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27940B - 书写笔迹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书写笔迹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27940B
CN106527940B CN201610957894.2A CN201610957894A CN106527940B CN 106527940 B CN106527940 B CN 106527940B CN 201610957894 A CN201610957894 A CN 201610957894A CN 106527940 B CN106527940 B CN 1065279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omposition
line width
points
point
decompositio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578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27940A (zh
Inventor
王冉冉
马亮
王武军
张晓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578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279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27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7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27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79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age Gene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书写笔迹确定方法及装置,属于触控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触摸屏中的多个触摸点;获取多个中点,各个中点为所述多个触摸点中每两个相邻触摸点之间的中点;将所述多个中点中每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多个分解点;绘制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以得到所述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本发明可以使得该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较为自然流畅,书写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书写笔迹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书写笔迹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触摸屏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输入设备,以其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应用使得人机交互更加直观,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且随着无纸化办公和教学的普及,用户已经能够方便地使用触摸屏来完成对文档的批注、标记等操作,具体地,用户可以在触摸屏上进行书写,终端可以将用户的触摸轨迹显示在屏幕上以得到用户的书写笔迹,该书写笔迹即可用于对文档的批注、标记等。
相关技术中,终端在确定书写笔迹时,可以先在触摸屏中采集多个触摸点,再将该多个触摸点中的每两个相邻触摸点用直线进行连接,以得到每两个触摸点之间的线条,之后,终端可以绘制每两个相邻触摸点之间的线条,以得到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然而,在该书写笔迹的确定过程中,由于每两个相邻触摸点间仅简单地以直线进行连接,因此,最后得到书写笔迹往往比较生硬,书写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书写笔迹确定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书写笔迹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触摸屏中的多个触摸点;
获取多个中点,各个中点为所述多个触摸点中每两个相邻触摸点之间的中点;
将所述多个中点中每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多个分解点;
绘制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以得到所述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多个中点中每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多个分解点,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中点中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k个中点为所述多个中点中的任一中点,所述第k+1个中点为所述多个中点中与所述第k个中点相邻的下一个中点;
基于所述第k个中点与所述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确定分解数值;
将所述第k个中点作为起点,将所述第k+1个中点作为终点,将所述多个触摸点中位于所述第k个中点与所述第k+1个中点之间的触摸点作为控制点,并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和所述控制点,将所述第k个中点与所述第k+1个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所述分解数值个分解点。
可选地,所述绘制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颜色;
基于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颜色,绘制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
可选地,所述绘制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基于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绘制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包括:
对于所述多个分解点中的第i个分解点,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并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i+1个分解点为所述多个分解点中与所述第i个分解点相邻的下一个分解点,所述i不小于1且不大于所述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
基于所述初始线条宽度和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判断所述i与所述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是否相等;
当所述i与所述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不相等时,令所述i=i+1,返回所述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并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的步骤,直至所述i与所述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相等为止。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包括:
当所述第i个分解点为所述多个分解点中的第1个分解点时,将预设宽度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
当所述第i个分解点不为所述多个分解点中的第1个分解点时,将第i-1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所述第i-1个分解点为所述多个分解点中与所述第i个分解点相邻的上一个分解点。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初始线条宽度和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包括:
判断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
当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时,将所述初始线条宽度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多个分解点所属的贝塞尔曲线对应的两个相邻中点;
确定所述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目标线条宽度;
基于所述初始线条宽度、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所述目标线条宽度和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确定所述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小于所述目标线条宽度,所述目标线条宽度小于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初始线条宽度、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所述目标线条宽度和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包括:
