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7795B - 数据通信 - Google Patents

数据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7795B
CN106537795B CN201580028794.5A CN201580028794A CN106537795B CN 106537795 B CN106537795 B CN 106537795B CN 201580028794 A CN201580028794 A CN 201580028794A CN 106537795 B CN106537795 B CN 1065377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sl
transceiver
line
technology
repres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87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37795A (zh
Inventor
I·E·霍斯利
A·D·华莱士
特雷弗·菲力浦·林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Original Assignee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filed Critical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Publication of CN106537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7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37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7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6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 H04M11/062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for speech and oth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32Reducing cross-talk, e.g. by compens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46Monitoring; Testing
    • H04B3/48Testing attenu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选择第一数字用户线路(DSL)收发器在通过该第一DSL收发器与第二DSL收发器之间的通信线路来传递数据时使用的DSL技术的方法。为了选择,获取DSL收发器之间的通信线路中的衰减的表示,并且从第一DSL收发器所支持的多种DSL技术中选择由所述第一DSL收发器使用的DSL技术。基于衰减的表示来确定DSL技术的选择。可选地,另外,DSL技术的选择可以基于其它参数,包括限制DSL收发器输出到线路上的功率的功率谱密度遮罩的表示、通信线路的噪声环境的表示、所述第一DSL收发器通过通信线路传输的最高离散多音调制音的表示。

Description

数据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接入网络中的数字用户线路(DSL)设备的配置。
背景技术
数字用户线路(DSL)技术被设计成通过铜双绞线用户线路来提供数字通信。术语DSL是集合术语,涵盖了有关DSL技术的许多变型,包括G.Fast、ADSL、ADSL2、ADSL2+、SDSL、VDSL以及VDSL2(包括关联附件)等,其中很多使用离散多音调制(DMT)。利用DMT,通过许多信道分发传输数据,各个信道都调制不同的小带宽载波,还已知为“音调(tone)”。DSL连接包括在两个DSL收发器之间延伸的铜用户线路,每一个DSL收发器都包括DSL调制解调器。第一DSL收发器典型地位于用户端(customer premise),而第二收发器可以位于本地交换机(在美国术语中称为“中心局(central office)”)、街道机柜或分发点(有时已知为“投递点(drop point)”)。典型地讲,本地交换机、街道机柜或分发点包括DSLAM(集合收发器装置的形式),DSLAM包括几个DSL收发器(每一条用户线路一个DSL收发器)。DSLAM将用户端处的第一DSL收发器连接至服务提供方的核心网络(通常通过较快速的光纤连接),并且连接至网络管理系统。
可以利用DSL技术获取的数据速率随着线路长度和衰减而改变(例如,参见图3a和图3b)。最高数据速率可以按不同线路长度、通过不同DSL技术来提供。例如,VDSL2标准针对短线路(小于1公里)的良好性能而设计,而VDSL2的某些实现在比这长的线路上执行得较差。VDSL2DSLAM中的线路接口通常能够利用其它DSL技术,例如,ADSL2+(有时写成ADSLplus)。VDSL2技术的使用通常在短线路上提供优于ADSL2+DSL技术的性能。然而,使用ADSL+技术可提高长线路上的数据速率,并且可增加超过VDSL2的延伸范围。通过使能针对线路长度使用合适的DSL技术,可改进客户体验。
常规地,用于线路的DSL技术在订购设备(即,通过订购被配置成支持所希望的DSL技术的用户端(CPE))和DSLAM DSL收发器)时选择。选择DSLAM DSL收发器操作模式通常基于历史线路性能数据,然而这种数据不特别可靠。这种固定产品选择不能考虑到真实世界性能数据,在客户设备订购系统中需要增加复杂性,并且不能适应改变的线路条件。
