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0945B - 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00945B CN106500945B CN201610916378.5A CN201610916378A CN106500945B CN 106500945 B CN106500945 B CN 106500945B CN 201610916378 A CN201610916378 A CN 201610916378A CN 106500945 B CN106500945 B CN 10650094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 lead
- connecting plate
- supporting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8—Shock-test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5/00—Investigating the elasticity of structures, e.g. deflection of bridges or air-craft wings
- G01M5/0041—Investigating the elasticity of structures, e.g. deflection of bridges or air-craft wings by determining deflection or stress
- G01M5/005—Investigating the elasticity of structures, e.g. deflection of bridges or air-craft wings by determining deflection or stress by means of external apparatus, e.g. test benches or portable test systems
- G01M5/0058—Investigating the elasticity of structures, e.g. deflection of bridges or air-craft wings by determining deflection or stress by means of external apparatus, e.g. test benches or portable test systems of elongated objects, e.g. pipes, masts, towers or railway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导线、导线支撑装置、跨越架模拟机构和多个应变片;其中,导线支撑装置位置可调地与底座相连接,导线的两端均与导线支撑装置可滑动地连接,并且,导线呈悬空状态;跨越架模拟机构位置可调地与底座相连接,且置于导线的下方;各应变片均设置于跨越架模拟机构,用于当导线剪断时,测试跨越架模拟机构在受到导线冲击力作用下的形变量。本发明中应变片测试跨越架模拟机构在受到导线冲击作用力下的形变量,根据测试出的形变量测试跨越架模拟机构的力学性能,进而能够对实际工况的跨越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提高了跨越施工的安全性,并且,该试验装置有效地确保了测试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国家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从而带动了电网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在电网建设过程中,输电线路跨越在运电力线路、高速铁路及高速公路等的情况迅速增多,跨越施工逐渐增多。一般而言,跨越施工的危险性较大,尤其是跨越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和高速铁路等,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跨越施工的安全性对保障电网建设的顺利进行和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在跨越施工中,通常情况下,在被跨越物的上方搭建跨越架,这样,当导线折断或者导线坠落时,跨越架能够承受导线的冲击作用力,有效地保护了被跨越物的安全。但是,目前无法对跨越架在导线冲击作用力下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的装置,进而给跨越施工带来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测试跨越架在导线冲击作用力下的力学性能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导线、导线支撑装置、跨越架模拟机构和多个应变片;其中,导线支撑装置位置可调地与底座相连接,导线的两端均与导线支撑装置可滑动地连接,并且,导线呈悬空状态;跨越架模拟机构位置可调地与底座相连接,且置于导线的下方;各应变片均设置于跨越架模拟机构,用于当导线剪断时,测试跨越架模拟机构在受到导线冲击力作用下的形变量。
进一步地,上述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中,跨越架模拟机构包括:支撑机构和封网机构;其中,支撑机构位置可调地与底座相连接,封网机构位置可调地连接于支撑机构且置于导线的下方;各应变片设置于支撑机构和/或封网机构,用于测试支撑机构和/或封网机构的形变量。
