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8479A - 一种基于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装置及后台主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装置及后台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8479A
CN106488479A CN201510553253.6A CN201510553253A CN106488479A CN 106488479 A CN106488479 A CN 106488479A CN 201510553253 A CN201510553253 A CN 201510553253A CN 106488479 A CN106488479 A CN 106488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y
configuration
capacity scheme
scheme template
fuzz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532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晓华
崔文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5532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8847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9779 priority patent/WO201618019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488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84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装置及后台主机,该方法包括:预先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与RU整机系列一一对应;根据设定区域的无线资源规划信息选择RU能力配置模板;基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本发明在不需要精确了解当前每一款具体RU的硬件规格参数细节的情况下,也能够较简易的完成RU的参数配置过程。对于现场开通配置新款RU设备的应用场景,简化RU配置的过程,降低RU配置过程中的人力消耗;对于新RU规格替换老RU硬件规格的应用场景,也无须进行跟规格硬件相关的严格参数检查,因此就能够支持相同或相近射频能力的RU混插配置。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装置及后台主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U(Radio Unit,射频单元)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装置及后台主机。
背景技术
由于RU硬件规格的不断发展,RU的硬件规格越来越多,规格特性差异逐渐增大,相关的配置参数也日益增多。当前,对于RU的配置方式,在系统中一般采用的是人工精确配置方式。所谓的人工精确配置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RU的任何相关参数都需要在后台进行人工配置,并且对于所配置的参数需要人为的确定准确的参数值;另一方面是,对于后台配置的参数,要求前台硬件必须完全一致,这样就不支持相同或相近RU射频能力的机型进行混插,也就不支持RU硬件的平滑升级。这里的前台是指RU设备,后台是指为各RU设备进行参数配置的主机。
当前RU配置方式有两种场景:第一种场景,如果当前一共有6款RU系列的机型,每个系列机型有10种不同特定的硬件规格,每款硬件规格有8个配置参数。那么需要人工配置并维护的参数个数是:6×10×8=480个参数。可以想象得到,如此众多的参数值,要人为一一配置,是一件多么繁琐并困难的事情。第二种场景,如果前期开局应用了某一款RU,假设为RU1,随着技术的演进,此时如果出现了同样相同能力的RU,假设为RU2,此时,由于RU1的服役期满,想用RU2去平滑替代RU1是做不到的,因为此时RU的参数校验,会导致上报后台配置和前台RU类型不一致告警。
从上述的描述可以得出结论:当前的配置方式会带来配置的繁琐性且耗费大量的人力,这样的配置方式也非常容易出错,并且也不支持相同或相近能力的RU平滑升级替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装置及后台主机,简化RU配置的过程,降低RU配置过程中的人力消耗。。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包括:
预先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与RU整机系列一一对应;
根据设定区域的无线资源规划信息选择RU能力配置模板;
基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
进一步的,所述预先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包括:
根据每个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所述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包括:整机制式范围、天线数最大值、发射通道数最大值、接收通道数最大值、发射频率范围、接收频率范围、额定功率最大值和各整机制式下的最大载波个数的最大值。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包括:覆盖的范围、覆盖的频率、用户的容量和网络制式,其中,
覆盖的范围用于确定额定功率;
覆盖的频率用于确定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
用户的容量用于确定天线数、发射通道数、接收通道数以及各整机制式下的最大载波个数;
网络制式用于确定整机制式。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还包括:覆盖的带宽;
所述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发射中频带宽最大值、接收中频带宽最大值、发射DPD(Digital Pre-Distortion,数字预失真)带宽最大值;
相应的,所述覆盖的带宽用于确定至少以下之一:发射中频带宽、接收中频带宽、发射DPD带宽。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之前,检验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基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
若不匹配,则提示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重新选取RU能力配置模板,然后重新执行本检验步骤。
进一步的,基于上述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之后,判断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是否超出所述RU上报的实际能力上限;
若是,则提示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重新选取RU能力配置模板或者进行所述RU的硬件规格替换,然后重新执行所述检验步骤或者重新执行本判断步骤;
若否,则配置完成。
进一步的,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之后,判断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是否超出所述RU上报的实际能力上限;
若是,则提示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重新选取RU能力配置模板或者进行所述RU的硬件规格替换,然后重新执行本判断步骤;
