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8763B - 一种河蟹与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混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蟹与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混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08763B
CN106508763B CN201610966871.8A CN201610966871A CN106508763B CN 106508763 B CN106508763 B CN 106508763B CN 201610966871 A CN201610966871 A CN 201610966871A CN 106508763 B CN106508763 B CN 1065087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hrimp
breed
pond
cr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668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08763A (zh
Inventor
郭闯
陈焕根
徐许平
盖建军
陈光芸
陈静
黄春贵
张敏
王明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shery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
Original Assignee
Fishery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shery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 filed Critical Fishery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
Priority to CN20161096687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087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08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8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08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8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一种河蟹与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混养方法,步骤包括:1)河蟹养殖外塘的准备:清塘消毒、水草栽种、螺蛳投放、培藻肥水;2)温室大棚土池强化培育大规格蟹种;3)温室大棚土池淡化标粗白对虾苗种;4)苗种放养:青虾苗种放养、蟹种放养、白对虾苗种放养;5)饲料投喂;6)水质调控;7)捕捞上市。本方法利用温室大棚土池提前进行蟹种及南美白对虾苗种强化培育,优化了养殖外塘水产苗种的放养种类、规格、比例和放养时机,通过放养大规格的苗种进行育成养殖,除可以显著提高苗种成活率及其育成规格外,还可以提早育成水产品的上市时机和错峰高价出售,有效降低饲料投喂、水质调控、养殖病害防控等生产成本,显著提高蟹池的生产及生态效能。

Description

一种河蟹与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混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淡水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河蟹与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受河蟹养殖面积的扩大、生产成本的逐年上涨、常规水产品售价持续低迷以及商品蟹消费市场未能有效拓展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河蟹养殖趋向薄利,尤其是小规格商品蟹的售价已低于养殖成本,且市场需求差、难于销售,时常发生河蟹养殖户辛苦一年反而亏本的现象;而大规格的优质商品蟹的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热销且售价高。因此,探索出大规格的优质商品蟹的养殖方法,同时在蟹池搭配养殖能与河蟹互利共生的水产养殖品种,较佳地提高蟹池的生产能力和养殖经济效益,契合市场需求,育成的水产品能与传统养殖模式养出的水产品错峰上市且高价出售,是水产科技工作者的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渔情调研中得知:
1、南美白对虾淡化标粗技术是内陆地区的养殖户开展白对虾养殖所面临的技术难题,白对虾养殖风险大,养殖成功率低;
2、目前长江流域商品蟹池塘养殖模式(传统的河蟹模式)一般是在2月下旬或3月初进行蟹种放养,在蟹池中围网设置一定面积的蟹种暂养区(约占蟹池总面积的10%-20%),暂养区外进行水草栽种、螺蛳投放、肥水培藻等措施,在5月中旬待大塘种植的水草萌发生长至覆盖整个塘面的50%以上时,再撤除蟹种暂养区网片进行大塘育成,10月底或11月初捕获商品蟹上市出售;
3、上述商品蟹养殖模式,仅有少数技术能力强的河蟹养殖户(企业)能赶在中秋、国庆黄金节庆期出售消费者认可规格(雄蟹220g,雌蟹140g以上)及肥满度的商品蟹,且该规格的商品蟹占育成蟹的比例很难超过40%;
4、单养模式下,因苗种放养单一、放养密度大等不利因素影响,在养殖中期,河蟹较易发生“水瘪子”病害现象、南美白对虾容易发生“偷死症”现象,水产养殖动物出现大量死亡或生长停滞现象,造成饲料系数大,养殖风险增加;
5、河蟹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模式常因为白对虾淡化成活率低、蟹种与虾种放养茬口衔接不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蟹池水体养殖前期容易出现青苔、养殖后期容易出现蓝藻,除造成水质调控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增加,还会导致商品蟹/商品虾产量低、育成规格小,水产品质量下降等后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河蟹与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混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河蟹养殖外塘的准备:清塘消毒、水草栽种、螺蛳投放、培藻肥水;2)温室大棚土池强化培育大规格蟹种;3)温室大棚土池淡化标粗白对虾苗种;4)苗种放养:青虾苗种放养、蟹种放养、白对虾苗种放养;5)饲料投喂;6)水质调控;7)捕捞上市;
所述步骤2)中:
苗种放养:
2月下旬,温室大棚土池放养规格200只/kg-220只/kg的蟹种28kg~35kg(优选为30kg),蟹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浴;
3月下旬,放养规格0.5kg/尾-0.75kg/尾的鲢、鳙鱼种15-20尾,其中鲢、鳙鱼种放养比例5:2~7:2(优选为3:1);
饲料投喂:
整个蟹种培育期均投喂蛋白含量35%~40%(优选为38%)的河蟹配合饲料;