一些DSLAM可以被编程成在另选DSL技术之间选择,然而该方法具有严重的缺陷。其不能实现最佳性能并且可能导致非预期的行为。在多厂商环境中,互操作性可因不同DSLAM厂商利用不同算法来选择DSL技术而受不利影响。训练可以非常缓慢,其中,DSLAM先尝试在多种DSL技术中训练,然后决定使用哪一种DSL技术(并接着在该DSL技术中训练):初始化时间显著增加至损害由该DSLAM所服务的所有线路。在VDSL2能够运送任何数据的情况下,即使ADSL2+表现得较好,DSLAM也可能无法选择ADSL2+。在DSLAM处选择DSL技术在网络运营商的控制之外。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自动化方法,用于基于DSL性能数据,在多种DSL技术之间选择以操作在通信网络中连接的DSL收发器。具体来说,本发明具有用于确定DSL技术以供在DSL接入复用器(DSLAM)处使用的应用。
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选择数字用户线路的方法,该DSL用于由第一数字用户线路收发器在通过该第一DSL收发器与第二DSL收发器之间的通信线路来传递数据中使用。获取对所述DSL收发器之间的所述通信线路中的衰减的表示。基于对衰减的所述表示来确定所述DSL技术的选择,并且从所述第一DSL收发器所支持的多种DSL技术中选择由所述第一DSL收发器使用的DSL技术。可选的是,此外,所述DSL技术的选择可以基于其它参数,包括对限制所述DSL收发器输出到所述线路上的功率的功率谱密度遮罩的表示;对所述通信线路的噪声环境的表示;以及对所述第一DSL收发器通过所述通信线路传输的最高离散多音调制音的表示。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字用户线路控制器,该DSL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DSL收发器的配置,以控制从所述第一DSL收发器所支持的多种DSL技术中选择所述第一DSL收发器在通过所述第一DSL收发器与第二DSL收发器之间的通信线路来传递数据中使用的DSL技术。所述DSL控制器包括:线路接口,该线路接口用于获取所述DSL收发器之间的所述通信线路上的衰减的表示;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多种DSL技术中选择用于在所述DSL收发器之间传递数据的DSL技术。基于一个或更多个参数来确定所述DSL技术的选择,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参数包括所述DSL收发器之间的所述通信线路上的衰减的所述表示。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
图1示出接入网络的示意性框图;
图2示出图1的网络中的管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3a和图3b示出不同的DSL技术的特征;
图4示出典型的PSD遮罩;
图5和图6a、图6b示出表示本发明的多个方面的流程图;
图7例示通过DSL技术之间的切换来改进数据速率。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描述的方法基于针对DSLAM与CPE之间的线路上的损耗的最新的测量值而非基于先前记录数据来选择DSL技术。预期该新方法的使用在许多情况下提高DSL技术选择的准确性。线路记录通常包含错误,并且可显著偏离测量值。通过使用该新方法来优化DSL技术选择将提高用户可用的平均比特率。
图1示出了可以实现本发明的典型接入网络的示意性框图。接入网络100包括通过线路116、126、136、138连接至街道机柜130和交换机140的各种用户端110、120。用户端110、120包括DSL收发器112、132,诸如通常由家用DSL路由器所提供的。诸如计算机和媒体播放器(未示出)的其它用户端设备(CPE)可以连接至DSL收发器112、132之一,以便利用DSL技术与诸如互联网的远程数据网络通信。在每一个用户端DSL收发器112、132与位于街道机柜130或交换机140中的DSLAM之间建立DSL通信。用户端120与交换机140之间的通信单独通过DSL,即,用户端DSL收发器132与交换机DSLAM 144之间的通信通过经由D侧铜双绞线126的DSL和经由E侧铜双绞线138的DSL。用户端110与交换机140之间的通信仅部分通过DSL,即,用户端DSL收发器112与机柜DSLAM 134之间的通信通过经由D侧铜双绞线116的DSL,而机柜DSLAM 134与以太网交换机142之间的通信通过经由E侧光纤136的以太网。因此,线路116、126及138是经由铜双绞线的DSL,而线路136(DSLAM 134与交换机140之间)是光纤。机柜DSLAM 134连接至本地交换机140以经由以太网交换机142与其它运营商互连。机柜DSLAM134的操作通过管理装置150(网络提供商的操作支持服务(OSS)的一部分)来管理。管理装置150可以包括服务器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包括用于执行的处理器和用于存储合适的软件组件的存储器,如在图2中所示和接下来描述的那些。
如图2所示,网络管理装置150包括三个主要的功能性OSS组件。这些OSS组件包括:BRAS提供或BRAS控制功能154、动态线路管理(DLM)功能以及新的功能:传输技术的选择156。BRAS控制功能154处理从DSLAM接收到的部分信息,以评估各个DSL收发器实现的一贯(consistent)连接速度。如果确定所述一贯速度由于近期较高的速率连接而提高,则其允许DSL收发器的通信量的较高通流。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到特定连接速度低于所存储的一贯值,则将该一贯值减小至当前连接速度,并且控制到DSL收发器的通信量,以防止通信流超出DSL收发器当前能够应付的通信流。
