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2319A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02319A
CN106502319A CN201610809329.1A CN201610809329A CN106502319A CN 106502319 A CN106502319 A CN 106502319A CN 201610809329 A CN201610809329 A CN 201610809329A CN 106502319 A CN106502319 A CN 106502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display
mobile terminal
display modul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093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02319B (zh
Inventor
李鹤林
韩种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692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70030023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744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70141440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502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2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02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2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02F1/13471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all the liquid crystal cells or layers remain transparent, e.g. FLC, ECB, DAP, HAN, TN, STN, SBE-LC ce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该移动终端包括:主体,其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且处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状态和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折叠的第二状态中的一个状态;和显示组件,其设置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一侧,显示组件的至少部分叠加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上,其中,显示组件包括在第二状态下保持平坦的平坦区域和在第二状态下弯曲的弯曲区域,其中,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设置到显示面板的正面的第一层和设置到显示面板的背面的第二层,其中,设置到显示面板的背面的第二层的至少部分连接至固定到主体的框架。可利用包括多个层的柔性显示面板实现在使施加于显示面板的应力最小化的同时能弯曲的显示器。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利用包括多个层的柔性显示面板使施加于显示面板的应力最小化的可弯曲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诸如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的终端的功能多样化,终端成为具有拍摄照片或运动图像、播放音乐、运动图像文件和游戏以及接收广播节目的多种功能的多媒体播放器。
终端可被归类为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根据用户是否可个人地携带终端,移动终端还可由手持终端和车载终端组成。包括移动终端的传统终端提供越来越多复杂的各种功能。
为了支持和增强终端中的越来越多的功能,改进终端的结构部分和/或软件部分将是可取的。
正在研究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例如,具有可弯曲显示器的移动终端)。对于可弯曲显示器,需要有效地引导显示器弯曲的配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和其它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包括多个层的柔性显示面板使施加于显示面板的应力最小化的可弯曲移动终端。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体,其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并且处于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被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被折叠的第二状态中的一个状态;以及显示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一侧,所述显示组件的至少部分被叠加在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上,其中,所述显示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保持平坦的平坦区域以及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弯曲的弯曲区域,并且其中,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被设置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正面的第一层以及被设置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的第二层,其中,被设置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的所述第二层的至少部分连接至固定到所述主体的框架。
其中,所述第一层的模量不同所述第二层的模量。
其中,所述显示组件的中性面被形成为使得所述显示组件绕所述显示面板弯曲。
其中,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硅层。
其中,所述框架包括设置在被设置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的所述平坦区域中并且连接至所述显示组件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其中,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的弯曲区域中并且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柔性折叠支撑件。
其中,所述框架还包括与所述显示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狭缝对应的框架孔,其中,所述折叠支撑件还包括导销,所述导销被插入所述框架孔中并且根据所述显示组件的状态改变而在所述框架孔中移动。
其中,所述框架孔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对称地布置。
其中,所述折叠支撑件还包括多个通孔。
其中,所述通孔是形成在所述显示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狭缝。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的所述背面的中心处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一侧连接至所述显示组件,另一侧连接至所述主体。
该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主体之间的弹性层,该弹性层的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弹性层包括与所述平坦区域对应的刚性部以及与所述弯曲区域对应的柔性部。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弹性层之间的粘合层。
还包括柔性膜,该柔性膜包括依次层压在所述粘合层上的第一缓冲层、主体和第二缓冲层,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弹性低于所述主体并且高于所述显示组件的材料,其中,所述第二缓冲层包括弹性高于所述主体的材料。
还包括被设置到所述弹性层的所述背面的至少一个应变仪。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变仪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对应的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中的至少一个随着所述第一状态改变为所述第二状态而改变。
根据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适用性的进一步范围将变得更加明显。然而,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根据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显而易见,因此仅通过例示的方式给出了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
附图说明
根据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发明将被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些附图仅是例示进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并且,在附图中:
图1示出移动终端的操作。
图2至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
图5和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器中根据移动终端的操作的改变。
图7和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显示组件结构。
图9至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显示组件结构。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弹性层的效果。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应变仪。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显示组件的弯曲状态。
图15至图1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显示组件的配置。
图20至图2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显示组件的操作。
图24和图2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显示组件的配置。
图26至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配置的横截面图。
图2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30至图37是依次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制造方法的横截面图。
图38示出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的应变仪打印形式。
图39至图4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
图42和图4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根据移动终端的状态改变的变化。
图4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弹性层的功能。
图45和图4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弹性层的各种实施方式。
图4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触摸传感器。
图48和图4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弹性层的粘合部。