当所述初始线条宽度不大于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时,将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所述初始线条宽度大于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且小于所述目标线条宽度时,将初始线条宽度与预设调节宽度之和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所述初始线条宽度等于所述目标线条宽度时,将所述目标线条宽度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所述初始线条宽度大于所述目标线条宽度且小于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时,将初始线条宽度与所述预设调节宽度之差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所述初始线条宽度不小于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时,将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书写笔迹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触摸屏中的多个触摸点;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中点,各个中点为所述多个触摸点中每两个相邻触摸点之间的中点;
分解模块,用于将所述多个中点中每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多个分解点;
绘制模块,用于绘制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以得到所述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
可选地,所述分解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多个中点中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k个中点为所述多个中点中的任一中点,所述第k+1个中点为所述多个中点中与所述第k个中点相邻的下一个中点;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k个中点与所述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确定分解数值;
分解单元,用于将所述第k个中点作为起点,将所述第k+1个中点作为终点,将所述多个触摸点中位于所述第k个中点与所述第k+1个中点之间的触摸点作为控制点,并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和所述控制点,将所述第k个中点与所述第k+1个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所述分解数值个分解点。
可选地,所述绘制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距离;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颜色;
第一绘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颜色,绘制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
可选地,所述绘制模块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第二绘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绘制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
可选地,所述第五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对于所述多个分解点中的第i个分解点,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并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i+1个分解点为所述多个分解点中与所述第i个分解点相邻的下一个分解点,所述i不小于1且不大于所述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始线条宽度和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i与所述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是否相等;
触发子单元,用于当所述i与所述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不相等时,令所述i=i+1,触发所述第一确定子单元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并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直至所述i与所述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相等为止。
可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
当所述第i个分解点为所述多个分解点中的第1个分解点时,将预设宽度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
当所述第i个分解点不为所述多个分解点中的第1个分解点时,将第i-1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所述第i-1个分解点为所述多个分解点中与所述第i个分解点相邻的上一个分解点。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
判断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
当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时,将所述初始线条宽度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
当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多个分解点所属的贝塞尔曲线对应的两个相邻中点;
确定所述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目标线条宽度;
基于所述初始线条宽度、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所述目标线条宽度和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确定所述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小于所述目标线条宽度,所述目标线条宽度小于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
当所述初始线条宽度不大于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时,将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所述初始线条宽度大于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且小于所述目标线条宽度时,将初始线条宽度与预设调节宽度之和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所述初始线条宽度等于所述目标线条宽度时,将所述目标线条宽度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所述初始线条宽度大于所述目标线条宽度且小于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时,将初始线条宽度与所述预设调节宽度之差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所述初始线条宽度不小于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时,将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集到触摸屏中的多个触摸点后,可以获取该多个触摸点中每两个相邻触摸点之间的中点,以得到多个中点,之后,可以将该多个中点中每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多个分解点,并绘制该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以得到该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由于该多个分解点是由贝塞尔曲线分解得到的,且贝塞尔曲线本身是一条平滑的曲线,因此,此时通过绘制该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而得到的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线条将较为连续平滑,从而可以使得最后得到的该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较为自然流畅,书写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书写笔迹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个中点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个分解点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书写笔迹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解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绘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绘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予以说明。随着无纸化办公和教学的普及,用户已经能够方便地在触摸屏进行书写来完成对文档的批注、标记等操作,如用户可以在手机的触摸屏上进行书写,在电子白板上进行书写等。然而,用户在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通常比较生硬,书写出的文字往往不够真实和美观,会失去在原有传统白纸上的书写效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书写笔迹确定方法,来提高在触摸屏上的书写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书写笔迹确定方法应用于终端中,该终端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UMPC(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进一步地,该终端中至少配置有触摸屏,该触摸屏用于对触摸事件进行检测,如该触摸屏可以为红外触摸屏等。其中,触摸事件可以由用户触发,且该触摸事件可以为单击事件、双击事件、滑动事件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书写笔迹确定方法流程图,该方法用于终端中。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采集触摸屏中的多个触摸点。
