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3673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3673A
CN106453673A CN201610795992.0A CN201610795992A CN106453673A CN 106453673 A CN106453673 A CN 106453673A CN 201610795992 A CN201610795992 A CN 201610795992A CN 106453673 A CN106453673 A CN 106453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address
target access
data
us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959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敏
张丹
王浩宇
刘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9599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536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53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3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0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 H04L61/4511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using domain name system [D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公网传输数据时网络拥塞仍然会导致网络时延及丢包率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目标接入服务器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发送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从配置文件中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用户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善,用户可以在用户设备上下载安装各种应用进行使用,在使用应用的过程中,如果应用接入网络的速度越快,则用户体验较好。
目前,如图1所示,阿卡迈公司的网协应用加速(英文全称:ip applicationaccelerator,缩写:ipa)方案是用户设备通过部署在全球各地的几万台接入服务器之间的公网进行选路,通过选择距离最短的公网来传输数据,从而减少网络时延及丢包率。
其中,该ipa方案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用户设备的域名解析到离用户设备最近的接入服务器,然后通过距离最短的公网与应用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减小用户设备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网络时延及丢包率。
但是,该ipa方案中最近的接入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之间使用的是公网传输数据,当公网发生拥塞时,仍然会导致网络时延及丢包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公网传输数据时网络拥塞仍然会导致网络时延及丢包率的问题,通过在目标接入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之间使用内网传输数据,从而有效降低网络时延及丢包率,达到优化网络的效果。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目标接入服务器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发送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
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从配置文件中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
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向域名解析系统发送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用于从所述域名解析系统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网协IP地址,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IP地址确定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并将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所述域名解析系统发送的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向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发送数据发送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以使得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发送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其中,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包括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从配置文件中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域名解析系统发送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用于从所述域名解析系统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网协IP地址,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IP地址确定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并将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域名解析系统发送的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向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发送数据发送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以使得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目标接入服务器先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发送请求,其中,该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则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该数据发送请求从配置文件中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然后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该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该目标数据发送至应用服务器。由于目标接入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之间通过内网传输目标数据,从而避免了网络堵塞的现象,进而有效降低网络时延及丢包率,达到优化网络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网协应用加速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接入服务器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线路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7e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目标接入服务器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接入服务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公网传输数据时网络拥塞仍然会导致网络时延及丢包率的问题,通过在目标接入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之间使用内网传输数据,从而有效降低网络时延及丢包率,达到优化网络的效果。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之前,如图2所示,先介绍一下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该数据传输系统为游戏应用对应的数据传输系统,该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目标接入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与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通过内网传输数据,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与所述用户设备之间通过公网传输数据,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为与所述用户设备距离最近的接入服务器,则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与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通过内网传输数据,从而有效降低数据传输时的网络时延及丢包率,达到优化网络的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系统用于实现全球同区域同服务游戏的网络优化服务,其中,该游戏为用于全球用户体验的游戏,例如:该游戏为怪物城堡(英文:MonsterCastle),其中,怪物城堡是一款全球发行的同区域同服务游戏。本发明通过内网专线提高游戏在亚洲、欧洲、北美等区域的网络质量,并使用腾讯全局负载均衡(英文全称: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e,缩写:GSLB)技术调度不同区域的玩家访问不同区域的游戏前端,即:实现在广域网(包括互联网)上不同区域的服务器间的流量调配,保证使用最佳的离用户设备最近的接入服务器进行服务,从而确保游戏业务的访问质量。然后最近的接入服务器通过内网与游戏服务器进行通信,这样,大部分网络通信通过内网线路实现,不仅减少了公网传输距离,也减少访问游戏业务的网络延时和丢包率,通过内网专线来加速游戏的网络速率,上手简单,接入使用透明。
