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66483A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66483A
CN114666483A CN202210357717.6A CN202210357717A CN114666483A CN 114666483 A CN114666483 A CN 114666483A CN 202210357717 A CN202210357717 A CN 202210357717A CN 114666483 A CN114666483 A CN 114666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distance
shooting
shot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577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577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6648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66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664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89Recording image signals; Reproducing recorded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achieving an enlarged field of view, e.g. panoramic image cap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安装于本体的第一摄像头、安装于本体的第二摄像头、及处理器。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均能够相对本体运动。在电子设备被触发进行立体拍摄的情况下,处理器用于获取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之间的目标距离,在第一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相对本体移动至二者之间的距离为目标距离后,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还用于同步拍摄待摄物体不同视角的多帧图像,处理器还用于处理多帧图像以获取待摄物体的立体图像。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由于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是同步执行拍摄,避免了硬件资源的浪费,且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拍摄的多帧图像是用来获取立体图像,拓宽了使用场景。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成像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上的影像技术主要是针对平面上的单一场景进行拍摄。随着用户对于拍照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摄像头的数目和功能也不断扩充,目前市场上的电子设备大多配备以下几类摄像头:主摄像头、长焦镜头、微距镜头、广角镜头。然而,虽然目前电子设备配备的摄像头种类繁多,但基本上都只是在一个使用场景中采用一个摄像头来工作,造成硬件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用于至少解决硬件资源被浪费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安装于所述本体的第一摄像头、安装于所述本体的第二摄像头、及处理器。所述第一摄像头能够相对所述本体运动。所述第二摄像头能够相对所述本体运动。在所述电子设备被触发进行立体拍摄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目标距离,在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或所述第二摄像头相对所述本体移动至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目标距离后,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还用于同步拍摄待摄物体不同视角的多帧图像,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处理所述多帧图像以获取所述待摄物体的立体图像。
本申请实施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被触发进行立体拍摄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之间的目标距离,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均能相对所述本体运动;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或所述第二摄像头相对所述本体移动至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目标距离;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同步拍摄待摄物体不同视角的多帧图像;及处理所述多帧图像以获取所述待摄物体的立体图像。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中,设置有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在第一摄像头和/或第二摄像头相对本体移动至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目标距离后,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同步拍摄待摄物体不同视角的多帧图像,再处理多帧图像以获取待摄物体的立体图像。