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4086B - 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及其拍摄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及其拍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4086B
CN106484086B CN201510552980.0A CN201510552980A CN106484086B CN 106484086 B CN106484086 B CN 106484086B CN 201510552980 A CN201510552980 A CN 201510552980A CN 106484086 B CN106484086 B CN 1064840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ject
shooting
dimensional
postur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529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84086A (zh
Inventor
张旭
马赓宇
张辉
陆亚
裴秀晶
郑文植
车贤熙
郑珉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5298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84086B/zh
Priority to KR1020160062168A priority patent/KR102407190B1/ko
Priority to PCT/KR2016/009784 priority patent/WO2017039348A1/en
Priority to US15/254,515 priority patent/US10165199B2/en
Publication of CN106484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4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84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4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16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for photographing the track of moving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96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7Upgrading or updating of programs or applications for camera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及其拍摄设备。所述方法包括:(A)确定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B)获取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C)在背景图像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D)基于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拍摄。根据所述方法及其拍摄设备,能够提高拍摄照片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Description

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及其拍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说来涉及拍摄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及其拍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拍摄设备(例如,相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的普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普通的拍摄姿态和拍摄效果,而是希望可以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景等摆出复杂的或有趣的拍摄姿态来进行拍摄,例如,借位拍摄。图1示出借位拍摄的示例。图1中的(a)示出被摄对象借位与太阳拍摄的姿态,图1中的(b)示出站在远处的被摄对象与站在近处的被摄对象借位拍摄的姿态。然而,复杂或有趣的拍摄姿态往往很难靠被摄对象自己完成,即使依靠其他人协助调整拍摄姿态,也很难保证拍摄效果,且用户体验较差。并且,被摄对象和/或拍摄者难以预先了解最终拍摄效果以进行有效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及其拍摄设备,以解决现有的辅助拍摄中用户体验欠缺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获取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B)在背景图像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C)基于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拍摄。
可选地,在步骤(B)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
可选地,在步骤(B)中,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其中,向用户提示背景图像中的各内容所在区域是否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
可选地,在步骤(B)中,基于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其中,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关系在预先设置的拍摄情景模板中被限定。
可选地,在步骤(B)中,通过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
可选地,步骤(C)包括:(c1)确定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c2)基于确定的差异来输出拍摄指导并进行拍摄。
可选地,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包括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和/或三维姿态差异。
可选地,在步骤(c2)中,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来输出拍摄指导。
可选地,在步骤(c1)中,基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基于由可穿戴设备提供的三维空间位置信息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通过对用户选择的对象进行目标跟踪来确定被摄对象。
可选地,在步骤(c1)中,通过比较被摄对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与三维虚拟形象的相应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来确定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姿态差异。
可选地,在步骤(C)中,当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相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可选地,三维虚拟形象具有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的姿态,其中,在步骤(C)中,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抓拍。
可选地,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并且,针对每个对象来执行步骤(C),所述方法还包括:(D)在针对每个对象执行了步骤(C)之后,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
可选地,三维虚拟形象具有用于表示被摄对象的一系列期望连拍姿态的多个姿态,在步骤(C)中,每当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在预定时间段内持续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连拍。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E)确定拍摄附属物;(F)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
可选地,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并且,步骤(C)还包括: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前,从拍摄预览图像中移除与三维虚拟形象不一致的对象,或者,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后,从拍摄的图像中移除与三维虚拟形象不一致的对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在背景图像中设置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虚拟形象;(B)确定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C)基于确定的差异来输出拍摄指导。
可选地,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包括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空间位置差异和/或姿态差异。
可选地,在步骤(C)中,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来输出拍摄指导。
可选地,在步骤(B)中,基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的姿态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基于由可穿戴设备提供的空间位置信息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通过对用户选择的对象进行目标跟踪来确定被摄对象。
可选地,在步骤(B)中,通过比较被摄对象的关节点的空间位置与虚拟形象的相应关节点的空间位置来确定被摄对象与虚拟形象之间的姿态差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在背景图像中检测被摄对象的姿态;(B)确定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是否与对焦姿态一致;(C)在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一致的情况下,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可选地,对焦姿态为预先设置的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虚拟形象的期望拍摄姿态,或者,对焦姿态为预先设置的拍摄姿态数据库中的任意拍摄姿态,或者,对焦姿态为被摄对象的最佳拍摄姿态。
可选地,在步骤(C)中,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拍摄。
可选地,对焦姿态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其中,在步骤(C)中,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抓拍。
可选地,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并且,针对每个对象来执行步骤(C),所述方法还包括:(D)在针对每个对象执行了步骤(C)之后,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
可选地,对焦姿态用于表示被摄对象的一系列期望连拍姿态,其中,在步骤(A)中,在背景图像中连续检测被摄对象的姿态,在步骤(C)中,每当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在预定时间段内持续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连拍。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E)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空间位置和/或姿态。
可选地,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并且,步骤(C)还包括: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前,从拍摄预览图像中移除与对焦姿态不一致的对象,或者,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后,从拍摄的图像中移除与对焦姿态不一致的对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包括:图像获取装置,获取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虚拟形象设置装置,在背景图像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拍摄装置,基于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拍摄。
可选地,虚拟形象设置装置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
可选地,虚拟形象设置装置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其中,向用户提示背景图像中的各内容所在区域是否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
可选地,虚拟形象设置装置基于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其中,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关系在预先设置的拍摄情景模板中被限定。
可选地,虚拟形象设置装置通过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
可选地,拍摄装置包括:差异确定单元,确定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拍摄指导单元,基于确定的差异来输出拍摄指导并进行拍摄。
可选地,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包括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和/或三维姿态差异。
可选地,指导拍摄单元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来输出拍摄指导。
可选地,差异确定单元基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基于由可穿戴设备提供的三维空间位置信息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通过对用户选择的对象进行目标跟踪来确定被摄对象。
可选地,差异确定单元通过比较被摄对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与三维虚拟形象的相应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来确定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姿态差异。
可选地,拍摄装置当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相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可选地,三维虚拟形象具有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的姿态,其中,拍摄装置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抓拍。
可选地,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并且,针对每个对象,当在背景图像中对象与对应的三维虚拟形象相一致时,拍摄装置聚焦所述对象进行拍摄,所述拍摄设备还包括:图像合成装置,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
可选地,三维虚拟形象具有用于表示被摄对象的一系列期望连拍姿态的多个姿态,拍摄装置每当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在预定时间段内持续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连拍。
可选地,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拍摄附属物确定装置,确定拍摄附属物;拍摄附属物设置装置,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
可选地,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并且,拍摄装置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前,从拍摄预览图像中移除与三维虚拟形象不一致的对象,或者,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后,从拍摄的图像中移除与三维虚拟形象不一致的对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包括:虚拟形象设置装置,在背景图像中设置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虚拟形象;差异确定装置,确定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拍摄指导装置,基于确定的差异来输出拍摄指导。
可选地,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包括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空间位置差异和/或姿态差异。
可选地,拍摄指导装置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来输出拍摄指导。
可选地,差异确定装置基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的姿态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基于由可穿戴设备提供的空间位置信息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通过对用户选择的对象进行目标跟踪来确定被摄对象。
可选地,差异确定装置通过比较被摄对象的关节点的空间位置与虚拟形象的相应关节点的空间位置来确定被摄对象与虚拟形象之间的姿态差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包括:姿态检测装置,在背景图像中检测被摄对象的姿态;确定装置,确定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是否与对焦姿态一致;聚焦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一致的情况下,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可选地,对焦姿态为预先设置的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虚拟形象的期望拍摄姿态,或者,对焦姿态为预先设置的拍摄姿态数据库中的任意拍摄姿态,或者,对焦姿态为被摄对象的最佳拍摄姿态。
可选地,聚焦拍摄装置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拍摄。
可选地,对焦姿态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其中,聚焦拍摄装置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抓拍。
可选地,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并且,针对每个对象,在检测到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一致的情况下,聚焦拍摄装置聚焦所述对象进行拍摄,所述拍摄设备还包括:图像合成装置,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
