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1895A - 导光板以及光源模组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以及光源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01895A
CN106501895A CN201610348428.4A CN201610348428A CN106501895A CN 106501895 A CN106501895 A CN 106501895A CN 201610348428 A CN201610348428 A CN 201610348428A CN 106501895 A CN106501895 A CN 106501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shaped grooves
light
guide plate
incidenc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484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01895B (zh
Inventor
邱文彦
李清祥
李建辉
周民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o Precision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SHENG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SHENG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SHENG LIGH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01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18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018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18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8Linear indentations or grooves, e.g. arc-shaped grooves or meandering grooves, extending over the full length or width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光板以及光源模组,其中,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出光面以及底面。底面形成有多个第一条状沟槽。第一条状沟槽的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一入光面。第一条状沟槽的深度及第一条状沟槽于排列方向上的宽度随着第一条状沟槽与第一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各第一条状沟槽具有第一迎光面以及第一背光面。第一迎光面位于第一入光面与第一背光面之间。各第一迎光面包括多个第一平面,且第一平面沿各第一条状沟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Description

导光板以及光源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元件以及光学模组,且特别涉及一种导光板以及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光源模组依据光源设置位置的不同而主要区分为直下式光源模组及侧边入光式光源模组。以侧边入光式光源模组为例,其通常包括导光板以及配置于导光板侧边的光源。在光源发出的光束进入导光板后,光束会因全反射而被局限在导光板中。通过在导光板的底面形成多个微结构,以破坏全反射,光束可顺利地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
在已知技术中,微结构的改良(如位置或形状等)主要着重在光源模组的出光均匀度的提升,而很少针对光源模组的光利用率进行优化。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上升以及市场对于高辉度光源模组的需求的提升,如何提升光源模组的光利用率,以有效提升光源模组的光学效率,便成为当前研发人员亟欲解决的问题之一。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公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所述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其能够有效地控制光束的指向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其具有良好的光利用率以及辉度。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的一个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包括第一入光面、出光面以及底面。底面与出光面相对。第一入光面连接底面与出光面。底面形成有多个第一条状沟槽。第一条状沟槽的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一入光面。第一条状沟槽于排列方向上的宽度随着第一条状沟槽与第一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且第一条状沟槽的深度随着第一条状沟槽与第一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各第一条状沟槽具有第一迎光面以及连接第一迎光面的第一背光面。第一迎光面位于第一入光面与第一背光面之间。各第一迎光面包括多个第一平面,且第一平面沿各第一条状沟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为达上述的一个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其包括导光板、第一光源以及第一棱镜片。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出光面以及底面。底面与出光面相对。第一入光面连接底面与出光面。底面形成有多个第一条状沟槽。第一条状沟槽的排列方向垂直于第一入光面。第一条状沟槽于排列方向上的宽度随着第一条状沟槽与第一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且第一条状沟槽的深度随着第一条状沟槽与第一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各第一条状沟槽具有第一迎光面以及连接第一迎光面的第一背光面。第一迎光面位于第一入光面与第一背光面之间。各第一迎光面包括多个第一平面,且第一平面沿各第一条状沟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光源位于第一入光面旁。第一棱镜片位于出光面的上方且具有多个第一棱镜柱,其中第一棱镜柱沿排列方向排列。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通过控制第一迎光面的倾斜程度,可控制光束自导光板射出的方向,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导光板能够有效地控制光束的指向性。此外,通过第一迎光面将光束导向有利于第一棱镜片正向出光的角度范围,可降低光束因来回传递于导光板与第一棱镜片之间而造成的能量损耗,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光源模组可具有良好的光利用率以及辉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1B及图1C分别是图1A中导光板的第一侧S1及第二侧S2的侧视示意图。
