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4061B - 电子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4061B
CN106454061B CN201510504282.3A CN201510504282A CN106454061B CN 106454061 B CN106454061 B CN 106454061B CN 201510504282 A CN201510504282 A CN 201510504282A CN 106454061 B CN106454061 B CN 1064540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vector
pixel
depth
mo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042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54061A (zh
Inventor
张耀宗
蔡竹嘉
陈炳宏
洪志扬
吴逸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54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4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54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4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90Determination of colour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21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during image pickup, e.g. digital cameras, camcorders, video cameras having integrated special effects capabi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5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by the use of more than one image, e.g. averaging, subtraction
    • G06T5/70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20Analysis of mo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20Analysis of motion
    • G06T7/215Motion-based segm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1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the imag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04Still image; Photographic im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16Video; Image seque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212Image combination
    • G06T2207/20221Image fusion; Image merg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影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第一时间取得第一影像,第一影像包括第一物体影像及第一背景影像,第一物体影像为对应到物体于该第一时间的位置的影像。于第二时间取得第二影像,第二影像包括第二物体影像及第二背景影像,第二物体影像为对应到物体于第二时间的位置的影像,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由实质上相同的拍摄范围所取得,第二影像具有多个像素。根据第一物体影像及第二物体影像得到物体的总移动向量。于第二影像中,保留第二物体影像,并对第二背景影像的每个像素分别进行处理程序,以产生第三影像,第二背景影像的该些像素之一为特定像素。本发明可产生移动物体的主体为清晰,具有速度感的影像。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产生具有速度感相片的电子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电子装置都配置有数码相机,人们可以随时通过电子装置所配置的数码相机拍照,相当便利。但是,对一般使用者来说,要拍出一个物体具有速度感的相片并不容易。例如除了控制数码相机的快门、光圈及ISO值之外,还需要在拍摄时控制镜头跟随移动物体的移动。因此,如何让一般使用者拍摄出一个物体具有速度感的相片,乃业界所努力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能够在不需要在拍摄时控制镜头跟随移动物体的移动就能拍摄出一个物体具有速度感的相片。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影像处理方法。影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于一第一时间取得一第一影像,第一影像包括一第一物体影像及一第一背景影像,第一物体影像为对应到一物体于该第一时间的位置的影像。接着,于一第二时间取得一第二影像,第二影像包括一第二物体影像及一第二背景影像,第二物体影像为对应到物体于第二时间的位置的影像,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由实质上相同的拍摄范围所取得,第二影像具有多个像素。然后,根据第一物体影像及第二物体影像得到物体的一总移动向量。然后,于第二影像中,保留第二物体影像,并对第二背景影像的每个像素分别进行一处理程序,以产生一第三影像,第二背景影像的多个像素之一为一特定像素,其中针对该特定像素的该处理程序为,根据第二背景影像的特定像素及总移动向量取得第二影像的多个像素中的多个相关像素,并根据取得的多个相关像素决定特定像素的色彩。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影像撷取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耦接至影像撷取单元,控制影像撷取单元于第一时间取得第一影像及于第二时间取得第二影像,第一影像包括第一物体影像及第一背景影像,第一物体影像为对应到物体于第一时间的位置的影像,第二影像包括第二物体影像及第二背景影像,第二物体影像为对应到物体于第二时间的位置的影像,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由实质上相同的拍摄范围所取得,第二影像具有多个像素;其中控制单元根据第一物体影像及第二物体影像得到物体的一总移动向量,并于第二影像中,保留第二物体影像,对第二背景影像的每个像素分别进行一处理程序,以产生一第三影像,第二背景影像的多个像素之一为一特定像素;