需要说明的是,触摸点为用户对触摸屏进行触摸时形成的点,且触摸点所在位置可以为触摸事件发生的位置,触摸事件可以由用户触发,且触摸事件可以为单击事件、双击事件、滑动事件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采集触摸屏中的多个触摸点的操作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102:获取多个中点,各个中点为该多个触摸点中每两个相邻触摸点之间的中点。
例如,如图2所示,该多个触摸点为P1、P2、P3、P4……,则获取的多个中点可以为Q1、Q2、Q3……,其中,Q1为P1与P2之间的中点,Q2为P2与P3之间的中点,Q3为P3与P4之间的中点。
具体地,对于该多个触摸点中的任意两个相邻触摸点,可以将这两个相邻触摸点的横坐标之和除以2,得到这两个相邻触摸点之间的中点的横坐标;将这两个触摸点的纵坐标之和除以2,得到这两个相邻触摸点之间的中点的纵坐标。
例如,该多个触摸点中的任意两个相邻触摸点为P2(3,4)和P3(5,8),则可以将这两个相邻触摸点的横坐标之和除以2,得到这两个相邻触摸点之间的中点的横坐标为4;将这两个相邻触摸点的纵坐标之和除以2,得到这两个相邻触摸点之间的中点的纵坐标为6,此时这两个相邻触摸点P2(3,4)与P3(5,8)之间的中点即为(4,6)。
步骤103:将该多个中点中每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多个分解点。
具体地,可以确定该多个中点中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基于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确定分解数值;将第k个中点作为起点,将第k+1个中点作为终点,将该多个触摸点中位于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触摸点作为控制点,并基于该起点、该终点和该控制点,将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该分解数值个分解点。
需要说明的是,第k个中点为该多个中点中的任一中点,第k+1个中点为该多个中点中与第k个中点相邻的下一个中点。
例如,如图3所示,第k个中点即该起点为Qk,第k+1个中点即该终点为Qk+1,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触摸点即该控制点为P,则可以基于该起点Qk,该终点Qk+1和该控制点P,将第k个中点Qk与第k+1个中点Qk+1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该分解数值个分解点,假设该分解数值为6,则该分解数值个分解点可以为B1、B2、B3、B4、B5、B6。
其中,确定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时,可以通过如下第一指定公式来得到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
第一指定公式:
其中,S为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x1为第k个中点的横坐标,y1为第k个中点的纵坐标,x2为第k+1个中点的横坐标,y2为第k+1个中点的纵坐标。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的操作与相关技术中确定某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的操作类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详细阐述。
其中,基于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确定分解数值时,可以基于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从存储的距离与分解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分解数值。或者,可以将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除以指定距离得到的数值进行取整,得到分解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指定距离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为3,则可以从如下表1所示的距离与分解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分解数值为6。
表1
距离 分解数值
0~3 6
3~6 12
…… ……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上述表1所示的距离与分解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例进行说明,上述表1并不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限定。
再例如,指定距离为0.5,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为3,则可以将3除以0.5得到数值6进行取整,得到分解数值为6。
其中,基于该起点、该终点和该控制点,将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该分解数值个分解点时,可以基于该起点、该终点和该控制点,通过如下第二指定公式得到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中的该分解数值个分解点;
第二指定公式:
其中,B(x)为分解点的横坐标,B(y)为分解点的纵坐标,Qk(x)为该起点的横坐标,Qk(y)为该起点的纵坐标,Qk+1(x)为该终点的横坐标,Qk+1(y)为该终点的纵坐标,P(x)为该控制点的横坐标,P(y)为该控制点的纵坐标。另外,t∈[0,1],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t可以依次取0、j为分解数值减1所得的数值,以通过上述第二指定公式得到该分解数值个分解点。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该起点、该终点和该控制点,将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该分解数值个分解点的操作与相关技术中将某两个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多个点的操作类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104:绘制该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以得到该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多个分解点是由贝塞尔曲线分解得到的,且贝塞尔曲线本身是一条平滑的曲线,因此,此时通过绘制该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而得到的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线条将较为连续平滑,从而可以使得最后得到的该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较为自然流畅,书写效果较好。
具体地,绘制该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时,可以确定该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距离;基于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确定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颜色;基于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颜色,绘制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
其中,确定该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的操作与相关技术中确定某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的操作类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详细阐述。
其中,基于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确定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颜色时,对于该多个分解点中的任意两个相邻分解点,可以基于这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距离,从存储的距离与颜色深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颜色深度,将具有该颜色深度的颜色确定为这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颜色。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当距离较大时,可以将颜色深度设置的较小,此时线条颜色较浅,而当距离较小时,可以将颜色深度设置的较大,此时线条颜色较深。也即是,本发明中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距离越大,这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颜色越浅,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距离越小,这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颜色越深,从而可以实现书写速度较快时书写笔迹颜色较浅,书写速度较慢时书写笔迹颜色较深,进而使得该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达到如在真实白纸上书写时的笔墨浓淡变化的效果。
进一步地,绘制该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时,还可以先确定该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再基于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绘制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
其中,确定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的操作可以包括如下步骤(1)-(4)。