进一步地,上述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中,支撑机构包括:四个支撑体和两根并列设置的横梁;其中,四个支撑体的第一端均位置可调地与底座相连接,每根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体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封网机构横设于两根横梁之间,并且,封网机构与两根横梁均沿横梁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地相连接;多个应变片设置于两根横梁;导线支撑装置置于两根横梁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中,底座开设多个安装孔,每个支撑体的第一端均开设有多个穿设孔,每个支撑体的穿设孔与部分安装孔通过螺栓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中,支撑机构还包括:四个封盖;其中,各支撑体与各封盖一一对应地可拆卸连接;每个支撑体的第二端均开设有凹槽,每个封盖均开设有凹槽,支撑体的凹槽与封盖的凹槽对接后围设成通道,每根横梁的两端均夹设于通道内。
进一步地,上述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中,封网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封网单元;其中,每个封网单元均包括一个封网杆和两个连接座;其中,两个连接座分别与两根横梁一一对应且沿横梁的长度方向可滑动连接,以及,每个连接座与每根横梁均通过紧固件相连接,封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座可拆卸连接;各应变片设置于封网杆。
进一步地,上述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中,每个连接座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其中,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为并列设置,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均垂直设置;第一连接板与横梁的顶面通过紧固件相连接,第三连接板与横梁的底面通过紧固件相连接,封网杆夹设于第一连接板与横梁的顶面之间或者夹设于第三连接板与横梁的底面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中,第一连接板开设有凹槽,封网杆至少部分置于凹槽内;或者,第三连接板开设有凹槽,封网杆至少部分置于凹槽内。
进一步地,上述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中,导线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导线支撑机构;其中,两个导线支撑机构均位置可调地与底座相连接,两个导线支撑机构分别置于封网机构的两侧且置于两根横梁之间;导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线支撑机构可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中,每个导线支撑机构均包括:导线支座和导线连接体;其中,导线支座位置可调地与底座相连接,导线连接体开设有通槽,导线支座可滑动地穿设于通槽,并且,导线连接体通过紧固件与导线支座相连接;导线连接体与导线的端部可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中,导线支座开设有螺孔,螺孔与底座的部分安装孔通过螺栓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中,每个导线支撑机构均还包括:滑轮;其中,滑轮与导线连接体相连接,导线的端部绕设于滑轮,并且,导线的端部还用于与力加载装置相连接,力加载装置用于对导线施加张力。
本发明中,通过导线支撑装置模拟实际工况下的输电线路杆塔以确保导线的悬空,通过跨越架模拟机构模拟实际工况的跨越架,通过应变片测试跨越架模拟机构在受到导线冲击作用力下的形变量,根据测试出的形变量测试跨越架模拟机构在受到导线冲击作用力下的力学性能,进而能够对实际工况的跨越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提高了跨越施工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测试跨越架在导线冲击荷载作用下力学性能的问题,并且,该试验装置能够有效地确保了测试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包括:底座1、导线4、导线支撑装置、跨越架模拟机构3和多个应变片。其中,导线支撑装置位置可调地与底座1相连接,具体地,导线支撑装置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并且,导线支撑装置在底座1上的位置可以任意调节,即导线支撑装置可位于底座1的任意位置。
导线4的两端均与导线支撑装置可滑动地连接,导线支撑装置对导线4进行支撑,以使导线4呈悬空状态。当导线4悬空时,导线4具有一定的垂度,导线4与导线支撑装置的可滑动连接以调节导线4的垂度。
跨越架模拟机构3位置可调地与底座1相连接,并且,跨越架模拟机构3置于导线4的下方(相对于图1而言)。具体地,跨越架模拟机构3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并且,跨越架模拟机构3在底座1上的位置可以任意调节,即跨越架模拟机构3在底座1上的位置可以任意调节,但是,跨越架模拟机构3置于导线4的下方。导线4在垂直方向(相对于图1而言)上最低点与跨越架模拟机构3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具体实施时,该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导线支撑装置的位置与跨越架模拟机构3的位置相适配,当跨越架模拟机构3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导线支撑装置的位置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