如图3所示,对目标接入服务器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100包括:收发器110、存储器120、处理器13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目标接入服务器1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目标接入服务器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3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收发器110可用于收发信息,例如:信号的接收和发送。收发器110通过无线通信与用户设备等其他设备通信,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英文全称: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缩写: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英文全称: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缩写:GPRS)、码分多址(英文全称: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缩写:CDMA)、宽带码分多址(英文全称: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缩写:WCDMA)、长期演进(英文全称:Long Term Evolution,缩写: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英文全称:Short Messaging Service,缩写:SMS)等。
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13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目标接入服务器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其中,收发器110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发送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
处理器130用于根据所述收发器110接收的所述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其中,所述处理器13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从配置文件中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
收发器110还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130获取的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13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从网络地址转换NAT服务器获取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收发器11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确定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对应的路由方向,并通过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和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应用服务器为游戏应用对应的服务器。
如图4所示,对用户设备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所述用户设备200包括通信单元201、输入单元202、输出单元203、处理器204、存储单元205、外设接口206,各个单元之间通过一条或多条总线连接。
具体地,通信单元201用于建立通信信道,使得用户设备通过所述通信信道以连接至远程服务器,并从所述远程服务器下媒体数据。所述通信单元可以包括无线局域网(英文全称: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缩写:wireless LAN)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基带(Base Band)模块等通信模块,以及所述通信模块对应的射频(英文全称:RadioFrequency,缩写:RF)电路,用于进行无线局域网络通信、蓝牙通信、NFC通信、红外线通信及/或蜂窝式通信系统通信,例如宽带码分多重接入(英文全称: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缩写:W-CDMA)及/或高速下行封包存取(英文全称:High SpeedDownlink Packet Access,缩写:HSDPA)。所述通信模块用于控制用户设备中的各组件的通信,并且可以支持直接内存存取(英文全称:Direct Memory Access)。
输入单元202用于信息收发或通话过程中接收和发送信号。通常,所述输入单元202包括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公知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系统、射频收发机、一个或多个放大器、调谐器、一个或多个振荡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编解码(Codec)芯片组、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存储器等等。此外,输入单元202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英文全称: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缩写: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英文全称: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缩写:GPRS)、码分多址(英文全称: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缩写:CDMA)、宽带码分多址(英文全称: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缩写:WCDMA)、高速上行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英文全称:High SpeedUplink Packet Access,缩写:HSUPA)、长期演进(英文全称:Long Term Evolution,缩写: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英文全称:Short Messaging Service,缩写:SMS)等。
输出单元203包括但不限于影像输出单元和声音输出单元。影像输出单元用于输出文字、图片和/或视频。所述影像输出单元可包括显示面板,例如采用液晶显示器(英文全称:Liquid Crystal Display,缩写:LCD)、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全称: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缩写:OLED)、场发射显示器(英文全称:field emission display,缩写:FED)等形式来配置的显示面板。或者所述影像输出单元可以包括反射式显示器,例如电泳式(electrophoretic)显示器,或利用光干涉调变技术(Interferometric Modulation ofLight)的显示器。所述影像输出单元可以包括单个显示器或不同尺寸的多个显示器。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输入单元202所采用的触控面板亦可同时作为输出单元203的显示面板。例如,当触控面板检测到在其上的触摸或接近的手势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单元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单元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4中,输入单元202与输出单元203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用户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集成一体而实现用户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例如,所述影像输出单元可以显示各种图形化用户接口(英文全称: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缩写:GUI)以作为虚拟控制组件,包括但不限于窗口、卷动轴、图标及剪贴簿,以供用户通过触控方式进行操作。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影像输出单元包括滤波器及放大器,用来将处理单元204所输出的视频滤波及放大。音频输出单元包括数字模拟转换器,用来将处理单元204所输出的音频信号从数字格式转换为模拟格式。
存储单元205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单元204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单元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用户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实现数据处理。存储单元主要包括程序存储区和数据存储区,其中,程序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程序、图像播放程序等等;数据存储区可存储根据用户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存储单元205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非挥发性动态随机存取内存(英文全称:Nonvolatile 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NVRAM)、相变化随机存取内存(英文全称:Phase Change RAM,缩写:PRAM)、磁阻式随机存取内存(英文全称:Magetoresistive RAM,缩写:MRAM)等,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电子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缩写:EEPROM)、闪存器件,例如反或闪存(NOR flash memory)或是反及闪存(NAND flash memory)。非易失存储器储存处理单元204所执行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所述处理单元204从所述非易失存储器加载运行程序与数据到内存并将数字内容储存于大量储存装置中。所述操作系统包括用于控制和管理常规系统任务,例如内存管理、存储设备控制、电源管理等,以及有助于各种软硬件之间通信的各种组件和/或驱动器。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系统可以是Google公司的Android系统、Apple公司开发的iOS系统或Microsoft公司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等。所述应用程序包括安装在用户设备上的任何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浏览器、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服务、文字处理、键盘虚拟、窗口小部件(Widget)、加密、数字版权管理、语音识别、语音复制、定位(例如由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的功能)、音乐播放等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外设接口206用于向域名解析系统发送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用于从所述域名解析系统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网协IP地址,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IP地址确定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并将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外设接口206还用于接收到所述域名解析系统发送的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
