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40116A - 一种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40116A
CN106440116A CN201610812844.5A CN201610812844A CN106440116A CN 106440116 A CN106440116 A CN 106440116A CN 201610812844 A CN201610812844 A CN 201610812844A CN 106440116 A CN106440116 A CN 106440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bank
refrigerant
valv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128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40116B (zh
Inventor
王红卫
殷飞平
任玉迎
王天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Yu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1284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40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40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40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40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40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除湿系统包括:变风量风机、蒸发器及管理单元;所述蒸发器,包括至少一个排管和至少一个阀门,至少一个排管和至少一个阀门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管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根据当前环境参数,向变风量风机发送第一调节指令,以及分别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所述变风量风机,用于接收第一调节指令,并进行相应风量的调节,以带动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空气流动;每一个阀门,用于接收第二调节指令,并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以控制每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每一个排管,用于根据内部制冷剂的量,在表面的空气流动下,将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本发明能够提高除湿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数据中心是一整套能够容纳多个服务器及散热系统、通信设备、IT设备等设备的复杂设施。数据中心在网络应用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数据中心的湿度会改变里面设备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直接影响着数据中心的安全。因此其对空调系统的除湿性能有很高的要求。
目前的除湿系统通常需要由人工切换除湿模式来降低数据中心湿度,比如当除湿系统监测到数据中心湿度高于某一设定湿度值得时候,就会报警,操作人员将除湿系统切换至除湿模式,除湿系统在该除湿模式下对数据中心进行除湿操作。
然而,现有的方式,需要操作人员来对除湿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行切换,除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便提高除湿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系统,该系统包括:
变风量风机、蒸发器及管理单元;其中,所述蒸发器,包括至少一个排管和至少一个阀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和至少一个阀门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管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根据所述环境参数,向所述变风量风机发送第一调节指令,以及分别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
所述变风量风机,用于接收所述管理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调节指令,根据所述第一调节指令进行相应风量的调节,以带动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空气流动;
每一个阀门,用于接收所述管理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调节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以控制每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
每一个排管,用于根据内部制冷剂的量,在表面的空气流动下,将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
优选地,
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湿度值;
所述管理单元,包括: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一计算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当前的湿度值,并将所述当前的湿度值发送给所述第一计算模块;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公式(1)和所述当前的湿度值,计算风量值,并根据所述风量值向所述变风量风机发送所述第一调节指令,以使所述变风量风机将风量调节到所述风量值;
V=k1×Hs1-V0 (1)
其中,所述V用于表征所述风量值;所述HS1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湿度值;所述k1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湿度值常数;所述V0用于表征标准风量值。
优选地,
在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湿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管理单元,包括:第二计算模块,以及包括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当前的湿度值,并将所述当前的湿度值 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模块;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并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模块;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并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模块;
所述流量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并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模块;
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公式(2),计算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量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以使每一个阀门在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后,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为所述目标量;