多个应变片均设置于跨越架模拟机构3,当导线4剪断时,剪断的导线4向跨越架模拟机构3处坠落,则跨越架模拟机构3承受导线4的冲击作用力,应变片用于测试跨越架模拟机构3在受到导线4冲击作用力下的形变量。具体实施时,可以在导线4的任意位置处将导线4剪断。
工作过程为:将跨越架模拟机构3固定于底座1的某一位置,再将导线支撑装置固定于底座1的相应的另一位置。然后,将导线4的两端分别与导线支撑装置可滑动的连接,调节导线4的两端以确保导线4呈悬空状态,并且,确保导线4置于跨越架模拟机构3的上方(相对于图1而言)。再将多个应变片均匀地贴设于跨越架模拟机构3,剪断导线4,导线4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相对于图1而言)坠落至跨越架模拟机构3,跨越架模拟机构3受到导线4冲击作用力,各应变片均测试跨越架模拟机构3在受到导线4冲击作用力的作用下的形变量,再根据各应变片测试出的形变量对跨越架模拟机构3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线支撑装置模拟实际工况下的输电线路杆塔以确保导线4的悬空,通过跨越架模拟机构3模拟实际工况的跨越架,通过应变片测试跨越架模拟机构3在受到导线4冲击作用力下的形变量,根据测试出的形变量测试跨越架模拟机构3在受到导线4冲击作用力下的力学性能,进而能够对实际工况的跨越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提高了跨越施工的安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测试跨越架在导线冲击荷载作用下力学性能的问题,并且,该试验装置能够有效地确保了测试的准确度。
继续参见图1至图3,上述实施例中,跨越架模拟机构3可以包括:支撑机构31和封网机构32。其中,支撑机构31位置可调地与底座1相连接,具体地,支撑机构31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并且,支撑机构31在底座1上的位置可调节,即支撑机构31可位于底座1的任意位置。
封网机构32位置可调地与支撑机构31相连接,并且,封网机构32置于导线4的下方。当导线4剪断时,剪断的导线4向封网机构32处坠落,封网机构32用于阻挡导线4的坠落。具体地,封网机构32与支撑机构31相连接,并且,封网机构32在支撑机构31上的位置可调节。
各应变片可以设置于支撑机构31,各应变片均用于测试支撑机构31在受到导线4冲击作用力下的形变量。各应变片也可以设置于封网机构32,各应变片均用于测试封网机构32在受到导线4冲击作用力下的形变量。各应变片还可以设置于支撑机构31和封网机构32,各应变片均用于测试支撑机构31和封网机构32在受到导线4冲击作用力下的形变量。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机构31,能够更好地模拟实际工况下的跨越架的结构,并且,通过设置封网机构32,能够有效地阻挡导线4被剪断后的坠落,更好地模拟实际工况,提高了测试的准确度。
继续参见图1至图3,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机构31可以包括:四个支撑体311和两根横梁312。其中,四个支撑体311的第一端均位置可调地与底座1相连接,两根横梁312并列设置,每根横梁3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体311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四个支撑体311围设成正方形框架或者长方形框架,每根横梁312均与两个支撑体311可拆卸连接。四个支撑体311的第一端均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并且,四个支撑体311在底座1上的位置可以任意调节。当其中一个支撑体311在底座1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其他支撑体311在底座1的位置也会进行相应的调节,四个支撑体311始终围设成正方形框架或者长方形框架。
具体实施时,可以调节与一根横梁312相连接的两个支撑体311之间的距离,即调节围设成的长方形框架的长度(相对于图1而言),以实现跨越架模拟机构3的跨越距离的调节,其中,当其中两个支撑体311的位置变化时,另两个支撑体311的位置也会进行相应变化;也可以调节两根横梁312之间的距离,即调节围设成的长方形框架的宽度(相对于图1而言),以实现跨越架模拟机构3的封网距离的调节。
具体实施时,每个支撑体311均可以包括:支撑座3112和支撑柱3113,支撑座3112与底座1位置可调地相连接,支撑柱3113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下端)与支撑座3112相连接,支撑柱3113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上端)与横梁312的端部可拆卸连接。
封网机构32横设于两根横梁312之间,并且,封网机构32与两根横梁312均沿横梁312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地相连接。具体地,封网机构32与两根横梁312均可拆卸连接,并且,封网机构32在横梁312的位置可沿横梁312的长度方向任意调节。
当多个应变片设置于支撑机构31时,各应变片均匀地设置于两根横梁312。当剪断的导线4向封网机构32处坠落,应变片测试横梁312在封网机构32受到导线4冲击作用力时的形变量。导线支撑装置置于两根横梁312之间,并且,导线支撑装置置于封网机构32的左右(相对于图1而言)两侧。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四个支撑体311位置可调地与底座1相连接,能够分别测试跨越架模拟机构3在不同跨越距离和不同封网距离下的力学性能,进而更好地对实际工况的跨越架进行处理,提高跨越施工的安全性。
