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4954A - 用于传送对多媒体内容的渲染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传送对多媒体内容的渲染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4954A
CN106464954A CN201580017740.9A CN201580017740A CN106464954A CN 106464954 A CN106464954 A CN 106464954A CN 201580017740 A CN201580017740 A CN 201580017740A CN 106464954 A CN106464954 A CN 106464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content
mobile device
gateway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77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4954B (zh
Inventor
马丁·柯南
伊利莎白·里普尔
吉恩-伯纳德·莱德伯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 Lanzhi
Orange SA
Original Assignee
Ao Lanzh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Lanzhi filed Critical Ao Lanzhi
Publication of CN106464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49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49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49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4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 H04N21/41407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embedded in a portable device, e.g. video client on a mobile phone, PDA,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15Interfacing a Home Network, e.g. for connecting the client to a plurality of peripher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or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IEEE 1394 or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or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IEEE 1394 or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72End-user interface for requesting content, additional data or services; End-user interface for interacting with content, e.g. for content reservation or setting reminders, for requesting event notification, for manipulating displayed content
    • H04N21/47217End-user interface for requesting content, additional data or services; End-user interface for interacting with content, e.g. for content reservation or setting reminders, for requesting event notification, for manipulating displayed content for controlling playback functions for recorded or on-demand content, e.g. using progress bars, mode or play-point indicators or bookma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0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3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transmission via a mobile phon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 H04N21/6156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up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 H04N21/6181Network physical structure; 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up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involving transmission via a mobile phon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 H04N21/643Communication protocols
    • H04N21/64322I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1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1/8166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executable data, e.g. software
    • H04N21/8186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executable data, e.g. softwar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executed by a peripheral of the client device, e.g. by a reprogrammable remote contro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数字内容的方法并且涉及一种控制传送数字内容的方法。所述内容经由至少一个服务网关(4,6)在内容服务器(3)上可获得并且所述内容可以由至少两个用户设备(4,7)——被称为“移动”设备(4)的第一设备以及被称为“回放”设备(7)的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处理。所述回放设备(7)连接于本发明的传送设备(5)。所述内容是在所述移动设备(4)上选择的并且在所述回放设备(7)上回放。所述传送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打开在所述移动设备(4)与所述传送设备(5)之间的(E42)点对点通信信道(SP);在所述点对点通信信道(SP)之上接收(E44)服务网关(6,6bis,4)的标识符(SSID,WEP);通过使用所述接收的网关标识符将所述传送设备(5)连接至局域网(10,10b,10m);接收有待回放的内容(CH1)的标识符;以及经由所述经标识的网关(4,6,6bis)访问(E50)在所述内容服务器(3)上的所述经标识的内容。

Description

用于传送对多媒体内容的渲染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适用于局域网的终端之间的通信,并且具体地适用于具有回放功能的设备(被称为“回放”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借助于传送设备将特定的功能从移动设备转移或传送至回放设备。
本发明尤其适用于使移动设备与回放设备能够彼此进行通信的传送设备,所述传送设备以电子钥匙或“电子狗”的形式连接至回放设备并且配备有通信功能(例如,WiFi类型的无线功能),以便连接至局域网。
现有技术
随着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发展,现今有可能在用户的移动设备(例如,智能电话或数字平板机)上回放数字多媒体内容(视频、音频等)。
然而,在某些情形下,并且具体地当移动设备的用户在家时,更适合在电视机或在局域网的某个其他终端(例如,计算机)上回放多媒体内容(例如,电影),因为所述终端具有比移动设备的屏幕更大的屏幕。术语“回放”在此用于意指使内容对用户而言是获得的:观看、显示、声音播放等。
应回想到,局域网(也被称为家庭网络)是将房子里的终端(计算机、打印机外围设备、回放外围设备、存储外围设备等)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网络,这些终端适合于彼此进行通信,所述连接是在有线或无线的情况下执行的。通常,家庭网络具有路由器设备(通常也被称为家庭网关或服务网关),所述路由器设备是用于在各终端与其连接的网络之间重定向或“路由”数据包的中间元件。这种家庭网络经常借助于WiFi技术与各终端连接。术语“WiFi”(来自“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在此用于覆盖使能够基于IEEE 802.11族的标准创建无线计算机网络的无线传输技术。
由于移动设备的屏幕经常尺寸很小,并且由于其扬声器经常质量普通,所以不适合使用它来回放多媒体类型的内容。此外,当使用其他功能(例如,处理电话呼叫、短信等)时,在移动设备的屏幕上回放这种内容操作不便。
因此,从多个角度来看,将多媒体内容的回放传送至另一个设备是有利的。
针对这个目的,最近已经可获得多个产品使得多媒体内容能够在固有地回放数据内容的个人计算机(PC)上或在电视机(TV)上回放,同时从移动设备卸载解码、显示、回放声音等任务。