其中,所述M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所述G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所述T1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T2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H1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焓值,其中,所述进口焓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确定;所述H2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焓值,其中,所述出口焓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确定;所述k2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湿度值常数;所述HS2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当前的湿度值。
优选地,
每一个阀门,包括:阀体和控制膜头;
所述控制膜头,与所属阀门中的所述阀体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管理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调节指令,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携带的目标开度值,将所属阀门中的所述阀体的开度调节到所述目标开度值。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制冷压缩机和冷凝器;
所述制冷压缩机,与每一个排管的出口连通,用于从每一个排管的出口吸入制冷剂,以及提供压力差,以将所述制冷剂传输给所述冷凝器;
所述冷凝器,一端与所述制冷压缩机连通,另一端与每一个阀门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制冷压缩机传输的所述制冷剂,将所述制冷剂冷凝,并将冷凝后的所述制冷剂通过每一个阀门传输给所述至少一个排管。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膨胀阀;其中,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膨胀阀连接,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温度值,并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温度值发送给所述膨胀阀;
所述膨胀阀,与所述每一个阀门相连,且与所述冷凝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温度值,对自身开度进行调节。
优选地,
进一步包括:气液分离器;其中,
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连通,与所述制冷压缩机连通,从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吸入所述制冷剂,并将所述制冷剂分离成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和液体状态的制冷剂,以使所述气体状态的制冷剂输出至所述制冷压缩机;
优选地,
所述除湿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独立开关单元;
所述至少一个独立开关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阀门一一对应相连;
每一个独立开关单元,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对相连的阀门的开度进行调节。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管理单元,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根据所述当前的环境参数, 向所述变风量风机发送第一调节指令,以及分别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
利用所述变风量风机,接收所述管理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调节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调节指令进行相应风量的调节,以带动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空气流动;
利用每一个阀门,接收所述管理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调节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以控制每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
利用每一个排管,根据内部制冷剂的量,在表面的空气流动下,将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
优选地,
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湿度值;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的环境参数,向所述变风量风机发送第一调节指令包括:
根据公式(1)和所述当前的环境参数,计算风量值,并根据所述风量值向所述变风量风机发送所述第一调节指令,以使所述变风量风机将风量调节到所述风量值;
V=k1×Hs1-V0 (1)
其中,所述V用于表征所述风量值;所述HS1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湿度值;所述k1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湿度值常数;所述V0用于表征标准风量值。
优选地,
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湿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的环境参数,分别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包括:
根据公式(2)和所述当前的环境参数,计算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量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以使每一个阀门在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后,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为所述目标量;
其中,所述M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所述G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所述T1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T2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H1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焓值,其中,所述进口焓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确定;所述H2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焓值,其中,所述出口焓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确定;所述k2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湿度值常数;所述HS2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当前的湿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管理单元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根据所述当前环境参数,向变风量风机发送第一调节指令,以及分别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所述变风量风机根据所述第一调节指令进行相应的风量调节,使得蒸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空气流动,与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一一对应连接的至少一个阀门,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控制每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在所述排管表面的空气流动下,根据所述制冷剂的量,将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可见本发明是管理单元可以自动采集的当前环境参数,为变风量风机及阀门分别发送不同的调节指令,变风量风机及阀门接收到相应的调节指令后,做出不同的调节,从而可以提高除湿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系统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系统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湿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
