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4623A - 智能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4623A
CN106534623A CN201610353394.8A CN201610353394A CN106534623A CN 106534623 A CN106534623 A CN 106534623A CN 201610353394 A CN201610353394 A CN 201610353394A CN 106534623 A CN106534623 A CN 106534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erture
film
smart machine
video
frame 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533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34623B (zh
Inventor
李赈述
金宗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534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4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34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46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03B9/04Single movable plate with two or more apertures of graded size, e.g. sliding plate or pivoting pl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5Detection of flicker frequency or suppression of flicker wherein the flicker is caused by illumination, e.g. due to fluorescent tube illumination or pulsed LED illu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5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optical camera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14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hromic material, e.g. by the electrodeposited material
    • G02F1/151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hromic material, e.g. by the electrodeposited material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2F1/15165Polym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structural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智能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智能设备包括相机和控制器,相机包括透镜和布置在透镜上的光圈,光圈包括单层膜;控制器被构造成使光圈调整在膜中形成的孔径的尺寸以调整在透镜上入射的光的量。一种用于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包括:使用预设条件,经由相机连续获取物体的视频;检测物体和智能设备之间的相对移动;以及基于检测到的移动调整至少一个条件。

Description

智能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根据35U.S.C.§119(a),本申请要求2015年9月10日提交的韩国申请No.10-2015-0128130的在先提交日期和优先权的权益,该申请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并且更特别地,涉及移动终端或智能设备的相机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终端根据它们的移动性一般可被分类为移动/便携式终端或固定终端。移动终端还可根据用户是否能够直接携带终端分类为手持终端或车载终端。
移动终端已经变得越来越具有更多的功能。这样的功能的示例包括数据和语音通信、经由相机捕捉图像和视频、录音、经由扬声器系统播放音乐文件以及在显示器上显示图像和视频。一些移动终端包括支持玩游戏的附加功能,而其它终端被构造成多媒体播放器。最近,移动终端已经被构造成接收广播和组播信号,广播和组播信号允许观看视频和电视节目等内容。
为了运行这样的功能,移动终端基本上使用各种通信协议连接到其它设备或网络,并且能够为用户提供普适计算环境。特别地,移动终端已经发展成智能终端,智能终端使得能够连接到网络并进行普适计算。从移动终端发展的智能设备以用户用手保持智能设备的传统尺寸制造,从而用户以用他的手保持智能设备或将智能设备放入包或口袋中的方式携带智能设备。最近,由于技术发展,智能设备趋于以进一步更小的尺寸制造并且发展成直接穿戴在用户身体上的可穿戴智能设备。
同时,由于智能设备是方便地可携带的,用户往往频繁使用智能设备的相机模块来获取期望的图像信息,即拍照或制作视频。因此,智能设备的相机模块不断被改进以具有进一步增强的功能。特别地,为了提高获取的相片或视频的品质,与普通相机一样,智能设备的相机模块尝试包括光圈。普通光圈使用多个叶片的组件来调整孔径的尺寸,该孔径被构造成允许光进入,并且可能具有相当大的体积。但是,由于智能设备和智能设备的相机模块中的每一个由于要求的便携性应具有有限的尺寸,所以普通光圈不能容纳到智能设备的相机模块中。因此,光圈需要被改进以优化用于智能设备的相机模块。
而且,如果光圈被应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的相机模块,则能够使用光圈进行用于提高获取的相片和视频的品质的各种控制。因此,为了品质提高需要增强智能设备的控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针对大致消除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造成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的智能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智能设备及其控制方法,通过智能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提供具有紧凑构造并带有增强功能的相机模块。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提供智能设备及其控制方法,通过智能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提高获取的图像信息的品质。
将在本文的公开以及附图中阐述发明的额外优点、目标和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基于本文的公开理解这些方面。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发明的目标,如本文体现并概括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智能设备包括:相机,相机包括透镜和布置在透镜上的光圈,光圈包括单层膜;和控制器,控制器被构造成使光圈调整在膜中形成的孔径的尺寸以调整在透镜上入射的光的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如本文体现并概括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包括:使用预设条件,经由相机连续获取物体的视频;检测物体和智能设备之间的相对移动;以及基于检测到的移动调整至少一个条件。
相应地,在本申请中包括的智能设备和控制方法提供如下的各种效果和/或特征。
首先,在根据本申请的智能设备中,光圈能够通过使用电致变色材料调整膜的透明度快速且精确地调整孔径的尺寸。因此,光圈能够有效且快速地响应于图像获取环境的改变。由于光圈仅仅使用单层膜来施行孔径的调整,所以它能够具有紧凑的尺寸。因此,相机模块由于紧凑的光圈而变得紧凑,从而使得能够制造紧凑的智能设备。
其次,根据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允许根据相对移动的获取条件以及调整的条件直接应用于视频的获取。该控制方法改变获取条件以去除闪烁,并且改变的条件能够直接应用于视频的获取。因此,根据本申请的控制方法能够主动地实时提高当前获取的视频的品质。
从本发明可获取的效果可以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本发明相关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从下列描述清楚地理解其它未提及的效果。应理解,本发明的前述一般性描述和下列详细描述是示例性的和解释性的,并且意在提供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图示了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发明的原理,包括附图以提供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被并入和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A是图示本申请中描述的示例性智能设备的构造的方框图;
图1B和图1C是在不同方向上观察的智能设备的一个示例的透视图;
图2A是智能设备的相机模块的一个示例的透视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相机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图3A和图3B是在相机模块中包括的自动对焦(AF)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图3C是具有联接在一起的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部分的AF模块的透视图;
图4A和图4B分别是在相机模块中包括的光学图像稳定(OIS)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和透视图;
图5A和图5B分别是图示OIS模块的操作的透视图和示意图;
图6是图示光圈的功能和操作的示意图;
图7A和图7B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光圈的一个示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布局;
图8A和图8B分别是图7A和图7B所示的光圈的修改示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布局;
图9A和图9B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光圈的一个示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布局;
图10A和图10B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光圈的一个示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布局;
图11是沿图8A所示的线A-A获取的、用于图示光圈的膜(film)的布置的截面图;
图12是沿图8A所示的线B-B获取的、用于图示光圈的电极的布置的截面图;
图13A至13D是用于示出光圈的操作和从操作获取的特性值的布局;
图14是与在本申请中描述的控制方法相关的智能设备的部分构造的方框图;
图15是在本申请中描述的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在上述控制方法中检测物体的移动的步骤的详细流程图;
图17是在上述控制方法中去除闪烁的步骤的详细流程图;
图18是在图17所示的闪烁去除步骤中检测光源的类型的步骤的详细流程图;
图19是当在图17所示的闪烁去除步骤中使用的光源是自然光源时,额外调整视频获取条件的步骤的详细流程图;
图20是在上述控制方法中提供用户界面的步骤和使用用户界面播放视频的步骤的详细流程图;
图21是在相机模块的图像传感器中获取帧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22是图示上述控制方法中测量移动的步骤和调整视频获取条件的步骤的示意图;
图23是在检测物体移动的步骤中在所考虑时间内的移动量的曲线图;
图24是图示连续获取的图像与测量和调整步骤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25是显示当前施行的测量和调整步骤的智能设备的示意图;并且
图26是当前播放视频的智能设备和由智能设备提供的用户界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现在将根据本文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详细给出描述。为了参照附图简要描述,相同或等同的部件将设置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再重复其描述。一般,术语诸如“模块”和“单元”可以用于指元件或部件。在此这样的术语的使用仅仅意在便于描述说明书,并且术语自身不是意在给出任何特殊的意义或功能。在本公开中,为了简洁一般已经略去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熟知的部分。附图被用于帮助容易地理解各种技术特征,并且应理解在此提出的实施例不受附图限制。如此,本公开应理解为延伸到除附图中特别陈述的那些之外的任何变更、等同物或替代物。
应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此可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一般仅用于区分不同的元件。
应理解,当元件被称为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与其它元件连接或者可以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为与另一个元件“直接连接”时,不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
单数表示可以包括复数表示,除非从上下文它表示明确不同的意义。
术语诸如“包含”、“包括”、“具有”在此被使用,并且应理解,它们意在指示说明书中公开的若干部件、功能或步骤的存在,并且还应理解可以同样利用更多或更少的部件、功能或步骤。而且,由于相同的原因,还应理解,本申请包括从使用前面提到的术语描述的相关或涉及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部件和部分中略去的特征、数字、步骤、操作、部件、零件等的组合,除非与公开的原始发明的意图背离。
在此提出的智能设备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终端来实施。这样的终端的示例包括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器、板式PC、平板PC、超级本、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头戴式显示器(HMDS))等。仅以非限制性示例的形式,将参照特定类型的智能设备作进一步描述。但是,这样的教导同样应用于其它类型的终端,诸如上述那些类型。此外,这些教导也可应用于固定的终端诸如数字电视、台式计算机等。
如下参照附图描述了本申请中描述的智能设备的一个示例的总体构造。图1A是描述与本申请相关的智能设备的方框图。如下参照图1A描述了智能设备的一般构造。