动态线路管理(DLM)和动态频谱管理(DSM)是用于改进DSL线路上的DSL技术的操作的技术。DSM和DLM两者都通过评估线路上的DSL传输性能并调节多个参数集(还称为配置文件(profile))来工作,以改进当前在线路上使用的无论什么DSL技术的性能。然而,DLM或DSM通常都不针对线路在不同的DSL技术之间选择。配置文件控制DSLAM在网络中的操作,并且确定当前在线路上使用的DSL技术怎样吧DSLAM的DSL收发器来实现。配置文件基于对线路性能的评估来控制当前DSL技术的实现。这些配置文件由提供DSL接入服务的网络运营商维护。DLM将有限数量的配置文件之一应用至各个DSL收发器,目的是改进当前在线路上使用的DSL技术的操作的稳定性,尽管这可导致同步速率的降低。
图3a和图3b例示了在不同的DSL技术之间选择的潜在益处。图3a和图3b示出了在300kHz下,相对于环路损失(dB)标绘的下游数据速率(Mbit/s)。在图3a中,将用虚曲线310示出的VDSL2技术的性能与用实线312示出的ADSL2Annex L技术的性能相比较。图3a的曲线310与312之间的差异示出了ADSL2Annex L在较高的衰减值(环路损失)处的潜在益处。例如,在2Mbps的关键数据速率处,ADSL2Annex L能够在指示更长的线路长度的额外25dB衰减(环路损失)处提供服务。然而,VDSL2以较低的衰减值(环路损失)提供优越的性能,参见图3a中的区域A。
与VDSL2的比较落入按以下情况分开的3个独特区域:(i)30至35dB环路损失之间的交叉(cross-over),其中,VDSL2数据速率曲线310下降至低于ADSL2+数据速率曲线312;以及(ii)60至65dB环路损失之间,其中,曲线310表示的VDSL2数据速率下降至低于零数据速率。这三个区域是:
A、从0直至大约32dB的短(低损失)线路,其中,VDSL2表现得比其它DSL技术好;
B、32至60dB之间的中等长度(损失)线路,其中,VDSL2仍能工作,但其它DSL技术获得更好的数据速率;
C、超过60dB的长(高损失)线路,其中,VDSL2不提供服务(即,零数据速率),但其它DSL技术提供服务。
在图3b中,将用虚曲线330示出的VDSL2技术的性能与用实线332示出的ADSL2+L技术的性能相比较。图3b的曲线330与332之间的差异示出了ADSL2+在较高衰减值(环路损失)时的潜在益处。在超过大约25.5dB处,ADSL2+提供比VDSL2高的数据速率。VDSL2数据速率在大约44dB处下降至低于2Mbps,而VDSL2+数据速率直至大约47.5dB都大于2Mbps。在2Mbps的关键数据速率处,ADSL2+能够在指示较长线路长度的接近4dB的更大衰减(环路损失)下提供服务。可以示出其它ADSL技术的类似行为。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运营商的OSS被设置成指示具体实施一个或更多个DSL收发器的下游系统(包括DSLAM)使用特定DSL技术(例如,G.Fast、VDSL2、ADSL、ADSL2、ADSL2+和其它)。为在接入网络中实现第一实施方式,围绕现有DLM(动态线路管理)算法152OSS组件添加自动化DSL技术选择算法156(图2)。DLM算法当前处理性能数据并且应用配置文件变化,以无论什么DSL技术当前在线路上使用都管理线路稳定性,但不控制DSL技术的选择。该新算法选择初始配置文件(即,确定DSL收发器的操作的配置数据),以确定在部署时并且在加电或重置后将由下游系统(包括DSLAM)应用至线路的DSL技术,并且有规律地监测所有线路,指示下游系统在需要时在DSL技术之间切换以实现最佳性能。可用于该新算法的不同配置文件(即,DSL技术的范围)对于不同线路可以不同。
参照图5,通过DSLAM的示例,对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算法156进行概括描述。算法156在对应于DSLAM的安装、加电或重置的事件510开始。可选地,事件510之后可以是512,即,选择初始或起始配置文件,以使DSLAM以最小延迟开始工作。初始或起始配置文件的选择可以基于线路条件的初始估计,例如,基于历史线路特性数据514。另选的是,可以跳过初始或起始配置文件的选择,并且事件510后直接是事件516。
为了避免配置文件的快速变化(可能不利地影响性能),一旦实施了初始配置文件(即,一旦DSLAM起作用以在通信线路上交换DSL数据),算法156就可以可选地移动至等待状态516。算法156接着进入周期516、518、520、522,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周期可以每隔24小时出现一次。在所述周期期间,决定是否改变配置文件或保持不变。在合适的延迟之后(例如,24小时),处理500从等待状态516移动至数据收集状态518,在数据收集状态518中,收集有关DSL线路性能的数据。从DSLAM 134收集有关DSL线路性能的数据,其中,利用公知技术来测量所述数据,并且所述数据将典型地包括已知为Hlog的衰减测量,尽管可以使用其它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诸如LATN和KL0的衰减测量。
一旦收集了有关DSL线路性能的数据,就在520执行例程,以基于DSL线路性能数据来确定DLS收发器操作的当前设置是否是最佳的,或者是否可以通过重新配置DSL收发器以使用不同DSL技术来实现改进的性能。在选择不改变由DSL收发器操作的DSL技术的情况下,该算法返回至等待状态516,并且开始另一延迟时段。在选择改变由DSLAM操作的DSL技术的情况下,这在522处实现,例如通过改变DSLAM配置文件。在实现DSL技术改变后,该算法返回等待状态516,并且开始另一延迟时段。
下面,参照图6a和图6b,对图5的算法的多个方面进行更详细描述。
选择起始配置文件