变风量风机101、蒸发器102及管理单元103;
其中,所述蒸发器102,包括至少一个排管1021和至少一个阀门1022,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和至少一个阀门1022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管理单元103,用于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根据所述当前的环境 参数,向所述变风量风机101发送第一调节指令,以及分别向每一个阀门1022发送第二调节指令;
所述变风量风机101,用于接收所述管理单元103发送的所述第一调节指令,根据所述第一调节指令进行相应风量的调节,以带动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表面的空气流动;
每一个阀门1022,用于接收所述管理单元103发送的所述第二调节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以控制每一个排管1021中制冷剂的量;
每一个排管1021,用于根据内部制冷剂的量,在表面的空气流动下,将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
所述变风量风机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要求来进行选型,本实施例中选用离心式变风量风机,当接收到携带风量值得第一调节指令时,就将出风量调节至第一调节指令携带风量值,所述风量值是小于标准风量值,当所述变风量风机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一调节指令时,其出风量就为标注风量值。所述变风量风机通过吸入风量来带动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空气流动。
所述阀门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要求来进行选型,本实施例中选用电磁阀,例如蒸发器包括3个排管,那么就包括3个电磁阀,3个排管和3个阀门是一一对应相连的,当阀门接收到第二调节指令时,就要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以控制每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
每一个排管中内部制冷剂的量不同,那么每一排管提供的冷量就不同,当内部制冷剂的量增加时,那么每一个排干提供的冷量就增加,当数据中心中的的空气通过每一个排管表面时,空气后温度会大幅度下降,如果冷量提供的冷量达到一定值,空气湿度处于一种过饱和状态,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以冷凝水的形式析出,也就是“凝露”,凝结于蒸发器中,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空气湿度也就降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中产生的冷凝水可通过一个接液桶接出。在除湿过程中,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中心中的当前湿度值,并发送到第二计算模块,所述第二计算模块也会实时计算制冷剂的用量, 并根据当前的制冷剂的量,分别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每一个阀门,接收所述管理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调节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以控制每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
根据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管理单元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根据所述当前环境参数,向变风量风机发送第一调节指令,以及分别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所述变风量风机根据所述第一调节指令进行相应的风量调节,使得蒸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空气流动,与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一一对应连接的至少一个阀门,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控制每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在所述排管表面的空气流动下,根据所述制冷剂的量,将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可见本发明是管理单元可以自动采集的当前环境参数,为变风量风机及阀门分别发送不同的调节指令,变风量风机及阀门接收到相应的调节指令后,做出不同的调节,从而可以提高除湿效率。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管理单元获取的当前环境参数为当前的湿度值,根据当前的湿度值确定一个风量值,以便保证可以将湿度值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包括:
所述管理单元103,包括:第一湿度传感器201和第一计算模块202;其中,
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201,用于采集当前的湿度值,并将所述当前的湿度值发送给所述第一计算模块202;
其中,所述除湿系统可以应用于一个数据中心,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需要除湿的空间内,本实施例以应用于数据中心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湿度传感器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要求来进行选型,本实施中选用气体湿度计来采集数据中心的空气湿度,采集到得湿度值为相对湿度值,采集到当前湿度值可以是50%、55%、81%等百分比数值,如采集到得当前湿度值为70%,那么就将70%发送给第一计算模块。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202,用于根据公式(1)和所述当前的湿度值,计算风量值,并根据所述风量值向所述变风量风机101发送所述第一调节指令,以使所述变风量风机101将风量调节到所述风量值;
V=k1×Hs1-V0 (1)
其中,所述V用于表征所述风量值;所述HS1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湿度值;所述k1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湿度值常数;所述V0用于表征标准风量值。
所述第一湿度值常数及标准风量值可根据具体的除湿要求,预先设定在第一计算模块中,所述第一湿度值常数及标准风量值可根据具体除湿要求进行修改,如确定的除湿常数为50,标准风量值为100m3/h,采集到的当前湿度值为70%,那么就可以将上述数值代入到第一公式,得出风量值。