一方面由于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是同步执行拍摄,避免了硬件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拍摄的多帧图像是用来获取立体图像,相较于现有的摄像头仅仅用来拍摄平面图像而言,拓宽了使用场景。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执行拍摄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利用双目视觉原理获取电子设备与待摄物体之间的拍摄距离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中存储的拍摄距离-目标距离(标定距离)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根据用户输入,对标定距离进行调整,以获取目标距离的场景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更新至拍摄距离-标定距离映射关系的场景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更新至拍摄距离-标定距离映射关系的场景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同步拍摄的场景示意图;
图14至图1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与导轨的配合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设备100;
本体10、显示屏12、第一操作键72、第二操作键74、第三操作键76;
第一摄像头20;
第二摄像头30;
处理器40;
第一齿轮52、第二齿轮54、第一导轨62、第二导轨64、第一齿条66、第二齿条6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目前,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上的影像技术主要是针对平面上的单一场景进行拍摄。随着用户对于拍照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摄像头的数目和功能也不断扩充,目前市场上的电子设备大多配备以下几类摄像头:主摄像头、长焦镜头、微距镜头、广角镜头。然而,虽然目前电子设备配备的摄像头种类繁多,但基本上都只是在一个使用场景中采用一个摄像头来工作,造成硬件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此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图2所示)及电子设备100的拍摄方法。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的拍摄方法,包括:
01:在电子设备100被触发进行立体拍摄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目标距离,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均能相对本体10运动;
03:第一摄像头20和/或第二摄像头30相对本体10移动至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距离为目标距离;
05: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同步拍摄待摄物体不同视角的多帧图像;及
07:处理多帧图像以获取待摄物体的立体图像。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包括本体10、安装于本体10的第一摄像头20、安装于本体10的第二摄像头30、及处理器40。第一摄像头20能够相对本体10运动。第二摄像头30能够相对本体10运动。在电子设备100被触发进行立体拍摄的情况下,处理器40用于获取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目标距离,在第一摄像头20和/或第二摄像头30相对本体10移动至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距离为目标距离后,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还用于同步拍摄待摄物体不同视角的多帧图像,处理器40还用于处理多帧图像以获取待摄物体的立体图像。
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但不局限于是手机、平板(PAD)、笔记本电脑、手持游戏机等具有拍摄功能和显示功能的设备。本申请仅以电子设备100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设置于本体10的同一侧,在一个例子中,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均位于本体10的前侧(正常使用手机时面向用户),构成前置双摄摄像头。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均位于本体10的后侧(正常使用手机时背离用户),构成后置双摄摄像头。
一般地,电子设备100在进入拍摄模式时,可选择拍照还是录像,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100在进入拍摄模式(例如点击“相机”APP)时,可以选择“普通拍摄”或“立体拍摄”,而“立体拍摄”则包括立体拍照和立体录像,具体地,立体拍照是拍摄静态的立体图像,立体录像是拍摄三维视频,三维视频可由多帧静态的立体图像依次快速呈现出来,给用户以动态视频的观感。
若用户点击“相机”APP进入拍摄模式,且选择了“普通拍摄”按键(可以为虚拟按键,也可以为实体按键)后,可以人为选择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中的任意一个执行拍摄。或者,处理器40根据待摄物体与电子设备100之间的距离,自动选择第一摄像头20或第二摄像头30执行拍摄,例如,若选择的待摄物体为远距离物体(待摄物体与电子设备10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阈值),处理器40则采用为长焦摄像头的第一摄像头20执行拍摄。若选择的待摄物体为近距离物体(待摄物体与电子设备1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阈值),处理器40则采用为广角摄像头的第二摄像头30执行拍摄。其中,第二预设距离阈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阈值,且“距离”的获取方式可参照下文中“拍摄距离”的获取方式。再或者,处理器40根据当前环境亮度,自动选择第一摄像头20或第二摄像头30执行拍摄,例如,若当前环境亮度大于第一预设亮度阈值,处理器40则采用为可见光摄像头的第一摄像头20执行拍摄。若当前环境亮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阈值,处理器40则采用为红外摄像头的第二摄像头30执行拍摄。其中,第一预设亮度阈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亮度阈值,且“环境亮度”的获取可以由光感执行,也可以先行由第一摄像头20或第二摄像头30拍摄一帧图像,再由处理器40根据第一摄像头20或第二摄像头30的硬件参数、图像的对比度分析出当前的环境亮度。