首先,智能设备100可包括部件诸如无线通信单元110、输入单元12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接口单元160、存储器170、控制器180、电源单元190等。应理解,不要求实施所有图示的部件,并且可以替代地实施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而且,前面提到的部件的实际形状和结构未被全部示出,但是在图1A之后的附图中示出了一些重要部件的形状和结构。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的是,智能设备中能够包括未经图示而描述的部件,以实现智能设备的功能。
特别地,智能设备1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无线通信单元110配置有若干通常实施的部件。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10典型地包括允许智能设备100与智能设备所处的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之间的无线通信的一个或更多个部件。无线通信单元110典型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模块,这一个或更多个模块允许通信,诸如智能设备100与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无线通信、智能设备100与另一个智能设备100之间的通信、智能设备100与外部服务器的通信。进一步地,无线通信单元110典型地包括将智能设备100连接到一个或更多个网络的一个或更多个模块。
为了促进这样的通信,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互联网模块113、短程通信模块114和位置信息模块115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输入单元120包括相机121、麦克风122和用户输入单元123,相机121用于获取图像和视频,麦克风122是用于输入音频信号的一种类型的音频输入装置,用户输入单元123(例如,触键、按键(即,机械键)等)用于允许用户输入信息。数据(例如,音频、视频、图像等)被输入单元120获取并且可以被分析并处理成用户的控制命令。
感测单元140典型地使用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来实施,该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构造成感测智能设备的内部信息、智能设备的周围环境、用户信息等。例如,感测单元140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141和照度传感器142。如果需要,感测单元140可以替代地或额外地包括其它类型的传感器或装置,诸如触摸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磁性传感器、重力传感器(G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运动传感器、RGB传感器、红外线(IR)传感器、手指扫描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光学传感器(例如,相机121)、麦克风122、电池量表、环境传感器(例如,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辐射检测传感器、热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以及化学传感器(例如,电子鼻、医疗传感器、生物测量传感器等),仅举几例。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智能设备100可以构造成利用从感测单元140获取的信息,特别是从感测单元140的一个或更多个传感器获取的信息,以及它们的组合。
输出单元150典型地构造成输出各种类型的信息,诸如音频、视频、触觉输出等。输出单元150可包括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触感模块153和光学输出模块154。显示单元151可具有与触摸传感器的层间结构或集成结构,以便于使用触摸屏。触摸屏可在智能设备100和用户之间提供输出界面,以及用作在智能设备100和用户之间提供输入界面的用户输入单元123。
接口单元160用作与能够联接到智能设备100的各种类型的外部设备的接口。接口单元160例如可包括有线或无线端口、外部供电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设备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中的任一个。在一些情况下,智能设备100可以响应于连接到接口单元160的外部设备施行与所连接的外部设备关联的各种控制功能。
存储器170典型地实施成存储数据以支持智能设备100的各种功能或特征。例如,存储器170可以构造成存储在智能设备100中执行的应用程序、用于操作智能设备100的数据或指令等。这些应用程序中的一些可以经由无线通信从外部设备下载。其它应用程序可以在制造或销售时安装在智能设备100内,这通常是用于智能设备100的基本功能(例如,接电话、打电话、接收消息、发送消息等)的情况。常见的是将应用程序存储在存储器170中、安装在智能设备100上并且通过控制器180执行以施行智能设备100的操作(或功能)。
除与应用程序关联的操作之外,控制器180还典型地用于控制智能设备100的总体操作。控制器180可以通过处理以上描述中描绘的各种部件输入或输出的信号、数据、信息等,或者通过激活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应用程序来为用户提供或处理合适的信息或功能。
而且,为了启动存储在存储器170中的应用程序,控制器180可以控制至少一部分参照图1A描述的部件。作为一个示例,控制器180控制智能设备100中包括的部件中的至少两个以组合的方式激活以启动应用程序。
电源单元190可以构造成接收外部电力或提供内部电力,以供应操作包括在智能设备100中的元件和部件所需的合适的电力。电源单元190可包括电池,并且电池可构造成嵌入在终端主体中,或者构造成从终端主体可拆开。
至少部件中的一些可以协同操作,以实现根据下列描述中提及的各种实施例的智能设备的操作、控制或控制方法。并且,智能设备的操作、控制或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启动保存在存储器170中的至少一个应用程序来在智能设备上实现。
在下列附图中,参照板式终端主体描述智能设备100。但是,智能设备100可以替代地实施在各种不同构造中的任一个中。例如,智能设备100可以具有可穿戴主体,诸如眼镜、手表、手镯、项链等。在此的讨论将经常设计特定类型的智能设备。但是,这种关于特定类型智能设备的教导一般也将适用于其它类型的智能设备。
延续上述智能设备100的一般构造,参照附图描述智能设备100的结构。图1B和图1C是在不同方向上观察的智能设备的一个示例的透视图。特别地,图1B是智能设备100的前部的透视图,而图1C是智能设备100的后部的透视图。由于图1B和图1C很好地示出智能设备100的总体结构,所以所有描述将基本参照图1B和图1C,除非提及要参照的特定附图。
如上文描述中所提及的,智能设备100具有总体上具有板式主体。主体的形状可以各种方式变化。在此情况下,主体将智能设备100视作至少一个组件,并且可以理解为指示相同的概念。因此,在下文描述中提及的所有部件能够被描述为设置到智能设备100的主体、安装在智能设备100的主体中或包括在智能设备100的主体中。
智能设备100一般包括形成其自身外观的壳体(例如,框架、外壳、盖等)。在该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智能设备100可包括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各种电子部件被并入到通过将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组合在一起提供的空间中。并且,组合的壳体101和102可以形成智能设备100的外观或智能设备100的主体的外观。并且,可以在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之间额外定位至少一个中间壳体。
显示单元151被设置到智能设备100的主体的前侧以输出信息。如图所示,显示单元151通过前壳体101暴露,从而与前壳体101一起形成终端主体的前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部件也可安装到后壳体102。这样的电子部件的示例包括可拆开电池、识别模块、存储器卡等。后盖103构造成覆盖电子部件,并且该盖可以可拆开地联接到后壳体102。因此,当后盖103从后壳体102拆开时,安装到后壳体102的电子部件被外部暴露。
如图所示,当后盖103联接到后壳体102时,后壳体102的侧表面部分暴露。在一些情况下,一旦联接,后壳体102也可被后盖103完全遮罩。在一些实施例中,后盖103可以包括开口,用于外部暴露相机121b或音频输出单元152b。
壳体101、102和103可以用合成树脂通过注塑成型形成,或者可以由金属,例如不锈钢(STS)、铝(Al)、钛(Ti)等,形成。
作为多个壳体形成容纳部件的内部空间的示例的替代,智能设备100可以构造成使得一个壳体形成内部空间。在该实施例中,具有单一主体的智能设备100以合成树脂或金属从侧表面延伸到后表面这样的方式形成。
如果需要,智能设备100可以包括防水部分(在附图中未示出),用于防止水进入智能设备100的主体。例如,防水部分可以包括防水构件,该防水构件位于窗口151a与前壳体101之间、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之间或者后壳体102与后盖103之间,以当这些壳体联接到一起时密闭地密封内部空间。
智能设备10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第一音频输出单元152a、第二音频输出单元152b、接近传感器151、照度传感器142、光学输出单元152、第一相机121a、第二相机121b、第一操纵单元123a、第二操纵单元123b、麦克风122、接口单元160等。
在以下描述中,如图1B和图1C所示,第一音频输出单元152a、接近传感器141、照度传感器142、光学输出单元154、第一相机121a和第一操纵单元123a被布置在智能设备100的主体的前表面上。第二操纵单元123b、麦克风122和接口单元160被布置在主体的侧面。第二输出单元152b和第二相机121b被布置在主体的后表面上。通过以具有上述构造的智能设备100作为一个示例来进行下列描述。
但是,应理解,替代布置或设置是可能的并且在本公开的教导内。一些部件可以被略去或重新安排。例如,第一操纵单元123a可位于智能设备100的主体的另一个表面上,并且第二音频输出单元152b可以位于智能设备100的主体的侧表面上。
显示单元151显示或输出智能设备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显示单元151可显示在智能设备100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运行屏幕信息或根据运行屏幕信息的UI/GUI(用户界面/图形用户界面)信息。当使用辅助设备将智能设备100穿戴在用户头部上时,显示单元151可为用户提供虚拟现实的3D图像。
显示单元151可以使用一个或更多个合适的显示装置实施。这样的合适的显示装置的示例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电子墨水显示器以及它们的组合。显示单元151可包括显示模块(在附图中未示出)和构造成覆盖显示模块的窗口151a。显示模块可包括前面提到的显示装置诸如LCD、OLED等,并且是实际显示图像信息的部件。窗口151a可被布置在显示模块暴露于用户的部分上,并且能够外部保护显示模块。除保护功能之外,窗口151还应构造成允许显示模块上显示的信息被用户观察到。因此,窗口151a可以由具有适当强度和透明度的材料形成。显示模块可直接附接到窗口151a的背表面。显示模块可以各种方式直接附接到窗口151a。例如,粘合剂能够最方便地用于直接附接。
取决于智能设备100的实现构造,显示单元151可使用两个显示装置实施,这两个显示装置能够实施相同或不同的显示技术。例如,多个显示单元可以被布置在一侧上,或彼此间隔开,或这些装置可以被集成,或这些装置可被布置在不同表面上。
显示单元151也可包括被构造成感测对显示单元151的触摸输入的触摸传感器(在附图中未示出),从而通过触摸机制接收控制命令的输入。触摸传感器可使用各种触摸机制,诸如电阻层方案、静电电容方案、红外线方案、超声波方案、磁场方案等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像电阻层方案或静电电容方案,触摸传感器能够构造成将施加到触摸屏的特定部分的压力变化、从触摸屏的特定部分产生的静电电容变化等转换成电输入信号。显示单元151可以与触摸传感器一起构造智能设备中的触摸屏,该触摸屏是一种触摸输入装置。显示单元151能够显示规定的图像信息同时作为是用户界面的触摸屏进行操作。特别地,显示单元151可以作为输入单元120以及输出单元150起作用。当触摸被施加到显示单元151时,触摸传感器可构造成感测该触摸,并且控制器180可产生与该触摸对应的控制命令。通过触摸机制输入的内容可包括文字、数值(维度)、能够在各种模式中指示或指定的菜单项等。
触摸传感器可以以具有触摸图案、布置在窗口151a与窗口151a的后表面上的显示模块之间的膜的形式构造,或者以在窗口151a的后表面上直接图案化的金属线的形式构造。替代地,触摸传感器可与显示器一体地形成。例如,触摸传感器可被布置在显示模块的衬底上或者安装在显示模块内。
因此,显示单元151也可与触摸传感器一起形成触摸屏。在此情况下,触摸屏可用作用户输入单元123(参见图1)。如果需要,可靠近与触摸屏对应的显示单元151额外提供物理键(例如按键)作为用户输入单元123以便于用户输入。
第一音频输出单元152a可被实现为接收器,该接收器被构造成将呼叫声音传递到用户的耳朵。并且,第二音频输出单元152b可被实现为扬声器,该扬声器被构造用于各种警报声音或多媒体播放声音。
可在显示单元151的窗口151a中形成声孔,以放出从第一音频输出单元152a产生的声音,本发明不限于此。一个替代是允许沿结构主体之间的组件间隙(例如,窗口151a和前壳体101之间的间隙)释放声音。在此情况下,单独形成以输出音频的孔可以不被外部观察到或以其它方式被隐藏,从而进一步简化智能设备100的外观。
光学输出模块154被构造成输出光,用于指示事件发生。这样的事件的示例包括消息接收、呼叫信号接收、未接呼叫、警报、日程通知、邮件接收、通过应用的信息接收等。如果检测到用户的事件检查,那么控制器180能够控制光学输出单元154停止输出光。
第一相机121能够处理图像帧,诸如在拍摄模式或视频呼叫模式下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取的静止或移动图像。然后,处理的图像帧可以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或保存在存储器170中。
第一和第二操纵单元123a和123b是用户输入单元123的示例,其可被操纵以接收用于控制智能设备100的操作的命令的输入。第一和第二操纵单元123a和123b还可被一般地命名为操纵部,并且可采用允许用户以触觉施行操纵诸如触摸、按压、滚动等的任何触觉形式。第一和第二操纵单元123a和123b还可采用允许用户在没有触觉的情况下施行操纵诸如接近触摸、悬停等的任何非触觉形式。
本附图图示了第一操纵单元123a是触摸键,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操纵单元123a可以包括按键(例如,机械键)、触摸键、或者它们的组合。
通过第一和第二操纵单元123a和123b输入的内容可以以各种方式设定。例如,第一操纵单元123a可以接收诸如菜单、归位键(homekey)、取消、搜索等的命令的输入,并且第二操纵单元123b可以接收诸如从第一或第二音频输出单元152a或152b输出的音频的音量水平调整、显示单元151的到触摸识别模式的切换等的命令的输入。
操纵单元123a/123b可包括触摸输入装置,触摸输入装置具有与应用于上文描述中提及的显示单元151的触摸屏的结构类似的结构。与触摸屏不同,操纵单元123a/123b被构造成仅仅输入命令而不显示图像信息。并且,应用于该操纵单元的触摸输入装置可被称为触摸板。
对于用户输入单元123的另一个示例,后输入单元(在附图中未示出)可被设置到智能设备100的主体的后表面。后输入单元可被用户操纵以接收用于控制智能设备100的操作的命令的输入。所输入的内容可以各种方式构造。例如,后输入单元可以接收输入诸如用于打开/关闭电源的命令、用于开始的命令、用于结束的命令、用于滚动的命令、用于调整从第一音频输出单元152a或第二音频输出单元152b输出的音频的音量的命令、用于将显示单元151切换到触摸识别模式的命令等。后输入单元可以构造成使得能够触摸输入、按压输入、或者它们的组合。