若否,则配置完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装置,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预先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与RU整机系列一一对应;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设定区域的无线资源规划信息选择RU能力配置模板;
配置模块,用于基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
进一步的,所述设置模块,用于:
根据每个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所述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包括:整机制式范围、天线数最大值、发射通道数最大值、接收通道数最大值、发射频率范围、接收频率范围、额定功率最大值和各整机制式下的最大载波个数的最大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配置RU的后台主机,包括上述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所述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装置及后台主机,使得用户在后台主机的人机交互参数配置界面上只需要根据RU能力配置模板向各RU中配置能力参数即可,这样就在不需要精确了解当前每一款具体RU的硬件规格参数细节的情况下,也能够较简易的完成RU的参数配置过程。对于现场开通配置新款RU设备的应用场景,简化RU配置的过程,降低RU配置过程中的人力消耗;对于新RU规格替换老RU硬件规格的应用场景,也无须进行跟规格硬件相关的严格参数检查,因此就能够支持相同或相近射频能力的RU混插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一种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S101,预先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与RU整机系列一一对应;
具体的,在步骤S101中,所述预先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包括:
根据每个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所述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包括:整机制式范围、天线数最大值、发射通道数最大值、接收通道数最大值、发射频率范围、接收频率范围、额定功率最大值和各整机制式下的最大载波个数的最大值。整机制式、天线数、发射通道数和接收通道数等属于整机能力配置参数;发射频率范围、接收频率范围、额定功率和各整机制式下的最大载波个数等属于通道能力配置参数。
以下是针对1T2R整机系列一个RU能力配置模板的示例,该示例包含整机能力配置模板和通道能力配置模板。
示例:整机能力配置模板
整机系列 整机制式 天线数 发射通道数 接收通道数
1T2R系列 G,U,L 1 1 2
示例:通道能力配置模板
其中,整机制式中的G代表支持GSM制式,U代表支持UMTS制式,支持L代表LTE制式。各制式最大载波个数中的G:6表示在GSM制式下最大载波数为6个,U:2表示在UWTS制式下最大载波数为2个。
所述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中各项参数的范围或者最大值的选取方式为:整机制式、发射频率范围、接收频率范围均取的是该系列RU设备的相应参数的并集,额定功率、天线数、发射通道数、接收通道数、各制式最大载波个数均取的是该系列RU设备的相应参数的最大值。
RU能力配置模板可以根据参数的分类提供多套模板。类似的针对mTnR(2T2R,2T4R,3T6R,4T4R等系列的RU设备)可以提供相似的RU能力配置模板;对于单通道多频段的机型也可以提供类似的RU能力配置模板。
从上述示例可以看出:采用RU能力配置模板的参数配置方式有两个特点:
a)严格区分不同硬件规格的参数不在RU能力配置模板中体现。比如:单板名称和硬件标识等,因为这样的参数会带来参数配置的复杂性,并且对实际无线参数配置没有意义;
b)各个硬件规格差异化的参数在RU能力配置模板中进行了抽象。比如:某一系列RU设备的发射频率范围、接收频率范围和额定功率的最大值。这些参数主要给出的是一类规则的上限,而如果特定的硬件规格达不到这样的范围,会在RU实际能力上限的上报中体现,而不在能力参数配置模板中体现,这样就降低了参数配置的复杂性。
步骤S102,根据设定区域的无线资源规划信息选择RU能力配置模板;
具体的,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包括:覆盖的范围、覆盖的频率、用户的容量和网络制式,其中,
覆盖的范围用于确定额定功率;
覆盖的频率用于确定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
用户的容量用于确定天线数、发射通道数、接收通道数以及各整机制式下的最大载波个数;用户容量是指:在设定区域中不同时段的用户数量。
网络制式用于确定整机制式。
在步骤S102中,综合考虑由无线资源规划信息中的各项内容确定出的各项参数所落入的参数范围来选择最终的RU能力配置模板,以确保各项参数均落入最终的RU能力配置模板中相应的参数范围中。
作为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还包括:覆盖的带宽;
所述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发射中频带宽最大值、接收中频带宽最大值、发射DPD带宽最大值;
相应的,所述覆盖的带宽用于确定至少以下之一:发射中频带宽、接收中频带宽、发射DPD带宽。
该可选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是,能够使所选择的RU能力配置模板更加贴近于无线资源规划的需求。
步骤S103,基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一种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本实施例所述方法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方法在步骤S102之后且在步骤S103之前,还包括:
步骤S102-A,检验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执行步骤S103;
若不匹配,则提示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重新选取RU能力配置模板,然后重新执行步骤S102-A。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匹配可以理解成,无线资源规划信息中的任一参数均落入所选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中相应的参数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不匹配。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一种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本实施例所述方法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方法在步骤S103之后,还包括:
步骤S104,判断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是否超出所述RU上报的实际能力上限;
若是,则提示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重新选取RU能力配置模板或者进行所述RU的硬件规格替换,然后重新执行步骤S104;
若否,则配置完成。
具体的,以无线资源规划信息中的额定功率为例,若无线资源规划信息中的额定功率为50W,所述RU上报的实际功率上限为80W,则判定为未超出,否则判定为超出。