可选地,对焦姿态用于表示被摄对象的一系列期望连拍姿态,其中,姿态检测装置在背景图像中连续检测被摄对象的姿态,聚焦拍摄装置每当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在预定时间段内持续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连拍。
可选地,所述拍摄设备还包括:拍摄附属物设置装置,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空间位置和/或姿态。
可选地,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并且,聚焦拍摄装置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前,从拍摄预览图像中移除与对焦姿态不一致的对象,或者,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后,从拍摄的图像中移除与对焦姿态不一致的对象。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及其拍摄设备,能够在拍摄之前实现预先构图;或者,可指导被摄对象作出调整以与虚拟形象相匹配;另外,可根据被摄对象的姿态实现聚焦被摄对象,从而有效提高了拍摄照片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发明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示例性地示出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借位拍摄的示例;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三维虚拟形象的示例;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示例;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另一示例;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提示用户放置区域的示例;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提示用户放置区域的另一示例;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自动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的示例;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的示例;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旋转角度的示例;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示例;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的示例;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提示用户设置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有误的示例;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统一选择和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及其关节点的示例;
图15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拍摄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指导被摄对象到达指定位置的示例;
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指导多个被摄对象到达指定位置的示例;
图18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指导被摄对象调整姿态的示例;
图19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指导多个被摄对象调整姿态的示例;
图20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可连接的电子设备的示例;
图2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可连接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示例;
图2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拍摄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3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多个对象分别聚焦的示例;
图24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多个对象分别聚焦的另一示例;
图25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抓拍被摄对象的示例;
图26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识别目标对象和非目标对象的示例;
图27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移除非目标对象的示例;
图28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选择并设置拍摄附属物的三维空间位置的示例;
图29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拍摄附属物的三维空间位置的示例;
图30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拍摄附属物的旋转角度的示例;
图3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3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确定被摄对象的姿态是否与对焦姿态相一致的示例;
图34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抓拍被摄对象的另一示例;
图35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移除非目标对象的另一示例;
图3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8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的框图;
图39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框图;
图4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的框图;
图4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指的是相同的部件。以下将通过参照附图来说明所述实施例,以便解释本发明。
以下,将结合图2至图30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所述方法可由拍摄设备来完成,也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实现。例如,所述方法可通过安装在拍摄设备中的相机应用来执行,或者通过拍摄设备的操作系统中实现的功能程序来执行。
实施例一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在步骤S101,确定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步骤S101为可选步骤。
应该理解,可根据用户的输入来选择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拍摄设备也可以使用默认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用来代表被摄对象。当使用默认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来代表被摄对象时,无需执行步骤S101。
在步骤S102,获取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
这里,背景图像可以是进行拍摄的场景的实拍图(即,已拍摄的场景图像),也可以是进行拍摄的场景的预览图(即,摄像头实时捕获的场景的预览图像)。
在步骤S103,在背景图像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作为示例,通过在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可模拟被摄对象的拍摄效果,从而拍摄者和/或被摄对象可在拍摄之前预先获知拍摄效果。
在步骤S104,基于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拍摄。即,在利用三维虚拟形象预先完成了拍摄构图之后,可基于所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来进行拍摄。
实施例二
下面详细介绍步骤S101,确定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
这里,三维虚拟形象可以是三维的具有一定姿态的人物模型。例如,可以是关于用户本身、卡通、明星、名人、电影角色等的三维虚拟形象。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三维虚拟形象的示例。图3中的(a)示出关于卡通的三维虚拟形象,图3中的(b)示出关于明星的三维虚拟形象,图3中的(c)示出关于电影角色的三维虚拟形象。
三维虚拟形象可以是预先存储的三维虚拟形象,也可以是根据其他图像所构建的三维虚拟形象。例如,可建立拍摄姿态数据库,用于预先存储一定数量的三维虚拟形象以供用户从其中选取三维虚拟形象;或者,可根据用户的操作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获取三维虚拟形象;此外,也可通过3D建模方式根据用户所选择的图像来构建三维虚拟形象,这里,用户所选择的图像可以是本地已存储的图像,也可以是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获取的图像;可以是以用户自己作为目标人物的图像,也可以是以其他人物作为目标人物的图像;如果图像中包含多个人物,用户可以在图像中选择构建三维虚拟形象的目标人物,例如,用户首先在本地已存储的图像中选择了一张包含人物A、B、C的图像,然后用户选择人物A作为目标人物来构建对应的三维虚拟形象。这里,可将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获取的三维虚拟形象、由用户提供的图像构建的三维虚拟形象存储到拍摄姿态数据库中,以便于用户下次拍摄时使用。
此外,也可自动将所拍摄的具有一定姿态的被摄对象形象存储到拍摄姿态数据库中作为三维虚拟形象,例如,可根据用户的授权来判断是否可以将所拍摄的被摄对象形象存储到公共的拍摄姿态数据库中,可在拍摄姿态数据库中以不显示其外貌等特征的方式来显示被摄对象形象。
如果被摄对象是单个对象,则可确定单个三维虚拟形象或具有一系列姿态的三维虚拟形象;如果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则可分别确定多个三维虚拟形象或确定包括多个三维虚拟形象的组合。
作为示例,可在需要进行连拍(即,连续拍摄被摄对象的一系列姿态)的情况下,确定具有一系列姿态的三维虚拟形象。例如,拍摄姿态数据库可存储同一个三维虚拟形象在不同的姿态下的序列,可通过选择该序列来确定三维虚拟形象及其一系列姿态;或者,可先确定三维虚拟形象,然后从列出的不同姿态下的该三维虚拟形象中进行选择,从而可确定三维虚拟形象及其一系列姿态。此外,也可在用户需要进行抓拍(即,抓拍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的情况下,确定具有一系列姿态的三维虚拟形象。例如,可先确定一个三维虚拟形象的一个姿态序列,然后再从中确定期望抓拍姿态,从而可当确定被摄对象与该姿态序列中位于期望抓拍姿态之前的某一个姿态(即,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的姿态)之间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以抓拍到被摄对象处于期望抓拍姿态下的图像。
在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的情况下,作为示例,可依次针对每个对象确定对应的单个三维虚拟形象或具有一系列姿态的三维虚拟形象,从而确定与多个对象分别对应的多个三维虚拟形象。作为另一示例,可先确定包括多个三维虚拟形象的组合,然后分别确定各个对象与组合中的哪个三维虚拟形象相对应。例如,拍摄姿态数据库可存储包括多个三维虚拟形象的组合,所述组合中多个三维虚拟形象的姿态可相关(例如,多个三维虚拟形象的姿态可相互配合)。
此外,拍摄姿态数据库中还可存储有拍摄情景模板,拍摄情景模板包括被限定了三维空间位置和三维空间姿态的三维虚拟形象。如果选择了拍摄情景模板,可不用进一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三维姿态,可直接基于拍摄情景模板中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拍摄。作为示例,在选择了拍摄情景模板之后,可更换拍摄情景模板中的三维虚拟形象,更换后的三维虚拟形象可保持拍摄情景模板中的原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三维姿态。
此外,拍摄情景模板不仅包括三维虚拟形象,还可包括诸如拍摄关联物等辅助项,相应地,拍摄情景模板可通过限定三维虚拟形象与辅助项之间的各种关系来表现相应的拍摄情景。例如,一些借位拍摄姿态需要借助特殊的环境或者物体(例如,太阳、雕塑、建筑物等),则这些环境或物体即为拍摄关联物。拍摄情景模板可以是真实图片,也可以是人体姿态骨架和真实背景的结合示意图,还可以是人体姿态骨架和拍摄关联物的示意图等。可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获取经典的拍摄姿态,确定其中需要借助环境或物体的拍摄姿态,将这些环境或物体标注出来作为拍摄关联物,并将拍摄关联物的属性(例如,颜色、形状等)统一存入拍摄姿态数据库。
应该理解,可由拍摄设备自动确定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例如,在拍摄设备中默认设置的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也可根据用户的输入来选择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对此不作限制。
关于根据用户的输入来选择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作为示例,可根据用户的语音操作、物理按键操作、触屏操作、手势操作、对增强现实的人机交互界面的操作、对外部控制器的操作等各种操作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来实现。
关于根据用户的语音操作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例如,如果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声控指令“选择第一个三维虚拟形象”,则对该声控指令进行语音识别,从而选择第一个三维虚拟形象来代表被摄对象。
关于根据用户的物理按键操作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所操作的物理按键可以是home键(主屏幕键)、音量调节键、电源键、新增的其他按键等,例如,用户可通过音量调节键来移动选择框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然后通过home键确认选择。
关于根据用户的触屏操作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例如,用户可以预定方式点击某个三维虚拟形象或其待选框、拖拽了某个三维虚拟形象等。其中,所述预定方式可以是:短按、长按、短按预定次数、短按和长按交替进行等。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示例。如图4所示,可选择包括两个三维虚拟形象的组合,可根据用户对三维虚拟形象组合的拖拽操作来选择相应的两个三维虚拟形象。
关于根据用户的手势操作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手势操作可通过单手来完成,也可通过双手来完成,手势操作可以是挥手、手划圆、手划方块、手划三角形、向上、下、左、右挥手等操作。可通过现有的手势探测设备来检测和识别用户的手势操作。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另一示例。如图5所示,可依次选择用于代表两个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在针对每个被摄对象进行选择时,可向用户呈现多个三维虚拟形象供用户选择,并根据用户的向上、下、左、右挥手的手势操作来选择待选框(例如,如果检测到用户向上挥手的手势操作,则向上移动选择标识,以将选择标识移动到所要选择的三维虚拟形象的待选框处),然后可根据用户手划圆的手势操作来确定选择。此外,也可通过语音操作来选择。
还可根据用户对外部控制器的操作(例如,对与拍摄设备相关联的手写笔、可穿戴设备等具有遥控功能的设备的操作)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即,根据来自外部控制器的指令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例如,当拍摄设备连接有手写笔时,可根据接收到的手写笔发送的指令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其中,用户可使用手写笔上的按键来移动选择框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并可通过手写笔点击所选择的三维虚拟形象来确认选择。
应该理解,在步骤S101中,无论确定何种三维虚拟形象,或者通过何种方式确定三维虚拟形象,在后续的步骤中用户都可以随时重新确定三维虚拟形象以更换已确定的三维虚拟形象。
实施例三
下面详细介绍步骤S102,获取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
这里,背景图像可以是进行拍摄的场景的实拍图(即,已拍摄的场景图像),也可以是进行拍摄的场景的预览图(即,摄像头实时捕获的场景的预览图像)。
可通过拍摄设备的深度摄像头来获取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也可通过由两个或多个摄像头所组成的摄像头阵列来获取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其中,摄像头阵列中的摄像头具有重合的视角以获取深度信息。
这里,应该理解,可顺序执行步骤S101、S102,也可先执行步骤S102,然后执行步骤S101,或可同时执行上述两个步骤,对此不作限制。
作为示例,可先确定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然后获取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例如,在相机应用启动后,可先向用户呈现用于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界面以供用户选择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在用户完成选择三维虚拟形象之后,再获取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
作为另一示例,可先获取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然后确定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例如,在相机应用启动后,可先获取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然后再向用户呈现用于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界面以供用户选择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
实施例四
下面详细介绍步骤S103,在背景图像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
作为示例,通过在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可模拟被摄对象的拍摄效果,从而拍摄者和/或被摄对象可在拍摄之前预先获知拍摄效果。
具体说来,在确定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之后,所确定的三维虚拟形象处于可移动的状态,可根据用户的操作在背景图像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也可自动在背景图像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作为示例,可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