后输入单元可被布置成在智能设备100的主体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前侧的显示单元151。例如,后输入单元可被布置在智能设备100的主体的后表面的顶端部分上,以在用一只手抓握智能设备100的主体时,便于用户使用食指操纵,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后输入单元的位置是可变化的。
因此,在后输入单元被设置到智能设备100的主体的后表面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后输入装置实现新型的用户界面。而且,由于在上文描述中提及的触摸屏或后输入单元替代至少一部分第一操纵单元123a,所以如果第一操纵单元123a没有布置在主体的前表面上,则显示单元151能够以更大的屏幕构造。
同时,智能设备100可包括手指扫描传感器,手指扫描传感器扫描用户的指纹。控制器180然后能够使用由手指扫描传感器感测的指纹信息作为身份验证手段。手指扫描传感器也可被构建在显示单元151或用户输入单元123中。
麦克风122被构造成接收用户的语音和其它声音的输入。并且,麦克风122被设置到多个位置以接收立体声的输入。
接口单元160可变成用于将智能设备100连接到外部设备的通路。例如,接口单元160可包括用于连接到另一设备(例如,耳机、外部扬声器等)的连接端子(例如,USB端口等)、用于短程通信的端口(例如,IrDA端口、蓝牙端口、无线LAN端口等)、用于供应电力到智能设备100的电源端子等中的至少一个。接口单元160可以以插座的形式实现,该插座用于容纳外部卡诸如用户识别模块(SIM)、用户身份模块(UIM)、用于信息存储的存储器卡等。
第二相机121b可被布置在智能设备100的主体的后侧上。在此情况下,第二相机121b可具有与第一相机121a大致相反的拍摄方向。
第二相机121b可包括沿至少一条线布置的多个透镜。多个透镜也可以以矩阵构造布置。该相机可被称为“阵列相机”。当第二相机121b以阵列相机构造时,可以使用多个透镜以各种方式捕捉图像,并且能够获取具有更好品质的图像。此外,第一相机121a也能够以这样的阵列相机构造。
闪光灯124可以以靠近第二相机121b的方式布置。当通过第二相机121b捕捉物体的图像时,闪光灯124可以向物体施加光。
第二音频输出单元152b能够进一步布置在智能设备100的主体上。第二音频输出单元152b可以结合第一音频输出单元152a实施立体声功能,并且也可用于在呼叫期间实施免提电话模式。
至少一个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可被设置到智能设备100的主体。天线可被构建在主体中或形成在壳体中。例如,构成图1A中示出的广播接收模块111的一部分的天线可以构造成可缩回到终端主体中。替代地,天线可以由膜形成并附接到后盖103的内表面,或者包括导电材料的壳体可被构造成起天线的作用。
构造成向智能设备100供应电力的电源单元190(参考图1A)可被设置到智能设备100的主体,并且可包括电池191,电池191被构造成可从主体拆开。
电池191可被构造成经由连接到接口单元160的电源缆线接收电力。并且电池191可被构造成通过无线充电器是可再充电的。无线充电可通过磁感应或谐振(例如,电磁谐振)来实施。
在本附图中,后盖103被联接到后壳体102用于遮罩电池191,以防止电池191的分离并保护电池191免受外部冲击和外来颗粒。如果电池191以从主体可拆开的方式构造,则后壳体103能够可拆开地联接到后壳体102。
电路板能够安装在壳体101和102之间,并且电路板是这样的部件,即在该电路板上各种电子零件,更特别地,构成控制器180的各种处理器与构造成辅助该电子零件的其它电路和装置(在图1B和图1C中未示出)安装在一起。以直接安装在电路板上或安装在壳体101和102上/中的方式,将在图1A中示出的各个部件110至190电连接到电路板以由控制器180控制。例如,尽管是外部暴露的,但窗口151a(触摸传感器)和显示模块能够通过电线连接到电路板。因此,控制器180能够被称为各种名称,诸如控制单元、控制装置等中的一种,并且能够控制智能设备100的所有部件。这些可控制的部件可包括在下列描述中提及的其它部件以及在图1A中示出的前述部件。因此,控制器180控制其它部件的操作,从而变成能够适当施行根据在下列描述中提及的预设应用的控制方法的实际部件。由于提及的这些原因,在控制方法中包括的所有详细步骤能够变成控制器180的特征。
同时,用于保护外观或辅助或延伸智能设备100的功能的附件还能够设置到智能设备100。例如,该附件可包括盖或袋,用于覆盖或容纳智能设备100的至少一个表面。该盖和袋可被构造成通过与现实单元151交互来延伸智能设备100的功能。对于另一个示例,附件可包括触摸笔,用于辅助或延伸对触摸屏的触摸输入。
如在前述描述中所提及的,第一和第二相机121a和121b中的每一个包括数字相机并且被安装作为智能设备100中的紧凑模块。与将物体的图像印在底片上的普通相机不同,数字相机模块能够构造成基本使用电子装置来获取外部物体上的图像信息。该图像信息可包括数字静止图像(即,相片)或移动图像(即,视频)。根据下文中本申请的详细描述,图像信息简单地表示为图像。并且,所描述的图像应被理解为包括移动图像(即,视频)以及静止图像(即,相片)。参照如下附图详细描述了第一和第二相机121a和121b中的每一个的相机模块200。
图2A是智能设备的相机模块的一个示例的透视图,并且图2B是图2A所示的相机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2A和图2B,根据本申请的一个示例的相机模块200可包括AF(自动对焦)模块220和传感器模块230以获取数字图像。并且相机模块200可进一步包括外壳210、OIS(光学图像稳定)驱动器240和印制电路板250。AF模块220可包括第一透镜组221、第二透镜组(在附图中未示出)、光圈225和AF驱动器227,这随后将参照图3A和图3B详细描述。
外壳210可被安装在智能设备100的主体中。并且,外壳210可具有多边形形状的构造,该多边形形状具有多个面。特别地,如图所示,外壳210可具有六边形形状。
外壳的第一面211面向智能设备100的外部空间,并且更特别地,面向物体,并且可包括第一区域211a和第二区域21b。第一区域211a可对应于其中AF模块220能够接收光的区域。第一区域211a可被形成为具有至少等于或略大于AF模块220中包括的每个透镜的直径的尺寸。由于第一区域211a应透射光,所以它可被形成为是透明的或包括开口。第二区域211b可被构造成通过围住第一区域211a来占据第一面211的剩余部分。由于第二区域211b可被形成为是不透明的,所以不很好地透射光。这样的原因是如果光通过第二区域211b入射,则可能引起光进入AF模块220的干扰效应。
外壳210的第二面(附图中未示出)可被布置成与第一面211相反。特别地,不是朝向智能设备100的外侧而是朝向智能设备100的内侧的面变成第二面。第二面可被联接到设置在智能设备100内的印制电路板250。为了安装在布置于智能设备100内的印制电路板250上,外壳210可进一步包括安装板(附图中未示出)、安装构件(附图中未示出)等。
AF模块220以靠近外壳210的第一面211a的方式布置。AF模块220通过使用AF驱动器227朝向中央轴线向内移动光圈模块226来施行自动对焦功能。在此情况下,光圈模块226可包括第一透镜组221、第二透镜组(在附图中未示出)和光圈225。
取决于产生驱动力的机制,AF驱动器227可主要被分类成VCM(音圈马达)机制、PZT(压电)机制或旋转马达机制。对于根据本申请的相机模块200,如图所示,可使用PZT机制的驱动器227。在此情况下,根据PZT机制,如果使用压电装置施加电压,则通过压电装置的变形来移动驱动装置。
传感器模块230可包括红外线(IR)过滤器231和图像传感器233,并且能够联接到AF模块220的底部表面。IR过滤器231被布置在光圈模块226和图像传感器233之间,并且能够施行防止从外部光放出的辐射热传递到图像传感器233的切断功能。图像传感器233能够将经由AF模块220和IT过滤器231入射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且,图像传感器233可包括CCD(电荷耦合器件)或CMSO(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OIS(光学图像稳定)驱动器240可被联接到布置在智能设备100内的印制电路板250。并且,AF模块220和传感器模块230的模块组件被安装在OIS驱动器240上。OIS驱动器240通过使用磁场将模块组件在其上布置模块组件的平面中设定的X轴和/或Y轴上移动来施行图像稳定功能。当用户在用手保持智能设备100或将智能设备100穿戴在用户身体上的同时拍照或制作视频时,智能设备100可能抖动。在做这些的情况下,OIS驱动器240(或OIS驱动单元)在拍摄过程中可以响应于智能设备100的抖动振动模块组件以使得图像自动校正。在此情况下,可以在与智能设备100的抖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振动。
图3A和图3B是在相机模块中包括的AF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3C是具有联接在一起的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部分的AF模块的透视图。如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AF模块220。
参照图3A至3C,第一透镜组221可包括多个透镜,并且能够通过第一透镜镜筒构建成一体。多个透镜可被构造成取来自物体的光的焦点。
第二透镜组223可包括多个透镜,并且能够通过第二透镜镜筒构建成一体。多个透镜可被构造成补偿已经通过第一透镜组221和光圈225的光。
光圈225被布置在第一透镜组221和第二透镜组223之间,并且能够调整在光学系统上入射的光的量。第一开口设置到光圈225的第一面225a,以便第一透镜组221能够插入第一开口中。第一开口可被形成为具有与第一透镜组221的直径相比相等或略大的直径。并且,第一开口可具有稳固联接到第一透镜镜筒的形状。第二开口设置到光圈225的第二面225b,以便第二透镜组223能够插入第二开口中。第二开口可被形成为具有与第二透镜组223的直径相比相等或略大的直径。并且,第二开口可具有稳固联接到第二透镜镜筒的形状。因此,能够以第一透镜组221和第二透镜组223插入光圈225的形式构造具有一体结构的光圈模块。
AF驱动器227可包括框架227a和移动装置227b。框架227a可以以各种形状(例如,矩形等)中的一种构造成在其中容纳光圈模块226。移动装置227b可被布置在框架227a上,使得接触光圈模块226的第二面225b的底部表面。而且,分开的移动构件(在附图中未示出)能够额外布置在光圈模块226和移动装置227b之间。
光圈模块226被插入到AF驱动器227的框架227a中,从而形成图3C所示的AF模块220。特别地,AF模块220具有一体结构,在该一体结构中第一透镜组221、第二透镜组223、光圈225和AF驱动器227被联接成一体。根据参照对应的附图描述的前述示例,AF模块的光圈225布置在第一透镜组221和第二透镜组223之间。然而,AF模块220的光圈225能够直接布置在第一透镜组221的前面。另一方面,与上文描述不同,为了具有更紧凑的结构,相机模块200可以仅具有布置在光圈225和传感器233之间的单个透镜或透镜组(即,附图中的第二透镜组223),而不具有第一透镜组221。在此情况下,单个透镜组可被构造成施行第一透镜组221和第二透镜组223的所有功能(例如,光集中和补偿)。关于前面提到的两种修改,光圈225能够最终更靠近透镜布置,从而控制透镜的光入射量。而且,为了具有紧凑的结构,光圈225可以不包括第一光圈和第二光圈。
由于具有一体结构的AF模块220被安装在智能设备100内,因此相机模块200的尺寸能够被减小并且能够促进相机模块200的组装。AF模块220能够以使用AF驱动器227朝着中央轴线移动光圈模块226的方式施行自动对焦功能。特别地,以第一透镜组221、光圈225和第二透镜组223同时在中央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施行AF功能。特别地,当施行AF操作时,AF驱动器227的移动装置227b能够以根据施加到AF驱动器227的电压改变其厚度的方式朝着中央轴线方向移动光圈模块226。另一方面,根据另一实施例,移动装置227b以根据施加到AF驱动器227的电压改变其厚度的方式移动插入其间的构件,并且能够通过移动构件的移动来朝着中央轴线方向移动光圈模块226。
图4A和图4B分别是在相机模块中包括的OIS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和透视图。并且,图5A和图5B分别是图示OIS模块的操作的透视图和示意图。
参照图4A和图4B,OIS驱动器240可包括框架241和磁性装置(在附图中未示出)。框架241能够以各种形状(例如,矩形等)中的一种构造,以便容纳通过将AF模块220和传感器模块230组装在一起形成的模块组件260。框架241被联接到印制电路板(在附图中未示出),印制电路板被布置在终端(例如,智能设备)内。磁性装置可被布置在框架241的规定区域上,使得将与模块组件260接触。并且,分开的移动构件(在附图中未示出)可以额外布置在模块组件260和磁性装置之间。随着模块组件260被装载在OIS驱动器240的框架241中,构成了OIS模块270。
参照图5A和图5B,OIS模块270能够以使用OIS驱动器240在其上布置有模块组件的平面中构造的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上同时移动模块组件来施行图像稳定功能。特别地,以透镜组件和图像传感器同时移动的方式施行图像稳定功能。如果被构造成通过布置在智能设备100内来检测晃动的传感器(在附图中未示出)检测到智能设备100晃动,则从传感器传送信息。如果这样,电流被施加到OIS驱动器240,以便补偿智能设备100的晃动。
磁性装置能够通过根据施加到OIS驱动器240的电流的方向和强度改变磁场来使模块组件260在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上移动。另一方面,根据另一实施例,磁性装置通过根据施加到OIS驱动器240的电流的方向和强度改变磁场来使移动构件移动,并且然后能够使用移动构件的移动使模块组件260在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上移动。通常,相机模块200能够仅使用移动透镜组件的透镜移位法来施行图像稳定功能。而且,在本申请中,如图5B所示,相机模块能够使用同时移动透镜组件和图像传感器的模块倾斜法来施行图像稳定功能。
如在上文描述中所提及的,由于包括第一透镜组221、第二透镜组223、光圈225和AF驱动器227的所有部件都被组装到单个模块中,所以相机模块200变得更小,并且能够更容易安装在智能设备100中。
同时,如在上文描述中示意性提及的,相机模块200能够通过透镜221和223与传感器233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捕捉图像。此外,相机模块200可包括光圈225以辅助透镜221和223以及传感器233的操作。关于此,图6是图示光圈、透镜和传感器的功能和操作的示意图。为了参照图6描述的清晰,光圈225被表示为光圈I,传感器233被表示为传感器S,并且透镜221和223被表示为透镜L。与前面提到的示例不同,图6示出最典型的示例,即光圈I最靠近物体布置,并且透镜L被布置在光圈I和传感器S之间。因此,基于以上布置描述智能设备100的结构和控制根据本申请的智能设备100的方法。而且,根据本申请,参照图2A至5B描述的前述布置可应用于智能设备100和及其控制方法。为了下列描述的清晰,多个透镜221和223仅通过透镜L简单地表示。如下参照图6详细描述了光圈I、透镜L和传感器S之间的关系。
首先,透镜L能够将从物体入射的光聚焦在规定的光斑P上。因此,具有相对小尺寸的传感器S能够将聚焦的光斑P中包括的物体的光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然而,由于透镜L仅仅聚焦入射光,因此到达传感器S的光的量不能被透镜L合适地调整。特别地,物体周围的亮度直接确定在透镜L上入射的光的量。并且,在透镜L上入射的光的量能够直接确定到达传感器S的光的量。因此,通过物体周围的亮度改变到达传感器S的光的量,并且能够取决于物体周围的亮度改变传感器S获取的图像的亮度。由于图像的亮度对图像的品质具有最显著的影响,所以传感器S和透镜L的简单组合不能合适地控制所获取图像的品质。由于这个原因,光圈I能够被构造成调整相机模块200中在透镜L上入射的光的量。特别地,光圈I具有孔径A,孔径A被构造成允许光通过该孔径A,并且能够通过调整孔径A的尺寸来调整经过光的光线,即入射光的量。例如,孔径A能够使用分别具有不同直径E1、E2和E3的孔径A1、A2和A3中的一个来调整。因此,取决于直径E1、E2和E3中规定的一个,使用不同有效直径e1、e2和e3中规定的一个来调整与实际入射光的直径相对应的透镜L的有效直径e,由此能够最终调整透镜L上入射的光的量。在获取位于黑暗背景中的物体的图像时,光圈I能够使孔径A增大至具有相对大直径E3的孔径A3,由此能够获取更亮的图像。如果物体位于过于明亮的背景中,则光圈I能够使孔径A减小至具有相对小直径E1的孔径A1,由此能够获取适度亮的图像。而且,光圈I能够对于相同的视场角调整景深。例如,如果光圈I的孔径A减小至孔径A3,则景深变得更大并且在获取的图像中物体的背景以及物体能够变得更清晰。另一方面,如果光圈I的孔径A增大至孔径A1,则景深变浅。而且,在获取的图像中的物体是清晰的但背景变得不清晰。特别地,通过调整光圈I的孔径A的尺寸,物体的背景的清晰度能够进行调整。因此,光圈I可以在提高相机模块200获取的图像品质上变成核心零件。
