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8149A - 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以及安全带拉紧器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以及安全带拉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8149A
CN106458149A CN201480079166.5A CN201480079166A CN106458149A CN 106458149 A CN106458149 A CN 106458149A CN 201480079166 A CN201480079166 A CN 201480079166A CN 106458149 A CN106458149 A CN 106458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guide part
cable guide
belt pretension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91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P·贝茨
D·塞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RW Automotiv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W Automotive GmbH filed Critical TRW Automotiv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6458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81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195Anchoring device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e.g. means of the through-anchor or splitted reel type
    • B60R22/1952Transmission of tensioning power by cable; Return motion lock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195Anchoring device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e.g. means of the through-anchor or splitted reel type
    • B60R22/1954Anchoring device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e.g. means of the through-anchor or splitted reel type characterised by fluid actuators, e.g. pyrotechnic gas gene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2/4619Transmission of tensioning power by cable, e.g. using a clutch on reel si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一种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具有用于安全带拉紧器的缆线的引导通道(42)和用于使气体发生器和压力腔流动连通的压力通道(40),该压力通道配设有与缆线耦合的、要被驱动的排挤体,在引导通道(42)中设有第一密封元件(44),该第一密封元件使引导通道相对于缆线密封、尤其是该第一密封元件沿圆周方向包围缆线。

Description

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以及安全带拉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具有用于安全带拉紧器的缆线的引导通道和用于将气体发生器与压力腔流动连通的压力通道,该压力腔配设有与缆线耦合的、要被驱动的排挤体。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中安全带的安全带拉紧器。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中安全带的安全带拉紧器具有压力腔,在该压力腔中沿压力腔的纵向可移动地支承有排挤体、例如活塞。该排挤体与缆线耦合,在该缆线上连接有安全带的部件,例如安全带扣环或端部配件。当所述排挤体在压力腔中沿纵向移动,缆线和因而安全带的部件被拉回并且保持在其上的安全带被张紧。为在压力腔中移动排挤体,设有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与压力腔流动连通。从气体发生器流出的流体在压力腔中产生过压,排挤体通过该过压沿压力腔的纵向移动。
这样的安全带拉紧器具有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在该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上连接有压力腔和气体发生器。缆线通过设置在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中的引导通道从压力腔中被导出。此外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具有压力通道,该压力通道建立在气体发生器和压力腔之间的流动连通,从而从气体发生器流出的流体可以到达压力腔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该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确保更好的张紧性能。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相应改进的安全带拉紧器。
为实现该目的,在开头提到的类型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中在引导通道中设置第一密封元件,该第一密封元件使引导通道相对于缆线密封,尤其是该第一密封元件沿圆周方向包围缆线。所述密封元件的内径为此优选小于缆线的外径,从而该密封元件沿圆周方向贴靠在缆线上,从而通过压力通道流入气体发生器的流体不能通过引导通道从压力通道中流出。
