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6094A - 空气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6094A
CN106556094A CN201610891777.0A CN201610891777A CN106556094A CN 106556094 A CN106556094 A CN 106556094A CN 201610891777 A CN201610891777 A CN 201610891777A CN 106556094 A CN106556094 A CN 106556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defecator
inle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917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占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omy Moral (chin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oomy Moral (chin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omy Moral (chin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loomy Moral (chin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917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60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6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60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进风通道,包括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用于与室外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用于和室内连通,进风通道中设有过滤系统和第一风机,第一风机用于使空气能够由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流入并经过滤系统流向第一出风口;排风通道,包括第三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三进风口用于与室内连通,第二出风口用于和室外连通,排风通道中设有第二风机,第二风机用于使空气能够由第三进风口流入并流向第二出风口。本发明能够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物节能措施的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也在提高,因此需要设置通风系统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更新。
现有的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在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中分别设有风机,其中进风管道的进风口用于与室外连通,进风管道的出风口用于与室内连通,排风管道的进风口用于与室内连通,排风管道的出风口用于与室外连通,当需要更新室内空气时开启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中的风机,从而使室内空气由排风管道的进风口流入排风管道,并由排风管道的出风口流出室外,同时室外空气由进风管道的进风口流入进风管道,并由进风管道的出风口流入室内,由此实现室内的空气的更新。
然而,当室外空气品质较差时,现有的通风系统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后会降低室内的空气品质,不利于室内人员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系统,以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
进风通道,包括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用于和室内连通,所述进风通道中设有过滤系统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使空气能够由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流入并经所述过滤系统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
排风通道,包括第三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用于与室内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和室外连通,所述排风通道中设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用于使空气能够由所述第三进风口流入并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净化系统,可设置在建筑物上,其中,第一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可与室外连通,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可与室内连通。在使用时,可开启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在第二风机的作用下,室内空气由第三进风口流入排风通道并由第二出风口排出室外;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室外空气能够由第一进风口流入进风通道并经第一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后由第一出风口流入室内,由此,可对室内补充过滤后的新鲜空气;同时,在第一风机的作用下,室内空气能够由第二进风口流入进风通道并经第一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后由第一出风口再次流入室内,由此,可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循环净化。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净化系统,由于能够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并向室内补充过滤后的新鲜空气,同时还能进行室内空气的循环净化,因此能够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且空气净化系统结构简单、使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气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进风通道; 102:第一进风口; 103:第二进风口;
104:第一出风口; 105:第一过滤装置; 106:第一风机;
107:排风通道; 108:第三进风口; 109:第二出风口;
110:第二风机; 111:第一风阀; 112:热交换器;
113:第四进风口; 114:第三出风口; 115:第五进风口;
116:第四出风口; 117:第二过滤装置; 118:第三过滤装置;
119:过滤系统; 120:第二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进风通道101,包括第一进风口102、第二进风口103和第一出风口104,所述第一进风口102用于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103和第一出风口104用于和室内连通,所述进风通道101中设有过滤系统119和第一风机106,所述第一风机106用于使空气能够由所述第一进风口102和第二进风口103流入并经所述过滤系统119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04;排风通道107,包括第三进风口108和第二出风口109,所述第三进风口108用于与室内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109用于和室外连通,所述排风通道107中设有第二风机110,所述第二风机110用于使空气能够由所述第三进风口108流入并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109。
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系统,可设置在建筑物上,其中,第一进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9可与室外连通,第一出风口104、第二进风口103和第三进风口108可与室内连通。在使用时,可开启第一风机106和第二风机110,在第二风机110的作用下,室内空气由第三进风口108流入排风通道107并由第二出风口109排出室外,在第一风机106的作用下,室外空气能够由第一进风口102流入进风通道101并经过滤系统119进行过滤后由第一出风口104流入室内,由此,可对室内补充过滤后的新鲜空气;同时,在第一风机106的作用下,室内空气能够由第二进风口103流入进风通道101并经过滤系统119进行过滤后由第一出风口104再次流入室内,由此,可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循环净化(其中,空气的流向请参考图1中的箭头方向)。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净化系统,由于能够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并向室内补充过滤后的新鲜空气,同时还能进行室内空气的循环净化,因此能够提高室内空气品质,且空气净化系统结构简单、使用可靠。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进风口103处设有第一风阀111,所述第一风阀111能够开启或关闭以使所述第二进风口103打开或封闭。