在这种类别中,存在适合用于实时地作用以回放以流形式可用的数字内容的设备,这些设备采用电子钥匙的形式,电子钥匙可以被插入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类型多媒体端口中,所述HDMI类型多媒体端口用于为TV传送高清晰度非压缩多媒体数字数据。来自应用(例如,用于从互联网广域网(WAN)渐进式下载的应用,例如,如YouTube)的多媒体内容是由用户在连接至局域网的第一设备(智能电话、平板机、计算机等)上选择的并且经由传送设备在TV上回放。一旦设备已经被插入并且被上电,它就像局域网的其他外围设备一样使用常规的配对过程经由WiFi类型无线电连接将其自身连接至服务网关,在配对过程中,有必要输入服务网关的标识符及其有线等效保密(WEP)安全密码。这些标识符是在前一个步骤中被接收的,在所述步骤中,设备激活其WiFi无线通信模块以便接收所述标识符。
一旦设备已经以这种方式附接(或“配对”)到给定的服务网关并因此到给定的局域网,改变其配对就不再容易:为了转接到某个其他局域网,有必要再次执行配对阶段以便获得期望连接的新服务网关的标识符。此外,在此操作过程中,丢失第一网关的标识符,这意味着稍后将需要再次执行配对阶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呈现现有技术的缺点的解决方案。
本发明
为此,在功能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对数字内容的回放的传送方法,所述内容在经由至少一个服务网关可访问的内容服务器上可获得并且适合于由至少两个用户设备——被称为“移动”设备的第一设备以及被称为“回放”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处理,所述回放设备连接于传送设备,所述内容是在移动设备上选择的并且在回放设备上回放,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在传送设备中执行的以下步骤:
-打开在所述便携式设备与所述传送设备之间的点对点通信信道;
-在所述通信信道之上接收服务网关的标识符;
-通过使用所述接收的网关标识符将所述传送设备连接至局域网;
-接收有待回放的数字内容的标识符;以及
-经由所述经标识的网关访问在所述内容服务器上的所述经标识的内容。
因此,在本发明中,在移动设备与传送设备或“电子狗”之间建立点对点连接,其方式为使得移动设备至少向传送设备通知服务网关的身份。在可以同样被称为“点对点通信信道”或“点对点会话”的链路之上建立的此连接有利地以点对点模式被建立,即,仅两个指定的设备具有至其的访问权,这构成对被交换的数据的安全性的保证并且限制由通信链路上的其他设备例如出于拦截数据或修改数据的目的而入侵的任何风险。具体地,当以点对点模式建立时是在这种连接之上使得服务网关的身份(SSID,WEP密码等)被接收以用于随后将传送设备连接至局域网。以此方式,可以肯定的是,用于访问网络的旨在针对给定传送设备的参数并非由随意的设备而是具体地由某个其他传送设备接收,并且相逆地,不可能使得已经建立的通信由网络上随意的设备干涉以便控制所述传送设备。有利地,在本发明中,服务网关可以是任何网关,即,它可以是用户的网关或某个其他网关(例如,邻居的网关)。
应观察到,两个接收步骤可以以不同的顺序被执行,例如,内容标识符可以在网关标识符之前被接收。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的特征还在于,打开在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传送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的阶段之后是用于在所述通信信道之上传输所述传送设备的标识符的传输步骤。
此实现方式使得有可能具体地由移动设备从多个可能的设备(例如,连接至多个不同的用户外围设备(TV,PC等)的设备)中选择传送设备。具体地,如果每个传送设备都提供特定于其的身份,那么移动设备随后可以进行选择,了解每个传送设备的身份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特性:它所连接的TV、它的解码能力、它的传输能力、它所附接的(多个)网关等。
在本发明的可以被实现为替代方案或者与以上实现方式一起实现的另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的特征还在于,移动设备与传送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是在低功率链路之上建立的。
通常,本发明的移动设备(通常为智能电话或数字平板机类型的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接口,所述至少一个接口使用低功率无线无线电技术从而使得有可能在无线电信道之上按照“低功率”标准交换消息。在那些标准中,举例来讲,可以提及蓝牙技术(如由“蓝牙SIG”协会开发的用于简化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的短程无线电技术),或者甚至Zigbee协议或Z-wave协议(同样使外围设备能够以低功率在无线电链路之上进行通信的协议)、DECT(另一种无线通信标准)等。在这组标准中,蓝牙技术对于在彼此靠近的多个设备之间建立连接尤其普遍且有用。蓝牙技术非常容易使用,它消耗很少的功率,但它是安全的。此外,它不依赖局域网通常使用的WiFi协议。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针对这种可获得的独立性尤其有利的是:确切地,在此上下文中,有可能要求已经通过WiFi(经由第一服务网关)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通过在低功率链路之上给它第二网络的标识符而切换到另一个局域网(经由第二服务网关)。当WiFi连接既用于建立点对点通信信道又用于与局域网连接时,这种切换自然地更难以实现,其中,局域网连接代替点对点连接。
在本发明的可以被实现为替代方案或者与以上实现方式一起实现的另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将局域网的标识符存储在传送设备的存储器中的步骤。
本发明的此实现方式使得有可能自动地将传送设备重新连接至任何服务网关,而不需要再次输入其标识符,因为它们已经被存储在传送设备的存储器中了。这提供了以下优点:如果多个局域网可访问,则有可能从所述多个局域网中选择一个局域网:因此,像大多数WiFi终端一样,传送设备可以存储多个网络的标识符并且可以自动地或基于请求选择合适的网络,例如,根据在被发现的所述设备所处的位置处可访问的服务网关、所述设备用来传输的功率、所述设备所属的运营商的类型等。
在本发明的可以被实现为替代方案或者与以上实现方式一起实现的另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的特征还在于,用于回放的内容的标识符是在点对点通信信道之上接收的。
本发明的此实现方式使得有可能确保内容的标识符实际上由移动设备传输,所述移动设备打开点对点通信并且出于回放内容的目的传输用于连接至传送设备的请求。这避免了局域网中的任何其他终端不合时宜地控制传送设备并请求它处理数字内容。有利地,本发明的此实现方式还意味着移动设备不必连接至局域网。例如,内容的标识符可以经由在两个设备之间建立的蓝牙点对点连接被传输。在这种情况下,移动设备不一定必须连接至局域网,因为所述移动设备可以继续经由蓝牙连接与传送设备交换信息。
在本发明的可以被实现为替代方案或者与以上实现方式一起实现的另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的特征还在于,打开在移动设备与传送设备之间的点对点通信信道的阶段之后是配对子步骤,在所述配对子步骤过程中,用户将传送设备置于配对状态中。
在此实现方式中,并且有利地,不需要输入口令以便连接至局域网。例如,并且以众所周知的方式,WiFi保护设置(WPS)协议使得有可能由处于这种模式中的并且彼此靠近的两个设备建立通信。因此,不需要在点对点通信信道之上传输口令(WEP密码)。
在另一个功能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传送数字内容的控制方法,所述内容在经由至少一个服务网关可访问的内容服务器上可获得并且适合于由至少两个用户设备——被称为“移动”设备的第一设备以及被称为“回放”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处理,所述回放设备连接于传送设备,所述内容是在移动设备上选择的并且在回放设备上回放,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在移动设备中执行的以下步骤:
-打开在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传送设备之间的点对点通信信道;
-在所述通信信道之上发送服务网关的标识符;以及
-发送有待回放的内容的标识符。
此方法呈现了与以上针对传送方法描述的那些类似的优点:通常在用户的移动设备上执行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点对点通信信道以便保证数据是以可靠的方式交换的,并且其然后管理发送有待由传送设备传送的内容的标识符。
在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传送控制方法的特征还在于,所接收的网关标识符是移动设备的标识符。
在这个实现方式中,并且有利地,充当网关的是处于路由器模式(通常被称为“捆绑(Tethering)”)中的移动设备,这意味着不需要服务网关,其中,所述设备(移动电话)自身用于与传送设备进行对话,既用于选择和传输有待回放的内容的标识符,又用于连接至在其中发现内容服务器的广域电信网。
在可以被实现为替代方案或者与以上实现方式一起实现的另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还在于,其包括用于通过使用接收的网关标识符将移动设备连接至局域网的连接步骤。
有利地,在这个实现方式中,由传送设备使用以连接至内容服务器的局域网可以是移动设备同样所属的网络。这两个设备(移动设备和传送设备)因此可以在由通常使用局域网协议(如,通用即插即用(UPnP))的同一个服务网关控制的局域网的环境中进行通信。
在可以被实现为替代方案或者与以上实现方式一起实现的另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控制传送数字内容的所述方法的特征还在于其包括:
-用于在点对点信道之上接收传送设备的标识符的接收步骤;以及
-用于根据接收的标识符从多个传送设备中选择一个传送设备的选择步骤。
本发明的此实现方式使得有可能在存在于局域网中的多个传送设备之间进行选择。因此,如果多个用户设备配备有对应的传送设备,那么用户可以选择将在移动终端上选择的视频内容传送至特定的回放设备,并因此至特定的显示设备(PC、数字平板机、TV等)。
在硬件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数字内容的传送设备,所述数字内容在经由至少一个服务网关可访问的内容服务器上可获得并且适合于由至少两个用户设备——被称为“移动”设备的第一设备以及被称为“回放”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处理,所述回放设备连接于传送设备,所述内容是在移动设备上选择的并且在回放设备上回放,所述设备的特征在于其包括:
-用于打开在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传送设备之间的点对点通信信道的打开模块;