图5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可参照可示出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附图更充分地描述布置方式和实施方式。然而,实施方式可按照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具体实现,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可提供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公开将彻底和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概念。
下面可参照附图描述移动终端。在以下描述中,后缀“模块”和“单元”可仅考虑描述方便被给予移动终端的部件,而不具有彼此相区分的含义或功能。
移动终端可包括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系统等。
图1示出移动终端的操作。
如所示,移动终端100可具有可折叠主体。例如,移动终端100的主体可被折叠,使得其两个边缘彼此靠近和/或接触。显示器D可被设置到主体BD的至少一侧。
显示器D可形成在主体BD的至少一侧的整个表面上。此特征可不同于传统翻盖电话。即,与显示器被设置到其一侧的部分的传统折叠电话相区别,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可具有从主体BD的一个边缘到另一边缘的显示器。
显示器D可为柔性的。即,当主体BD折叠时,显示器D也折叠。此特征可不同于传统显示器。柔性显示器D可被设置到主体BD的一侧的基本上整个表面。
移动终端100可具有特定厚度。即,移动终端100可具有z方向上的厚度T。移动终端100的厚度可为移动终端100的部件(例如,主体BD和显示器D)在z方向上的厚度之和。
移动终端100可处于第一状态S1或第二状态S2。
第一状态S1可以是主体BD展开的状态。例如,如果主体BD被分成多个区域,则主体BD的所述区域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状态可以是第一状态S1。在第一状态S1下,移动终端100可看起来像杆状。
第二状态S2可以是主体BD折叠的状态。例如,主体BD的所述区域中的一个区域被折叠到另一个区域的状态可以是第二状态S2。在第二状态下,移动终端100的长度可看起来是长度的一半。
当主体BD折叠,因此第一状态S1改变为第二状态S2时,可生成主体BD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的长度差。长度差可由移动终端100的厚度T导致。即,厚度T可导致针对主体BD的内表面的第一半径R1与针对主体BD的外表面的第二半径R2之差。由于第一半径R1与第二半径R2之差,在主体BD折叠的第二状态S2下,主体BD的外表面的长度可变得大于主体BD的内表面的长度。如果主体BD的外表面的长度变得大于主体BD的内表面的长度,则当主体BD折叠时,附接至主体BD的内表面的显示器D可能起皱。
在第二状态S2下,可能需要第一半径R1。这可考虑以下事实来清楚地理解:当设置到主体BD的内表面的显示器D叠平时显示器D可能损坏。因此,移动终端100可能需要用于在第二状态下维持第一半径R1的结构。
图2至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
如图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可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一个状态下和/或介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
图2示出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一状态S1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的正面和背面。如所示,移动终端100的主体230可包括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显示器D可被设置在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上。显示器D可被连续地设置在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上。
图3的(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介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情况。如所示,移动终端100可处于移动终端100的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以预定角度弯曲的第三状态。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和/或固定到第三状态可通过连接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铰链组件L来实现。
图3的(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如所示,移动终端100可处于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绕铰链组件L旋转的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可交叠。在第二状态下,显示器D可被设置在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内表面上。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中所包括的铰链组件L的位置。如所示,铰链组件L可被设置在第一主体210与第二主体220之间。
移动终端100中可具有板P。板P可被设置在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中的一个上。例如,板P可被设置在第一主体210上。
移动终端100中可设置有电池B。电池B可被设置在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中的另一个上。即,电池B可被设置到设置有板P的主体以外的主体。例如,电池B可被设置在第二主体220上。
多个音频输出单元O1和O2和/或多个麦克风M1和M2可被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内部。例如,音频输出单元O1和O2以及麦克风M1和M2可被设置到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的一个边缘和另一边缘。
铰链组件L可被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内部。铰链组件L可连接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铰链组件L可被设置在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之间。
铰链组件L可利用联接至其两侧的支撑板SP来联接至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
图5和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根据移动终端的操作的显示器中的改变。
如图5的(a)所示,在第一状态下,显示器D的中心可位于铰链组件L上,其两侧可分别位于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上。
显示器D在第一状态下可平坦。即,显示器D不弯曲。在这种情况下,联接至铰链组件L的支撑板SP的上表面的高度可与铰链组件L以及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相同。因此,用户可进一步专注于平坦显示器D的平坦画面上。
参照图5的(b),在第二状态下显示器D的至少部分可向凹进区域(RA)移动。当支撑板SP向主体230内部移动时可形成凹进区域RA。显示器D的所述至少部分可向具有预定曲率DR的凹进区域RA移动。因此,主体230的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的长度差可被补偿。
随着移动终端100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支撑板SP可向主体230内部滑动。因此,由支撑板SP支撑的显示器D可连同具有预定曲率DR的支撑板SP一起向主体230内部凹进。
凹进区域RA中的铰链组件L的中心可与显示器D接触。即,在凹进区域RA中在第二状态下弯曲的显示器部分不与铰链组件L接触。
在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期间,由于铰链组件L的中心接触显示器D,所以显示器D可向凹进区域RA凹进以具有预定DR。如果铰链组件L的中心不接触显示器D,则显示器D可改变为随机形状而不具有曲率。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器D可在主体内部扭曲。另外,显示器D可能起皱。
在第二状态下显示器D可在凹进区域RA以外的区域中保持平坦。因此,显示器D可在凹进区域RA以外的区域中附接至主体230。
显示器D的位于凹进区域RA中的部分可被称作弯曲区域BA,显示器D的位于凹进区域RA之外的部分可被称作平坦区域FA。即,显示器D的根据状态改变而凹进或弯曲的部分可被称作弯曲区域BA,显示器D的无论状态改变均不凹进或弯曲的部分可被称作平坦区域FA。
参照图6的(a),弹性层TS可被设置到显示器D的至少一侧。
弹性层TS可被设置在显示器D与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之间。即,弹性层TS可不被显示器D暴露于外。弹性层TS可包含具有高弹性的材料,这防止了当显示器D多次弯曲时显示器D中生成裂缝。即,当显示器D多次弯曲时在显示器D的外部生成的拉伸强度可被弹性层TS的弹性恢复力抵消。例如,弹性层TS可包含硅。
弹性层TS可引导显示器D。例如,当在显示器D平坦的第一状态下对显示器D施加压力时,弹性层TS可引导显示器D保持平坦。例如,当显示器D处于第二状态和/或改变为第二状态时,弹性层TS可引导显示器D,使得施加于显示器D的应力被最小化。
参照图6的(b),弹性层TS附接至显示器D,因此可与显示器D一起向主体230内部凹进。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凹进,弹性层TS的拉伸和收缩可根据显示器D的移动而重复。因此,弹性层TS可牢固地附接至显示器D,使得弹性层TS不与显示器D分离。
弹性层TS可防止当显示器D凹进或弯曲时显示器D起皱或损坏。即,弹性层TS可防止由于显示器D的重复的收缩和松弛而生成裂缝或褶皱。
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100可使弹性层TS附接至显示器D的至少一侧。因此,当主体230处于第二状态或第三状态时,显示器D可更灵活地移动并且维持平坦。
图7和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显示组件的结构。
如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DA可包括多个层。具有所述层的显示组件DA可使施加于显示面板DL的应力最小化。至少一个层可由硅形成。
参照图7,显示组件DA可包括第一层FL1、硅层SL1、粘合层S、显示面板DL和第二层FL2。显示组件DA可包括上述部件的部分或全部。例如,第一层FL1和第二层FL2中的至少一个可被省略。显示组件DA可被配置为使得施加于显示面板DL的应力被最小化。
第一层FL1和第二层FL2可被分别设置到显示面板DL的正面和背面。第一层FL1和第二层FL2可由FET、膜和硅中的至少一个形成。
第一层FL1和第二层FL2中的每一个可具有预定模量。例如,第一层FL1的模量可不同于第二层FL2的模量。例如,第一层FL1的模量可大于第二层FL2的模量,反之亦然。模量可表示层性质。模量可表示弹性模量。
第一层FL1和第二层FL2的模量可基于显示组件DA的厚度、显示组件DA中的显示面板DL的位置、显示面板DL与第一层FL1和第二层FL2之间的距离、第一层FL1和第二层FL2以外的部件的模量等来确定。第一层FL1和第二层FL2的模量可被确定为使得中性面(图14的NL)形成在显示面板DL中。例如,如果中性面(图14的NL)位于显示面板DL与第一层FL1之间,则第一层FL1可由具有较低模量的材料形成。
硅层SL1可向显示组件DA提供弹性。例如,触摸第一层FL1的用户可由于硅层SL1的弹性而感觉略柔和。
硅层SL1可具有光学性质。例如,硅层SL1可为透明或几乎透明的。由于透明的硅层SL1,用户可没有任何困难地看到显示在显示面板DL上的图像。
粘合层S可将硅层SL1附接至显示面板DL。粘合层S可以是光学透明树脂(OCR)。粘合层S可包括第一粘合层S1和第二粘合层S2。
第一粘合层S1可被设置到显示面板DL的前表面。
第二粘合层S2可被设置到显示面板DL的侧面。显示面板DL的前表面和侧面可通过设置到显示面板DL的前表面的第一粘合层S1以及设置到显示面板DL的侧面并且连接至第一粘合层S1的第二粘合层S2来密封。因此,可保护显示面板DL免受灰尘、水分等影响。
显示面板DL可以是显示组件DA中基本上显示图像的部分。显示面板DL可以是OLED。由于显示面板DL不需要背光单元,与OLED对应的显示面板DL可较薄。
显示面板DL可具有柔性。因此,显示面板DL可通过用户所施加的外力而折叠或展开。
即使显示面板DL具有柔性,可取的是最小应力被施加于显示面板DL。例如,如果当显示组件DA弯曲时中性面位于显示面板DL以外的部分中,拉伸力或压缩力可被施加于显示面板DL。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DA的部件的模量可被控制以使得中性面位于显示面板DL中。
图8是沿着线II-II截取的显示组件DA的横截面图。
如所示,显示组件DA还可包括侧面保护层SP。
侧面保护层SP可沿着显示组件DA的侧面设置。侧面保护层SP可被设置到显示组件DA的两侧。
侧面保护层SP可防止显示组件DA的侧面暴露于外。即,侧面保护层SP可覆盖显示组件DA的侧面以及与显示组件DA的侧面邻接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至少部分。