(1)、对于该多个分解点中的第i个分解点,确定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并确定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i+1个分解点为该多个分解点中与第i个分解点相邻的下一个分解点,i不小于1且不大于该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
其中,确定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的操作与相关技术中确定某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的操作类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详细阐述。
其中,确定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时,当第i个分解点为该多个分解点中的第1个分解点时,将预设宽度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当第i个分解点不为该多个分解点中的第1个分解点时,将第i-1个分解点与第i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宽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第i-1个分解点为该多个分解点中与第i个分解点相邻的上一个分解点。
(2)、基于该初始线条宽度和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具体地,判断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当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将该初始线条宽度确定为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由于当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表明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此时可以不对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进行调节,也即是可以直接将该初始线条宽度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进一步地,当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预设距离时,确定该多个分解点所属的贝塞尔曲线对应的两个相邻中点;确定这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基于这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目标线条宽度;基于该初始线条宽度、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目标线条宽度和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确定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多个分解点所属的贝塞尔曲线对应的两个相邻中点,即是该多个分解点所属的贝塞尔曲线的起点与终点。
另外,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和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均可以预先设置,且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小于目标线条宽度,目标线条宽度小于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
其中,确定这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与相关技术中确定某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的操作类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详细阐述。
其中,基于这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目标线条宽度时,可以基于这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通过如下第三指定公式来得到目标线条宽度;
第三指定公式:
其中,R为目标线条宽度,Dmax为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Dmin为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L为这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a为比例系数,且a可以预先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线条宽度与这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也即是,这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越大,目标线条宽度越小,这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越小,目标线条宽度越大。
其中,基于该初始线条宽度、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目标线条宽度和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确定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的操作可以包括如下五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该初始线条宽度不大于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时,将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由于当该初始线条宽度不大于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时,表明该初始线条宽度过小,因此,此时应该将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以在对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调节最小的情况下,使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达到一个较为合适的宽度。
第二种情况:当该初始线条宽度大于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且小于目标线条宽度时,将该初始线条宽度与预设调节宽度之和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线条宽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预先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当该初始线条宽度大于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且小于目标线条宽度时,将该初始线条宽度与预设调节宽度之和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从而可以将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调节到与目标线条宽度较为接近的宽度,也即是可以使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达到一个较为合适的宽度。
第三种情况:当该初始线条宽度等于目标线条宽度时,将目标线条宽度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由于目标线条宽度是预先计算出的一个较为适合这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的线条宽度,因此,当该初始线条宽度等于目标线条宽度时,可以不对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进行调节,也即是可以直接将目标线条宽度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第四种情况:当该初始线条宽度大于目标线条宽度且小于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时,将该初始线条宽度与预设调节宽度之差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该初始线条宽度大于目标线条宽度且小于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时,将该初始线条宽度与预设调节宽度之差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从而可以将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调节到与目标线条宽度较为接近的宽度,也即是可以使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达到一个较为合适的宽度。
第五种情况:当该初始线条宽度不小于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时,将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由于当该初始线条宽度不小于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时,表明该初始线条宽度过大,因此,此时应该将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以在对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调节最小的情况下,使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达到一个较为合适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五种情况中对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的调节,实际上均是将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向目标线条宽度靠近,以使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达到一个较为合适的宽度。而由于目标线条宽度与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因此,此时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越小,这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线条宽度将越大,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越大,这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线条宽度将越小,从而可以实现书写速度较快时书写笔迹较细,书写速度较慢时书写笔迹较粗,进而使得该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达到如在真实白纸上书写时的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