图2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2B及图2C分别是图2A中导光板的第一侧S1及第二侧S2的侧视示意图。
图2D是图2A中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4B及图4C分别是图4A中导光板的第一侧S1及第二侧S2的侧视示意图。
图4D是图4A中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5B及图5C分别是图5A中导光板的第一侧S1及第二侧S2的侧视示意图。
图5D是图5A中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光源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光源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8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8B及图8C分别是图8A中导光板的第一侧S1及第二侧S2的侧视示意图。
图9是图8A中导光板的第二侧S2的另一种侧视示意图。
图10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示意图。图1B及图 1C分别是图1A中导光板的第一侧S1及第二侧S2的侧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A至图1C,导光板100包括第一入光面SI1、出光面SE以及底面SB。底面SB与出光面SE相对,且第一入光面SI1连接底面SB与出光面SE。导光板100适于应用于一侧边入光式的光源模组,其中光源模组的光源(未示出)可配置于第一入光面SI1旁,且光源所发出的光束自第一入光面SI1进入导光板100。
底面SB形成有多个第一条状沟槽T1。图1A示意性地示出四个第一条状沟槽T1(包括第一条状沟槽T11、T12、T13、T14),但第一条状沟槽T1的数量不限于此。第一条状沟槽T1的排列方向D1垂直于第一入光面SI1。此外,各第一条状沟槽T1的延伸方向D2例如平行于第一入光面SI1,亦即,第一条状沟槽T1的排列方向D1与延伸方向D2彼此垂直,但不限于此。
各第一条状沟槽T1具有第一迎光面SR1以及连接第一迎光面SR1的第一背光面SS1,其中第一迎光面SR1位于第一入光面SI1与第一背光面SS1之间。如图1C所示,第一迎光面SR1以及第一背光面SS1可相对底面SB倾斜。进一步而言,第一迎光面SR1与底面SB所夹的内角θ1以及第一背光面SS1与底面SB所夹的内角θ2可分别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通过控制第一迎光面SR1的倾斜程度,可控制光束的出光方向,进而使导光板100能够有效地控制光束的指向性。依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如光源模组所采用的棱镜片的种类),第一迎光面SR1与底面SB所夹的内角θ1可落在160度至178度的范围内,且优选落在160度至163度的范围内或176度至178度的范围内。第一背光面SS1与底面SB所夹的内角θ2可小于第一迎光面SR1与底面SB所夹的内角θ1。举例而言,第一背光面SS1与底面SB所夹的内角θ2可落在135度至150度的范围内。
各第一迎光面SR1包括多个第一平面P1。在本发明中,平面是指曲率趋近无限大的表面,然而并不排除因制程条件或制程参数而造成平面稍微弯曲的可能性。第一平面P1沿各第一条状沟槽T1的延伸方向D2间隔设置。进一步而言,各第一迎光面SR1并非由单一平面构成,而是由不连续的第一平面P1结合多个不连续的曲面、多个不连续的曲折面或其组合所构成。
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00可进一步包括多个第一柱状结构 CS1。图1A示意性地示出三个第一柱状结构CS1(包括第一柱状结构CS11、CS12、CS13),但第一柱状结构CS1的数量不限于此。第一柱状结构CS1凸出于底面SB,且各第一条状沟槽T1与第一柱状结构CS1具有多个交错处X(图1A示意性标示出一个交错处X)。各第一条状沟槽T1的第一平面P1与第一柱状结构CS1沿各第一条状沟槽T1的延伸方向D2交替设置,且各第一条状沟槽T1对应交错处X具有多个第一曲面C1,其中各第一迎光面SR1的第一平面P1与第一曲面C1在延伸方向D2上交替设置,使得在延伸方向D2上相邻的第一平面P1彼此不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A及图1B所示,各第一柱状结构CS1在平行于第一入光面SI1的参考平面RF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且第一迎光面SR1由交替设置的第一平面P1与第一曲面C1所构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各第一柱状结构CS1在平行于第一入光面SI1的参考平面RF上的截面形状也可为梯型或三角形,且各第一迎光面SR1可由交替设置的第一平面P1与曲折面所构成。所述曲折面可由多个平面构成,且曲折面的平面沿延伸方向D2两两相连,其中位于最外侧的两平面分别与相邻的第一平面P1连接且相对第一平面P1倾斜。
通过第一柱状结构CS1提供朝出光面SE弯曲或曲折的表面,可收敛光束在延伸方向D2上的发散程度,而达到集中增亮的效果,从而有助于使应用导光板100的光源模组省略至少一片光学膜片(如用以收敛延伸方向D2上的光束的棱镜片)。再者,第一柱状结构CS1凸出于底面SB的设计可改善导光板100与位于其下方的光学膜片(如反射片)的吸附问题,且可使底面SB与反射片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如此一来,不慎进入底面SB与反射片之间的异物的活动空间可得以提升,从而可降低大尺寸的异物因挤压底面SB而造成底面SB刮伤或磨擦的机率,而有助于降低亮点的生成,使导光板100具有良好的光学品味。
考虑到导光板100所应用的侧入式光源模组的出光均匀度,本实施例可通过调变第一迎光面SR1的面积,例如使第一迎光面SR1的面积随着第一条状沟槽T1与第一入光面SI1的距离DD1的增加而增加,以提升导光板100中远离第一入光面SI1处的出光比例。如图1C所示,所述调变第一迎光面SR1的面积的方法例如是使第一条状沟槽T1于排列方向D1上的宽 度W随着第一条状沟槽T1与第一入光面SI1的距离DD1的增加而增加,且使第一条状沟槽T1的深度DT1随着第一条状沟槽T1与第一入光面SI1的距离DD1的增加而增加。