侧面保护层SP的下表面可附接至框架(图17的FR)。即,显示组件可通过侧面保护层SP被固定到框架(图17的FR)。形状记忆合金或者非晶合金AA可被设置在位于显示组件DA两侧的侧面保护层SP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显示组件可通过侧面保护层SP和/或非晶合金AA被固定到框架(图17的FR)。
图9至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显示组件的结构。
如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的显示组件DA可包括弹性层TS。弹性层TS可更有效地支撑显示组件DA。弹性层TS可改进显示组件DA的平坦度。弹性层TS可提供恢复力,使得弯曲的显示组件DA变得平坦。
参照图9的(a),弹性层TS可被设置到显示组件DA的下表面。弹性层TS可附接至显示组件DA的下表面。
参照图9的(b),弹性层TS可包括硅区域IS和SUS区域EF。
硅区域IS可由弹性材料形成。硅区域IS可由诸如硅的可延展材料形成。硅区域IS可由当被施加外力时容易弯曲的材料形成。硅区域IS可对应于弯曲区域(图6的BA)。
SUS区域EF可被设置到硅区域IS的两侧。与硅区域IS相比,SUS区域EF可由刚性材料形成。例如,SUS区域EF可被配置成金属板。SUS区域EF可对应于平坦区域(图6的FA)。
SUS区域EF可包括第一SUS区域EF1和第二SUS区域EF2。第一SUS区域EF1和第二SUS区域EF2可分别被设置到硅区域IS的两侧。即,第一SUS区域EF1和第二SUS区域EF2可被布置成使得硅区域IS位于二者之间。
参照图10,SUS区域EF可通过嵌件注塑(insert injection)被模制到硅区域IS。即,SUS区域EF的插入部IA可被模制到硅区域IS并与硅区域IS集成,SUS区域EF的延伸部EA可位于硅区域IS之外。可通过经由嵌件注塑将SUS区域EF模制到硅区域IS来更容易地形成弹性层TS。另外,即使当显示组件DA重复地弯曲时,硅区域IS和SUS区域EF也彼此不分离,从而维持可靠性。
如图11所示,SUS区域EF和硅区域IS可按照各种形式来实现。
参照图11的(a),硅区域IS可围绕SUS区域EF。换言之,硅区域IS被设置到第一SUS区域EF1和第二SUS区域EF2的四侧。
参照图11的(b),硅区域IS可覆盖SUS区域EF。换言之,硅区域IS可围绕SUS区域EF的侧面和两个表面。
弹性层TS的弹性可随着硅区域IS的面积和/或硅区域IS的比例增加而增加。由弹性层TS施加于显示组件DA的恢复力可随着硅区域IS的面积和/或硅区域IS的比例增加而增加。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弹性层的效果。
如所示,弹性层TS可为显示组件DA提供支撑力和/或恢复力。尽管附图示出弹性层TS与显示组件DA的前端模块(FM)分离,这是为了方便理解的概念图。弹性层TS附接至前端模块FM。
参照图12的(a),用户可利用手指F等触摸显示组件DA。当用户触摸显示组件DM时,压力可被施加于显示组件DA的触摸点。显示组件DA可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因此,触摸区域当被施加压力时可凹进。
弹性层TS的硅区域IS可在厚度方向上提供恢复力。因此,对用户的手指的压力的反作用力F可被提供给显示组件以增加显示组件DA的平坦度。
SUS区域EF可防止显示组件DA松垂。即,如上所述,由刚性材料形成的SUS区域EF可抵抗由手指F施加的压力。
参照图12的(b),显示组件DA可弯曲。当显示组件DA弯曲时,弹性层TS可向显示组件DA提供弹力。例如,由于延伸的硅区域IS,可在显示组件DA变得平坦的方向上施加力。即,可通过弹性层TS改进显示组件DA的平坦度。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应变仪。
如所示,应变仪SG可附接至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弹性层TS。应变仪SG可感测显示组件DA的弯曲程度。
参照图13的(a),应变仪SG可被设置到硅区域IS。应变仪SG可与弹性层TS的纵向方向平行地布置。应变仪SG可按照间隔布置。
应变仪SG可通过电阻变化来感测弹性层TS的弯曲程度。例如,当弹性层TS弯曲时,与应变仪SG对应的硅区域IS的长度可增加。当硅区域IS的长度增加时,附接至硅区域IS的应变仪SG的长度也可增加。然后,应变仪SG的厚度可减小。长度增加和厚度减小可导致应变仪SG的电阻增大。控制器可通过应变仪SG的电阻增大/减小来感测显示组件DA的弯曲程度。
参照图13的(b),应变仪SG可包括褶皱区域WA。褶皱区域WA可以是应变仪SG的不直的部分。褶皱区域WA可增加应变仪SG的长度。即,褶皱区域WA可增加各个应变仪SG的起始点与结束点之间的长度。当应变仪SG的长度增加时,应变仪SG的灵敏度可增大。褶皱区域WA可位于弹性层TS的具有最大弯曲程度的中心区域中。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显示组件的弯曲状态。
如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DA可具有形成在显示面板DL中的中性面NL。因此,当显示面板DL弯曲时施加于显示面板DL的应力可减小。
参照图14的(a),显示组件DA可包括前层FDL和后层BDL,显示面板DL夹在二者之间。前层FDL可包括上述的第一层FL1、硅层SL1和粘合层S,后层BDL可包括第二层FL2。由于不同的层配置,前层FDL和后层BDL可具有不同的厚度。例如,后层BDL可具有第一厚度T1,而前层FDL可具有第二厚度T2。即使前层FDL和后层BDL具有不同的厚度,中性面NL可位于显示面板DL中。即,可通过控制形成前层FDL的层的模量以及形成后层BDL的层的模量来将中性面NL布置在显示面板DL中。
参照图14的(b)和图14的(c),显示组件DA可绕中性面NL在一个方向或者另一方向上弯曲。例如,当显示组件DA在一个方向上弯曲时前层FDL的厚度从T2减小至T4,后层BDL的厚度从T1增大至T3,而当显示组件DA在另一方向上弯曲时前层FDL的厚度从T2增大至T6,后层BDL的厚度从T1减小至T5。
即使前层FDL和后层BDL的厚度由于在一个方向或者另一方向上弯曲而改变,显示组件DA也可绕显示面板DL的中性面NL弯曲。因此,根据弯曲施加于显示面板DL的应力可被最小化。即,在显示面板DL中根据弯曲的拉伸力和/或压缩力的效果被最小化。这防止了显示面板DL由于重复的扩展/压缩而损坏。
图15至图1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显示组件的配置。
如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的显示组件DA可包括用于有效地吸收根据弯曲引起的内部/外部的长度的改变的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的显示组件DA可包括用于有效地支撑柔性显示面板DL的结构。
图15是显示组件DA的正面立体图。
如所示,显示组件DA可包括导轨GL。
导轨GL可被设置到显示组件DA的长边。导轨GL可按照间隔布置。例如,导轨GL可包括设置到显示组件DA的一个长边的第一导轨GL1和第二导轨GL2以及设置到显示组件DA的另一长边的第三导轨GL3和第四导轨GL4。
导轨GL可与框架(图6的FR)组合。换言之,显示组件DA和框架(图6的FR)组合。显示组件DA和框架(图6的FR)通过导轨GL组合。导轨GL可引导显示组件DA,使得显示组件DA响应于移动终端100的弯曲方向和/或弯曲程度而弯曲。
图16是显示组件DA的背面立体图。
如所示,显示组件DA可包括设置在框架FR之间的折叠支撑件FS。
框架FR可为刚性的。即,框架FR即使被施加外力时也不会变形。框架FR可为刚性板。框架FR可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
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可被设置到显示组件DA的背面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两个边缘。换言之,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可间隔开预定间隔。
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可被固定到显示组件DA。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可被固定到移动终端100的主体(图2的230)。换言之,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的一侧可被固定到显示组件DA,其另一侧可被固定到主体(图2的230)。
折叠支撑件FS可被设置在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之间。折叠支撑件FS的至少部分可在移动终端100的厚度方向上与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交叠。
折叠支撑件FS可为柔性的。因此,在介于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之间的折叠支撑件FS中可发生显示组件DA的弯曲。折叠支撑件FS的详细配置将稍后描述。折叠支撑件FS可包括设置到其中心的连接部BB。
连接部BB的一侧可与显示组件DA连接,其另一侧可与主体(图2的230)连接。即,显示组件DA和主体(图2的230)通过连接部BB组合。
显示组件DA可绕连接部BB弯曲。即,柔性折叠支撑件FS可绕连接部BB弯曲。
图17的(a)是图15所示的显示组件DA的部分A的放大图。如所示,第三导轨GL3可被设置到框架FR的一侧。第三导轨GL3可包括分别向其一侧和另一侧延伸的导轨GL3a和GL3b。第三导轨GL3的导轨GL3a和GL3b可与主体组合。
图17的(b)是图15所示的显示组件DA的部分B的放大图。如所示,第三导轨GL3的导轨GL3b和第四导轨GL4的导轨GL4b可彼此间隔开。第三导轨GL3的导轨GL3b与第四导轨GL4的导轨GL4b之间的间隔区域可对应于弯曲区域BA,即,显示组件DA弯曲的区域。
图18是沿着图16的线I-I截取的横截面图。
如所示,连接部BB被设置到显示组件DA的中心,导销SPB被插入设置到显示组件DA两侧的框架FR的框架孔FRH中。
连接部BB可包括与显示组件DA组合的主体BB1以及形成在主体BB1中的组合孔BB2。组合孔BB2可与形成在移动终端100的主体中的组合突起组合。
导销SPB可从折叠支撑件FS延伸。导销SPB可被插入框架孔FRH中。导销SPB可沿着框架孔FRH移动。即,导销SPB可沿着形成在移动终端100的纵向方向上的框架孔FRH移动。
导销SPB的移动可意味着与导销SBP组合的折叠支撑件FS的移动。即,导销SBP的移动可补偿由于显示组件DA的弯曲引起的显示组件DA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旋转半径之间的差异。
显示组件DA可包括弯曲区域BA以及固定区域FIA1和FIA2。显示组件DA可在弯曲区域BA中弯曲。
图19是沿着图16的线Ⅱ-Ⅱ截取的横截面图。
如所示,第二导轨GL2可与框架FR组合。第二导轨GL2的导轨GL2a和GL2b可向其两侧延伸并且与移动终端的主体组合。
折叠支撑件FS可从显示组件DA的后侧支撑显示组件DA。折叠支撑件FS可滑动以补偿由于显示组件DA的弯曲而引起的显示组件DA的长度变化。
图20至图2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显示组件的操作。
如所示,支撑显示组件DA的折叠支撑件FS可滑动以补偿由于显示组件DA的弯曲引起的显示组件DA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长度差。
参照图20的(a),在初始位置,导销SPB可被设置在框架孔FRH的一侧。所述初始位置可对应于移动终端展开的状态。框架孔FRH可以是具有长边SH的狭缝。框架孔FRH可以是与显示组件DA的长度平行地形成的狭缝。
参照图20的(b),在改变的位置,导销SPB可被设置在框架孔FRH的另一侧。所述改变的位置可对应于移动终端100折叠的状态。即,在从初始位置改变为改变的位置期间,导销SPB可逐渐从框架孔FRH的一侧向另一侧移动。由于导销SPB与折叠支撑件FS组合,所以导销SPB的移动可意味着折叠支撑件FS的移动。
图21示出显示组件DA的背面。
如所示,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可具有框架孔FRH。例如,框架孔FRH可在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中按照间隔间隔开布置成一行。
导销SPB可被插入框架孔FRH中。因此,导销SPB可移动与框架孔FRH的长边的长度对应的距离。由于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分别具有框架孔FRH,所以由于显示组件DA的弯曲引起的显示组件DA的内表面/外表面中的长度变化可被框架孔FRH的长边SH的长度的两倍抵消。
参照图22的(a),在显示组件DA展开的状态下,折叠支撑件FS以及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可支撑显示组件DA。即,可维持显示组件DA的展开状态,使得显示组件DA可保持平坦而没有起皱。
参照图22的(b),显示组件DA可在折叠支撑件FS的区域中弯曲。即,与折叠支撑件FS对应的弯曲区域BA可弯曲。这意味着即使当显示组件DA弯曲时,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可不弯曲。
图2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DA。
第二框架FR2可联接至移动终端100的主体。即,第二框架FR2可以是固定区域FA。第二框架FR2可用作固定区域FA,其连接至移动终端的主体以允许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连接部(图22的BB)被省略。
框架孔FRH可被设置到第一框架FR1和第二框架FR2中的仅一个。例如,框架孔FRH可被设置到第一框架FR1。因此,折叠支撑件FS可沿着第一框架FR1的框架孔FRH滑动以抵消当显示组件DA弯曲时显示组件DA的长度变化。