根据上述实施例,根据当前的湿度值及标准风量值,计算确定变风量风机需要调节到风量值,并根据所述风量值为所述变风量风机发送第一调节指令,由于这个风量值是采集到的当前湿度值来计算得出的,因此可以保证利用所述风量值可以将湿度值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根据当前的湿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出一个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以便保证可以利用这个制冷剂的目标量去处空气中的湿度,使湿度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包括:
所述管理单元103,包括:第二计算模块305,以及包括第二湿度传感器301、第一温度传感器302、压力传感器303和流量传感器304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301,用于监测当前的湿度值,并将所述当前的湿度值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模块305。
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要求来进行选型,本实施中选用气体湿度计来采集数据中心的空气湿度,采集到得湿度值为相对湿度值,如采集到的湿度值为50%,那么就把50%这个湿度值,发送给第二计算模块。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02,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进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的出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并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进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的出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模块305。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要求来进行选型,本实施中选用双金属温度计采集温度,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中可包括4个子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并将采集到所有温度值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模块。
所述压力传感器303,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的进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的出口压力值,并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的进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的出口压力值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模块305。
所述压力传感器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要求来进行选型,本实施中选用耐震压力表,用于采集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并将所述进口压力值和所述出口压力值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模块。
所述流量传感器304,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表面的风量值,并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表面的风量值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模块305。
所述流量传感器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要求来进行选型,本实施中选用电磁流量传感器,采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并将所述至少一 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模块。
所述第二计算模块305,用于根据公式(2),计算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中需要的制冷剂的量向每一个阀门1022发送第二调节指令,以使每一个阀门1022在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后,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中制冷剂的量为所述目标量;
其中,所述M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所述G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所述T1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T2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H1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焓值,其中,所述进口焓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确定;所述H2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焓值,其中,所述出口焓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确定;所述k2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湿度值常数;所述HS2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当前的湿度值。
在所述第二计算模块中,预先设定一个各个压力及各个温度对应下的各个焓值对应关系的文件,当所述第二计算模块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出口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出口压力值时,在所述关系文件中确定至少一个排管进出口对应的焓值。并根据各个传感器传送到的各个数值及第二公式计算得出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环境参数包括:当前的湿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中的至少一种时,例如,环境参数只包括:当前的湿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温度值,那么针对上述公式(2) 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可以为预先设置的默认值。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采集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出一个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利用所述制冷剂的目标量提供的冷量将控制中的水蒸气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以便保证可以利用这个制冷剂的目标量去处空气中的湿度,使湿度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利用上述公式(2)计算出制冷剂的量之后,可以根据制冷剂的量向各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该第二调节指令中可以携带相应阀门对应的制冷剂的量,或者携带相应阀门对应的开度。在第二调节指令中携带相应阀门对应的制冷剂的量时,各个阀门还需要根据该制冷剂的量确定出自身所需达到的开度,以根据该开度进行调节。在第二调节指令中携带相应阀门的开度时,各个阀门可以直接根据该开度进行调节。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每个阀门可以根据第二调节指令携带的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量,阀门准确的调节到相应的开度,包括:
每一个阀门1022,包括:阀体401和控制膜头402;
所述控制膜头402,与所属阀门1022中的所述阀体401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管理单元103发送的所述第二调节指令,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携带的目标开度值,将所属阀门1022中的所述阀体401的开度调节到所述目标开度值。
其中,该阀门至少可以是电磁阀或气动阀,本实施例以每一阀门均选用电磁阀为例进行说明,那么选定的电磁阀包括控制膜头及阀体,控制膜头用 于接收第二调节指令,其中所述第二调节指令中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量,所述控制膜头根据所述制冷剂的量确定出其对应所属阀门中所述阀体的目标开度,并根据所述阀体的开度调节至所述目标开度值。所述目标开度值根据接收到的第二调节指令携带的制冷剂的量变化,所述目标开度值随着制冷剂的量的增大而增大,比如接收第二调节指令携带的制冷剂的量为100m3/h,那么确定的所述目标开度值为2,当接收到第二调节指令携带的制冷剂的量为200m3/h,那么确定的所述目标开度值为3。
根据上述实施例,控制膜头接受第二调节指令,并根据第二调节指令携带的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量,确定所述阀门的目标开度值,控制所属阀门的阀体准确的至目标开度值,可以保证每个阀门可以根据第二调节指令携带的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量准确的调节到相应的开度,减少误差。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保证所述除湿系统可以不间断的循环制冷,所述除湿系统,进一步包括:
制冷压缩机501和冷凝器502;
所述制冷压缩机501,与每一个排管1021的出口连通,用于从每一个排管1021的出口吸入制冷剂,以及提供压力差,以将所述制冷剂传输给所述冷凝器502;
所述制冷压缩机,与每一个排管的出口相连通,并将每一个排管中的制冷剂吸入,根据提供的压力差将吸入的制冷剂传输给冷凝器,制冷压缩机的形式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来选取,比如可以选取为容积式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提供的压力差可以根据制冷剂的性质来确定,比如选用的制冷剂为R22(CHCLF2,二氟一氯甲烷),那么确定的升高到最大的压力为2MPa。如吸入的制冷剂的温度为30℃,压力为0.1MPa,根据提供的压力差,将制冷剂压力升高至2MPa,并将升高压力后的制冷剂传输至所述冷凝器。
所述冷凝器502,一端与所述制冷压缩机501连通,另一端与每一个阀门1022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制冷压缩机501传输的所述制冷剂,将所述制冷 剂冷凝,并将冷凝后的所述制冷剂通过每一个阀门1022传输给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
所述冷凝器,一端与制冷压缩机连通,另一端与每一个阀门相连,将冷凝后的制冷器传输给每一个阀门,冷凝器的形式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来选取,比如可以选取为蒸发式冷凝器,制冷剂在蒸发式冷凝器的管内冷凝,蒸发式冷凝器的管外接受空气的冷却,冷凝器可以根据具体业务需要放置在室外或者室内。如接收的制冷剂的温度为30℃,压力为2MPa,将制冷剂温度降低至-2℃,并将降低温度后的制冷剂传输至每一个阀门。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制冷压缩机提供的压力差将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升压并传输至冷凝器,冷凝器将接收到的制冷剂降温并传送至每一个阀门,从而保证所述除湿系统可以不间断的循环制冷。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为了保证每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得到更好的调节控制,进一步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601和膨胀阀602;其中,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601,与所述膨胀阀602连接,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出口温度值,并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出口温度值发送给所述膨胀阀602;
所述膨胀阀602,与所述每一个阀门1022相连,且与所述冷凝器502相连,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出口温度值,对自身开度进行调节。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要求来进行选型,本实施中选用双金属温度计采集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至少一个排管出口温度值实时传送给所述膨胀阀,当膨胀阀接收到的当前出口温度高于接收到的上一个出口温度,所述膨胀阀将所属阀体开度调大,当膨胀阀接收到的当前出口温度低于接收到的上一个出口温度,所述膨胀阀将所属阀体开度调小,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来具体的确定,比如可以根据具体除湿业务确定两个开度,比如当接收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传送的温度为5度时,调整开度到3,当接收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传送的温度为30度时, 调整开度到6。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至少一个排管出口温度值实时传送给所述膨胀阀,所述膨胀阀根据传送到的当前温度来调节所属阀体开度,来控制进入制冷剂通过膨胀阀的量,保证每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得到更好的调节控制。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为了保证制冷压缩机可以正常工作,且可以延长制冷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在制冷压缩机吸入的制冷剂,进行过气液分离处理,进一步包括:气液分离器701;
所述气液分离器701,与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的出口连通,与所述制冷压缩机501连通,从所述至少一个排管1021的出口吸入所述制冷剂,并将所述制冷剂分离成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和液体状态的制冷剂,以使所述气体状态的制冷剂输出至所述制冷压缩机501;
所述气液分离器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要求来进行选型,本实施中选用立式气液分离器,例如,制冷压缩机将要吸入的制冷剂中含有10%的液体,那么制冷剂要先进入到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处理,比如经过气液分离处理后制冷剂中的液体被完全分离,或者制冷剂中含有液体量降低到1%,那么气液分离处理后的制冷剂才被吸入到制冷压缩机中保证制冷压缩机及吸入的制冷剂中最大限度的减少液体状态的制冷剂,从而保证制冷压缩机可以正常工作,且可以延长制冷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气液分离器,先将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将制冷剂中的液体分离到气液分离器中,保证制冷压缩机及吸入的制冷剂中最大限度的减少液体状态的制冷剂,从而保证制冷压缩机可以正常工作,且可以延长制冷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为了保证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来灵活控制至少一个排管中的制冷剂的量,那么需要对每一个阀门来进行独立的控制,包括:
所述除湿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独立开关单元801;
所述至少一个独立开关单元801,与所述至少一个阀门1022一一对应相连;
每一个独立开关单元801,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对相连的阀门1022的开度进行调节。