其中针对特定像素的处理程序为,根据第二背景影像的特定像素及总移动向量取得第二影像的多个像素中的多个相关像素,并根据取得的多个相关像素决定特定像素的色彩。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可产生移动物体的主体为清晰,具有速度感的影像。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书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影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3A-3B绘示移动物体的移动的示意图。
图4A-4B绘示控制单元控制镜头于第一时间拍摄以取得第一影像,并控制镜头于第二时间拍摄以取得第二影像的示意图。
图5A-5B绘示绘示控制单元根据第一物体影像及第二物体
图6绘示绘示控制单元对特定像素进行一处理程序的示意图。
图7绘示绘示控制单元对特定像素进行一处理程序的另一范例的示意图。
图8绘示控制单元删除特定像素的示意图
图9A-9D绘示于第一时间通过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分别取得第一影像及第三影像,以及于第二时间通过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分别取得第二影像及第 四影像的示意图。
图10绘示由视角差计算景深的示意图。
图11A-11D绘示根据第二背景影像的特定像素、总移动向量及景深位移量取得第二影像的多个像素中的多个相关像素的示意图。
图12绘示不同的特定像素分别对应到不同的第二景深移动向量的示意图。
图13为具有速度感的照片之一例的示意图。
图14为具有速度感的照片之另一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2、104、106、108:流程步骤
200:电子装置
202:影像撷取单元
204:控制单元
206:存储单元
208:输入单元
210:显示单元
301、O:物体
401、901:第一物体影像
402、902:第一影像
403、905:第二物体影像
404、906:第二影像
501:第一位置
502:第二位置
A:总移动向量
d、D、X、Y、d3、d4:距离
d1、d2:长度
S、S1、g1~g7:特定像素
904:第三影像
908:第四影像
903:第三物体影像
907:第四物体影像
θ1、θ2:夹角
Q:镜头平面
S:物体平面
P:照片平面
Z:景深
Pl、Pr、Ql、Qr:交点
Al、Ar:物体影像
C1、C2:地平线中心点
V1:第一景深移动向量
V2、a1~a7:第二景深移动向量
V3:平面移动向量
V3’:平面移动向量的反向量
V4:子移动向量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影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于步骤102中,于一第一时间取得一第一影像,第一影像包括一第一物体影像及一第一背景影像,第一物体影像为对应到一物体于第一时间的位置的影像。于步骤104中,于一第二时间取得一第二影像,第二影像包括一第二物体影像及一第二背景影像,第二物体影像为对应到物体于第二时间的位置的影像,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由实质上相同的拍摄范围所取得,第二影像具有多个像素。然后,如步骤106所示,根据第一物体影像及第二物体影像得到物体的一总移动向量。然后,如步骤108所示,于第二影像中,保留第二物体影像,并对第二背景影像的每个像素分别进行一处理程序,以产生一第三影像,第二背景影像的多个像素之一为一特定像素,其中针对特定像素的处理程序为,根据第二背景影像的特定像素及总移动向量取得第二影像的多个像素中的多个相关像素,并根据取得的多个相关像素决定特定像素的色彩。
本案通过于第一时间及第二时间对同一拍摄范围分别拍摄一张影像。静 止的景物所对应的影像在此两张影像中的位置相同,而移动物体所对应的影像在此两张影像中的位置则不同。因此,通过上述于不同的两个时间点对同一拍摄范围分别拍摄的影像,可以得到物体的移动方向及位移。然后,在第二时间所拍摄的影像中,保留移动物体所对应的影像,并对静止的景物所对应的影像沿着物体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进行影像模糊处理。如此一来,则可得到一张移动物体的主体影像清晰,且具有速度感的相片。
兹分别对图1的步骤更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2,其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电子装置200包括影像撷取单元202、控制单元204、存储单元206、输入单元208及显示单元210。控制单元204耦接至影像撷取单元202、存储单元206、输入单元208及显示单元210。电子装置200例如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相机。影像撷取单元202例如为相机镜头。控制单元204例如为处理器或控制器。存储单元206例如为存储器。输入单元208可提供使用者操作,让使用者可输入指令的元件或装置,例如为触控面板、键盘、鼠标、麦克风。显示单元210例如为屏幕。
请同时参照图1,于步骤102中,当使用者通过输入单元208下达一拍照指令之后,控制单元204控制影像撷取单元202于一第一时间取得一第一影像,第一影像包括一第一物体影像及一第一背景影像,第一物体影像为对应到一物体于第一时间的位置的影像,第一影像具有多个像素。
于步骤104中,控制单元204控制影像撷取单元202对实质上相同的拍摄范围于一第二时间取得一第二影像,第二影像包括一第二物体影像及一第二背景影像,第二物体影像为对应到物体于第二时间的位置的影像,第二影像具有多个像素。请参考图3A~3B,其绘示物体的移动的示意图。在图3A-3B中,物体301为移动物体,移动物体沿着箭头方向移动。物体301之外为背景部分,例如三角形物体、方形物体及长方圆角型为背景的一部分,其为静止。图3A为物体301于第一时间的位置的示意图,图3B为物体301于第二时间的位置的示意图。
举例来说,在影像撷取单元202的拍摄范围内,有一个物体301正在移动且背景物体静止不动。故如图3A及3B所示,在影像撷取单元202的拍摄范围内,物体301于第一时间的位置不同于物体于第二时间的位置,且背景 物体于第一时间的位置相同于背景物体于第二时间的位置。上述步骤102及104中,于第一时间拍摄取得第一影像,于第二时间拍摄取得第二影像,如此,第一影像中的物体所对应的影像,也就是第一物体影像,与第二影像中的物体所对应的影像,也就是第二物体影像,所呈现的位置将会不同。另外,第一影像及第二影像皆为清晰的影像,例如控制单元204控制影像撷取单元202取得第一影像及取得第二影像时,可通过调整适当的快门速度,并可同时对应调整光圈及ISO值,以拍出清晰的影像。
于步骤106中,控制单元204根据第一物体影像及第二物体影像得到物体的总移动向量。举例来说,控制单元204将第一影像的每个像素的灰阶值分别与第二影像对应的像素的灰阶值相减,灰阶值差值不为0或不接近0的部分即为第一物体影像于第一影像中的位置以及第二物体影像于第二影像中的位置,可分别定义为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根据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距离与方向即可得到物体的总移动向量。值得注意的是,灰阶值差值超过一预定值的情况,即可视为灰阶值差值不接近0的部分,其中预定值可视不同需求做改变。