-用于在所述通信信道之上接收服务网关的标识符的接收模块COMD);
-用于通过使用网关的所述接收的标识符将所述传送设备连接至局域网的连接模块;
-用于接收用于回放的内容的标识符的接收模块;以及
-用于经由所述经标识的网关访问在所述内容服务器上的所述经标识的内容的访问模块。
在另一个硬件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传送数字内容的传送控制设备,所述数字内容在经由至少一个服务网关可访问的内容服务器上可获得并且适合于由至少两个用户设备——被称为“移动”设备的第一设备以及被称为“回放”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处理,所述回放设备连接于传送设备,所述内容是在移动设备上选择的并且在回放设备上回放,所述设备的特征在于其包括:
-用于打开在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传送设备之间的点对点通信信道的打开模块;
-用于在所述通信信道之上发送服务网关的标识符的发送模块;以及
-用于发送有待回放的内容的标识的发送模块。
术语“模块”可以同样对应于软件部件或对应于硬件部件或对应于硬件部件与软件部件的组合,软件部件自身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者子程序,或者更一般地对应于适合于执行如针对讨论中的模块所描述的一个功能或一组功能的任何程序元件。以相同的方式,硬件部件对应于适合于执行针对讨论中的模块的一个功能或一组功能的硬件组件的任何元件(集成电路、IC卡、存储器卡等)。
在另一个硬件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传送控制设备的终端。
在另一个硬件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传送控制设备和使它能够访问内容服务器的服务网关仿真模块的终端。
在另一个硬件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的传送控制设备的电子钥匙。
在另一个硬件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主张的终端、数字网关、传送设备以及如上主张的回放设备的系统。
在另一个硬件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合于用于执行以上定义的传送内容的回放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包括当所述程序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所述传送方法的步骤的代码指令。
在另一个硬件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合于用于执行以上定义的控制内容的传送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包括当所述程序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所述传送控制方法的步骤的代码指令。
在又另一个硬件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可读取数据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取数据存储介质存储包括用于执行以上定义的方法中的任何方法的步骤的程序代码指令的程序。
这些设备、这些计算机程序以及这些存储介质呈现与以上参照传送数字内容的方法和控制数字内容的传送的方法所描述的那些类似的特性和优点。
基于阅读以下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这些描述是通过示例给出的并且是参照附图作进行的。
对展现本发明的实现方式的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在现有技术局域网中的移动设备和传送设备。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传送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的交换的简化的时序图。
图3示出了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设备和传送设备。
图4示出了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移动设备和传送设备。
图5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连接至移动设备的传送设备的硬件架构。
图6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第一实现方式中的传送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的交换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另一实现方式中的传送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的交换的时序图。
图1示出了在现有技术局域网中的移动设备和传送设备。局域网(10)包括移动设备(4)、连接至现有技术传送设备(5)的用户回放设备(7)以及服务网关(6)。
终端设备4和5适合于与服务网关(6)建立连接,所述服务网关又借助于宽带连接而连接至互联网(1),其与局域网(LAN)形成对照构成广域网(WAN)。举例来讲,网络(10)是互联网协议(IP)局域网,其中,术语“互联网协议”指示互联网类型的基础协议,并且通过扩展构成网络自身的名称,并且宽带连接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类型。在此示例中的WAN(1)同样是IP类型并且包含多媒体内容服务器(3)和服务和/或网络运营商的服务器(2),所述多媒体内容服务器具体服务于主机内容以使之可用于局域网(10)的终端,并且所述服务器具体包含运营商的且适合于可由局域网的设备使用的应用。
服务网关(6)包括被称为接入点(AP)的WiFi通信功能,所述接入点使得服务网关能够与网络的终端进行无线通信。此接入点包括用于在局域网中传输和接收信号的双向无线电模块。
因此,术语“终端设备”或更简单地“终端”用于指适合于连接至网关(6)的任何设备(如计算机或TV、PC、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者更一般地适合于在有线或无线的情况下与服务网关通信的任何设备。在这些终端当中,回放设备(7)可以例如由TV构成。另一个回放设备可以是用户计算机(未示出)。举例来讲,移动设备(4)可以是智能电话或数字平板机或者甚至膝上计算机,所述移动设备可以可选地连接至移动网络(未示出)。
由网络和/或服务运营商(2)提供的在移动设备(4)上运行的并且在此上下文中由针对所谓的“直播”内容(即,“电视频道”类型)或针对按需式内容的TV应用构成的所谓的“兼容式”应用使得用户能够选择有待在与传送外围设备(5)相关联的TV(7)上回放的多媒体内容,传送设备在这个示例中连接至TV(7)的HDMI数字端口并且采用电子钥匙或“电子狗”的形式。由于在移动设备上选择特定的功能(通过按压选择的按钮),多媒体内容被定向于HDMI钥匙并且然后可以在TV上播放。电子钥匙然后可以将其自身连接至WAN(1)的内容服务器(3),所述电子钥匙从内容服务器直接地并且不经由移动设备恢复所述内容,可能具有比移动设备(4)的初始质量或分辨率更好的质量或分辨率。在图1中,曲线箭头示出了由从内容服务器(3)至TV的内容采用的经由服务网关(6)以及然后的传送设备(5)的路径。用来自内容服务器的连续的下载或“流媒体”恢复内容。
内容的此传送呈现若干优点:
●移动终端可以卸载消费大量资源的任务(解码、显示视频等),由此使得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其他功能(例如,查看邮件、处理短信等);
●在TV上的多媒体内容的质量和/或分辨率可以比在移动设备上的更好,由此提高用户舒适度;以及
●移动可以用作针对与内容相关联的基础功能的远程控制,如,例如,停止回放(“暂停”)、重新启动(“播放”)、控制音量((静音“静音”)、增大音量(“vol+”)、减小音量(“vol-”))等。
常规地,如以下参照图2详细陈述的,操作现有技术要求若干步骤。
假定电子钥匙具有其用于其操作所需的全部低层次软件(固件)和高层次软件(程序)并且假定所述电子钥匙利用在移动设备上正确地加载并启动的兼容式应用已经连接至TV的HDMI端口;例如,这可以涉及视听内容的目录或者提出这种内容的网页应用(等)。
还假定的是,在之前的步骤(未示出)中,移动设备和传送设备两者都连接至局域网,即,连接至局域网的服务网关(6)。至服务网关的连接由链路11和12表征。
此连接常规地以如与上述“直接”模式形成对照的所谓的“基础设施”模式建立。移动终端(4)常规地经由有线或无线连接而连接至局域网(10)的服务网关(6)。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在第一中情形中从终端(例如,4)接入网关(6),用户将WiFi网络的标识参数输入到终端中。具体地,用户输入或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家庭网络名称作为服务集标识符(SSID、或者甚至ESSID或BSSID),所述服务集标识符经常采用字母数字串的形式(例如,“Livebox_666”),可选地与采用码形式的给出针对家庭网络的访问权的口令一起,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功能和结构的有线等效保密(WEP)或WiFi保护访问(WPA)密码。一旦设备已经以这种方式被关联了,则所述设备可以具体地通过广播包含已经利用其对标识符进行配置的标识符(SSID、BSSID、ESSID等)的请求直接地连接至服务网关。
如果电子钥匙还不了解局域网(即,如果这是其第一次连接),则电子钥匙将其自身置于WiFi模式中(默认地进入也被称为热点模式的路由器WiFi模式)。通过使用WiFi连接,移动设备对电子钥匙进行控制并为其提供局域网的标识符。
应观察到,此解决方案首先要求移动终端连接至服务设备,并且其次要求传送设备通过“热点”模式中的初始化被配置。这个初始化“建立”阶段用于为移动终端提供新网关的标识符。
一旦两件设备经由服务网关都连接至网络,就建立了它们之间的通信。为此目的,移动设备首先发现(D)在网络上存在一个或多个这种类型的外围设备。此发现步骤对应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操作,并且可以用与局域网协议(例如,通用随插即用(UPnP)标准)相符请求的形式被执行。应回想起,UPnP标准的目的是使终端能够容易地连接至局域网并且在其中简单地通信。UPnP标准构成一组基于IP协议的通信协议并且由UPnP论坛提出。为了控制网络的终端,UPnP使用控制点(CP)。常规地,控制点将发现消息(MSEARCH)传输至网络中的各个终端以便进而恢复与请求对应的终端的描述。这些发现消息通常是以点到多点的通信模式(也被称为组播模式)从控制点传输至这些终端的。与UPnP标准兼容的一件终端设备响应于这些请求消息并且还以规则的速率传输存在消息(ALIVE)以指示它是活跃的并且连接于网络。局域网的在此示例中位于智能电话(4)中的控制点(CP)以组播模式传输搜索消息(SEARCH)以搜索给定类型的多件设备(在此示例中,具体为电子传送钥匙)。
