动方向通过设置室内供水回路上的泵设备(图中未示出)控制。第一载体通路1具有与制冷剂循环连通的第一载体入口13和第一载体出口14,第三载体通路3具有与室内用水循环连通的第三载体入口33和第三载体出口34。考虑到制冷剂相变导致的密度变化,第一载体入口13和第一载体出口14分别开设在两根第一换热管路11上,如作为冷凝器使用时,第一载体入口13位于第一载体出口14上方,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过热蒸汽从位于上侧的第一载体入口13进入第一载体通路1中,并在第一载体通路1中冷却及冷凝成液体从第一载体出口14流出至制冷剂循环。为了便于与其它对应的管路连接,第一载体入口13和第一载体出口14均选用呈不完整半圆弧的连接弯头,圆弧的弧度角可以配合后续管路的设计进行调整。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换热器的空调系统,换热器的具体结构和工作过程参见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的详细描述和详细描绘,再次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换热器和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第一载体通道、第二载体通道和第三载体通道实现双重热交换,实现高品位热能的充分利用,绝大部分穿设在第一载体通道中的第三载体通道增大了换热器的热交换面积,提高了换热总量,扩大的换热器的应用领域的使用范围,提高了换热器的可调节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载体通路,所述第一载体通路至少包括通过第一连接弯头连接的两根第一换热管路,具有设定流动温度的第一载体在所述第一载体通路中流动;
第二载体通路,第二载体在所述第二载体通路中流动并与具有设定流动温度的第一载体热交换;
和第三载体通路,所述第三载体通路至少包括通过第二连接弯头连接的两根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穿设在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中,第二换热管路的端口从所述第一连接弯头的外表面伸出并通过第二连接弯头连接,第三载体在所述第三载体通路中流动,第三载体与具有设定流动温度的第一载体热交换至设定温度后自所述第三载体通路中流出;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弯头对应第二换热管路的设置位置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穿入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弯头和第二连接弯头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载体为工质,第三载体为水;
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凸起;
所述第一连接弯头和第二连接弯头为半圆弧;
所述第一载体通路包括平行设置的多根第一换热管路,所述第三载体通路包括平行设置的多根第二换热管路,所述换热器通过以下工艺方法制成:
将两个第一连接弯头分别焊接在其中两根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同一端;
将其中两根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分别穿设在两根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中,直至所述定位凸起分别从所述第一连接弯头外表面上的通孔中伸出;
将两根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另一端通过另一个第一连接弯头连通,穿设在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中的第二换热管路的另一端从连通第一换热管路的第一连接弯头外表面上的通孔中伸出;
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另一端从所述通孔中伸出后,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接弯头与另一根第二换热管路连通;
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定位凸起设置,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定位凸起之间的距离为Le. 第一换热管路的长度为L1,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弯头连接面之间的距离为Lw, 其中Le > L1 + 2Lw。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根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中设置有一根所述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和第一换热管路同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根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中设置有多根所述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与其中一根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同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为铜管,所述第二载体通路为穿设在所述第一载体通路外侧的铜片或铝片。
5.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和第三载体的流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载体通路具有第一载体入口和第一载体出口,所述第一载体入口和第一载体出口分别开设在两根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上;所述第三载体通路具有第三载体入口和第三载体出口,所述第三载体入口和第三载体出口分别开设在两根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处于制冷状态时,所述第一载体的温度低于第二载体或第三载体的温度,处于制热状态时,所述第一载体的温度高于第二载体或第三载体的温度;所述第三载体通路连通室内供水回路,所述供水回路上设置有泵设备。
CN201611044882.7A 2016-11-24 2016-11-24 一种换热器以及应用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Active CN1065561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44882.7A CN106556179B (zh) 2016-11-24 2016-11-24 一种换热器以及应用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44882.7A CN106556179B (zh) 2016-11-24 2016-11-24 一种换热器以及应用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6179A CN106556179A (zh) 2017-04-05
CN106556179B true CN106556179B (zh) 2020-06-16

Family

ID=58444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44882.7A Active CN106556179B (zh) 2016-11-24 2016-11-24 一种换热器以及应用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6179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1131A (zh) * 1999-07-02 2001-01-24 华宏荪 泛能热力设施
JP2002243319A (ja) * 2001-02-21 2002-08-28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201251324Y (zh) * 2008-08-14 2009-06-03 黄罗生 空调室外机换热器
CN201363969Y (zh) * 2008-11-17 2009-12-16 北京盈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风冷、水冷两用的冷凝器
CN201764760U (zh) * 2010-09-02 2011-03-16 上海芙蓉实业有限公司 双介质快速冷却高效换热冷凝器
CN102889714A (zh) * 2012-10-15 2013-01-23 范秀文 水风组合式两用换热装置
CN202692554U (zh) * 2012-07-12 2013-01-23 上海昱菱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风两用型换热装置
CN103629955A (zh) * 2013-11-21 2014-03-12 广州市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一种矩阵式套管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1131A (zh) * 1999-07-02 2001-01-24 华宏荪 泛能热力设施
JP2002243319A (ja) * 2001-02-21 2002-08-28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CN201251324Y (zh) * 2008-08-14 2009-06-03 黄罗生 空调室外机换热器
CN201363969Y (zh) * 2008-11-17 2009-12-16 北京盈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风冷、水冷两用的冷凝器
CN201764760U (zh) * 2010-09-02 2011-03-16 上海芙蓉实业有限公司 双介质快速冷却高效换热冷凝器
CN202692554U (zh) * 2012-07-12 2013-01-23 上海昱菱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风两用型换热装置
CN102889714A (zh) * 2012-10-15 2013-01-23 范秀文 水风组合式两用换热装置
CN103629955A (zh) * 2013-11-21 2014-03-12 广州市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一种矩阵式套管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6179A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09304U (zh) 换热器系统
JP2011106738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05157281A (zh) 具有翅片的套管蒸发式冷凝器
WO2014012287A1 (zh) 一种带填料耦合盘管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机组
WO2020029582A1 (zh) 空气源热泵空调器用无风机且内置蓄热介质的室内换热器
CN204629680U (zh) 带无水地板采暖的多联系统
CN102692101A (zh) 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CN107548263B (zh) 高热流密度机柜散热冷却方法及其复合换热器
EA037011B1 (ru) Теплообменный агрегат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 с тепловым насосом, в частности испаритель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и хранения льда
CN204574623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该微通道换热器的无水地板采暖系统
CN106556179B (zh) 一种换热器以及应用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CN203561015U (zh) 一种多层热管换热式半导体制冷系统
JP2013228154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3454474U (zh) 微通道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CN212482219U (zh) 组合式换热器
CN203501559U (zh) 大换热面积冰箱用翅片式蒸发器
CN111895687A (zh) 套管式水冷冷凝器
CN110986643A (zh) 一种毛细管换热器在空气源热泵系统中的应用
KR20040008343A (ko) 휜앤 플랫 튜브형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증발기
CN207280034U (zh) 应用多通路微细管平行分流热交换器的空调器
CN201852375U (zh) 一种空调冷凝器
CN205192050U (zh) 蒸发皿组件及具有该蒸发皿组件的冰箱
CN110806129A (zh) 一种环路热管
CN108981243A (zh) 应用多通路微细管平行分流热交换器的空调器
CN213514233U (zh) 一种新型的辐射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u Songhui

Inventor after: Liu Xiaolei

Inventor after: Dong Dezhi

Inventor before: Liu Xiaolei

Inventor before: Dong Dezh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2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