于步骤108中,控制单元204于第二影像中,保留第二物体影像,对第二背景影像的每个像素分别进行一处理程序,以产生一第三影像,第二背景影像的多个像素之一为特定像素。其中针对特定像素的处理程序为,根据第二背景影像的特定像素及总移动向量取得第二影像的多个像素中的多个相关像素,并根据取得的多个相关像素决定特定像素的色彩。也就是说,在第三影像中,包括了对应于第二物体影像的物体影像,以及根据物体的总移动向量对第二背景影像的每个像素分别进行处理程序所产生的影像。举例来说,于第二影像中,不对第二物体影像的像素进行处理程序,只对第二背景影像的每个像素分别进行处理程序。处理程序为将第二背景影像的其中一个像素作为特定像素,并根据物体的总移动向量及特定像素取得第二影像中的多个像素,前述根据物体的总移动向量及特定像素取得第二影像中的像素可定义为相关像素。最后,根据取得的这些相关像素决定特定像素的色彩,以得到第三影像。而存储单元206用以存储上述步骤中的第一影像、第二影像及第三影像。显示单元210用以显示第一影像、第二影像以及第三影像。
以下分别举几个例子说明。
第一范例
本范例中,电子装置200的影像撷取单元202仅具有一个镜头。
在步骤102中,控制单元204控制镜头于第一时间拍摄以取得第一影像。在步骤104中,控制单元204控制镜头于第二时间拍摄以取得第二影像。请参考图4A-4B,其绘示控制单元204控制镜头于第一时间拍摄以取得第一影像,并控制镜头于第二时间拍摄以取得第二影像的示意图。以图3的物体301的移动为例,图4A为控制单元204控制镜头于第一时间拍摄所取得的第一影像402,图4B为控制单元204控制镜头于第二时间拍摄所取得的第二影像404。由于物体301往箭头方向移动,因此,如图4A及4B所示,在第一影像402中,第一物体影像401为物体301于第一时间的位置。在第二影像404中,第二物体影像403为物体301于第二时间的位置。另外,在第一影像402中,第一物体影像401以外的影像为第一背景影像。在第二影像404中,第二物体影像403以外的影像为第二背景影像。
在取得第一影像402及第二影像404之后,接着,进入步骤106,控制单元204将第一影像402与第二影像404相减,以得到物体的总移动向量。请参考图5A-5B,其绘示控制单元204根据第一物体影像401及第二物体影像403得到物体的总移动向量的示意图。图5A为控制单元204将第一影像402与第二影像404相减后,得到第一物体影像401的位置及第二物体影像403的位置的示意图。图5B为物体的移动方向及距离的示意图。进一步来说,在步骤106中,如图5A所示,控制单元204将第一影像402每个像素的灰阶值分别与第二影像404对应的像素的灰阶值相减,以得到相减后的影像。在相减后的影像中,灰阶值差值不为0或不接近0的部分,即对应到第一物体影像401于第一影像中402的位置,也就是第一位置501,以及第二物体影像403于第二影像404中的位置,也就是第二位置502。根据第一位置501及第二位置502的距离d与方向即可得到物体的总移动向量A。
在得到物体的总移动向量A之后,接着进入步骤108,控制单元204于第二影像404中,保留第二物体影像403,对第二背景影像的每个像素分别进行一处理程序,以产生第三影像。详细来说,请参考图6,其绘示控制单元204对特定像素S进行一处理程序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控制单元204将第二背景影像的其中一个像素作为特定像素S,以特定像素S作为起始点,从起 始点沿着总移动向量A的反方向取得总移动向量A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并将取得的所有像素的色彩进行平均,以作为特定像素S的色彩。举例来说,假设从起始点沿着总移动向量A的反方向的总移动向量A的长度内有200个像素,则将这200个像素的色彩(例如RGB值)相加并平均,并将平均后的RGB值作为特定像素的RGB值。以此类推,直到第二背景影像中的每个像素都进行过处理程序为止。
另外,请参考图7,其绘示控制单元204对特定像素进行一处理程序的另一范例的示意图。在图7中,在控制单元204从起始点沿着总移动向量A的反方向取得总移动向量A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时,若所欲取得的总移动向量A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的至少部分像素位于第二影像的边缘之外时,则控制单元204从起始点沿着总移动向量A的反方向,取得从起始点至第二影像的边缘的所有像素。
举例来说,控制单元204将第二背景影像的其中一个像素作为特定像素S1。由于以特定像素S1作为起始点,沿着总移动向量A的反方向取得总移动向量A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时,长度d2的部分位于第二影像的边缘之外。因此,控制单元204从起始点沿着总移动向量A的反方向,取得从起始点至第二影像的边缘的所有像素,也就是从起始点沿着总移动向量A的反方向,取得长度d1内的所有像素,并将取得的所有像素的色彩进行平均,以作为特定像素S1的色彩。或者,控制单元204也可删除特定像素S1,而不进行取得像素及平均像素的步骤。请参考图8,其绘示控制单元204删除特定像素的示意图。由于控制单元204会将第二背景影像中的每个像素都作为特定像素,并对特定像素执行一次处理程序。因此,只要是以特定像素作为起始点,从起始点沿着总移动向量A的反方向取得总移动向量A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时,有至少部分像素位于第二影像的边缘之外,则第二背景影像中作为特定像素的这些像素都会被删除。如图8所示,网底部分表示影像被删除的部分。如此,第二影像的解析度将会变小。
如此,请参考图13,图13所示就是具有速度感的照片之一例。根据上述步骤所产生的影像为移动物体的主体影像清晰,且具有速度感的影像。
第二范例
本范例中,与第一范例不同的是,电子装置200的影像撷取单元202为 立体相机镜头,具有两个镜头,分别为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例如邻近配置。在处理程序中,除了根据第二背景影像的特定像素及总移动向量之外,还根据景深位移量来取得第二影像的多个像素中的多个相关像素,并根据取得的多个相关像素决定特定像素的色彩。
在步骤102中,控制单元204控制第一镜头于第一时间拍摄以取得第一影像,并控制第二镜头拍摄以取得第三影像。在步骤104中,控制单元204控制第一镜头于第二时间拍摄以取得第二影像,并控制第二镜头拍摄以取得第四影像。也就是说,与第一范例不同的是,于第一时间,除了通过一个镜头取得第一影像之外,还利用另一个镜头取得第三影像。于第二时间,除了通过一个镜头取得第二影像之外,还利用另一个镜头取得第四影像。第三影像包括第三物体影像及第三背景影像,第三物体影像为对应到物体于第一时间的位置的影像。第四影像包括第四物体影像及第四背景影像,第四物体影像为对应到物体于第二时间的位置的影像。且第一影像、第二影像、第三影像及第四影像由实质上相同的拍摄范围所取得。
以图3的物体移动为例。请参考图9A-9D,其绘示于第一时间通过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分别取得第一影像及第三影像,以及于第二时间通过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分别取得第二影像及第四影像的示意图。图9A为第一影像902,包括第一物体影像901,第一物体影像901以外为第一背景影像。图9B为第三影像904,包括第三物体影像903,第三物体影像903以外为第三背景影像。图9C为第二影像906,包括第二物体影像905,第二物体影像905以外为第二背景影像。图9D为第四影像908,包括第四物体影像907,第四物体影像907以外为第四背景影像。
由于第一影像902及第三影像904于第一时间对实质上相同的拍摄范围所拍摄而取得,因此第一影像902及第三影像904仅有少部分的视角差。同样的,由于第二影像906及第四影像908于第二时间对实质上相同的拍摄范围所拍摄而取得,因此第二影像906及第四影像908仅有少部分的视角差。在本范例中,第一影像902及第二影像906为同一镜头(例如第一镜头)拍摄而取得。第三影像904及第四影像908为另一镜头(例如第二镜头)拍摄而取得。
