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7087B - 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07087B
CN106507087B CN201611102736.5A CN201611102736A CN106507087B CN 106507087 B CN106507087 B CN 106507087B CN 201611102736 A CN201611102736 A CN 201611102736A CN 106507087 B CN106507087 B CN 1065070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distance
image
terminal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027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07087A (zh
Inventor
李逸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0273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070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07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7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07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7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56Mixing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39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two 2D image sensors having a relative position equal to or related to the interocular d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目标终端,包括:确定当前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得到实时物体距离;根据实时物体距离,对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地调整;若获取到图像采集指令,则分别利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物体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合并,得到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像。本申请能够进一步提升终端上双摄像头所拍摄照片的立体感。另外,本申请还相应公开了一种终端成像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智能终端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上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在智能终端的诸多功能当中,拍照功能无疑是终端用户使用最为广泛的功能之一。现在智能终端上的摄像头的性能不断增强,诸如高像素、大光圈、超广角和光学防抖等功能成为了当前智能终端摄像头的主要配置。
为了进一步提升智能终端所拍摄照片的立体感,当前有不少终端厂商为智能终端配置了双摄像头,通过对双摄像头拍摄的具有一定视差的两张图片进行合成,从而得到了具有一定立体感的合成图片。然而,当前双摄像头智能终端所生成的合成图片的立体感还比较不明显,尤其是在拍摄一些距离较远的物体时,几乎就感觉不到立体感的存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如何进一步提升终端上双摄像头所拍摄照片的立体感是目前还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及系统,能够进一步提升终端上双摄像头所拍摄照片的立体感。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目标终端,包括:
确定当前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得到实时物体距离;
根据实时物体距离,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地调整;
若获取到图像采集指令,则分别利用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合并,得到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像。
可选的,所述确定当前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触发对焦指令,以利用所述对焦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
利用当前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视差以及摄像头间距,计算所述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确定当前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通过距离传感器,探测当前所述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确定当前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利用当前所述目标终端的摄像头参数,对景深表进行查找,得到当前所述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地调整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监测是否获取到终端用户通过预设按钮触发的间距调整指令,若是,则允许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若否,则禁止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合并的步骤,包括:
分别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组特征信息和第二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组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组特征信息均包括颜色特征、形状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
对所述第一组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组特征信息进行特征匹配处理,得到相应的特征匹配结果;
利用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内外参数,对所述特征匹配结果进行三维场景恢复处理,得到所述三维立体图像。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地调整的步骤,包括:
确定出与实时物体距离对应的摄像头间距,得到目标摄像头间距;
利用当前摄像头间距以及所述目标摄像头间距,计算出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各自对应的位移量,得到第一位移量和第二位移量;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一PCB板,所述第二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二PCB板,并且,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设于滑动导轨上;
根据所述第一位移量和所述第二位移量,分别对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进行相应控制,以分别牵引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产生相应的位移。
可选的,所述确定出与实时物体距离对应的摄像头间距的步骤,包括:
利用预先设定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实时物体距离对应的摄像头间距,得到所述目标摄像头间距;其中,所述对应关系为物体距离与摄像头间距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
或者,将实时物理距离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的显示界面上,并在所述显示界面上创建间距输入接口,然后获取终端用户通过所述间距输入接口输入的间距值,得到所述目标摄像头间距。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终端成像系统,应用于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目标终端,包括:
物体距离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得到实时物体距离;