图24和图2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显示组件的配置。
如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组件DA可使用各种形式的折叠支撑件FS以用于弯曲和支撑效果。
参照图24,折叠支撑件FS中可形成有多个孔。
孔H可按照间隔布置。孔H可具有多边形形状。例如,折叠支撑件FS可具有六边形孔H。
孔H可使得折叠支撑件FS能够更灵活地弯曲。即,由于孔H中不存在形成折叠支撑件FS的硅,所以在孔H中对弯曲的阻力可减小。
不管孔H是否存在,折叠支撑件FS支撑显示组件DA的能力可不改变。即,由于折叠支撑件FS的蜂窝状结构,可维持折叠支撑件FS在显示组件DA的厚度方向上的支撑力。
参照图25,孔H可为狭缝。即,在显示组件DA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长边的孔H可布置成一行。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对弯曲的阻力可减小。因此,可实现更灵活的弯曲。
图26至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配置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26,应变仪SG可被设置到弹性层TS的至少一侧的至少部分。至少一个应变仪SG可被设置在弹性层TS上并且与其它应变仪SG间隔开。所述至少一个应变仪SG可从弹性层TS的一个边缘向其另一边缘延伸。应变仪SG可包含导电材料。
由于应变仪SG包含导电材料,所以应变仪SG的电阻可通过电连接其两端来测量。可通过应变仪SG中的电阻变化来感测移动终端的状态改变。应变仪SG中的电阻变化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参照图27,弹性层TS的与平坦区域FA对应的部分可包括插入硅中的不锈钢板314。例如,不锈钢板314可在硅内通过嵌件注塑来形成。即,不锈钢板可与硅集成。不锈钢板314可改进要附接的显示器D的平坦度。
应变仪SG可存在于弯曲区域BA中。例如,应变仪SG可被设置到弹性层TS的与接触显示器D的一侧相对的一侧。
参照图28的(a),弹性层TS可附接至显示器D的至少一侧的至少部分。即,弹性层TS可仅被设置在显示器D的弯曲区域BA上。
参照图28的(b),在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期间或者反之亦然,仅显示器D的弯曲区域BA可凹进或弯曲。因此,即使弹性层TS仅被设置到弯曲区域BA,也可防止显示器D损坏或起皱。图2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30至图37是依次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制造方法的横截面图。
如图29至图3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制造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参照图30,可准备显示器D(S10)。显示器D可包括依次层压的泡沫状物137、TFT基板135、触摸基板133和偏振器131。粘合层350可被夹在层压的层之间。
偏振器131可将所输入的在各种方向上振动的自然光改变为在一个方向上振动的光。因此,偏振器可通过防止入射光被反射来确保户外可见度。
触摸基板133可被设置在偏振器131下面。触摸基板133可感测用户触摸。触摸基板133可以是透明的铟锡氧化物(ITO)玻璃基板。触摸基板133可包括彼此交叉的多个感测层。因此,触摸基板133可正确地感测用户所触摸的点。触摸基板133可以是电阻式触摸基板或电容式触摸基板。
TFT基板135可被设置在触摸基板133下面。TFT基板135可调节要显示在显示器D上的图像。TFT基板135可包括彼此交叉的数据线和选通线、形成在数据线和选通线的成交叉处的TFT以及设置在通过数据线和选通线形成的区域中的像素电极。
泡沫状物137可被设置在TFT基板135下面。泡沫状物137可具有多孔结构或者海绵状结构。泡沫状物137可吸收粘合层350的部分。因此,当粘合层350被过度提供时,泡沫状物137可防止粘合层350溢出。由于泡沫状物137具有多孔结构,所以泡沫状物137可按照预定比率压缩。因此,泡沫状物137可更有效地紧密附接至TFT基板135。泡沫状物137可包括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纤维素树脂和聚烯烃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粘合层350可被设置在上述层之间并且帮助组合所述层。粘合层350可包括光学透明粘合剂(OCA)或者光学透明树脂(OCR)。
粘合层350可通过被施加适当波长的紫外光来被硬化成固态。即,显示器D的多个层可被同时加热和加压以硬化。
参照图31,柔性膜FP可附接至显示器D的一侧(S20)。具体地讲,柔性膜FP可通过粘合层350附接至显示器D的偏振器131的上表面。柔性膜FP可保护显示器D免受外部冲击或水分影响。另外,即使显示器D重复地弯曲,柔性膜FP可防止显示器D开裂。
如图32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中,柔性膜FP可包括主体M以及第一缓冲层RS1和第二缓冲层RS2。第一缓冲层RS1和第二缓冲层RS2可被分别设置到主体M的两侧。第一缓冲层RS1和第二缓冲层RS2可彼此相对,主体M夹在二者之间。
主体M可包括硅。例如,主体M可具有在0.1mm至0.4mm的范围内的厚度。因为主体M包含硅,所以在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期间主体M可为柔性的。
第一缓冲层RS1和第二缓冲层RS2可包括具有不同于主体M的模量的材料。例如,第一缓冲层RS1可包括模量低于主体M的材料,而第二缓冲层RS2可包括模量高于主体M的材料。因此,弹性可从显示器D至主体M逐渐增大。
由于第一缓冲层RS1和第二缓冲层RS2的存在,显示器D与主体M之间的弹性不会突然改变。因此,第一缓冲层RS1和第二缓冲层RS2可防止在主体M与显示器D之间的边界处生成裂缝。
根据本实施方式,粘合层350可利用光学透明粘合剂(OCA)或光学透明树脂(OCR)将柔性膜FP附接至显示器D。
参照图33,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中,柔性膜FP可包括主体M以及仅第二缓冲层RS2。
根据本实施方式,粘合层350可覆盖显示器D的前表面和侧面。即,粘合层350可密封显示器D的前表面和侧面。在这种情况下,粘合层350可使用OCR。
粘合层350可使用硅OCR。硅OCR可具有在8000Pa至10000Pa的范围内的模量。另外,80%或更多的硅OCR可具有弹性。因此,硅OCR可在从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期间吸收由柔性膜FP和显示器D的长度变化导致的应力并且当移动终端从第二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时帮助促进从第二状态改变为第一状态。另外,由于OCR覆盖显示器D的侧面以及其前表面,所以去除了气隙,从而防止了漫反射。
OCR可能不需要用于缓冲显示器D与主体M之间的弹性的缓冲层,因为OCR具有高于OCA的弹性。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仅第二缓冲层RS2被设置到柔性膜FP的下表面。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情况下,用户可使用OCR作为粘合层350在没有漫反射的情况下观看具有高画面质量的显示器D,并且在显示器D与主体M之间不需要缓冲层,从而减小了制造成本。
参照图34,弹性构件TS可附接至显示器D的另一侧(S30)。具体地讲,弹性构件TS可通过粘合层350附接至泡沫状物137的下表面。泡沫状物137可防止弹性构件TS的材料渗入TFT基板135。
在将弹性构件TS附接至显示器D时,多个层可通过被同时加热和加压来硬化。
参照图35,底漆242可被涂布在弹性构件TS的一侧(S40)。底漆242可帮助将应变仪(将在下面描述)附接至弹性构件TS。底漆242可通过将热塑性聚氨酯树脂、氯化聚烯烃树脂、粘合增进剂、硅烷偶联剂以及各种类型的混合溶剂混合来形成。
参照图36,应变仪SG可被印刷在涂布有底漆242的弹性构件TS上(S50)。至少一个应变仪SG可按照预定图案印刷在弹性构件TS上。至少一个应变仪SG可与另一应变仪ST分离。由于应变仪SG包括导电材料,所以至少一个应变仪SG的电阻可通过电连接应变仪SG的两端来测量。
最后,参照图37,应变仪SG可被硬化(S60)。就在应变仪SG被印刷在弹性构件TS上之后,将紫外光投射到应变仪SG上,以使应变仪SG硬化。例如,紫外灯可与印刷应变仪SG的机器同时移动以向应变仪SG发射紫外线。因此,应变仪SG在被分配并散布在弹性构件TS的表面上之前被硬化,因此应变仪SG可形成至足够的高度。另外,可防止弹性构件TS的表面被应变仪SG弄脏。
图38示出根据各种实施方式的应变仪印刷形式。
如图38的(a)所示,应变仪SG可在弹性构件TS上成直线延伸,而与其上的印刷位置无关。如图38的(b)所示,应变仪SG可在弹性构件TS的平坦区域FA中成直线延伸并且在弹性构件TS的弯曲区域BA中弯曲至少一次。或者,如图38的(c)所示,应变仪SG可在弹性构件TS上弯曲至少一次,而与其上的印刷位置无关。
在改变为第二状态期间,可根据应变仪SG的弯曲形式补偿弹性构件TS的延长部分之间的差异。即,可根据应变仪SG的弯曲形式防止应变仪SG被切割或开裂。
然而,当应变仪SG形成为直线时,制造工艺可简化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由于应变仪宽度变化变得更清楚,所以可更准确地测量应变仪SG的电阻。
因此,用户可适当地调节应变仪的弯曲部分和弯曲形式并且将应变仪SG印刷在弹性构件TS上。
尽管未示出,一个应变仪SG的形状可不同于邻近应变仪SG的形状。例如,一个应变仪SG可成直线延伸,邻近应变仪SG可弯曲至少一次。
图39至图4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
参照图39,后盖BC可被设置到主体230的后表面。后盖BC可覆盖主体230的后表面和侧面。后盖BC的两个边缘可具有曲率。因此,可提供移动终端的整洁外观。
板P可被设置在后盖BC和主体230之间。即,板P可被设置到主体230的后侧。板P可包括第一板P1和第二板P2,铰链组件L夹在二者之间。第一板P1和第二板P2可彼此分离,至少一个电路图案可印刷在其上。
主体230的两个边缘可凹进。即,主体230的两个边缘的高度可不同于主体230的其它部分。
基座372可被设置到主体230的凹进部分。即,基座372可被设置到主体230的两个边缘。基座372可包括向设置到基座372的至少部分的弹性构件TS突出的弹簧针BP。基座372可电连接至板P,使得可通过弹簧针BP来测量设置在弹性构件TS的下表面上的应变仪的电阻。板P与应变仪之间的电连接将在下面描述。
参照图40,应变仪SG可通过连接至其一端的弹簧针BP来连接至板P。具体地讲,弹簧针BP和布线电路114可通过印刷在基座372上的电路图案来电连接,布线电路114可电连接至设置在板P上的连接器C。布线电路114可经由主体230的侧面连接至连接器C。
尽管图40示出基座372通过弹簧针BP连接至应变仪SG,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基座372可通过夹片连接至应变仪SG。
参照图41,可设置连接至显示器D的一侧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FP。FPCB FP可电连接至显示器D。FPCB FP可电连接至板(未示出)。FPCB FP可将从所述板传送来的图像信息发送至显示器D。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中,布线电路114可将应变仪SG电连接至FPCB FP。布线电路114的一端可通过焊接来与应变仪SG的一端连接,布线电路114的另一端可通过焊接来与FPCB FP的电路图案连接。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中,应变仪SG可直接连接至FPCB FP。因此,不需要主体的基座或凹进部分,因此可简化制造工艺并且可降低制造成本。
图42和图4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响应于移动终端的状态改变的改变。
参照图42的(a),在第一状态下,弹性层TS可具有在移动终端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宽度TSW1以及在移动终端的第三方向上的第一厚度TST1。例如,第一方向可以是与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对应的y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与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对应的x方向,第三方向可以是与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对应的z方向。这将被应用于下面将描述的其它实施方式。
参照图42的(b),弹性层TS可在第二状态和/或第三状态下弯曲和延长。因此,弹性层TS可在移动终端的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二宽度TSW2。第二宽度TSW2可大于第一宽度TSW1。为了抵消弹性层TS的增加的长度,弹性层TS可在移动终端的第三方向上具有小于第一厚度TST1的第二厚度TST2。
即使当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时,由于弹性层TS由具有高弹性的材料形成,所以弹性层TS可在减小第三方向上的厚度的同时抵消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因此,弹性层TS不会开裂或损坏。