例如,存在的阀门数量为3个,分别为阀门1、阀门2及阀门3,那么阀门1、阀门2及阀门3都有自己对应的独立开关单元1、独立开关单元2及独立开关单元3,比如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需要关闭阀门1,这个时候就不用通过管理单元来控制,而是直接通过独立开关单元1来关闭阀门1。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来灵活控制至少一个排管中的制冷剂的量。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至少一个独立开关单元,根据具体操作指令,控制所述至少一个阀门的开度调节,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来灵活控制至少一个排管中的制冷剂的量。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湿系统还可以包括:加湿器、加热器、过滤器、储液器、截止阀、电磁阀、高压表、低压表和监测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可以使所述除湿系统达到更好的除湿效果,其中,对于除湿系统还可以包括的上述各个器件,分别作如下说明:
1、加湿器。
其中,所述加湿器,可以根据具体的加湿指令,提高所述变风量风机出风湿度。
所述加湿器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要求来进行选型,本实施中选用湿膜式加湿器,例如,北方冬季空气比较干燥,当数据中心的湿度值低于35%时,就需要业务人员根据具体的湿度要求,开启加湿器,将数据中心的湿度升高。
2、加热器。
所述加热器,可以根据具体的加热指令,提高所述变风量风机的出风温度;
所述加湿器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要求来进行选型,例如,北方冬季 低温低,可根据数据中心具体的温度要求,比如要求数据中心的温度为25℃,就需要业务人员根据具体的温度要求,开启加热器,将数据中心的温度升高至25℃。
3、过滤器。
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冷凝器相连,可以用于过滤所述制冷剂中的杂质。
所述过滤器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要求来进行选型,本实施中选用干燥过滤器,用于过滤所述制冷剂中的杂质,例如当制冷剂中含有杂质为制冷剂结晶体,如果所述结晶体进入到排管中后,会造成排管堵塞,从而会影响除湿系统的除湿效率,所述过滤器就可将所述结晶体过滤出,保证没有杂质进入到排管中。
4、储液器。
所述储液器,与所述冷凝器相连,用于存储所述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
所述储液器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要求来进行选型,本实施中选用立式储液器,当冷凝器冷凝后的制冷剂如果量大,没有及时的传送到蒸发器中,那么这部分没有传送出的制冷剂就存储在储液器中。
5、截止阀。
所述截止阀,与所述储液器连通,用于当储液器需要清洗及检修时,关闭所述截止阀,用于阻止所述制冷剂流通。
例如,当储液器或者冷凝器,需要进行清洗或者检修时,就需要关闭截止阀,这样制冷剂就不能流通。
6、电磁阀。
所述电磁阀,与所述蒸发器及所述冷凝器连通,于当所述蒸发器或所述冷凝器需要清洗及检修时,关闭所述电磁阀,用于阻止所述制冷剂流通。
7、高压表。
所述高压表,安装于所述制冷压缩机和所述制冷剂连通处,用于采集制冷剂的压力。
所述高压表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要求来进行选型,实时采集所述制 冷压缩机和所述制冷剂连通处的压力。
8、低压表。
所述低压表,安装于所述制冷压缩机和所述蒸发器连通处,用于采集制冷剂的压力。
所述低压表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要求来进行选型,实时采集所述制冷压缩机和所述蒸发器连通处的压力。
9、监测单元。
所述监测单元,与所述除湿系统中任一或多个元件相连,用于监测与其相连的元件的工作状态,当监测到与其相连的任一元件工作异常时,显示所述工作异常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监测单元与蒸发器相连,当蒸发器中得一个排管发生泄漏,或排管中得制冷剂的量不足时,监测单元就会显示相关的异常信息,这个异常信息会显示在一个电子屏幕中。通过监测单元与与所述除湿系统中任一或多个元件相连,实时监测所述除湿系统中各个元件的工作状态,并及时发现工作异常的元件,并根据具体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上述装置内的各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除湿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利用所述管理单元,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根据所述当前的环境参数,向所述变风量风机发送第一调节指令,以及分别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
步骤902:利用所述变风量风机,接收所述管理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调节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调节指令进行相应风量的调节,以带动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空气流动;
步骤903:利用每一个阀门,接收所述管理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调节指 令,并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以控制每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
步骤904:利用每一个排管,根据内部制冷剂的量,在表面的空气流动下,将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
根据上述实施例,根据管理单元可以自动采集的当前环境参数,为变风量风机及阀门分别发送不同的调节指令,变风量风机及阀门接收到相应的调节指令后,做出不同的调节,从而可以提高除湿效率。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根据采集到的当前湿度值,确定一个风量值以便保证可以将湿度值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包括:
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湿度值;
根据公式(1)和所述当前的环境参数,计算风量值,并根据所述风量值向所述变风量风机发送所述第一调节指令,以使所述变风量风机将风量调节到所述风量值;
V=k1×Hs1-V0 (1)
其中,所述V用于表征所述风量值;所述HS1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湿度值;所述k1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湿度值常数;所述V0用于表征标准风量值。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根据采集到湿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出一个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以便保证可以利用这个制冷剂的目标量去处空气中的湿度,使湿度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包括:
根据公式(2)和所述当前的环境参数,计算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量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以使每一个阀门在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后,使得所 述至少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为所述目标量;