然而,如图所示,普通光圈L可以包括多个叶片B的组件,以调整孔径A的尺寸。这种机械光圈L具有相对大的尺寸并且不适用于智能设备100的相机模块200,智能设备100的相机模块200需要小的尺寸。因此,根据本申请的相机模块200包括光圈I,光圈I被改进成能够实现更简单且更紧凑的结构。
图7A和图7B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光圈的一个示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布局。图8A和图8B分别是图7A和图7B所示的光圈的修改示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布局。图9A和图9B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光圈的一个示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布局。图10A和图10B分别是根据本申请的光圈的一个示例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布局。如下参照这些附图详细描述了改进的光圈300。
参照图7A至10B,光圈300可包括具有规定厚度的膜310。膜310能够形成孔径350并且能够调整孔径350的尺寸,孔径350被构造成允许光通过。特别地,由于包括膜310,光圈300能够大致构造成调整孔径350的尺寸。由于孔径350的尺寸被调整以控制在透镜上射入的光的量,所以膜310能够实际上形成在尺寸上彼此不同的多个孔径351至354。特别地,光圈300能够构造成在膜310中形成具有不同尺寸的孔径。由于膜310施行光圈300的大部分重要功能,所以膜310的特征能够被视为光圈300的特征。因此,应理解,在本申请的详细描述中的膜310的所有特征能够同样描述为光圈300的特征。类似地,尽管规定的特征被描述为光圈300的特征,但是如果与膜310相关,则可被描述为膜310的特征。
特别地,尽管可以以各种方式调整膜310的孔径350的尺寸,但是光圈300能够部分调整膜310的透明度,以调整孔径350的尺寸。例如,关于光圈300,如果膜310的一部分被形成为是透明的,并且剩余部分被形成为是不透明的,则透明部分能够形成构造成允许光通过的孔径350。并且,通过扩大或缩小透明部分,能够调整孔径350的尺寸。而且,膜310的透明度能够以各种方式调整。根据本申请,为了调整膜310的透明度,光圈300能够通过电或电荷部分地改变膜310的颜色。特别地,能够通过电相反地改变膜310的一部分的颜色,以调整透明度。特别地,对于这种电致变色变化,膜310能够由电致变色材料形成。如果电压施加到电致变色材料,则该电致变色材料能够从透明状态切换到非透明状态。如果电压不施加到该电致变色材料,则该电致变色材料能够从不透明状态切换到透明状态。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代表性地形成在PEDOT(聚3,4-乙撑二氧噻吩)上。而且,电致变色材料可由LiCF3SO3形成。
在膜310包括由电致变色材料制成的单个构件的情况下,光圈300能够通过连续改变或变化膜310的透明度来获取期望尺寸的孔径350。特别地,通过连续的透明度调整,孔径350的尺寸能够被精细地调整。然而,可能难以为了连续改变透明度而实际控制施加电压和电压施加部分的大小。因此,光圈300可以包括多个膜311至314,膜311至314分别具有孔径351至354,孔径351至354在它们各自的尺寸上彼此不同。同时,由于膜311至314实际对应于膜310的一部分,所以膜310能够被描述为包括膜311至314。由于这种所提及的原因,膜311至314的特征能够被描述并视为膜310和孔径350的特征。通过单独控制多个膜311至314,孔径351至354能够被更容易和方便地形成。
如图所示,由于膜311至314包括在各自尺寸上彼此不同的孔径351至354,所以能够同中心地布置膜311至314。归因于该同中心的布置,膜311至314可以占据小的空间并且光圈300自身可以变得紧凑。该同中心的布置可包括彼此相邻布置的一对膜(例如,图7A中示出的膜312和313),这能够从一对膜之间的关系很好地理解。一对膜312和313中的一个312可被布置在另一个313的孔径353内,孔径353被形成为大于膜312的孔径352。特别地,前膜312能够被具有比前膜312的孔径353大的孔径353的后膜313围住。
而且,如果多个膜311至314被布置在单个层中,则能够减小光圈300的厚度。因此,对于更紧凑的光圈300,多个膜311至314能够形成单个层。在图11中很好地示出了这样的布置,图11是沿图8A所示的线A-A获取的、用于图示光圈300的膜311至314的布置的截面图。参照图11,所有的多个膜311至314能够大致布置在同一平面中。由于在同一平面中的布置,因此膜311至314(即,膜310)可仅由单个层形成。而且,由于膜310,即膜311至314,具有减小的厚度,所以光圈300能够额外包括一个层,该层包括膜311至314。由于这样的多个层能够形成在尺寸上彼此不同的更多孔径350,所以光圈300能够更精细地调整孔径350的尺寸。
最终,当光圈300的膜310具有多个膜311至314时,膜311至314分别具有孔径351至354,孔径351至354具有不同的尺寸。膜311至314能够在形成单个层的同时被同心地布置在同一平面中。而且,绝缘层(在附图中未示出)可被布置在以上构造的膜311至314之间。因此,膜311至314能够通过绝缘层彼此电绝缘。替代地,在膜311至314之间可形成间隙,而不是绝缘层。因此,能够通过这样的间隙提供电绝缘。多个膜311至314的真实结构能够通过参照图7A至10B所示的示例很好地理解。根据图7A至10B所示的示例,四个膜311至314通过形成四个同心圆布置在同一平面中。而且,图7A至10B仅示出不透明的膜311至314。而且,为了更好地理解,对于下列描述能够参照图13A至13D。
根据图7A至10B示出的实际示例,光圈300可包括第一膜311和第二膜312,第一膜具有第一孔径351,并且第二膜通过围住第一膜311具有第二孔径352。第一孔径351具有规定的第一直径D1并且第二孔径352可具有比第一直径D1大的第二直径D2。第一膜311可被布置在第二孔径352中。而且,光圈300可包括第三膜313和第四膜314,第三膜313通过围住第二膜312具有第三孔径353,并且第四膜314通过围住第三膜313具有第四孔径354。第三孔径353具有比第二直径D2大的第三直径D3。并且,第四孔径354具有比第三直径D3大的第四直径D4。第二膜312可被布置在第三孔径353中。并且第三膜313可被布置在第四孔径354中。根据附图所示的实际示例,光圈300包括4个膜。如果需要,光圈300能够具有比4个膜更多或更少的膜。
关于多个膜311至314的操作,为了具有在各自的尺寸上彼此不同的孔径351至354,光圈300能够被构造成单独调整膜311至314的透明度。而且,为了调整膜311至314的透明度,光圈300能够使用电(例如,电压、电荷等)选择性地改变膜311至314的颜色。特别地,膜311至314的透明度能够单独调整以形成在各自的尺寸上彼此不同的孔径351至354。并且,为了调整透明度,膜311至314的颜色能够通过电(例如,电压、电荷等)选择性地改变。更特别地,为了形成预先确定的孔径(例如,第三孔径353),光圈300能够使具有孔径351和352的膜311和312透明,孔径351和352中的每一个都小于预先确定的孔径353。为了形成第三孔径353,光圈300能够使具有预先确定的孔径(例如,第三孔径353)的膜313和具有孔径354的膜314透明,孔径354大于预先确定的孔径。如上文描述中提及的,为了使膜311和312透明,电压可不被施加到膜311和312。为了使膜313和314不透明,电压可被施加到膜313和314。由于膜311和312被布置在预先确定的孔径(例如,第三孔径353)中,因此如果膜311和312是透明的,则第三孔径353能够被形成为通过相对不透明的膜313和314允许光通过透镜。
图13A至13D是示出光圈的实际操作的布局。并且,参照这些附图能够更好理解光圈300的操作。
参照图13A,如果电压被施加到全部第一至第四膜311至314,则能够使膜311至314不透明。因此,通过不透明的膜311至314,光圈300或膜310能够形成具有第一直径D1的第一孔径351。而且,参照图13B,在施加电压时,使第二至第四膜312至314不透明。然而,在不施加电压时,能够使第一膜311不透明。因此,通过不透明的膜312至314,光圈300或膜310能够形成具有第二直径D2的第二孔径352。参照图13C,在施加电压时,使第三至第四膜313至314不透明。然而,在不施加电压时,能够使第一和第二膜311和312不透明。因此,通过不透明的膜313和314,光圈300或膜310能够形成具有第三直径D3的第三孔径353。最终,在施加电压时,使第四膜314不透明。然而,在不施加电压时,能够使第一至第三膜311至313不透明。因此,通过不透明的膜314,光圈300或膜310能够形成具有第四直径D4的第四孔径354。根据实际示例的操作,在膜311至314中,并且更特别地,在膜310的规定区域中,有选择地改变颜色和透明度。因此,能够形成不同的孔径351至354。因此,如在上文描述中所讨论的,当包括多个膜311至314时,光圈300部分调整膜310的透明度以调整孔径350的尺寸。对于这种透明度调整,能够理解,膜310的一部分的颜色被部分改变。
延续上文描述中提及的总体结构和操作,在下文中描述了光圈300的详细特征。为了描述光圈300的详细特征,再次参照图7A至10B以及图6。
参照图6,根据孔径A的形状确定透镜L上入射的光的形状。并且,尽管具有小的尺寸,但最终到达传感器S的光,即光斑P,能够具有相同的形状。如图6所示的传感器S的部分放大图所示,如果聚焦的光斑P的尺寸足以完全覆盖传感器,那么传感器S就能够从聚焦的光斑P检测作为电信号的图像。因此,孔径A的形状可以不受很大限制。由于膜311至314的同中心布置,孔径A的形状可以与膜311至314的形状类似。由于这种所提及的原因,类似于孔径A的形状,能够在没有很大限制的情况下设计膜311至314的形状。
如上文描述所提及的,如果光斑P具有通过传感器S可检测的尺寸,则孔径A就能够具有任何形状诸如圆形形状等中的一种。因此,如图7A至8B所示,膜311至314中的每一个可具有大致圆形形状。因此,根据同中心的布置,即一个膜与另一个膜的孔径相邻的布置,孔径351至354能够具有大致圆形形状。而且,参照图9A至图9B,膜311至314可具有括号形状(parenthesis shape)。通过这些膜311至314,能够形成具有大致椭圆形形状的孔径351至354,从而能够通过传感器S很好地检测到聚焦的光斑P。由于括号形状的膜313和314被分成两部分,所以与包括图7A至8B所示的圆形形状的单个主体的膜313和314相比,它们能够更容易形成。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而且,参照图10A和图10B,光圈300能够包括螺旋延伸的多个膜311至314。图10A和图10B所示的膜311至314包括前面提到的前述膜的所有结构特征,并且可进一步包括归因于螺旋形形状的附加特征。特别地,例如,光圈300能够具有从第一端部311a螺旋延伸到第二端部311b的第一膜311,以形成具有规定的第一直径D1的孔径351。而且,光圈300能够包括通过围住第一膜311从第一端部312a螺旋延伸到第二端部312b的第二膜312,以形成具有比第一直径D1大的第二直径D2的孔径352,其中第一端部312a在圆周方向上与第二端部311b间隔开。因此,可以以与第二膜312相同的方式描述第三膜313和第四膜314。
光圈300还能够包括衬底340,衬底340被构造成支撑膜310或膜311至314。膜310或膜311至314能够涂覆在衬底340上。由于孔径350或孔径351至354被形成在衬底340上,所以衬底340应类似于孔径350或孔径351至354透射光。因此,衬底340能够由透明材料诸如玻璃、透明塑料等形成。如果光通过除了孔径350的光圈300的另一部分而进入透镜L,那么它可能与通过孔径350进入透镜L的光干扰,降低获取到的图像的品质。因此,光圈300可包括不透明层330,该不透明层330被构造成防止光通过除孔径350之外的部分进入透镜。不透明层330能够以围住膜350的外围的方式,并且更特别地,以围住膜350的大部分外围的方式,类似于膜310,形成在衬底340上。而且,如图7A、8A、9A和10A所示,不透明层330可具有围住膜310的外围的环形形状。环形形状的不透明层330能够使用更少的材料有效防止光泄漏。另一方面,参照图7B、8B、9B和10B,不透明层330可被形成在衬底340的整个表面上,除了其上形成有膜350的表面。不透明层330可以在几乎完美防止光泄漏的方面是有利的。孔径350能够选择性地使用图7A、8A、9A和10A中示出的部分不透明层330和图7B、8B、9B和10B中示出的完全不透明层330中的一个。
如上文描述所提及的,电致变色材料用于调整膜310的透明度并且可能需要电压,为了颜色改变需要施加该电压。因此,光圈300可包括电极320,电极320被构造成向膜310施加电压。为了施加电压,电极320能够连接到外部电源和膜310。如上文描述所提及的,由于光圈300能够包括多个膜311至314,所以光圈300能够包括分别连接到膜311至314的多个电极(即,第一至第四电极321至324)。因此,使用电极321至324,光圈300能够单独控制膜311至314中每一个的透明度。
电极321至324被同中心地布置。因此,当两个膜彼此相邻地布置时,相对布置在外侧的膜能够围住相对布置在内侧的膜。如果膜311至314具有连续形成的主体,那么连接到布置在内侧的膜的电极(例如,第一电极321)能够连接到围住第一膜311的第二至第四膜312至314,以便连接到外部电源。因此,如果电压通过第一电极321施加,则电压也被施加到第二至第四膜312至314,使得光圈300可能错误操作。由于这个原因,参照图7A至10B,膜311至314中的每一个至少在一点处变得不连续。特别地,膜311至314中的每一个至少在一点处不连续,以便被打开以在该至少一点处形成间隙。因此,电极321至324能够通过以上形成的间隙到达对应的膜311至314,并且能够分别与其连接。特别地,参照图7A和图7B,电极321至324能够布置在同一平面中,并且还可被布置在膜311至314的同一平面中。而且,如图所示,在同一平面中的电极321至324能够彼此间隔开,从而在电气上不与彼此干扰。参照图9A和图9B,膜311至314中的每一个具有括号形状并且分成两部分。因此,电极321至324中的每一个能够连接到该两部分。例如,在第四膜314的情况下,第四电极324能够连接到第四膜314的两部分。与参照图7A和图7B描述的前述电极类似,图9A和图9B所示的电极321至324彼此间隔开并且能够布置在同一平面中。
前面提到的在同一平面内的电极321至324能够分别施加电压到膜311至314,同时维持光圈300紧凑。然而,参照图7A和图7B,需要大的间隙,以将多个电极321至324布置在膜311至314的同一平面中。因此,孔径350的形状变成非圆形形状,并且可能发生光泄露。为了防止该情况,参照图8A、8B、10A和10B,电极321至324能够在彼此上顺序堆叠。在图12中示出了堆叠的电极321至324,图12是沿图8A所示的电极获取的截面图,并且更特别地,是沿线B-B获取的截面图。如图所示,第三电极323、第二电极322和第一电极321能够分别堆叠在第四电极324、第三电极323和第二电极322上。由于堆叠的电极321至324不占用很大空间,所以能够减小膜311至314中形成的间隙。因此,孔径350能够具有圆形形状,并且能够防止光泄露。而且,绝缘层(附图中未示出)可被布置在堆叠的电极321至324之间。例如,绝缘层能够被布置在第一电极321和第二电极322、第二电极322和第三电极323之间、第三电极323和第四电极324之间。因此,尽管产生了电气干扰,但是绝缘层能够从电极321至324明显排除电气干扰。
同时,如上文描述所提及的,光圈300可以在确定获取图像的品质上对相机模块200的属性具有影响。光圈300能够通过考虑这些属性来详细设计,由此相机模块200能够获取更好品质的图像。因此,如下详细描述了光圈300的实际设计中重要属性的值和通过该属性值确定的光圈300的维度(即,设计的数值)。
首先,如参照图6的上文描述所提及的,透镜L将通过光圈300入射的光聚焦在单个光斑P上。并且,传感器S能够从光斑P获取作为电信号的图像。在这样的光学系统操作中,光圈300的孔径A的直径E能够确定在透镜L上入射的光的量,即,孔径A的有效直径e。而且,如图所示,光斑P应具有能够与传感器S重叠的尺寸,以从传感器S获取合适的电信号。由于传感器S通常具有矩形形状,所以光斑P需要具有与传感器S的对角线长度d对应的直径。因此,孔径和透镜的直径E和e可以与对角线长度d紧密关联。由于这样的原因,考虑光学系统的上述相互关系,孔径A的直径E与传感器S的对角线长度d的比率可以变成相机模块200的设计中最基本的属性。相机模块200的透镜L可具有F数(F-number)作为指示透镜L的亮度的属性。关于F数N,N=f/e,其中透镜L的焦距是f并且透镜L的有效直径是e。而且,F数N能够实际通过fN或f/N(其中,N是F数)来指示。由于在普通相机模块200中的透镜L的焦距f是固定的,所以F数可以通过有效直径e来确定。而且,由于有效直径e等于孔径A的直径E,所以F数可以最终与直径E呈反比。特别地,如果孔径A的尺寸增大,则F数减小并且景深可能变浅。另一方面,如果孔径A的尺寸减小,则F数增大并且景深可能变深。由于F数对获取的图像的亮度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它也可以变成孔径300的重要属性。