由此,当第一风阀111关闭时,空气净化系统可为室内提供过滤后的新鲜空气;当第一风阀111开启时,空气净化系统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净化并为室内提供过滤后的新鲜空气;通过调整第一风阀111的开度,能够实现对于第二进风口103的进风量的调整,在第一风机106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第一出风口104的出风量不变,因此,第二进风口103的进风量的变化会引起第一进风口102进风量的变化,且第二进风口103的进风量与第一进风口102进风量成反比,由此,通过调整第一风阀111的开度,能够对于新鲜空气的进入量和循环空气的进入量的比例进行调整,以满足用户的更多需求。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进风口102处设有第二风阀120,所述第二风阀120能够开启或关闭以使所述第一进风口102打开或封闭。由此,当需要只进行室内空气的循环净化时,可将第一风阀111开启并将第二风阀120关闭,此时,在第一风机106的作用下,室内空气能够由第二进风口103流入进风通道101并经过滤系统119进行过滤后由第一出风口104再次流入室内,而室外空气则不会流入室内。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风阀111和第二风阀120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阀111和第二风阀120的开启、关闭以及所述第一风阀111和第二风阀120的开度。由此,可以方便的实现对第一风阀111和第二风阀120的控制。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进风口103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进风口103处均设有所述第一风阀111。由此,可通过开启或关闭部分第一风阀111来实现对于新鲜空气的进入量和循环空气的进入量的比例的调整,使新鲜空气的进入量和循环空气的进入量的比例的调整更加方便灵活。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热交换器112,所述热交换器112包括: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四进风口113和第三出风口114,所述第四进风口113和第三出风口114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101中,所述第四进风口113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102设置,所述第三出风口114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104设置;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五进风口115和第四出风口116,所述第五进风口115和第四出风口116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107中,所述第五进风口115靠近所述第三进风口108设置,所述第四出风口116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109设置;其中,由所述第一进风口102流入的空气能够由所述第四进风口113流入所述第一通道并经所述第三出风口114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04,由所述第三进风口108流入的空气能够由所述第五进风口115流入所述第二通道并经所述第四出风口116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109,且流经所述第一通道的和第二通道的空气能够进行热量和/或湿度的交换。由此,在第一风机106的作用下,由第一进风口102流入的室外空气能够由第四进风口113流入第一通道并经第三出风口114流向第一出风口104,在第二风机110的作用下,由第三进风口108流入的室内空气能够由第五进风口115流入第二通道并经第四出风口116流向第二出风口109,由于流经第一通道的室外空气能够与流经第二通道内的室内空气进行热量和/或湿度的交换,从而能够调整经过第一通道流入室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和/或湿度,利于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恒定,节约能源。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过滤系统119包括第一过滤装置105,所述第一出风口104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05的一侧,所述第三出风口114和第二进风口103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05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风机106用于使空气能够由所述第一进风口102和第二进风口103流入并经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05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04。由此,只需设置一个第一过滤装置105即可实现对于进入室内空气的净化,使过滤系统119结构简单、设置方便。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过滤系统119还包括第二过滤装置117,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17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02和第四进风口113之间。由此,由第一进风口102进入的室外空气需要经过第二过滤装置117的净化后才能够由第四进风口113进入热交换器112,从而保证了热交换器112内部的清洁度,并能够通过第二过滤装置117和第一过滤装置105对进入室内的室外空气进行多重净化,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空气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过滤装置105为高效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17为初效过滤装置和/或中效过滤装置。由此,能够对进入室内的室外空气进行多重净化。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2,在实施例一基础上,过滤系统119包括第一过滤装置105和第二过滤装置117;所述第一出风口104和第三出风口114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05的一侧,所述第二进风口103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05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17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102和第四进风口113之间;所述第一风机106能够使空气能够由所述第一进风口102流入并经所述第二过滤装置117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04;所述第一风机还能够使空气能够由所述第二进风口103流入并经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05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04。由此,第一风机106能够位于第一过滤装置105和第三出风口114之间,从而利于节约进风通道101内的空间,使空气净化系统更为紧凑。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过滤装置105和第二过滤装置117均为高效过滤装置或初高效混合过滤装置。由此,能够保证进入室内空气的清洁度。
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三进风口108和第五进风口115之间设有第三过滤装置118。由此,由第三进风口108进入的室内空气需要经过第三过滤装置118的净化后才能够由第五进风口115进入热交换器112,从而保证了热交换器112内部的清洁度。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三过滤装置118为初效过滤装置。由此,利于降低空气净化系统的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物,包括建筑物主体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所述第一进风口102和第二出风口109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104、第二进风口103和第三进风口108和室内连通。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可开启第一风机106和第二风机110,在第二风机110的作用下,室内空气由第三进风口108流入排风通道107并由第二出风口109排出室外,在第一风机106的作用下,室外空气能够由第一进风口102流入进风通道101并经第一过滤装置105进行过滤后由第一出风口104流入室内,由此,可对室内补充过滤后的新鲜空气;同时,在第一风机106的作用下,室内空气能够由第二进风口103流入进风通道101并经第一过滤装置105进行过滤后由第一出风口104再次流入室内,由此,可实现对室内空气的循环净化。本发明提供的建筑物,由于能够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并向室内补充过滤后的新鲜空气,同时还能进行室内空气的循环净化,因此能够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风通道,包括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用于和室内连通,所述进风通道中设有过滤系统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使空气能够由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流入并经所述过滤系统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