a、在棚内水温高于10℃而低于16℃时,投喂的饲料粒径为1.6mm,投喂量按蟹种体重的3%~4%计,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上午按投饲总量的28%~33%(优选为30%)投喂,余量下午投喂;
b、在蟹种第1次整齐蜕壳,水温18℃之后,投喂的饲料粒径为2.5mm,投喂量按蟹种体重的5%~6%计,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上午按投饲总量的28%~33%(优选为30%)投喂,余量下午投喂;与此同时,用VC制剂、葡萄糖离子钙制剂拌料或化水全池泼洒;
水质调控:将大棚土池的水温维持在13.4℃-29.8℃;将大棚土池水质基本调控在溶解氧5.8mg/L-8.4mg/L、pH7.6-8.4、氨氮0.1mg/L-0.4mg/L、亚硝酸盐0.05mg/L-0.25mg/L、透明度30cm-40cm;
病害防治:在3月下旬、4月下旬分别用聚维酮碘制剂化水全池泼洒消毒;在泼洒消毒5-7d后,要重新培水,方法和要求与本步骤中水质调控方法一致;
蟹种捕捞、移塘:
在5月下旬,当外塘水温连续稳定在20℃以上时,捕获培育的大规格蟹种,称重、计数,将大规格蟹种计数放养至外塘育成;
捕获大棚土池内的鲢、鳙鱼种,转移至蟹池外塘生态调控水质;
所述步骤3)中:
温室大棚土池准备:在温室大棚内土池设置白对虾虾苗淡化培育区:
3月中旬,温室大棚内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即放养白对虾虾苗的前5d,在大棚土池的进水口处,用塑料薄膜隔离出水体空间作为白对虾虾苗淡化培育区;该水体空间的面积根据淡化标粗培育50万尾/100m2白对虾虾苗测算;在虾苗培育区内,配制5‰浓度的人工海水,虾苗培育区称为人工海水区;
白对虾虾苗放养:
虾苗运输前1d,计数100尾虾苗,虾苗规格为0.8-1.0cm、培育池盐度淡化至5‰,投放到5‰人工海水中进行试苗试验,12h内虾苗成活率高于95%以上,即可计数与运输;
虾苗放养当日,在温室大棚虾苗培育的人工海水区内,提前化水泼洒Vc制剂;将虾苗运输袋置于人工海水区至二者温度相近时,拆包进行虾苗放养;
白对虾虾苗淡化:
虾苗入池后人工海水区称为虾苗淡化培育区;虾苗入池后第3d开始,进行淡化操作: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把淡水注入虾苗淡化培育区(每次淡水注入量大约是1m3),并实时测定淡化培育区水体的盐度,确保淡化培育区水体的淡化速率小于1‰;
淡化操作7d后撤除虾苗淡化培育区与淡水区的隔离塑料薄膜;
饵料投喂:
虾苗从第2d开始投喂,前10d投喂白对虾专用虾片(可选用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兴农”白对虾苗高级虾片),3次/d,分6:00、11:00、18:00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100g虾片/10万苗,并按照每日15%的比例逐日递增投喂量;
第11d-25d、第26d-50d分别投喂白对虾0#料、1#料(可选用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白对虾0#料、1#料),3次/d,分6:00、11:00、18:00各投喂1次,并根据虾苗的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
水质调控:
在棚温超过28℃时,及时调控棚温及水温;整个虾苗培育期间的水温控制在22.5℃-29.4℃;调控水质,确保整个虾苗培育期间的水质稳定在溶解氧5.8mg/L-8.4mg/L、pH7.6-8.4、氨氮0.1mg/L-0.4mg/L、亚硝酸盐0.05mg/L-0.25mg/L、透明度30cm-40cm;
苗种捕捞与移塘
5月下旬,养殖外塘水温稳定在20℃以上后,当白对虾虾苗规格为体长3.5cm-5.5cm,捞取部分白对虾虾苗在养殖外塘进行试水试验,24h后虾苗成活率在95%以上时,于晴天傍晚捕获虾苗,称重测算尾数转移至外塘放养;
所述步骤4)中:
青虾苗种放养:
2月下旬,在步骤1)的外塘里,每亩放养600尾/kg-700尾/kg的青虾苗种5-7.5kg;
7月下旬,每亩放养5000尾/kg-6000尾/kg的青虾苗种5-6kg;
蟹种放养:
5月下旬,在捕获完毕养殖外塘内的商品青虾后,每亩放养60g/只-70g/只的蟹种600只-800只;蟹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
白对虾种放养:5月下旬,在捕获完毕养殖外塘内的商品青虾后,每亩放养3000尾/kg-4000尾/kg的白对虾虾种1.5万尾-2.5万尾;
鲢鳙鱼种放养:5月下旬,每亩放养0.75kg-1.0kg的鲢、鳙鱼种18~21尾(优选为20尾),鲢鳙鱼种放养比例为5:2~7:2(优选为3:1);
所述步骤5)中:
青虾配合饲料投喂:
2月下旬放养的青虾苗种投喂蛋白含量33%~38%(优选为36%)的全价配合饲料;水温高于8℃时,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按青虾苗种体重的3.8%~4.1%(优选4%)测算,以在1.5-2h内吃完为准;
7月下旬放养的青虾苗种仅让其食用投喂的河蟹配合饲料以及白对虾饲料的残饵;
河蟹配合饲料投喂:
7月中旬前,投喂粗蛋白含量≥36%的、粒径2mm的河蟹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以在1.5-2h内吃完为准;
7月下旬-8月下旬,投喂粗蛋白含量≥32%的、粒径2.5mm河蟹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以在1.5-2h内吃完为准;
9月上旬至售蟹前,投喂粗蛋白含量≥36%的、粒径3.0mm的河蟹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以在1.5-2h内吃完为准;
白对虾配合饲料投喂:
白对虾虾种体长7.0cm前,投喂粗蛋白含量≥38%的、粒径1.4mm的白对虾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按750g-900g/万尾虾计,每日7:00、18:00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日投饲量的28%~33%(优选为30%)、余量下午投喂日投饲;
白对虾虾种体长≥7.0cm后,投喂粗蛋白含量≥38%的、粒径1.8mm的白对虾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按1000g-1200g/万尾虾计,每日7:00、18:00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日投饲量的28%~33%(优选为30%)、余量下午投喂日投饲;
所述步骤6)中:
7月中旬以前且水温≤30℃,进行肥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40cm±2cm;
7月中旬至9月中旬,全天增氧;每亩1米水深用15kg-20kg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20d/次,同时补充水体钙质;间隔5d-7d,调节水质,使水体水质稳定在溶解氧5.8mg/L-8.4mg/L、pH7.8-8.6、氨氮0.2mg/L-0.4mg/L、亚硝酸盐0.1mg/L-0.3mg/L和透明度50cm-60cm;
保持水草覆盖率在60%-70%,保持水草叶面清爽并且水草顶端在水面下10cm-15cm,及时捞除漂浮的水草;
所述步骤7)中:
7-1)青虾:5月下旬,捕获2月份放养的青虾苗种;12月下旬,捕获7月下旬放养的青虾苗种;
7-2)河蟹:中秋节、国庆节前后,捕获育成的商品蟹;
7-3)南美白对虾:7月中旬,捕获育成的南美白对虾;
7-4)鲢、鳙鱼:12月下旬,捕获放养的鲢、鳙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的河蟹养殖外塘的要求包括:
池塘条件:面积5-20亩,池底平坦、壤质土,长方形、东西向,进排水方便,水源水水质良好,有效蓄水深度不小于1.2m,坡比1:2.5-1:3,池埂四周设置不小于50cm高的护板;
配备微孔增氧设施,增氧设施总供气管架设在池塘中间上部,呈南北向并贯穿整个池塘;在总供气管两侧设有微孔管,相邻微孔管间距8-10m,微孔管一端接在总供气管上,微孔管水平拉直另一端延伸至距池埂2m处,并将微孔管端口用固定在高于池底的15-20cm处;
清塘消毒和肥水:1月中旬,将清整、曝晒后的蟹池进水水深为10-20cm,每亩用含有效氯35%的漂白粉15-20kg化水全池泼洒;7d后解除水体余氯;每亩施用10kg生物酵素肥肥水;
水草栽种:当水温稳定在5℃以上时,蟹池进水至水深为20cm-30cm,按7:3的比例栽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两种水草,水草种植面积达到池塘总面积的50%-60%,每亩每米深施用生根长叶肥0.5kg;
螺蛳投放:水草栽种完毕后,每亩投放200kg-300kg的量投放螺蛳。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的温室大棚土池要求包括:
温室大棚建设与条件:温室大棚的大棚东西向,长、宽分别为50m和9m,大棚内土池池底平坦、壤土,池深约1.4m、坡比为1:1.5;水源水清新无污染;
土池设置有底层微孔增氧,主增氧供气管两侧交叉放置28只直径30cm的微孔增氧盘;
温室大棚土池的准备:
上年度12下旬,对温室大棚的土池的池坡进行加固、整修,滤过进水20cm-30cm,用10kg漂白粉化水后包括池岸全池泼洒;
7d后去除余氯,在大棚走道两侧各栽种1排伊乐藻,株距1.5m,30kg/棚,3d后全池抛洒生根长叶肥1.0kg;
2月中旬,温室大棚土池滤过进水至60cm,并用氨基酸肥水膏1.5kg化水全池泼洒进行肥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温室大棚土池准备要求包括:
温室大棚建设与条件:温室大棚的大棚东西向,长、宽分别为50m和9m,大棚内土池池底平坦、壤土,池深约1.4m、坡比为1:1.5;
土池内过道两侧各设置1根长约40m的条式微孔增氧管;
清塘消毒:2月下旬,对温室大棚的土池池坡进行加固、整修,滤过进水60cm,用15kg漂白粉化水后包括池岸全池泼洒;7d后去除余氯;
肥水及水质测定:在虾苗放养的前4d,用5kg生物酵素肥化水对温室大棚水体全池泼洒;保证水体水质为水温24.2℃、溶氧6.7mg/L、pH7.7、透明度34cm、氨氮0.1mg/L、亚硝酸盐0.05mg/L。
进一步的,所述5‰浓度的人工海水配制方法为:按每100m3加入氯化钠500kg、氯化镁150kg、氯化钙18kg、氯化钾9kg、硼酸6kg和溴化钾1kg配制;试剂化水完全溶解后,均匀泼洒在虾苗培育区内,并用盐度折射仪测定盐度与校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7.1)中,捕捞规格为200尾/kg-220尾/kg的商品青虾;捕捞方式为地笼捕获;
所述步骤7-2)中,捕捞平均规格为165g/只-175g/只的商品蟹;捕捞方式为地笼捕获;
所述步骤7-3)中,捕捞规格为60尾/kg-80尾/kg的商品白对虾;捞方式为地笼捕获;
所述步骤7-4)中,捕捞规格为1.5kg/尾-2.25kg/尾的鲢、鳙鱼;捞方式为干池捕获。
针对现有的河蟹、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中的弊端和特点,本技术方案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种蟹池内混养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利用温室大棚土池提前进行蟹种及南美白对虾苗种强化培育,优化了养殖外塘水产苗种的放养种类、规格、比例和放养时机,通过放养大规格的苗种进行育成养殖,除可以显著提高苗种成活率及其育成规格外,还可以提早育成水产品的上市时机和错峰高价出售,有效降低饲料投喂、水质调控、养殖病害防控等生产成本,显著提高蟹池的生产及生态效能。该技术经过试验示范验证和成果熟化,适合养殖规模较大(150亩以上)的养殖户(企业)以及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纳应用。
在蟹池内混养与河蟹习性相近、互补共生且经济价值较高的青虾,第二茬青虾苗种无需专门投喂青虾饲料,利用投喂蟹料的残饵养虾,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提高蟹池的综合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一种河蟹与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混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河蟹养殖外塘的准备:清塘消毒、水草栽种、螺蛳投放、培藻肥水;2)温室大棚土池强化培育大规格蟹种;3)温室大棚土池淡化标粗大规格白对虾苗种;4)苗种放养:青虾苗种放养、大规格蟹种放养、大规格白对虾苗种放养;5)饲料投喂;6)水质调控;7)捕捞上市。
通过分阶段养殖,利用温室大棚的积温提早了蟹种、白对虾苗种的培育时间,在河蟹养殖外塘水温低、不利于放养的蟹种、白对虾苗种摄食、生长、蜕壳时,外塘适时开展清塘消毒、水草栽种、螺蛳投放、培藻肥水、青虾苗种投放等养殖措施,拓展、提高了蟹池的利用率及生产效能;在养殖外塘水温适宜蟹种、白对虾苗种生长蜕壳时,将强化培育的大规格蟹种及白对虾虾种从温室大棚土池转移至外塘进行育成养殖,可以提早商品白对虾及商品蟹的上市时机和错峰高价出售,并能合理布局高温期时蟹池的载渔量以及生态管控蟹池水质。具体方案如下:
1)池塘准备
1-1)池塘条件:面积5-20亩,池底平坦、壤质土,长方形、东西向,进排水方便,水源水水质良好,有效蓄水深度可达1.2m,坡比1:2.5-1:3,池埂四周设置50cm高的钙塑板作为河蟹防逃设施,配备微孔增氧设施,增氧机功率按0.2kw/亩配备,总供气管架设在池塘中间上部,呈南北向并贯穿整个池塘;在总供气管两侧设有微孔管,相邻微孔管间距8-10m,微孔管一端接在总供气管上,水平拉直延伸至距池埂2m处,并将微孔管端口用钢管固定在高于池底的15-20cm处。
1-2)清塘消毒和肥水:1月中旬,将清整、曝晒的蟹池进水10-20cm,每亩用含有效氯35%的漂白粉15-20kg化水全池泼洒,7d后,用主要成分为硫代硫酸钠的护水解毒产品解除水体余氯;每亩施用10kg生物酵素肥肥水。
1-3)水草栽种:当水温稳定在5℃以上时,蟹池进水至20cm-30cm,按7:3的比例栽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水草种植面积达到池塘总面积的50%-60%,每亩每米深施用生根长叶肥0.5kg。
1-4)螺蛳投放:水草栽种完毕后,每亩投放200kg-300kg的量投放螺蛳。
2)温室大棚土池培育大规格蟹种
2-1)温室大棚建设与条件:温室大棚参照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培育大规格淡水甲壳类水产苗种的土池温室大棚》(ZL2015 2 06435959.2)建设,大棚东西向,长、宽分别为50m和9m,大棚内土池池底平坦、壤土,池深约1.4m、坡比为1:1.5,设置有底层微孔增氧,主增氧供气管两侧交叉放置28只直径30cm的微孔增氧盘;水源水清新无污染。
2-2)温室大棚土池的准备:上年度12下旬,对温室大棚的土池池坡进行加固、整修,滤过进水20cm-30cm,用10kg漂白粉化水后全池(含池岸)泼洒;7d后用主要成分为硫代硫酸钠的护水解毒产品去除余氯,在大棚走道两侧各栽种1排伊乐藻,株距1.5m,30kg/棚,3d后全池抛洒生根长叶肥1.0kg;2月中旬,温室大棚土池滤过进水至60cm,并用氨基酸肥水膏1.5kg化水全池泼洒进行肥水。
2-3)苗种放养:2月下旬,温室大棚土池放养规格200只/kg-220只/kg的蟹种30kg,蟹种放养前用4%食盐水浸浴15min消毒;3月下旬,放养规格0.5kg-0.75kg的鲢、鳙鱼种15-20尾,鲢、鳙鱼种放养比例3:1。