外设接口206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向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发送数据发送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以使得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设接口206具体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的IP地址为目标区域的IP地址时,接收到所述域名解析系统发送的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应用服务器为游戏应用对应的服务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4中所示出的用户设备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它既可以是总线形结构,也可以是星型结构,还可以包括比图4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移动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英文全称: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缩写:PDA)、媒体播放器、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上的组合等。
请参阅图5,从目标接入服务器侧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该实施例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501、目标接入服务器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发送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接入服务器为与用户设备距离最近的接入服务器,由于目标接入服务器与用户设备通过公网传输数据,这样,传输数据使用的公网线路最短,从而减少数据传输时的网络时延及丢包率。目标接入服务器通过公网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发送请求,其中,该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该数据发送请求用于目标接入服务器通过内网将该目标数据发送至应用服务器,其中,该目标数据为用户设备预设的数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502、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其中,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包括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从配置文件中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
由于目标接入服务器需要通过内网将该目标数据传输至应用服务器,则首先获取该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服务器为各种社交应用或者游戏应用等应用对应的服务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要涉及游戏应用对应的服务器。
在实际应用中,目标接入服务器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的方式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可能的两种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除了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从配置文件中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以外,还可以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从网络地址转换(英文全称: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缩写:NAT)服务器获取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其中,NAT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中存储有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则目标接入服务器从该NAT服务器间接获取该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当然,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还可以从其他方式获取该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503、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目标接入服务器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后,根据该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该目标数据传输至应用服务器,从而通过目标接入服务器实现用户设备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由于目标接入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之间是通过内网传输目标数据的,从而避免了网络堵塞的现象,进而有效降低网络时延及丢包率,达到优化网络的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确定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对应的路由方向,并通过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和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可见,在实际应用中,目标服务器是根据该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确定最终的路由方向,即数据传输的方向为向应用服务器传输,则通过目标接入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将该目标数据发送至应用服务器,从而达到网络优化的效果。
请参阅图6,从用户设备侧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该实施例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601、用户设备向域名解析系统发送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用于从所述域名解析系统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网协IP地址,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IP地址确定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并将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向域名解析系统(英文全称:Domain Name System,缩写:DNS)发送域名解析请求,其中,该域名解析请求中携带该用户设备的域名,则域名解析系统根据用户设备的域名解析出用户设备的网协(英文全称:Internet Protocol,缩写:IP)地址,然后,根据该用户设备的IP地址确定目标接入服务器,即:该目标接入服务器与该用户设备的距离最短,然后获取该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并将该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发送给用户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该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是由GSLB调度系统确定的,其中,GSLB调度系统实现在广域网(包括互联网)上不同区域的服务器间的流量调配,保证使用最佳的离自己最近的客户服务器服务,从而确保访问质量。GSLB调度系统将该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发送至域名解析系统,然后域名解析系统再将该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发送给用户设备。具体过程为:用户设备向域名解析系统发送域名解析请求,该域名解析请求中携带用户设备的域名,域名解析系统根据该域名确定用户设备的IP地址,如图7a所示,例如,该用户设备的IP地址为台湾的IP地址,这样,与用户设备距离最近的目标接入服务器为香港接入服务器,并获取该香港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例如:香港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为203.205.147.232。
其中,如图7b所示,GSLB调度系统确定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的具体过程为:其中,GSLB调度系统包括:.root权威DNS系统,.com权威DNS系统,qq.com权威DNS系统。例如:用户设备的域名为三级域名(game.mc.qq.com),则域名解析系统先根据game.mc.qq.com从.root权威DNS系统获取顶级域名(.com)指向,然后域名解析系统根据game.mc.qq.com从.com权威DNS系统获取二级域名(qq.com)指向,后域名解析系统根据game.mc.qq.com从qq.com权威DNS系统获取game.mc.qq.com指向,从而确定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则用户设备通过该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传输目标数据。
步骤602、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所述域名解析系统发送的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