钥匙(5)响应于(R)发现请求(D)。
移动设备(4)可能从它已经发现的那些钥匙中选择一个钥匙(并因此选择TV或相关联的PC)。
在移动设备与电子钥匙之间建立通信信道或“websocket”(WS)以便交换命令和/或数据。所述websocket协议用于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经由网络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提供双向通信,所述HTTP是针对互联网网络并且具体地针对网页开发的客户端-服务器通信协议。通过扩展,websocket是覆盖适合于由在任何客户端或网页服务器上的应用使用的网络协议与程序接口两者的标准。所述协议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组织以其规格请求针对意见(RFC)6455标准化,并且相应的程序接口已经由W3C组织标准化(参考:Websocket API;2012年9月20日的W3C候选建议)。
因此,当用户选择内容(C)并按压移动设备的屏幕上的双向按钮时,移动设备的应用请求电子钥匙启动传送应用以回放由其标识符(C_ID)标识的内容C;所述标识符被转换成统一资源定位符(URL)(例如,http://www.myserver.com/C_ID)。此后,电子钥匙访问内容服务器(3)以便通过使用URL恢复流式数字内容。根据定义,“流媒体”对应于多媒体内容的连续下载。客户终端(在此示例中的电子钥匙)通过首先下载描述了经由HTTP协议给出针对服务的访问权的参数的文件而作出请求,并且然后所述客户终端访问在内容服务器(3)上的内容,并且随着服务随后实际上启动将所述内容传输至回放设备(7),即,回放设备(7)可以接收并显示内容C。
当下载内容时,可以将命令(CM)(暂停、播放、快进等)发送至电子钥匙并且可以从电子钥匙接收状态消息(MD)(元数据、播放器的状态等)。
鉴于以上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到,现有技术架构及其使用方式呈现某些限制:
-移动设备不控制在两个设备之间的建立的通信信道:因为信道不是点对点类型,而是多点类型,所以网络的任何设备可以干扰通信;
-此外,移动设备不控制选择哪个局域网,并且当多个局域网同时存在且可访问时(例如,用户的网络和邻居的网络),这会是麻烦的情形;以及
-一旦电子钥匙与给定的网关相关联,并因此与给定的局域网相关联,它就可以不再轻易地改变网络:为了切换至另一个局域网,需要再次执行建立阶段,并且因此需要使电子钥匙离开其当前关联以便传输其他标识符到那里,所述操作使得第一网关的标识符丢失。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使得那些限制能够被避免的第一实现方式的环境。
如以上参照图1描述的,由服务网关(6)控制的局域网(10)包括本发明的移动设备(4)和传送设备(5)。在这个示例中,服务网关(6)是在局域网(10)中并在局域网(10)与WAN(1)之间路由数据的家庭网关,在WAN中将发现网络和/或服务运营商的服务器(2)以及内容服务器(3)。家庭网关(6)可以例如是在商标下已知的路由器。
家庭局域网环境例如被给定并且可以轻易地更换至企业网络的环境。
在这个示例中,移动设备(4)还可连接至移动网络(20)。移动网络是例如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标准兼容的第三代(3G)的或者甚至例如与长期演进(LTE)标准兼容的第四代(4G)的蜂窝移动无线电网络等。
如以上参照图1描述的,局域网的用户处理至少两个设备,即移动设备(4)和回放设备(7)(在这个示例中的TV)。用户试图在回放设备(7)的屏幕上显示之前在移动设备上已经选择的内容:通过使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在这个示例中,由网络和/或服务运营商(2)之前提供的TV应用),用户选择多媒体内容(音频、视频等),所述多媒体内容可在内容服务器(3)上获得以在与传送外围设备(5)相关联的TV(7)上进行渲染,传送外围设备在此示例中连接于用户的TV(7)的HDMI视频端口并且采用电子钥匙或“电子狗”的形式。
在此示例中,内容是“直播”内容,即,它们被实时地传递至运营商的客户端或者局域网的用户。举例来讲,它们可以是数字电视频道;在此示例中,内容服务器(3)是在WAN(1)中,然而,在其他示例中,它可以位于企业局域网中,例如,在服务网关(6)中或在能够主控这种内容服务器的任何其他件设备中。
不像以上参照图1描述的现有技术解决方案,将移动设备与传送设备进行关联的第一阶段是以私密且安全的方式在那两件设备之间建立的:初次通信(以下称为“点对点会话”并且由双头箭头(SP)表示)使用双向点对点通信模式发生。
●在第一实现方式中,可以在具有WiFi功能的两件设备之间以所谓的“ad hoc”模式构成通信。在“ad hoc”模式(也称为“WiFi直连”(WFD))中,并且与以上参照图1描述的“基础设施”模式形成对照,这些无线设备彼此相连以便建立点对点连接(也称为“对等”连接),即,在其中每个设备既充当客户端又充当服务器或接入点的网络。WiFi直连模式(也称为WiFi P2P(对等))是已经由“WiFi联盟”联合开发的用于使能够在各外围设备(计算机、TV、手机等)之间使用其WiFi连接并且在不访问中间WiFi接入点(路由器、网关等)的情况下共享数据的技术。默认地,在这个实现方式中,如果在基础设施模式中没有设法建立与现有网络的连接,则传送设备(由它自己的固件)配置成用于将它自己置于所谓的“热点”WiFi模式(即,传送设备在其中充当WiFi接入点的模式)中。也具有WiFi模块的移动设备检测传送设备的存在并将其自身置于“WiFi直连”模式中,即,要求传送设备以此直连模式中执行WiFi通信。此实现方式取得以下优点:使能够在安全的信道之上交换数据,并且具体为局域网的标识符。以一般的方式,WiFi技术由于其在信道之上提供良好的安全性的能力(前提是它被仔细地配置)而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WiFi技术拥有较长的距离(大于十米并且理论上可能达到几百米),并且因此WiFi技术使得两个相连的外围设备能够相当远地分离开。WiFi技术是稳健的、可靠的并且快速的。这种类型的会话因此使得信息(如,局域网和传送外围设备的标识符)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在两个外围设备之间交换。
●在第二实现方式中,通信可以是蓝牙(BT)类型。
●替代地,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获得的任何手段建立信道;举例来讲,可以提及Zigbee协议(使局域网内的在无线电链路之上并且具有低功耗的通信、作为针对低功耗应用的DECT标准的扩展的数字增强型无绳电信超低功耗(DECT ULE)标准成为可能的协议)或者甚至蓝牙低功耗(BLE)标准,所述BLE标准陈述以提供相比标准蓝牙应用等的低功率。实现这些不同的标准的网络消耗较少的能量。在通用术语下,它们有时被称为低功率无线个人区域网络(LoWPAN)。确切地,IETF 6LoWPAN工作组最近已经定义了用于封装并压缩报头的机制以使得具有IPv6格式(IP协议,版本6)的数据包能够在LoWPAN网络之上经由无线通信协议被发送和接收。在优选方式中,SP链路是LowPan(LP)链路。
在这个点对点模式的初始会话(SP)期间,移动设备将服务网关(6)的接入点的标识符(SSID、BSSID、ESSID)可能与口令或标识密码(WEP密码)等一起传输至终端设备。由于在这些设备之间的会话是私密的,假定会话是以点对点模式建立的,它相比上述现有技术呈现几个优点:
-在此私密会话之上传输局域网的标识符使得这些标识符自动地被传送设备(5)考虑在内,而不需要如在现有技术中的预先以热点模式进行连接,以便恢复服务网关的标识符;
-有可能将多个不同的局域网标识符传输至传送设备。因此,传送设备可以例如根据其被发现的位置或者根据从移动设备接收的顺序或者根据动作由传送设备自己(执行器、接口等)从多个网络中选择一个网络;在图3的示例中,可以看到第二服务网关(6bis),所述第二服务网关可以例如是用户的网关或者用户的邻居之一的网关。传送设备可以访问任一网关。因此,根据需求,用户可以利用服务网关6或服务网关6bis以便访问WAN上的内容。如果内容服务器将在由网关6bis控制的局域网10bis中被发现,则这种可能性也是有利的;
不像在如以上参照图1解释的现有技术中发生的,不需要移动设备随后重新连接至局域网:移动设备可以传输内容的标识符以在点对点会话期间进行回放并且随后传送设备可以自己在WAN上搜索内容。这就是为什么移动设备与服务网关之间的链路(11)在图3中被描绘成虚线,考虑到它是可选的。
作为本发明的特性的以点对点会话模式进行通信的此先前阶段之后是传送设备从会话中断开并且然后以基础设施模式重新连接到局域网,所述连接是由至服务网关的链路(12)表示的。当使用先前的WiFi连接时断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传送设备不可以同时地处于与移动电话的WiFi ad hoc点对点模式中以及与服务网关的WiFi基础设施模式中。因此必须提前断开。对蓝牙而言,断开是可选的,因为没有什么防止传送设备同时地通过蓝牙连接至移动设备以及通过WiFi连接至网关。此外,两个蓝牙设备的断开通常是隐式的(如果两个设备移动分开在由标准所允许的最大范围之外)。
因此可以看到,蓝牙技术除了非常容易使用、安全且消耗非常少的能量之外,相比WiFi拥有与局域网的管理有关的优点:如果传送设备已经以基础设施模式经由WiFi连接附接于网络,则不再有任何需要来将其自身置于WiFi直连模式中,这将防止传送设备接收新的标识符。因此,当用户已经将传送设备连接至保持为可用的第一网络时(例如,用户经由其局域网(10bis)保持为从用户自己的家中可访问的邻居被连接),即使当用户不再期望访问所述邻居的局域网时,所述传送设备仍保持附接于其。在这种情形下,因此有必要明确地将传送设备从邻居的网关(6bis)接触关联并强制它返回至WiFi直连模式以便经由点对点会话接收新的标识符。相比而言,如果通信链路是蓝牙类型,则可以在蓝牙链路之上传输新的标识符以强制传送设备改变服务网关。
为了在如以这种方式在移动设备与传送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之上进行对话,可以以与上述websocket(WS)协议相关联的常规方式使用HTTP类型应用协议,所述HTTP类型应用协议用于在客户端与HTTP服务器(确切地,传送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提供双向通信。
一旦传送设备(5)连接至局域网,则内容可以被选择并且被传送至TV(7)。在移动设备(4)上运行的应用使用户能够选择多媒体内容(例如,TV频道),并且然后在选择移动功能(激活钥匙、按钮、触摸区域、语音命令等)之后,多媒体内容被重新定向至传送设备,其有可能将内容的标识符转换成针对它访问的WAN(1)的内容服务器(3)有效的地址以便直接恢复内容(CH1),优选地具有比移动设备的初始质量或分辨率更好的质量或分辨率,并且无需经由移动设备。内容可以从WAN的服务器(3)以流媒体的形式恢复并且它可以在TV的屏幕上回放;图3中的曲线箭头表示由数字内容所遵循的路径。
参照图6更详细地描述了此实现方式。