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可具有由第一塑料材料制成的支撑件,该支撑件定义部件的形状,由此所述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可以构成为非常轻的。尤其可以应用纤维增强的塑料材料,通过该纤维增强的塑料材料可以实现支撑件以及因此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在小的质量时高的强度。
第一密封元件例如是软管状的并由弹性材料构成,其中该密封元件材料锁合地和/或形锁合地保持在支撑件中。所述密封元件可以设置在引导通道的槽中。
但也是可能的,用一种双组份注塑工艺制造所述密封元件和支撑件,通过该双组份注塑工艺材料锁合地将密封元件和支撑件彼此连接。通过软管形状构成尽可能长的密封线路,从而实现引导通道相对缆线可靠的密封。
密封元件可具有至少一个具有减小的直径的密封唇,该密封唇尤其是设置在密封元件的轴向端部。该密封唇的直径这样来减小,使得密封唇环绕地贴靠在缆线上并因此保证(即便当压力腔中的压力升高时)引导通道相对于缆线的良好的密封。密封效果可通过密封唇的形状和内径被影响,或通过对相应的材料的选择被影响。
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优选具有用于压力腔的连接端,压力腔可以密封地连接在该连接端上。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在所述连接端具有第二密封元件,以便使压力腔相对于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可靠地密封。压力通道和引导通道通入该连接端。压力腔可以相对于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单独制造并通过连接端简单地与其连接,其中通过第二密封元件可以建立压力腔相对于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的可靠的密封。
缆线引导部件可以实施为用于封闭压力腔的端面塞。
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此外可以具有用于要安装的气体发生器的端口,该气体发生器可以提供处于压力下的流体。建立在气体发生器和压力腔之间的流动连通的压力通道通入所述端口,从而气体发生器可以密封地装配到端口上。由此可以实现安全带拉紧器的完全模块化的构造。
压力通道在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中的走向可以任意地匹配到用于气体发生器的端口和用于压力腔的连接端的位置。在此压力通道可以在部分区段上平行于引导通道延伸地通入压力腔中,从而流体沿纵向流入压力腔中。
用于气体发生器的端口和用于压力腔的连接端的布置可以任意地变更,以便可以理想地利用在车辆中提供的空间。用于气体发生器的端口和用与压力腔的连接端例如彼此垂直地布置,从而它们在装配时不会互相妨碍。尤其,用于压力腔的端口设置在沿引导通道的方向上,从而缆线沿着引导通道的方向被拉动并且不需要使缆线在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中转向。
优选,在用于气体发生器的端口区域设置第三密封元件、尤其是密封圈,该第三密封元件使气体发生器相对于端口或相对于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密封。
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例如可以是多组分注塑件,并可以注塑有至少一个密封元件。由此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的简单制造是可能的。此外通过一种这样的加工方法,密封元件可以材料锁合地和/或形锁合地固定在支撑件上,从而建立在密封元件和支撑件之间可靠的连接。
按照本发明此外还设有用于车辆中安全带的安全带拉紧器,该安全带拉紧器包括按照本发明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用于提供处于压力下的流体的气体发生器;压力腔,该压力腔与气体发生器流动连通并且该压力腔密封地连接在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的配属的端口上;以及缆线,该缆线与在压力腔中可移动地支承的排挤体连接,该排挤体能够通过处于压力下的流体沿着张紧方向被加载,其中第一密封元件使引导通道相对于缆线密封。
气体发生器例如可以具有金属管道,该金属管道尤其装配在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上的端口上。
附图说明
其他优点和特征由后续描述结合附图给出。附图中示出: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的透视图,
图2为图1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的第二幅透视图,
图3为图1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的侧视图,
图4为图1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的剖视图,
图5为按照本发明的安全带拉紧器的分解视图,
图6为图5的安全带拉紧器的第一装配步骤,
图7为图5的安全带拉紧器的第二装配步骤,及
图8为按照本发明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具有在其上装配的气体发生器和压力腔。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4中示出了用于在图5至图7中示出的安全带拉紧器12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
安全带拉紧器12具有:气体发生器14,该气体发生器在此处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管段16中,该管段与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连接;以及压力腔18,该压力腔由管道19构成,该管道在此实施例中实施为弯曲的。在压力腔18中设有排挤体60,该排挤体与缆线20耦合。管道19在缆线引导部件10的背离气体发生器14的一侧与缆线引导部件连接。其中该缆线引导部件分别插入管道19的一端和与气体发生器连接的管段16的一端。
缆线20的从安全带拉紧器12伸出的自由端固定在安全带的部件上,该部件例如是端部配件或安全带扣环。