参照图43,当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时弹性层TS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可增大。因此,当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时附接至弹性层TS的应变仪SG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也可增大。
参照图43的(a),在第一状态下,附接至弹性层TS的应变仪SG可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仪表宽度SGW1。参照图43的(b),如上所述,应变仪SG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在第二状态和/或第三状态下可增大。为了抵消增大的宽度,应变仪SG可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仪表宽度SGW2。第二仪表宽度SGW2可小于第一仪表宽度SGW1。
铅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厚度成反比。因此,当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时,由于第二仪表宽度SGW2小于第一仪表宽度SGW1,所以应变仪SG的长度增大,因此应变仪SG的电阻增大。
图4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弹性层的功能。
如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弹性层TS可被设置到显示器D的后侧。设置到显示器D的后侧的弹性层TS可减小施加于显示器D的物理应力。
参照图44的(a),弹性层TS可被设置在显示器D的后侧。弹性层TS的至少部分可附接至显示器D的后侧。例如,弹性层TS的一侧的全部或一些可附接至显示器D。
中性面NL可存在于显示器D中。中性面NL可以是在显示器D的弯曲期间的参考平面。例如,中性面NL在弯曲期间可具有很少的拉伸和/或压缩。
中性面NL的位置可根据显示器D与其相关的部件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例如,中性面TS的位置可通过显示器D的模量与弹性层TS的模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当弹性层TS的模量大于显示器D的模量时,当对其施加弯曲力时可主要在弹性层TS中发生弯曲。基于此事实,中性面NL的位置可通过控制显示器D的模量和弹性层TS的模量来设定。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与显示器D有关的部件的模量可被确定为使得中性面NL被设定在显示器D中,从而减小在弯曲期间施加于显示器D的应力。
参照图44的(b),当显示器D在弹性层TS扩展的方向上弯曲时,显示器D和弹性层TS可绕显示器D的中性面NL弯曲。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拉伸而引起的应力可集中在弹性层TS上。换言之,相对低的应力可被施加到显示器D。
参照图44的(c),当显示器D在弹性层TS压缩的方向上弯曲时,显示器D和弹性层TS也可绕显示器D的中性面NL弯曲。在这种情况下,显示器D的变形的量被最小化,应力被施加到具有相对大量的变形的弹性层TS。因此,即使当长时间多次施加弯曲时,也可防止显示器D损坏。由于被施加相对高的应力的弹性层TS由对物理应力鲁棒的材料(例如,硅)制成,所以防止了弹性层TS被损坏。
图45和图4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弹性层的各种示例。
如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弹性层TS可包括刚性部RP1和RP2以及柔性部FP。刚性部RP1和RP2以及柔性部FP可按照各种形式来配置。
参照图45,显示器D可包括弯曲区域BA以及平坦区域FA1和FA2。弹性层TS可包括柔性部FP以及刚性部RP1和RP2。弹性层TS可被叠加在显示器D上。例如,弹性层TS的整个区域可被设置在显示器D的区域内。
柔性部FP可对应于显示器D的弯曲区域BA。例如,柔性部FP可具有包括弯曲区域BA的尺寸。换言之,柔性部FP的宽度可大于弯曲区域BA的宽度。因此,当弯曲区域BA弯曲时,柔性部FP可充分地抵消显示器D的变形。
柔性部FP可支撑显示器D的弯曲区域BA。即,当显示器D弯曲时,柔性部FP可在支撑弯曲区域BA的同时与显示器D一起弯曲。上述应变仪SG可被设置到柔性部FP的后侧。
弹性层TS的刚性部RP1和RP2可被分成多个区域。例如,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可按照弹性层TS夹在二者之间的方式布置。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可对应于显示器D的第一平坦区域FA1和第二平坦区域FA2。因此,尽管存在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显示器D的弯曲区域BA可没有任何阻力地弯曲。
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可支撑显示器D。例如,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可支撑显示器D的后侧,使得在第一主体210和第二主体220平坦的平坦状态下显示器D保持平坦。例如,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可支撑显示器D,使得当显示器D被触摸时显示器D不移动。为了有效地支撑显示器D,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可被配置成平坦金属板。
参照图46的(a),柔性部FP可被分成多个区域。例如,柔性部FP可包括第一柔性部FP1、第二柔性部FP2和第三柔性部FP3。第一柔性部FP1、第二柔性部FP2和第三柔性部FP3可按照间隔布置并且连接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由于第一柔性部FP1、第二柔性部FP2和第三柔性部FP3按照间隔布置,所以弯曲期间的阻力可进一步减小。
参照图46的(b),柔性部FP可包括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例如,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可通过嵌件注塑成型被模制到柔性部FP。由于柔性部FP包括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所以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不暴露于外。因此,当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由金属形成时,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不暴露于湿气,因此其耐久性可改进。
图4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触摸传感器。
如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可包括触摸传感器TC。触摸传感器TC可被设置在显示器D与弹性层TS之间。触摸传感器TC可与显示器D集成。例如,触摸图案可形成在显示器D的后侧。
触摸传感器TC可感测施加于移动终端100的用户触摸。触摸传感器TC可被设置到显示器D的后侧。触摸传感器TC可与显示器D集成。
触摸传感器TC的至少部分可为柔性的。例如,触摸传感器TC可包括触摸柔性部TFP。触摸柔性部TFP可对应于显示器D的弯曲区域BA。因此,当显示器D弯曲时触摸柔性部TFP可与显示器D一起弯曲。
触摸传感器TC可包括传感器线SL。传感器线SL可以是形成在触摸传感器TS上以感测触摸的水平和/或垂直线。传感器线SL可通过传感器线连接器SC电连接至移动终端100的控制器180。传感器线SL可包括仪表部GP。
仪表部GP可被设置到触摸传感器TC的侧面。例如,仪表部GP可在触摸传感器TC的长度方向上沿着触摸传感器TC的两侧布置。仪表部GP可以是传感器线SL的按照锯齿形形式布置的部分。例如,仪表部GP可以是传感器线SL在第一宽度W1和第一长度D1的范围内被前后布置多次的区域。传感器线SL的总长度可由于仪表部GP而增大。例如,如果当仪表部GP不存在时传感器线SL的总长度为A,则当仪表部GP存在时传感器线SL的总长度可为A+B。
仪表部GP可被设置在触摸柔性部TFP内。仪表部GP可被布置在触摸柔性部TFP的两侧。
布置在触摸柔性部TFP的两侧的仪表部GP可感测触摸传感器TC的弯曲。例如,当触摸传感器TC弯曲时,包括在仪表部GP中的传感器线部分的一些或全部可被扩展和/或压缩,因此其电阻可改变。在感测到电阻变化时,控制器180可确定移动终端100弯曲。控制器180可基于电阻变化的量来确定移动终端100的弯曲程度。
由于仪表部GP按照锯齿形形式布置,所以由于弯曲而引起的电阻变化可被放大。例如,尽管布置在第一长度DL的方向上的一个传感器线SL中的电阻变化可能较小,但是在第一长度D1和第一宽度Wl的区域内布置多次的传感器线中的电阻变化之和可足够大。
仪表部GP可与应变仪SG一起设置。例如,仪表部GP被设置到触摸传感器TC,应变仪SG可被设置到弹性层TS。控制器180可通过感测传感器线SL中由于仪表部GP引起的电阻变化以及由于应变仪SG引起的电阻变化来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弯曲和/或移动终端100的弯曲程度。
仪表部GP和应变仪SG可被选择性地设置。当仅设置仪表部GP时,可不需要用于形成应变仪SG的附加工艺。
图48和图4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弹性层的粘合部。
如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弹性层TS可通过粘合层AR附接至显示器D。
参照图48的(a),粘合层AR可被设置在显示器D和弹性层TS上。
粘合层TS可为双面胶带、粘合剂等。弹性层TS可利用粘合层AR附接至显示器D的后侧。
可设置多个粘合层AR。例如,第一粘合层AR1和第二粘合层AR2可被设置到不同的位置。
第一粘合层AR1和第二粘合层AR2可被设置在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上。即,第一粘合层AR1和第二粘合层AR2可被设置到对弹性层TS中的弯曲没有影响或很少影响的区域。
参照图48的(b),弹性层TS可通过第一粘合层AR1和第二粘合层AR2被固定到显示器D。换言之,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可被固定到显示器D。
当显示器D弯曲时,弹性层TS的柔性部FP可扩展。例如,可在与柔性部FP的整个区域对应的扩展区域EA中发生拉伸。当柔性部FP扩展时,扩展区域EA的厚度T可减小。即,扩展区域EA可变薄。
参照图49的(a),粘合层AR可包括第一粘合层AR1、第二粘合层AR2和第三粘合层AR3。第一粘合层AR1和第二粘合层AR2可分别被设置到第一刚性部RS1和第二刚性部RP2,而第三粘合层AR3可被设置到柔性部FP。换言之,第二粘合层AR2可附接至柔性部FP的中心和显示器D的中心。
参照图49的(b),当显示器D弯曲时,弹性层TS的柔性部FP可弯曲和扩展。当柔性部FP变形时,柔性部FP的厚度可根据位置而不同程度地改变。例如,如果弹性层的与第三粘合层AR3对应的区域的厚度为T1,则第三粘合层AR3两侧的第一扩展区域EA1和第二扩展区域EA2的厚度可分别为T2和T3。T2和T3可相同。这种厚度差异可由附接至弹性层TS的柔性部FP的第三粘合层AR3导致。由于第三粘合层AR3,当显示器D弯曲时柔性部FP可更自然地弯曲。
图5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0所示,可通过感测应变仪的状态改变来控制移动终端的操作。移动终端可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可被驱动以执行针对显示器的应用程序(或应用)以及用于移动终端的操作的数据和命令。
除了与应用程序有关的操作以外,控制器还控制移动终端的总体操作。控制器可处理通过上述部件输入或输出的信号、数据、信息等,或者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应用程序以向用户提供适当的信息或功能或者处理它们。
具体地讲,当应变仪的电阻开始改变时控制器可测量该电阻(S110)。即,在第一状态下控制器可测量应变仪的电阻。
当电阻改变停止达两秒或更长时间时控制器可测量应变仪的电阻(S120)。如上所述,随着第一状态改变为第二状态,应变仪的电阻可增大。因此,应变仪的电阻不改变可意味着移动终端的折叠停止。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应变仪中的电阻改变停止之后立即测量应变仪的电阻,则由于短暂误差,可能无法清楚地确定电阻改变是否停止。因此,当应变仪中的电阻改变停止达两秒或更长时间时执行下一布置。
控制器可确定当应变仪中的电阻改变停止时应变仪的电阻是否与当电阻开始改变时应变仪的电阻相同(S130)。即,控制器可确定所测量的应变仪的电阻是否与第一状态下的电阻相同。如果所测量的应变仪的电阻与第一状态下的电阻相同,则这意味着移动终端被展开并且维持第一状态。因此,控制器可不执行任何命令。
如果所测量的应变仪的电阻不同于第一状态下的电阻,则控制器可再等待一秒,然后测量应变仪的电阻(S140)。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可通过在等待一秒之后测量应变仪的电阻来检查移动终端是正被折叠还是保持在折叠状态。
随后,控制器可确定当应变仪中的电阻改变停止两秒或更长时间时应变仪的电阻是否与在等待一秒之后测量的电阻相同(S150)。如果当应变仪中的电阻改变停止两秒或更长时间时应变仪的电阻不同于在等待一秒之后测量的电阻,则这意味着移动终端正被折叠。因此,控制器可不执行任何命令。
相反,如果当应变仪中的电阻改变停止两秒或更长时间时应变仪的电阻与在等待一秒之后测量的电阻相同,则控制器可基于所测量的应变仪的电阻执行命令。