如图1C所示,在排列方向D1上,第一条状沟槽T11的宽度W小于第一条状沟槽T12的宽度W,第一条状沟槽T12的宽度W小于第一条状沟槽T13的宽度W,且第一条状沟槽T13的宽度W小于第一条状沟槽T14的宽度W。同理,第一条状沟槽T11的深度DT1小于第一条状沟槽T12的深度DT1,第一条状沟槽T12的深度DT1小于第一条状沟槽T13的深度DT1,且第一条状沟槽T13的深度DT1小于第一条状沟槽T14的深度DT1(图1B以虚线标示出各第一条状沟槽T11、T12、T13、T14的第一迎光面SR1与第一背光面SS1的交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条状沟槽T1是等间距I设置,但不限于此。
图2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示意图。图2B及图2C分别是图2A中导光板的第一侧S1及第二侧S2的侧视示意图。图2D是图2A中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2A至图2D,导光板200类似于图1A至图1C的导光板100,且类似或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于此不再赘述各元件间的相对配置关系或其功效。
导光板200与导光板100的主要差异在于,导光板200省略图1A的第一柱状结构CS1,且导光板200包括多个微结构MS。微结构MS位于第一条状沟槽T1中且连接对应的第一迎光面SR1以及对应的第一背光面SS1,其中各第一条状沟槽T1的第一平面P1与微结构MS沿各第一条状沟槽T1的延伸方向D2交替设置,使得在延伸方向D2上相邻的第一平面P1彼此不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各微结构MS在平行于第一入光面SI1的参考平面RF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通过微结构MS提供朝出光面SE弯曲或曲折的表面(第一曲面C1),可收敛光束在延伸方向D2上的发散程度,而达到集中增亮的效果,从而有助于使应用导光板200的光源模组省略至少一片光学膜片(如用以收敛延伸方向D2上的光束的棱镜片)。
依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可通过调变微结构MS的曲率、形状、排列方式、或微结构MS与第一平面P1的面积比例,来改变导光板100的光学品 味。如图2B所示,位于不同的第一条状沟槽T1中的微结构MS的曲率可相同。此外,各微结构MS的最大厚度HMAX可等于对应的第一条状沟槽T1的最大深度DMAX。另外,如图2D所示,微结构MS在排列方向D1上可彼此对齐。再者,微结构MS在排列方向D1以及延伸方向D2上的宽度W1、W2可随着对应的第一条状沟槽T1与第一入光面SI1的距离DD1的增加而增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
以下以图3至图5D说明导光板可实施的其他型态。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示意图。图4B及图4C分别是图4A中导光板的第一侧S1及第二侧S2的侧视示意图。图4D是图4A中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图5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示意图。图5B及图5C分别是图5A中导光板的第一侧S1及第二侧S2的侧视示意图。图5D是图5A中导光板的俯视示意图。
如图3所示,导光板300的微结构MS可任意地排列,而不一定要在排列方向D1上彼此对齐。另外,如图4A至图4D所示,微结构MS的曲率可随着所在的第一条状沟槽T1与第一入光面SI1的距离DD1的增加而增加。进一步而言,微结构MS在排列方向D1上的宽度W1随着对应的第一条状沟槽T1与第一入光面SI1的距离DD1的增加而增加,且微结构MS在延伸方向D2上的宽度W2随着对应的第一条状沟槽T1与第一入光面SI1的距离DD1的增加而减少。
又如图5A至图5D所示,至少一个第一条状沟槽T1(如第一条状沟槽T14)中的微结构MS可以连接设置。在此一架构下,第一条状沟槽T14中的微结构MS的第一曲面C1彼此连接且可形成一连续的起伏表面。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光源模组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6,光源模组10例如是一侧边入光式光源模组。光源模组10包括导光板11、第一光源12以及第一棱镜片13。导光板11可以选自前述的导光板100、200、300、400、500的其中一者,于此便不在赘述导光板11的结构。第一光源12位于第一入光面SI1旁,且适于朝第一入光面SI1射出光束L。第一棱镜片13位于出光面SE的上方且具有多个第一棱镜柱13A,其中第一棱镜柱13A沿排列方向D1排列,其适于收敛光束L在排列方向D1的发 散程度,而达到集中增亮的效果。
通过第一迎光面SR1将光束L导向有利于第一棱镜片13正向出光的角度范围,可降低光束L因来回传递于导光板11与第一棱镜片13之间而造成的能量损耗,从而使光源模组10具有良好的光利用率以及辉度。
依据不同的需求,光源模组10可进一步包括其他光学膜片,如第一扩散片14、第二棱镜片15以及第二扩散片16。第一扩散片14、第二棱镜片15、第一棱镜片13以及第二扩散片16例如是依序堆叠在出光面SE的上方。第二棱镜片15具有多个第二棱镜柱15A(图6仅示出一个第二棱镜柱15A),第二棱镜柱15A的形状可参照第一棱镜柱13A的形状。第二棱镜柱15A沿延伸方向D2排列,其适于收敛光束L在延伸方向D2的发散程度,而达到集中增亮的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1可选择性地包括多个第二柱状结构CS2(因视角关系仅示出一个),如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结构。第二柱状结构CS2凸出于出光面SE,且第二柱状结构CS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入光面SI1。如此,可收敛光束L在延伸方向D2的发散程度。在此架构下,可选择性地省略上述的第二棱镜片15。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光源模组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7,光源模组20类似于图6的光源模组10,且类似或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于此不再赘述各元件间的相对配置关系或其功效。光源模组20与光源模组10的主要差异在于,光源模组10的第一棱镜片13为正棱镜片,而光源模组20的第一棱镜片13’为逆棱镜片。具体地,在正棱镜片的设计下,第一棱镜柱13A背向导光板11,而在逆棱镜片的设计下,第一棱镜柱13A’指向导光板11。光源模组20亦可选择性地设置上述的第二柱状结构。另外,光源模组20可省略上述第一扩散片14以及第二棱镜片15。