参见图1,上述实施例中,底座1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1,每个支撑体311的第一端均开设有多个穿设孔3111,每个支撑体311的穿设孔3111与部分安装孔11通过螺栓相连接,以实现每个支撑体311在底座1上位置可调节。具体地,各穿设孔3111在每个支撑体311上均匀设置。底座1上的各安装孔11的排布方式与每个支撑体311的第一端的穿设孔3111的排布方式均相同,其中,排布方式包括:相邻两个孔之间的间距等。各安装孔11的孔径与穿设孔3111的孔径相匹配。具体实施时,每个支撑体311的支撑座3112可以为实心板,支撑座3112均匀开设多个穿设孔3111。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每个支撑体311的穿设孔3111与底座1上的部分安装孔11通过螺栓相连接,实现了每个支撑体311位置可调地与底座1相连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参见图1,上述实施例中,支撑机构31还可以包括:四个封盖313。其中,各支撑体311与各封盖313为一一对应地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各支撑体311与各封盖313是通过螺栓一一对应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每个支撑体311的第二端均开设有凹槽,每个封盖313均可以为实心板体,每个封盖313均开设有凹槽,支撑体311的凹槽与封盖313的凹槽对接后围设成通道,每根横梁312的两端均夹设于通道内。优选的,通道的形状与横梁312的形状相匹配。
具体实施时,每个支撑体311均还可以包括:顶板3114,其中,顶板3114与支撑体311的支撑柱3113的第二端相连接,顶板3114开设有凹槽,顶板3114的凹槽与封盖313的凹槽对接后围设成通道。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封盖313的凹槽与支撑体311的凹槽对接围设成通道,横梁312的端部夹设于通道内,实现了横梁312与支撑体311的可拆卸连接,便于调节与一根横梁312相连接的两个支撑体311之间的跨越距离,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各实施例中,封网机构32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封网单元。其中,每个封网单元均与两根横梁312位置可调地相连接,以实现相邻两个封网单元之间的封网间距的调节。
每个封网单元均可以包括:一个封网杆321和两个连接座322。两个连接座322分别与两根横梁312一一对应设置,并且,两个连接座322分别与两根横梁312可滑动连接,两个连接座322可沿横梁312的长度方向相对横梁312滑动。两个连接座322的位置是相对设置,即当其中一个连接座322在横梁312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另一个连接座322在横梁312的位置也进行相应的调节,以使两个连接座322始终保持相对设置。当每个连接座322滑动至对应的横梁312的某一位置时,每个连接座322均通过紧固件与对应的横梁312相连接。具体地,紧固件可以为螺栓,连接座322通过螺栓与横梁312紧固连接。
封网杆3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座322可拆卸连接,并且,封网杆321横设于两根横梁312之间,即封网杆321与横梁312为垂直设置。当应变片设置于封网机构32时,各应变片均设置于封网杆321。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座322与横梁312的可滑动连接,并且,封网杆321与连接座322可拆卸连接,使得连接座322可沿横梁312的长度方向滑动,也即封网杆321沿横梁312的长度方向滑动。当封网杆321滑动至横梁312的某一位置时,紧固件将连接座322与横梁312相紧固,使得连接座322不再相对于横梁312滑动,即封网杆321固定于该位置,实现了相邻两个封网杆321之间的间距的调节,能够测试在不同封网杆321间距下跨越架模拟机构3的力学性能。
参见图1和图3,上述实施例中,每个连接座322均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3221、第二连接板3222和第三连接板3223。其中,第一连接板3221与第三连接板3223并列设置,第二连接板3222与第一连接板3221和第三连接板3223均垂直设置。任一根横梁312均穿设于对应的第一连接板3221与第三连接板3223之间的空间。
第一连接板3221与横梁312的顶面通过紧固件相连接,以使第一连接板3221与横梁312的顶面的位置相对固定。第三连接板3223与横梁312的底面通过紧固件相连接,以使第三连接板3223与横梁312的底面的位置相对固定。具体地,第一连接板3221开设多个螺纹孔,紧固件可以为螺栓,螺栓穿设于第一连接板3221的螺纹孔,并且,第一连接板3221与横梁312的顶面通过螺栓紧固连接。第三连接板3223开设多个螺纹孔,紧固件可以为螺栓,螺栓穿设于第三连接板3223的螺纹孔,并且,第三连接板3223与横梁312的底面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封网杆321可以夹设于第一连接板3221与横梁312的顶面之间,具体地,封网杆321置于第一连接板3221与横梁312的顶面之间,第一连接板3221通过紧固件与横梁312的顶面紧固时也会对封网杆321进行夹紧。
当然,封网杆321也可以夹设于第三连接板3223与横梁312的底面之间。具体地,封网杆321置于第三连接板3223与横梁312的底面之间,第三连接板3223通过紧固件与横梁312的底面紧固的过程也会对封网杆321进行夹紧。