关于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可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沿水平、竖直、深度三个方向的位置。这里,可大致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或者,可精确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或者,可先大致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然后再进一步精确调整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作为示例,可自动或根据用户的操作来大致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关于根据用户的操作来大致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可根据用户的移动操作(例如,拖拽等)将所选择的三维虚拟形象移动到背景图像中的相应位置处,此时三维虚拟形象的姿态可以为默认姿态,后续用户可以精确调整三维虚拟形象的姿态。如图4所示,可根据用户的拖拽所选择的三维虚拟形象到背景图像中的某一位置处的操作,将三维虚拟形象设置在该位置处。也可根据用户所指定的背景图像中的放置位置将三维虚拟形象放置到该位置处,例如,可在选择的三维虚拟形象处于待放置的状态下,根据用户点击背景图像中的某一位置处的操作,将三维虚拟形象设置在该位置处。此外,也可根据用户的其他操作方式来大致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
作为示例,可向用户提示背景图像中的各内容所在区域是否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例如,可在用户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之前,向用户提示背景图像中的各内容所在区域是否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从而在用户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时,能够获知背景图像中哪些位置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哪些位置不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作为另一示例,可在用户将三维虚拟形象放置在不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区域时,才警告用户此区域不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或者,还可进一步提示如何将三维虚拟形象放置于适于放置的区域。图6和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提示用户放置区域的示例。如图6所示,可标示出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区域(地面),如图7所示,可标示出不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区域(水面,障碍物所在的区域),可选地,可在用户将三维虚拟形象放置在不适于放置的区域时,提示用户此区域不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请将三维虚拟形象放置于适于放置的区域。
作为示例,可分析背景图像中的各内容以向用户提示背景图像中的各内容所在区域是否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例如,可根据预先建立的场景元素数据库,对背景图像中的各内容进行分割,并分析每个内容的属性以确定该内容是否为水面、障碍物、地面等,从而确定各内容所在区域是否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此外,也可由用户手动标出背景图像中不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区域。
关于自动大致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作为示例,可自动将三维虚拟形象设置在背景图像中合理的位置。例如,合理的位置可以是背景图像的中间位置,或者,使三维虚拟形象能够完全处于背景图像中的位置等。此时三维虚拟形象的姿态可以为默认姿态,后续用户可以精确调整三维虚拟形象的姿态。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还可根据拍摄情景模板以自动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作为示例,如果选择的是不包括拍摄关联物的拍摄情景模板,则可自动将三维虚拟形象设置在背景图像中合理的位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则按照模板中人物的姿态来自动设置,后续可以精确调整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此外,由于拍摄情景模板中已经限定了人物的三维空间位置和三维姿态,也可以根据拍摄情景模板中人物的三维空间位置和三维姿态,自动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三维姿态。
作为另一示例,如果选择的是包括拍摄关联物的拍摄情景模板,可基于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其中,拍摄关联物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关系在预先设置的拍摄情景模板中被限定。在这种情况下,可提示用户选择背景图像中的相应拍摄关联物,或者,可根据拍摄情景模板中的拍摄关联物自动检测背景图像中的相应拍摄关联物。例如,可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学习拍摄情景模板中的拍摄关联物的特征,或者,将拍摄情景模板中的拍摄关联物与背景图像中的各内容进行对比,来确定背景图像中是否存在与拍摄情景模板中相一致的拍摄关联物。当确定不存在时,可重新获取背景图像或者提示用户手动选取;当确定存在时,可根据拍摄关联物来自动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合理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
例如,可基于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在背景图像中的大小、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其中,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与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和/或三维姿态关系在预先设置的拍摄情景模板中被限定。例如,可根据拍摄关联物分别在拍摄情景模板和背景图像中的大小比例来相应地确定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大小,并根据拍摄情景模板中的拍摄关联物与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拍摄关联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以及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大小来确定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自动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的示例。如图8所示,根据用户的操作选择“手托太阳”这一拍摄情景模板,并提示用户在背景图像中选择拍摄关联物“太阳”,用户选择后可自动计算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三维姿态和大小之中的至少一项,并相应地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如果“太阳”在背景图像中的位置不合理,则可提示用户设置失败,并显示原因。此外,在自动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位置之后,还可根据用户的手动操作来进一步调整设置的位置。
关于精确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作为示例,可根据用户的各种操作方式来精确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例如,可根据用户的语音操作、物理按键操作、触屏操作、手势操作、对增强现实的人机交互界面的操作、对外部控制器的操作等来实现。
关于根据用户的语音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例如,如果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声控指令“以摄像头为原点,三维虚拟形象向左移动1米,向后移动3米”,则对该声控指令进行语音识别,从而确定在背景图像中将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向左移动1米,向后移动3米。此外,如果接收到用户发出的简单声控指令“向右移动4米”,可对该声控指令进行语音识别,并进一步确定用户的声控指令用于将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向右移动4米。
关于根据用户对物理按键的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所操作的物理按键可以是home键、音量调节键、电源键、新增的其他按键等。作为示例,用户可通过同时按压音量调节键中的音量增大键和音量减小键来确定移动方向(即,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深度方向之一),例如,初始默认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用户通过同时按压音量调节键中的音量增大键和音量减小键,可将移动方向选择为竖直方向,再次同时按压音量增大键和音量减小键,可将移动方向选择为深度方向,可通过文字、图标等方式提示用户当前所选择的移动方向,用户在确定移动方向之后,可通过单独按压音量增大键或者音量减小键来移动三维虚拟形象在所确定的方向上的位置,例如,单独按压音量增大键可向左移动三维虚拟形象,单独按压音量减小键可向右移动三维虚拟形象,单独按压音量增大键可向上移动三维虚拟形象,单独按压音量减小键可向下移动三维虚拟形象,单独按压音量增大键可向前移动三维虚拟形象,单独按压音量减小键可向后移动三维虚拟形象完成设置后可通过按压home键确认。
关于根据用户的触屏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例如,用户可通过单指拖动所确定的三维虚拟形象的方式来移动三维虚拟形象的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也可通过在屏幕上水平滑动和竖直滑动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还可通过诸如双指的合并与张开等触摸动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深度位置。类似地,还可通过短按、长按、短按预定次数、短按和长按交替进行等触摸动作来调整不同的方向。此外,用户可通过滑动用户界面上的滚动条、在文本框中输入相应的内容等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的示例。如图9所示,用户可通过单指拖动、双指合并和/或张开的方式、滑动滚动条的方式、在文本框中输入相应的内容、语音操作的方式来设置所选中的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并且,可提示用户所选中的三维虚拟形象当前的三维空间位置。
关于根据用户的手势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手势操作可通过单手来完成,也可通过双手来完成,手势操作可以是挥手、手划圆、手划方块、手划三角形等操作。例如,用户可通过向上、下、左、右、左上、左下挥手的手势操作来向相应的方向移动所选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然后通过手划圆的手势操作来确认完成移动。可通过现有的手势探测设备来检测和识别用户的手势操作。
关于根据用户对外部控制器的操作(例如,对与拍摄设备相关联的手写笔、可穿戴设备等具有遥控功能的设备的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例如,当拍摄设备连接有手写笔时,可根据接收到的手写笔发送的指令来选中三维虚拟形象,然后,用户可使用手写笔上的按键与笔尖的滑动来移动三维虚拟形象。例如,用户可使用手写笔的笔尖按压三维虚拟形象,然后同时按压手写笔上的按键并在拍摄设备的显示屏上滑动笔尖以拖动三维虚拟形象移动到期望的位置处。
此外,在背景图像是全景图像的情况下,可向用户显示多个角度下的全景图像和三维虚拟形象(例如,可将全景图像和三维虚拟形象同时向左旋转90度),从而便于用户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例如,用户可根据将全景图像和三维虚拟形象同时向左旋转90度后所得到的侧面图获知三维虚拟形象在深度方向上的位置,并可形象地获知调整三维虚拟形象在深度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关于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姿态,作为示例,可通过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旋转角度和/或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这里,可设置三维虚拟形象沿三个方向的旋转轴的旋转角度。例如,可以三维虚拟形象的重心或中心为旋转的原点在相应的平面内完成旋转,也可由用户设置旋转的原点。
可根据用户的各种操作方式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旋转角度。例如,可根据用户的语音操作、物理按键操作、触屏操作、手势操作、对增强现实的人机交互界面的操作、对外部控制器的操作等来实现。
关于根据用户的语音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旋转角度,例如,如果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声控指令“以三维虚拟形象的中心为原点,向顺时针方向旋转10°”,则对该声控指令进行语音识别,从而以三维虚拟形象的中心为原点在相应的平面内向顺时针方向旋转10°。
关于根据用户对物理按键的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旋转角度,所操作的物理按键可以是home键、音量调节键、电源键、新增的其他按键等,例如,用户可通过同时按压音量调节键中的音量增大键和音量减小键来确定绕哪个轴(即,中心水平轴、竖直轴和深度轴之一)旋转,此时可通过文字、图标等方式提示用户当前所选择的旋转轴,用户在确定旋转轴之后,可通过单独按压音量增大键或者音量减小键来调整旋转角度,例如,用户可通过同时按压音量调节键中的音量增大键和音量减小键来确定绕三维虚拟形象的中心竖直轴旋转,然后,通过单独按压音量增大键来顺时针旋转三维虚拟形象,按压音量减小键来逆时针旋转三维虚拟形象,最后通过home键确认。
关于根据用户的触屏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旋转角度,用户可通过滑动滚动条、在文本框中输入相应的内容等来调整各个旋转角度。此外,用户还可通过拖动三维虚拟形象旋转的方式来实现。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旋转角度的示例。如图10所示,用户可通过滑动滚动条的方式、在文本框中输入相应的内容、语音操作的方式来设置所选中的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旋转角度。并且,可提示用户所选中的三维虚拟形象当前的旋转角度。
关于根据用户的手势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旋转角度,手势操作可通过单手来完成,也可通过双手来完成,手势操作可以是挥手、手划圆、手划方块、手划三角形等操作。例如,用户可通过向上、下、左、右、左上、左下挥手的手势操作来旋转三维虚拟形象,然后通过手划圆的手势操作来确认完成旋转。可通过现有的手势探测设备来检测和识别用户的手势操作。
关于根据用户对外部控制器的操作(例如,对与拍摄设备相关联的手写笔、可穿戴设备等具有遥控功能的设备的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旋转角度。例如,当拍摄设备连接有手写笔时,可根据接收到的手写笔发送的指令来选中三维虚拟形象,然后,用户可使用手写笔上的按键与笔尖的滑动来旋转三维虚拟形象。
此外,用户可同时设置确定的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旋转角度。作为示例,可根据用户的各种操作方式来同时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旋转角度。例如,可根据用户的语音操作、物理按键操作、触屏操作、手势操作、对增强现实的人机交互界面的操作、对外部控制器的操作等来进行设置。
关于根据用户的语音操作来同时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旋转角度,例如,如果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声控指令“三维虚拟形象向左移动1米,向后移动3米,以三维虚拟形象的中心为原点,向左旋转10°”,则对该声控指令进行语音识别,从而确定在背景图像中将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向左移动1米,向后移动3米,以三维虚拟形象的中心为原点在相应的平面内将三维虚拟形象顺时针旋转10°。
关于根据用户对物理按键的操作来同时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旋转角度,所操作的物理按键可以是home键、音量调节键、电源键、新增的其他按键等,例如,用户可通过同时按压音量调节键中的音量增大键和音量减小键来确定移动方向或绕哪个轴旋转,此时可通过文字、图标等方式提示用户当前所选择的移动方向或旋转轴,用户在确定移动方向或旋转轴之后,可通过单独按压音量增大键或者音量减小键来调整三维虚拟形象在所确定的方向上的移动或绕所确定的旋转轴的旋转。
关于根据用户的触屏操作来同时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旋转角度,用户可通过滑动滚动条、在文本框中输入相应的内容等来进行设置。此外,用户还可通过拖动三维虚拟形象移动或者旋转的方式来进行设置,例如,可通过单指拖动三维虚拟形象移动,通过双指旋转三维虚拟形象。
关于根据用户的手势操作来同时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旋转角度,手势操作可通过单手来完成,也可通过双手来完成,手势操作可以是挥手、手划圆、手划方块、手划三角形等操作。例如,用户可通过手画三角形的手势操作来触发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旋转角度,然后通过向上、下、左、右、左上、左下挥手的手势操作来旋转三维虚拟形象;用户可通过手划方块的手势操作来触发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然后通过向上、下、左、右、左上、左下挥手的手势操作来移动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设置完成后可通过手划圆的手势操作来确认完成设置。
关于根据用户对外部控制器的操作(例如,对与拍摄设备相关联的手写笔、可穿戴设备等具有遥控功能的设备的操作)来同时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旋转角度,当拍摄设备连接有手写笔时,可根据接收到的手写笔发送的指令来选中三维虚拟形象,然后,用户可使用手写笔上的按键与笔尖的滑动来移动和/或旋转三维虚拟形象。
关于通过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这里,可根据用户的各种操作方式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例如,可根据用户的语音操作、物理按键操作、触屏操作、手势操作、对增强现实的人机交互界面的操作、对外部控制器的操作等来实现对相应关节点的选择。
关于根据用户的语音操作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例如,如果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声控指令“选择左手”,则对该声控指令进行语音识别,从而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左手关节点。
关于根据用户的物理按键操作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所操作的物理按键可以是home键、音量调节键、电源键、新增的其他按键等,例如,用户可通过音量调节键来移动选择框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然后通过home键确认选择。