上述实施例的导光板皆以单边入光式导光板举例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以下以图8A至图10说明导光板可实施的其他型态。图8A是依照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示意图。图8B及图8C分别是图8A中导光板的第一侧S1及第二侧S2的侧视示意图。图9是图8A中导光板的第二侧S2的另一种侧视示意图。图10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导光板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8A至图8C,导光板600类似于图1A至图1C的导光板100,且类似或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于此不再赘述各元件间的相对配置关系或其功效。导光板600与导光板100的主要差异在于,导光板600为双边入光式导光板。具体地,导光板600还包括第二入光面SI2。第二入光面SI2与第一入光面SI1相对且连接底面SB与出光面SE。应用导光板600的光源模组可进一步包括第二光源(未示出),且第二光源位于第二入光面SI2旁。
除了第一条状沟槽T1之外,底面SB还形成有多个第二条状沟槽T2。第二条状沟槽T2平行于第一条状沟槽T1。第二条状沟槽T2于排列方向D1上的宽度W3随着第二条状沟槽T2与第二入光面SI2的距离DD2的增加而增加,且第二条状沟槽T2的深度DT2随着第二条状沟槽T2与第二入光面SI2的距离DD2的增加而增加。
各第二条状沟槽T2具有第二迎光面SR2以及连接第二迎光面SR2的第二背光面SS2,其中第二迎光面SR2位于第二入光面SI2与第二背光面SS2之间。如图8C所示,第二迎光面SR2以及第二背光面SS2可分别相对底面SB倾斜,且第二迎光面SR2与底面SB所夹的内角θ3以及第二背光面SS2与底面SB所夹的内角θ4可分别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在本实施例中,内角θ3等于内角θ4,且内角θ1、内角θ2、内角θ3以及内角θ4彼此相等,但不限于此。如图9所示,在导光板700中,第二迎光面SR2与底面SB所夹的内角θ3可大于第二背光面SS2与底面SB所夹的内角θ4,且内角θ3可等于内角θ1,而内角θ4可等于内角θ2。举例而言,第一迎光面SR1与底面SB所夹的内角θ1以及第二迎光面SR2与底面SB所夹的内角θ3可分别落在160度至178度的范围内,且优选落160度至163度的范围内以及176度至178度的范围内。另一方面,第一背光面SS1与底面SB所夹的内角θ2以及第二背光面SS2与底面SB所夹的内角θ4可分别落在135度至150度的范围内。
各第二迎光面SR2包括多个第二平面P2,且第二平面P2沿延伸方向D2间隔设置。具体地,各第二条状沟槽T2与第一柱状结构CS1亦具有多个交错处X(图8A示意性标示出一个交错处X)。各第二条状沟槽T2的第二平面P2与第一柱状结构CS1沿各延伸方向D2交替设置,且各第二条状 沟槽T2对应交错处X具有多个第二曲面C2,其中各第二迎光面SR2的第二平面P2与第二曲面C2在延伸方向D2上交替设置,使得在延伸方向D2上相邻的第二平面P2彼此不相连。前述导光板200、300、400、500亦可同此设计改为双边入光式导光板,于此便不在赘述。
请参照图10,导光板800类似于图1A至图1C的导光板100,且类似或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于此不再赘述各元件间的相对配置关系或其功效。导光板800与导光板100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入光面SI1位于导光板800的角落,且各第一条状沟槽T1在底面SB的正投影形状为曲折状。在此架构下,第一柱状结构CS1例如分别由第一入光面SI1向外延伸至导光板800与第一入光面SI1相对的侧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通过控制第一迎光面的倾斜程度,可控制光束自导光板射出的方向,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导光板能够有效地控制光束的指向性。此外,通过第一迎光面将光束导向有利于第一棱镜片正向出光的角度范围,可降低光束因来回传递于导光板与第一棱镜片之间而造成的能量损耗,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光源模组可具有良好的光利用率以及辉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的用途,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符号说明】
10、20:光源模组
11、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导光板
12:第一光源
13、13’:第一棱镜片
13A、13A’:第一棱镜柱
14:第一扩散片
15:第二棱镜片
15A:第二棱镜柱
16:第二扩散片
C1:第一曲面
C2:第二曲面
CS1、CS11、CS12、CS13:第一柱状结构
CS2:第二柱状结构
D1:排列方向
D2:延伸方向
DD1、DD2:距离
DMAX:最大深度
DT1、DT2:深度
HMAX:最大厚度
I:间距
L:光束
MS:微结构
P1:第一平面
P2:第二平面
RF:参考平面
S1:第一侧
S2:第二侧
SB:底面
SE:出光面
SI1:第一入光面
SI2:第二入光面
SR1:第一迎光面
SR2:第二迎光面
SS1:第一背光面
SS2:第二背光面
T1、T11、T12、T13、T14:第一条状沟槽
T2:第二条状沟槽
W、W1、W2、W3:宽度
X:交错处
θ1、θ2、θ3、θ4:内角。

Claims (19)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以及一底面,所述底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所述第一入光面连接所述底面与所述出光面,所述底面形成有多个第一条状沟槽,这些第一条状沟槽的一排列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入光面,这些第一条状沟槽于所述排列方向上的宽度随着这些第一条状沟槽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且这些第一条状沟槽的深度随着这些第一条状沟槽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具有一第一迎光面以及一连接所述第一迎光面的一第一背光面,所述第一迎光面位于所述第一入光面与所述第一背光面之间,其中各所述第一迎光面包括多个第一平面,且这些第一平面沿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的一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迎光面与所述底面所夹的内角大于所述第一背光面与所述底面所夹的内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一柱状结构,凸出于所述底面,其中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与这些第一柱状结构具有多个交错处,且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的所述这些第一平面与这些第一柱状结构沿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的所述延伸方向交替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微结构,位于这些第一条状沟槽中且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迎光面