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一方面用作在气体发生器14和压力腔18之间的连接件,从而流体可以从气体发生器14流入压力腔18中。另外一方面,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用作引导部,缆线20通过该引导部从压力腔18被导出。
如在图1至图4中所看到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具有支撑件22,在该支撑件上设有用于气体发生器14的端口24,以及用于压力腔18的连接端26。
支撑件22由塑料材料制成。优选,使用纤维增强的塑料作为塑料材料。
端口24和连接端26都构成为容纳部,管段16和管道19可以分别附接并固定在所述容纳部上,所述管段中插入有气体发生器14。
连接端26和端口24分别具有在圆周方向环绕的凹部28、30,所述凹部用于形锁合地装配上气体发生器14和压力腔18。此外分别存在环绕的槽32、34。在连接端部26的槽32中设有第二密封元件36,在端口上的槽34中设有第三密封元件38。密封元件36、38两者都构成为密封圈。
在此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用于气体发生器14的端口24设置为与用于压力腔18的连接端26基本上垂直。这一方面实现了车辆中装配的安全带拉紧器12的节省空间的结构。另一方面端口24和连接端26可以容易被够到,从而为气体发生器14和压力腔18的装配提供足够的工作空间。由此气体发生器14和压力腔18可以彼此单独地装配到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上(图6和图7)。
然而根据安装条件,气体发生器14的另一种构造是可能的。仅仅需要确保:通过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可以建立在气体发生器14和压力腔18之间的流动连通。
如尤其在图4中所见,支撑件22具有压力通道40,该压力通道建立在端口24和连接端26之间,亦即在气体发生器16和压力腔18之间的流动连通。
此外设有引导通道42,该引导通道在张紧方向S通过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延伸并且缆线20沿着张紧方向S通过该引导通道被引导(见图7)。
如在图4中所见,压力通道40实施为折弯的,其中压力通道40的通到压力腔18中的端部基本上平行于引导通道42,亦即在张紧方向S上延伸。
在引导通道42中设有第一密封元件44,该第一密封元件使引导通道42相对于缆线20密封。
一旦气体发生器14被激活,从气体发生器14流出的流体通过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的压力管道40流入压力腔18中并在张紧方向S上对排挤体加载。与排挤体60耦合的缆线20同样在张紧方向S上被加载,由此固定在缆线20上的端部配件或安全带扣环沿着张紧方向S移动并且保持在端部配件或安全带扣环上的安全带被张紧。
第一密封元件44在圆周方向包围缆线20并使引导通道42相对于缆线20密封,从而流入压力腔18中的流体不能从其中逸出。
在此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元件44构成为软管状的,从而构成在缆线20和密封元件36之间尽可能长的密封线路。
第一密封元件44在沿张紧方向S的前端、亦即面向压力腔18的轴向端部具有密封唇46,该密封唇相对第一密封元件44的其余部分具有减小的内径,该减小的内径附加地确保改善的密封。第一密封元件44的内径与以下因素无关地来选择:第一密封元件44沿圆周方向密封地贴靠在缆线20上,亦即该内径与缆线的外径一样大或小于缆线20的外径。
在此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元件44在外侧形锁合地保持在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的支撑件22中。为此在引导通道42中构成台阶48,第一密封元件44相反于张紧方向S贴靠在该台阶上。当压力腔18中的压力升高时,第一密封元件44在引导通道42中通过该压力相反于张紧方向S被挤压。
台阶48可靠地阻止如下情形,第一密封元件44可能从引导通道42中被压出。还可以例如设置槽来替代这样的台阶48,第一密封元件44形锁合地被保持在该槽中。
如下情况也是可能的,第一密封元件44材料锁合地被保持在引导通道42中,尤其是被注塑到该引导通道中。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例如用双组份注塑工艺制造,从而在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或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的支撑件22与密封元件44(优选所有的密封元件36,38,44)之间建立材料锁合的和/或形锁合的连接。
独立于第一密封元件44在引导通道42中的固定和加工,第一密封元件44还可以具有另一种形式,例如构成为密封圈。密封唇46的位置也可以随意地变化。
要确保的是,第一密封元件44被可靠地保持在支撑件22中,例如通过粘贴、注塑或形锁合地连接,并通过第一密封元件44实现使引导通道42相对于缆线20可靠地密封。
引导通道42优选直线地延伸,从而缆线20不会通过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转向。但如下情况也是可能的,在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上设置对缆线的转向。
优选,压力通道40通入压力腔18的部段沿张紧方向S定向,从而流入压力腔18的流体可以直接沿着张紧方向S作用在排挤体上。
在图8中示出了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装入安全带拉紧器12中的状态。该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与在图1至4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仅仅在于,第一密封元件44不具有额外的密封唇46,而是构成为连续地圆柱形的和软管状的。
此外在图8中对气体发生器14和压力腔18在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上的固定进行了详细地示出。
管段16(其中插入有套筒型气体发生器14)以及管道19被推套到端口24和连接端26上,直到它们伸出于第二密封元件和第三密封元件36,38并由此相对于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密封。接着给管段16和管道19配备在圆周方向环绕的、与环绕的凹部28,30匹配的凸出部50、52,通过所述凸出部建立与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的形锁合地连接。