在取得第一影像902、第二影像906、第三影像904及第四影像908之后,接着,进入步骤106,控制单元204将第一影像902与第二影像906相减,或 将第三影像904与第四影像908相减,以得到物体的总移动向量A。控制单元204将第一影像902与第二影像906相减,或将第三影像904与第四影像908相减以得到物体的总移动向量A的方式类似第一范例所述,在此不多赘述。
得到物体的总移动向量A之后,接着,控制单元204还根据第一物体影像901及第三物体影像903的视角差计算物体301于第一时间的一第一景深,根据第二物体影像905及第四物体影像907的视角差计算物体302于第二时间的一第二景深,并根据第一景深及第二景深以得到一景深位移量。本范例中,景深为物体与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的距离。更清楚来说,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在同一平面上,且这个平面与地面垂直,并可定义为镜头平面。前述的第一景深为物体301于第一时间与镜头平面的距离,第二景深为物体301于第二时间与镜头平面的距离。
第一景深的计算方式可由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物体影像901及第三物体影像903之间的视角差所计算出来。举例来说,请参考图10,其绘示由视角差计算景深的示意图。第一镜头L与第二镜头R之间的距离为D。物体O为被拍摄的物体(例如物体301)。P为照片平面,与地面垂直。物体影像Al为物体O在第一镜头L所拍摄的像片上所呈现的影像(例如第一影像902中的第一物体影像901)。物体影像Ar为物体O在第二镜头R所拍摄的像片上所呈现的影像(例如第二影像904中的第二物体影像903)。Q为镜头平面,与地面垂直,且与照片平面P平行。S为物体平面,与地面垂直,且与照片平面P及镜头平面Q平行。Pl为从第一镜头L延伸一直线至照片平面P,且与照片平面P垂直时的一交点。Pr为从第二镜头R延伸一直线至照片平面P,且与照片平面P垂直时的一交点。θ1为物体影像Al与第一镜头L正前方的夹角,可由交点Pl与物体影像Al的距离得知。θ2为物体影像Ar与第一镜头R正前方的夹角,可由交点Pr与物体影像Ar的距离得知。Z为景深。Ol为从第一镜头L延伸一直线至物体平面S,且与物体平面S垂直时的一交点。Or为从第二镜头R延伸一直线至物体平面S,且与物体平面S垂直时的一交点。X为交点Ol与物体O的距离。Y为交点Or与物体O的距离。由上述可知D=X+Y,Tan(θ1)=X/Z,Tan(θ2)=Y/Z。可推知X=Z*Tan(θ1),Y=Z*Tan(θ2)。由于D=X+Y,故可得到D=Z*Tan(θ1)+Z*Tan(θ2),在此式子 中,距离D、Tan(θ1)及Tan(θ2)为已知,因此可算出景深Z。此景深Z即为物体O与镜头平面Q的距离。
如此,通过上述方法,可根据第一物体影像901及第三物体影像903的视角差计算物体301于第一时间的第一景深。另外,可根据第二物体影像905及第四物体影像907的视角差计算物体301于第二时间的第二景深。得到第一景深及第二景深之后,控制单元204根据第一景深及第二景深以得到景深位移量。进一步来说,控制单元204根据第一景深、第二景深及一查找表决定景深位移量。表一为查找表,表示景深与景深于影像中的对应位置之间的关系。如表一所示,查找表包括多个景深,及每个景深于影像中的对应位置。举例来说,假设第一景深为10公尺且第二景深为20公尺,表示第一景深于影像中的对应位置为X1,第二景深于影像中的对应位置为X2。接着,控制单元204将对应位置X2减去对应位置X1,得到景深位移量。另外,在一实施例中,若第一景深及第二景深无法于查找表中找到的话,则控制单元204利用内插法或外插法算出第一景深于影像中的对应位置以及第二景深于影像中的对应位置。举例来说,假设第一景深为15公尺且第二景深为42公尺时,则控制单元204利用内插法,由景深10公尺与对应位置X1及景深20公尺及对应景深X2计算景深15公尺于影像中的对应位置。例如,假设景深15公尺于影像中的对应位置为X,则利用内插法得到计算出同理,控制单元204利用内插法,由景深40公尺与对应位置X4及景深50公尺及对应景深X5可计算出景深42公尺于影像中的对应位置。接着,控制单元204将景深42公尺于影像中的对应位置减去景深15公尺于影像中的对应位置,得到景深位移量。景深位移量代表物体301朝向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方向的位移在影像中所呈现的位移量,或是物体301远离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方向的位移在影像中所呈现的位移量。另外,如表一的查找表可以利用多次量测所测得,并预先存储于电子装置200的存储单元206中。例如纪录景深10公尺的物体,在影像上所呈现的对应位置,并记录这个物体朝着远离相机平面的方向移动10公尺时,在影像上所呈现的对应位置,依此类推,即可预先纪录多组数据。
景深 景深于影像中的对应位置
10公尺 X1
20公尺 X2
30公尺 X3
40公尺 X4
50公尺 X5
表一
接着,进入步骤108,控制单元204于第二影像中,保留第二物体影像,对第二背景影像的每个像素分别进行处理程序,以产生第三影像,第二背景影像的多个像素之一为特定像素。在控制单元针对特定像素进行处理程序时,还根据第二背景影像的特定像素、总移动向量及景深位移量取得第二影像的多个像素中的多个相关像素,并根据取得的多个相关像素决定特定像素的色彩。
请参考图11A-11D,其绘示根据第二背景影像的特定像素、总移动向量及景深位移量取得第二影像的多个像素中的多个相关像素的示意图。如图11A所示,控制单元204根据景深位移量、第一物体影像901往第一影像902的地平线中心点C1的方向,决定一第一景深移动向量V1。进一步来说,控制单元204根据第一影像902中的第一物体影像901往地平线中心点C1的方向决定第一景深移动向量V1的方向,并根据景深位移量决定第一景深移动向量V1的长度。上述的地平线中心点可通过两个镜头于同一时间分别对实质上相同的拍摄范围所拍摄的两张影像所决定。举例来说,请参考图9A及9B,将第一影像902的每个像素的灰阶值分别与第三影像904对应的像素的灰阶值比较,并在第一影像902的所有像素中找出其灰阶值与第三影像的对应像素的灰阶值差值为0或接近0的多个像素,这些像素在第一影像902中形成一或多个影像区域。然后,从这一或多个影像区域中选择一个影像区域,并在第一影像902的范围内使任意一水平线穿过所选择的影像区域,这条水平线 的中心点即可定义为地平线中心点。假设物体朝着远离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的方向移动,当物体离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越远时,此时通过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所撷取的影像中,物体影像所呈现的位置也会越靠近地平线中心点。故本范例中,以物体影像朝着影像地平线中心点的方向作为物体影像远离镜头的方向。举例来说,第一景深移动向量V1的长度为景深位移量,方向为第一影像902中的第一物体影像901往第一影像902的地平线中心点C1的方向。也就是说,第一景深移动向量V1的方向即为物体远离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的方向,第一景深移动向量V1的长度即对应至物体在远离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的方向上的移动在影像中所呈现的距离。