步骤603、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向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发送数据发送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以使得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在实际应用中,用户设备根据该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确定目标接入服务器的路由方向,然后根据该目标接入服务器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将目标数据发送至目标接入服务器,由于目标接入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之间实现内网互通,则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该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该目标数据发送至应用服务器。如图7c所示,用户设备先获取用户设备的IP地址,然后根据该用户设备的IP地址获取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则用户设备根据该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通过公网向目标接入服务器发送目标数据,然后,该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该目标数据发送至应用服务器,从而通过目标接入服务器,实现从用户设备至应用服务器的目标数据的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7d所示,以应用为怪物城堡(英文:MonsterCastle)这款手游为例,其中,怪物城堡为全球发行的同区域同服务的游戏,怪物城堡对应的应用服务器在加拿大,国内的用户设备对应的目标接入服务器都设置在深圳,东南亚以及港澳台的用户设备对应的目标接入服务器都设置在香港,欧美、俄罗斯以及南美的用户设备对应的目标接入服务器都设置在加拿大,如图7e所示,为具体的确定目标接入服务器的数据图,例如:国内的用户设备对应的目标接入服务器默认为深圳接入服务器,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目标接入服务器的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用户设备和目标接入服务器之间通过外网(Internet)传输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然后,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应用服务器的内网(Intranet)地址将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发送至应用服务器。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用户设备向海外应用服务器传输数据时的丢包率和时延明显减少,例如:台湾区域的网络时延从400ms降低到300ms,丢包率更是从9%降低到0.1%以下,收发包成功率从91.67%提升至100%。可见,目标接入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之间通过内网传输目标数据,从而避免了网络堵塞的现象,进而有效降低网络时延及丢包率,达到优化网络的效果。
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相关方法,下面还提供用于配合上述方法的相关设备。
请参阅图8,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接入服务器800的一个结构示意图,该目标接入服务器800包括:接收模块801,获取模块803以及发送模块803。
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发送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
获取模块802,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801接收的所述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其中,所述获取模块8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从配置文件中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
发送模块803,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802获取的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在实际应用中,获取模块802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的方式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可能的两种方式:
其中,该目标接入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中存储有该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则目标接入服务器直接从本地存储的配置文件中获取该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8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从网络地址转换NAT服务器获取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
其中,NAT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中存储有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则目标接入服务器从该NAT服务器间接获取该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模块80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确定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对应的路由方向,并通过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和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应用服务器为游戏应用对应的服务器。
可见,在实际应用中,目标服务器是根据该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确定最终的路由方向,即数据传输的方向为向应用服务器传输,则通过目标接入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将该目标数据发送至应用服务器,从而达到网络优化的效果。
请参阅图9,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900的一个结构示意图,该用户设备900包括:发送模块901和接收模块902。
发送模块901,用于向域名解析系统发送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用于从所述域名解析系统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网协IP地址,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IP地址确定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并将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接收模块902,用于接收到所述域名解析系统发送的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
所述发送模块901,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向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发送数据发送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以使得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902具体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的IP地址为目标区域的IP地址时,接收到所述域名解析系统发送的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应用服务器为游戏应用对应的服务器。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目标接入服务器先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发送请求,其中,该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则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该数据发送请求从配置文件中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然后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该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该目标数据发送至应用服务器。由于目标接入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之间通过内网传输目标数据,从而避免了网络堵塞的现象,进而有效降低网络时延及丢包率,达到优化网络的效果。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接入服务器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发送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
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其中,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包括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从配置文件中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
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包括:
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从网络地址转换NAT服务器获取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包括:
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确定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对应的路由方向,并通过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和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服务器为游戏应用对应的服务器。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向域名解析系统发送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用于从所述域名解析系统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网协IP地址,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IP地址确定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并将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所述域名解析系统发送的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向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发送数据发送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以使得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所述域名解析系统发送的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的IP地址为目标区域的IP地址时,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到所述域名解析系统发送的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服务器为游戏应用对应的服务器。
8.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发送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数据发送请求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其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从配置文件中获取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从网络地址转换NAT服务器获取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确定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对应的路由方向,并通过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和所述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信道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服务器为游戏应用对应的服务器。