2-4)饲料投喂:整个蟹种培育期均投喂蛋白含量38%的河蟹配合饲料;a、在棚内水温高于10℃而低于16℃时,投喂的饲料粒径为1.6mm,投喂量按蟹种体重的3%~4%计,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上午按投饲总量的30%投喂,余量下午投喂;b、在蟹种第1次整齐蜕壳(水温18℃)之后,投喂的饲料粒径为2.5mm,投喂量按蟹种体重的5%~6%计,投喂次数方法同上;与此同时,开始用VC制剂、葡萄糖离子钙制剂拌料或化水全池泼洒,补充水体的钙质及增强蟹种的免疫力。
2-5)水质调控:采取通风及少量进排水措施将大棚土池的水温维持在13.4℃-29.8℃;通过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产品及过硫酸氢钾和腐殖酸盐类化学底改产品调节水质,将大棚土池水质基本调控在溶解氧5.8mg/L-8.4mg/L、pH7.6-8.4、氨氮0.1mg/L-0.4mg/L、亚硝酸盐0.05mg/L-0.25mg/L、透明度30cm-40cm。
2-6)病害防治:在3月下旬、4月下旬分别用聚维酮碘制剂化水全池泼洒消毒,5-7d后用上述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等生物制剂重新培水,生态预防蟹种发病现象发生。
2-7)蟹种捕捞、移塘
当外塘水温连续数日稳定在20℃时(5月下旬),用地笼捕获培育的大规格蟹种,称重、计数,一般可收获规格为60g/只-70g/只蟹种约350kg,回捕率82.5%-84.5%;按设计的养殖模式要求,将大规格蟹种计数放养至外塘育成;用干池法捕获大棚土池内的鲢、鳙鱼种,回捕率可达100%,尾增重约40%-45%,按放养模式要求转移至蟹池外塘生态调控水质。
3)温室大棚土池淡化标粗大规格白对虾苗种
3-1)温室大棚建设与条件:温室大棚参照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培育大规格淡水甲壳类水产苗种的土池温室大棚》(ZL2015 2 06435959.2)建设,大棚东西向,长、宽分别为50m和9m,大棚内土池池底平坦、壤土,池深约1.4m、坡比为1:1.5,土池内过道两侧各设置1根长约40m的条式微孔增氧管。
3-2)温室大棚土池准备:
a、清塘消毒:2月下旬,对温室大棚的土池池坡进行加固、整修,滤过进水60cm,用15kg漂白粉化水后全池(含池岸)泼洒;7d后用主要成分为硫代硫酸钠的护水解毒产品去除余氯。
b、白对虾虾苗淡化培育区设置:3月中旬(温棚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也即放养白对虾虾苗的前5d,在大棚的进水口处,用塑料薄膜隔离出100m2的水体空间作为虾苗淡化培育区,该水体面积根据淡化标粗培育50万尾白对虾虾苗测算。
c、5‰浓度的人工海水配制:在上述虾苗培育区内,配制5‰浓度的人工海水;按每100m3加入氯化钠500kg、氯化镁150kg、氯化钙18kg、氯化钾9kg、硼酸6kg、溴化钾1kg配制,称量以上试剂化水完全溶解后,均匀泼洒在虾苗培育区内,并用盐度折射仪测定盐度与校准。
d、肥水及水质测定:在虾苗放养的前4d,用10kg生物酵素肥化水对温室大棚水体全池泼洒;虾苗放养前1d,测定水体水质指标,水质测定结果为水温24.2℃、溶氧6.7mg/L、pH7.7、透明度34cm、氨氮0.1mg/L、亚硝酸盐0.05mg/L。
3-3)虾苗放养:
虾苗运输前1d,计数100尾的订购虾苗(规格0.8-1.0cm、培育池盐度淡化至5‰)投放到上述配制的5‰人工海水中进行试苗试验,12h内虾苗成活率高于95%以上,即可计数购买与运输;虾苗放养当日,在温棚虾苗培育的人工海水区内,提早化水泼洒100gVc制剂,以减轻虾苗放养应激反应;将虾苗运输袋投放到温室大棚人工海水区作用至二者温度相近时,即可拆包进行虾苗放养。
3-4)虾苗淡化
虾苗入池后第3d开始,上午、下午用2寸泵从大棚的淡水区抽水15min泵入虾苗淡化培育区,并用盐度折射仪测定淡化培育区水体的盐度,保证淡化培育区水体的淡化速率小于1‰;淡化操作7d后,虾苗淡化培育区水体的盐度测定值接近为0,此时撤除虾苗淡化培育区与淡水区的隔离塑料薄膜,使虾苗在整个温室大棚土池中分散培育。
3-5)饵料投喂
虾苗从第2d开始投喂,前10d投喂白对虾专用虾片,3次/d,6:00、11:00、18:00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100g虾片/10万苗,并按照每日15%的比例增加投喂量;第11d-25d、第26d-50d分别投喂白对虾0#料、1#料,投喂次数与时间同上,并根据虾苗的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每5d交替化水泼洒拜耳速补100或者拜激灵,50g/次,以提高虾苗的免疫力和促进虾苗蜕壳。
3-6)水质调控
在棚温超过28℃时,及时采取通风措施调控棚温及水温;整个虾苗培育期间的水温监测数据在22.5℃-29.4℃,适宜虾苗蜕壳生长;通过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以及施用以过硫酸氢钾、腐植酸钠、黄腐酸钾为主要成分的调水和底改产品来调节水色、水质,整个虾苗培育期间的水质基本稳定在溶解氧5.8mg/L-8.4mg/L、pH7.6-8.4、氨氮0.1mg/L-0.4mg/L、亚硝酸盐0.05mg/L-0.25mg/L、透明度30cm-40cm。
3-7)苗种捕捞与移塘
当养殖外塘水温稳定在20℃以上(5月下旬)时,白对虾虾苗规格可长至3.5cm-5.5cm,捞取50尾在养殖外塘进行试水试验,24h后虾苗成活率在95%以上,于晴天傍晚用地笼捕获虾苗,称重测算尾数转移至外塘放养。
4)苗种放养
4-1)青虾苗种放养:2月下旬,在技术方案1)的外塘里,亩放养600尾/kg-700尾/kg的青虾苗种5-7.5kg;7月下旬,亩放养5000尾/kg-6000尾/kg的青虾苗种5-6kg;
4-2)大规格蟹种放养:5月下旬,在捕获完毕养殖外塘内的商品青虾(2月份放养的青虾苗种)后,亩放养60g/只-70g/只的蟹种600只-800只;蟹种放养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
4-3)大规格白对虾种放养:5月下旬,在捕获完毕养殖外塘内的商品青虾(2月份放养的青虾苗种)后,亩放养3000尾/kg-4000尾/kg的白对虾虾种1.5万尾-2.5万尾;
4-4)鲢鳙鱼种放养:5月下旬,亩放养0.75kg-1.0kg的鲢、鳙鱼种20尾,鲢鳙鱼种放养比例3:1。
5)饲料投喂
5-1)青虾配合饲料投喂:2月下旬放养青虾苗种投喂蛋白含量36%的全价配合饲料,水温高于8℃时,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按体重的4%测算,以在1.5-2h内吃完为宜;7月下旬放养的青虾苗种不专门投饲,让其利用投喂的河蟹配合饲料以及南美白对虾料的残饵;
5-2)河蟹配合饲料投喂:
7月中旬前,投喂粗蛋白含量≥36%的、粒径2mm的河蟹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以在1.5-2h内吃完为宜;7月下旬-8月下旬,投喂粗蛋白含量≥32%的、粒径2.5mm河蟹全价配合饲料,投喂方法同上;9月上旬至售蟹前,投喂粗蛋白含量≥36%的、粒径3.0mm的河蟹全价配合饲料,投喂方法同上。
5-3)白对虾配合饲料投喂:
白对虾虾种体长7.0cm前,投喂粗蛋白含量≥38%的、粒径1.4mm的白对虾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按750g-900g/万尾虾计,每日7:00、18:00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日投饲量的30%、下午投喂日投饲量的70%;白对虾虾种体长≥7.0cm后,投喂粗蛋白含量≥38%的、粒径1.8mm的白对虾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按1000g-1200g/万尾虾计,投喂次数与投喂方法同上。