下面,参照图6a,通过示例的方式对在图5的算法中的510-512执行的例程的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描述。在610,检测用户线路,例如,作为用户线路当前被人工连接至DSLAM上的DSL收发器的结果,或者作为DSLAM加电或重置的结果。在612,根据线路长度的记录(例如,VDSL2用于较短的线路,并且仅在所记录长度指示VDSL2不能训练的情况下的使用ADSL2+),可选地将新线路配置成利用单一DSL技术操作。为了选择用于DSLAM的初始或起始配置文件,基于与该线路有关的历史信息,做出连接至该DSLAM的各个线路的可实现线路速率估计(initial_rate_estimate),尽管这不能获得算法156实现最佳性能的益处,但允许在线路上快速启动DSL通信。历史信息可以包括线缆设施、机柜指配损失(CAL:cabinetassigned loss)以及路由数据的记录。路由数据是所记录的关于线路的信息,并且包含关于所使用的线缆、线缆路由以及线缆尺寸的数据。关于这点,线缆设施的记录可以典型地是沿线路在两个点之间(诸如交换机与机柜之间或者机柜与用户端之间)的物理延伸、路由以及接头的记录。
阈值
当OSS系统管理组件请求线路的初始配置文件时,OSS DLM组件比较所估计的线路长度(initial_length_estimate)与阈值((initial_length_estimate_threshold)。根据所估计的线路速率是大于还是小于估计线路长度阈值,OSS DLM组件选择用于利用VDSL2或ADSL2+技术工作的DSL收发器的起始配置文件。所选择的配置文件被返回至OSS以向网络应用,并且被OSS存储为起始配置文件以供将来DLM分析。DLM算法使用该存储配置文件,并且可以检索线路的设置,包括所选择的DSL技术。
如上所示,另选的是,可以跳过初始或起始配置文件的选择,并且事件510之后直接是事件516。
下面,参照图6b,通过示例的方式,对图5的处理中的518–522执行的算法的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描述。在保持等待状态634不变时(等同于图5的516),在620从DSLAM收集线路的DSL性能参数(例如,Hlog)。以Hlog为例,在622,利用在ITU G.993.2section7.2.1.3.2.1.2中给出的方法或更好的方法,将Hlog矢量数据转换成单一衰减值。
在继续图6的描述之前,简要地讨论PSD遮罩可能是有帮助的。各个线路可以具有被指配以保护其它线路的频谱遮罩(功率电平与频率相对)限制。公知的是,在一条用户线路上的传输可造成对另一用户线路的干扰。这已知为“串扰”。而且,常见的是,用户的DSL线路被捆绑在一起(例如,用户的DSL收发器与本地交换机之间的铜双绞线线路可以和另一用户的DSL收发器与机柜之间的铜双绞线线路捆绑在一起,如图1所示)。交换机DSLAM与它们的用户的DSL收发器之间的铜双绞线线路趋于比用于机柜DSLAM的铜双绞线线路长,而且较长的铜双绞线线路上的信号因与用于其它DSLAM的铜双绞线线路捆绑在一起的点而显著衰减。由此,机柜DSLAM的全功率传送对交换机DSLAM铜双绞线线路造成较高程度的串扰。在UK,针对从机柜(例如,DSLAM)传输的信号来说,功率谱密度(PSD)遮罩根据由接入网络频率计划(ANFP)部分B所定义的、称作CAL(机柜指配损失)的值来控制。该频谱遮罩可以影响VDSL2和ADSL2+在不同损失下的相对性能。结果,用于在DSL技术之间切换的损失阈值将根据被指配该线路的频谱遮罩来改变。这可以采用考虑到频谱遮罩的阈值的查寻表形式。图4中示出了一些典型PSD遮罩。根据图4,看到CAL的值影响处于大约0.2至2MHz之间的中心频率范围的PSD。CAL的值越高,PSK遮罩就越有限制性,因而如果CAL为零,则遮罩在中心区域大致平坦,但随着CAL增加,遮罩下降(dip)得更低。
在624,使用所获取的且经过适当处理的性能参数来确定(例如,经由查寻表)线路的最佳DSL技术。最佳DSL技术的确定可使用物理测量数据和仿真结果数据626,来针对线路衰减与PSD遮罩的各个组合来确定最佳DSL技术。线路的PSD遮罩的确定是从用于确定设置频谱遮罩的频谱限制的网络库存数据628导出的。另选地,最佳DSL技术的确定可以使用来自设置频谱遮罩的其它数据或系统的输入。在630,根据存储在OSS的当前线路配置文件来识别线路上当前使用的DSL技术(例如,G.Fast、VDSL2或ADSL2+),并且在632,将当前使用的DSL技术与在624被确定为最佳DSL技术进行比较。如果线路上当前使用的技术被发现是最佳的,则在该周期中不需要进一步的动作,并且算法进行至等待状态634,直到下一周期为止。如果发现线路上当前使用的技术未不是最佳的,则发送(636)重新配置命令,以使得合适的DSLAM配置文件能够将DSL收发器重新配置成使用所选择的DSL技术(即,G.Fast、VDSL2或ADSL2+)。DSLAM被禁止自身决定改变DSL技术。最后,在638,DSL收发器在具有最高预测最大下游线路速度的所选择的DSL技术中重新训练,并且算法返回至等待状态634。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该新算法在网络管理层中执行DLS技术的选择,因此,通过订购管理系统而非产品管理层。在网络管理层中执行意味着较少的系统受到影响,避免改变对内容提供方的接口,并且避免内容提供方对各个线路进行技术相关选择。
KL0/LATN
根据另一些实施方式,每天聚合用于DLM算法的数据的标准数据收集处理可以被修改成,通过包括来自各个线路的有关DSL性能的额外数据(例如,线路衰减测量LATN或KL0(在G.997.1,sections 7.5.1.9/7.5.1.10和7.5.1.23中定义的))来改进性能。可以使用这些衰减测量来代替Hlog,或者可以除了Hlog以外使用这些衰减测量。
用于KL0的值可以利用公式来确定:
KL0=MIN(loss(f)/sqrt(f))
另一方法使用:
KL0=Percentile(loss(f)/sqrt(f),percent)
例如,其中,percent=0.9,并且其中,函数Percentile({x},y)返回集合{x}中的最大值w,使得{x}中具有小于w的值的元素的数量小于{x}中的总元素数量的百分之y。这还可以通过排除掉接收功率(发送功率–损失)下降低至低于阈值的频率范围部分来进一步改善。
接着,每一个周期,针对各个线路执行下面的处理。