接着,请参考图11B,控制单元204以第二背景影像的其中一个像素作为特定像素S2,以特定像素S2作为起始点,并决定第二景深移动向量V2。第二景深移动向量V2的方向为第二影像906的地平线中心点C2往起始点的方向,第二景深移动向量V2的长度与第一景深移动向量V1成一比率关系。比率关系为起始点与第二影像906的地平线中心点C2的距离与第一影像902中的第一物体影像901与第一影像902的地平线中心点C1的距离的比值。也就是说,假设起始点与第二影像906的地平线中心点C2的距离为d3,第一影像902中的第一物体影像901与第一影像902的地平线中心点C1的距离为d4,则第二景深移动向量V2的长度为第一景深移动向量V1的长度乘上比值(d3/d4),可表示为|V1|*(d3/d4)。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景深移动向量V2可由另一种方式所决定,第二景深移动向量V2的方向为第二影像906的地平线中心点C2往起始点的方向,第二景深移动向量V2的长度为相对景深位移量的大小。相对景深位移量代表背景物体相对于物体301的位移,在影像中所呈现的位移量。进一步来说,相对景深位移量可由下列方式决定,首先,控制单元204相减第一景深与第二景深以得到一差值,假设第一景深为30公尺,第二景深为40公尺,则此差值为10公尺,代表移动物体远离相机平面移动10公尺,因此,可假设背景物体相对于移动物体朝着相机平面移动10公尺。接着,控制单元204根据第一影像902及第三影像904的视角差计算对应于特定像素S2的背景物体的景深,假设为20公尺,此可定义为起始景深。然后,依据移动物体的移动,也就是移动物体远离相机平面移动10公尺,可推测背景物体从起始景深20公尺处往相机平面移动到景深为10公尺的地方, 此可定义为终点景深。接着,根据表一的查找表可知,起始景深20公尺于影像中的对应位置为X2,终点景深10公尺于影像中的对应位置为X1。然后,控制单元204将对应位置X2减去对应位置X1,得到相对景深位移量。另外,在一实施例中,若起始景深及终点景深无法于查找表中找到的话,则控制单元204利用内插法或外插法算出起始景深于影像中的对应位置以及终点景深于影像中的对应位置。
在这个步骤中,不同的特定像素分别对应到不同的第二景深移动向量。请参考图12,其绘示不同的特定像素分别对应到不同的第二景深移动向量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不同的特定像素g1~g7分别对应到不同的第二景深移动向量a1~a7。可以看出,不同像素所对应的第二景深移动向量将以地平线中心点C2为中心,向四周呈现辐射状。
接着,请参考图11C,控制单元204将总移动向量A减去第一景深移动向量V1得到平面移动向量V3。进一步来说,在步骤106中,由第一影像902与第二影像906相减,或由第三影像904与第四影像908相减,所得到的物体的总移动向量A,实际上由两个方向的向量所组成,分别为物体远离镜头移动的移动向量,以及物体在平行于镜头平面的平面上移动的移动向量。因此,将总移动向量A减去第一景深移动向量V1的用意为得到物体在平行于镜头平面的平面上移动的移动向量,也就是平面移动向量V3。
然后,请参考图11D,控制单元204将第二景深移动向量V2加上平面移动向量的反向量V3’以得到子移动向量V4。由于不同的特定像素分别对应到不同的第二景深移动向量,因此,不同的特定像素也会分别对应到不同的子移动向量。
得到子移动向量V4后,控制单元204以为特定像素S2作为起始点,从起始点沿着子移动向量V4的方向取得子移动向量V4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并将取得的所有像素的色彩进行平均,以作为特定像素S2的色彩。在此范例中,控制单元204从起始点沿着子移动向量V4的方向取得子移动向量V4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以及将取得的所有像素的色彩进行平均,以作为特定像素S的色彩的方式类似第一范例所述,在此不多赘述。由于不同的特定像素会根据不同的子移动向量以不同的方向及长度取得多个像素作平均,作为特定像素的色彩,来产生第三影像。如此一来,请参考图14,图14所示就是具 有速度感的照片的另一例。根据上述方法所产生的第三影像将以物体影像为中心呈现辐射状的效果。这样的效果可以在移动物体往地平线中心点移动时,旁边背景为辐射状往镜头方向移动的影像效果。
在第二范例中,通过两个镜头以及影像的视角差,可计算物体的景深位移量,并根据景深位移量对影像中的静止物体的影像进行处理。如此一来,最后得到的影像所呈现的效果还包含物体远离镜头方向移动的速度感。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影像处理方法,通过于第一时间及第二时间对同一拍摄范围分别拍摄一张影像,可得到物体的移动方向及位移。然后,在第二时间所拍摄的影像中,保留移动物体所对应的影像,并对静止的景物所对应的影像沿着物体的移动方向的反方向进行影像模糊处理。如此一来,则可得到一张移动物体的主体影像清晰,且具有速度感的相片。因此,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影像处理方法,即便是不具有摄影专业的人士,亦可拍出一张移动物体的主体影像清晰,且具有速度感的相片,让电子装置可提供更多元化的拍摄功能,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变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于一第一时间取得一第一影像,所述第一影像包括一第一物体影像及一第一背景影像,所述第一物体影像为对应到一物体于所述第一时间的位置的影像;
于一第二时间取得一第二影像,所述第二影像包括一第二物体影像及一第二背景影像,所述第二物体影像为对应到所述物体于所述第二时间的位置的影像,所述第一影像及所述第二影像由实质上相同的拍摄范围所取得,所述第二影像具有多个像素;
根据所述第一物体影像及所述第二物体影像得到所述物体的一总移动向量;以及
于所述第二影像中,保留所述第二物体影像,并对所述第二背景影像的每个像素分别进行一处理程序,以产生一第三影像,所述第二背景影像的多个像素之一为一特定像素;
其中针对所述特定像素的处理程序为,根据所述第二背景影像的所述特定像素及所述总移动向量取得所述第二影像的所述多个像素中的多个相关像素,并根据取得的所述多个相关像素决定所述特定像素的色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根据所述第二背景影像的所述特定像素及所述总移动向量取得所述第二影像的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所述多个相关像素,并根据取得的所述多个相关像素决定所述特定像素的色彩的步骤中包括:
以所述特定像素作为一起始点;
从所述起始点沿着所述总移动向量的反方向取得所述总移动向量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以及
将取得的所有像素的色彩进行平均,以作为所述特定像素的色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从所述起始点沿着所述总移动向量的反方向取得所述总移动向量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的步骤中,若所欲取得的所述总移动向量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的至少部分像素位于所述第二影像的边缘之外时,则从所述起始点沿着所述总移动向量的反方向,取得从所述起始点至所述第二影像的边缘的所有像素。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从所述起始点沿着所述总移动向量的反方向取得所述总移动向量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的步骤中,若所欲取得的所述总移动向量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的至少部分像素位于所述第二影像的边缘之外时,则删除所述特定像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根据所述第一物体影像及所述第二物体影像得到所述物体的所述总移动向量的步骤中,包括:
将所述第一影像的每个像素的灰阶值与所述第二影像中对应的像素的灰阶值相减,以得到所述第一物体影像于所述第一影像中的一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物体影像于所述第二影像中的一第二位置;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与方向得到所述总移动向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取得所述第一影像的步骤及取得所述第二影像的步骤中,通过一镜头于所述第一时间拍摄以取得所述第一影像,并通过所述镜头于所述第二时间拍摄以取得所述第二影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影像及所述第二影像通过一立体相机镜头所取得,所述立体相机镜头具有一第一镜头及一第二镜头,于取得所述第一影像的步骤及取得所述第二影像的步骤中包括:
于所述第一时间通过所述第一镜头取得所述第一影像,并通过所述第二镜头取得一第三影像,所述第三影像包括一第三物体影像,所述第三物体影像为对应到所述物体于所述第一时间的位置的影像;以及
于所述第二时间通过所述第一镜头取得所述第二影像,并通过所述第二镜头取得一第四影像,所述第四影像包括一第四物体影像,所述第四物体影像为对应到所述物体于所述第二时间的位置的影像,所述第三影像及所述第四影像由实质上相同的拍摄范围所取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二影像中,保留所述第二物体影像,并对所述第二背景影像的每个像素分别进行所述处理程序,以产生所述第三影像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影像及所述第三影像的视角差计算所述物体于所述第一时间的一第一景深;
根据所述第二影像及所述第四影像的视角差计算所述物体于所述第二时间的一第二景深;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景深及所述第二景深以得到一景深位移量;
其中,所述处理程序为根据所述第二背景影像的所述特定像素、所述总移动向量及所述景深位移量取得所述第二影像的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所述多个相关像素,并根据取得的所述多个相关像素决定所述特定像素的色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背景影像的所述特定像素、所述总移动向量及所述景深位移量取得所述第二影像的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所述多个相关像素,并根据取得的所述多个相关像素决定所述特定像素的色彩的步骤中包括:
根据所述景深位移量及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第一物体影像往第一影像的地平线中心点的方向,决定一第一景深移动向量;
以所述特定像素作为一起始点;
决定一第二景深移动向量,所述第二景深移动向量的方向为所述第二影像的地平线中心点往所述起始点的方向,所述第二景深移动向量的长度相关于所述起始点与所述第二影像的地平线中心点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第一物体影像与所述第一影像的地平线中心点的距离;
将所述总移动向量减去所述第一景深移动向量得到一平面移动向量;
将所述第二景深移动向量加上所述平面移动向量的反向量以得到一子移动向量;
从所述起始点沿着所述子移动向量的方向取得所述子移动向量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以及
将取得的所有像素的色彩进行平均,以作为所述特定像素的色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影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景深移动向量的长度为所述起始点与所述第二影像的地平线中心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第一物体影像与所述第一影像的地平线中心点的距离的比率。
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影像撷取单元;以及
一控制单元,耦接至所述影像撷取单元,控制所述影像撷取单元于一第一时间取得一第一影像及于一第二时间取得一第二影像,所述第一影像包括一第一物体影像及一第一背景影像,所述第一物体影像为对应到一物体于所述第一时间的位置的影像,所述第二影像包括一第二物体影像及一第二背景影像,所述第二物体影像为对应到所述物体于所述第二时间的位置的影像,所述第一影像及所述第二影像由实质上相同的拍摄范围所取得,所述第二影像具有多个像素;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物体影像及所述第二物体影像得到所述物体的一总移动向量,并于所述第二影像中,保留所述第二物体影像,对所述第二背景影像的每个像素分别进行一处理程序,以产生一第三影像,所述第二背景影像的多个像素之一为一特定像素;
其中针对所述特定像素的所述处理程序为,根据所述第二背景影像的所述特定像素及所述总移动向量取得所述第二影像的所述多个像素中的多个相关像素,并根据取得的所述多个相关像素决定所述特定像素的色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背景影像的所述特定像素及所述总移动向量取得所述第二影像的所述多个像素中的多个相关像素,并根据取得的所述多个相关像素决定所述特定像素的色彩时,还以所述特定像素作为一起始点,从所述起始点沿着所述总移动向量的反方向取得所述总移动向量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并将取得的所有像素的色彩进行平均,以作为所述特定像素的色彩。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起始点沿着所述总移动向量的反方向取得所述总移动向量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时,若所欲取得的所述总移动向量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的至少部分像素位于所述第二影像的边缘之外时,则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起始点沿着所述总移动向量的反方向,取得从所述起始点至所述第二影像的边缘的所有像素。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控制单元从所述起始点沿着所述总移动向量的反方向取得所述总移动向量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时,若所欲取得的所述总移动向量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的至少部分像素位于所述第二影像的边缘之外时,则所述控制单元删除所述特定像素。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物体影像及所述第二物体影像得到所述物体的所述总移动向量时,所述控制单元还将所述第一影像的每个像素的灰阶值与所述第二影像中对应的像素的灰阶值相减,以得到所述第一物体影像于所述第一影像中的一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物体影像于所述第二影像中的一第二位置,并根据所述第一位置及所述第二位置的距离与方向得到所述总移动向量。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撷取单元具有一镜头,在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影像撷取单元取得所述第一影像及取得所述第二影像时,还控制所述镜头于所述第一时间拍摄以取得所述第一影像,并控制所述镜头于所述第二时间拍摄以取得所述第二影像。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撷取单元为一立体相机镜头,所述立体相机镜头具有一第一镜头及一第二镜头,在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影像撷取单元取得所述第一影像及取得所述第二影像时,所述控制单元还于所述第一时间,控制所述第一镜头拍摄以取得所述第一影像,控制所述第二镜头拍摄以取得一第三影像,于所述第二时间,控制所述第一镜头拍摄以取得所述第二影像,控制所述第二镜头拍摄以取得一第四影像;