6)水质调控
7月中旬(水温≤30℃)以前,用氨基酸酵素肥肥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40cm左右;7月中旬至9月中旬,24h开启微孔增氧,每亩1米水深用15kg-20kg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提高水体pH值和透明度,20d/次,同时抛洒葡萄糖离子钙补充水体钙质,1kg/亩;间隔5d-7d,用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产品调节水质,使水体水质基本稳定在溶解氧5.8mg/L-8.4mg/L、pH7.8-8.6、氨氮0.2mg/L-0.4mg/L、亚硝酸盐0.1mg/L-0.3mg/L、透明度50cm-60cm。
加强池塘水草的管理,保持水草覆盖率在60%-70%,保持水草叶面清爽并且水草顶端在水面下10cm-15cm,及时捞除漂浮的水草,维持良好的水质。
7)捕捞上市
7-1)青虾:5月下旬,地笼捕获2月份放养的青虾苗种,每亩可捕获200尾/kg-220尾/kg的商品青虾20kg左右;12月下旬,地笼捕获7月下旬放养的青虾苗种,每亩可捕获200尾/kg-220尾/kg的商品青虾20kg-25kg;
7-2)河蟹:中秋节、国庆前后,地笼捕获育成的商品蟹,每亩可捕获平均规格165g/只-175g/只的雌、雄商品蟹80kg-100kg;
7-3)南美白对虾:7月中旬,用地笼捕获育成的南美白对虾,每亩可捕获60尾/kg-80尾/kg的商品白对虾110kg-130kg;
7-4)鲢、鳙鱼:12月下旬,干池捕获放养的鲢、鳙鱼,每亩可捕获1.5kg/尾-2.25kg/尾的鲢、鳙鱼40kg-50kg。
具体试养情况如下:
试验塘口条件:试验池塘在镇江市丹徒同发水产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试验塘口5个,面积分别为8亩、10亩、10亩、10亩、22亩,池底平坦、壤质土、均为东西向、长方形,进排水方便,水源水水质良好,符合NY5361的规定要求,有效蓄水深度可达1.2m,坡比1:2.5-1:3,池埂四周设置50cm高的钙塑板作为河蟹防逃设施,按0.2kw/亩的功率配备微孔增氧设施;在1月下旬前,做好清塘消毒、肥水、水草栽种等准备工作;在2月中旬前,亩放养225kg螺蛳。
实施例1:
池塘面积8亩。2月26日(水温9.5℃),放养600尾/kg-700尾/kg的青虾苗种48kg;5月29日(水温21.6℃),放养60g/只-70g/只的蟹种4800只、放养0.75kg/尾-1.0kg/尾的鲢、鳙鱼种160尾;5月30日(水温22.6℃),放养3000尾/kg-4000尾/kg的白对虾虾种20万尾;7月23日(水温28.4℃),放养5000尾/kg-6000尾/kg的青虾苗种40kg;按发明技术方案里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的管理措施,5月23日-24日,地笼捕获5.5cm-6.0cm的商品青虾145kg;7月16日-18日,地笼捕获60尾/kg-80尾/kg的白对虾870kg;9月10日-18日,地笼捕获大规格商品蟹(雌、雄蟹平均规格162g/只)672kg;12月24日-26日,地笼捕获4.5cm-6.0cm的商品青虾171kg;12月30日,干法捕捞1.5kg/尾-2.25kg/尾的鲢、鳙鱼330kg。实施例1效益分析表见表1。
表1实施例1效益分析(投入、产量等)表
实施例2:
池塘面积10亩。2月26日,放养600尾/kg-700尾/kg的青虾苗种65kg;5月29日,放养60g/只-70g/只的蟹种7000只、放养0.75kg/尾-1.0kg/尾的鲢、鳙鱼种200尾;5月30日,放养3000尾/kg-4000尾/kg的白对虾虾种20万尾;7月23日,放养5000尾/kg-6000尾/kg的青虾苗种55kg;饲料投喂、水质调控、育成水产品的捕捞等措施同实施例1;5月23日-24日,捕获5.5cm-6.0cm的商品青虾194kg;7月16日-18日,捕获60尾/kg-80尾/kg的白对虾1186kg;9月10日-18日,捕获大规格商品蟹(雌、雄蟹平均规格154g/只)881kg;12月24日-26日,捕获4.5cm-6.0cm的商品青虾243kg;12月30日,干法捕捞1.5kg/尾-2.25kg/尾的鲢、鳙鱼406kg。实施例2效益分析表见表2。
表2实施例2效益分析(投入、产量等)表
实施例3:
池塘面积10亩。2月26日,放养600尾/kg-700尾/kg的青虾苗种70kg;5月29日,放养60g/只-70g/只的蟹种8000只、放养0.75kg/尾-1.0kg/尾的鲢、鳙鱼种200尾;5月30日,放养3000尾/kg-4000尾/kg的白对虾虾种15万尾;7月23日,放养5000尾/kg-6000尾/kg的青虾苗种65kg;饲料投喂、水质调控、育成水产品的捕捞等措施同实施例1;5月23日-24日,捕获5.5cm-6.0cm的商品青虾202kg;7月16日-18日,捕获60尾/kg-80尾/kg的白对虾1082kg;9月10日-18日,捕获大规格商品蟹(雌、雄蟹平均规格141g/只)908kg;12月24日-26日,捕获4.5cm-6.0cm的商品青虾256kg;12月30日,干法捕捞1.5kg/尾-2.25kg/尾的鲢、鳙鱼394kg。实施例3效益分析表见表3。
表3实施例3效益分析(投入、产量等)表
实施例4(对照组1):
池塘面积10亩。2月20日,亩放养600尾/kg-700尾/kg的青虾苗种6kg;5月16日,拆除蟹池内圈养培育扣蟹的网围小区,亩放养140只/kg-160只/kg的蟹种700只;6月28日,亩放养标粗至1.5cm左右的南美白对虾苗种3.0万尾;7月20日亩放养5000尾/kg-6000尾/kg的青虾苗种5.5kg。饲料投喂、水质调控、育成水产品的捕捞等措施参照实施例1;5月23日-24日,捕获5.5cm-6.0cm的商品青虾176kg;9月26日-28日,捕获100尾/kg-120尾/kg的白对虾426kg;10月10日-15日,捕获商品蟹(雌、雄蟹平均规格126g/只)684kg;12月24日-26日,捕获4.5cm-6.0cm的商品青虾192kg;12月30日,干法捕捞1.5kg/尾-2.25kg/尾的鲢、鳙鱼403kg。实施例4效益分析表见表4。
表4实施例4效益分析(投入、产量等)表
实施例5(对照组2):
池塘面积22亩。2月20日,亩放养600尾/kg-700尾/kg的青虾苗种6.5kg;5月16日,拆除蟹池内圈养培育扣蟹的网围小区,亩放养140只/kg-160只/kg的蟹种1000只;7月20日亩放养5000尾/kg-6000尾/kg的青虾苗种7.5kg。饲料投喂、水质调控、育成水产品的捕捞等措施参照实施例1;5月23日-24日,捕获5.5cm-6.0cm的商品青虾418kg;10月10日-15日,捕获商品蟹(雌、雄蟹平均规格120g/只)1408kg;12月24日-26日,捕获4.5cm-6.0cm的商品青虾429kg;12月30日,干法捕捞1.5kg/尾-2.25kg/尾的鲢、鳙鱼380kg。实施例5效益分析表见表5。
表5实施例5效益分析(投入、产量等)表
通过实例可以看出,和现有的河蟹池塘养殖方法相比,本发明通过合理地设计蟹池多品种混养模式,以河蟹、青虾、南美白对虾养殖为主,同时套养大规格鲢、鳙鱼鱼种,延展了蟹池的养殖周期并充分发挥了蟹池的综合生产效能,充分利用了蟹池的中上层水体,真正实现了蟹池各养殖品种间的互不干涉、互利共生的效果。本发明有以下优势:
1)在一个养殖周期内,收获了2茬大规格青虾,产量、品质和售价均优于现有的蟹池混养青虾养殖方法;
2)放养的蟹种和白对虾苗种的成活率、育成回捕率显著高于现有的蟹池混养白对虾养殖方法,这个优势在养殖前期遇到连阴雨、天气骤变年份尤其明显;
3)养蟹水质宜瘦,养白对虾水质宜肥,如果不衔接好蟹种和白对虾苗种放养时机,则很难做到河蟹与南美白对虾成功混养。本发明放养大规格白对虾苗种,可以在高温期(水温≥30℃)之前,保持水质的鲜活肥爽,既适宜白对虾生长蜕壳,又有利于蟹池水草生长萌发,在水温高于30℃时即捕获大规格商品白对虾上市出售,除可以减轻高温期蟹池的载渔量压力,又可以及时调控蟹池水体的透明度利于水草管护和维护良好水质;