特别地,比率和F数中每一个都包括孔径A的直径E作为变量。因此,比率和F数具有互连性,并且能够为了设计而一起考虑。特别地,当设计孔径300时,比率和F数的值能够一起确定。例如,参照图13A,对于第一孔径351,F数N能够被设定成f3.5。对于第一孔径351,孔径的直径E与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d的比率(Ka/Ks)能够具有0.05<|Ka/Ks|<0.09的范围,其中Ka表示孔径A的直径E,并且Ks表示构造成将通过透镜L的光的光信息转换成电信息的传感器S的对角线长度d。参照图13B,对于第二孔径352,F数N能够被设定成f2.8,并且比率(Ka/Ks)能够具有0.05<|Ka/Ks|<0.1的范围。参照图13C,对于第三孔径353,F数N能够被设定成f1.8,并且比率(Ka/Ks)能够具有0.1<|Ka/Ks|<0.16的范围。最后,参照图13D,对于第四孔径354,F数N能够被设定成f1.4,并且比率(Ka/Ks)能够具有0.14<|Ka/Ks|<0.2的范围。考虑这些属性值,比率Ka/Ks能够具有0.05<|Ka/Ks|<0.2的范围,并且F数N能够具有1.4和3.5之间的范围。因此,包括在上述范围中的比率Ka/Ks和F数N的值被必要地选择,并且然后应用于光圈300和相机模块200的设计。由于该设计,由相机模块200获取的图像能够具有期望的品质。
而且,光圈300的实际数值(维度)能够从属性值的范围中设计。一般,具有3种尺寸的传感器S能够应用于相机模块200。特别地,13百万像素传感器S能够具有5.867mm的对角线长度(Ks,d),16百万像素传感器S能够具有6.864mm的对角线长度(Ks,d),并且21百万像素传感器S能够具有7.870mm的对角线长度(Ks,d)。由于实际对角线长度Ks被给定,因此实际孔径的直径(Ka,E)能够从每个孔径的比率Ka/Ks的值中获取。并且,如图所示,由于同中心的布置,膜311至314由带组成,带被布置成以规定形状形成孔径。因此,在形成孔径351至354的内周和与内周间隔开的外围之间存在规定的距离。并且,如图13A至13D所示,这些距离实际上可以与膜311至314的宽度对应,并且更特别地,可以与第一至第四宽度T1至T4对应。这些宽度T1至T4能够与直径(E,Ka)一样变成光圈300的重要维度,即图13A至13D所示的直径D1至D4。考虑膜311至314的布置,宽度T1至T4能够分别从直径D1至D4获取。
例如,参照图13A,对于第一孔径351,第一直径D1可被设定为0.46mm-0.49mm并且第一宽度T1可被设定为0.001mm-0.07mm。参照图13B,对于第二孔径352,第二直径D2可被设定为0.58mm-0.61mm并且第二宽度T2可被设定为0.001mm-0.27mm。参照图13C,对于第三孔径353,第三直径D3可被设定为0.9mm-0.91mm并且第三宽度T3可被设定为0.001mm-0.22mm。最后,参照图13D,第四孔径354,第四直径D4可被设定为1.15mm-1.17mm并且第四宽度T4可被设定为0.001mm-0.25mm。考虑实际维度,孔径350的直径D能具有0.46mm和1.17mm之间的范围,并且宽度T可具有0.001mm和0.27mm之间的范围。因此,包括在上述范围中的合适的维度被必要地选择,并且然后应用于光圈300和相机模块200的设计。由于该设计,由相机模块200获取的图像能够具有期望的品质。
考虑前述描述和附图,光圈300能够通过使用电致变色材料调整膜310的透明度来快速并精确调整孔径350的尺寸。因此,光圈300能够对图像获取环境的改变具有高响应。由于光圈300仅使用单个层形成的膜310来施行孔径350的调整,所以它能够具有紧凑的尺寸。因此,相机模块200能够通过紧凑的光圈300变得紧凑。而且,智能设备100能够同样变得紧凑。
同时,能够通过前面提到的光圈100主要实现以紧凑结构提供具有改进功能的相机模块的目标。为了实现额外的技术目标,更具体地说,即获取的图像的品质提高,这需要考虑到光圈300的结构和属性通过合适的控制支持。而且,在智能设备100的实施功能中,基本上伴随有与用户的交互。因此,通过用户的各种控制包括用户环境和用户界面的优化,能够更有效和高效地实现上述技术目标。而且,能够显著改善对智能设备100的用户体验(即,使用简易性、使用便利性等)。由于所提及的这种原因,开发了控制图1A至13D所示的智能设备100的方法。并且,还参照除图1A至13D之外的附图进行了下列描述。控制方法的下列描述和附图中基本上包括和参考了参照图1A至13D的前述描述。
图14是与本申请中描述的控制方法相关的智能设备的部分构造的方框图。并且,图15是在本申请中描述的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图14示出了设计用于实际实施图15所示的控制方法的智能设备100的构造的细节。因此,图14所示的构造为了控制方法描述的清楚被编辑,并且与图1A所示的前面提到的构造的一部分对应。
参照图14,智能设备100能够包括相机模块200,用于实施根据本申请的控制方法。由于相机模块200已经被详细描述,所以将略去其描述。智能设备100可包括外部图像传感器144以及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143。图像传感器144是额外设置到相机模块200中的图像传感器233的传感器。图像传感器144能够获取物体的高分辨率图像并且能够用于各种用途。例如,通过获取的高分辨率图像的图像分析,能够提供增强现实和物体的移动检测。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143被安装在智能设备100中并且能够通过检测重力和加速度的变化来检测智能设备100自身的移动。
智能设备100可包括处理器作为控制器180。处理器与包括在控制器180中的各种处理器中的一个对应,并且专门用于图像处理。例如,处理器180可包括AP(应用处理器)或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处理器180可包括相机接口模块180a,相机接口模块180a被构造成将相机模块200和处理器180彼此连接。处理器180的ISP(图像信号管线)模块180b能够在获取的原始图像上施行各种处理。例如,ISP模块180b可以包括3A核心模块180c。并且模块180c能够在获取的图像上施行AE(自动曝光)、AWB(自动白平衡)和AF(自动对焦)。光源检测模块180d能够使用从外部图像传感器144获取的电信号确定光源的类型。并且,移动检测模块180e能够使用从外部传感器143获取的信号检测设备100的移动。随后将详细描述光源检测模块180d和移动检测模块180e的操作。后处理模块180f在通过ISP模块180b和180c处理的图像上施行额外处理,并且能够在获取的图像上施行图像稳定。闪烁去除模块181被构造成去除从获取的图像或视频产生的衰减(fading),这将在随后描述。尽管闪烁去除模块181被示出为图14中的单独的芯片组,但它可以与处理器180构建在一个主体中。
从相机模块200获取的图像可以经由接口180a通过ISP模块180b和后处理模块180f处理。而且,用于在模块180b和180f中处理的信息可以反馈到去除模块181或相机模块200以调整或改变获取条件,用于提高获取的图像的品质。由于所提及的这样的原因,来自检测模块180d和180e的结果可经由ISP模块180b和核心模块180b和180c反馈到去除模块181或相机模块200。
延续上述控制方法的基本构造,参照与图15额外相关的附图详细描述了使用这样的构造的控制方法。关于额外相关的附图,图21是在相机模块的图像传感器中获取帧的过程的示意图(或视图),图22是图示上述控制方法中测量移动的步骤和调整视频获取条件的步骤的示意图,图23是在检测物体移动的步骤中在所考虑时间内的移动量的曲线图,图24是图示连续获取的帧与测量和调整步骤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25是智能设备向用户显示当前施行的测量和调整步骤的示意图。下文中描述的控制方法控制参照图1A至14描述的部件(即,各种零件)的操作,并且能够基于这些操作提供预期的功能。因此,与控制方法相关的操作和功能能够不仅被视为控制方法的特征,而且能够视为所有相关对应结构部件的特征。特别地,处理器180的控制器可被称为各种名称,诸如控制单元、控制装置等中的一个,并且能够控制智能设备100的所有部件以执行规定的操作。因此,控制器180大致控制下文中描述的所有方法的步骤,并且下文中描述的所有步骤能够变成控制器180的特征。
在根据本申请的控制方法中,参照图15,智能设备100的相机模块200能够使用预设条件获取物体的视频(S10)。与相片或静止图像不同,移动图像(即,视频)由规定时间期间连续获取的物体图像的累积组成。因此,为了在获取步骤S10中实际获取视频,相机模块200的图像传感器233能够在规定时间期间保持获取多个图像。而且,由于图像传感器233通过单个完整帧单元获取图像,所以获取步骤S10可被描述为使用图像传感器233获取多个帧。
如上文描述所提及的,主要可以通过在图6所示的透镜L上入射的、到达图像传感器233的光的量影响图像的品质。这样的光的量被称为曝光量。并且,可以通过光圈300的孔径350的尺寸、帧率(framerate)、传感器233的灵敏度等确定曝光量。孔径350的尺寸能够直接确定通过透镜L和传感器233接收的光的量。帧率意味着每单位时间获取的帧,即,图像的数目,并且使用fps作为单位。一旦帧率确定,图像传感器233曝光于由透镜L聚焦的光以获取信号图像的时间能够相对确定。即,曝光时间能够相对确定。最后,灵敏度可以意味着由图像传感器233检测到的信号的强度。特别地,灵敏度指示通过图像传感器233从光检测到多少量的电信号,并且可被称为增益或ISO。然而,调整这样的增益可能导致获取的图像的噪声。因此,在获取步骤S10中,能够考虑预设条件,诸如帧率、曝光时间、孔径尺寸等,来获取视频。这些条件可以具有规定的初始值。当获取步骤S10开始时,可以首先应用这些初始值。因此,在控制方法的下列描述中提及的条件能够被理解为具有规定的值。并且,还应理解这些值是可改变的以提高获取的图像的品质,即视频的品质。
智能设备100也能够检测物体和智能设备100之间的相对移动。如上文描述所提及的,视频由连续获取的图像组成。并且,当前描述的控制方法不是为了提高已经获取的视频的品质,而是为了提高当前获取的视频的品质。因此,检测步骤S20可以至少在施行获取步骤S10的同时施行。由于同一原因,检测步骤S20能够像获取步骤S10一样保持重复,直到视频的获取停止为止。
参照图21,在形成单帧的过程中,图像传感器233不将其自身的所有像素暴露于入射光,而是能够将像素从第一行至最后一行,即逐行地曝光。因此,如图所示,在行的曝光之间发生小的延迟,由此可能通过获取的帧之间的小延迟的整合而产生大量延迟。因此,在拍摄环境是动态的情况下,可能从这样的延迟产生获取的图像的失真,即帧的失真。特别地,当物体或智能设备100移动或者物体和智能设备100两者移动时,可能在物体和智能设备100之间产生相对移动,即动态拍摄环境。然而,由于在动态环境中快速并连续地产生移动,所以由于前面提到的延迟,移动不能通过单帧适当反映。因此,在动态环境中,帧(即,图像)的品质可能降级。
为了去除或抑制这样的现象,智能设备100能够在检测步骤S20中检测物体的移动(S21)。而且,智能设备100能够检测其自身的移动(S22)。而且,为了更精确的相对移动检测,智能设备100能够既测量自身的移动又测量物体的移动(S21,S22)。例如,参照图22,物体能够走动或奔跑,并且可能产生不同于走动或奔跑的另一种移动。智能设备100的用户,即拍摄者,能够走动或奔跑并且可能产生不同于走动或奔跑的另一种移动。并且,智能设备100能够根据这样的用户移动与智能设备100一起移动。
为了在上述移动中优先检测物体的移动,在检测步骤S21中,如图16所示,智能设备100能够从获取步骤S10中获取的视频中检测物体的移动量,并且更确切地,能够从获取步骤S10中获取的帧中检测物体的移动量(S21a)。这样的移动量能够以在获取的帧上施行图像分析的方式检测到。而且,参照图23,移动量能够在获取视频的同时保持被检测到。并且,检测到的移动量可以与规定的阀值比较(S21b)。如果检测到的移动量超过规定的阀值V,如图23所示,则智能设备100能够确定物体在移动(S21c)。如果检测到的移动量未能超过规定的阀值V,如图23所示,则智能设备100能够确定物体不在移动(S21d)。同时,为了确定智能设备100的移动,在检测步骤S22中,智能设备100在检测步骤S22中能够直接使用传感器来检测自身的移动。如参照图14的上文描述所提及的,智能设备100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143并且能够使用这些传感器143直接检测移动。
如果智能设备100在检测步骤S20中未能检测到设备自身和物体的任何移动,则能够连续维持先前设定的条件的值,例如,在获取步骤S10中的初始值。因此,获取步骤S10能够使用该条件、先前设定的条件的值和初始值来保持获取视频,
如果智能设备100在检测步骤S20中检测到相对移动,即智能设备100的移动和/或物体的移动,则智能设备100能够基于检测到的移动调整至少一个条件(S30)。调整步骤S30可以是将条件,即先前设定的视频获取条件的值实际改变成新值的步骤。因此,在控制方法的下列描述中,条件的调整或改变能够被理解为大致调整或改变条件的值。由于在检测步骤S20中提及的相同原因,调整步骤S30能够至少在施行获取步骤S10的同时被施行。并且,调整步骤S30能够像获取步骤S10一样保持重复,直到视频的获取停止为止。
参照图22,帧率变成每单位时间获取的帧数,即n fps(其中,n是帧数),由此曝光时间变成帧率的倒数,即1/n sec,(其中,sec表示秒)。因此,如果帧率增大,则曝光时间减小。由于曝光时间意味着用于在传感器233中形成单帧所给定的时间,所以短的曝光时间可意味着这样的形成时间(即,用于通过传感器233中正产生的图像的电信号停留的时间)是短的。如果形成时间减小,则参照图21描述的延迟能够相对减少,并且图像失真也能够减少。如果曝光时间减小,则它减少了传感器233接收光的时间。因此,获取的图像(即,帧)可能变暗。为了补偿亮度,光圈300的孔径350能够扩大以向传感器233引入更多的光。由于所提及的这种原因,如果帧率在相对移动下增大并且孔径350扩大,则能够获取高品质的图像(即,视频)。同时,亮度能够通过提高传感器233的灵敏度来补偿。然而,如果灵敏度被提高,则可能通过从传感器233获取的电信号的放大而引起噪声。因此,为了提高图像品质而调整传感器233的灵敏度可能是有限的。
由于所提及的这种原因,如果智能设备100检测到智能设备100的移动和/或物体的移动,则智能设备100能够增大视频的帧率(S31)。通过帧率的增大,智能设备100能够相对减小曝光时间(S32)。特别地,通过调整步骤S30,帧率能够具有与预先设定的值,例如在获取步骤S10中的初始值,相比更大的值(S31)。同样地,曝光时间能够具有与预先设定的值,例如在获取步骤S10中的初始值,相比更小的值(S32)。而且,为了补偿由于帧率增大且曝光时间减小造成的亮度降低,如果智能设备100检测到智能设备100的移动和/或物体的移动,则智能设备100能够扩大光圈300的孔径350。即,智能设备100能够增大孔径350的直径(S33)。特别地,通过调整步骤S30,孔径350的直径能够变得大于预先设定的直径,例如在获取步骤S10中的直径(S33)。因此,归因于孔径350的扩大的尺寸,相当大量的光被引入透镜L,使得亮度能够增加以获取良好品质的图像。归因于高响应,在前述描述中提及的光圈300能够在没有任何延迟的情况下施行增大步骤S33,由此能够如同期望的那样确保高品质的图像,即视频。然而,对于增大步骤S33,能够调整入射光的量的任何结构能够如普通光圈一样使用。
而且,在调整步骤S30,条件能够根据检测到的移动量的大小被调整成具有不同的值。例如,参照图22,在物体或拍摄者在走动时,帧率和曝光时间分别是n fps和1/n sec。然而,在物体或拍摄者奔跑时,帧率和曝光时间分别是x·n fps和1/(x·n)sec。因此,帧率增大x倍,而曝光时间减小x倍。同样地,在物体或拍摄者走动时的孔径尺寸可能大于物体或拍摄者奔跑时的孔径尺寸。通过这种额外的调整,视频品质能够进一步提高。
在前面提到的调整步骤S30中调整的条件能够再次应用于获取步骤S10,并且,能够在调整后的条件下获取视频。
如在前述描述中示意性提及的,为了提高连续获取的视频品质,类似于获取步骤S10,检测步骤S20和调整步骤S30能够在智能设备100获取视频时保持重复。特别地,一旦在检测步骤S30中检测到相对移动,就能够在调整步骤S30中调整的条件下在获取步骤S10中获取视频,直到在重复的检测步骤S30中检测到没有移动。如前述描述中提及的,如果在重复的检测步骤S30中检测到的移动量改变,这该条件能够根据检测步骤S30中检测到的移动的大小和量调整成具有不同的值。在调整的条件下,能够再次在获取步骤S10中获取视频。同时,如果在重复的检测步骤S30中没有检测到任何移动,则条件可以返回到先前设定的值,例如初始值。根据先前设定的值,能够施行获取步骤S10。
而且,为了更好品质的视频,能够实时地施行检测步骤S20和调整步骤S30。参照图24,检测步骤S20和调整步骤S30能够在获取的视频的每一帧上施行。而且,对于规定的帧(例如,第N帧)的检测步骤S20和调整步骤S30能够在获取下一帧(例如,第(N+1)帧)之前完成。特别地,获取的视频包括第一帧和延续第一帧获取的第二帧。并且,在第一帧上施行的检测步骤S20和调整步骤S30能够在开始获取第二帧之前完成。因此,通过调整步骤S30调整的条件能够直接应用于新的帧(即,第(N+1)帧或第二帧)。通过这样的实时执行,不产生应用调整的条件的延迟,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获取的视频的品质。