摄像头间距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实时物体距离,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地调整;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当获取到图像采集指令,则分别利用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图像合并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合并,得到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像。
可选的,所述物体距离确定模块包括:
对焦指令触发单元,用于触发对焦指令,以利用所述对焦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
物距计算单元,用于利用当前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视差以及摄像头间距,计算所述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物体距离确定模块包括:
物体距离探测单元,用于通过距离传感器,探测当前所述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物体距离确定模块包括:
物距查找单元,用于利用当前所述目标终端的摄像头参数,对景深表进行查找,得到当前所述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终端成像系统,还包括:
指令监测模块,用于在所述摄像头间距调整模块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之前,监测是否获取到终端用户通过预设按钮触发的间距调整指令,若是,则允许所述摄像头间距调整模块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若否,则禁止所述摄像头间距调整模块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
可选的,所述图像合并模块包括:
特征提取单元,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组特征信息和第二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组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组特征信息均包括颜色特征、形状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
特征匹配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组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组特征信息进行特征匹配处理,得到相应的特征匹配结果;
三维场景恢复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内外参数,对所述特征匹配结果进行三维场景恢复处理,得到所述三维立体图像。
可选的,所述摄像头间距调整模块包括:
间距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与实时物体距离对应的摄像头间距,得到目标摄像头间距;
位移量计算单元,用于利用当前摄像头间距以及所述目标摄像头间距,计算出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各自对应的位移量,得到第一位移量和第二位移量;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一PCB板,所述第二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二PCB板,并且,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设于滑动导轨上;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移量和所述第二位移量,分别对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进行相应控制,以分别牵引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产生相应的位移。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成像终端,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
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操作指令,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当前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得到实时物体距离;
根据实时物体距离,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地调整;
若获取到图像采集指令,则分别利用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合并,得到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像。
本发明中,终端成像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目标终端,包括:确定当前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得到实时物体距离;根据实时物体距离,对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地调整;若获取到图像采集指令,则分别利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物体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合并,得到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像。
可见,本发明在对双摄像头所采集到的两张图像进行合并之前,先确定目标终端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这个物体距离,对两个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适应性地调整,也即,本发明中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目标终端与被拍物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在同样物体距离的情况之下,相比于传统的采用固定摄像头间距的终端,本发明可以通过增大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以获取到具有更大视差的两张图片,从而使得终端上的双摄像头所得到的合成照片更具立体感。综上,本发明能够进一步提升终端上双摄像头所拍摄照片的立体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成像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的终端成像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的终端成像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具体的终端成像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成像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成像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目标终端,参见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确定当前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得到实时物体距离。
也即,确定出当前目标终端与被拍物体之间的间距。本实施例中,可以由目标终端的后台系统自动地定期对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间距进行确定,也可以在获取到用户触发的启动指令之后,方对当前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进行确定。
步骤S12:根据实时物体距离,对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地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不可以无限扩大,而是有一个上限值,而关于该上限值的具体数值受限于目标终端的尺寸大小,具体的,可以将目标终端的机身长度确定为该上限值,也可以将目标终端的机身宽度确定为该上限值,甚至可以将目标终端的正面或背面的对角线长度确定为该上限值。另外,由于摄像头本身具有一定的尺寸大小,所以上述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也无法无限的缩小,而是有一个下限值,具体的,可以将第一摄像头的半径与第二摄像头的半径之间的总和确定为该下限值,当然,为了保证最终合成图片的立体感,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下限值设为较大的数值,例如,可以设为1厘米,甚至2厘米,而上述上限值具体可以设为5厘米,甚至10厘米。
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2中经过调整之后的摄像头间距大于或等于上述下限值,并且小于或等于上述上限值。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实时物体距离与调整后的摄像头间距之间具体可以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当上述实时物体距离为无限远的距离时,对应的调整后的摄像头间距具体为上述上限值,同理,当上述实时物体距离为无限近的距离时,对应的调整后的摄像头间距具体为上述下限值。当然,除了呈正相关关系之外,本实施例也可以预先将物体距离划分成多个距离范围,并且为不同的距离范围设定相对应的摄像头间距。