根据存储在OSS处的当前线路配置文件来识别线路上当前使用的DSL技术(例如,G.Fast、VDSL2或ADSL2+)。如果正在使用VDSL2,则将所收集的数据中的线路衰减测量KL0的值与指配给线路的PSD遮罩的阈值(VDSL2_to_ADSL2+_threshold)相比较。如果KL0大于VDSL2_to_ADSL2+_threshold,则将DSL技术切换成ADSL2+。如果正在使用ADSL2+,则将所收集的数据中的线路衰减测量LATN的值与指配给线路的PSD遮罩的阈值(ADSL2+_to_VDSL2_threshold)相比较。如果LATN小于ADSL2+_to_VDSL2_threshold,则将DSL技术切换成VDSL2。
阈值VDSL2_to_ADSL2+_threshold和ADSL2+_to_VDSL2_threshold设置有足够的间隔,以避免在从线路报告的数据中存在正常变化时,线路在DSL技术之间前后振荡。设立该滞后现象的目的是,允许DSL技术响应于衰减的大变化而切换(例如,因用户的线路正在被切换至不同的线缆),但不响应于所报告的数据的小变化。
噪声
对DSL收发器之间的通信线路的噪声环境的表示可被用于在DSL技术之间进行选择。DSL收发器之间的通信线路的噪声环境可以根据下游静线噪声(QLN:quiet linenoise)PSD参数QLN(f)(QLNpsds)导出,如在G.997.1的section 7.5.1.27.3中定义的。该参数是用于下游QLN(f)的实值(dBm/Hz)的阵列。各个阵列项都表示特定子载波组的QLN的值。
VDSL2连接的数据速率对于具有显著高于30dB的线路衰减的线路下降,而ADSL2或ADSL2+可以在该高噪声容限区域中提供好得多的速率。VDSL2将趋于被选择用于短环路,而ADSL2或ADSL2+将趋于被选择用于长环路。然而,对于中等长度环路来说,DSL技术的选择取决于噪声环境,使得ADSL2或ADSL2+将趋于被选择用于更多噪声的环路。使ADSL2或ADSL2+变得比VDSL2更优选的噪声电平将随着环路长度而改变,并且较长线路需要更少噪声以使ADSL2或ADSL2+优选。
静线噪声(QLN)是对在DSL系统中的接收器处接收到的噪声的测量,并且每当DSL收发器训练时都被采用。QLN的示例规范可以在G.993.2 12/11,section 11.4.1.1.2中找到。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其中,QLN数据通过数据收集得到,该新算法可以进一步改进。根据噪声环境,ADSL2+比VDSL2表现得更好的点可以移位。QLN的测量值(最后记录的、最大的或者一段时间的平均值)与基准噪声配置文件之间的平均正差(如下定义的)可以被计算,并且与针对各个KL0或LATN测量的不同阈值进行比较。根据该实施方式,DSL技术的选择取决于线路长度和噪声环境。
QLN与基准之间的平均正差(APD)可以如下导出。对于各个量化的环路损失(KL0或LATN),对串扰噪声形状(NS)进行预测(以低耦合水平)。对于每一条线路,根据KL0或LATN选择噪声形状。针对每一个DMT音调,计算如下的值max(QLN–NS,0)。采取这些值中的三个值的平均值,并且四舍五入至大约2dB,以使达到APD的值。针对每一个APD,可以存在用于在ADSL2+与VDSL2之间切换的不同阈值。
提出了许多附加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使用在DSL技术之间进行选择的不同标准,并且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单个或组合使用,并且与上述那些实施方式组合或者代替上述那些实施方式来使用。例如,除了利用LATN和KL0值以外,最大可获得数据速率可以与合适的阈值一起使用。除了数据速率,还可以使用每音调值比特分配。比特分配表数据(在G.997.1的section 7.5.1.29.1中定义)是这样的矢量,即,其包含被分配给由DSL技术使用的每一个音调的比特数的记录(0至15之间)。根据该实施方式,将比特分配表中一范围的条目(即,覆盖两个选择频率之间的音调)被求平均并且与一对阈值相比较。在使用VDSL2并且改变成ADSL2+时的频率范围与在按相反方向移动时的频率范围不同,并且被设置成避免不同DSL技术之间的振荡。对用于最高DMT频率的值或经由DSL收发器之间的通信线路传送的音调的表示可以被用于在DSL技术之间进行选择。在用于在DSLAM与CPE DSL收发器之间的通信线路上传递数据的调制方案中使用的最高DMT音调可以根据在G.997.1的section7.5.1.29.1中定义的下游比特分配(BITSpsds)参数导出。该参数限定每个子载波的下游(即,朝着用户端)比特分配表。其是针对子载波0至NSds的、处于0至15范围的整数值的阵列。该表中存在非零条目的最高子载波表示在调制方案中使用的最高频率分量。每音调值的信噪比(SNR)可以按类似方式使用,其中,使用具有正SNR的最高音调,而不使用存在非零条目的最高子载波。
根据这些实施方式,将这些值与一对不同阈值(即,VDSL2_to_ADSL2+_threshold和ADSL2+_to_VDSL2_threshold)相比较。当该值小于阈值(VDSL2_to_ADSL2+_threshold)时,可以制定从VDSL2至ADSL2+的改变。当该值超出阈值(ADSL2+_to_VDSL2_threshold)时,可以制定从ADSL2+至VDSL2的改变。
所有上述方法是针对基于产品的选择和针对多模DSLAM的改进。基于产品的选择导致增加对通信提供方的负担的产品变型激增,并且完全基于记录数据。上述方法更准确地选择最佳DSL技术,以在与基于产品的选择相比时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多模下的DSLAM或者遭受长同步时间或者无法选择最佳DSL技术,并且倾向于在DSL技术之间振荡。上述方法缩短同步时间,同时提供最佳DSL技术的更有效且更可靠的选择,并避免在DSL技术之间振荡。
上述方法不限于VDSL2和ADSL2+,并且可用于能够利用两种不同DSL技术工作的任何系统,其中,各个DSL技术在不同线路长度和噪声环境下表现得较好。上述方法不限于在两种DSL技术之间选择,而是可以应用支持三种或更多种DSL技术的系统,其中,执行选择以从三种或更多种当中识别最佳DSL技术。