图4示出了包括移动设备(4)和传送设备(5)的局域网,所述传送设备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至回放设备(TV,7)。如上所述,用户选择多媒体内容(音频、视频等),所述多媒体内容在内容服务器(3m)上可获得以用于在与连接至用户的TV(7)的HDMI视频端口上的并且采用电子钥匙或“电子狗”形式的传送外围设备(5)相关联的TV(7)上进行渲染。局域网(10m)不再受常规的服务网关控制,而是受充当服务网关的移动设备(4)控制,即,是移动设备(4)通过充当所谓的“捆绑”模式中的路由器来为局域网的其他设备给出针对互联网的访问权。在移动设备(4)的这个示例中,捆绑设备是借助于有线连接(例如,USB或以太网)或无线连接(例如,蓝牙或WiFi)为另一个终端给出针对在局域网之外的互联网的访问权的终端。
除了在这个实施例中分享的设备之外,由于家庭网关与移动设备是同一物,所以建立点对点模式的会话或通信信道的步骤、通过使用在所述点对点会话期间传达至其的标识符将传送设备连接至家庭网关的步骤、以及随后经由与移动设备(4)一致的服务网关访问内容服务器(3m)上的内容的步骤与参照图3描述的那些步骤完全相同。
现在将在移动互联网网络中发现的网络运营商和/或服务运营商的服务器(2m)可以可选地与上述WAN互联网网络(1)的服务器相同。这同样地适用于可以可选地与上述内容服务器(3)一致的内容服务器(3m)。
如以上参照图3提及的,并且如由双头箭头(SP)表示的,将移动设备与传送设备(5)进行关联的第一阶段是在两个设备之间建立的:此初始通信以点对点通信模式(例如,以WiFi直连模式(ad hoc、WFD)或使用蓝牙(BT))发生在两件设备之间。然后,一旦已经在两个设备之间建立会话,传送设备(5)就可以经由处于捆绑模式中的移动设备(4)从移动内容服务器(3m)访问流式内容。流式恢复的所述内容然后可以如前被解码、被准备并且被转发至回放设备(TV)。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连接至局域网中的移动设备(4)的传送设备(5)的硬件架构。
以常规的方式,移动设备(4)具有围绕中央处理单元(CPU)安排的存储器(M)。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类型或者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类型,并且它们可以是可拆卸的或者硬接线在位等。存储器经由通信模块(COMM)与局域网(1)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模块使得存储器能够有线地(经由以太网线缆)或无线地(经由WiFi的无线电信道、蓝牙、Zigbee等类型)连接至服务网关或至另一个局域网设备。如以上参照图2描述的,ad hoc点对点通信信道(SP)用于在两个设备(4与5)之间建立会话的初始阶段。所述信道可以是WiFi、直连、蓝牙等类型。此后,在本发明的实现方式中,两个设备经由服务网关(6)以基础设施模式(IF)进行对话。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现方式中,在没有服务网关的情况下,充当网关的是处于捆绑模式中的移动设备以及在基础设施模式中对话的两个设备。
为此目的,移动设备(4)具有接入点或捆绑(TETH)模式,所述接入点或TETH模式能够将移动设备自身转换成网关以便与WAN(1)进行通信,所述WAN(1)然后可以与移动IP网络(20)相同。移动设备还可以具有能够使之与移动网络(20)进行对话的移动无线电模块(例如,UMTS模块)。最后,移动设备包括用于控制传送(具体用于与传送设备(5)进行通信)的应用(CDEP)。可以包括软件和/或硬件的模块CDEP具体地能够执行以上参照图3和图4描述的动作,以及以下参照图6描述的两者:它可以(从多个设备中)选择传送设备、它可以请求建立设备利用其传输局域网的标识符的点对点通信信道、它可以恢复并存储传送设备的标识、它可以选择内容、并且它可以将内容的标识符传输至传送设备、它可以控制内容的回放等。
存储器MEM的一部分连接至WIFi接入点并且除其他项外,所述存储器存储移动设备可以访问的家庭网关的标识参数、当移动设备在路由器(或捆绑)模式中工作时用于标识多件家庭设备并将其与访问点进行关联的参数(包括已经被授权经由访问点、路由元件等访问家庭网络的家庭终端的唯一标识符的标识符表)、局域网的传送设备的标识参数(名称、特性等)。
移动设备还包括用于提供HTTP类型通信(例如,websocket类型(WS))的HTTP类型通信模块;应观察到,WS类型的通信可以在蓝牙链路之上执行。
以常规的方式,全部模块经由数据总线(13)彼此进行通信。
传送设备(5)还具有围绕处理器(CPU)安排的存储器(M)。存储器可以是(ROM)、(RAM)或其他类型。除其他项外,存储器(M)的一部分存储可以由传送设备访问的家庭网关的标识参数以及传送设备的身份(例如,电子狗_编号_36或钥匙#2)。存储器经由通信模块(COMD)与局域网(1)以及移动设备(4)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模块具体地使得存储器能够以基础设施模式(经由IF连接)与服务网关(6)进行无线连接(WiFi)或者以WiFi直连模式或蓝牙模式直接至移动设备(连接SP)。在此示例中,存储器是经由USB类型串行接口供电的。存储器还包括:
-用于与移动设备(4)通信并且用于传送内容的应用(DEP)。此模块具体地能够经由通信模块COMD建立与移动设备的通信(优选地,私密的通信)、接受用于在网络而不是移动设备上搜索由其标识符标识的内容的流式源、接收用于由充当远程控制的移动设备控制回放的命令、发送其标识、状态等信息;
-媒体播放器(MP)能够回放(接收、解码、准备)以流模式接收的流媒体并且将它们传递至回放设备(TV);除其他项外,媒体播放器包括适合用于解码多媒体内容的一组(音频、视频等)解码器,连同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并适合用于解释来自其中的命令(暂停、倒带、音量控制等)的接口;
-具有回放设备的接口模块(HDMI)能够物理地或逻辑地与TV交互以便将经解码的多媒体内容(音频和视频)传输至其;
-HTTP类型通信模块。
全部模块经由数据总线(14)以常规的方式彼此进行通信。
图6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实现方式中的连接至回放设备(TV)的传送设备(5)与移动设备(4)之间的交换的时序图。在此实现方式中,本发明的点对点会话(SP)是以WiFi直连模式(也被称为“WiFi ad hoc”模式)建立的。局域网是由不同于移动设备(4)的服务网关(6)控制的。三个连续的阶段彼此接连发生:建立本发明的先决条件所需的预备的第一阶段(P0)、接下来是针对本发明的点对点通信的第一阶段(P1)、并且然后是回放内容的第二阶段(P2)。
预备(P0)
在初始步骤E40中,局域网的用户(以下称为“所述用户”)将传送设备(“电子狗”或电子钥匙)连接至TV(7)的HDMI端口。假定传送设备已经拥有它用来供电、用来与网络、与TV、与移动设备等进行通信所需要的全部低层次和高层次软件。
还假定用户已经在步骤E10期间起作用以便为移动电话(4)加载移动应用,所述移动应用包括或利用传送控制模块(CDEP)和内容播放模块。举例来讲,这可以是使能够选择各TV频道和/或数字内容(电影、音乐等)的电子节目指南(EPG),所述指南被存储在来自服务运营商的应用服务器(2)的移动设备上。举例来讲,可以从在“Google play”上的安卓类型的或在属于苹果供应商的“Apple store”上的IOS类型的移动应用服务器或任何其他移动应用服务器加载此应用。
在步骤E11期间,所述用户启动移动多媒体应用(EPG)、选择内容并且请求回放有待经由传送设备(5)重定向至TV(7)的内容。此请求可以由任何选择装置作出,例如,出现在移动电话的屏幕上的按钮、语音命令等。
点对点会话阶段(P1)
此阶段的目的是以点对点模式(SP)在移动设备(4)与传送设备(5)之间建立双向会话以便具体地将局域网的标识符传输至传送设备并且将传送设备的标识符传输至移动设备。此阶段针对给定的传送设备和给定的网络仅被完成一次:一旦传送设备知道局域网的身份,它就可以以基础设施模式将其自身连接至网关(6,6bis),而对此点对点连接阶段没有任何需要。同样地,一旦移动设备知道在局域网中可获得的传送设备的身份,就不再有任何理由来建立点对点会话,除非其试图传输新的网关标识符。
在步骤E41期间,传送设备准备自己以进行连接。传送设备打开(或所述用户打开)WiFi类型无线电信道并且传送设备将其自己置于WiFi热点模式中。
○在第一变体中,此(“ad hoc”)点对点WiFi模式自动地生效并且假定局域网针对设备不再被已知;确切地,此后,如果局域网对设备为已知的,则设备试图以基础设施模式自动地连接至所述局域网。
○在第二变体中,WiFi热点模式由所述用户自动地将电子钥匙(传送设备5)置于此模式中而生效:这可以借助于软件或硬件按钮、命令等完成。
在对应于准备的步骤E12期间,移动设备打开其WiFi无线电通信信道。
物理点对点通信信道(SP)是在相应的步骤E13和E42期间在两个实体之间建立的。
在步骤E13期间,移动设备强制双向点对点会话在两个设备之间以WiFi直连模式(SP,WFD)建立,并且在步骤E42中传送设备切换至WiFi直连模式。
在步骤E43期间,传送设备将其身份(DID)发送至移动设备。举例来讲,此DID可以是编号、参考号等,或者以更一般的方式是使得有可能随后由移动设备从多个其他设备(钥匙#1、钥匙#2、钥匙#3等)中选择相同类型的此设备(例如,钥匙#2)的任何标识符号。应观察到,此步骤尤其在只有一个传送设备连接至仅一个用户回放设备的情况下是可选的。
此标识符由移动设备在步骤E14期间接收。移动设备可以将此标识符例如存储在存储器表(M)中以供后续使用;可选地,它可以存储传送设备(5)连接的回放外围设备(TV)。
在步骤E16期间,用户选择用于传送设备的随后连接的局域网。然后将所选局域网的标识符传输至传送设备,例如,如以上解释的,其家庭网络或邻居的家庭网络的服务网关的(6)的SSID和口令(WEP密码)。在步骤E45期间,传送设备接收它们并可能存储它们。
在步骤E44和E15中所示的变体中,将其已经知道的网络标识符的列表(例如,SSID列表)传输至移动设备的是传送设备自身,要么因为传送设备已经存储了这些标识符要么因为传送设备像参照图1和图2描述的现有技术设备一样处于热点模式中使这类标识符能够被接收。在此变体中,所述列表是由传送设备在步骤E15中接收的。
在另一个变体中,举例来讲,传送设备可以将其自身置于关联模式中,在所述模式期间,传送设备可以与家庭网关配对。在第一子变体中,传送设备可以被外部动作(关联按钮类型的物理执行器)机械地置于此模式中。在另一个子变体中,传送设备可以被软件执行器(被来自移动设备或来自回放设备等中的命令)置于此模式中。有利地,在此变体中,不需要输入口令来间接至局域网。例如,WiFi保护设置(WPS)协议使得有可能当输入此模式时由两个彼此靠近的设备以本领域技术人员众所周知的方式在不输入网关的口令(WEP密码等)的情况下建立通信。
在又另一个变体中,传送设备自动地将其自身连接至移动网络,所述移动网络使其网关处于最邻近的区中。
一旦传送设备被连接,点对点会话(SP)就可以被关闭:在步骤E17期间,移动设备命令关闭ad hoc点对点会话。事先,应回想起,已经存储了传送设备的至少一个标识符。一旦这些标识符已经被恰当地交换,会话的关闭就使得两个设备能够离开点对点模式以便以不同的模式建立另一个WiFi会话,具体为与服务网关的会话以便连接至局域网。
在步骤E46期间,传送设备关闭ad hoc点对点会话。传送设备然后存储局域网和/或服务网关(6,6bis)的至少一个标识符。