如果智能设备100在检测步骤S20中检测到智能设备100的移动和/或物体的移动,则智能设备100能够向用户通知移动的检测(S40)。而且,如果智能设备100在调整步骤S30中调整条件,智能设备100能够向用户通知条件的调整(S50)。图25示出拍摄者(即,智能设备100)和物体都在移动。如果拍摄者开始获取图25中的物体的视频(S10),则智能设备100能够检测相对移动(S20)。而且,通过移动的检测(S20),智能设备100能够调整应用于视频获取的条件(S30)。这种检测和调整能够显示在智能设备100的显示单元151上,如图25所示。特别地,检测能够通过以规定尺寸的图标1表示。同样地,调整能够通过图标2表示。另一方面,检测和调整可以在显示单元151上显示为文字,而不是图标1和2。由于通过通知步骤S40和S50用户能够容易识别动态拍摄环境和对应的条件调整,所以用户能够更便利地使用智能设备100。
同时,当获取的视频被播放时,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闪烁。闪烁意味着在显示屏幕上出现的可见周期性衰减并且可能变成使获取的视频的品质降低的因素。这样的闪烁出现可能受当获取视频时具体使用的光源影响。例如,人造光源可具有唯一的频率。如果在获取步骤S10中人造光源的频率与应用于视频获取的帧率不同步,则由传感器233获取的帧的亮度可能是不平衡的,这可能引起与部分衰减对应的闪烁。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中,根据在获取步骤S10中使用的光源,并且更特别地,根据该光源的类型,智能设备100能够从获取的视频额外去除闪烁(S60)。
图17是在上述控制方法中去除闪烁的步骤的详细流程图。图18是在图17所示的闪烁去除步骤中检测光源的类型的步骤的详细流程图。并且,图19是当在图17所示的闪烁去除步骤中使用的光源是自然光源时,额外调整视频获取条件的步骤的详细流程图。如下参照这些附图详细描述去除步骤S60。
首先,不管智能设备100和物体之间的前面提到的相对移动,可能由于其它原因(例如,光源的类型)产生闪烁。因此,对于在获取视频的同时发生相对移动的情况和不发生相对移动的情况都总是能够施行去除步骤S60。特别地,由于图15和图17经由“A”和“B”彼此联系,所以对于在检测步骤S20中不发生移动的情况A和在检测步骤S20中发生移动的情况B以及在调整步骤S30中调整的规定条件都能够施行去除步骤S60。由于对检测步骤S20和调整步骤S30提及的相同原因,能够至少在施行获取步骤S10的同时施行去除步骤S60。并且,去除步骤S60能够与以上步骤S10至S30一样保持重复,直到停止获取视频。
在去除步骤S60中,智能设备100能够检测光源的类型(S61)。首先,在检测步骤S61中,智能设备100能够测量检测到的光源的照度(S61a)。在测量步骤S61a中,智能设备100能够使用单独的传感器例如图1A所示的照度传感器142来测量外部光源的照度的强度。在此情况下,照度的强度意味着施加到预先确定区域的光通量,并且可以指示光的强度,即照度。一般,在室内提供的人造光源的照度小于自然光源的照度。因此,如果测量到的照度强度等于或大于预先确定的值,则智能设备将对应的光源确定为自然光源。如果测量到的照度强度小于预先确定的值,则智能设备将对应的光源确定为人造光源。另一方面,在检测步骤S61中,智能设备100能够直接从获取的视频检测闪烁(S61b)。在检测步骤S61b中,智能设备100能够在获取的视频上施行图像分析。通过执行的视频分析,如果在获取的视频中出现衰减,则智能设备100能够确定闪烁已经发生。如果在获取的视频中存在闪烁,即衰减,则智能设备100能够确定光源是人造光源。如果在获取的视频中不存在闪烁,即衰减,则智能设备100能够确定光源是自然光源。
替代地,在检测步骤S61中,智能设备100能够分析从图像传感器233获取的电信号的频率(S61c)。由于相机模块200的图像传感器233用于图像获取,所以分析步骤S61c能够使用与图像传感器233分开的另一图像传感器143(例如,RGB传感器)。由于RGB传感器被构造成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即相对高品质的电信号,所以它对于用于光源类型检测的频率分析能够是有用的。在分析步骤S61c中,如图18所示,智能设备100能够以未与人造光源同步的规定帧率将图像传感器143暴露于光源(S61c-1)。在此情况下,由于1帧由传感器的1次曝光形成,所以帧率实际上变成每单位时间传感器的曝光次数。并且,曝光步骤S61c-1可被描述为使用未与人造光源同步的每时间曝光的次数。而且,人造光源通常具有50Hz至60Hz的频率。因此,曝光步骤S61c-1中的帧率能够具有不是50Hz(即,50fps)或60Hz(即,60fps)的频率。在外部光源是人造光源的情况下,从图像传感器143获取的图像信号的频率不能与人造光源的频率同步。如果发生频率的异步,则从图像传感器143最终获取的信号的波形或相位可能变得不连续或不规则。因此,这样的不连续或不规则可能意味着外部光源是人工光源。由于所提及的这种原因,在分析步骤S61c中,智能设备100能够检测从图像传感器获取的电信号的不连续或不规则(S61c-2)。这样的检测能够通过从图像传感器143最终获取的信号的频率或波形分析来施行。如果获取的电信号的波形或相位不连续或不规则改变,则智能设备100能够将光源确定为人造光源(S61c-3)。如果获取的电信号的波形或相位连续或规则改变,则智能设备100能够将光源确定为自然光源(S61c-4)。
如果在检测步骤S61检测到光源的类型,则智能设备100能够根据检测到的光源类型来改变条件,即视频获取条件(S62)。如上文描述中所提及的,能够既对发生相对移动的情况又对不发生相对移动的情况施行去除步骤S60。因此,当在检测步骤S20中检测到相对移动并且在调整步骤S30中调整了条件时,如果智能设备100在检测步骤S61中检测到外部光源是人造光源,则智能设备100能够额外改变至少一个在调整步骤S30中调整的条件(S62)。另一方面,当在检测步骤S20中检测到没有相对移动时,如果智能设备100在检测步骤S61中检测到外部光源是人造光源,则智能设备100能够改变至少一个在获取步骤S10中的条件,即至少一个条件的初始值(S62)。
由于闪烁具体地说与人造光源的频率密切相关,所以能够在改变步骤S62中改变与频率关联的帧率或曝光时间。因此,在改变步骤S62中,智能设备100能够将帧率或曝光时间与人造光源的频率同步(S62a)。在此情况下,频率同步可要求彼此要同步的两个频率总体上具有相同的值。同步可要求一个频率增大成另一频率的2n倍,或减小成另一频率的1/2n倍。因此,在同步步骤S62a中,智能设备100能够将条件中的帧率设定成人造光源的频率的相同值。而且,智能设备100能够将帧率设定成人造光源的频率的2n或1/2n倍,其中n=1,2,3,4….。因此,通过这样的同步获取的帧的亮度能够被平衡,并且从人造光源下获取的图像不产生闪烁。因此,由于图15和图17通过“C”彼此联系,所以在前面提到的改变步骤S62中改变的条件,例如为了闪烁去除改变的帧率能够再次应用于获取步骤S10,并且能够根据调整的条件获取视频。
同时,因为自然光源不像人造光源一样产生由于频率异步造成的闪烁,所以可以不必额外改变条件。因此,当在检测步骤S20中检测到相对移动时,在调整步骤S30中检测到相对移动,并且条件被调整,如果在检测步骤S61中智能设备100检测到外部光源是自然光源,则智能设备100能够维持在调整步骤S30中调整的条件,即条件的调整的值(S63)。而且,如果在检测步骤S20中检测到没有相对移动,则智能设备100能够维持在获取步骤S10中的条件,即条件的完整的初始值(S63)。由于图15和图17通过“C”彼此联系,所以维持的调整的值或初始值能够再次应用于获取步骤S10,并且能够根据调整的条件获取视频。而且,由于自然光源不产生闪烁,所以条件的调整的值或初始值能够被额外修改以获取更好品质的图像或视频,而不是被维持。
而且,尽管通过检测步骤S61检测到自然光源,但这样的自然光源可能比人造光源暗。例如,在下午晚些时候,户外自然光源比室内人造光源暗。因此,尽管在获取步骤S10中用于视频获取的光源是自然光源,但是如果自然光源的照度小于规定的照度,就能够额外调整应用于视频获取的条件。特别地,参照图19,智能设备100能够将自然光源的照度与规定的照度作比较(S63a)。在此情况下,由于照度的强度能够指示光源的照度,所以智能设备100能够将实际测量到的照度强度与规定的照度作比较。而且,能够通过智能设备100的照度传感器142测量照度或照度强度,或者可以通过单独的传感器,诸如RGB传感器等,感测照度或照度强度。如果自然光源的照度不小于规定的照度,则确定自然光源足够明亮。并且,由于图15和图19通过“C”彼此联系,所以在维持步骤S63中维持的调整的值或初始值能够再次应用于获取步骤S10用于视频获取。另一方面,如果自然光源的照度小于规定的照度,则确定自然光源不足够明亮。因此,智能设备100首先能够减小帧率(S63b)。在减小步骤S63b中,智能设备100能够额外将获取步骤S10中帧率的初始值或调整步骤S30中帧率的调整的值减小成期望值。如果通过获取步骤S10或调整步骤S30充分减小的值的帧率已经应用于视频获取,则帧率在减小步骤S63b中可以不被额外减小。一旦帧率被减小,曝光时间就相对增加。因此,获取的图像(即,帧)的亮度可被增加以补偿暗的自然光源。而且,智能设备100能够减小图像传感器233的增益(S63c)。如果增益被减小,则从传感器233获取的信号的强度能够相对减小。因为在图像中噪声由于增益的减小而减少,所以能够补偿由于帧率减小造成的品质降级(例如,图像失真等)。
如在上文描述中详细提及的,为了提高连续获取的视频的品质,与一系列上述步骤S10至S30一样,去除步骤S60能够在智能设备100获取视频的同时保持重复。而且,为了更好品质的视频,去除步骤S60能够实时施行。参照图24,与检测步骤S20和调整步骤S30一样,去除步骤S60能够在获取的视频的每一帧上施行。并且,规定帧(例如,第N帧)的检测步骤S60能够在下一帧(例如,第(N+1)帧)开始获取之前完成。因此,在去除步骤S60中调整的条件能够直接应用于下一帧。通过这样的实时执行,不产生应用调整的条件的延迟,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获取的视频的品质。
同时,如联系步骤S10至S60所描述的,为了更好的品质能够考虑相对移动或闪烁来调整或改变视频获取条件。因此,获取的视频包括不同的条件,并且更准确地说,包括不同的条件的值。为了所提及的这样的原因,智能设备100可能需要不同于普通界面和控制方法的界面和控制方法用于适当控制获取的视频。
图20是在上述控制方法中提供用户界面的步骤和使用用户界面播放视频的步骤的详细流程图。并且,图26是当前播放视频的智能设备和由智能设备提供的用户界面的示意图。如下参照这样的附图详细描述了用于获取的视频的界面和控制方法。
首先,智能设备100能够向用户提供用户界面10,用户界面10被构造成控制物体(图26)的视频(S70)。由于图15和图20通过“D”彼此联系,所以可以在完成获取视频之后提供用户界面10。使用界面100,用户基本上能够播放获取的视频。而且,使用用户界面10,用户能够在视频上施行编辑(例如,复制、删除、赋予特别效果等)。每次请求在视频上的规定控制(例如,以上功能的执行等),智能设备100就能够提供用户界面10。例如,当在规定的应用上使用获取的视频时,每当需要时智能设备100都能够在显示单元151以及应用的屏幕上显示用户界面10。图26示出了与用于播放获取的视频的应用一起提供用户界面10的一个示例。
如在前述描述中提及的,智能设备100能够通过步骤S10至S60获取条件的不同值。而且,为了更好的视频品质能够实时连续且重复地施行获取、删除、调整和去除步骤S10、S20、S30和S60,直到视频停止获取为止。特别地,条件的调整和改变,并且更具体地,条件的值的调整和改变能够连续且重复地施行,直到视频获取结束为止。因此,获取的视频具有不同值的条件并且能够由具有中断的连续获取的多个部分组成。特别地,获取的视频包括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多个部分,并且可以对应于根据单次获取开始和单次结束通过智能设备100获取的单个视频。而且,为了合适地表现具有这样的特征的单个视频,如图所示,用户界面10能够被构造成在单个帧或跨度10a中连续显示这些部分。
而且,如上文描述中所提及的,可能难以在不通过光圈300补偿光的量,即补偿亮度的情况下调整帧率。如在本申请的相关领域的前述描述中所提及的,由于一般光圈的尺寸与本申请的光圈300不同,所以难以将一般光圈应用于智能设备100。因此,一般地,由于缺少光圈,所以智能设备100可能在获取视频的过程中改变帧率方面有困难。因此,由于为了亮度补偿需要单独的操作以便改变帧率,所以需要停止视频获取。由于所提及的这种原因,在常规智能设备100中,单个视频可能一般包括单一帧率。与这种一般视频不同,由于光圈300和光圈300的动态控制,根据本申请的控制方法的视频具有不同的帧率,并且可以由连续获取的多个部分组成。因此,用户界面10可以被构造成连续显示多个部分。例如,图26中示出的用户界面10被构造成示出单个视频中的不同帧率。然而,用户界面10能够额外构造成示出可调整的不同条件(例如,曝光时间、光圈孔径尺寸、增益等)。
特别地,用户界面10可以包括第一间隔11,第一间隔11指示视频的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包括具有规定的第一值的条件(S71)。用户界面10还可以包括第二间隔12,第二间隔12指示视频的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通过包括具有不同于第一值的第二值的条件而延续第一部分获取(S71)。在此情况下,第二间隔12可以延续第一间隔11布置。尽管第二间隔12可以在各种方向上被布置,如图所示,但它可以布置在与第一间隔11延续的水平方向上以被用户容易地识别。如在前述描述中提及的,由于图26中所示的示例被构造成显示调整的帧率,所以用户界面10可包括:第一间隔11,指示具有规定的第一帧率的、视频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间隔12,指示延续第一部分获取的、具有与第一帧率不同的第二帧率的第二部分。同样地,第二间隔12可以被布置在与第一间隔11延续的水平方向上。根据图26所示的示例,第一间隔11是不具有移动的间隔,而第二间隔12可以变成相对移动发生的间隔。因此,第二帧率能够通过调整步骤S30设定成大于第一帧率。
可以根据获取视频的对应部分的花费的时间段来确定用户界面10中的第一间隔11的长度或第二间隔12的长度。例如,第一间隔11和第二间隔12可以分别具有与相同时间段期间获取的视频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同的长度。如果第一部分是在比第二部分的时间段长的时间段期间获取的,则第一间隔11的长度能够被设定成大于第二间隔12的长度。因此,能够通过用户界面10在视觉上通知用户每个部分的时间段。第一间隔11可包括层级(gradation)11a,层级11a被相等地设定成与相同帧的数目对应。并且,第二间隔12可包括层级12a,层级12a被相等地设定成与相同帧的数目对应。由于帧率意味着每单位时间获取的帧的数目,所以具有不同帧率的间隔可包括不同数目的层级11a和12a。例如,由于第二间隔12的帧率大于第一间隔11的帧率,所以第二间隔12能够在相同长度上包括比第一间隔11的层级更多的层级12a。因此,用户能够经由用户界面10识别不同的帧率以及它们的大小。
使用用户界面10,用户能够在获取的视频上自由施行各种控制。由于“播放”控制是最基本的,所以如下描述了获取视频的播放。例如,图26示出了用于播放视频的屏幕、提供到屏幕的界面和界面的部分放大。参照图26,能够在播放视频的同时在智能设备100的显示单元151上显示视频。特别地,在播放视频的同时,视频中的物体能够显示在显示单元151或显示单元151的屏幕上。
首先,用户或智能设备100能够使用用户界面10在显示单元151上播放获取的视频(S80)。由于获取的视频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值的条件,所以智能设备100可以考虑所有条件播放视频或可以根据条件中的一个播放视频。条件中的帧率和帧率值的改变与视频的播放速度密切相关,这能够被用户容易地识别。因此,例如,如下详细描述了根据帧率和帧率的不同值播放视频的步骤。
如在检测步骤S20和调整步骤S30的上述描述中提及的,获取的视频包括各自具有不同帧率的部分。特别地,移动发生部分可以具有高帧率,而帧率在不具有移动的部分中可能变得最低。一般,移动发生部分可能需要为了控制(例如,编辑、播放等)被详细检查。因此,在播放步骤S80中,智能设备100能够基本上以不同帧率中的最低的一个播放视频(S81)。特别地,最低的帧率变成实际播放速度,并且这样的单一播放速度能够被应用于整个视频的播放。在相同的单位时间期间,具有高帧率的部分中的每一个都可包括比具有最低帧率的部分的帧更多的帧,由此对于具有高帧率的部分中的每一个分配给单个帧播放的时间小于对于具有最低帧率的部分分配给单个帧播放的时间。如果应用了根据最低帧率的播放速度,则在具有高帧率的其它部分的每一个中分配给单个帧的播放时间可相对增加。因此,具有最低帧率的视频的部分被正常播放,而具有不同于最低帧率的帧率的其余部分(即,具有高于最低帧率的帧率的其余部分)能够被缓慢播放。特别地,在播放视频的同时,在具有最低帧率的部分期间物体在智能设备100的显示单元151的屏幕上正常移动,而在具有相对较高帧率的其余部分期间物体在屏幕上缓慢移动。由于相对移动可能在具有高帧率的部分中发生,所以对于这样的缓慢移动用户能够详细观察物体的移动。如果这样的播放步骤S81应用于图26所示的真实示例,则智能设备100能够以第一帧率既在第一间隔11(即,视频的第一部分)又在第二间隔12(即,视频的第二部分)播放。例如,如果第一帧率是30fps并且第二帧率是120fps,则120fps的第二间隔12(即,第二部分)能够以30fps的第一帧率播放。因此,在播放步骤期间,在屏幕内,在第二间隔12中的物体能够比第一间隔11中的物体移动得慢。