12.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域名解析系统发送域名解析请求,所述域名解析请求用于从所述域名解析系统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的网协IP地址,并根据所述用户设备的IP地址确定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并将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域名解析系统发送的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向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发送数据发送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发送请求中携带所述用户设备的目标数据,以使得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根据应用服务器的内网地址将所述目标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服务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用户设备的IP地址为目标区域的IP地址时,接收到所述域名解析系统发送的与所述目标区域对应的目标接入服务器的IP地址,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与所述目标接入服务器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服务器为游戏应用对应的服务器。
CN201610795992.0A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064536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5992.0A CN106453673A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5992.0A CN106453673A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3673A true CN106453673A (zh) 2017-02-22

Family

ID=58164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95992.0A Pending CN106453673A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5367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4606A (zh) * 2018-12-04 2019-03-15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81851A (zh) * 2019-10-24 2020-05-1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加速链路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1417216A (zh) * 2020-02-17 2020-07-14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跨系统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600725A (zh) * 2020-11-20 2021-04-02 四川迅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cmp报文加速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0819A (zh) * 2005-12-30 2009-04-15 阿卡麦科技公司 用于任意数据流的可靠高吞吐量高性能的传输和路由机制
US20120284416A1 (en) * 2011-05-05 2012-11-08 Blue Coat Systems, Inc. Establishing Tunnels Between Selective Endpoint Devices Along Communication Paths
CN103095839A (zh) * 2013-01-21 2013-05-08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户端数据展现系统及方法
CN104158891A (zh) * 2014-08-21 2014-11-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跨区域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0819A (zh) * 2005-12-30 2009-04-15 阿卡麦科技公司 用于任意数据流的可靠高吞吐量高性能的传输和路由机制
US20120284416A1 (en) * 2011-05-05 2012-11-08 Blue Coat Systems, Inc. Establishing Tunnels Between Selective Endpoint Devices Along Communication Paths
CN103095839A (zh) * 2013-01-21 2013-05-08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户端数据展现系统及方法
CN104158891A (zh) * 2014-08-21 2014-11-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跨区域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服务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KAMAI: "Akamai的应用加速服务:把互联网转变成为一个企业准备的应用", 《豆丁网 HTTPS://WWW.DOCIN.COM/P-762986613.HTML》 *
AKAMAI: "Akamai的应用加速服务:把互联网转变成为一个企业准备的应用", 《道客巴巴 在线文档分享》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4606A (zh) * 2018-12-04 2019-03-15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74606B (zh) * 2018-12-04 2022-12-30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81851A (zh) * 2019-10-24 2020-05-19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加速链路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1417216A (zh) * 2020-02-17 2020-07-14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跨系统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600725A (zh) * 2020-11-20 2021-04-02 四川迅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cmp报文加速方法
CN112600725B (zh) * 2020-11-20 2022-04-08 四川迅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cmp报文加速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8513B1 (en) Automated branding of generic applications
CN108040367B (zh) 一种ue位置区域更新方法、接入网实体、ue及核心网实体
US10959124B2 (en)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system
US9204239B1 (en) Segmented customization package within distributed server architecture
CN103298529B (zh) 用于管理视频游戏中的用户输入的装置和方法
KR101200622B1 (ko) 전화 사용자의 위치 결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803916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n augmented reality service delivery platform
CN10645367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595203B (zh) 应用功能执行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74836B (zh) 用于控制数据传输的电子装置和方法
US978159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13498622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请求nssai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
WO2020114038A1 (zh) 网络分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1965019A (zh) 网络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11527767B (zh) 一种网络性能提升的方法及设备
US2023030010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performing edge computing ser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US11202339B2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packet distribution on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ties
CN105704106B (zh) 一种可视化ivr实现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435318A (zh) 应用程序的dex优化方法及终端
CN109644078B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及系统
CN113162836A (zh) 虚拟局域网联通方法、装置、云服务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845315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memory resource(s) of a wireless handheld computing device
US9485721B1 (en) Discovery of services by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ing a service registry indexed by wireless beacons
CN110933758A (zh)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装置、基站
CN103581267A (zh) 移动终端系统的数据定向缓存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