4)在捕获南美白对虾后放养第2茬青虾苗种,其可以有效利用蟹池的饲料残饵及有机质,能有效防止水草叶面因有机质过多、挂脏腐烂;而现有的河蟹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方法(实例4),高温期时蟹池内蟹种和白对虾的载渔量大,投喂的饲料很难有效利用,容易发生饲料浪费、水质浓肥、溶氧不足、水草腐烂、暴发蓝藻等现象,蟹池水质调控压力和管控成本增加,此时再投放第二茬青虾苗种缺乏理论支持;
5)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保证在教师节、中秋、国庆等售蟹的黄金期出售优质商品蟹,而且商品蟹的规格、肥满度、大规格的占比明显优于现有的河蟹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提出的河蟹与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混养方法,亩均效益均在13000元以上,显著优于现有的河蟹养殖方法,且育成的生态的、大规格的优质蟹、优质虾符合目前的消费需求与习惯以及产业发展趋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显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实施,回报高,适于养殖规模较大、资金投入能力较强的养殖户(企业)和/或河蟹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采纳利用。

Claims (6)

1.一种河蟹与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混养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河蟹养殖外塘的准备:清塘消毒、水草栽种、螺蛳投放、培藻肥水;2)温室大棚土池强化培育大规格蟹种;3)温室大棚土池淡化标粗白对虾苗种;4)苗种放养:青虾苗种放养、蟹种放养、白对虾苗种放养;5)饲料投喂;6)水质调控;7)捕捞上市;
所述步骤2)中:
苗种放养:
2月下旬,温室大棚土池放养规格200只/kg-220只/kg的蟹种28kg~35kg,蟹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浴;
3月下旬,放养规格0.5kg/尾-0.75kg/尾的鲢、鳙鱼种15-20尾,其中鲢、鳙鱼种放养比例5:2~7:2;
饲料投喂:
整个蟹种培育期均投喂蛋白含量35%~40%的河蟹配合饲料;
a、在棚内水温高于10℃而低于16℃时,投喂的饲料粒径为1.6mm,投喂量按蟹种体重的3%~4%计,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上午按投饲总量的28%~33%投喂,余量下午投喂;
b、在蟹种第1次整齐蜕壳,水温18℃之后,投喂的饲料粒径为2.5mm,投喂量按蟹种体重的5%~6%计,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上午按投饲总量的28%~33%投喂,余量下午投喂;与此同时,用VC制剂或葡萄糖离子钙制剂化水全池泼洒;
水质调控:将大棚土池的水温维持在13.4℃-29.8℃;将大棚土池水质基本调控在溶解氧5.8mg/L-8.4mg/L、pH7.6-8.4、氨氮0.1mg/L-0.4mg/L、亚硝酸盐0.05mg/L-0.25mg/L、透明度30cm-40cm;
病害防治:在3月下旬、4月下旬分别用聚维酮碘制剂化水全池泼洒消毒;在泼洒消毒5-7d后,要重新培水,方法和要求与本步骤中水质调控方法一致;
蟹种捕捞、移塘:
在5月下旬,当外塘水温连续稳定在20℃以上时,捕获培育的大规格蟹种,称重、计数,将大规格蟹种计数放养至外塘育成;
捕获大棚土池内的鲢、鳙鱼种,转移至蟹池外塘生态调控水质;
所述步骤3)中:
温室大棚土池准备:在温室大棚内的土池设置白对虾虾苗淡化培育区:
3月中旬,温室大棚内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即放养白对虾虾苗的前5d,在大棚土池的进水口处,用塑料薄膜隔离出水体空间作为白对虾虾苗淡化培育区;该水体空间的面积根据淡化标粗培育50万尾/100m2白对虾虾苗测算;在虾苗培育区内,配制5‰浓度的人工海水,虾苗培育区称为人工海水区;
白对虾虾苗放养:
虾苗运输前1d,计数100尾虾苗,虾苗规格为0.8-1.0cm、培育池盐度淡化至5‰,投放到5‰人工海水中进行试苗试验,12h内虾苗成活率高于95%以上,即可计数与运输;
虾苗放养当日,在温室大棚虾苗培育的人工海水区内,提前化水泼洒VC制剂;将虾苗运输袋置于人工海水区至二者温度相近时,拆包进行虾苗放养;
白对虾虾苗淡化:
虾苗入池后人工海水区称为虾苗淡化培育区;虾苗入池后第3d开始,进行淡化操作: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把淡水注入虾苗淡化培育区,并实时测定淡化培育区水体的盐度,确保淡化培育区水体上午、下午的淡化速率均小于1‰;
淡化操作7d后撤除虾苗淡化培育区与淡水区的隔离塑料薄膜;
饵料投喂:
虾苗从第2d开始投喂,前10d投喂白对虾专用虾片,3次/d,分6:00、11:00、18:00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100g虾片/10万苗,并按照每日15%的比例逐日递增投喂量;
第11d-25d、第26d-50d分别投喂白对虾0#料、1#料,3次/d,分6:00、11:00、18:00各投喂1次,并根据虾苗的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
水质调控:
在棚温超过28℃时,及时调控棚温及水温;整个虾苗培育期间的水温控制在22.5℃-29.4℃;调控水质,确保整个虾苗培育期间的水质稳定在溶解氧5.8mg/L-8.4mg/L、pH7.6-8.4、氨氮0.1mg/L-0.4mg/L、亚硝酸盐0.05mg/L-0.25mg/L、透明度30cm-40cm;
苗种捕捞与移塘
5月下旬,养殖外塘水温稳定在20℃以上后,当白对虾虾苗规格为体长3.5cm-5.5cm,捞取部分白对虾虾苗在养殖外塘进行试水试验,24h后虾苗成活率在95%以上时,于晴天傍晚捕获虾苗,称重测算尾数转移至外塘放养;
所述步骤4)中:
青虾苗种放养:
2月下旬,在步骤1)的外塘里,每亩放养600尾/kg-700尾/kg的青虾苗种5-7.5kg;
7月下旬,每亩放养5000尾/kg-6000尾/kg的青虾苗种5-6kg;
蟹种放养:
5月下旬,在捕获完毕养殖外塘内的商品青虾后,每亩放养60g/只-70g/只的蟹种600只-800只;蟹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泡消毒10min;
白对虾种放养:5月下旬,在捕获完毕养殖外塘内的商品青虾后,每亩放养3000尾/kg-4000尾/kg的白对虾虾种1.5万尾-2.5万尾;
鲢鳙鱼种放养:5月下旬,每亩放养0.75kg-1.0kg的鲢、鳙鱼种18~21尾,鲢鳙鱼种放养比例为5:2~7:2;
所述步骤5)中:
青虾配合饲料投喂:
2月下旬放养的青虾苗种投喂蛋白含量33%~38%的全价配合饲料;水温高于8℃时,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按青虾苗种体重的3.8%~4.1%测算,以在1.5-2h内吃完为准;
7月下旬放养的青虾苗种仅让其食用投喂的河蟹配合饲料以及白对虾饲料的残饵;
河蟹配合饲料投喂:
7月中旬前,投喂粗蛋白含量≥36%的、粒径2mm的河蟹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以在1.5-2h内吃完为准;
7月下旬-8月下旬,投喂粗蛋白含量≥32%的、粒径2.5mm河蟹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以在1.5-2h内吃完为准;