由于应变仪的电阻取决于移动终端的折叠角度,所以控制器可执行与移动终端被折叠的特定角度对应的命令。
图5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框图。还可提供其它实施方式、配置和布置。
如所示,移动终端100可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或无线电通信单元)、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170、控制器180和电源190。图51所示的部件可以是基本部件和/或移动终端100中所包括的部件的数量可变化。现在可描述移动终端100的部件。
无线通信单元110可包括允许移动终端100与无线电通信系统之间或者移动终端100与移动终端100所在的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通信的至少一个模块。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10可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互联网模块113、短距离通信模块114(或局域通信模块)和位置信息模块115。
广播接收模块111可通过广播信道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接收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广播信道可包括卫星信道和地面信道,广播管理服务器可以是生成并发送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的服务器或者接收预先创建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并且将所述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发送给终端的服务器。
广播信号不仅可包括TV广播信号、无线电广播信号和数据广播信号,而且可包括TV广播信号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组合形式的信号。广播相关信息可以是关于广播信道、广播节目或广播服务提供商的信息,并且可甚至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提供。在后一种情况下,广播相关信息可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12来接收。
广播相关信息可按照各种形式存在。例如,广播相关信息可按照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系统的电子节目指南(EPG)的形式或者手持数字视频广播(DVB-H)系统的电子服务指南(ESG)的形式存在。
广播接收模块111可利用各种广播系统接收广播信号。更具体地讲,广播接收模块111可利用诸如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DMB-T)系统、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DMB-S)系统、仅媒体前向链路(MediaFLO)系统、DVB-H和地面综合服务数字广播(ISDB-T)系统的数字广播系统来接收数字广播信号。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从上述数字广播系统以外的提供广播信号的广播系统接收信号。
通过广播接收模块111接收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可被存储在存储器160中。移动通信模块112可向移动通信网络上的基站、外部终端和服务器中的至少一个发送无线电信号/从其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信号可包括语音呼叫信号、视频电话呼叫信号或者根据文本/多媒体消息的发送和接收的各种形式的数据。
无线互联网模块113可对应于用于无线互联网接入的模块,并且可被包括在移动终端100中或者可从外部附接至移动终端100。无线LAN(WLAN或Wi-Fi)、无线宽带(Wibro)、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等可用作无线互联网技术。
短距离通信模块114可对应于用于短距离通信的模块。另外,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和/或可用作短距离通信技术。
位置信息模块115可确认或获得移动终端100的位置。位置信息模块115可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来获得位置信息。GNSS是描述无线电导航卫星系统的术语,其绕地球旋转并且向预定类型的无线电导航接收机发送参考信号使得无线电导航接收机可确定它们在地球表面或地球表面附近的位置。例如,GNSS可包括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全球轨道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中国的COMPASS和日本的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
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是位置信息模块115的代表性示例。GPS模块可计算关于一个点或对象与至少三颗卫星之间的距离的信息以及关于测量距离信息的时间的信息,并且对所获得的距离信息应用三角法以根据预定时间的纬度、经度和高度获得关于所述点或对象的三维位置信息。
也可使用利用三颗卫星计算位置和时间信息并且利用另一颗卫星校正所计算的位置和时间信息的方法。另外,GPS模块可连续地实时计算当前位置并且利用位置信息计算速度信息。
A/V输入单元120可输入(或接收)音频信号和/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120可包括相机121和麦克风122。相机121可处理在视频电话模式下或拍照模式下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得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的图像帧。所处理的图像帧可被显示在显示器151(可以是触摸屏)上。
由相机121处理的图像帧可被存储在存储器160中或者可通过无线通信单元110被发送至外部装置。移动终端100还可包括至少两个相机121。
麦克风122可在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或语音识别模式下接收外部音频信号,麦克风122可将所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处理成电音频数据。然后在呼叫模式下音频数据可被转换为可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12发送至移动通信基站并且输出的形式。麦克风122可采用各种噪声去除算法(或者噪声消除算法)以用于去除或减少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时所生成的噪声。
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从用户接收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输入数据。用户输入单元130可包括键区、薄膜开关、触摸板(静压/电容)、滚轮、触合式开关等。
感测单元140可感测移动终端100的当前状态,例如移动终端100的打开/关闭状态、移动终端100的位置、用户是否触摸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的方向以及移动终端100的加速/减速,感测单元140可生成感测信号以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例如,在滑盖电话的示例中,感测单元140可感测滑盖电话是否被打开或关闭。另外,感测单元140可感测电源190是否供电和/或接口170是否连接至外部装置。感测单元140还可包括接近传感器141。感测单元140可感测移动终端100的运动。
输出单元150可生成视觉、听觉和/或触觉输出,输出单元150可包括显示器151、音频输出模块152、报警器153和触觉模块154。显示器151可显示由移动终端100处理的信息。当移动终端100处于呼叫模式时,显示器151可显示与电话呼叫有关的用户界面(UI)和/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当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电话模式或者拍照模式时,显示器151还可显示拍摄的和/或接收的图像、UI或GUI。
显示器151可包括液晶显示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柔性显示器和/或三维显示器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器151可为透明型或者光透射型。即,显示器151可包括透明显示器。
透明显示器可为透明液晶显示器。显示器151的背面结构也可为光透射型。因此,用户可透过被显示器151占据的移动终端100的主体的透明区域看到位于(移动终端100的)主体后面的对象。
移动终端100还可包括至少两个显示器151。例如,移动终端100可包括按照预定距离布置在单面上的多个显示器151或者集成的显示器。所述多个显示器151也可布置在不同的面上。
当显示器151和感测触摸的传感器(以下称作触摸传感器)形成分层结构(称作触摸屏)时,除了输出装置以外显示器151还可用作输入装置。例如,触摸传感器可为触摸膜、触摸片和/或触摸板的形式。
触摸传感器可将施加于显示器151的特定部分的压力的变化或者在显示器151的特定部分处生成的电容的变化转换为电输入信号。触摸传感器可感测触摸的压力以及触摸的位置和区域。
当用户对触摸传感器施加触摸输入时,与触摸输入对应的信号可被发送至触摸控制器。然后触摸控制器可处理该信号并且将与处理的信号对应的数据发送至控制器180。因此,控制器180可检测显示器151的触摸部分。
(感测单元140的)接近传感器141可位于移动终端100的被触摸屏围绕和/或在触摸屏附近的内部区域中。接近传感器141可在没有机械接触的情况下利用电磁力或红外线感测靠近预定感测面的物体或者位于接近传感器141附近的物体。接近传感器141可具有比接触型传感器长的寿命,因此可在移动终端100中具有广泛应用。
接近传感器141可包括透射型光电传感器、直接反射型光电传感器、反射镜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高频振荡接近传感器、电容接近传感器、磁接近传感器和/或红外接近传感器。电容触摸屏可被构造为使得通过根据指点器的接近的电场的变化来检测指点器的接近。触摸屏(触摸传感器)可被归类为接近传感器141。
为了易于说明,指点器在不实际触摸触摸屏的情况下靠近触摸屏的动作可被称作接近触摸,使指点器与触摸屏接触的动作可被称作接触触摸。指点器在触摸屏上的接近触摸点可对应于指点器与触摸屏垂直的触摸屏的点。
接近传感器141可感测接近触摸和接近触摸模式(例如,接近触摸距离、接近触摸方向、接近触摸速度、接近触摸时间、接近触摸位置、接近触摸移动状态等)。然后,与感测到的接近触摸动作和接近触摸模式对应的信息可被显示在触摸屏上。
音频输出模块152可在呼叫信号接收模式、电话呼叫模式或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和广播接收模式下输出从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的或者存储在存储器160中的音频数据。音频输出模块152可输出与移动终端100中执行的功能有关的音频信号(例如,呼叫信号到来音和消息到来音)。音频输出模块152可包括接收器、扬声器、蜂鸣器等。音频输出模块152可通过耳机插孔输出声音。用户可通过将耳机连接至耳机插孔来听到声音。
报警器153可输出用于指示移动终端100的事件的发生的信号。例如,当接收到呼叫信号、接收到消息、输入键信号和/或输入触摸时可生成警报。报警器153还可按照不同于视频信号或音频信号的形式输出信号,例如,通过振动来指示事件的发生的信号。视频信号和/或音频信号也可通过显示器151或音频输出模块152来输出。
触觉模块154可生成用户可感觉到的各种触觉效果。触觉效果的一个示例是振动。由触觉模块154生成的振动的强度和/或模式也可被控制。例如,不同的振动可被组合并输出或者可被依次输出。
除了振动以外,触觉模块154还可生成各种触觉效果,包括根据插针排列相对于接触皮肤表面垂直移动的刺激效果、根据通过喷射孔或抽吸孔对空气的喷射力或抽吸力的刺激效果、摩擦皮肤的刺激效果、根据电极的接触的刺激效果、使用静电力的刺激效果以及根据使用能够吸收热或辐射热的元件表现热和冷的效果。
触觉模块154不仅可通过直接接触来传递触觉效果,而且可允许用户通过用户的手指或手臂的肌肉觉来感觉到触觉效果。移动终端100还可包括多个触觉模块154。
存储器160可存储用于控制器180的操作的程序和/或暂时地存储输入/输出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止图像和/或运动图像)。存储器160还可存储关于当对触摸屏施加触摸输入时输出的各种模式的振动和声音的数据。
存储器160可至少包括闪存、硬盘型存储器、多媒体卡微型存储器、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XD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RAM(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可编程ROM(PROM)磁存储器、磁盘和/或光盘。移动终端100还可与互联网上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的web存储装置相关地操作。