例如,假设目标终端上摄像头间距的可调范围为1厘米至5厘米,则本实施例可以预先将物体距离划分成五个距离范围,分别为“无穷近至3米”、“3米至10米”、“10米至50米”、“50米至200米”,以及“200米至无穷远”,然后将“无穷近至3米”这一范围所对应的摄像头间距设定为“1厘米”,将“3米至10米”这一范围所对应的摄像头间距设定为“2厘米”将“10米至50米”这一范围所对应的摄像头间距设定为“3厘米”将“50米至200米”这一范围所对应的摄像头间距设定为“4厘米”将“200米至无穷远”这一范围所对应的摄像头间距设定为“5厘米”。这样,当上述步骤S11中所确定的实时物体距离为8米的时候,则可以根据上述对应关系,可以将摄像头间距调整至2厘米。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12之前,还可以包括:监测是否获取到终端用户通过预设按钮触发的间距调整指令,若是,则允许对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若否,则禁止对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也即,本实施例可以在终端用户触发间距调整指令之后,才允许对摄像头间距进行调整,否则可以禁止对摄像头间距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本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人机交互性,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步骤S13:若获取到图像采集指令,则分别利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物体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步骤S14: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合并,得到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上述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合并的步骤,可以包括:
分别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组特征信息和第二组特征信息;其中,第一组特征信息和第二组特征信息均包括颜色特征、形状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并对第一组特征信息和第二组特征信息进行特征匹配处理,得到相应的特征匹配结果;然后,利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内外参数,对特征匹配结果进行三维场景恢复处理,得到三维立体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形状特征主要包括轮廓特征以及区域特征。除了提取颜色特征、形状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本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提取图像中的角点特征和纹理特征等,然后对所有提取到的两组特征信息进行匹配处理,可以理解的是,匹配过程中所涉及的特征信息种类越多,最终所得到的匹配结果便越加精确。关于如何提取图像中的颜色特征、轮廓特征、区域特征以及空间关系特征,以及如何进行特征匹配,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技术内容,在此不对其进行展开赘述。
另外,上述第一摄像头的内外参数和第二摄像头的内外参数均可以利用现有的摄像头标定方法来进行确定,例如利用张正友标定方法来确定摄像头的内外参数。而关于如何利用摄像头的内外参数对上述特征匹配结果进行三维场景恢复,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对其展开赘述。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在对双摄像头所采集到的两张图像进行合并之前,先确定目标终端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这个物体距离,对两个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适应性地调整,也即,本发明实施例中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目标终端与被拍物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在同样物体距离的情况之下,相比于传统的采用固定摄像头间距的终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增大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以获取到具有更大视差的两张图片,从而使得终端上的双摄像头所得到的合成照片更具立体感。综上,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进一步提升终端上双摄像头所拍摄照片的立体感。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终端成像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21:触发对焦指令,以利用对焦指令,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然后利用当前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视差以及摄像头间距,计算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到相应的实时物体距离。
也即,本实施例在对目标物体完成对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来确定上述实时物体距离。具体的,在上述计算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时,相关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L表示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d表示摄像头间距,f表示摄像头与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x1表示目标物体通过第一摄像头在相应感光元件上的成像位置与该感光元件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x2表示目标物体通过第二摄像头在相应感光元件上的成像位置与该感光元件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步骤S22:确定出与实时物体距离对应的摄像头间距,得到目标摄像头间距。
具体的,上述步骤S22中,确定出与实时物体距离对应的摄像头间距的步骤,可以包括:利用预先设定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实时物体距离对应的摄像头间距,得到目标摄像头间距;其中,对应关系为物体距离与摄像头间距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或者,将实时物理距离发送至目标终端的显示界面上,并在显示界面上创建间距输入接口,然后获取终端用户通过间距输入接口输入的间距值,得到目标摄像头间距。
也即,本实施例可以预先创建物体距离与摄像头间距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然后根据该关系确定出与实时物体距离对应的摄像头间距。当然,也可以通过人工设定的方式来确定与实时物体距离对应的摄像头间距。
步骤S23:利用当前摄像头间距以及目标摄像头间距,计算出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各自对应的位移量,得到第一位移量和第二位移量;其中,第一摄像头设于第一PCB板,第二摄像头设于第二PCB板,并且,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设于滑动导轨上。
步骤S24:根据第一位移量和第二位移量,分别对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进行相应控制,以分别牵引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产生相应的位移。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均是能够安置与终端内部的高精密马达。
步骤S25:若获取到图像采集指令,则分别利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物体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步骤S26: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合并,得到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像。
参见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具体的终端成像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31:通过距离传感器,探测当前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距离传感器具体可以是激光测距仪或声波测试仪。
步骤S32:根据实时物体距离,对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地调整。