关于根据用户的触屏操作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例如,用户可以预定方式点击三维虚拟形象的某个关节点,从而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该关节点。其中,所述预定方式可以是:短按、长按、短按预定次数、短按和长按交替进行等。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示例。如图11所示,可通过方便用户选择的方式来显示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以降低用户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难度,此外,也可同时显示渲染的多个角度的三维虚拟形象以方便用户选取。可根据用户对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点击操作、对可选框的选择操作、语音操作来选择相应的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
关于根据用户的手势操作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手势操作可通过单手来完成,也可通过双手来完成,手势操作可以是挥手、手划圆、手划方块、手划三角形、向上、下、左、右挥手等操作。例如,根据用户的向上、下、左、右挥手的手势操作来选择待选框以选择对应的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然后可通过手划圆的手势操作来确认选择。可通过现有的手势探测设备来检测和识别用户的手势操作。
关于根据用户对外部控制器的操作(例如,对与拍摄设备相关联的手写笔、可穿戴设备等具有遥控功能的设备的操作)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例如,当拍摄设备连接有手写笔时,可根据接收到的手写笔发送的指令来选择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其中,用户可使用手写笔上的按键来移动选择框选择三维虚拟形象,并通过手写笔点击所选择的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来确认选择。
在选择了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之后,所选择的关节点处于可移动的状态,可根据用户的各种操作方式来设置被用户选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即,设置选中的关节点在背景图像中沿水平、竖直、深度三个方向的位置。例如,可根据用户的语音操作、物理按键操作、触屏操作、手势操作、对增强现实的人机交互界面的操作、对外部控制器的操作等来实现。
关于根据用户的语音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例如,如果接收到用户发出的声控指令“左手向上移动4厘米,向后移动3厘米”,则对该声控指令进行语音识别,从而将三维虚拟形象的左手关节点的位置向上移动4厘米,向后移动3厘米。
关于根据用户对物理按键的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所操作的物理按键可以是home键、音量调节键、电源键、新增的其他按键等,例如,用户可通过同时按压音量调节键中的音量增大键和音量减小键来确定移动方向(即,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深度方向之一),此时可通过文字、图标等方式提示用户当前所选择的移动方向,用户在确定移动方向之后,可通过单独按压音量增大键或者音量减小键来移动所选中的关节点在所确定的方向上的位置,例如,单独按压音量增大键可向左移动所选中的关节点,单独按压音量减小键可向右移动所选中的关节点,完成设置后可通过按压home键确认。
关于根据用户的触屏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例如,用户可通过单指拖动所选择的三维虚拟形象的方式来移动三维虚拟形象的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也可通过在屏幕上水平滑动和竖直滑动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还可通过短按、长按、短按预定次数、短按和长按交替进行等触摸动作来调整人物模型关节点不同的方向。此外,用户可通过滑动滚动条、在文本框中输入相应的内容等来设置所选中的关节点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的示例。如图12所示,用户可通过单指拖动、双指合并和/或张开的方式、滑动滚动条的方式、在文本框中输入相应的内容、语音操作的方式来设置所选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
关于根据用户的手势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手势操作可通过单手来完成,也可通过双手来完成,手势操作可以是挥手、手划圆、手划方块、手划三角形等操作。例如,用户可通过向上、下、左、右挥手的手势操作来向相应的方向移动所选中的关节点,然后通过手划圆的手势操作来确认完成移动。可通过现有的手势探测设备来检测和识别用户的手势操作。
关于根据用户对外部控制器的操作(例如,对与拍摄设备相关联的手写笔、可穿戴设备等具有遥控功能的设备的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例如,当拍摄设备连接有手写笔时,可根据接收到的手写笔发送的指令来选中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然后,用户可使用手写笔上的按键与笔尖的滑动来移动所选中的关节点。
此外,为了便于用户准确地、合理地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可考虑被设置的关节点的属性来根据用户的操作设置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例如,如果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设置的关节点是母关节点,则随着该母关节点的移动,其相应的子关节点都应做相应的移动。此外,可根据被设置的关节点的属性来确定用户的设置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的操作的可行性并提示用户。例如,可根据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应受到与其相应的骨骼长度的约束的属性来确定用户操作的可行性。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提示用户设置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有误的示例。如图13所示,用户设置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不满足其相应的骨骼长度的约束,因此,提示用户所设置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有误。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统一选择和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及其关节点的示例。如图14所示,可通过用户界面一并选择并设置第二个虚拟形象及其相应的右手关节点,从而完成对三维虚拟形象及其关节点的统一选择和设置。
在背景图像是进行拍摄的场景的预览图(即,摄像头实时捕获的场景的预览图像)的情况下,由于预览图是实时捕获的,将会随用户手部动作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例如,随用户手部轻微抖动而发生抖动),作为示例,所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在预览图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可随预览图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在用户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过程中,可实时在用户界面上将三维虚拟形象当前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反馈给用户,并可在用户界面上对三维虚拟形象及预览效果图进行渲染,以使用户能够实时获知根据其操作所产生的变化。
根据上述方法,能够通过在背景图像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来有效地模拟被摄对象的拍摄效果,有助于在实际拍摄前实现良好的构图。
实施例五
下面详细介绍步骤S104,基于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拍摄。
即,在利用三维虚拟形象预先完成了拍摄构图之后,可基于所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来进行拍摄。
优选地,可在基于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拍摄的过程中,进一步指导被摄对象按照在背景图像中所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调整。以下参照图1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拍摄的步骤S104的流程。图15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拍摄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5所示,在步骤S1041,确定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
拍摄设备可自动检测被摄对象。作为示例,可基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来检测被摄对象。例如,可通过检测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近似或一致的对象来检测被摄对象。例如,如果在步骤S103中已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可对所设置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如果检测到与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近似或一致的对象,则可确定该对象为被摄对象。作为另一示例,可基于由可穿戴设备提供的三维空间位置信息来检测被摄对象。例如,可根据与拍摄设备建立连接的被摄对象所佩戴的可穿戴设备或所持的电子设备提供的三维空间位置信息来检测背景图像中位于相应位置的被摄对象。作为另一示例,可通过对用户选择的对象进行目标跟踪来确定被摄对象。例如,可以由用户在背景图像中选择对象作为被摄对象,然后对选择的被摄对象进行目标跟踪即可实现确定被摄对象。
此外,还可通过其他方法来检测被摄对象。作为示例,可通过人脸识别来检测被摄对象。可预先拍摄一张被摄对象的图像,或从相册中获取一张被摄对象的图像,然后基于被摄对象的图像来检测被摄对象。作为另一示例,可对对象的行动轨迹进行追踪,根据行动轨迹来检测被摄对象。例如,可对对象的行动轨迹进行追踪,确定对象的运动方向是否朝向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位置,如果是朝向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位置运动,则可确定该对象是被摄对象,如果不是朝向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位置运动,则可确定该对象不是被摄对象。
如果被摄对象是多人,可通过上述方法分别检测各个被摄对象。
作为示例,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可包括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和/或三维姿态差异。
作为示例,可通过比较被摄对象的三维空间位置与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来确定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例如,可按照一定顺序来比较被摄对象和三维虚拟形象分别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深度方向上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
作为示例,可通过比较被摄对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与三维虚拟形象的相应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来确定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姿态差异。可按照一定顺序来比较被摄对象的关节点与三维虚拟形象的相应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例如,可从根节点开始比较,按照根节点向子节点的顺序依次进行比较。在后续的步骤S1042中,也可按照该顺序来输出拍摄指导以指导被摄对象调整姿态。当被摄对象的每个关节点或特定关节点与三维虚拟形象的相应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均小于预定阈值时,可确定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无三维姿态差异。此外,也可通过比较被摄对象的每个关节点或特定关节点与三维虚拟形象的相应关节点的角度差异来确定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姿态差异,例如,可确定被摄对象的某几个特定关节点的连线,再确定三维虚拟形象的相应关节点的连线,通过比较两者的角度差异来确定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姿态差异。
在步骤S1042,基于确定的差异来输出拍摄指导并进行拍摄。
具体说来,可指导被摄对象到达指定位置以使被摄对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与所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相同或近似,和/或指导被摄对象调整姿态以使被摄对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姿态与所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相同或近似。如果既需要指导被摄对象调整三维空间位置,又需要指导被摄对象调整三维姿态,可在指导被摄对象完成三维空间位置调整后(即,到达指定位置后),再指导被摄对象调整三维姿态。
关于指导被摄对象到达指定位置,可基于确定的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指导被摄对象移动的方向和/或距离。例如,如果采用声音指导,则可发出声音指令,例如,“距离前方还有3米”,这里,可经由可穿戴设备输出声音指导;如果采用图像指导,则可显示下述至少一项:被摄对象的运动轨迹、被摄对象当前的位置以及指定位置、距指定位置的距离等,这里,可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来输出图像指导;也可采用不同颜色的指示灯来指导被摄对象,例如,绿色灯亮则指导被摄对象向前,蓝色灯亮则指导被摄对象向右等,这里,可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上的指示灯来指导被摄对象。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指导被摄对象到达指定位置的示例。如图16所示,可向被摄对象显示到达指定位置的路径、被摄对象当前的位置以及指定位置、距指定位置的距离。
应该理解,如果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可通过上述方法分别指导各个被摄对象到达相应的指定位置。例如,可按照一定次序依次指导各个被摄对象,例如,可按照被摄对象从左至右、从高至矮、从前至后、衣服颜色从深至浅的次序。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指导多个被摄对象到达指定位置的示例。如图17所示,可显示多个被摄对象的运动轨迹、多个被摄对象当前的位置以及对应的指定位置、分别距指定位置的距离。此外,可分别使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多个被摄对象到达对应指定位置的路径、多个被摄对象当前的位置以及对应的指定位置等。
关于指导被摄对象调整姿态,可基于确定的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姿态差异来进行指导。例如,如果采用声音指导,则可发出声音指令,例如,“请抬高左手10厘米,向后8厘米”;如果采用图像指导,则可显示被摄对象当前的姿态和三维虚拟形象的姿态,可通过两张图像来分别显示,也可通过一张图像来显示两个重叠的姿态,以便于被摄对象获知与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差异;如果采用信息输出的方式指导,则可将每个关节点需要移动的方向和距离输出,例如,可采用文字输出(例如,“某关节点向左10厘米,向后8厘米”),例如,可采用颜色标注的方式输出(例如,红色表示姿态差异较大,黄色表示姿态接近,绿色表示姿态一致);例如,可采用不同颜色的指示灯来指示各关节点是否与三维虚拟形象的相应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一致。图18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指导被摄对象调整姿态的示例。如图18所示,可通过图像向被摄对象显示其当前的姿态与三维虚拟形象的姿态之间的差异,并可通过文字输出来指导被摄对象。此外,还可同时显示渲染的在多个角度下的被摄对象的姿态和需要调整到的姿态(例如,基于关节点来渲染被摄对象的姿态和需要调整到的状态),可以是正面图,也可以是侧面图,从而方便被摄对象有效地获知需要如何调整姿态,例如,在某些情况下,被摄对象单一地从正面图或侧面图无法获知需要如何调整姿态,例如,被摄对象的左手需要向后移动8厘米,仅根据正面图被摄对象无法判断需要向前移动左手还是向后移动左手,移动的距离是多少,而在侧面图中会很好地向被摄对象呈现。
应该理解,如果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可通过上述方法分别指导各个被摄对象调整姿态。可在所有被摄对象全部到达相应的指定位置后开始指导被摄对象调整姿态,也可在任一被摄对象到达相应的指定位置后开始指导其进行姿态调整。图19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指导多个被摄对象调整姿态的示例。如图19所示,可通过图像向多个被摄对象之一显示其当前的姿态与对应的三维虚拟形象的姿态的差异,并可通过文字输出来指导被摄对象。此外,针对不同被摄对象,可通过不同颜色来标注与其相应的图像或文字。
作为示例,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来输出拍摄指导,以指导被摄对象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在被摄对象距离拍摄设备较近时,可通过拍摄设备发出的声音指令和/或可旋转的显示屏来对被摄对象进行指导;当距离较远时,可通过与拍摄设备建立连接的被摄对象所佩戴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蓝牙耳机、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对被摄对象进行指导。例如,当需要指导被摄对象作出调整时,拍摄设备可提示用户可使用可穿戴设备进行指导,并可显示附近的可穿戴设备的列表,用户可选择相应的可穿戴设备来建立连接。此外,也可由可穿戴设备发起连接请求,例如,可穿戴设备上安装有用于指导用户拍摄的APP,APP会向拍摄设备发起连接请求。此外,应该理解,也可经由被摄对象所持的其他电子设备的输出来指导被摄对象作出调整,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图20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可连接的电子设备的示例。如图20所示,可向用户显示可与拍摄设备建立连接的电子设备的列表,以便用户选择相应的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以通过该电子设备来指导被摄对象作出调整。
应该理解,如果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拍摄设备可分别与各被摄对象所佩戴的可穿戴设备或所持的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以通过各可穿戴设备或手持电子设备来指导相应的被摄对象作出调整。图2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可连接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示例。如图21所示,可向用户显示可与拍摄设备建立连接的电子设备的列表,以便用户选择与相应的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以通过该电子设备来指导多个被摄对象之中被选中的被摄对象作出调整。
优选地,在基于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可在适当的时机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以下参照图22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拍摄的步骤S104的流程。图2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基于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拍摄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2所示,在步骤S1043,确定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是否相一致。例如,当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小于预设对焦阈值时,或者,当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总体类似时,可确定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相一致。