其中所述第三影像中所包括的第三物体影像为对应到所述物体于所述第一时间的位置的影像,所述第四影像中所包括的第四物体影像为对应到所述物体于所述第二时间的位置的影像,所述第三影像及所述第四影像由实质上相同的拍摄范围所取得。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于所述第二影像中,保留所述第二物体影像,对所述第二背景影像的每个像素分别进行所述处理程序,以产生所述第三影像之前,所述控制单元还根据所述第一影像及所述第三影像的视角差计算所述物体于第一时间的一第一景深,根据所述第二影像及所述第四影像的视角差计算所述物体于第二时间的一第二景深,并根据所述第一景深及所述第二景深以得到一景深位移量;
其中,在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所述处理程序时,还根据所述第二背景影像的所述特定像素、所述总移动向量及所述景深位移量取得所述第二影像的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所述多个相关像素,并根据取得的所述多个相关像素决定所述特定像素的色彩。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背景影像的所述特定像素、所述总移动向量及所述景深位移量取得所述第二影像的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所述多个相关像素,并根据取得的所述多个相关像素决定所述特定像素的色彩时,还根据所述景深位移量及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第一物体影像往第一影像的地平线中心点的方向,决定一第一景深移动向量,以所述特定像素作为一起始点,并决定一第二景深移动向量,所述第二景深移动向量的方向为所述第二影像的地平线中心点往所述起始点的方向,所述第二景深移动向量的长度相关于所述起始点与所述第二影像的地平线中心点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第一物体影像与所述第一影像的地平线中心点的距离,所述控制单元还将所述总移动向量减去所述第一景深移动向量得到一平面移动向量,将所述第二景深移动向量加上所述平面移动向量的反向量以得到一子移动向量,从所述起始点沿着所述子移动向量的方向取得所述子移动向量的长度内的所有像素,并将取得的所有像素的色彩进行平均,以作为所述特定像素的色彩。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景深移动向量的长度为所述起始点与所述第二影像的地平线中心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影像中的所述第一物体影像与所述第一影像的地平线中心点的距离的比率。
CN201510504282.3A 2015-08-04 2015-08-17 电子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Active CN1064540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25234 2015-08-04
TW104125234A TWI554108B (zh) 2015-08-04 2015-08-04 電子裝置及影像處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4061A CN106454061A (zh) 2017-02-22
CN106454061B true CN106454061B (zh) 2019-03-08

Family

ID=57848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04282.3A Active CN106454061B (zh) 2015-08-04 2015-08-17 电子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52866B2 (zh)
CN (1) CN106454061B (zh)
TW (1) TWI5541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25432B2 (ja) * 2017-03-13 2021-02-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解析プログラム、解析方法および解析装置
TWI672677B (zh) * 2017-03-31 2019-09-21 鈺立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融合多深度圖的深度圖產生裝置
CN107038681B (zh) * 2017-05-31 2020-0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虚化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07948514B (zh) * 2017-11-30 2019-07-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虚化处理方法、装置、移动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JP6543859B1 (ja) * 2018-03-22 2019-07-17 エスゼット ディージェイアイ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z Dji Technology Co.,Ltd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移動体、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620916A (zh) * 2018-12-29 2019-12-27 北京时光荏苒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4728A (zh) * 2009-12-17 2011-06-2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CN102164238A (zh) * 2006-01-10 2011-08-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颜色校正处理装置、动态摄像机颜色校正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影像检索装置