而且,为了视频的控制,用户可能需要改变播放速度。这样的速度改变可以以各种方式施行。并且,能够仅仅通过用户界面10的操纵来施行速度改变。因此,用户能够通过改变用户界面10的长度来改变播放速度(S82)。对于这样的长度改变,用户能够使用手指来延长或缩小在显示单元151上显示的用户界面10。实际上,在改变步骤S82中,对于规定部分中播放速度的改变,用户能够与规定部分对应地改变用户界面的长度。而且,一旦用户界面的长度改变,就能够改变预先确定数目的帧的播放时间。特别地,如果用户界面的规定间隔的长度增大,则可能导致使长度改变之前的对应间隔中包括的预先确定数目的帧的播放时间增加。因此,每单位时间播放的帧的数目减少,由此能够减小播放速度。另一方面,如果用户界面的规定间隔的长度减小,则可能导致与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前述结果相反的结果。即,播放速度提高。
如果这样的改变步骤S82应用于图26所示的真实示例,则为了减小第一/第二间隔11/12的播放速度,用户能够在用户界面内延长第一/第二间隔11/12的长度。并且,为了增加第一/第二间隔11/12的播放速度,用户能够在用户界面内缩小第一/第二间隔11/12的长度。长度的延长/缩小能够实际延长/缩小用户界面10中层级11a和12a的空间。如果通过长度的延长减小了播放速度,则物体能够在播放期间相对慢地移动。如果通过长度的缩小增大了播放速度,则物体能够在播放期间相对快地移动。
同时,如在前述描述中提及的,具有高帧率的部分由于根据最低帧率的播放速度被相对缓慢地播放,并且播放的物体能够在屏幕内缓慢移动。另一方面,对于总体查看,用户可能需要在相同速度下连续播放视频。因此,智能设备100能够将播放具有不同帧率的视频的部分的速度调整成相同速度(S83)。在调整步骤S83中,实际上,在播放具有不同帧率的视频的部分的同时,在显示单元141的屏幕上物体的移动速度能够被调整成相同速度。特别地,在播放视频的同时,在视频的整个部分中,并且更特别地,在具有最低帧率的视频的部分中,以及具有的帧率不同于前述部分的帧率,即具有的帧率高于最低帧率的视频的部分中,物体能够以相同速度在显示单元151的屏幕上移动。
对于这样的速度调整,可使用各种方法。具体地,帧率调整可以是简单且容易的。特别地,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智能设备100能够将视频的部分的帧率改变成最低帧率(S83a)。特别地,根据图26所示的示例,在播放视频的同时,智能设备100能够将第二间隔12的第二帧率改变成第一间隔11的第一帧率。特别的,在播放视频的同时,除了具有最低帧率的部分之外,智能设备100能够跳过具有不同帧率的部分的一些帧。如果帧被随机跳过,则不能流畅施行视频播放。因此,智能设备100能够每规定时间或每规定帧跳过固定数目的帧。例如,参照图26,第一间隔11,即第一部分,能够具有30fps的第一帧率,而第二间隔12,即第二部分,能够具有120fps的第二帧率。与第一部分相比,第二部分可包括每秒120帧,即比第一部分多4倍的帧。在播放视频的同时,在第二间隔12中每4帧能够播放单个帧,即每1/20秒能够播放单个帧,以匹配第一间隔11的第一帧率。而且,考虑到播放品质,智能设备100能够播放4帧的最好一个。这样的选择性播放带来不同帧率,即第二帧率被大致改变成最低帧率,即第一帧率的效果。并且,物体能够在播放视频的同时以相同速度移动。
而且,用户界面可包括用于相同播放速度的按钮13。因此,在播放视频的同时,用户拨动按钮13,从而根据调整步骤S83应用或释放相同播放速度。
如从前述描述和附图中理解的,控制方法根据相对移动调整获取条件,并且能够将调整的条件直接应用于视频获取。而且,控制方法改变获取条件以去除闪烁,并且改变后的条件能够直接应用于视频获取。因此,根据本申请的控制方法能够实时提高当前动态获取的视频的品质。
而且,根据发明的详细描述,关联于移动的图像描述了控制方法,并且在没有大量修改的情况下进一步可应用于静止图像(即,相片)的获取。例如,通过执行一次获取、检测、调整和去除步骤S10、S20、S30和S60,能够为了下次获取的静止图像的品质提高而调整对应的条件。而且,通过首先施行检测、调整和去除步骤S20、S30和S60,能够在获取步骤S10之后获取进一步改善的静止图像。
可以使用其上存储有用于通过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的机器可读媒介来实施各种实施例,以施行本文呈现的各种方法。可能的机器可读媒介的示例包括HDD(硬盘驱动器)、SSD(固态盘)、SDD(硅盘驱动器)、ROM、RAM、CD-ROM、磁带、软盘、光数据存储装置、本文呈现的其它类型的存储媒介、以及它们的组合。如果需要,机器可读媒介可以以载波的形式实现(例如,在互联网上传输)。处理器可包括移动终端的控制器180。
前述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被认为限制本公开。本教导能够容易地应用于其它类型的方法和设备。本说明书意在进行说明,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许多替代、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然的。本文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结构、方法和其它特性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以获取额外和/或替代的示例性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背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意在表明本发明覆盖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本发明提供的修改和变形以及它们的等同物。

Claims (20)

1.一种智能设备,所述智能设备包括:
相机,所述相机包括透镜和布置在所述透镜上的光圈,所述光圈包括单层膜;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光圈调整在所述膜中形成的孔径的尺寸以调整在所述透镜上入射的光的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其中,所述光圈被构造成通过部分地调整所述膜的透明度来调整所述孔径的尺寸,并且
其中,所述光圈被进一步构造成通过部分地改变所述膜的颜色来调整所述膜的透明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其中,所述膜由电子材料形成,当电压被施加到所述膜时,所述电子材料从透明状态切换到不透明状态,并且
其中,所述膜包括PEDOT(聚3,4-乙撑二氧噻吩)或LiCF3SO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其中,所述孔径包括多个孔径,所述多个孔径中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尺寸,并且所述光圈包括同中心地布置在同一平面中的多个膜,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膜包括:
至少一对膜,所述至少一对膜彼此相邻地布置,所述至少一对膜中的一个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对膜中的另一个的孔径内,并且所述至少一对膜中的所述另一个的孔径在尺寸上大于所述至少一对膜中的所述一个的孔径;或
第一膜和第二膜,所述第一膜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孔径,所述第二膜被构造成围住所述第一膜,所述第二膜包括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孔径,所述第二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设备,其中,所述光圈被构造成:
单独调整所述膜中的每一个的透明度以形成不同的孔径;并且
通过电气地调整所述膜中的每一个的透明度来选择性地使所述膜中的每一个变色,并且
其中,所述光圈被构造成:
使膜变透明以形成预先确定的孔径,变透明的所述膜具有的孔径在尺寸上小于所述预先确定的孔径;并且
使包括所述预先确定的孔径的膜和具有的孔径在尺寸上大于所述预先确定的孔径的膜变不透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设备,其中:
所述多个膜中的每一个被形成为圆形形状或大致圆形形状;
所述多个膜中的每一个具有括号形状;或
所述多个膜被形成为螺旋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设备,其中,所述光圈进一步包括:
电极,所述电极连接到所述膜,其中所述电极被构造成将电压施加到所述膜;
不透明层,所述不透明层围住所述膜的外围,其中所述不透明层被构造成切断光进入所述透镜;和
衬底,所述衬底具有在其上形成的所述膜,其中所述衬底由透明材料形成,并且
其中,所述膜中的每一个在至少一点处是不连续的,所述至少一点被连接到构造成将所述电压施加到对应膜的所述电极中的对应的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设备,其中,被布置在同一平面中的所述电极以规定的间隙彼此间隔开,或
其中,所述电极在彼此上顺序堆叠。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设备,其中,所述膜具有外围和形成所述多个孔径的内周,所述内周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外围中的分别对应的一个间隔开,并且
所述内周和所述外围之间的距离是0.001~0.27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设备,其中,Ka表示所述孔径的直径,并且Ks表示图像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所述图像传感器被构造成将已经通过所述透镜的光的光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并且所述孔径的所述直径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对角线长度的比率(Ka/Ks)是0.05<|Ka/Ks|<0.2,
其中,所述相机的F数是1.4~3.5,并且
其中,所述透镜的直径是0.46~1.17mm。
11.一种用于控制智能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预设条件,经由所述智能设备的相机连续获取物体的视频;
检测所述物体和所述智能设备之间的相对移动;以及
基于检测到的移动调整所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视频的获取包括从所述相机的图像传感器获取多个图像或帧,并且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帧率、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曝光时间、所述相机的光圈的孔径的尺寸,
其中,所述相对移动的检测包括检测所述智能设备的移动或检测所述物体的移动中的至少一个,并且
其中:
所述智能设备的移动通过所述智能设备的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并且
所述物体的移动的检测包括:
从获取的视频检测所述物体的移动水平;以及
当检测到的移动水平超过阀值水平时确定所述物体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的调整包括响应于所述智能设备的移动或所述物体的移动中的至少一个的检测来增加所述视频的帧率,和/或
其中,所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的调整包括响应于所述智能设备的移动或所述物体的移动中的至少一个的检测来扩大所述相机的光圈的孔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获取所述视频的同时所述检测和所述调整被实时地施行和重复,并且
其中,对所述获取的视频的帧中的每一个施行所述检测和所述调整,并且对所述帧中的一个施行的所述检测和所述调整在下一帧开始获取之前完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在获取所述视频期间使用的光源从所述获取的视频中去除闪烁,
其中,所述去除闪烁包括:
检测所述光源的类型;和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光源的类型调整所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并且
其中,当所述光源被检测为人造光源时,所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的调整包括使所述视频的帧率与所述人造光源的频率同步。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个:
响应于所述智能设备的移动或所述物体的移动中的至少一个的检测通知所述移动的检测;或
当所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被调整时,通过在所述智能设备的显示器上显示指示所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的调整的图标或文本来通知所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的调整。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显示用户界面,所述用户界面被构造成控制所述视频,所述视频包括在所述条件中的至少一个的调整期间调整的不同条件,其中:
所述视频包括利用所述不同条件连续获取的多个部分;并且
所述用户界面被构造成在单一跨度中连续显示所述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用户界面包括:
第一间隔,所述第一间隔显示具有规定条件的所述视频的第一部分;和
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显示所述视频的第二部分,所述视频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之后获取并具有与所述第一部分的条件不同的条件,所述第二间隔被布置成直接挨着所述第一间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界面包括:
第一间隔,所述第一间隔指示具有规定的第一帧率的所述视频的第一部分;和
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指示所述视频的第二部分,所述视频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之后获取并具有与所述第一帧率不同的第二帧率,所述第二间隔被布置成直接挨着所述第一间隔,并且
其中:
根据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被分别获取的时间确定所述第一间隔和所述第二间隔的长度;并且
所述第一间隔和所述第二间隔中的每一个包括为每一个相同帧的数目设定的层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用所述用户界面在显示器上播放所述视频,其中所述视频以不同帧率中最低的一个播放,其中:
所述视频的播放包括以所述第一帧率播放所述第一间隔和所述第二间隔;以及
在所述播放期间,在所述第二间隔中的所述物体比所述第一间隔中的所述物体移动得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用于播放具有不同帧率的所述视频的部分的速度调整成相同速度,以使所述物体在所述视频的播放期间以相同速度移动,
其中,通过以下步骤调整所述速度:
在所述视频的播放期间,将所述视频的所述部分的不同帧率改变成所述帧率中的最低的一个;或
将所述第二间隔的所述第二帧率改变成所述第一间隔的所述第一帧率,并且
其中:
通过在播放具有比所述最低帧率高的帧率的所述视频的部分的同时跳过规定部分的帧,将不同帧率改变成所述帧率中的最低的一个;或
通过每规定时间或每规定帧跳过固定数目的帧,将不同帧率改变成所述帧率中的最低的一个。