关于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小于预设对焦阈值,由于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可包括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和/或三维姿态差异,因此,如果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包括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和三维姿态差异,则在比较时,如果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和三维姿态差异分别小于预设位置对焦阈值和预设姿态对焦阈值,则可认为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小于预设对焦阈值;或者,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和三维姿态差异的加权之和小于预设的总对焦阈值,也可认为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小于预设对焦阈值。
当在步骤S1043确定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相一致时,执行步骤S1044,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作为示例,当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相一致时,可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拍摄。
作为示例,如果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则可针对每个对象来执行步骤S1044。图23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多个对象分别聚焦的示例。如图23所示,可分别聚焦与对应的三维虚拟形象一致的对象来拍摄包括该对象的图像。这里,可在针对每个对象分别聚焦进行拍摄之后,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通过这种方式,可分别针对每个对象进行聚焦,拍摄以不同对象为焦点的图像,然后分别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以获得所有对象都清晰的图像。解决了当多个对象处于不同景深时,仅能针对一个对象进行聚焦而造成其他对象模糊的问题。图24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多个对象分别聚焦的另一示例。如图24所示,分别以站在远处的对象和站在近处的对象为焦点拍摄图像,然后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以获得站在远处的对象和站在近处的对象均清晰的图像。
可通过各种方法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例如,可首先将骨架映射到拍摄的图像上以获取大致的用户区域,然后采用图像分割(graph cut)或者其他分割算法将对象所在区域分割出来,余下的不动的点即为构成背景图像的背景点。例如,可利用行人检测的相关方法(例如,DPM模型等)检测对象所在的区域,然后可采用广度优先的生长算法从检测到的对象所在的区域将深度类似的区域分割出来,如果深度信息的精度不够,还可使用Matting的相关算法进行细分割。此外,也可通过各种方法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例如,泊松融合等方法。
此外,可针对被摄对象的某些关节来分别进行聚焦以拍摄图像,并根据各个拍摄的图像进行合成,从而可获得处于不同景深的被摄对象的各个身体部位均清晰的图像。这里,可根据被摄对象的姿态自动设置被聚焦的关节点,也可根据用户的操作来选择被聚焦的关节点。例如,可在选择三维虚拟形象、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时,选择被聚焦的关节点;也可在拍摄过程中选择被聚焦的关节点。
作为示例,三维虚拟形象可具有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的姿态,相应地,在步骤S1044中聚焦被摄对象时,可自动抓拍,从而得到被摄对象处于期望抓拍姿态下的图像。
作为示例,拍摄姿态数据库中可预先存储具有一系列姿态的三维虚拟形象(即,三维虚拟形象的一个姿态序列),可选地,还可根据需要不断在拍摄姿态数据库中添加三维虚拟形象的姿态序列。用户可从拍摄姿态数据库中选取期望抓拍的姿态,相应地,当确定被摄对象与姿态序列中位于期望抓拍姿态之前的某一个姿态(即,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的姿态)之间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来自动抓拍包括被摄对象处于期望抓拍姿态下的图像。图25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抓拍被摄对象的示例。如图25所示,拍摄姿态数据库中可预先存储有三维虚拟形象的投篮姿态序列,其中,图25中的(4)为用户期望能够抓拍的姿态。相应地,可选择投篮姿态序列中能够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即,图25中的(4)所示的姿态)的姿态,例如,可考虑到拍摄速度和/或投篮运动的典型速度来选择图25中的(2)所示的姿态,从而当被摄对象与图25中的(2)所示的姿态之间一致时,则可聚焦被摄对象,在被摄对象处于图25中的(3)所示的姿态时开始自动抓拍,从而可抓拍到包括被摄对象处于图25中的(4)所示的姿态下的图像。
作为示例,如果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可针对每个对象来执行步骤S1044,并且可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其中,三维虚拟形象具有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的姿态。从而可获得各个对象均处于对应的期望抓拍姿态下的图像。
作为示例,三维虚拟形象可具有用于表示被摄对象的一系列期望连拍姿态的多个姿态,在步骤S1044中,每当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在预定时间段内持续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连拍,以避免在连拍时拍摄被摄对象多余的动作。例如,在现有的连拍方式中,等时间间隔连拍被摄对象(例如,每隔几秒钟拍摄一次被摄对象),可能将被摄对象变换拍摄姿态时的动作也拍摄进去。
作为示例,被摄对象可包括多个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前,从拍摄预览图像中移除与三维虚拟形象不一致的对象,或者,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后,从拍摄的图像中移除与三维虚拟形象不一致的对象。
具体说来,被摄对象包括目标对象(即,真正想要拍摄的对象)和非目标对象(例如,路人),可自动根据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是否一致来识别目标对象和非目标对象,并在拍摄之前或者拍摄之后移除非目标对象。应该理解,一方面,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小于预设对焦阈值的对象可识别为目标对象,另一方面,只要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大于等于预设对焦阈值的对象,就可识别为非目标对象,或者,只有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大于偏离阈值的对象,才可识别为非目标对象,其中,偏离阈值可大于对焦阈值或远大于对焦阈值。
图26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识别目标对象和非目标对象的示例。如图26所示,可根据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来识别目标对象和非目标对象,并可将目标对象和非目标对象分别标示出来。
作为示例,可通过各种方法从拍摄预览图像或拍摄的图像中移除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大于等于预设对焦阈值的对象。例如,当非目标对象运动时,可将非目标对象之前遮挡的区域进行记录以便在移除非目标对象之后进行填充;如果非目标对象较大且长时间没有运动,即,相应的像素的灰度值或者深度值较长时间未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对其采用局部相似像素填充(patch match)方法,或者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获取与非目标对象遮挡的区域相似的图像进行填充,也可选择不处理非目标对象遮挡的区域。图27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移除非目标对象的示例。如图27所示,可分别确定各目标对象和非目标对象,然后移除非目标对象。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还可包括:确定拍摄附属物并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应该理解,可在拍摄前执行该步骤(例如,可在步骤S101和/或步骤S103执行该步骤,也可在步骤S103之后步骤S104之前执行该步骤);或者,可在拍摄中执行该步骤(例如,可在步骤S104执行该步骤);或者,可在拍摄完成之后执行该步骤(例如,对拍摄完成的图像执行该步骤),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这里,拍摄附属物可以是用于在图像中装饰被摄对象的物品,例如,帽子、眼镜、手表、包等。可通过列表、图像、三维模型等方式向用户显示拍摄附属物。可由拍摄设备自动确定拍摄附属物(例如,在拍摄设备中默认设置的拍摄附属物),还可由用户的输入来选择拍摄附属物,例如,点击、拖拽所要选择的拍摄附属物。
作为示例,可先大致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姿态,然后可再进一步精确调整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姿态。或者,可直接精确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姿态。
作为示例,可根据用户的操作来大致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关于根据用户的操作来大致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可根据用户的移动操作(例如,拖拽等)将所选择的拍摄附属物移动到背景图像中的相应位置处,也可根据用户所指定的背景图像中的放置位置将拍摄附属物放置到该位置处。
作为示例,可自动设置所确定的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在拍摄前进行自动设置时,可根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来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例如,可根据确定的拍摄附属物的属性、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来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拍摄附属物的属性可包括拍摄附属物的类别、拍摄附属物所关联的身体部位、拍摄附属物所绑定的关节点等。例如,可根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被设置的三维空间位置来确定拍摄附属物的三维空间位置,然后可根据拍摄附属物的属性来确定与其绑定的三维虚拟形象的某个关节点或若干个关节点(例如,如果拍摄附属物是帽子,则和三维虚拟形象的头绑定,如果拍摄附属物是包,则和三维虚拟形象的手绑定),从而可进一步根据各个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来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用户还可在自动设置的拍摄附属物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拍摄附属物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图28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选择并设置拍摄附属物的三维空间位置的示例。如图28所示,可将用户所选择的手提包自动设置在背景图像中与被摄对象的手部关节相应的适当位置处。
在拍摄中进行自动设置时,可根据检测到的被摄对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来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例如,可根据确定的拍摄附属物的属性、背景图像中的被摄对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来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例如,可根据被摄对象在背景图像中被设置的三维空间位置来确定拍摄附属物的三维空间位置,然后可根据拍摄附属物的属性来确定与其绑定的某个关节点或若干个关节点进一步根据被摄对象的各个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来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
作为示例,可精确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姿态,这里,可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沿水平、竖直、深度三个方向上的位置,还可设置拍摄附属物沿水平、竖直、深度三个方向的旋转角度。可通过上述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三维姿态的方式来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三维姿态,在此不再赘述。图29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拍摄附属物的三维空间位置的示例。如图29所示,用户可通过单指拖动、双指合并和/或张开的方式、滑动滚动条的方式、在文本框中输入相应的内容、语音操作的方式来设置所选中的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并且,可提示用户所选中的拍摄附属物当前的三维空间位置。图30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拍摄附属物的旋转角度的示例。如图30所示,用户可通过滑动滚动条的方式、在文本框中输入相应的内容、语音操作的方式来设置所选中的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旋转角度。并且,可提示用户所选中的拍摄附属物当前的旋转角度。
此外,在设置了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之后,可根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的变化,自动地相应调整拍摄附属物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即,可动态更新拍摄附属物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以随着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的改变而相应地改变,从而产生动态的逼真效果。例如,在确定拍摄附属物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后,可确定拍摄附属物与其相关联的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相对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从而在三维虚拟形象被调整时,可根据相对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相应地调整拍摄附属物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此外,也可以根据拍摄附属物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的变化,自动地相应调整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的变化,即,可动态更新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以随着拍摄附属物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的改变而相应地改变,从而产生动态的逼真效果。
此外,还可对拍摄附属物进行渲染,例如,调整拍摄附属物的物理属性(例如,重力、表面张力、弹力等)以使其更加真实。
实施例六
下面将结合图3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所述方法可指导被摄对象按照所选择的虚拟形象进行调整。所述方法可由拍摄设备来完成,也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实现。例如,所述方法可通过安装在拍摄设备中的相机应用来执行,或者通过拍摄设备的操作系统中实现的功能程序来执行。
如图31所示,在步骤S201,在背景图像中设置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虚拟形象。这里,所设置的虚拟形象可以是三维或二维的具有一定姿态的人物模型,对此不作限制。具体在背景图像中设置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虚拟形象的方式可参考图2中的在背景图像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步骤S103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在步骤S202,确定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
拍摄设备可自动检测被摄对象,具体检测方式可参考前述自动检测被摄对象的具体实施方式,例如,可基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的姿态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可基于由可穿戴设备提供的空间位置信息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或者,也可以由用户在背景图像中选择对象作为被摄对象,然后对选择的被摄对象进行目标跟踪。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示例,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可包括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空间位置差异和/或姿态差异。如果所确定的虚拟形象是三维虚拟形象,且背景图像具有深度信息,则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可包括被摄对象与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和/或三维姿态差异。
具体的确定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的方式可前述具体实施方式,例如,可通过比较被摄对象的关节点的空间位置与虚拟形象的相应关节点的空间位置来确定被摄对象与虚拟形象之间的姿态差异,在此不再赘述。
如果所确定的虚拟形象是二维虚拟形象,则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可包括被摄对象与虚拟形象之间的二维空间位置差异和/或二维姿态差异。这里,可采用相关的图像识别方法来确定二维空间位置差异和/或二维姿态差异。
在步骤S203,基于确定的差异来输出拍摄指导。
这里,应该理解,如果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仅包括被摄对象与虚拟形象之间的空间位置差异,则仅基于确定的空间位置差异来指导被摄对象调整空间位置而不需要指导被摄对象调整姿态,以在背景图像中与虚拟形象所在的空间位置相同或近似。如果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仅包括被摄对象与虚拟形象之间的姿态差异,则仅基于确定的姿态差异来指导被摄对象调整姿态而不需要指导被摄对象调整空间位置,以在背景图像中与虚拟形象的姿态相同或近似。如果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既包括被摄对象与虚拟形象之间的空间位置差异,又包括之间的姿态差异,则基于确定的空间位置差异和姿态差异来指导被摄对象既调整空间位置又调整姿态,以在背景图像中与虚拟形象所在的空间位置和姿态均相同或近似。例如,可先指导被摄对象调整空间位置,在被摄对象到达对应的空间位置后再指导被摄对象调整姿态。