(3)、判断i与该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是否相等。
(4)、当i与该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不相等时,令i=i+1,返回步骤(1),直至i与该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相等为止。
由于当i与该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不相等时,表明只确定了该多个分解点中的第1个分解点到第i+1个分解点的线条宽度,但还未确定第i+1个分解点到该多个分解点中的最后1个分解点的线条宽度,因此,此时需要令i=i+1,返回步骤(1),以继续确定第i+1个分解点到该多个分解点中的最后1个分解点的线条宽度。而当i与该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相等时,表明已经确定了该多个分解点中的第1个分解点到该多个分解点中的最后1个分解点的线条宽度,也即是,已经确定了该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则此时可以结束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集到触摸屏中的多个触摸点后,可以获取该多个触摸点中每两个相邻触摸点之间的中点,以得到多个中点,之后,可以将该多个中点中每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多个分解点,并绘制该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以得到该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由于该多个分解点是由贝塞尔曲线分解得到的,且贝塞尔曲线本身是一条平滑的曲线,因此,此时通过绘制该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而得到的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线条将较为连续平滑,从而可以使得最后得到的该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较为自然流畅,书写效果较好。
参见图4A,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书写笔迹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采集模块401,获取模块402,分解模块403和绘制模块404。
采集模块401,用于采集触摸屏中的多个触摸点;
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多个中点,各个中点为多个触摸点中每两个相邻触摸点之间的中点;
分解模块403,用于将多个中点中每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多个分解点;
绘制模块404,用于绘制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以得到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
可选地,参见图4B,该分解模块403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4031,用于确定多个中点中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第k个中点为多个中点中的任一中点,第k+1个中点为多个中点中与第k个中点相邻的下一个中点;
第二确定单元4032,用于基于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确定分解数值;
分解单元4033,用于将第k个中点作为起点,将第k+1个中点作为终点,将多个触摸点中位于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触摸点作为控制点,并基于起点、终点和控制点,将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分解数值个分解点。
可选地,参见图4C,该绘制模块404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4041,用于确定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距离;
第四确定单元4042,用于基于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确定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颜色;
第一绘制单元4043,用于基于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颜色,绘制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
可选地,参见图4D,该绘制模块404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4044,用于确定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第二绘制单元4045,用于基于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绘制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
可选地,该第五确定单元4044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对于多个分解点中的第i个分解点,确定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并确定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第i+1个分解点为多个分解点中与第i个分解点相邻的下一个分解点,i不小于1且不大于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初始线条宽度和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i与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是否相等;
触发子单元,用于当i与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不相等时,令i=i+1,触发第一确定子单元确定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并确定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直至i与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相等为止。
可选地,该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
当第i个分解点为多个分解点中的第1个分解点时,将预设宽度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
当第i个分解点不为多个分解点中的第1个分解点时,将第i-1个分解点与第i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第i-1个分解点为多个分解点中与第i个分解点相邻的上一个分解点。
可选地,该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
判断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
当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将初始线条宽度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可选地,该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
当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预设距离时,确定多个分解点所属的贝塞尔曲线对应的两个相邻中点;
确定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
基于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目标线条宽度;
基于初始线条宽度、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目标线条宽度和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确定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小于目标线条宽度,目标线条宽度小于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
可选地,该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