其中,本实施例中调整摄像头间距的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内容,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人工调整的方式来对摄像头间距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现让安装上述第一摄像头的第一PCB板以及安装上述第二摄像头的第二PCB板设置在同一条精密滑动导轨上,并可以适当增大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与滑动导轨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
步骤S33:若获取到图像采集指令,则分别利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物体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步骤S34: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合并,得到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像。
参见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又一种具体的终端成像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S41:利用当前目标终端的摄像头参数,对景深表进行查找,得到当前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本实施例可以在摄像头无法实现对焦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终端当前的摄像头参数,对景深表进行查找,以大致确定出当前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步骤S42:根据实时物体距离,对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地调整。
其中,本实施例中调整摄像头间距的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步骤S43:若获取到图像采集指令,则分别利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物体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步骤S44: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合并,得到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像。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终端成像系统,应用于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目标终端,参见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
物体距离确定模块11,用于确定当前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得到实时物体距离;
摄像头间距调整模块12,用于根据实时物体距离,对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地调整;
图像采集模块13,用于当获取到图像采集指令,则分别利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物体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图像合并模块14,用于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合并,得到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像。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在对双摄像头所采集到的两张图像进行合并之前,先确定目标终端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这个物体距离,对两个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适应性地调整,也即,本发明实施例中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目标终端与被拍物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这样可以使得在同样物体距离的情况之下,相比于传统的采用固定摄像头间距的终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增大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以获取到具有更大视差的两张图片,从而使得终端上的双摄像头所得到的合成照片更具立体感。综上,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进一步提升终端上双摄像头所拍摄照片的立体感。
具体的,上述物体距离确定模块可以包括对焦指令触发单元和物距计算单元;其中,
对焦指令触发单元,用于触发对焦指令,以利用对焦指令,控制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对目标物体进行对焦;
物距计算单元,用于利用当前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视差以及摄像头间距,计算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当然,上述物体距离确定模块除了可以通过计算的方式来确定物体距离,也可以通过距离传感器来确定上述物体距离。也即,上述物体距离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物体距离探测单元,用于通过距离传感器,探测当前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另外,除了上述两种方式之外,上述物体距离确定模块也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来确定上述物体距离。也即,上述物体距离确定模块也可以包括:
物距查找单元,用于利用当前目标终端的摄像头参数,对景深表进行查找,得到当前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优先在摄像头无法进行对焦的情况下,利用上述物距查找单元来确定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终端成像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指令监测模块,用于在摄像头间距调整模块对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之前,监测是否获取到终端用户通过预设按钮触发的间距调整指令,若是,则允许摄像头间距调整模块对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若否,则禁止摄像头间距调整模块对第一摄像头与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上述图像合并模块可以包括特征提取单元、特征匹配单元和三维场景恢复单元;其中,
特征提取单元,用于分别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组特征信息和第二组特征信息;其中,第一组特征信息和第二组特征信息均包括颜色特征、形状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
特征匹配单元,用于对第一组特征信息和第二组特征信息进行特征匹配处理,得到相应的特征匹配结果;
三维场景恢复单元,用于利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内外参数,对特征匹配结果进行三维场景恢复处理,得到三维立体图像。
本实施例中,上述摄像头间距调整模块具体可以包括间距确定单元、位移量计算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间距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与实时物体距离对应的摄像头间距,得到目标摄像头间距;
位移量计算单元,用于利用当前摄像头间距以及目标摄像头间距,计算出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各自对应的位移量,得到第一位移量和第二位移量;其中,第一摄像头设于第一PCB板,第二摄像头设于第二PCB板,并且,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设于滑动导轨上;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位移量和第二位移量,分别对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进行相应控制,以分别牵引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产生相应的位移。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成像终端100,包括:
处理器101、存储器102、第一摄像头103和第二摄像头104;
处理器101通过调用存储器102存储的操作指令,用于执行如下步骤:
确定当前目标物体与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得到实时物体距离;
根据实时物体距离,对第一摄像头103与第二摄像头104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地调整;