在本实施例中,若在步骤S104中提示用户进行所述RU的硬件规格替换,则该方案可能应用于使用新RU替换旧款RU的硬件规格的场景下,此时,不仅可以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重新选取RU能力配置模板,还可以替换所述RU的硬件规格,直到校验通过配置完成为止。若该方案用于RU开局的参数配置场景下,则在步骤S104中就只包含提示用户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重新选取RU能力配置模板,不包含提示用户进行所述RU的硬件规格替换。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一种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本实施例所述方法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一方面,本实施例的所述方法在步骤S102之后且在步骤S103之前,还包括:
步骤S102-A,检验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执行步骤S103;
若不匹配,则提示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重新选取RU能力配置模板,然后重新执行步骤S102-A。
另一方面,所述方法,在步骤S103之后,还要进行以下的第二次校验:
步骤S104,判断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是否超出所述RU上报的实际能力上限;
若是,则提示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重新选取RU能力配置模板或者进行所述RU的硬件规格替换,然后重新执行步骤S102-A或者重新执行步骤S104;
若否,则配置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若在步骤S104中提示用户进行所述RU的硬件规格替换,则该方案可能应用于使用新RU替换旧款RU的硬件规格的场景下,此时,不仅可以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重新选取RU能力配置模板,还可以替换所述RU的硬件规格,直到校验通过配置完成为止。若该方案用于RU开局的参数配置场景下,则在步骤S104中就只包含提示用户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重新选取RU能力配置模板,不包含提示用户进行所述RU的硬件规格替换。
以下是RU上报的实际能力上限参数的示例:
示例:RU实际整机能力上限
整机系列 整机制式 天线数 发射通道数 接收通道数
1T2R系列 G,U,C,L 1 1 2
示例:RU实际通道能力上限
其中,整机制式中的C代表支持CDMA。
从上述表的描述来看:RU的实际能力上限跟RU能力配置模板的参数是存在差异化的,RU实际上报的能力上限是RU的硬件实际能力上限,而后台主机中选定的RU能力配置模板是抽象之后能力描述。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差异,所以需要做参数的第二次校验;
参数的第二次校验的原则是:实际能力上限大于或等于无线资源规划信息则认为通过,否则认为不通过。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对应,本实施例介绍一种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设置模块501,用于预先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与RU整机系列一一对应;
具体的,设置模块501,用于:
根据每个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所述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包括:整机制式范围、天线数最大值、发射通道数最大值、接收通道数最大值、发射频率范围、接收频率范围、额定功率最大值和各整机制式下的最大载波个数的最大值。
2)选择模块502,用于根据设定区域的无线资源规划信息选择RU能力配置模板;
具体的,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包括:覆盖的范围、覆盖的频率、用户的容量和网络制式,其中,
覆盖的范围用于确定额定功率;
覆盖的频率用于确定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
用户的容量用于确定天线数、发射通道数、接收通道数以及各整机制式下的最大载波个数;用户容量是指:在设定区域中不同时段的用户数量。
网络制式用于确定整机制式。
作为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还包括:覆盖的带宽;
所述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发射中频带宽最大值、接收中频带宽最大值、发射DPD带宽最大值;
相应的,所述覆盖的带宽用于确定至少以下之一:发射中频带宽、接收中频带宽、发射DPD带宽。
3)配置模块503,用于基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对应,本实施例介绍一种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设置模块501,用于预先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与RU整机系列一一对应;
2)选择模块502,用于根据设定区域的无线资源规划信息选择RU能力配置模板;
3)第一检验模块502-A,用于检验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调用配置模块503;
若不匹配,则提示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修改所选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然后重新调用第一检验模块502-A。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匹配可以理解成,无线资源规划信息中的任一参数均落入所选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中相应的参数的范围或者最大值之内,否则就不匹配。
4)配置模块503,用于基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
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对应,本实施例介绍一种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设置模块501,用于预先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与RU整机系列一一对应;
2)选择模块502,用于根据设定区域的无线资源规划信息选择RU能力配置模板;
3)配置模块503,用于基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
4)第二检验模块504,用于判断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是否超出所述RU上报的实际能力上限;
若是,则提示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修改所选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然后重新调用第二检验模块504;
若否,则配置完成。
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对应,本实施例介绍一种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设置模块501,用于预先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与RU整机系列一一对应;
2)选择模块502,用于根据设定区域的无线资源规划信息选择RU能力配置模板;