9月上旬至售蟹前,投喂粗蛋白含量≥36%的、粒径3.0mm的河蟹全价配合饲料,每日傍晚全池抛洒投喂1次,投喂量以在1.5-2h内吃完为准;
白对虾配合饲料投喂:
白对虾虾种体长7.0cm前,投喂粗蛋白含量≥38%的、粒径1.4mm的白对虾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按750g-900g/万尾虾计,每日7:00、18:00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日投饲量的28%~33%、余量下午投喂日投饲;
白对虾虾种体长≥7.0cm后,投喂粗蛋白含量≥38%的、粒径1.8mm的白对虾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按1000g-1200g/万尾虾计,每日7:00、18:00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日投饲量的28%~33%、余量下午投喂日投饲;
所述步骤6)中:
7月中旬以前且水温≤30℃,进行肥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40cm±2cm;
7月中旬至9月中旬,全天增氧;每亩1米水深用15kg-20kg的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20d/次,同时补充水体钙质;间隔5d-7d,调节水质,使水体水质稳定在溶解氧5.8mg/L-8.4mg/L、pH7.8-8.6、氨氮0.2mg/L-0.4mg/L、亚硝酸盐0.1mg/L-0.3mg/L和透明度50cm-60cm;
保持水草覆盖率在60%-70%,保持水草叶面清爽并且水草顶端在水面下10cm-15cm,及时捞除漂浮的水草;
所述步骤7)中:
7-1)青虾:5月下旬,捕获2月份放养的青虾苗种;12月下旬,捕获7月下旬放养的青虾苗种;
7-2)河蟹:中秋节、国庆节前后,捕获育成的商品蟹;
7-3)南美白对虾:7月中旬,捕获育成的南美白对虾;
7-4)鲢、鳙鱼:12月下旬,捕获放养的鲢、鳙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的河蟹养殖外塘的要求包括:
池塘条件:面积5-20亩,池底平坦、壤质土,长方形、东西向,进排水方便,水源水水质良好,有效蓄水深度不小于1.2m,坡比1:2.5-1:3,池埂四周设置不小于50cm高的护板;
配备微孔增氧设施,增氧设施总供气管架设在池塘中间上部,呈南北向并贯穿整个池塘;在总供气管两侧设有微孔管,相邻微孔管间距8-10m,微孔管一端接在总供气管上,微孔管水平拉直另一端延伸至距池埂2m处,并将微孔管端口固定在高于池底的15-20cm处;
清塘消毒和肥水:1月中旬,将清整、曝晒后的蟹池进水水深为10-20cm,每亩用含有效氯35%的漂白粉15-20kg化水全池泼洒;7d后解除水体余氯;每亩施用10kg生物酵素肥肥水;
水草栽种:当水温稳定在5℃以上时,蟹池进水至水深为20cm-30cm,按7:3的比例栽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两种水草,水草种植面积达到池塘总面积的50%-60%,每亩每米深施用生根长叶肥0.5kg;
螺蛳投放:水草栽种完毕后,按每亩投放200kg-300kg的量投放螺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的温室大棚土池要求包括:
温室大棚建设与条件:温室大棚的大棚东西向,长、宽分别为50m和9m,大棚内土池池底平坦、壤土,池深约1.4m、坡比为1:1.5;水源水清新无污染;
土池设置有底层微孔增氧,主增氧供气管两侧交叉放置28只直径30cm的微孔增氧盘;
温室大棚土池的准备:
上年度12下旬,对温室大棚的土池的池坡进行加固、整修,滤过进水20cm-30cm,用10kg漂白粉化水后包括池岸全池泼洒;
7d后去除余氯,在大棚走道两侧各栽种1排伊乐藻,株距1.5m,30kg/棚,3d后全池抛洒生根长叶肥1.0kg;
2月中旬,温室大棚土池滤过进水至60cm,并用氨基酸肥水膏1.5kg化水全池泼洒进行肥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中的温室大棚土池准备要求包括:
温室大棚建设与条件:温室大棚的大棚东西向,长、宽分别为50m和9m,大棚内土池池底平坦、壤土,池深约1.4m、坡比为1:1.5;
土池内过道两侧各设置1根长约40m的条式微孔增氧管;
清塘消毒:2月下旬,对温室大棚的土池池坡进行加固、整修,滤过进水60cm,用15kg漂白粉化水后包括池岸全池泼洒;7d后去除余氯;
肥水及水质测定:在虾苗放养的前4d,用5kg生物酵素肥化水对温室大棚水体全池泼洒;保证水体水质为水温24.2℃、溶氧6.7mg/L、pH7.7、透明度34cm、氨氮0.1mg/L、亚硝酸盐0.05m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5‰浓度的人工海水配制方法为:按每100m3加入氯化钠500kg、氯化镁150kg、氯化钙18kg、氯化钾9kg、硼酸6kg和溴化钾1kg配制;试剂化水完全溶解后,均匀泼洒在虾苗培育区内,并用盐度折射仪测定盐度与校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养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7.1)中,捕捞规格为200尾/kg-220尾/kg的商品青虾;捕捞方式为地笼捕获;
所述步骤7-2)中,捕捞平均规格为165g/只-175g/只的商品蟹;捕捞方式为地笼捕获;
所述步骤7-3)中,捕捞规格为60尾/kg-80尾/kg的商品白对虾;捕捞方式为地笼捕获;
所述步骤7-4)中,捕捞规格为1.5kg/尾-2.25kg/尾的鲢、鳙鱼;捕捞方式为干池捕获。
CN201610966871.8A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河蟹与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混养方法 Active CN1065087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6871.8A CN106508763B (zh)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河蟹与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混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6871.8A CN106508763B (zh)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河蟹与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混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8763A CN106508763A (zh) 2017-03-22
CN106508763B true CN106508763B (zh) 2019-04-05

Family

ID=58326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66871.8A Active CN106508763B (zh) 2016-10-28 2016-10-28 一种河蟹与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混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087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9522A (zh) * 2017-04-10 2017-06-23 农德志 一种对虾和青蟹的相继养殖方法