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一背光面,其中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的这些第一平面与这些微结构沿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的所述延伸方向交替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微结构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入光面的一参考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且各所述微结构的最大厚度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的最大深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位于不同的第一条状沟槽中的这些微结构的曲率相同,且这些微结构在所述排列方向以及所述延伸方向上的宽度随着对应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这些微结构的曲率随着所在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这些微结构在所述排列方向上的宽度随着对应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且这些微结构在所述延伸方向上的宽度随着对应的第一条状沟槽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条状沟槽中的这些微结构连接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相对且连接所述底面与所述出光面,所述底面还形成有多个第二条状沟槽,这些第二条状沟槽平行于这些第一条状沟槽,这些第二条状沟槽于所述排列方向上的宽度随着这些第二条状沟槽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且这些第二条状沟槽的深度随着这些第二条状沟槽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各所述第二条状沟槽具有一第二迎光面以及一连接所述第二迎光面的第二背光面,所述第二迎光面位于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第二背光面之间,其中各所述第二迎光面包括多个第二平面,且这些第二平面沿所述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光面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角落,且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在所述底面的正投影形状为曲折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二柱状结构,凸出于所述出光面,且这些第二柱状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入光面。
12.一种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导光板,包括一第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以及一底面,所述底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所述第一入光面连接所述底面与所述出光面,所述底面形成有多个第一条状沟槽,这些第一条状沟槽的一排列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入光面,这些第一条状沟槽于所述排列方向上的宽度随着这些第一条状沟槽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且这些第一条状沟槽的深度随着这些第一条状沟槽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具有一第一迎光面以及一连接所述第一迎光面的第一背光面,所述第一迎光面位于所述第一入光面与所述第一背光面之间,其中各所述第一迎光面包括多个第一平面,且这些第一平面沿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的一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一第一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入光面旁;以及
一第一棱镜片,位于所述出光面的上方且具有多个第一棱镜柱,其中这些第一棱镜柱沿所述排列方向排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迎光面与所述底面所夹的内角大于所述第一背光面与所述底面所夹的内角。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二棱镜片,位于所述第一棱镜片与所述出光面之间,所述第二棱镜片具有多个第二棱镜柱,且这些第二棱镜柱垂直于这些第一棱镜柱。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多个第一柱状结构,这些第一柱状结构凸出于所述底面,其中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与这些第一柱状结构具有多个交错处,且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的这些第一平面与这些第一柱状结构沿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的所述延伸方向交替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多个微结构,这些微结构位于这些第一条状沟槽中且连接对应的所述第一迎光面以及对应的所述第一背光面,其中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的这些第一平面与这些微结构沿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的所述延伸方向交替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微结构在平行于所述第一入光面的一参考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且各所述微结构的最大厚度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条状沟槽的最大深度。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一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相对且连接所述底面与所述出光面,所述底面还形成有多个第二条状沟槽,这些第二条状沟槽平行于这些第一条状沟槽,这些第二条状沟槽于所述排列方向上的宽度随着这些第二条状沟槽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且这些第二条状沟槽的深度随着这些第二条状沟槽与所述第二入光面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各所述第二条状沟槽具有一第二迎光面以及一连接所述第二迎光面的第二背光面,所述第二迎光面位于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第二背光面之间,其中各所述第二迎光面包括多个第二平面,且这些第二平面沿所述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