当初始线条宽度不大于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时,将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初始线条宽度大于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且小于目标线条宽度时,将初始线条宽度与预设调节宽度之和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初始线条宽度等于目标线条宽度时,将目标线条宽度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初始线条宽度大于目标线条宽度且小于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时,将初始线条宽度与预设调节宽度之差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初始线条宽度不小于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时,将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确定为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集到触摸屏中的多个触摸点后,可以获取该多个触摸点中每两个相邻触摸点之间的中点,以得到多个中点,之后,可以将该多个中点中每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多个分解点,并绘制该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以得到该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由于该多个分解点是由贝塞尔曲线分解得到的,且贝塞尔曲线本身是一条平滑的曲线,因此,此时通过绘制该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而得到的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线条将较为连续平滑,从而可以使得最后得到的该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较为自然流畅,书写效果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书写笔迹确定装置在书写笔迹确定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书写笔迹确定装置与书写笔迹确定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书写笔迹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触摸屏中的多个触摸点;
获取多个中点,各个中点为所述多个触摸点中每两个相邻触摸点之间的中点;
将所述多个中点中每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多个分解点;
绘制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以得到所述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
其中,所述绘制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包括:
对于所述多个分解点中的第i个分解点,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并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i+1个分解点为所述多个分解点中与所述第i个分解点相邻的下一个分解点,所述i不小于1且不大于所述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
基于所述初始线条宽度和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判断所述i与所述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是否相等;
当所述i与所述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不相等时,令所述i=i+1,返回所述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并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的步骤,直至所述i与所述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相等为止;
基于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绘制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多个中点中每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多个分解点,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中点中第k个中点与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k个中点为所述多个中点中的任一中点,所述第k+1个中点为所述多个中点中与所述第k个中点相邻的下一个中点;
基于所述第k个中点与所述第k+1个中点之间的距离,确定分解数值;
将所述第k个中点作为起点,将所述第k+1个中点作为终点,将所述多个触摸点中位于所述第k个中点与所述第k+1个中点之间的触摸点作为控制点,并基于所述起点、所述终点和所述控制点,将所述第k个中点与所述第k+1个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所述分解数值个分解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绘制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颜色;
基于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颜色,绘制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包括:
当所述第i个分解点为所述多个分解点中的第1个分解点时,将预设宽度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
当所述第i个分解点不为所述多个分解点中的第1个分解点时,将第i-1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所述第i-1个分解点为所述多个分解点中与所述第i个分解点相邻的上一个分解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初始线条宽度和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包括:
判断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
当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预设距离时,将所述初始线条宽度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多个分解点所属的贝塞尔曲线对应的两个相邻中点;
确定所述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目标线条宽度;
基于所述初始线条宽度、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所述目标线条宽度和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确定所述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小于所述目标线条宽度,所述目标线条宽度小于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初始线条宽度、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所述目标线条宽度和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包括:
当所述初始线条宽度不大于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时,将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所述初始线条宽度大于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小值且小于所述目标线条宽度时,将初始线条宽度与预设调节宽度之和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所述初始线条宽度等于所述目标线条宽度时,将所述目标线条宽度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所述初始线条宽度大于所述目标线条宽度且小于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时,将初始线条宽度与所述预设调节宽度之差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当所述初始线条宽度不小于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时,将所述线条宽度预设最大值确定为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8.一种书写笔迹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触摸屏中的多个触摸点;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中点,各个中点为所述多个触摸点中每两个相邻触摸点之间的中点;
分解模块,用于将所述多个中点中每两个相邻中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分解为多个分解点;
绘制模块,用于绘制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以得到所述触摸屏上的书写笔迹;
其中,所述绘制模块包括: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多个分解点中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第二绘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绘制所述每两个相邻分解点之间的线条;
其中,所述第五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对于所述多个分解点中的第i个分解点,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并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i+1个分解点为所述多个分解点中与所述第i个分解点相邻的下一个分解点,所述i不小于1且不大于所述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初始线条宽度和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线条宽度;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i与所述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是否相等;