此外压力腔18通过管道19的端壁54限定,该端壁背对张紧方向S覆盖支撑件,并具有与引导通道42相对应的开口56,通过该开口缆线20从引导通道42中被导出。

Claims (12)

1.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包括用于安全带拉紧器(12)的缆线(20)的引导通道(42)和用于使气体发生器(14)与压力腔(18)流动连通的压力通道(40),与缆线(20)耦合的、要被驱动的排挤体(60)配设给所述压力腔,其特征在于,在引导通道(42)中设有第一密封元件(44),该第一密封元件使引导通道(42)相对于缆线(20)密封,尤其是该第一密封元件沿圆周方向包围缆线(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具有由第一塑料材料、尤其是纤维增强的塑料材料制成的支撑件(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元件(44)是软管状的并由弹性材料制成,其中第一密封元件(44)材料锁合地和/或形锁合地保持在支撑件(22)中。
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元件(44)具有至少一个具有减小的直径的密封唇(46),该密封唇尤其是设置在第一密封元件(44)的轴向端部上。
5.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具有用于压力腔(18)的连接端(26)和在连接端(26)上的第二密封元件(36)。
6.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具有用于要安装的气体发生器(14)的端口(24),该气体发生器能够提供处于压力下的流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其特征在于,压力通道(40)在部分区段上平行于引导通道(42)延伸。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其特征在于,用于气体发生器(14)的端口(24)和用于压力腔(18)的连接端(26)彼此垂直地设置。
9.如权利要求6至8之一所述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其特征在于,在用于气体发生器(14)的端口(24)区域中设置第三密封元件(38)、尤其是密封圈。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为多组分注塑件并且注塑有至少一个密封元件(36,38,44)。
11.用于车辆中安全带的安全带拉紧器(12),包括: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用于提供处于压力下的流体的气体发生器(14);压力腔(18),该压力腔与气体发生器(14)流动连通并且密封地连接在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的配属的连接端(26)上;以及缆线(20),该缆线与在压力腔(18)中可移动地支承的排挤体连接,该排挤体能够通过处于压力下的流体被沿着张紧方向(S)加载,其中第一密封元件(44)使引导通道(42)相对于缆线(20)密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带拉紧器,其特征在于,气体发生器(14)具有金属管道(16),该金属管道尤其安装在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10)上配属的端口(24)上。
CN201480079166.5A 2014-05-12 2014-05-12 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以及安全带拉紧器 Pending CN1064581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4/001270 WO2015172793A1 (de) 2014-05-12 2014-05-12 Gurtstraffer-kabelführungsteil sowie gurtstraff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8149A true CN106458149A (zh) 2017-02-22

Family

ID=50792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9166.5A Pending CN106458149A (zh) 2014-05-12 2014-05-12 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以及安全带拉紧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9773B2 (zh)
CN (1) CN106458149A (zh)
WO (1) WO2015172793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706A (zh) * 1996-05-06 1997-12-17 Trw乘员约束系统公司 用于乘车人系带装置的线性操作器
WO1998034817A1 (en) * 1997-02-06 1998-08-13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for pretensioning a vehicular seat belt
US5897140A (en) * 1996-05-20 1999-04-27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Belt pretensioner for a vehicular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US20030122362A1 (en) * 2001-11-13 2003-07-03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Pretensioner device
WO2013060436A1 (de) * 2011-10-27 2013-05-02 Trw Automotive Gmbh Gurtstraffer fü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CN103764455A (zh) * 2011-07-25 2014-04-30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座椅安全带的拉紧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0794B1 (en) * 2000-05-31 2002-10-08 Automotive Systems Laboratory, Inc. Pretensioner drive