上述阈值需要基于运营商、网络、噪声环境、DSLAM、CPE以及其它因素来选择。图7示出了具有x轴上的D侧损失和y轴上的CAL(E侧损失)两者都按dB@300kHz测量的表。图7的表例示了在D侧损失和CAL的各种值体验的数据速率方面的改进作为DSL技术的智能选择的结果。在图7中,线710表示D侧损失/CAL空间的两个区域之间的边界。在直至线710左侧的区域720(即,通常涉及D侧损失的下限值)中,VDSL2提供更好的数据速率,然而,在直至线710右侧的区域730中改变成ADSL2+获得了更高数据速率。区域730中的数字值表示通过从VDSL2切换成ADSL2+技术所获得的数据速率提高。图7中示出的数据基于与真实环路拓扑上的仿真数据耦合的、具有仿真的串扰和线路设施的真实DSLAM和CPE设备。
类似解决方案可以按分散方式部署在控制所有DSLAM的EMS部件管理系统上,或者部署在诸如持久性管理代理的其它中间点上。
参考文献
G.997.1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dia,Digital Systems and Networks:digital sections and digital line system–Access Networks;ITU-T;06/2012.
Access Network Frequency Plan(ANFP);Issue 5,09/2011;NICC StandardsLimited,Michael Faraday House,Six Hills Way,Stevenage SG1 2AY.
G.993.2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dia,Digital Systems and Networks-Digital sections and digital line system–Access networks;ITU-T;12/2011
G.992.3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transceivers 2(ADSL2);ITU-T;04/2009
G.992.5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2 transceivers(ADSL2)-Extended bandwidth ADSL2(ADSL2plus);ITU-T;01/2009.

Claims (15)

1.一种从第一数字用户线路DSL收发器所支持的多种DSL技术中选择由所述第一DSL收发器使用的DSL技术的方法,该DSL技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DSL收发器与第二DSL收发器之间的通信线路来传递数据,该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DSL收发器之间的所述通信线路中的衰减的表示;
从所述多种DSL技术中选择由所述第一DSL收发器使用的DSL技术,该DSL技术用于通过所述DSL收发器之间的所述通信线路来传递数据,
其中,基于一个或更多个参数来确定所述DSL技术的选择,
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参数包括所述DSL收发器之间的所述通信线路中的衰减的表示,
其中,所述DSL技术的选择是由所述第一DSL收发器和所述第二DSL收发器外部的DSL控制器控制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SL收发器输出到所述线路上的功率被功率谱密度遮罩限制,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功率谱密度遮罩的表示,
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参数还包括所述功率谱密度遮罩的表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DSL收发器之间的所述通信线路的噪声环境的表示,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参数还包括所述噪声环境的表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线路的所述噪声环境包括影响所述线路的噪声的表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DSL收发器通过所述DSL收发器之间的所述通信线路传输的最高离散多音调制DMT音的表示,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参数还包括最高频率DMT音的表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衰减的表示从Holg、KL0、LATN以及QLN中的至少一个导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DSL收发器处测量所述衰减的表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参数,将所述第一DSL收发器重新配置为从使用第一DSL技术切换成使用所选择的DSL技术,以在所述DSL收发器之间传递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DSL技术包括G.Fast、VDSL2、ADSL、ADSL2以及ADSL2+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选择的DSL技术包括G.Fast、VDSL2、ADSL、ADSL2以及ADSL2+中的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SL收发器包括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调制解调器和终端用户DSL调制解调器。