具体指导的方式可参考前述具体实施方式,例如,可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来输出拍摄指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
下面将结合图32至图35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所述方法可基于被摄对象的姿态来对被摄对象进行聚焦。所述方法可由拍摄设备来完成,也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实现。例如,所述方法可通过安装在拍摄设备中的相机应用来执行,或者通过拍摄设备的操作系统中实现的功能程序来执行。
图3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2所示,在步骤S301,在背景图像中检测被摄对象的姿态。应该理解,可通过现有的各种图像识别方法等来在背景图像中检测被摄对象的姿态,不再赘述。
在步骤S302,确定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是否与对焦姿态一致。这里,对焦姿态可为预先设置的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虚拟形象的期望拍摄姿态(例如,用户预先选择的虚拟形象的姿态或对预先选择的虚拟形象进行姿态设置后的姿态),或者,对焦姿态可为预先设置的拍摄姿态数据库中的任意拍摄姿态,或者,对焦姿态可为被摄对象的最佳拍摄姿态。被摄对象的最佳拍摄姿态可以是被摄对象处于最佳位置、最高点等的姿态。
图33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确定被摄对象的姿态是否与对焦姿态一致的示例。如图33所示,对焦姿态为拍摄姿态数据库中的任意拍摄姿态,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可分别确定各对象是否与拍摄姿态数据库中的拍摄姿态一致,如果对象的姿态与拍摄姿态数据库中任一拍摄姿态一致,则确定该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一致,该对象为需要聚焦的对象;如果对象的姿态与拍摄姿态数据库中任一拍摄姿态都不一致,则确定该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不一致,该对象为不需要聚焦的对象。并且,可向用户显示需要聚焦的对象和不需要聚焦的对象。
具体的确定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是否与对焦姿态一致的方式可参考前述的确定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的具体实施方式,也可按照其他方式来确定被摄对象的二维或三维姿态与对焦姿态之间的差异。例如,当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之间的差异小于预设对焦阈值时,或者,当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总体类似时,可确定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一致。
如果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之间的差异小于第一对焦阈值,则可确定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相一致,如果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之间的差异超出第二对焦阈值,则可确定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不一致,这里,第二对焦阈值可与第一对焦阈值相同,也可大于或远大于第一对焦阈值。例如,如果被摄对象的每个关节点或特定关节点与对焦姿态的相应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均小于预设位置阈值时,则可确定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相一致。或者,如果被摄对象的每个关节点或特定关节点与对焦姿态的相应关节点的角度差异均小于预设角度阈值时,则可确定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相一致。
在步骤S303,在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一致的情况下,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作为示例,在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一致的情况下,可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拍摄。即,在不需要用户执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自动聚焦并完成拍摄。
作为示例,如果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则可针对每个对象来执行步骤S303。这里,可在针对每个对象执行了步骤S303之后,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通过这种方式,可分别针对每个对象进行聚焦,拍摄以不同对象为焦点的图像,然后分别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以获得所有对象都清晰的图像。具体的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的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作为示例,对焦姿态可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相应地,在步骤S303中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抓拍,从而得到被摄对象处于期望抓拍姿态下的图像。例如,期望抓拍姿态可以是被摄对象的最佳拍摄姿态,被摄对象的最佳拍摄姿态可以是被摄对象处于最佳位置、最高点等的姿态。例如,期望抓拍姿态可以是拍摄姿态数据库中存储的各拍摄姿态序列中被用户选取的期望姿态,对焦姿态则为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例如,拍摄姿态序列中的期望抓拍姿态之前的某一拍摄姿态),只要确定检测到的被摄对象与拍摄姿态数据库中的任意一个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相一致,则可聚焦被摄对象,自动抓拍到被摄对象处于期望抓拍姿态下的图像。作为示例,如果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可针对每个对象来执行步骤S303,并且可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其中,对焦姿态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从而可获得各个对象均处于对应的期望抓拍姿态下的图像。
图34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抓拍被摄对象的另一示例。如图34所示,期望抓拍姿态可为多个被摄对象各自的最佳拍摄姿态,这里,最佳拍摄姿态为被摄对象处于最高点的姿态。相应地,可分别针对每个对象,在对象的姿态与用于预示其将处于最高点的姿态相一致的情况下,聚焦该对象,从而获取该对象处于最高点的姿态的图像。
作为示例,对焦姿态可用于表示被摄对象的一系列期望连拍姿态,可在步骤S301中,在背景图像中连续检测被摄对象的姿态,在步骤S303中,每当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在预定时间段内持续一致时,可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连拍,以避免在连拍时拍摄被摄对象的多余的动作。
此外,作为示例,可在步骤S301中,在背景图像中连续检测被摄对象的姿态,所述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还可包括:在S301之后,检测被摄对象的姿态在预定时间段内是否一致,当在预定时间段内一致时,可聚焦被摄对象并自动连拍。即,只要确定被摄对象在预定时间段内没有变化姿态(即,被摄对象的停顿姿态),即可自动聚焦拍摄被摄对象,相比于现有的连拍方式(即,每间隔一定时间拍摄一次)能够减少拍摄多余的动作。
作为示例,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还可包括: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空间位置和/或姿态。关于如何确定和设置拍摄附属物可参照前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实现,不再赘述。
作为示例,被摄对象可包括多个对象,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步骤S303还可包括: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前,从拍摄预览图像中移除与对焦姿态不一致的对象,或者,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后,从拍摄的图像中移除与对焦姿态不一致的对象。具体说来,被摄对象包括目标对象(即,真正想要拍摄的对象)和非目标对象(例如,路人),可自动根据被摄对象与对焦姿态之间是否一致来识别目标对象和非目标对象,并在拍摄之前或者拍摄之后移除非目标对象。具体的移除与对焦姿态不一致的对象的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图35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移除非目标对象的另一示例。如图35所示,对焦姿态为拍摄姿态数据库中的任意拍摄姿态,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可分别确定各对象为目标对象还是非目标对象。并且,可向用户显示目标对象和待移除的非目标对象。
实施例八
下面详细介绍当被摄对象为单个对象时的辅助拍摄方法。
图3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的流程图。这里,所述方法针对单个被摄对象。
如图36所示,在步骤S401,启动相机应用。可根据用户的用于启动相机应用的操作来启动相机应用,例如,可在检测到用户点击相机应用的图标的情况下,启动相机应用;也可在检测到启动相机应用的语音指令的情况下,启动相机应用。
在步骤S402,显示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即,通过拍摄设备的屏幕向用户显示通过深度摄像头实时捕获的具有深度信息的拍摄预览图像。
在步骤S403,选择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
可首先根据用户对菜单栏中的“选择三维虚拟形象”这一菜单项的操作在屏幕一侧向用户显示拍摄姿态数据库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供用户选择,用户可点击所要选择的三维虚拟形象。
此外,用户还可选择包括三维虚拟形象和拍摄关联物(例如,太阳)的拍摄情景模板,其中,拍摄关联物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关系(例如,位置关系)在预先设置的拍摄情景模板中被限定。
在步骤S404,在背景图像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三维姿态。
作为示例,可首先大致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然后再进一步精确调整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
例如,用户可点击所选择的三维虚拟形象并拖动到屏幕另一侧所显示的背景图像中的相应位置,从而将所选择的三维虚拟形象大致设置在背景图像中。优选地,可在背景图像中显示哪些区域适合放置三维虚拟形象,哪些区域不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或者在用户将三维虚拟形象防止在不适于放置的区域时进行提醒。
例如,如果用户在步骤S403选择包括三维虚拟形象和拍摄关联物的拍摄情景模板,则可基于在背景图像中的拍摄关联物来自动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三维姿态。
在大致设置了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之后,可在屏幕一侧显示用于精确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的界面,例如,界面中可显示分别用于调整三维虚拟形象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深度方向的位置的滚动条或文本框,用户可用过滑动滚动条或在文本框中输入相应的坐标来实现精确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
在用户确认完成设置三维空间位置之后,可在屏幕一侧显示用于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的界面,例如,界面中可显示通过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来指示三维虚拟形象的姿态的示意图,可包括正面图和侧面图,用户可通过点击所要设置的关节点并拖动到相应位置处来实现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此外,用户还可通过点击三维虚拟形象并拖动其旋转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旋转角度。
优选地,用户还可选择拍摄附属物(例如,帽子等),并根据拍摄附属物的属性(例如,与三维虚拟形象的哪些关节点相关联等)、所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三维姿态来自动设置拍摄附属物的三维空间位置和三维姿态,用户还可进一步调整拍摄附属物的三维空间位置和三维姿态。
在步骤S405,基于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来输出拍摄指导。具体说来,基于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和三维姿态差异来输出指导。
例如,可先基于三维空间位置差异来指导被摄对象到达三维虚拟形象所在位置处,然后再基于三维姿态差异来指导被摄对象调整三维姿态。可通过拍摄设备来输出语音指导,也可通过被摄对象所佩戴的与拍摄设备配对的可穿戴设备来输出图像指导。
在步骤S406,从背景图像中移除非目标对象。即,从拍摄预览图像中移除非目标对象(例如,路人),从而在拍摄得到的图像中不显示非目标对象。
应该理解,步骤S405和步骤S406可同时执行,即,拍摄设备可一边指导被摄对象,一边去除非目标对象。
在步骤S407,当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相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拍摄。例如,当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和三维姿态差异分别小于预设位置对焦阈值和预设姿态对焦阈值时,可确定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相一致,可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拍摄。
实施例九
下面详细介绍当被摄对象为多个对象时的辅助拍摄方法。
图3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的流程图。这里,所述方法针对多个被摄对象。
如图37所示,在步骤S501,启动相机应用。可根据用户的用于启动相机应用的操作来启动相机应用,例如,可在检测到用户点击相机应用的图标的情况下,启动相机应用;也可在检测到启动相机应用的语音指令的情况下,启动相机应用。
在步骤S502,显示背景图像。即,通过拍摄设备的屏幕向用户显示通过深度摄像头实时捕获的拍摄预览图像。
在步骤S503,选择用于代表多个被摄对象的虚拟形象。
可首先根据用户对菜单栏中的“选择虚拟形象”这一菜单项的操作在屏幕一侧向用户显示拍摄姿态数据库中的虚拟形象供用户选择,用户可分别针对每个被摄对象选择相应的虚拟形象,也可选择包括多个虚拟形象的组合。
在步骤S504,基于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对应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来分别输出拍摄指导。即,基于每个被摄对象与相应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姿态差异来分别输出指导。例如,拍摄设备可按照一定次序(从左至右)依次语音指导各个被摄对象,或者可分别向各个被摄对象所佩戴的可穿戴设备发送相应的语音或图像指导,从而各个被摄对象可分别根据各自的可穿戴设备的指导进行调整。
在步骤S505,针对每个被摄对象,在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应的虚拟形象的姿态相一致的情况下,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拍摄。即,针对每个被摄对象,在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应的虚拟形象的姿态一致的情况下,聚焦该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拍摄,以得到以各个被摄对象为焦点的图像。
在步骤S506,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被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从而,得到所有被摄对象都清晰的图像。
实施例十
下面将结合图38至图4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这里,作为示例,所述拍摄设备可以是相机、移动通信终端(例如,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具有照片拍摄功能的电子终端。所述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所包括的装置可结合专门的器件(例如,传感器件)来实现,作为示例,所述装置可由数字信号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通用硬件处理器来实现,也可通过专用芯片等专用硬件处理器来实现,还可完全通过计算机程序来以软件方式实现,例如,被实现为安装在拍摄设备中的相机应用中的模块,或者被实现为拍摄设备的操作系统中实现的功能程序。
图38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的框图。如图38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包括:虚拟形象确定装置101、图像获取装置102、虚拟形象设置装置103和拍摄装置104。这里,虚拟形象确定装置101为可选装置。
具体说来,虚拟形象确定装置101用于确定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具体的实现方式可参照图2中步骤S101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再赘述。应该理解,可通过虚拟形象确定装置101根据用户的输入来选择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三维虚拟形象,拍摄设备也可以使用默认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用来代表被摄对象。当使用默认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来代表被摄对象时,无需虚拟形象确定装置101。
图像获取装置102用于获取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参照图2中步骤S102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虚拟形象设置装置103用于在背景图像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
作为示例,虚拟形象设置装置103可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
作为示例,虚拟形象设置装置103可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其中,向用户提示背景图像中的各内容所在区域是否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
作为示例,虚拟形象设置装置103可基于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其中,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关系在预先设置的拍摄情景模板中被限定。