回放阶段(P2)
此阶段的目的在于实际地回放在移动设备上选择的内容,其中,回放发生在与传送设备相关联的回放设备上。为此目的,传送设备(5)必须连接服务网关(6)以便具有对内容服务器的访问权。
在步骤E18期间,移动设备以基层设施模式(IF)连接至服务网关。如果内容的标识符已经被传输至移动设备,那么此步骤是可选的。否则,此步骤是必要的,因为点对点会话已经关闭并且不再可以用于此目的。
在步骤E47期间,传送设备还以基础设施模式(IF)连接至服务网关,所述设备预先存储了网关的标识符。
在步骤E19期间,移动设备(4)中的传送控制多媒体应用(CDEP,例如,采用EPG的形式)可能从多个可能的设备中选择其试图使用的传送设备(例如,钥匙#2),并且其使用传送设备的如由移动设备预先存储的地址(DID)经由家庭网络连接至传送设备(钥匙#2)。
可选地,在于传送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建立连接的步骤E48期间,传送设备可以被请求以授权连接并且其可以接受或拒绝所述连接请求。此连接请求可能已经经由WiFi直连点对点通信信道(WFD)被预先作出。
在步骤E20期间,用户从移动应用(EPG)中选择节目(CH1)(例如,电视频道)并且选择将节目的视听流传送至连接至TV的传送设备。此选择可以通过选择移动设备的屏幕上的按钮、通过语音命令、通过键盘键等等来执行,所述按钮与频道CH1相关联。选择此频道(CH1)导致移动设备(5)发送所选内容的标识符,例如,有待下载的视频流的编号或地址。在此实现方式中,为了限制具有尽可能少复杂性处理能力的传送设备所请求的动作的复杂性,内容的完整地址采用URL的形式被传输。由于目的是为了访问在WAN中的内容服务器,所以有可能以比针对移动设备初始提议的数据速率更高的数据速率恢复内容,以便能够从更高的分辨率或更高的质量或者从丰富的节目或者从在针对用户的服务质量方面有所提高的任何其他元素中受益。针对在信道CH1上的当前节目“我的电影”的HTTP请求(CH1_REC)可能是以下类型:
http://myserver.com/mychannelCH1@4Mbits/myfilm:m4s
例如,出于以下目的:指示传送设备通过使用所提供的http地址以4兆位每秒(Mbits/s)的速率从服务器“我的服务器”的信道“CH1”中接收作为流媒体的电影“我的电影”。举例来讲,此示例对应于与MPEG-DASH标准相符的自适应流媒体环境。确切地,其经常发生在HTTP协议的环境中,从而使得出于在客户终端与服务器之间交换数据的目的,需要求助于自适应流媒体类型(被称为HTTP自适应流媒体(HAS))的技术。这种类型的技术使得有可能具体地例如当将与客户终端与内容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有关的带宽变化考虑在内时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存在各种解决方案用于帮助使这种内容以流媒体形式可获得并且对其进行分配,如适当的微软平滑流(MMS)和苹果HTTP直播流(HLS)解决方案,或者甚至MPEG DASH(针对在HTTP-ISO/IEC标准230091:2012(E)之上的动态自适应流媒体)解决方案,所述MPEG DASH解决方案是ISO/IEC组织的专用于互联网上的多媒体内容流媒体的标准。
应观察到,此下载常规地经由如上所述的http URL发生,但是它还可以经由描述另一个网络和/或另一个通信协议的统一资源标识符(URI)发生(例如,经由DVB类型广播网络针对电视内容广播的dvb://mycontentsegmentC1)。这种操纵统一地址的方法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众所周知的。
所述传送命令由传送设备在步骤E49期间从第一接收地址接收。在变体中,具体地,如果传送设备拥有合适的硬件和软件装置,那么在访问内容之前可以修改接收的地址(例如,通过包括附加的参数)。
在接下来的步骤E50期间,传送设备经由预先标识的服务网关将请求传输至内容服务器(3)。此请求对应于由移动设备标识的并且具有按以上解释的方式生成的http地址的视听内容。
在接下来的步骤E51期间,传送设备(5)经由服务网关(6)从内容服务器(3)接收作为流媒体的节目。传送设备(5)的媒体播放器(MP)然后随着其接收内容并经由HDMI端口将内容转发至与其相关联的回放设备(TV)而对内容进行解码、格式化以及回放。应回想起,HDMI是如由HDMI论坛标准化的适合用于以高清晰度传输非压缩音频和视频信号的数字通信标准。
在可选的接下来的步骤E52期间,传送设备接收来自随后充当远程控制的移动设备的命令。例如,在图5的这个示例中,请求变更为下一个节目(“P+”)。
在此实施例中,由用户经由移动终端输入的命令导致生成新的完整地址以供传送设备使用。例如,如果用户期望变更为下一个节目,那么URL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http://myserver.com/mychannelCH2@4Mbits/myseries.m4s
以便通知传送设备应变更为对在服务器“我的服务器”上的频道1(CH1)之后到来的频道2(CH2)的内容进行流传输。
由于在此实现方式中在移动设备与传送设备之间不再存在直接会话,所以命令必须经由局域网内的网关。
在流传输会话结束时(电影等结束时),如果不再期望更多的内容,则在传送设备中的应用停止并释放HDMI连接。传送设备准备好从移动设备接收新的命令,或者在另一个移动设备或同一个移动设备的控制下返回至点对点会话模式(例如,如果其期望变更局域网)。
此机制可以轻易地转移至某其他类型的内容,例如,点播视频(VOD)。如果内容受保护(其可以适用于VOD或直播内容),则用于管理数字权限(DRM)的通常机制可以被使用而不会由此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此机制还可以轻易地转移至以下情形,其中,处于捆绑模式中的移动设备(4)充当网络的接入点。在这种情况下,移动设备代替服务网关(6),但是交换保持不变。
图7是在本发明的第二实现方式中的传送设备(5)与移动设备(4)之间的交换的时序图。在此实现方式中,本发明的点对点通信信道(SP)是使用蓝牙(BT)建立的。局域网如上由不同于移动设备(4)的服务网关(6)控制,但是它将在以捆绑模式起作用并且执行内容选择和路由两项功能的移动设备的环境中以相同的方式发生。
如上,三个连续的阶段按顺序发生:执行本发明的先决条件所需的预备的第一阶段(P0)、接下来是在点对点通信信道(SP)之上的私密通信的第一阶段(P1)、并且最后是消费内容的阶段(P2)。在此仅描述这两种实现方式之间的显著差异。
预备阶段P0与上述实现方式完全相同。
点对点会话阶段(P1)
如前,此阶段的目的是在移动设备(4)与传送设备(5)之间建立点对点会话(SP),确切地,以便将局域网的网关的标识符传输至传送设备(5)并且将传送设备的标识符传输至移动设备(4)。
在步骤E’41期间,传送设备准备以进行连接。传送设备打开(或用户打开)蓝牙类型无线电信道。本领域技术人员确实熟知的此标准的主要特性被简要地回想起:它是基于主/从操作模式;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移动设备为主,而传送外围设备为从。传送设备仅仅是打开无线电信道。传送设备然后进入所谓的“无源”模式,即,它对网络进行监听。
在对应于准备的步骤E'12期间,传送设备以蓝牙模式打开无线电通信信道。
针对所述会话的物理点对点通信信道(SP)是在相应的步骤E'13和E'42期间在两个实体之间建立的。连接是在两个蓝牙外围设备之间通过跟随使有可能确保某个安全级别的程序而建立的。连接从被称为“查询”阶段的搜索阶段开始,在所述阶段期间,主外围设备(在此示例中的移动设备)将请求发送至存在于蓝牙范围内的全部外围设备。接收请求的全部外围设备回应其自己的地址。主外围设备然后选择这些外围设备之一并与所选的外围设备进行同步。然后建立与所选外围设备的链路,从而使得主外围设备能够使用所谓的服务发现协议(SDP)开始服务发现阶段。在这个服务发现阶段结束时,主外围设备可以通过使用蓝牙通信协议创建与其已经访问的设备(在蓝牙术语中被称为接入点)的通信信道。
可以发生的是,接入点还结合被称为配对的安全机制,所述配对用于限定仅针对授权用户的访问。配对借助于加密密钥(通常被称为个人识别号(PIN))发生。接入点将配对请求发送至主外围设备。这可以导致由用户进行介入以便输入接入点的PIN码。如果接收的PIN码是正确的,则发生关联。一旦关联生效,主外围设备就可以使用已经以此方式建立的通信信道。
蓝牙标准还定义了一定数量的应用配置文件(蓝牙配置文件),这些应用配置文件用于定义由蓝牙外围设备提供的服务类型。每个外围设备可以支持多个配置文件。在此实现方式的上下文中,有利的是选择串行端口配置文件(SPP),所述SPP使有待在两个设备之间执行的双向数据交换成为可能。自然地,可以选择某其他蓝牙配置文件作为替代方案。
在与上一图的步骤E43完全相同的步骤E’43期间,传送设备将它自己的身份DID发送至移动设备。此标识符由移动设备在与步骤E14完全相同的步骤E’14期间接收。
在步骤E’44和E’15中所示的变体与步骤E44和E15中的变体完全相同。
在与步骤E16完全相同的步骤E’16期间,用户可选地从多个可能的网关中选择服务网关,用于随后将传送设备连接至相应的局域网。此后,移动设备将所选的局域网的标识符(例如,如以上解释的网关(6,6bis)的SSID和口令(WEP密码))传输至传送设备。
未示出关闭会话的这些步骤,因为它们是可选的:利用蓝牙,关闭会话不重要:这两个设备可以有利地保持在蓝牙连接中以便继续在此信道之上交换信息,而不会阻止传送设备(5)进行与服务网关(6)的基础设施WiFi模式连接以便从服务器接收流媒体内容。此外,在两个蓝牙连接的设备之间的断开可以或者是显式的(因为这两个设备中的一个设备已经关闭了信道BT)或者是隐式的(具体为这两个设备中的一个设备移动到由标准所允许的最大范围之外的情况)。
回放阶段(P2)
此阶段的目的在于实际地回放由移动设备选择的内容,其中,回放发生在与传送设备相关联的回放设备上。
为此目的,并且如前,传送外围设备需要与服务网关(6,6bis,4)相连接,以便能够访问在WAN中的内容服务器(3,3m)。
连接传送设备的步骤E’47与步骤E47完全相同。
相比而言,倘若蓝牙连接继续在两个设备之间建立,以基础设施模式将移动设备连接至服务网关的步骤E’18是可选的。举例来讲,移动设备可以连接至移动网络(1),移动设备从所述移动网络接收内容标识符(CH1、URL等)以经由蓝牙会话传输至传送设备并且以在同一蓝牙会话之上从传送设备接收信息。
同样地,不像上述步骤E20,在步骤E’20期间,当用户通过使用应用(EGP)选择节目(CH1)(例如,TV频道)并决定将所述节目的视听流重定向至连接至TV(7)的传送设备时,此请求可以在蓝牙连接(如其仍然打开的话)之上发生。
其他的步骤(未示出)与图6中的那些步骤完全相同,除了步骤E’52:蓝牙信道如果其仍然打开的话还可以用于将来自移动设备(4)的命令(“Vol+”、“Vol-”等)传输至移动设备并且用于接收来自其中的各种信息(元数据、媒体播放器的状态等)。
自然地,上述实现方式仅以非限制性指示的方式给出并且各种修改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轻易地提供,而不会由此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用于传送对数字内容的回放的传送方法,所述内容在经由至少一个服务网关(4,6)可访问的内容服务器(3)上可获得并且适合于由至少两个用户设备(4,7)——被称为“移动”设备(4)的第一设备以及被称为“回放”设备(7)的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处理,所述回放设备(7)连接于传送设备(5),所述内容是在所述移动设备(4)上选择的并且在所述回放设备(7)上回放,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在所述传送设备中执行的以下步骤:
-打开(E42,E'42)在所述移动设备(4)与所述传送设备(5)之间的点对点通信信道(SP);
-在所述通信信道(SP)之上接收(E45,E'45)服务网关(6,6bis,4)的标识符(SSID,WEP);
-通过使用所述接收的网关标识符将所述传送设备(5)连接(E47,E'47)至局域网(10,10b,10m);
-接收(E49,E'49)有待回放的数字内容(CH1)的标识符;以及
-经由所述经标识的网关(4,6,6bis)访问(E50,E51)在所述内容服务器(3)上的所述经标识的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开在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传送设备之间的通信信道的阶段之后是用于在所述通信信道之上传输所述传送设备(5)的标识符(DID)的传输步骤(E43,E'4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4)与所述传送设备(5)之间的所述通信信道(SP)是在低功率链路(LP,BT)之上建立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方法进一步包括用于将所述局域网的所述标识符(SSID,WEP)存储在所述传送设备(5)的存储器(M)中的存储步骤(E45,E'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E49)有待回放的内容(CH1)的标识符发生在所述点对点通信信道(SP)之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开在所述移动设备(4)与所述传送设备(5)之间的点对点通信信道(SP)的阶段之后是配对子步骤(E48),在所述配对子步骤过程中,所述用户将所述传送设备(5)置于配对状态(WPS-PBC)中。
7.一种用于控制传送对数字内容的回放的控制方法,所述内容在经由至少一个服务网关(6,6bis)可访问的内容服务器(3)上可获得并且适合于由至少两个用户设备(4,7)——被称为“移动”设备(4)的第一设备以及被称为“回放”设备(7)的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处理,所述回放设备(7)连接(HDMI)于传送设备(5),所述内容是在所述移动设备(4)上选择的并且在所述回放设备(7)上回放,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在所述移动设备中执行的以下步骤:
-打开在所述移动设备(4)与所述传送设备(5)之间的(E13,E'13)点对点通信信道(SP);
-在所述点对点通信信道之上发送(E16,E'16)服务网关的标识符(SSID1,SSID2,WEP);以及
-发送(E20,E'20)有待回放的内容(CH1)的标识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的网关标识符(SSID)是所述移动设备(4)的所述标识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用于通过使用所述接收的网关标识符(SSID)将所述移动设备(5)连接至局域网(10,10b,10m)的连接步骤(E18,E'18)。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用于在所述点对点信道(SP)之上接收所述传送设备(5)的标识符(DID)的接收步骤(E14,E'14);以及
用于根据接收的标识符(DID)从多个传送设备中选择一个传送设备(5)的选择步骤(E19)。
11.一种用于传送数字内容的传送设备(5),所述数字内容在经由至少一个服务网关(6,6bis)可访问的内容服务器(3)上可获得并且适合于由至少两个用户设备(4,7)——被称为“移动”设备(4)的第一设备以及被称为“回放”设备(7)的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处理,所述回放设备(7)连接于传送设备(5),所述内容是在所述移动设备(4)上选择的并且在所述回放设备(7)上回放,所述设备的特征在于其包括:
-用于打开在所述移动设备(4)与所述传送设备(5)之间的点对点通信信道(SP)的打开模块(DEP,COMD);
-用于在所述通信信道(SP)之上接收服务网关的标识符(SSID,WEP)的接收模块(DEP,COMD);
-用于通过使用网关(6,6b)的所述接收的标识符(SSID1,SSID2)将所述传送设备(5)连接至局域网(10,10b,10m)的连接模块;
-用于接收用于回放的内容(CH1)的标识符的接收模块(DEP,COMD);以及
-用于经由所述经标识的网关(4,6,6bis)访问(E50,E51)在所述内容服务器(3)上的所述经标识的内容的访问模块(HTTP,COMD,E50,E51)。
12.一种用于控制传送数字内容的控制设备,所述数字内容在经由至少一个服务网关(6,6bis)可访问的内容服务器(3)上可获得并且适合于由至少两个用户设备(4,7)——被称为“移动”设备(4)的第一设备以及被称为“回放”设备(7)的至少一个第二设备——处理,所述回放设备(7)连接于传送设备(5),所述内容是在所述移动设备(4)上选择的并且在所述回放设备(7)上回放,所述设备的特征在于其包括:
-用于打开在所述移动设备(4)与所述传送设备(5)之间的点对点通信信道(SP)的打开模块(CDEP,COMM);
-用于在所述通信信道之上发送服务网关的标识符(SSID,WEP)的发送模块(CDEP,COMM);以及
-用于发送有待回放的内容(CH1)的标识的发送模块(CDEP,COMM)。
13.一种终端(4),所述终端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控制传送的设备。
14.一种电子钥匙(5),所述电子钥匙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送设备。
15.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代码指令,所述代码指令用于当所述程序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传送对内容的回放的方法或者用于当所述程序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传送对内容的回放的方法。
CN201580017740.9A 2014-03-31 2015-03-31 用于传送对多媒体内容的渲染的设备和方法 Active CN1064649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452830 2014-03-31
FR1452830A FR3019418A1 (fr) 2014-03-31 2014-03-31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deport de la restitution de contenus multimedia
PCT/FR2015/050821 WO2015150684A1 (fr) 2014-03-31 2015-03-31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deport de la restitution de contenus multimedi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4954A true CN106464954A (zh) 2017-02-22
CN106464954B CN106464954B (zh) 2019-05-28

Family

ID=51210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7740.9A Active CN106464954B (zh) 2014-03-31 2015-03-31 用于传送对多媒体内容的渲染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5454B2 (zh)
EP (1) EP3127280B1 (zh)
CN (1) CN106464954B (zh)
ES (1) ES2764464T3 (zh)
FR (1) FR3019418A1 (zh)
WO (1) WO201515068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0889A (zh) * 2017-02-27 2018-10-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远程监控设备、基站、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72536B2 (en) 2004-06-04 2021-04-06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media presentation at multiple recipients
US10505800B2 (en) * 2014-04-10 2019-12-10 Screenovate Technologies Ltd. Method for real-time activation of receiver module
CN107172002B (zh) * 2016-03-07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应用终端的网络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58753B (zh) * 2016-09-14 2020-01-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终端设备
KR102514443B1 (ko) * 2016-09-28 2023-03-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디바이스 및 상기 디지털 디바이스에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FR3067546A1 (fr) * 2017-06-19 2018-12-14 Orange Procedes d’identification operateur de trames a emettre, et de verification d’appartenance operateur, un dispositif de communication et une passerelle de communication
FR3074591A1 (fr) * 2017-12-05 2019-06-07 Orange Procede de gestion des connexions d'un dispositif electronique.