若用户点击“相机”APP进入拍摄模式,且选择了“立体拍摄”按键(可以为虚拟按键,也可以为实体按键)后,可以再选择“立体拍照”或“立体录像”,选定“立体拍照”或“立体录像”后,便开始执行01、03、05、07中的方法。
处理器4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或微处理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在此不作限制。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40可以集成在手机的内部,并与手机一起构成电子设备100,如图1所示。处理器40也可以位于手机的外部,并与手机一起构成电子设备100,如图3所示。
传统的电子设备中的双摄摄像头,多是相对于本体固定不动的,不可以变换角度拍摄,而受限于电子设备本身尺寸,传统的双摄摄像头排列和设计也无法满足多视角拍摄,因此无法拍得立体图像,只能拍摄出单一的平面场景照片。
请结合图3,本申请电子设备100及电子设备100的拍摄方法中,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均能够相较于本体10运动,使得两个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距离能够随着场景与电子设备100的距离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且在第一摄像头20和/或第二摄像头30相对本体10移动至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距离为目标距离后,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同步拍摄待摄物体不同视角的多帧图像,再由处理器40处理多帧图像以获取待摄物体的立体图像。一方面由于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是同步执行拍摄,避免了硬件资源的浪费,也能避免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拍摄到的待摄物体不一致(例如先拍的为静止的待摄物体,后拍的为运动的待摄物体),减小后续将多帧图像处理成立体图像的难度;另一方面,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拍摄的多帧图像是用来获取立体图像,相较于现有的摄像头仅仅用来拍摄平面图像而言,拓宽了使用场景。
请参阅图2及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01:获取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目标距离,可包括:
011:采用双目视觉原理,根据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分别获取的初始图像,获取电子设备100与待摄物体之间的拍摄距离;及
013:根据拍摄距离及预设的拍摄距离-目标距离映射关系自动获取目标距离。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40还可用于:采用双目视觉原理,根据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分别获取的初始图像,获取电子设备100与待摄物体之间的拍摄距离;及根据拍摄距离及预设的拍摄距离-目标距离映射关系自动获取目标距离。
请参阅图5,在双摄像头组成的双目视觉系统中,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可以同时对待摄物体进行聚焦,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初始距离L以及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聚焦拍摄待摄物体时的焦距F1、F2均已知,双目视觉系统就能利用三角测距原理计算出拍摄待摄物体时,待摄物体与电子设备100之间的拍摄距离D0。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拍摄距离D0的获取方式并不局限于采用双目视觉原理,还可以在电子设备100上设置深度相机、距离传感器,可以直接采用深度相机或距离传感器来测量待摄物体与电子设备100之间的拍摄距离D0。其中,深度相机可以是飞行时间深度相机,基于飞行时间进行距离测量,也可以是结构光深度相机,基于散斑图案进行距离测量。
另外,“拍摄距离-目标距离映射关系”是电子设备100在出厂之前经过标定实验形成,并预先存储在电子设备100的存储单元(或系统数据库)中的,后续可以由处理器40从存储单元中调取使用。“拍摄距离-目标距离映射关系”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配置表形式的映射关系,也可以是函数关系式的映射关系,还可以是函数曲线的映射关系。以图6为例,“拍摄距离-目标距离映射关系”包括两项,分别为“拍摄距离”和“目标距离”,其中,“拍摄距离”衡量的是电子设备100与待摄物体之间的距离,“目标距离”则是“立体拍摄”要获取效果较好的立体图像时,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需要具备的距离。具体地,在一个例子中,如图6中(a)图所示,“拍摄距离”可以是单点值,对应地,“目标距离”为与该单点值对应的单点值。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6中(b)图所示,“拍摄距离”可以是距离范围,对应地,“目标距离”为与该距离范围对应的单点值。