作为示例,虚拟形象设置装置103可通过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
应该理解,关于虚拟形象设置装置1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图2中步骤S103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拍摄装置104用于基于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拍摄。即,在利用三维虚拟形象预先完成了拍摄构图之后,可基于所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来进行拍摄。
优选地,拍摄装置104可进一步指导被摄对象按照在背景图像中所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进行调整。以下参照图39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拍摄装置104的框图。图39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拍摄装置的框图。如图39所示,拍摄装置104包括:差异确定单元1041和拍摄指导单元1042。
差异确定单元1041用于确定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
作为示例,差异确定单元1041可基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可基于由可穿戴设备提供的三维空间位置信息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可通过对用户选择的对象进行目标跟踪来确定被摄对象。
作为示例,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可包括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和/或三维姿态差异。
作为示例,差异确定单元1041可通过比较被摄对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与三维虚拟形象的相应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来确定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姿态差异。
拍摄指导单元1042用于基于确定的差异来输出拍摄指导并进行拍摄。
作为示例,指导拍摄单元1042可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来输出拍摄指导。
优选地,拍摄装置104可在适当的时机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作为示例,拍摄装置104当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相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作为示例,三维虚拟形象可具有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的姿态,其中,拍摄装置104可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抓拍。
作为示例,被摄对象可包括多个对象,并且,针对每个对象,当在背景图像中对象与对应的三维虚拟形象相一致时,拍摄装置104可聚焦所述对象进行拍摄,所述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还可包括:图像合成装置(未示出),图像合成装置用于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
作为示例,三维虚拟形象可具有用于表示被摄对象的一系列期望连拍姿态的多个姿态,每当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在预定时间段内持续一致时,拍摄装置104可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连拍。
作为示例,被摄对象可包括多个对象,并且,拍摄装置104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前,可从拍摄预览图像中移除与三维虚拟形象不一致的对象,或者,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后,可从拍摄的图像中移除与三维虚拟形象不一致的对象。
应该理解,关于拍摄装置10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图2中步骤S104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作为示例,所述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还可包括:拍摄附属物确定装置(未示出)和拍摄附属物设置装置(未示出)。拍摄附属物确定装置用于确定拍摄附属物。拍摄附属物设置装置用于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拍摄附属物确定装置和拍摄附属物设置装置的实现方式可参照前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图4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的框图。如图4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包括:虚拟形象设置装置201、差异确定装置202和拍摄指导装置203。
具体说来,虚拟形象设置装置201用于在背景图像中设置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虚拟形象。
差异确定装置202用于确定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
作为示例,差异确定装置202可基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的姿态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可基于由可穿戴设备提供的空间位置信息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可通过对用户选择的对象进行目标跟踪来确定被摄对象。
作为示例,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可包括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空间位置差异和/或姿态差异。
作为示例,差异确定装置202可通过比较被摄对象的关节点的空间位置与虚拟形象的相应关节点的空间位置来确定被摄对象与虚拟形象之间的姿态差异。
拍摄指导装置203用于基于确定的差异来输出拍摄指导。
作为示例,拍摄指导装置203可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来输出拍摄指导。
应该理解,关于虚拟形象设置装置201、差异确定装置202和拍摄指导装置2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图31中步骤S201、S202和S203的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图4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的框图。如图4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包括:姿态检测装置301、确定装置302和聚焦拍摄装置303。
具体说来,姿态检测装置301用于在背景图像中检测被摄对象的姿态。
确定装置302用于确定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是否与对焦姿态一致。
作为示例,对焦姿态可以为预先设置的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虚拟形象的期望拍摄姿态,或者,对焦姿态可以为预先设置的拍摄姿态数据库中的任意拍摄姿态,或者,对焦姿态可以为被摄对象的最佳拍摄姿态。
聚焦拍摄装置303用于在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一致的情况下,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作为示例,聚焦拍摄装置303可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拍摄。
作为示例,对焦姿态可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其中,聚焦拍摄装置303可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抓拍。
作为示例,被摄对象可包括多个对象,并且,针对每个对象,在检测到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一致的情况下,聚焦拍摄装置303可聚焦所述对象进行拍摄,所述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还可包括:图像合成装置(未示出),图像合成装置用于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
作为示例,对焦姿态可用于表示被摄对象的一系列期望连拍姿态,其中,姿态检测装置301可在背景图像中连续检测被摄对象的姿态,聚焦拍摄装置303每当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在预定时间段内持续一致时,可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连拍。
作为示例,被摄对象可包括多个对象,并且,聚焦拍摄装置303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前,可从拍摄预览图像中移除与对焦姿态不一致的对象,或者,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后,可从拍摄的图像中移除与对焦姿态不一致的对象。
作为示例,所述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还可包括:拍摄附属物设置装置(未示出)。拍摄附属物设置装置用于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空间位置和/或姿态。拍摄附属物设置装置的实现方式可参照前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关于姿态检测装置301、确定装置302和聚焦拍摄装置3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图32中步骤S301、S302和S303的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及其拍摄设备,能够在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从而用户可在拍摄之前预先获知拍摄效果;附加地,能够根据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来指导被摄对象作出调整以与虚拟形象相匹配;此外,能够基于被摄对象的姿态来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

Claims (66)

1.一种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获取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
(B)在背景图像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其中,所述三维虚拟形象用于标识将被拍摄的被摄对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
(C)基于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来对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其中,向用户提示背景图像中的各内容所在区域是否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基于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其中,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关系在预先设置的拍摄情景模板中被限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基于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其中,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关系在预先设置的拍摄情景模板中被限定。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通过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
7.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C)包括:
(c1)确定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
(c2)基于确定的差异来输出拍摄指导并对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包括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和/或三维姿态差异。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2)中,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来输出拍摄指导。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2)中,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来输出拍摄指导。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1)中,基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基于由可穿戴设备提供的三维空间位置信息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通过对用户选择的对象进行目标跟踪来确定被摄对象。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1)中,通过比较被摄对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与三维虚拟形象的相应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来确定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姿态差异。
13.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中,当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相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三维虚拟形象具有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的姿态,其中,在步骤(C)中,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抓拍。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并且,针对每个对象来执行步骤(C),所述方法还包括:
(D)在针对每个对象执行了步骤(C)之后,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三维虚拟形象具有用于表示被摄对象的一系列期望连拍姿态的多个姿态,在步骤(C)中,每当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在预定时间段内持续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连拍。
17.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E)确定拍摄附属物;
(F)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
18.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并且,步骤(C)还包括:
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前,从拍摄预览图像中移除与三维虚拟形象不一致的对象,或者,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后,从拍摄的图像中移除与三维虚拟形象不一致的对象。
19.一种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在背景图像中设置用于代表将被拍摄的被摄对象的虚拟形象;
(B)确定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
(C)基于确定的差异来输出拍摄指导。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包括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空间位置差异和/或姿态差异。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中,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来输出拍摄指导。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中,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来输出拍摄指导。
23.如权利要求19至22之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基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的姿态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基于由可穿戴设备提供的空间位置信息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通过对用户选择的对象进行目标跟踪来确定被摄对象。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通过比较被摄对象的关节点的空间位置与虚拟形象的相应关节点的空间位置来确定被摄对象与虚拟形象之间的姿态差异。
25.一种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在背景图像中检测被摄对象的姿态;
(B)确定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是否与对焦姿态一致;
(C)在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一致的情况下,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对焦姿态为预先设置的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虚拟形象的期望拍摄姿态,或者,对焦姿态为预先设置的拍摄姿态数据库中的任意拍摄姿态,或者,对焦姿态为被摄对象的最佳拍摄姿态。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中,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拍摄。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C)中,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拍摄。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对焦姿态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其中,在步骤(C)中,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抓拍。
30.如权利要求27至29之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并且,针对每个对象来执行步骤(C),所述方法还包括:
(D)在针对每个对象执行了步骤(C)之后,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
31.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中,对焦姿态用于表示被摄对象的一系列期望连拍姿态,其中,在步骤(A)中,在背景图像中连续检测被摄对象的姿态,
在步骤(C)中,每当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在预定时间段内持续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连拍。