CN107333690A (zh) * 2017-09-11 2017-11-10 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剑成水产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太湖蟹套养青虾的养殖方法
CN108522362A (zh) * 2018-03-26 2018-09-1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一种南美白对虾多品种池塘混养方法
CN109006605B (zh) * 2018-06-02 2021-11-02 象州百丈银鑫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南美白对虾淡水生态养殖方法
CN109292947A (zh) * 2018-10-19 2019-02-01 安徽瀚沣渔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海水虾养殖用人工海水配制剂
CN111434224A (zh) * 2018-12-25 2020-07-21 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自净化功能的虾蟹生态养殖系统和养殖方法
CN111434223A (zh) * 2018-12-25 2020-07-21 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渔业养殖系统及其应用
CN111406682A (zh) * 2019-01-08 2020-07-14 许惠忠 一种虾蟹苗种投放的方法
CN109757422A (zh) * 2019-03-11 2019-05-17 山东睿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盐碱地下水工厂化水处理养殖南美白对虾设备
CN109937822A (zh) * 2019-04-09 2019-06-28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在江苏沿海滩涂农田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的方法
CN112825800A (zh) * 2019-11-05 2021-05-25 楚雄天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适于高原土地资源开发虾蟹产品的培养模式
CN110810293A (zh) * 2019-12-06 2020-02-21 湖南海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一种南美白对虾的虾苗淡化方法
CN112913745B (zh) * 2020-04-27 2023-09-26 苏州市毛氏阳澄湖水产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虾蟹多品种混合养殖方法
CN112369357A (zh) * 2020-11-03 2021-02-19 福建闽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浑水养虾的方法
CN113287545B (zh) * 2021-06-08 2024-02-09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接力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方法
CN114667960A (zh) * 2022-05-23 2022-06-28 江苏虹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2709C (zh) * 2002-12-25 2005-05-2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半地下池保温大棚对虾养殖方法
CN101869087A (zh) * 2010-07-09 2010-10-27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青虾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
CN103875575B (zh) * 2014-04-20 2015-06-10 常德家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南美白对虾淡水湖泊的养殖方法
US11751545B2 (en) * 2014-04-24 2023-09-12 Jason Licamele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farming process
CN105104262B (zh) * 2015-08-24 2017-09-01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土池温室大棚培育大规格蟹种的方法
CN105360030A (zh) * 2015-11-23 2016-03-02 湖北莱克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小龙虾土池人工繁育、养殖一体化技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8763A (zh)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08763B (zh) 一种河蟹与南美白对虾及青虾的生态高效混养方法
CN103314902B (zh) 一种河蟹无公害池塘养殖方法
CN105994027B (zh) 一种提高池塘克氏原螯虾商品规格及产量的养殖方法及池塘
CN104969886B (zh) 一种鱼菜共生种养方法
CN103404453B (zh) 青虾与河蟹双主养方法
CN104925949B (zh) 一种净化水质的方法
CN108967085B (zh) 一种稻田-南美白对虾异位生态养殖系统
CN106797900A (zh) 一种小龙虾虾稻共作生态养殖、繁育的方法
CN104206329A (zh) 一种池塘克氏原螯虾春苗繁育方法
CN101836607B (zh) 一种青虾的育种方法
CN101731170A (zh) 一种青虾种虾的强化培育方法
CN101664011A (zh) 克氏原螯虾的土池繁殖方法
CN102626057B (zh) 织锦巴非蛤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3314904A (zh) 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育苗方法
CN108719155A (zh) 一种稻田养殖罗氏沼虾的方法
CN101023739A (zh) 中华绒螯蟹苗种的培育方法
CN107980673A (zh) 一种小龙虾与鳜鱼的轮养方法
CN102771423A (zh) 一种增殖虾蟹池塘底栖活饵料的养殖方法
CN104026070B (zh) 一种中华鳖环境友好型池塘养殖方法
CN102640719A (zh) 一种大规格三龄河蟹的养殖方法
CN104885982A (zh) 一种种植莲藕套养泥鳅的方法
CN105557569A (zh) 一种大刺鳅的池塘养殖方法
CN105918168B (zh) 脊尾白虾盐碱水人工养殖方法
CN104521654B (zh)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CN103891640A (zh) 一种水产苗种孵化繁育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