接口170可用作通向连接至移动终端100的外部装置的路径。接口170可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或电力并且将所述数据或电力发送给移动终端100的内部部件或者将移动终端100的数据发送至外部装置。例如,接口170可包括有线/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充电器端口、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用户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I/O端口、视频I/O端口和/或耳机端口。
接口170还可与用户识别模块接口连接,该用户识别模块是存储用于验证使用移动终端100的权限的信息的芯片。例如,用户识别模块可以是用户标识模块(UIM)、订户标识模块(SIM)和/或通用订户标识模块(USIM)。识别装置(包括用户识别模块)还可按照智能卡的形式制造。因此,识别装置可通过接口170的端口连接至移动终端100。
接口170还可以是当移动终端100连接至外部托架时来自外部托架的电力被提供给移动终端100的路径或者用户通过托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被发送至移动终端100的路径。从托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或电力可用作用于确认移动终端100是否被正确地设置在托架中的信号。
控制器180可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可执行控制和处理以用于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和/或视频电话。控制器180还可包括用于播放多媒体的多媒体模块181。多媒体模块181可被包括在控制器180中或者可与控制器180分离。
控制器180可执行能够将施加于触摸屏的手写输入或绘画输入识别为字符或图像的模式识别处理。电源190可接收外部电力和内部电力并且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提供移动终端100的部件的操作所需的电力。
根据硬件实现方式,实施方式可利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和/或用于执行功能的电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来实现。实施方式可由控制器180来实现。
根据软件实现方式,诸如过程或功能的实施方式可利用执行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来实现。软件代码可根据以适当的软件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来实现。软件代码可被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由控制器180执行。
移动终端的上述控制方法可被编写为计算机程序并且可利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被实现于执行所述程序的数字微处理器中。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可通过软件来执行。所述软件可包括执行所需任务的代码段。程序或代码段也可被存储在处理器可读介质中或者可通过传输介质或者通信网络根据与载波组合的计算机数据信号来发送。
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可以是可存储可随后由计算机系统读取的数据的任何数据存储装置。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DVD±ROM、DVD-RAM、磁带、软盘、光学数据存储装置。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还可分布于联网的计算机系统上以使得计算机可读代码以分布式方式存储和执行。
一种移动终端可包括:第一触摸屏,其被配置为显示第一对象;第二触摸屏,其被配置为显示第二对象;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为接收施加于第一对象的第一触摸输入并且当在第一触摸输入被维持的同时接收到施加于第二对象的第二触摸输入时将第一对象链接至与第二对象对应的功能。
可提供一种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触摸屏上显示第一对象;在第二触摸屏上显示第二对象;接收施加于第一对象的第一触摸输入;以及当在第一触摸输入被维持的同时接收到施加于第二对象的第二触摸输入时将第一对象链接至与第二对象对应的功能。
本说明书对“一个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示例实施方式”等的任何引用表示与所述实施方式结合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出现在说明书中的各种地方的这些短语未必全部表示同一实施方式。另外,当与任何实施方式结合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与其它实施方式结合来实现这样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尽管参照其多个例示性实施方式描述了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许多其它修改和实施方式,其将落入本公开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更具体地讲,在本公开、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在主题组合布置的组成部件和/或布置方式方面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除了在组成部件和/或布置方式方面的变化和修改以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替代使用也将是显而易见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5年9月8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62/215,700以及2016年6月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6-0069254和2016年6月15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6-0074465的较早申请日的权益和优先权。

Claims (15)

1.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
主体,该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并且处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被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被折叠的第二状态中的一个状态;以及
显示组件,该显示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一侧,所述显示组件的至少部分被叠加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上,
其中,所述显示组件包括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保持平坦的平坦区域以及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弯曲的弯曲区域,并且
其中,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被设置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正面的第一层以及被设置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的第二层,
其中,被设置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的所述第二层的至少部分连接至固定到所述主体的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层的模量不同所述第二层的模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显示组件的中性面被形成为使得所述显示组件绕所述显示面板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硅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框架包括设置在被设置到所述显示面板的背面的所述平坦区域中并且连接至所述显示组件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
其中,所述显示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的所述弯曲区域中并且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柔性折叠支撑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框架还包括与所述显示组件的长度方向上的狭缝对应的框架孔,
其中,所述折叠支撑件还包括导销,所述导销被插入所述框架孔中并且根据所述显示组件的状态改变而在所述框架孔中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框架孔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对称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折叠支撑件还包括多个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通孔是在所述显示组件的宽度方向上形成的狭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的背面的中心处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一侧连接至所述显示组件并且另一侧连接至所述主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主体之间的弹性层,该弹性层的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弹性层包括与所述平坦区域对应的刚性部以及与所述弯曲区域对应的柔性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弹性层之间的粘合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还包括柔性膜,该柔性膜包括依次层压在所述粘合层上的第一缓冲层、主体和第二缓冲层,
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层包含弹性低于所述主体并且高于所述显示组件的材料,
其中,所述第二缓冲层包含弹性高于所述主体的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还包括被设置到所述弹性层的背面的至少一个应变仪。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应变仪的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对应的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以及在与所述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对应的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中的至少一个随着所述第一状态改变为所述第二状态而改变。
CN201610809329.1A 2015-09-08 2016-09-07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5023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15700P 2015-09-08 2015-09-08
US62/215,700 2015-09-08
KR1020160069254A KR20170030023A (ko) 2015-09-08 2016-06-03 이동 단말기
KR10-2016-0069254 2016-06-03
KR10-2016-0074465 2016-06-15
KR1020160074465A KR20170141440A (ko) 2016-06-15 2016-06-15 이동 단말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2319A true CN106502319A (zh) 2017-03-15
CN106502319B CN106502319B (zh) 2022-02-22

Family