工作过程为:将连接座322的第一连接板3221与横梁312的顶面相接触,在第三连接板3223与横梁312的底面之间放置封网杆321。根据实际情况,将连接座322滑动至某一位置,将螺栓插入第一连接板3221的螺纹孔内,不断拧动螺栓,直至螺栓无法拧动,这时,第一连接板3221与横梁312的顶面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再将螺栓插入第三连接板3223的螺纹孔内,不断拧动螺栓,直至螺栓无法拧动,这时,第三连接板3223与横梁312的底面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并且,封网杆321固定于第三连接板3223与横梁312的底面之间。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连接座322的结构简单,并且,当第三连接板3223与横梁312紧固连接时,封网杆321也处于夹紧状态,起到了紧固封网杆321的作用,而且,便于实施。
参见图1和图3,上述实施例中,当封网杆321夹设于第一连接板3221与横梁312的顶面之间时,第一连接板3221可以开设有凹槽,封网杆321至少部分置于第一连接板3221的凹槽内。具体地,第一连接板3221与横梁312的顶面相对的一面开设有凹槽。封网杆321可以部分置于第一连接板3221的凹槽内,即第一连接板3221的凹槽的深度小于封网杆321的厚度;封网杆321也可以是全部置于第一连接板3221的凹槽内,即第一连接板3221的凹槽的深度大于封网杆321的厚度。
当封网杆321夹设于第三连接板3223与横梁312的底面之间时,第三连接板3223可以开设有凹槽,封网杆321至少部分置于第三连接板3223的凹槽内。具体地,第三连接板3223与横梁312的底面相对的一面开设有凹槽。封网杆321可以部分置于第三连接板3223的凹槽内,即第三连接板3223的凹槽的深度小于封网杆321的厚度;封网杆321也可以是全部置于第三连接板3223的凹槽内,即第三连接板3223的凹槽的深度大于封网杆321的厚度。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连接板3221或第三连接板3223开设凹槽,封网杆321至少部分置于凹槽内,更好地实现了封网杆321夹设于第一连接板3221与横梁312的顶面之间或者夹设于第三连接板3223与横梁312的底面之间,使得封网杆321处于夹紧状态,防止了封网杆321的晃动。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各实施例中,导线支撑装置可以包括:两个导线支撑机构2。其中,两个导线支撑机构2均位置可调地与底座1相连接。具体地,每个导线支撑机构2均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并且,每个导线支撑机构2在底座1上的位置可调节。
两个导线支撑机构2分别置于封网机构32的左右两侧且置于两根横梁312之间,两个导线支撑机构2相对设置。导线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线支撑机构2可滑动连接,也就是说,导线4的一端与一个导线支撑机构2可滑动连接,导线4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导线支撑机构2可滑动连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导线支撑机构2,能够更好地将导线4进行固定,并且,便于调节导线4的的垂度。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实施例中,每个导线支撑机构2均可以包括:导线支座21和导线连接体22。其中,导线支座21位置可调地与底座1相连接。具体地,导线支座21开设有螺孔213,螺孔213与底座1的部分安装孔11通过螺栓相连接。具体实施时,螺孔213可以为至少一个,当螺孔213为至少两个时,各螺孔213在导线支座21上均匀设置。底座1上各安装孔11的排布方式与导线支座21的各螺孔213的排布方式均相同,排布方式包括:相邻两个孔之间的间距等。各安装孔11的孔径与螺孔213的孔径相匹配。
具体实施时,导线支座21可以包括:导线底座211和导线支柱212。导线底座211为是实心板,在导线底座21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螺孔213。导线支柱212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下端)与导线底座211相连接。导线支柱212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圆形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导线连接体22开设有贯穿导线连接体22的厚度方向(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的通槽221,导线支座21可滑动地穿设于通槽221,并且,导线连接体22通过紧固件与导线支座21相连接。具体地,导线连接体22可以为实心板体,导线支座21穿设于导线连接体22的通槽221,并且,导线连接体22可沿导线支座21的高度方向上下(相对于图1而言)滑动,通槽221的形状与导线支座21的形状相匹配。紧固件可以为螺栓,导线连接体22的侧壁开设有多个螺纹孔,螺栓穿设于导线连接体22的螺纹孔,导线连接体22通过螺栓与导线支座21紧固连接,以使导线连接体22紧固于导线支座21的某一位置。
具体实施时,导线支柱212穿设于导线连接体22的通槽221,导线连接体22可沿导线支柱212的高度方向上下滑动,并且,导线连接体22通过螺栓与导线支柱212紧固连接。