12.一种数字用户线路DSL控制器,该DSL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DSL收发器的配置,以控制从所述第一DSL收发器所支持的多种DSL技术中选择由所述第一DSL收发器使用的DSL技术,该DSL技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DSL收发器与第二DSL收发器之间的通信线路来传递数据,其中,所述DSL控制器包括:
线路接口,该线路接口用于获取所述DSL收发器之间的所述通信线路上的衰减的表示;
用于从所述多种DSL技术中选择用于在所述DSL收发器之间传递数据的DSL技术的处理器,
其中,基于一个或更多个参数来确定所述DSL技术的选择,
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参数包括所述DSL收发器之间的所述通信线路上的衰减的表示,
其中,所述DSL控制器位于所述第一DSL收发器和所述第二DSL收发器的外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DSL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DSL收发器输出到所述线路上的功率被功率谱密度遮罩限制,
其中,所述DSL控制器包括用于获取所述功率谱密度遮罩的表示的处理器,
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参数还包括所述功率谱密度遮罩的表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DSL控制器,所述DSL控制器还包括线路监视器,该线路监视器用于获取所述DSL收发器之间的所述通信线路的噪声环境的表示,
其中,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参数还包括所述噪声环境的表示。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DSL控制器,所述DSL控制器包括用于基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参数,将所述第一DSL收发器重新配置为从使用第一DSL技术切换成使用所选择的DSL技术,以在所述DSL收发器之间传递数据的处理器。
CN201580028794.5A 2014-03-31 2015-03-30 数据通信 Active CN1065377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4250066 2014-03-31
EP14250066.9 2014-03-31
PCT/GB2015/050954 WO2015150757A1 (en) 2014-03-31 2015-03-30 Data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7795A CN106537795A (zh) 2017-03-22
CN106537795B true CN106537795B (zh) 2021-10-01

Family

ID=50555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8794.5A Active CN106537795B (zh) 2014-03-31 2015-03-30 数据通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1602B2 (zh)
EP (1) EP3127314B1 (zh)
CN (1) CN106537795B (zh)
WO (1) WO20151507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85685B2 (en) * 2014-09-26 2018-05-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Power spectrum density optimization
WO2016050765A1 (en) * 2014-09-30 2016-04-07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over pairs of wires
WO2018041833A1 (en) 2016-08-29 2018-03-08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over metallic wire pairs
EP3301898A1 (en) 2016-09-29 2018-04-04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from a transmitter device to one or more receiver devices
EP3539283B1 (en) 2016-11-08 2021-03-31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rrangement
EP3539282B1 (en) 2016-11-08 2021-05-26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rrangement
CN108696382B (zh) * 2017-04-12 2022-07-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恢复方法、装置和通信节点
GB2578269A (en) * 2018-03-28 2020-05-06 British Telecomm Network