32.如权利要求25至29之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E)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空间位置和/或姿态。
33.如权利要求25至29之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并且,步骤(C)还包括:
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前,从拍摄预览图像中移除与对焦姿态不一致的对象,或者,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后,从拍摄的图像中移除与对焦姿态不一致的对象。
34.一种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包括:
图像获取装置,获取具有深度信息的背景图像;
虚拟形象设置装置,在背景图像中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其中,所述三维虚拟形象用于标识将被拍摄的被摄对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
拍摄装置,基于设置的三维虚拟形象来对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虚拟形象设置装置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虚拟形象设置装置根据用户的操作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其中,向用户提示背景图像中的各内容所在区域是否适于放置三维虚拟形象。
37.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虚拟形象设置装置基于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其中,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关系在预先设置的拍摄情景模板中被限定。
3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虚拟形象设置装置基于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其中,三维虚拟形象的拍摄关联物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关系在预先设置的拍摄情景模板中被限定。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虚拟形象设置装置通过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来设置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
40.如权利要求34至39之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拍摄装置包括:
差异确定单元,确定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
拍摄指导单元,基于确定的差异来输出拍摄指导并对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包括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空间位置差异和/或三维姿态差异。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指导拍摄单元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来输出拍摄指导。
43.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指导拍摄单元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来输出拍摄指导。
44.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差异确定单元基于背景图像中的三维虚拟形象的三维姿态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基于由可穿戴设备提供的三维空间位置信息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通过对用户选择的对象进行目标跟踪来确定被摄对象。
45.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差异确定单元通过比较被摄对象的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与三维虚拟形象的相应关节点的三维空间位置来确定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之间的三维姿态差异。
46.如权利要求34至39之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拍摄装置当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相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三维虚拟形象具有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的姿态,其中,拍摄装置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抓拍。
48.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并且,针对每个对象,当在背景图像中对象与对应的三维虚拟形象相一致时,拍摄装置聚焦所述对象进行拍摄,所述拍摄设备还包括:
图像合成装置,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
49.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三维虚拟形象具有用于表示被摄对象的一系列期望连拍姿态的多个姿态,拍摄装置每当在背景图像中被摄对象与三维虚拟形象在预定时间段内持续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连拍。
50.如权利要求34至39之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所述拍摄装置还包括:
拍摄附属物确定装置,确定拍摄附属物;
拍摄附属物设置装置,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和/或三维姿态。
51.如权利要求34至39之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并且,拍摄装置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前,从拍摄预览图像中移除与三维虚拟形象不一致的对象,或者,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后,从拍摄的图像中移除与三维虚拟形象不一致的对象。
52.一种用于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包括:
虚拟形象设置装置,在背景图像中设置用于代表将被拍摄的被摄对象的虚拟形象;
差异确定装置,确定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
拍摄指导装置,基于确定的差异来输出拍摄指导。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差异包括被摄对象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之间的空间位置差异和/或姿态差异。
54.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拍摄指导装置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来输出拍摄指导。
55.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拍摄指导装置经由拍摄设备和/或可穿戴设备来输出拍摄指导。
56.如权利要求52至55之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差异确定装置基于背景图像中的虚拟形象的姿态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基于由可穿戴设备提供的空间位置信息来检测被摄对象;或者,通过对用户选择的对象进行目标跟踪来确定被摄对象。
57.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差异确定装置通过比较被摄对象的关节点的空间位置与虚拟形象的相应关节点的空间位置来确定被摄对象与虚拟形象之间的姿态差异。
58.一种用于辅助拍摄的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包括:
姿态检测装置,在背景图像中检测被摄对象的姿态;
确定装置,确定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是否与对焦姿态一致;
聚焦拍摄装置,在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一致的情况下,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对焦姿态为预先设置的用于代表被摄对象的虚拟形象的期望拍摄姿态,或者,对焦姿态为预先设置的拍摄姿态数据库中的任意拍摄姿态,或者,对焦姿态为被摄对象的最佳拍摄姿态。
60.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聚焦拍摄装置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拍摄。
61.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聚焦拍摄装置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拍摄。
62.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对焦姿态用于预示将出现被摄对象的期望抓拍姿态,
其中,聚焦拍摄装置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抓拍。
63.如权利要求60至62之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并且,针对每个对象,在检测到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一致的情况下,聚焦拍摄装置聚焦所述对象进行拍摄,所述拍摄设备还包括:
图像合成装置,从各个拍摄的图像提取相应的对象,并将提取的所有对象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
64.如权利要求60或61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对焦姿态用于表示被摄对象的一系列期望连拍姿态,
其中,姿态检测装置在背景图像中连续检测被摄对象的姿态,
聚焦拍摄装置每当检测到的被摄对象的姿态与对焦姿态在预定时间段内持续一致时,聚焦被摄对象进行自动连拍。
65.如权利要求58至62之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拍摄设备,还包括:
拍摄附属物设置装置,设置拍摄附属物在背景图像中的空间位置和/或姿态。
66.如权利要求58至62之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拍摄设备,其中,被摄对象包括多个对象,并且,聚焦拍摄装置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前,从拍摄预览图像中移除与对焦姿态不一致的对象,或者,在聚焦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之后,从拍摄的图像中移除与对焦姿态不一致的对象。
CN201510552980.0A 2015-09-01 2015-09-01 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及其拍摄设备 Active CN1064840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2980.0A CN106484086B (zh) 2015-09-01 2015-09-01 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及其拍摄设备
KR1020160062168A KR102407190B1 (ko) 2015-09-01 2016-05-20 영상 촬영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PCT/KR2016/009784 WO2017039348A1 (en) 2015-09-01 2016-09-01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15/254,515 US10165199B2 (en) 2015-09-01 2016-09-01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for photographing object according to 3D virtual objec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2980.0A CN106484086B (zh) 2015-09-01 2015-09-01 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及其拍摄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4086A CN106484086A (zh) 2017-03-08
CN106484086B true CN106484086B (zh) 2019-09-20

Family

ID=58237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2980.0A Active CN106484086B (zh) 2015-09-01 2015-09-01 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及其拍摄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407190B1 (zh)
CN (1) CN1064840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3224B (zh) * 2017-03-09 2020-08-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辅助构图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KR102020352B1 (ko) * 2018-01-19 2019-09-11 주식회사 팝스라인 3d 객체와 마커를 이용한 mr 콘텐츠 제공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8921815A (zh) * 2018-05-16 2018-1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交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1466112A (zh) * 2018-08-10 202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600550B (zh) * 2018-12-18 2022-05-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提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0218646A1 (ko) * 2019-04-25 2020-10-29 주식회사 팝스라인 3d 객체와 마커를 이용한 mr 콘텐츠 제공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0276840B (zh) * 2019-06-21 2022-12-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多虚拟角色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47744B (zh) * 2019-12-30 2022-01-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71657A1 (ko) * 2022-09-30 2024-04-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9463A (zh) * 2011-11-29 2013-06-05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扩增实境的方法、系统及移动装置
CN104143212A (zh) * 2014-07-02 2014-11-1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穿戴设备的增强现实方法及系统
WO2015037472A1 (ja) * 2013-09-11 2015-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9463A (zh) * 2011-11-29 2013-06-05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扩增实境的方法、系统及移动装置
WO2015037472A1 (ja) * 2013-09-11 2015-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4143212A (zh) * 2014-07-02 2014-11-12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穿戴设备的增强现实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4086A (zh) 2017-03-08
KR20170027266A (ko) 2017-03-09
KR102407190B1 (ko) 2022-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4086B (zh) 用于辅助拍摄的方法及其拍摄设备
US10165199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for photographing object according to 3D virtual object
JP7457082B2 (ja) 反応型映像生成方法及び生成プログラム
US10652522B2 (en) Varying display content based on viewpoint
KR101566543B1 (ko) 공간 정보 증강을 이용하는 상호 인터랙션을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117058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6369842B2 (ja) 多深度間隔の再合焦方法および装置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CN107528938A (zh)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90705A (zh) 一种生成虚拟形象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99016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6803348B2 (ja) 拡張現実を結合した身体情報分析装置およびその眉型プレビュー方法
EP3819752A1 (en) Personalized scen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KR20120066773A (ko) 휴대용 단말기를 이용한 가상 화장 방법
KR101256046B1 (ko) 공간 제스처 인식을 위한 신체 트래킹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20064426A (ja)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192116A (ja) 画像生成装置及び画像生成プログラム
JP2022183213A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CN108647633A (zh) 识别跟踪方法、识别跟踪装置和机器人
CN104735353B (zh) 一种拍摄全景照片的方法及装置
CN115379195B (zh) 视频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JP2019192224A (ja) 画像生成装置及び画像生成プログラム
CN110177216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CN110349269A (zh) 一种目标穿戴物试戴方法及系统
CN105302310B (zh) 一种手势识别装置、系统及方法
KR20120052669A (ko) 사용자 동작에 기초한 입력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