3)第一检验模块502-A,用于检验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调用配置模块503;
若不匹配,则提示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修改所选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然后重新调用第一检验模块502-A。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匹配可以理解成,无线资源规划信息中的任一参数均落入所选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中相应的参数的范围或者最大值之内,否则就不匹配。
4)配置模块503,用于基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
5)第二检验模块504,用于判断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是否超出所述RU上报的实际能力上限;
若是,则提示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修改所选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然后重新调用第一检验模块502-A;
若否,则配置完成。
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一种用于配置RU的后台主机,可以作为实体装置来理解,该后台主机包括第五、六、七或八实施例中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装置。
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附图9~10介绍一个本发明的应用实例。
本实施例中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系统如图9所示,包括:后台主机、BBU(Building Baseband Unit,基带处理单元)和若干RU设备,BBU和与其相连的若干RU共同作为前台设备。
本实施例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的流程如图10所示,如下:
步骤S01:进行现场无线资源规划。
步骤S02:根据现场无线资源规划,选择RU能力配置模板。针对不同系列的RU机型预先设置了对应的RU能力配置模板。
步骤S03:导入RU能力配置模板。
步骤S04:进行参数的模糊配置,这个配置过程中不需要过多关注实际的RU硬件规格差异,只需要关注无线参数能力要求。
步骤S05:对配置参数进行后台合法性校验,即检验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是否匹配,也就是对配置的参数进行第一次校验;
步骤S06:如果校验通过,那么转步骤S07;如果校验不通过,那么转步骤S12。
步骤S07:对配置参数进行前台合法性校验,即判断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是否超出所述RU上报的实际能力上限,也就是对配置的参数进行第二次校验;
步骤S08:如果校验通过,那么此次配置完成;如果校验不通过,那么转S09。
步骤S09:反馈前台校验结果给用户,提供相关提示信息。
步骤S10:用户根据相关提示信息进行RU能力配置模板的重新选取或进行无线资源规划信息的修改,完成后转步骤S05。
步骤S12:反馈后台校验结果给用户,提供相关提示信息。
步骤S13:用户根据相关提示信息进行RU能力配置模板的重新选取或进行无线资源规划信息的修改,完成后转步骤S05。
上述流程可以应用于现场开通配置新款RU的场景,当应用于使用新款RU替换旧款RU的场景时,直接从步骤S07开始执行即可。
具体的,在使用新款RU替换旧款RU的场景下,包括以下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用于替换老RU的新RU硬件规格;
第二步:新RU硬件规格接入现网后上报实际能力上限,即直接对配置参数进行前台合法性校验;
第三步:系统对后台所掌握的无线资源规划和前台RU上报的实际能力进行校验,如果校验通过那么进行当前RU能力配置模板参数的下发,配置完成,流程技术;如果校验不通过转第四步;
第四步:参数校验不通过的情况下,需要通过相关方式提醒用户。用户根据提醒的信息进行RU能力配置模板的修改或进行新RU的硬件规格替换或者进行无线资源规划信息的修改,一直到后台采用的RU能力配置模板参数跟前台RU上报的实际能力上限匹配为止。
本发明实施例对于RU的后台参数进行模糊配置。主要是基于RU的射频参数能力进行配置,而不是根据具体硬件规格进行配置。使用户在不需要精确了解当前每一款具体RU规格参数细节的情况下,能够根据RU能力配置模板简易的完成RU参数的模糊配置过程,由于模糊化了RU的规格硬件差异,可以支持相同或相近射频能力的RU混插,这对支持外场的硬件规格替换和升级非常有益。另外,结合分级校验,即对于模糊配置的参数,进行前后台两次分级校验,能够根据参数的校验结果进行参数配置的调整,确保配置参数的正确性。对于新RU替换老RU的场景,如果能力能够匹配,那么可以不用任何参数修改,即可实现平滑替换。
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应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示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先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与RU整机系列一一对应;
根据设定区域的无线资源规划信息选择RU能力配置模板;
基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包括:
根据每个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所述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包括:整机制式范围、天线数最大值、发射通道数最大值、接收通道数最大值、发射频率范围、接收频率范围、额定功率最大值和各整机制式下的最大载波个数的最大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包括:覆盖的范围、覆盖的频率、用户的容量和网络制式,其中,
覆盖的范围用于确定额定功率;
覆盖的频率用于确定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
用户的容量用于确定天线数、发射通道数、接收通道数以及各整机制式下的最大载波个数;
网络制式用于确定整机制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还包括:覆盖的带宽;
所述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还包括至少以下之一:发射中频带宽最大值、接收中频带宽最大值、发射数字预失真DPD带宽最大值;
相应的,所述覆盖的带宽用于确定至少以下之一:发射中频带宽、接收中频带宽、发射DPD带宽。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之前,检验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基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
若不匹配,则提示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重新选取RU能力配置模板,然后重新执行本检验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之后,判断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是否超出所述RU上报的实际能力上限;
若是,则提示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重新选取RU能力配置模板或者进行所述RU的硬件规格替换,然后重新执行所述检验步骤或者重新执行本判断步骤;