ID=80284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09329.1A Active CN106502319B (zh) 2015-09-08 2016-09-07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02319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3763A (zh) * 2018-07-04 2018-10-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766251A (zh) * 2018-08-28 2018-11-0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8847137A (zh) * 2018-04-13 2018-11-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143394A (zh) * 2017-06-19 2019-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288912A (zh) * 2019-06-27 2019-09-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473466A (zh) * 2018-05-11 2019-11-1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0537154A (zh) * 2017-06-08 2019-12-03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薄的高模量层的可折叠显示器中性轴管理
WO2019237473A1 (zh) * 2018-06-15 2019-12-19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电子装置及柔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WO2020015050A1 (zh) * 2018-07-19 2020-01-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1554181A (zh) * 2019-02-12 2020-08-1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11631701B2 (en) 2020-09-28 2023-04-18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338A (zh) * 2007-04-25 2010-03-31 聚合物视象有限公司 包括具有压力分散工具的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US20110255217A1 (en) * 2010-04-19 2011-10-20 Yuemin Dong Flip-out Multimedia Car Stereo
CN102236185A (zh) * 2010-04-27 2011-11-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
US20140355195A1 (en) * 2013-06-03 2014-12-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20150049428A1 (en) * 2013-08-19 2015-02-1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20150055287A1 (en) * 2013-08-26 2015-02-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lexible display element
US20150185782A1 (en) * 2013-12-30 2015-07-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20150210589A1 (en) * 2014-01-29 2015-07-30 Corning Incorporated Bendable glass stack assemblies,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20150227173A1 (en) * 2014-02-13 2015-08-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index display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338A (zh) * 2007-04-25 2010-03-31 聚合物视象有限公司 包括具有压力分散工具的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US20110255217A1 (en) * 2010-04-19 2011-10-20 Yuemin Dong Flip-out Multimedia Car Stereo
CN102236185A (zh) * 2010-04-27 2011-11-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
US20140355195A1 (en) * 2013-06-03 2014-12-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20150049428A1 (en) * 2013-08-19 2015-02-1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20150055287A1 (en) * 2013-08-26 2015-02-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lexible display element
US20150185782A1 (en) * 2013-12-30 2015-07-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20150210589A1 (en) * 2014-01-29 2015-07-30 Corning Incorporated Bendable glass stack assemblies,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20150227173A1 (en) * 2014-02-13 2015-08-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index display method thereof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7154B (zh) * 2017-06-08 2021-07-13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薄的高模量层的可折叠显示器中性轴管理
CN110537154A (zh) * 2017-06-08 2019-12-03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薄的高模量层的可折叠显示器中性轴管理
CN109143394B (zh) * 2017-06-19 2020-10-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143394A (zh) * 2017-06-19 2019-01-0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847137A (zh) * 2018-04-13 2018-11-2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473466B (zh) * 2018-05-11 2024-01-2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0473466A (zh) * 2018-05-11 2019-11-1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WO2019237473A1 (zh) * 2018-06-15 2019-12-19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电子装置及柔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2602138A (zh) * 2018-06-15 2021-04-02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电子装置及柔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8683763A (zh) * 2018-07-04 2018-10-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WO2020015050A1 (zh) * 2018-07-19 2020-01-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08766251B (zh) * 2018-08-28 2020-06-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8766251A (zh) * 2018-08-28 2018-11-0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554181A (zh) * 2019-02-12 2020-08-1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US11647595B2 (en) 2019-02-12 2023-05-0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554181B (zh) * 2019-02-12 2024-04-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288912B (zh) * 2019-06-27 2021-06-0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288912A (zh) * 2019-06-27 2019-09-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631701B2 (en) 2020-09-28 2023-04-18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2319B (zh)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6537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of
CN106502319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20230123422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04631406U (zh) 移动终端
US9380714B2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crack prevention structure for display device
CN105389044A (zh) 显示设备
CN107257396A (zh) 移动终端
KR102528675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4811511A (zh) 移动终端
CN108400145B (zh) 一种柔性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KR20170030023A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861675B1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의 배면 플레이트 및 이를 구비한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단말기
CN113066382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412462A (zh) 包括保护构件的可折叠电子装置
CN104582263A (zh) 柔性电路板及其组装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371051A1 (en) Apparatus
CN108198516B (zh) 显示装置及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CN208240683U (zh) 电子设备
CN110049150A (zh) 移动终端
CN112447099B (zh)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组件的组装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0737309A (zh) 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CN108810208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842747B (zh) 柔性盖板、柔性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EP3975539A1 (en) Aperture diaphragm cover used for camera module,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20220243096A1 (en) Adhesive tape and mobile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