在获知拍摄距离D0后,再根据待摄物体D0与拍摄距离-目标距离映射关系自动获取目标距离D1。具体地,从图6所示的配置表中查询出与拍摄距离D0对应的目标距离D1。需要说明的是,若“拍摄距离”是单点值,“目标距离”为与该单点值对应的单点值,那么就可能存在配置表中没有拍摄距离D0的情形,那么就处理器40就可以采用插值法来计算获取最终的目标距离D1。例如,D0在X1与X2之间,那么可以通过关系式计算出D1:(X1-D0)/(D0-X2)=(Y1-D1)/(D1-Y2),如此能够保证获取的目标距离D1的精度。当“拍摄距离”是距离范围,“目标距离”为与该距离范围对应的单点值,则比较容易就可以从配置表中查找到对应的目标距离,由此能够提升处理器40的处理效率,反应到用户层面就会让用户觉得拍照速度快,用户体验较好。
本申请电子设备100及电子设备100的拍摄方法在进行立体拍摄时,能够满足各种不同拍摄距离的场景对于两个摄像头(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距离的要求,拍摄出的立体图像效果更佳。
请参阅图2及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01:获取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目标距离,还可包括:
011:采用双目视觉原理,根据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分别获取的初始图像,获取电子设备100与待摄物体之间的拍摄距离;
015:根据拍摄距离及预设的拍摄距离-标定距离映射关系自动获取标定距离;及
017:根据用户输入,对标定距离进行调整,以获取目标距离。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40还用于:采用双目视觉原理,根据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分别获取的初始图像,获取电子设备100与待摄物体之间的拍摄距离;根据拍摄距离及预设的拍摄距离-目标距离映射关系自动获取标定距离;及根据用户输入,对标定距离进行调整,以获取目标距离。
其中,本实施方式的011中的获取拍摄距离D0的方式与上面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另外,“拍摄距离-标定距离映射关系”与上面实施方式中的“拍摄距离-目标距离映射关系”类似,是电子设备100在出厂之前经过标定实验形成,并预先存储在电子设备100的存储单元中的,后续可以由处理器40从存储单元中调取使用。“拍摄距离-标定距离映射关系”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配置表形式的映射关系,也可以是函数关系式的映射关系,还可以是函数曲线的映射关系。以图6为例,“拍摄距离-标定距离映射关系”包括两项,分别为“拍摄距离”和“标定距离”,其中,“拍摄距离”衡量的是电子设备100与待摄物体之间的距离,“标定距离”则是大部分情况下,“立体拍摄”要获取效果较好的立体图像时,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需要具备的距离。具体地,在一个例子中,如图6中(a)图所示,“拍摄距离”可以是单点值,对应地,“标定距离”为与该单点值对应的单点值。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6中(b)图所示,“拍摄距离”可以是距离范围,对应地,“标定距离”为与该距离范围对应的单点值。
在获知拍摄距离D0后,再根据待摄物体D0与拍摄距离-标定距离映射关系自动获取标定距离D1。具体地,从图6所示的配置表中查询出与拍摄距离D0对应的标定距离D1。需要说明的是,若“拍摄距离”是单点值,“目标距离”为与该单点值对应的单点值,那么就可能存在配置表中没有拍摄距离D0的情形,那么就处理器40就可以采用插值法来计算获取最终的标定距离D1。例如,D0在X1与X2之间,那么可以通过关系式计算出D1:(X1-D0)/(D0-X2)=(Y1-D1)/(D1-Y2),如此能够保证获取的标定距离D1的精度。当“拍摄距离”是距离范围,“标定距离”为与该距离范围对应的单点值,则比较容易就可以从配置表中查找到对应的标定距离,由此能够提升处理器40的处理效率,反应到用户层面就会让用户觉得拍照速度快,用户体验较好。
然而,由于每个用户对于立体的感知能力不同,若统一将“标定距离”作为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目标距离来进行立体拍摄,会使得有些用户对拍摄出的立体图像不满意。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针对每个用户进行定制化设计,即加入用户输入,对标定距离进行调整,以得到用户满意的目标距离,再在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距离处于该目标距离时进行拍照得到多帧图像,最后根据多帧图像获取立体图像,如此,采用动态工作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主观的判断来调节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的位置)的形式,让用户可以自主配置最适合自己感受的摄像头(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间距,在能够满足各种不同拍摄距离的场景对于摄像头距离的要求的同时,照顾了每个用户的偏好,用户体验较好。
更具体地,请参阅图7及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017:根据用户输入,对标定距离进行调整,以获取目标距离,可包括:
0171:处理在标定距离下第一摄像头20的预拍图像和第二摄像头30的预拍图像以获取三维预览图像;
0173:控制显示屏12显示三维预览图像;
0175:根据用户的第一输入,同步调整第一摄像头20的预拍图像的大小和第二摄像头30的预拍图像的大小,并同步更新三维预览图像直至更新后的三维预览图像达到目标大小;及
0177:根据用户的第二输入,控制第一摄像头20和/或第二摄像头30相对本体10移动,并再次同步更新三维预览图像,直至再次更新后的三维预览图像达到目标条件,将达到目标条件时的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距离作为目标距离。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40还用于:处理在标定距离下第一摄像头20的预拍图像和第二摄像头30的预拍图像以获取三维预览图像;控制显示屏12显示三维预览图像;根据用户的第一输入,同步调整第一摄像头20的预拍图像的大小和第二摄像头30的预拍图像的大小,并同步更新三维预览图像直至更新后的三维预览图像达到目标大小;及根据用户的第二输入,控制第一摄像头20和/或第二摄像头30相对本体10移动,并再次同步更新三维预览图像,直至再次更新后的三维预览图像达到目标条件,将达到目标条件时的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距离作为目标距离。