若否,则配置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之后,判断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是否超出所述RU上报的实际能力上限;
若是,则提示修改所述无线资源规划信息或者重新选取RU能力配置模板或者进行所述RU的硬件规格替换,然后重新执行本判断步骤;
若否,则配置完成。
8.一种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预先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与RU整机系列一一对应;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设定区域的无线资源规划信息选择RU能力配置模板;
配置模块,用于基于选择出的所述RU能力配置模板对所述设定区域的RU进行参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用于:
根据每个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设置RU能力配置模板,所述RU整机系列的共性特征包括:整机制式范围、天线数最大值、发射通道数最大值、接收通道数最大值、发射频率范围、接收频率范围、额定功率最大值和各整机制式下的最大载波个数的最大值。
10.一种用于配置RU的后台主机,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装置。
CN201510553253.6A 2015-09-02 2015-09-02 一种基于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装置及后台主机 Pending CN1064884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3253.6A CN106488479A (zh) 2015-09-02 2015-09-02 一种基于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装置及后台主机
PCT/CN2016/079779 WO2016180195A1 (zh) 2015-09-02 2016-04-20 一种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装置及后台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3253.6A CN106488479A (zh) 2015-09-02 2015-09-02 一种基于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装置及后台主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8479A true CN106488479A (zh) 2017-03-08

Family

ID=57247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3253.6A Pending CN106488479A (zh) 2015-09-02 2015-09-02 一种基于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装置及后台主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88479A (zh)
WO (1) WO201618019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4548A (zh) * 2007-04-23 2007-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远端射频单元参数同步的方法
CN101754478B (zh) * 2010-01-08 2014-03-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管数据配置管理方法及系统
US9357018B2 (en) * 2013-01-23 2016-05-31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ervice bus workflow templates
CN104410961A (zh) * 2014-12-25 2015-03-11 东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手机终端上网智能配置管控系统及智能配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80195A1 (zh) 2016-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14759B2 (en) Method,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for configuring multi-mode base station
CN103702351B (zh) 一种网络优化方法和设备
CN105682105B (zh) 一种规划站点评估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87303A (zh) 一种基站硬件虚拟化方法、装置和基站
US11218369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hanging a network based on received network information
CN107409296A (zh) 在多用户识别模块解决方案中执行紧急呼叫的有效方式
CN109842893B (zh) 一种自动识别远程开站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108904A1 (zh) 基站产品的生产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3379528A (zh) 单板自适应参数配置方法、bbu、基站及基站子系统bss
CN109873710A (zh) 一种网络覆盖性能的预估方法及装置
CN100428829C (zh) 基站节点迁移方法及其系统
CN106488479A (zh) 一种基于ru射频能力的模糊配置方法、装置及后台主机
CN101938769B (zh) 一种无线通讯网络优化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246610B (zh) 指纹库建立方法、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20140134998A1 (en) Signal detection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ignal detection system
KR101823113B1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국제표준 인증시험을 위한 시험항목 산출 및 자동화 관리시스템
CN101448276A (zh) 更新局数据表、对局数据表进行验证的方法及设备
CN105630503B (zh) 一种基于用户操作记录的应用开发移动设备选取方法
CN114337858A (zh) 参数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6376014A (zh) 基带板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4507114B (zh) 一种td‑lte系统的参数拉齐方法及装置
CN109104730A (zh) 一种网络路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277339B (zh) 一种一体化综合路测仪表
CN106332137A (zh) Lte无线网络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5071871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测试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