导线连接体22与导线4的端部可滑动连接,当导线连接体22沿导线支座21上下滑动时,导线连接体22带动导线上下(相对于图1而言)移动,使得导线4的最低点至跨越架模拟机构3的距离可调节,也即实现了导线4的最低点至封网杆321的距离的调节。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导线支座21位置可调地与底座1相连接,以适应跨越架模拟机构3在底座1上位置的调节;导线连接体22可沿导线支座21滑动,并且导线连接体22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导线支座21的某一位置,实现了导线连接体22在导线支座21上的位置可调节,进而实现了导线最低点至跨越架模拟机构3的距离的调节,即实现了跨越架模拟机构3在不同落线高度下力学性能的测试。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实施例中,每个导线支撑机构2均还可以包括:滑轮。其中,滑轮与导线连接体22相连接,导线4的端部绕设于滑轮,并且,导线4的端部还用于力加载装置相连接,力加载装置用于对导线4施加张力。具体地,导线4的端部绕设于滑轮后再与力加载装置相连接。力加载装置可以为砝码,当砝码的重量不同时,砝码对导线4施加的张力也就不同。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力加载装置调节对导线4施加的张力,实现了跨越架模拟机构3在不同张力下力学性能的测试。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应变片测试跨越架模拟机构3在受到导线4冲击作用力下的形变量,根据测试出的形变量测试跨越架模拟机构3在受到导线4冲击作用力下的力学性能,进而能够对实际工况的跨越架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提高了跨越施工的安全性,并且,试验装置能够有效地确保了测试的准确度。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导线(4)、导线支撑装置、跨越架模拟机构(3)和多个应变片;其中,
所述导线支撑装置位置可调地与所述底座(1)相连接,所述导线(4)的两端均与所述导线支撑装置可滑动地连接,并且,所述导线(4)呈悬空状态;
所述跨越架模拟机构(3)位置可调地与所述底座(1)相连接,且置于所述导线(4)的下方;
各所述应变片均设置于所述跨越架模拟机构(3),用于当所述导线(4)剪断时,测试所述跨越架模拟机构(3)在受到所述导线冲击力作用下的形变量;
所述跨越架模拟机构(3)包括:支撑机构(31)和封网机构(32);所述支撑机构(31)包括:四个支撑体(311)和两根并列设置的横梁(312);四个所述支撑体(311)的第一端均位置可调地与所述底座(1)相连接,每根所述横梁(3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体(311)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封网机构(32)位置可调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机构(31)且置于所述导线(4)的下方;其中,所述封网机构(32)包括:至少一个封网单元;每个所述封网单元均包括一个封网杆(321)和两个连接座(322);两个所述连接座(322)分别与两根所述横梁(312)一一对应且沿所述横梁(312)的长度方向可滑动连接,以及,每个所述连接座(322)与每根所述横梁(312)均通过紧固件相连接,所述封网杆(3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座(322)可拆卸连接;
每个所述连接座(322)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3221)、第二连接板(3222)和第三连接板(3223);所述第一连接板(3221)与所述第三连接板(3223)为并列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板(322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221)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223)均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3221)与所述横梁(312)的顶面通过紧固件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3223)与所述横梁(312)的底面通过紧固件相连接,所述封网杆(321)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221)与所述横梁(312)的顶面之间或者夹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板(3223)与所述横梁(312)的底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应变片设置于所述支撑机构(31)和/或所述封网机构(32),用于测试所述支撑机构(31)和/或所述封网机构(32)的形变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网机构(32)横设于两根所述横梁(312)之间,并且,所述封网机构(32)与两根所述横梁(312)均沿所述横梁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地相连接;
多个所述应变片设置于两根所述横梁(312);所述导线支撑装置置于两根所述横梁(3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开设多个安装孔(11),每个所述支撑体(311)的第一端均开设有多个穿设孔(3111),每个所述支撑体(311)的穿设孔(3111)与部分安装孔(11)通过螺栓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31)还包括:四个封盖(313);其中,
各所述支撑体(311)与各所述封盖(313)一一对应地可拆卸连接;