请结合图9,处理器40在执行完获取标定距离D1后,便会控制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移动到标定距离,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会同步拍摄图像,此时拍摄得到的图像为二维图像,下称“预拍图像”,类似于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在执行“普通拍摄”时得到的预览图像,是一直都会进行拍摄得到的,只是本申请中的第一摄像头20的“预拍图像”和第二摄像头30的“预拍图像”并不会显示在显示屏12上,而是由处理器40在后台进行处理,以得到三维预览图像,该三维预览图像被显示在显示屏12上,如图9中的立方体结构。
用户在观察到显示屏12上待摄物体的三维预览图像后,可以先执行第一输入,以同步调整第一摄像头20的“预拍图像”的大小和第二摄像头30的“预拍图像”的大小。具体地,显示屏12上可设有第一操作键72,第一操作键72可以是虚拟操作键,也可以是实体操作键,第一输入可以包括上滑和下滑,当第一输入为上滑,第一摄像头20的“预拍图像”变大,第二摄像头30的“预拍图像”同步变大,且二者变大的程度始终保持一致。当第一输入为下滑,第一摄像头20的“预拍图像”变小,第二摄像头30的“预拍图像”同步变小,且二者变小的程度始终保持一致。尽管第一摄像头20的“预拍图像”和第二摄像头30的“预拍图像”并没有呈现在显示屏12上,第一摄像头20的“预拍图像”大小的变化过程和第二摄像头30的“预拍图像”大小的变化过程无法被用户观察到,但是在同步调整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的“预拍图像”大小的过程中,处理器40一直在处理对应不同大小的“预拍图像”,从而得到了大小不同的三维预览图像,在显示屏12上呈现给用户看到的是大小不停变化的三维预览图像,对于用户而言更为直观,用户选择起来更为方便。当然,可以理解,第一输入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中为“上滑和下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入还可以是单击和双击,单击使“预拍图像”(表现为三维预览图像)变小,双击使“预拍图像”(表现为三维预览图像)变大;或者,第一输入包括左滑和右滑,左滑使“预拍图像”(表现为三维预览图像)变小,右滑使“预拍图像”(表现为三维预览图像)变大,等等,在此不做穷举。
三维预览图像的目标大小可由用户通过感知确定,也可以由处理器40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训练确定。当用户的第一输入使得更新后的三维预览图像达到目标大小后,用户便可再进行第二输入,以调整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至目标距离。具体地,显示屏12上可设有第二操作键74和第三操作键76,第二操作键74和第三操作键76可以是虚拟操作键,也可以是实体操作键。第一操作键72、第二操作键74和第三操作键76三者间隔设置,本申请中,第二操作键74位于显示屏12的中央,为一个圆形区域。第一操作件72和第三操作键76分别位于第二操作键74的两侧,均为长条形区域。
第二输入可以包括针对第二操作键74的点击、针对第三操作键76的左滑和右滑。当第二操作键74被点击左半区域,处理器40则控制左边第一摄像头20保持固定,此时,若第三操作键76接收到左滑指令,则处理器40则控制右边的第二摄像头30朝左边运动,即朝接近第一摄像头20的方向运动;若第三操作键76接收到右滑指令,则处理器40则控制右边的第二摄像头30朝右边运动,即朝远离第一摄像头20的方向运动。类似地,当第二操作键74被点击右半区域,处理器40则控制右边的第二摄像头30保持固定,此时,若第三操作键76接收到左滑指令,则处理器40则控制左边第一摄像头20朝左边运动,即朝远离第二摄像头30的方向运动;若第三操作键76接收到右滑指令,则处理器40则控制左边第一摄像头20朝右边运动,即朝接近第二摄像头30的方向运动。当第二操作键74未被点击,左边第一摄像头20和右边的第二摄像头30均可相对本体10运动,此时,若第三操作键76接收到左滑指令,处理器40则控制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均朝左边同步运动;若第三操作键76接收到右滑指令,则理器40则控制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均朝右边同步运动。当然,可以理解,第二输入也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中为“点击”加“左滑和右滑”等等,在此不做穷举。
三维预览图像的目标条件可由用户通过感知确定,也可以由处理器40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训练确定。例如,目标条件为三维预览图像的角度,即,呈现的各个面均符合用户的预期,或者均符合处理器40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训练后的标准。在再次更新后的三维预览图像达到目标条件时,将达到目标条件时的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距离作为目标距离,此时,在一个例子中,03中的方法被0177吸收,可无需再执行03,而是直接执行05即可。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017:根据用户输入,对标定距离进行调整,以获取目标距离,还可以是用户直接在标定距离的基础上进行步进式的加减,例如显示屏12上弹出调整窗口,窗口内显示标定距离的具体数值,用户可以在此具体数值上进行细微加减,例如增加0.1mm,减小0.1mm,并将调整值作为最终的目标距离。处理器40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目标距离后,便控制执行03中的方法,即,控制第一摄像头20和/或第二摄像头30相对本体10移动至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距离为目标距离。
请参阅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01:获取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目标距离,还可包括:
019:将目标距离更新至拍摄距离-标定距离映射关系中,以供下一次执行立体拍摄时调用。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40还用于将目标距离更新至拍摄距离-标定距离映射关系中,以供下一次执行立体拍摄时调用。