一第二光源,位于所述第二入光面旁。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多个第二柱状结构,这些第二柱状结构凸出于所述出光面,且这些第二柱状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入光面。
CN201610348428.4A 2015-09-04 2016-05-24 导光板以及光源模组 Active CN1065018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9282 2015-09-04
TW104129282A TWI559040B (zh) 2015-09-04 2015-09-04 導光板以及光源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1895A true CN106501895A (zh) 2017-03-15
CN106501895B CN106501895B (zh) 2020-04-17

Family

ID=57851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8428.4A Active CN106501895B (zh) 2015-09-04 2016-05-24 导光板以及光源模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01895B (zh)
TW (1) TWI55904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36572A1 (zh) * 2018-01-15 2019-07-18 璩泽明 具高深宽比光导孔阵列的光导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696855B (zh) * 2019-08-30 2020-06-2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以及導光板的製作方法
US11143809B2 (en) 2019-08-30 2021-10-12 Darwin Precision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with light guide having groups and microstructures connecting adjacent prisms
CN113655558A (zh) * 2021-09-02 2021-11-16 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导光板以及背光模块
CN113655559A (zh) * 2021-09-06 2021-11-16 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集光型导光板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704062U (zh) 2017-10-17 2018-08-07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TWI771824B (zh) 2020-12-11 2022-07-2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和導光板的製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2013A (zh) * 2000-02-28 2005-05-04 欧姆龙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装置的设备
CN200976055Y (zh) * 2006-10-18 2007-11-14 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CN201218848Y (zh) * 2008-05-21 2009-04-08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
US20120201045A1 (en) * 2011-02-08 2012-08-0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transmissive display apparatus
CN104765095A (zh) * 2014-01-02 2015-07-08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12883B (en) * 2005-01-24 2009-08-0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for 3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3d images utilizing the same
TW200705042A (en) * 2005-07-28 2007-02-01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Light guide plate with uniform light emitting efficacy
TWI332089B (en) * 2007-03-19 2010-10-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TWI349121B (en) * 2007-05-17 2011-09-21 Wintek Corp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TWI411821B (zh) * 2009-01-22 2013-10-11 Au Optronics Corp 具v型結構的導光板與背光模組
TW201326977A (zh) * 2011-12-20 2013-07-01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539211B (zh) * 2012-04-30 2016-06-21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板及使用導光板之背光模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2013A (zh) * 2000-02-28 2005-05-04 欧姆龙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装置的设备
CN200976055Y (zh) * 2006-10-18 2007-11-14 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CN201218848Y (zh) * 2008-05-21 2009-04-08 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