每个所述支撑体(311)的第二端均开设有凹槽,每个所述封盖(313)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体(311)的凹槽与所述封盖(313)的凹槽对接后围设成通道,每根所述横梁(312)的两端均夹设于所述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应变片设置于所述封网杆(3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板(3221)开设有凹槽,所述封网杆(321)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凹槽内;或者,
所述第三连接板(3223)开设有凹槽,所述封网杆(321)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支撑装置包括:两个导线支撑机构(2);其中,
两个所述导线支撑机构(2)均位置可调地与所述底座(1)相连接,两个所述导线支撑机构(2)分别置于所述封网机构(32)的两侧且置于两根所述横梁(312)之间;
所述导线(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导线支撑机构(2)可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线支撑机构(2)均包括:导线支座(21)和导线连接体(22);其中,
所述导线支座(21)位置可调地与所述底座(1)相连接,所述导线连接体(22)开设有通槽,所述导线支座(21)穿设于所述通槽,并且,所述导线连接体(22)可沿所述导线支座(21)滑动,以及,所述导线连接体(22)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导线支座(21)相连接;
所述导线连接体(22)与所述导线(4)的端部可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支座(21)开设有螺孔(213),所述螺孔(213)与所述底座(1)的部分所述安装孔(11)通过螺栓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线支撑机构(2)均还包括:滑轮;其中,
所述滑轮与所述导线连接体(22)相连接,所述导线(4)的端部绕设于所述滑轮,并且,所述导线(4)的端部还用于与力加载装置相连接,所述力加载装置用于对所述导线(4)施加张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16378.5A CN106500945B (zh) | 2016-10-20 | 2016-10-20 | 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16378.5A CN106500945B (zh) | 2016-10-20 | 2016-10-20 | 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00945A CN106500945A (zh) | 2017-03-15 |
CN106500945B true CN106500945B (zh) | 2020-01-03 |
Family
ID=58318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16378.5A Active CN106500945B (zh) | 2016-10-20 | 2016-10-20 | 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0094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26880B (zh) * | 2022-03-02 | 2023-03-28 | 武汉理工大学 | 模拟船舶大跨结构底层约束的试验装置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55751Y (zh) * | 2009-01-23 | 2009-12-02 | 湖北省输变电工程公司 | 一种绝缘索网带电跨越架 |
CN202285309U (zh) * | 2011-10-28 | 2012-06-27 | 湖北省输变电工程公司 | 提升式带电跨越架 |
CN202308912U (zh) * | 2011-11-08 | 2012-07-04 | 衡水供电公司 | 跨越架封顶网 |
CN102654519A (zh) * | 2012-05-10 | 2012-09-05 | 广东电网公司江门供电局 | 小型电晕笼及导线架设装置 |
CN103956683A (zh) * | 2014-05-09 | 2014-07-30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出现工程架线用跨越架系统 |
CN104075836A (zh) * | 2014-07-04 | 2014-10-01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张力时实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CN104180960A (zh) * | 2014-08-20 | 2014-12-03 |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将待测件固定在测试平台上的夹具 |
CN104215523A (zh) * | 2013-06-03 | 2014-12-17 | 国家电网公司 | 相间间隔棒及金具拉弯试验平台 |
CN204424793U (zh) * | 2014-12-29 | 2015-06-24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电力线路的封网跨越架 |
CN105529648A (zh) * | 2016-01-18 | 2016-04-27 | 国家电网公司 | 液压装配式跨越架 |
-
2016