请结合图11,在基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拍摄距离-标定距离映射关系”,根据用户感受反馈,通过用户输入的方式,获取到符合用户对立体图像的偏好时对应的目标距离后,可以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即将目标距离更新至“拍摄距离-标定距离映射关系”中,如图12所示,将(a)图中的Y1更新为(b)图中Y1’。下一次执行立体拍摄时便可从更新的数据库中调用(b)图所示的更新后的“拍摄距离-标定距离映射关系”,具体地,在执行完019后,再执行011、015、017、03、05和07。如此,在下一次进行立体拍摄时,可以节省时间。
当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也可将目标距离更新至拍摄距离-目标距离映射关系中,以供下一次执行立体拍摄时调用,具体地,在执行完019后,再执行011、013、03、05和07。同样地,在下一次进行立体拍摄时,也可以节省时间。
请参阅图13,05: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同步拍摄待摄物体不同视角的多帧图像,可包括:
在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均发出准备就绪指令后,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同步拍摄待摄物体不同视角的多帧图像。
请参阅图2及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均发出准备就绪指令后,处理器40还用于控制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同步拍摄待摄物体不同视角的多帧图像。
当选择“立体拍摄”时,按下手机快门之后,需要保证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分别在不同的角度同时取景,这个对于时间的要求相对较高。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同步可以由软件控制,例如可以将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均与处理器40电连接,当按下拍照按钮时,处理器40同时向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发出触发信号,即代表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被同步触发。请结合图13,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之间的同步还可以采用硬件中断的形式来提供取景时软件的同步信号,即当按下拍照按钮时,需要等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都发出准备就绪指令之后,才开始取景,这样可以保证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工作配合的更加准确。
请一并参阅图14至图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还可包括设置于本体10内并能够导电的一对第一导轨62、设置于本体10内并能够导电的一对第二导轨64、第一齿轮52和第二齿轮54。第一导轨62与第二导轨64相接,且能够单独被上电,也可以被同时上电。
具体地,第一导轨62的内侧设有第一齿条66,第一齿轮52安装于第一摄像头20并能够相对第一摄像头20转动。第一摄像头20承载于第一导轨62,第一齿轮52与第一齿条66配合。在第一导轨62上电的情况下,第一摄像头20能够沿第一导轨62运动,更具体地,第一导轨62上电后,第一齿条66就会运动,并带动第一齿轮52转动,由于第一摄像头20与第一齿轮52转动连接,且第一齿轮52被限制在第一导轨62内,则第一摄像头20只能沿第一导轨62移动。当第一导轨62通的是第一方向的电流,则第一摄像头20可以沿第一导轨62左移,当第一导轨62通的是第二方向的电流,则第一摄像头20可以沿第一导轨62右移,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第一摄像头20的移动速度与所通电流的大小成正比。
同样地,第二导轨64的内侧设有第二齿条68,第二齿轮54安装于第二摄像头30并能够相对第二摄像头30转动。第二摄像头30承载于第二导轨64,第二齿轮54与第二齿条68配合。在第二导轨64上电的情况下,第二摄像头30能够沿第二导轨64运动,更具体地,第二导轨64上电后,第二齿条68就会运动,并带动第二齿轮54转动,由于第二摄像头30与第二齿轮54转动连接,且第二齿轮54被限制在第二导轨64内,则第二摄像头30只能沿第二导轨64移动。当第二导轨64通的是第一方向的电流,则第二摄像头30可以沿第二导轨64左移,当第二导轨64通的是第二方向的电流,则第二摄像头30可以沿第二导轨64右移,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第二摄像头30的移动速度与所通电流的大小成正比。
将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下方的第一导轨62和第二导轨64设计为导体,然后给第一导轨62和第二导轨64供电,由于第一导轨62和第二导轨64是固定位置的,所以其供电线路非常稳定,无需额外的布线工艺。将第一摄像头20和第二摄像头30分别直接搭配于第一导轨62和第二导轨64上,当第一摄像头20或第二摄像头30需要被唤醒工作时,只需将第一导轨62或第二导轨64上电即可,非常方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例子中”、“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安装于所述本体的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能够相对所述本体运动;
安装于所述本体的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能够相对所述本体运动;及