TWI692951B (zh) * 2019-09-04 2020-05-01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銅纜電路連線能力判定供裝方法及銅纜電路連線系統
US20230265160A1 (en) * 2019-09-06 2023-08-24 Novartis Ag Therapeutic fusion proteins
WO2021083573A1 (en) * 2019-10-30 2021-05-06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A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of modifying an algorithm operating on a computing syste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3190A (zh) * 2001-11-09 2005-05-04 格罗布斯班弗拉塔公司 在收发器之间发起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20060095581A1 (en) * 2004-09-08 2006-05-0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ceiver-side selection of DSL communications mode
WO2010093300A1 (en) * 2009-02-11 2010-08-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ssion line analysi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44040A1 (en) * 2008-11-24 2010-05-27 Aware, Inc. Detecting faults affecting communications links
US9900049B2 (en) * 2013-03-01 2018-02-20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mixed deployments of vectored and non-vectored VDS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3190A (zh) * 2001-11-09 2005-05-04 格罗布斯班弗拉塔公司 在收发器之间发起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20060095581A1 (en) * 2004-09-08 2006-05-0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ceiver-side selection of DSL communications mode
WO2010093300A1 (en) * 2009-02-11 2010-08-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ssion line analysi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27314B1 (en) 2018-03-14
CN106537795A (zh) 2017-03-22
EP3127314A1 (en) 2017-02-08
US10911602B2 (en) 2021-02-02
US20170026521A1 (en) 2017-01-26
WO2015150757A1 (en) 2015-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7795B (zh) 数据通信
EP1905164B1 (en) Adaptive margin and band control
US8031761B2 (en) Adaptive margin and band control
JP5203359B2 (ja) ベクトル化dslシステム
Oksman et al. The ITU-T's new G. vector standard proliferates 100 Mb/s DSL
EP2259495B1 (en) Adaptive DSL margin and band control using historical operational data
AU2006245450B2 (en) Binder identification
EP1757042B1 (en) Incentive-based dsl system
US10264136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05278150A (ja) チャネル状態モデルを使用してビットローディングを行うデジタル加入者回線モデム
CA2548561C (en) Adaptive margin and band control
AU2008238311A1 (en) A transmit power control module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transmit power configuration
JP4891779B2 (ja) 適応マージン制御及び適応帯域制御
JP6382998B2 (ja) 通信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3127311B1 (en) Dynamic line management system
Chung Dynamic Spectrum Mana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