排风通道,包括第三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用于与室内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和室外连通,所述排风通道中设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用于使空气能够由所述第三进风口流入并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有第一风阀,所述第一风阀能够开启或关闭以使所述第二进风口打开或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处设有第二风阀,所述第二风阀能够开启或关闭以使所述第一进风口打开或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开启、关闭以及所述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的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二进风口处均设有所述第一风阀。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四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四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中,所述第四进风口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三出风口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五进风口和第四出风口,所述第五进风口和第四出风口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中,所述第五进风口靠近所述第三进风口设置,所述第四出风口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
其中,由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入的空气能够由所述第四进风口流入所述第一通道并经所述第三出风口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由所述第三进风口流入的空气能够由所述第五进风口流入所述第二通道并经所述第四出风口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且流经所述第一通道的和第二通道的空气能够进行热量和/或湿度的交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三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风机用于使空气能够由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流入并经所述第一过滤装置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四进风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为高效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为初效过滤装置和/或中效过滤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一侧,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四进风口之间;
所述第一风机能够使空气能够由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入并经所述第二过滤装置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
所述第一风机还能够使空气能够由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入并经所述第一过滤装置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均为高效过滤装置或初高效混合过滤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风口和第五进风口之间设有第三过滤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滤装置为初效过滤装置。
CN201610891777.0A 2016-10-12 2016-10-12 空气净化系统 Pending CN1065560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1777.0A CN106556094A (zh) 2016-10-12 2016-10-12 空气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91777.0A CN106556094A (zh) 2016-10-12 2016-10-12 空气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6094A true CN106556094A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18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91777.0A Pending CN106556094A (zh) 2016-10-12 2016-10-12 空气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609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3962A (zh) * 2017-06-19 2017-09-08 嘉善玏奇电器贸易有限公司 新风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04923U (zh) * 2013-07-05 2014-01-22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全热回收型折叠式送、回、排风一体式空调机组
CN204202097U (zh) * 2014-10-23 2015-03-11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内外循环车载全热交换机
CN204285721U (zh) * 2014-07-01 2015-04-22 刘国箫 一种新风系统
CN204665525U (zh) * 2015-05-20 2015-09-23 李岩娟 一种空气净化新风一体机
CN105509176A (zh) * 2016-01-15 2016-04-20 王水英 内外循环空气正压净化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404923U (zh) * 2013-07-05 2014-01-22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全热回收型折叠式送、回、排风一体式空调机组
CN204285721U (zh) * 2014-07-01 2015-04-22 刘国箫 一种新风系统
CN204202097U (zh) * 2014-10-23 2015-03-11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内外循环车载全热交换机
CN204665525U (zh) * 2015-05-20 2015-09-23 李岩娟 一种空气净化新风一体机
CN105509176A (zh) * 2016-01-15 2016-04-20 王水英 内外循环空气正压净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3962A (zh) * 2017-06-19 2017-09-08 嘉善玏奇电器贸易有限公司 新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24148B1 (ko) 환기장치
KR101790696B1 (ko) 바이패스 및 재순환 기능을 겸비한 열교환형 환기장치
CN204648544U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和系统以及建筑系统和被动式建筑物
CN205208832U (zh) 进出风通道带旁通道的新风机
CN108700313A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7365297U (zh) 新风机
CN204285721U (zh) 一种新风系统
CN219140955U (zh) 一种洁净室空调系统
CN105546684B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以及建筑物
CN209605340U (zh) 中央云无动力新风净化系统
CN105318417A (zh) 全能空调系统
KR20180014122A (ko) 환기장치
CN201740130U (zh) 温湿度分控型空调机组
CN104776527A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和系统以及建筑系统和被动式建筑物
CN105276722A (zh) 全能新风与空调系统
CN113266913A (zh) 一种基于Ai智能的分户智能新风系统
CN106556094A (zh) 空气净化系统
CN205957356U (zh) 新风除湿装置
WO2017088797A1 (zh) 独立控温双进气通道新风空调系统
CN214664970U (zh) 一种多通路循环新风机
CN205481442U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以及建筑物
US20210003296A1 (en) Method of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of air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ation thereof
CN215571023U (zh) 一种基于Ai智能的分户智能新风系统
KR101407435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외기 바이패스 장치
CN108361907A (zh) 一种节能型室内新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