处理器,在所述电子设备被触发进行立体拍摄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目标距离,在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或所述第二摄像头相对所述本体移动至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目标距离后,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还用于同步拍摄待摄物体不同视角的多帧图像,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处理所述多帧图像以获取所述待摄物体的立体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采用双目视觉原理,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分别获取的初始图像,获取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待摄物体之间的拍摄距离;及
根据所述拍摄距离及预设的拍摄距离-目标距离映射关系自动获取所述目标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采用双目视觉原理,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分别获取的初始图像,获取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待摄物体之间的拍摄距离;
根据所述拍摄距离及预设的拍摄距离-标定距离映射关系自动获取所述标定距离;及
根据用户输入,对所述标定距离进行调整,以获取所述目标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处理在所述标定距离下所述第一摄像头的预拍图像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预拍图像以获取三维预览图像;
控制显示屏显示所述三维预览图像;
根据用户的第一输入,同步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头的预拍图像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预拍图像的大小,并同步更新所述三维预览图像直至更新后的三维预览图像达到目标大小;及
根据用户的第二输入,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或所述第二摄像头相对所述本体移动,并再次同步更新所述三维预览图像,直至再次更新后的三维预览图像达到目标条件,将达到所述目标条件时的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作为所述目标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将所述目标距离更新至所述拍摄距离-目标距离映射关系中,以供下一次执行所述立体拍摄时调用。
6.一种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被触发进行立体拍摄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之间的目标距离,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均能相对所述本体运动;
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或所述第二摄像头相对所述本体移动至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目标距离;
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同步拍摄待摄物体不同视角的多帧图像;及
处理所述多帧图像以获取所述待摄物体的立体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之间的目标距离,包括:
采用双目视觉原理,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分别获取的初始图像,获取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待摄物体之间的拍摄距离;及
根据所述拍摄距离及预设的拍摄距离-目标距离映射关系自动获取所述目标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之间的目标距离,包括:
采用双目视觉原理,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分别获取的初始图像,获取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待摄物体之间的拍摄距离;
根据所述拍摄距离及预设的拍摄距离-标定距离映射关系自动获取所述标定距离;及
根据用户输入,对所述标定距离进行调整,以获取所述目标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输入,对所述标定距离进行调整,以获取所述目标距离,包括:
处理在所述标定距离下所述第一摄像头的预拍图像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预拍图像以获取三维预览图像;
控制显示屏显示所述三维预览图像;
根据用户的第一输入,同步调整所述第一摄像头的预拍图像的大小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预拍图像的大小,并同步更新所述三维预览图像直至更新后的三维预览图像达到目标大小;及
根据用户的第二输入,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或所述第二摄像头相对所述本体移动,并再次同步更新所述三维预览图像,直至再次更新后的三维预览图像达到目标条件,将达到所述目标条件时的所述第一摄像头和所述第二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作为所述目标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目标距离更新至所述拍摄距离-标定距离映射关系中,以供下一次执行所述立体拍摄时调用。