US20120201045A1 (en) * 2011-02-08 2012-08-0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transmissive display apparatus
CN104765095A (zh) * 2014-01-02 2015-07-08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36572A1 (zh) * 2018-01-15 2019-07-18 璩泽明 具高深宽比光导孔阵列的光导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696855B (zh) * 2019-08-30 2020-06-2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以及導光板的製作方法
US10859751B1 (en) 2019-08-30 2020-12-08 Darwin Precision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a light guide with a plurality of microstructure groups and prims connected there between
US11143809B2 (en) 2019-08-30 2021-10-12 Darwin Precision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with light guide having groups and microstructures connecting adjacent prisms
CN113655558A (zh) * 2021-09-02 2021-11-16 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导光板以及背光模块
CN113655559A (zh) * 2021-09-06 2021-11-16 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集光型导光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59040B (zh) 2016-11-21
CN106501895B (zh) 2020-04-17
TW201710722A (zh)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01895A (zh) 导光板以及光源模组
TWI575266B (zh) 導光板、光源模組及顯示裝置
CN103375741B (zh) 导光板及使用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CN103901528B (zh) 面光源装置及其导光板
JP2008502001A (ja) 集光装置を有する明るさ増強フィルム
US9036963B2 (en) Light collecting and emitt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applications
CN108692221A (zh) 光源模块及其棱镜片
CN104765095B (zh)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CN104791665B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扩散板
CN202720356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US8439548B2 (en) Symmetric serrated edge light guide having circular base segments
CN101761829A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US8031405B2 (en) Optical adjusting apparatus with composite pattern structure
KR100864320B1 (ko) 배면에 계단구조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용 도광판
CN104345378A (zh) 导光板及使用此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CN204740364U (zh) 一种光学元件及照明装置
US20120275187A1 (en) Light guide panel and back light module thereof
CN102434826B (zh) 背光模块以及显示装置
CN201764410U (zh) 一种棱镜片及采用该棱镜片的背光模组
CN104090327A (zh) 入光侧具锥体结构的导光板
US8194331B2 (en) Lens for concentration photovoltaic module
CN101738672A (zh) 导光板
CN101865425B (zh) 导光板及其入光结构
CN102401323A (zh) 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
CN213340386U (zh) 用于光伏组件的玻璃件和具有其的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7

Address after: Hsinchu Science Park, Taiwan, China

Applicant after: Zhongqi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Hsinchu Science Park, Taiwa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09

Address after: Taiwan County, Hsinchu, China Hukou Feng Village Road, No. 5 Culture

Applicant after: Taiwan Yangxin Co., Ltd.

Address before: Hsinchu Science Park, Taiwa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Zhongqi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27

Address after: 69 Qunxing 3rd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O PRECISION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ounty, Hsinchu, China Hukou Feng Village Road, No. 5 Culture

Patentee before: Taiwan you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