触发子单元,用于当所述i与所述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不相等时,令所述i=i+1,触发所述第一确定子单元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初始线条宽度,并确定所述第i个分解点与所述第i+1个分解点之间的距离,直至所述i与所述多个分解点的总个数减1所得的数值相等为止。
CN201610957894.2A 2016-11-03 2016-11-03 书写笔迹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5279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57894.2A CN106527940B (zh) 2016-11-03 2016-11-03 书写笔迹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57894.2A CN106527940B (zh) 2016-11-03 2016-11-03 书写笔迹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27940A CN106527940A (zh) 2017-03-22
CN106527940B true CN106527940B (zh) 2019-12-10

Family

ID=58326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57894.2A Active CN106527940B (zh) 2016-11-03 2016-11-03 书写笔迹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279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0330A (zh) * 2017-06-27 2017-10-10 北京新国人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练字笔迹显示方法及系统、智能练字终端及智能练字系统
CN107481299A (zh) * 2017-06-27 2017-12-15 北京新国人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书写笔迹显示方法及系统、智能终端及智能书写系统
CN109144438A (zh) * 2017-06-27 2019-01-04 北京新国人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数字光学点阵的会议通讯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07943365B (zh) * 2017-11-28 2021-05-04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线条笔迹的呈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062491A (zh) * 2018-07-23 2018-12-2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互智能设备的笔迹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408161A (zh) * 2018-08-22 2019-03-01 安徽慧视金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拟毛笔笔触的绘制算法
CN111352539A (zh) * 2018-12-24 2020-06-30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进行互动的方法及装置
CN115291789B (zh) * 2022-08-03 2024-04-26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笔迹拟合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20674A (ja) * 1987-11-04 1989-05-12 Sony Corp 物体の表面形状データ作成方法
CN102103762A (zh) * 2011-01-31 2011-06-22 周佳 一种手写原笔迹的实现方法
CN102521858A (zh) * 2011-11-28 2012-06-27 北京盛世宣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毛笔书写笔迹生成方法
CN102937849A (zh) * 2012-12-04 2013-02-20 上海合合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实时手写笔迹的美化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345948A (zh) * 2013-07-31 2015-02-11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写原笔迹的实现方法、实现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61997B2 (en) * 2011-04-11 2018-08-28 Apple Inc. Handwriting capture techniqu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20674A (ja) * 1987-11-04 1989-05-12 Sony Corp 物体の表面形状データ作成方法
CN102103762A (zh) * 2011-01-31 2011-06-22 周佳 一种手写原笔迹的实现方法
CN102521858A (zh) * 2011-11-28 2012-06-27 北京盛世宣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毛笔书写笔迹生成方法
CN102937849A (zh) * 2012-12-04 2013-02-20 上海合合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实时手写笔迹的美化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345948A (zh) * 2013-07-31 2015-02-11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写原笔迹的实现方法、实现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27940A (zh)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7940B (zh) 书写笔迹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547433B (zh) 书写笔迹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1687233B2 (en) Handwriting processing method, touch display device,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321054B (zh) 毛笔笔迹绘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284059A (zh) 笔迹绘制方法、装置、交互智能平板和存储介质
CN103186235B (zh) 一种手写输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572783A (zh) 网页点击情况的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4898981A (zh) 用于识别手势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14183677A1 (zh) 手写输入设备的原笔迹信息采集和显示方法
CN108509142B (zh) 一种书写软件交互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42278B (zh) 触摸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触摸设备
CN111782131A (zh) 笔锋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598928B (zh) 一种在显示屏上进行批注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4636309A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矩阵计算器及矩阵识别方法
CN105654080B (zh) 手写笔的操作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584129A (zh) 一种书法的临摹方法和装置
CN112835497A (zh) 一种快速进入电子白板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027533A (zh) 一种点读坐标的变换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49106B (zh) 翻页笔迹处理方法、设备、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996217A (zh) 基于手写输入方式的转换输入设备和方法
US20220365670A1 (en) Handwriting processing method, handwriting processing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CN113934323A (zh) 基于智能黑板的多点显示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2520818B (zh) 一种触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72776A (zh) 基于特殊字符的渲染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034332B (zh) 一种多层显示书写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Patentee after: Hisense Vide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555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Hong Kong Road, No. 218

Patentee before: HISENSE ELECTRIC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