若获取到图像采集指令,则分别利用第一摄像头103和第二摄像头104,对目标物体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对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合并,得到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像。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成像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成像终端还进一步包括通信芯片、电源、显示屏、输出装置和输入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处理器、存储器、通信芯片、电源、显示屏、输出装置和输入装置的数量均可以是单数个,也可以是复数个,在此不对它们进行一一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成像终端的操作系统可以包括现有所有主流终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以包括未来新开发的操作系统,在此不对本实施例中成像终端的操作系统进行具体限定。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目标终端,包括步骤:
确定当前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得到实时物体距离;
根据实时物体距离,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地调整;
若获取到图像采集指令,则分别利用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合并,得到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像;
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地调整的步骤,包括:
确定出与实时物体距离对应的摄像头间距,得到目标摄像头间距;
利用当前摄像头间距以及所述目标摄像头间距,计算出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各自对应的位移量,得到第一位移量和第二位移量;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一PCB板,所述第二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二PCB板,并且,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设于滑动导轨上;
根据所述第一位移量和所述第二位移量,分别对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进行相应控制,以分别牵引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产生相应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触发对焦指令,以利用所述对焦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
利用当前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视差以及摄像头间距,计算所述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通过距离传感器,探测当前所述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当前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利用当前所述目标终端的摄像头参数,对景深表进行查找,得到当前所述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地调整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监测是否获取到终端用户通过预设按钮触发的间距调整指令,若是,则允许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若否,则禁止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合并的步骤,包括:
分别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组特征信息和第二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组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组特征信息均包括颜色特征、形状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
对所述第一组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组特征信息进行特征匹配处理,得到相应的特征匹配结果;
利用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内外参数,对所述特征匹配结果进行三维场景恢复处理,得到所述三维立体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出与实时物体距离对应的摄像头间距的步骤,包括:
利用预先设定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实时物体距离对应的摄像头间距,得到所述目标摄像头间距;其中,所述对应关系为物体距离与摄像头间距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
或者,将实时物理距离发送至所述目标终端的显示界面上,并在所述显示界面上创建间距输入接口,然后获取终端用户通过所述间距输入接口输入的间距值,得到所述目标摄像头间距。
8.一种终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目标终端,包括:
物体距离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得到实时物体距离;
摄像头间距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实时物体距离,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地调整;
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当获取到图像采集指令,则分别利用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图像采集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图像合并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图像合并,得到相应的三维立体图像;
其中,所述摄像头间距调整模块包括:
间距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出与实时物体距离对应的摄像头间距,得到目标摄像头间距;
位移量计算单元,用于利用当前摄像头间距以及所述目标摄像头间距,计算出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各自对应的位移量,得到第一位移量和第二位移量;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一PCB板,所述第二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二PCB板,并且,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设于滑动导轨上;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移量和所述第二位移量,分别对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进行相应控制,以分别牵引所述第一PCB板和所述第二PCB板产生相应的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距离确定模块包括:
对焦指令触发单元,用于触发对焦指令,以利用所述对焦指令,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所述目标物体进行对焦;
物距计算单元,用于利用当前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视差以及摄像头间距,计算所述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距离确定模块包括:
物体距离探测单元,用于通过距离传感器,探测当前所述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距离确定模块包括:
物距查找单元,用于利用当前所述目标终端的摄像头参数,对景深表进行查找,得到当前所述目标物体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令监测模块,用于在所述摄像头间距调整模块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之前,监测是否获取到终端用户通过预设按钮触发的间距调整指令,若是,则允许所述摄像头间距调整模块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若否,则禁止所述摄像头间距调整模块对所述第一摄像头与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合并模块包括:
特征提取单元,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处理,得到相应的第一组特征信息和第二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组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组特征信息均包括颜色特征、形状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
特征匹配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组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组特征信息进行特征匹配处理,得到相应的特征匹配结果;
三维场景恢复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内外参数,对所述特征匹配结果进行三维场景恢复处理,得到所述三维立体图像。
CN201611102736.5A 2016-12-05 2016-12-05 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65070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02736.5A CN106507087B (zh) 2016-12-05 2016-12-05 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02736.5A CN106507087B (zh) 2016-12-05 2016-12-05 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7087A CN106507087A (zh) 2017-03-15
CN106507087B true CN106507087B (zh) 2019-01-15

Family

ID=58329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02736.5A Active CN106507087B (zh) 2016-12-05 2016-12-05 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070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7090B (zh) * 2017-05-31 2019-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外壳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622510A (zh) * 2017-08-25 2018-01-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509069A (zh) * 2017-09-29 2017-12-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图像采集设备及方法
CN107509070A (zh) * 2017-09-29 2017-12-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图像采集设备及方法
CN109743561A (zh) * 2018-12-29 2019-05-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拍摄方法、拍摄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16973A (zh) * 2019-01-08 2020-07-14 三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三维感测装置
CN110012236A (zh) * 2019-03-29 2019-07-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300264B (zh) * 2019-06-28 2021-03-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0177216B (zh) * 2019-06-28 2021-06-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2399068B (zh) * 2019-08-16 2022-05-03 触景无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13141499A (zh) * 2020-01-20 2021-07-20 北京芯海视界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3d拍摄的方法、装置及3d显示终端
CN113163085B (zh) * 2021-04-01 2023-04-18 长春博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目ide开发软件的智能工业摄像头
CN115442579A (zh) * 2021-06-04 2022-12-06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机器人及其控制装置和方法、以及车辆底盘图像生成系统
CN114666483A (zh) * 2022-04-06 2022-06-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2736A (zh) * 2006-04-21 2007-02-14 钟磊 立体数码摄像装置及方法
CN101840146A (zh) * 2010-04-20 2010-09-22 夏佳梁 自动矫正视差的立体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3292710A (zh) * 2013-05-27 2013-09-1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双目视觉视差测距原理的距离测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2736A (zh) * 2006-04-21 2007-02-14 钟磊 立体数码摄像装置及方法
CN101840146A (zh) * 2010-04-20 2010-09-22 夏佳梁 自动矫正视差的立体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3292710A (zh) * 2013-05-27 2013-09-1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应用双目视觉视差测距原理的距离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7087A (zh)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07087B (zh) 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及系统
US10455141B2 (en) Auto-focus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956715B2 (en) Decreasing lighting-induced false facial recognition
KR102085766B1 (ko) 촬영 장치의 자동 초점 조절 방법 및 장치
TWI640199B (zh) 影像擷取裝置及其攝影構圖的方法
CN107113415A (zh) 用于多技术深度图获取和融合的方法和设备
CN105611275A (zh) 执行电子装置的多照相机捕捉控制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8605087B (zh) 终端的拍照方法、拍照装置和终端
CN105744138B (zh) 快速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9922255A (zh) 用于生成实时深度图的双相机系统
CN103248822A (zh) 摄像终端的对焦方法及摄像终端
CN104205825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CN109068118B (zh) 双摄模组的基线距离调整方法、装置及双摄模组
CN102739958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5635568A (zh) 一种移动终端中的图像处理方法和移动终端
KR20150091064A (ko) 단일의 카메라를 이용하여 3d 이미지를 캡쳐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7547789B (zh) 影像获取装置及其摄影构图的方法
KR20190085787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영상 처리 방법
CN114363522A (zh) 拍照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5100557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以及图像提取方法
WO2018161322A1 (zh) 基于深度的图像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和电子装置
JPWO2015141185A1 (ja)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116789A (ja) 撮影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012208B (zh) 拍照对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232121A (zh) 活体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