CN202210357717.6A 2022-04-06 2022-04-06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Pending CN1146664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7717.6A CN114666483A (zh) 2022-04-06 2022-04-06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7717.6A CN114666483A (zh) 2022-04-06 2022-04-06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66483A true CN114666483A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35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7717.6A Pending CN114666483A (zh) 2022-04-06 2022-04-06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拍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6648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4068A (zh) * 2010-02-04 2010-08-04 朱仕康 立体视频拍摄装置
CN103135330A (zh) * 2011-11-22 2013-06-05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759556A (zh) * 2016-04-08 2016-07-13 凯美斯三维立体影像(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三维图像拍摄功能的手机
CN106507087A (zh) * 2016-12-05 2017-03-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及系统
CN109068118A (zh) * 2018-09-11 2018-12-21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双摄模组的基线距离调整方法、装置及双摄模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4068A (zh) * 2010-02-04 2010-08-04 朱仕康 立体视频拍摄装置
CN103135330A (zh) * 2011-11-22 2013-06-05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759556A (zh) * 2016-04-08 2016-07-13 凯美斯三维立体影像(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三维图像拍摄功能的手机
CN106507087A (zh) * 2016-12-05 2017-03-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成像方法及系统
CN109068118A (zh) * 2018-09-11 2018-12-21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双摄模组的基线距离调整方法、装置及双摄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6856B1 (en) Gaze-directed photography via augmented reality feedback
US1013606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image area using image sensor location
CN109639970B (zh) 一种拍摄方法及终端设备
KR102114377B1 (ko) 전자 장치에 의해 촬영된 이미지들을 프리뷰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EP3067746B1 (en) Photographing method for dual-camera device and dual-camera device
WO2019183819A1 (zh) 拍照方法、拍照装置和移动终端
JP5620142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CN110035218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拍照设备
CN113395419A (zh) 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20060044399A1 (en) Control system for an image capture device
CN108495032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933303B (zh) 拍照方法及电子设备
TW201532436A (zh) 以臉部偵測控制相機
CN102197918A (zh) 化妆镜调整系统、方法及具有该调整系统的化妆镜
US20170214856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otions and actions of an apparatus including an image capture device having a moving device connected thereto using a controlling device
CN107637063B (zh) 用于基于用户的手势控制功能的方法和拍摄装置
CN104954667A (zh) 显示设备和显示方法
KR20240004839A (ko) 촬영 방법,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CN111857461B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580899B (zh) 物体成像的控制方法及成像装置
CN112738420A (zh) 特效实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156672A1 (zh) 拍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20140047620A (ko) 입체적 효과 조정을 위한 상호적인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WO2022061541A1 (zh) 控制方法、手持云台、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4735353A (zh) 一种拍摄全景照片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