EP1426253B1 (en) * 2001-08-23 2008-12-03 NHK Spring Co., Ltd. Seat belt pretensioner
DE10327837A1 (de) * 2003-06-20 2005-01-05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Co. Kg Gurtstraffer
JP4623655B2 (ja) 2005-11-04 2011-02-02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プリテンショナ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199208B2 (ja) 2008-10-15 2013-05-1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プリテンショナ
DE102012002719A1 (de) * 2012-02-14 2013-08-14 Trw Automotive Gmbh Pyrotechnischer Straffer
DE102014002006B4 (de) * 2014-02-17 2022-08-04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Straffer für eine Fahrzeugsicherheitseinrichtung
US9555768B2 (en) * 2014-05-23 2017-01-31 Autoliv Asp, Inc. Retractor pretensioner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706A (zh) * 1996-05-06 1997-12-17 Trw乘员约束系统公司 用于乘车人系带装置的线性操作器
US5897140A (en) * 1996-05-20 1999-04-27 Trw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s Gmbh Belt pretensioner for a vehicular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WO1998034817A1 (en) * 1997-02-06 1998-08-13 Breed Automotive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 for pretensioning a vehicular seat belt
US20030122362A1 (en) * 2001-11-13 2003-07-03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Pretensioner device
CN103764455A (zh) * 2011-07-25 2014-04-30 Tr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座椅安全带的拉紧器
WO2013060436A1 (de) * 2011-10-27 2013-05-02 Trw Automotive Gmbh Gurtstraffer für ein sicherheitsgurt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57460A1 (en) 2017-03-02
WO2015172793A1 (de) 2015-11-19
US10279773B2 (en) 201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4174B2 (en) Tensioner for a vehicle safety device
US9464747B2 (en) Connector for a heatable fluid line and heatable fluid line
CN107850253B (zh) 用于管道的联接配件
US9624806B2 (en) Heatable fluid line and connector for a heatable fluid line
CN103764455B (zh) 用于座椅安全带的拉紧器
PL2171337T3 (pl) Konfekcjonowany przewód dla mediów
CN102788203A (zh) 用于流体管路的连接件和流体管路
CN107528166B (zh) 密封部件以及防水连接器
KR20140024266A (ko) 프리텐셔너 장치 및 시트벨트장치
CN106463875A (zh) 连接器
CN105939940B (zh) 改进的密封剂液体容器
CN106458149A (zh) 安全带拉紧器‑缆线引导部件以及安全带拉紧器
US7803005B1 (en) Barbed-shaped connector elements with additional pre-seal element for improved holding ability and moisture resistance
KR20150111622A (ko) 자동차 조향장치의 더스트 캡 어셈블리 구조
CN104812186A (zh) 用于车辆加热器的控制器
DE502005003759D1 (de) Verbindungs- und anschlussstück für wellrohre
CN104203661B (zh) 烟火式的收紧器
CN102454848B (zh) 软管连接件
FR2884891A1 (fr)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piece de traversee d'un faisceau de cables electriques dans un tablie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piece de traversee ainsi fabriquee.
KR20040069143A (ko) 배관 연결장치
CN105936247B (zh) 电线保护部件
CN109792142A (zh) 包括滑套护线套的电缆接头
EP1907743A1 (en) Clamp-connection hose for a fluid feed circuit in a motorvehicle
CN104653364B (zh) 导线密封组件
CN202444216U (zh) 波纹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