CN102208107A (zh) * 2010-03-30 2011-10-05 索尼公司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JP4879363B1 (ja) * 2011-04-11 2012-02-22 正浩 小林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CN103220460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25312A (ja) * 2004-07-09 2006-01-26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取得方法
JP4561845B2 (ja) 2008-02-29 2010-10-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と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077003B2 (ja) * 2008-03-25 2012-11-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JP4720859B2 (ja) * 2008-07-09 2011-07-1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210198B2 (ja) * 2009-02-13 2013-06-1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TW201322732A (zh) * 2011-11-29 2013-06-01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調整影像之運動景深的方法
CN104205803A (zh) * 2012-04-03 2014-12-10 索尼公司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US9432575B2 (en) * 2013-06-28 2016-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6497987B2 (ja) * 2015-03-12 2019-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6512907B2 (ja) * 2015-04-08 2019-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フト素子制御装置、シフト素子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光学機器
JP6494386B2 (ja) * 2015-04-10 2019-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4238A (zh) * 2006-01-10 2011-08-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颜色校正处理装置、动态摄像机颜色校正装置以及使用其的影像检索装置
CN102104728A (zh) * 2009-12-17 2011-06-2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CN102208107A (zh) * 2010-03-30 2011-10-05 索尼公司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JP4879363B1 (ja) * 2011-04-11 2012-02-22 正浩 小林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CN103220460A (zh) * 2012-01-20 2013-07-24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7438A (zh) 2017-02-16
US9652866B2 (en) 2017-05-16
TWI554108B (zh) 2016-10-11
CN106454061A (zh) 2017-02-22
US20170039730A1 (en) 2017-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4061B (zh) 电子装置及影像处理方法
CN109194876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17942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838614B1 (en) Multi-camera image data generation
CN105701756A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EP329695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blurring a virtual object in a video
KR20200023651A (ko) 미리보기 사진 블러링 방법 및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US20180260040A1 (en) Tracker for cursor navigation
JP2018151689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6352208B2 (ja) 三次元モデル処理装置およびカメラ校正システム
US20150229913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JP703287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EP4057623A1 (en) Subject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6694281B2 (ja) ステレオカメラ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CN109661815A (zh) 存在相机阵列的显著强度变化的情况下的鲁棒视差估计
CN104168407A (zh) 全景影像的拍摄方法
CN105657262B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8014517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915919A (zh)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WO2021145913A1 (en) Estimating depth based on iris size
US927088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mage pickup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uevas et al. Statistical moving object detection for mobile devices with camera
JP6483661B2 (ja)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952298B2 (ja) 視線変換装置及び視線変換方法
JP721018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表示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