CN201610353394.8A 2015-09-10 2016-05-25 智能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346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28130A KR20170030789A (ko) 2015-09-10 2015-09-10 스마트 디바이스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KR10-2015-0128130 2015-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4623A true CN106534623A (zh) 2017-03-22
CN106534623B CN106534623B (zh) 2019-11-12

Family

ID=55699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5339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34623B (zh) 2015-09-10 2016-05-25 智能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36113B2 (zh)
EP (1) EP3141947B1 (zh)
KR (1) KR20170030789A (zh)
CN (1) CN106534623B (zh)
WO (1) WO201704371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9149A (zh) * 2019-02-13 2019-05-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3692555A (zh) * 2019-04-17 2021-11-23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在可变照明中电子控制相机的透镜的光传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80895B1 (ko) * 2016-02-19 2022-12-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제어 방법
KR102568898B1 (ko) * 2016-10-26 2023-08-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컨텐츠를 디스플레이하는 방법
KR102289837B1 (ko) * 2017-01-06 2021-08-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영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N108024132B (zh) * 2017-09-12 2019-09-13 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 卫星接收机上盒节目推荐系统
WO2019062187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US20190260943A1 (en) * 2018-02-22 2019-08-22 Perspective Components, Inc. Methods for dynamic camera position adjustment
ES2945726T3 (es) * 2018-09-27 2023-07-06 Huawei Tech Co Ltd Cámara y terminal
CN109963064B (zh) * 2019-04-29 2024-03-01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智能监控终端
WO2020259404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显示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TWI701501B (zh) * 2019-07-22 2020-08-11 點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通訊設備、光學組件及其光圈模組
CN112449084B (zh) * 2019-08-28 2022-04-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KR20210105762A (ko) 2020-02-19 2021-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의 적어도 일부를 통해 촬영을 수행하는 카메라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5336251B (zh) * 2020-03-25 2024-05-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及记录介质
KR20220016713A (ko) * 2020-08-03 2022-0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조도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KR20220033569A (ko) 2020-09-07 2022-03-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KR102404860B1 (ko) * 2020-12-17 2022-06-08 (주)캠시스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468818B1 (ko) * 2021-04-19 2022-11-21 (주)캠시스 조리개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565025B1 (ko) * 2023-01-06 2023-08-08 구숙희 포커스 촬영을 위한 원형 프레임을 제공하는 스마트폰용 카메라 렌즈 커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14344A1 (en) * 2004-11-30 2006-06-0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Image pick up module with optical element
US20070242201A1 (en) * 2006-04-18 2007-10-1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Liquid crystal aperture
US20090128664A1 (en) * 2007-11-20 2009-05-21 Fan He Compact Stationary Lens Optical Zoom Image Capture System
US20140022395A1 (en) * 2011-03-22 2014-01-23 Fujifilm Corporation Lens devi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21114A (en) 1979-07-27 1981-02-27 Canon Inc Control circuit of electrochromic diaphragm using electrochromic material
JP3194312B2 (ja) 1993-03-19 2001-07-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絞り装置
US6426492B1 (en) 1999-05-24 2002-07-30 Donnelly Corporation Electro-optic aperture for vehicular imaging system
JP2004274548A (ja) * 2003-03-11 2004-09-3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携帯端末
US20050146634A1 (en) * 2003-12-31 2005-07-07 Silverstein D. A. Cameras, optical systems, imaging methods, and optical filter configuration methods
GB0407414D0 (en) * 2004-04-01 2004-05-05 1 Ltd Variable focal length lens
US20070133983A1 (en) * 2005-12-14 2007-06-14 Matilda Traff Light-controlling element for a camera
US8379115B2 (en) * 2007-11-20 2013-02-19 Motorola Mobility Llc Image capture device with electronic focus
KR20100114133A (ko) * 2008-03-18 2010-10-22 픽셀옵틱스, 인크. 진보한 전기-활성 광학 장치
JP5486017B2 (ja) * 2009-01-16 2014-05-07 アイピーリンク・リミテッド イメージングシステムの被写界深度の改善
US20120019713A1 (en) 2010-07-26 2012-01-26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Mems-based aperture and shutter
KR101824439B1 (ko) * 2011-02-16 2018-02-02 주식회사 스테레오피아 모바일 스테레오 카메라 장치 및 그 촬영방법
JP5734776B2 (ja) 2011-07-15 2015-06-17 株式会社東芝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WO2013142466A1 (en) * 2012-03-19 2013-09-26 Bhanu Sharma Smart cameras
US8891042B1 (en) * 2013-09-23 2014-11-18 Lc-Tec Displays Ab Electro-optic liquid crystal camera iris providing angle independent transmission for uniform gray shades
US9491373B2 (en) * 2013-12-10 2016-11-08 Sody Co., Ltd. Light control apparatus for an image sensing optica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14344A1 (en) * 2004-11-30 2006-06-0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Image pick up module with optical element
US20070242201A1 (en) * 2006-04-18 2007-10-1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Liquid crystal aperture
US20090128664A1 (en) * 2007-11-20 2009-05-21 Fan He Compact Stationary Lens Optical Zoom Image Capture System
US20140022395A1 (en) * 2011-03-22 2014-01-23 Fujifilm Corporation Lens devi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9149A (zh) * 2019-02-13 2019-05-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9819149B (zh) * 2019-02-13 2022-03-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3692555A (zh) * 2019-04-17 2021-11-23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在可变照明中电子控制相机的透镜的光传输
CN113692555B (zh) * 2019-04-17 2023-09-29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在可变照明中电子控制相机的透镜的光传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30789A (ko) 2017-03-20
EP3141947A1 (en) 2017-03-15
EP3141947B1 (en) 2017-11-22
CN106534623B (zh) 2019-11-12
WO2017043710A1 (en) 2017-03-16
US9936113B2 (en) 2018-04-03
US20170078543A1 (en)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4623A (zh) 智能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00388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12412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9768824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mobile terminal
EP2985688B1 (en) Mobile terminal
CN105245640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10015383B2 (en) Mobile terminal
CN105453444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EP3246802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6341522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06688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20160147091A1 (en) Optical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CN109391730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12415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7852435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20190098213A1 (en) Mobile terminal facilitating image capture mode switching, and method therefor
KR20200034528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6412546A (zh) 配备有相机的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JP2012190184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7925689A (zh) 移动终端
WO2016047888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JP2010122383A (ja) 表示装置
JP6293512B2 (ja) 半導体装置
CN106559610A (zh) 相机模块和与相机模块通信的移动终端
WO2020075925A1 (ko) 모바일 장치 및 모바일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