US11297369B2 (en) * 2018-03-30 2022-04-05 Apple Inc. Remotely controlling playback devices
US10783929B2 (en) 2018-03-30 2020-09-22 Apple Inc. Managing playback groups
US10993274B2 (en) * 2018-03-30 2021-04-27 Apple Inc. Pairing devices by proxy
US10701538B1 (en) * 2019-08-19 2020-06-30 Bose Corporation Smart connection management
FR3111502A1 (fr) * 2020-06-18 2021-12-17 Orange Procédé de gestion de la lecture d’un contenu numérique au sein d’un terminal lecteur de contenus multimédias connecté à un dispositif de restitution
US20230139807A1 (en) * 2021-10-29 2023-05-04 Kyndryl, Inc. Input/output interface security
CN114338632B (zh) * 2021-12-24 2023-09-22 广州通则康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远程终端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5292A (zh) * 1998-08-10 2000-11-29 电话通有限公司 在网关和服务中心之间进行路由确定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71687A (zh) * 2008-10-09 2011-08-31 培基维帝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移动装置控制网络中的媒体再现的系统和方法
US20120210205A1 (en) * 2011-02-11 2012-08-16 Greg Sherwoo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n application on a mobile device to transfer internet media content
US20140033257A1 (en) * 2012-07-27 2014-01-30 Magine Holdings Ab Utilization of a remote control to display media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12850B2 (en) * 2000-03-02 2014-08-19 Tivo Inc. Secure multimedia transfer system
US7689510B2 (en) * 2000-09-07 2010-03-30 Sonic Solutions Methods and system for use in network management of content
US7779097B2 (en) * 2000-09-07 2010-08-17 Sonic Solution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use in network management of content
US9317179B2 (en) * 2007-01-08 2016-04-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ecommendations to a user of a cloud computing service
US8762504B2 (en) * 2007-11-04 2014-06-24 Surewaves Mediatech Private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networked short range zone through remote delivery of short range proxy server on a remotely located machine
US9195775B2 (en) * 2009-06-26 2015-11-24 Iii Holdings 2,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nd/or rendering internet multimedia content in a network
US20110088056A1 (en) * 2009-10-12 2011-04-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ortable wireless accessory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62314B2 (en) * 2009-10-14 2022-10-04 Trice Imaging, Inc.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encrypting, converting and interacting with medical images
EP2437194A1 (en) * 2010-10-01 2012-04-04 Nagravision S.A. System and method to prevent manipulation of video data transmitted on an HDMI link.
US9015270B2 (en) * 2010-10-08 2015-04-21 Time Warner Cable Enterprise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nforcing content protection rules during data transfer between devices
WO2012051288A2 (en) * 2010-10-12 2012-04-19 Armital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udio content associated with broadcasted multimedia and live entertainment events based on profiling information
US20120102184A1 (en) * 2010-10-20 2012-04-26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streaming of content with user-initiated quality adjustments
US20140156543A1 (en) * 2011-04-06 2014-06-05 Isaac S. Daniel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royalties
KR20130006883A (ko) * 2011-06-24 2013-01-18 주식회사 케이티 가상 그룹을 이용한 컨텐츠 공유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232560B2 (en) * 2011-08-26 2016-01-05 Open Invention Network, Llc Mobile wide area network IP translation configuration
US8838845B2 (en) * 2011-09-23 2014-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media interface with content prot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5607095B2 (ja) * 2012-03-19 2014-10-15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生成装置および情報出力装置
DE202013006341U1 (de) * 2012-07-27 2013-08-08 Magine Holding AB System zur Wiedergabe eines Medieninhalts aus dem World Wide Web
US9699485B2 (en) * 2012-08-31 2017-07-04 Facebook, Inc. Sharing television and video programming through social networking
JP6076656B2 (ja) * 2012-09-10 2017-02-08 株式会社イーフロー デバイスペアリング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US20140195594A1 (en) * 2013-01-04 2014-07-10 Nvid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ed processing, rendering, and displaying of content
US9236932B2 (en) * 2013-03-11 2016-01-12 Nagravision S.A. Configuration method of a multimedia system
US9986291B2 (en) * 2013-07-10 2018-05-29 Lg Electronics Inc. Content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9374610B1 (en) * 2013-08-02 2016-06-21 Purplecomm Inc. Index channel technology
US9271321B2 (en) * 2013-12-31 2016-02-23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Providing device-to-device connectivity by determining communication preferences in real-time
US10506273B2 (en) * 2014-07-15 2019-12-10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Using a media client device to present media content from a mobil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5292A (zh) * 1998-08-10 2000-11-29 电话通有限公司 在网关和服务中心之间进行路由确定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71687A (zh) * 2008-10-09 2011-08-31 培基维帝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使用移动装置控制网络中的媒体再现的系统和方法
US20120210205A1 (en) * 2011-02-11 2012-08-16 Greg Sherwoo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n application on a mobile device to transfer internet media content
US20140033257A1 (en) * 2012-07-27 2014-01-30 Magine Holdings Ab Utilization of a remote control to display media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AESHIK SHON: "Improved RF4CE key agreement approach involving two-phase key distribution for smart-convergence home device",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00889A (zh) * 2017-02-27 2018-10-2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远程监控设备、基站、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25454B2 (en) 2019-09-24
ES2764464T3 (es) 2020-06-03
CN106464954B (zh) 2019-05-28
EP3127280B1 (fr) 2019-11-06
EP3127280A1 (fr) 2017-02-08
FR3019418A1 (fr) 2015-10-02
US20170019443A1 (en) 2017-01-19
WO2015150684A1 (fr) 2015-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4954B (zh) 用于传送对多媒体内容的渲染的设备和方法
US8149711B2 (en) Data stream control for network devices
CN103782649B (zh) 通过对接系统和通用网络设备驱动器的无线lan连接切换
CN107079181B (zh) 管理服务器的方法、移动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JP5397470B2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と方法とシステム
US9456398B2 (en) Auto-discovery of home and out-of-franchise networks
EP3139563B1 (en) Media content sha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97990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6072132B2 (ja) モバイル端末の中継サーバー能動接続を用いた通信路の開設方法
US20120246247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nformation push service based on wireless lan access point
CN102332983A (zh) 利用宽带网关在家庭网络中提供能量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82174A (zh) 用于离线参与显示会话的无线通信系统
CN102130900A (zh) 一种三屏互动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15042961A1 (zh) 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3888488A (zh) 一种基于wifi进行数据共享的方法
WO2012088906A1 (zh) 物联网终端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KR20120007433A (ko) 컴퓨터 장치 간의 고화질 비디오 텔레포니를 설정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3561281A (zh) 一种多媒体数据共享的方法及装置
US10779141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gateway for the consistent updating of the services of a home network
CN105745636B (zh) 基于云的数据共享
CN113132997B (zh)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的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Hu et al. User-provided multimedia content distribution architecture in mobile and ubiquit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211378259U (zh)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及其通信系统
CN110691017B (zh) 一种多功能融合系统及其应用
Luo A ZigBee and Sip-Based Smart Home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