- 2016-10-20 CN CN201610916378.5A patent/CN10650094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55751Y (zh) * | 2009-01-23 | 2009-12-02 | 湖北省输变电工程公司 | 一种绝缘索网带电跨越架 |
CN202285309U (zh) * | 2011-10-28 | 2012-06-27 | 湖北省输变电工程公司 | 提升式带电跨越架 |
CN202308912U (zh) * | 2011-11-08 | 2012-07-04 | 衡水供电公司 | 跨越架封顶网 |
CN102654519A (zh) * | 2012-05-10 | 2012-09-05 | 广东电网公司江门供电局 | 小型电晕笼及导线架设装置 |
CN104215523A (zh) * | 2013-06-03 | 2014-12-17 | 国家电网公司 | 相间间隔棒及金具拉弯试验平台 |
CN103956683A (zh) * | 2014-05-09 | 2014-07-30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一种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出现工程架线用跨越架系统 |
CN104075836A (zh) * | 2014-07-04 | 2014-10-01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张力时实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CN104180960A (zh) * | 2014-08-20 | 2014-12-03 |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将待测件固定在测试平台上的夹具 |
CN204424793U (zh) * | 2014-12-29 | 2015-06-24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电力线路的封网跨越架 |
CN105529648A (zh) * | 2016-01-18 | 2016-04-27 | 国家电网公司 | 液压装配式跨越架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柔性电缆等效模型对跨越架防护网的冲击响应分析;陈保家 等;《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30;第38卷(第3期);第81-85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00945A (zh) | 2017-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683958U (zh) | 一种电缆拉力检测设备 | |
CN109187229B (zh) | 栓钉拉剪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
KR101556244B1 (ko) | 구조물 성능 실험장치 | |
CN104749047B (zh) | 一种受弯构件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4406863A (zh) | 一种用于高速拉伸试验机的三点弯曲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
CN106500945B (zh) | 跨越架动态力学试验装置 | |
CN108195680A (zh) | 一种对土单元施加不同约束的试验装置 | |
CN112378608A (zh) | 一种加载预应力的箭载设备振动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 |
CN108195679A (zh) | 一种测量线材微小试样抗拉强度的装置及试验方法 | |
CN110646343B (zh) | 一种围压可调的锚杆试件抗拔力试验装置及方法 | |
CN213121052U (zh) | 床底板冲击测试机 | |
CN113340747A (zh) | 锚杆剪切测试装置及方法 | |
CN210834463U (zh) | 一种能联合压缩疲劳试验机进行拉伸疲劳试验的工装设备 | |
CN110672238A (zh) | 一种用于测量输电导线股线拉、弯应力-应变的实验装置 | |
CN113916692B (zh) | 一种多锚杆和/或锚索协同抗冲击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 |
CN203287250U (zh) | 岩土抗拉试验装置 | |
KR20110094263A (ko) | 스너버의 조립식 성능시험 방법 및 장치 | |
CN213068515U (zh) | 一种适用于膨胀土直剪试验的恒刚度控制装置 | |
RU48225U1 (ru) | Стенд для испытания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ых элементов на косое внецентренное кратковременное динамическое растяжение | |
CN105424257B (zh) | 拉力测试装置 | |
CN204228538U (zh) | 一种用于高速拉伸试验机的三点弯曲试验装置 | |
CN215985473U (zh) | 一种高速拉伸设备夹具 | |
Magliulo et al. | A procedure to select time-histories for shaking table tests on nonstructural components | |
CN217133211U (zh) | 一种用于振动试验固定被测样品的夹具 | |
CN218937990U (zh) | 一种抗拉强度测试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