其中,所述M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所述G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所述T1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T2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H1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焓值,其中,所述进口焓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确定;所述H2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焓值,其中,所述出口焓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确定;所述k2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湿度值常数;所述HS2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当前的湿度值。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采集到的至少一个排管进出口压力值、至少一个排管进出口温度值,确定至少一个排管进出口对应的焓值,并根据当前的湿度值、至少一个排管进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以及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确定出一个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利用所述制冷剂的目标量提供的冷量将控制中的水蒸气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以便保证可以利用这个制冷剂的目标量去处空气中的湿度,使湿度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由于在蒸发器中每一个排管表面的空气流动时,空气就会带走每一个排管中的制冷剂提供的冷量,制冷剂的温度会相应的升高,为了保持制冷剂提供的冷量,就需要对制冷剂进行循环制冷处理。因此,下面将所述除湿系统应用于数据中心,所述除湿系统包括:管理单元(包含的元件图中未示出)、变风量风机,蒸发器、冷凝器、制冷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储液器,膨胀阀和过滤器为例,对除湿系统中制冷剂的循环过程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除湿系统结构图,该除湿系统中制冷剂的循环过程可以包括:
首先,在每一个排管中的制冷剂在经过空气流动带走其提供的冷量后, 通过所述制冷压缩机1004提供的压力差,被吸入至所述气液分离器1005中,气液分离器1005对吸入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处理,得到液体状态的制冷剂和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以使液体状态的制冷剂被分离在所述气液分离器1005中。
其次,制冷压缩机1004通过提供压力差,将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吸入进所述制冷压缩机1004中,并根据所述制冷压缩机1004提供的压力差,将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升高至与所述压力差对应的压力,以使升高压力后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被传输至所述冷凝器1006中。
再次,冷凝器1006将气体状态的制冷剂的温度降低,以使制冷剂的气体状态冷凝为液体状态,并将液体状态的制冷剂传输至所述储液器1007中。
再次,液体状态的制冷剂从储液器1007中被输出到过滤器1008,由过滤器将液体状态的制冷剂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以避免杂质进入到排管中。
再次,过滤后的所述制冷剂被传输至所述膨胀阀1009,膨胀阀1009根据每一个排管的出口温度,控制所述制冷剂的通过的流量,并通过所述膨胀阀1009的控制被传输至所述蒸发器1003中的每一个阀门10032。
最后,由每一个阀门10032通过控制所述制冷剂进入每一个排管10031中的量,将制冷剂传输至所述蒸发器1003中的每一个排管10031中,单次循环完成。
在上述制冷剂的循环过程中,可以利用管理单元1001对环境参数进行采集,以向变风量风机1002和蒸发器1003中的各个阀门10032发送相应的调节指令,变风量风机1002根据接收到的调节指令进行风量调节,各个阀门10032根据接收到的调节指令进行开度调节,以实现数据中心的除湿业务。
综上所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至少可以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管理单元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根据所述当前环境参数,向变风量风机发送第一调节指令,以及分别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所述变风量风机根据所述第一调节指令进行相应的风量调节,使得蒸发器中的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空气流动,与所述至少一个排管 一一对应连接的至少一个阀门,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控制每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在所述排管表面的空气流动下,根据所述制冷剂的量,将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可见本发明是管理单元可以自动采集的当前环境参数,为变风量风机及阀门分别发送不同的调节指令,变风量风机及阀门接收到相应的调节指令后,做出不同的调节,从而可以提高除湿效率。
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当前的湿度值及标准风量值,计算确定变风量风机需要调节到风量值,并根据所述风量值为所述变风量风机发送第一调节指令,由于这个风量值是采集到的当前湿度值来计算得出的,因此可以保证利用所述风量值可以将湿度值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集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出一个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利用所述制冷剂的目标量提供的冷量将控制中的水蒸气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以便保证可以利用这个制冷剂的目标量去处空气中的湿度,使湿度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膜头接受第二调节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携带的目标开度值,将所述阀体的开度调节至目标开度值,可以保证每个阀门可以根据第二调节指令携带的目标开度值准确的调节到相应的开度,减少误差。
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制冷压缩机提供的压力差将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升压并传输至冷凝器,冷凝器将接收到的制冷剂降温并传送至每一个阀门,从而保证所述除湿系统可以不间断的循环制冷。
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采集至少一个排管出口温度值实时传送给所述膨胀阀,所述膨胀阀根据传送到的当前温度来调节所属阀 体开度,来控制进入制冷剂通过膨胀阀的量,保证每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得到更好的调节控制。
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气液分离器,先将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将制冷剂中的液体分离到气液分离器中,保证制冷压缩机及吸入的制冷剂中最大限度的减少液体状态的制冷剂,从而保证制冷压缩机可以正常工作,且可以延长制冷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至少一个独立开关单元,根据具体操作指令,控制所述至少一个阀门的开度调节,可以根据具体的除湿业务,来灵活控制至少一个排管中的制冷剂的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中。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风量风机、蒸发器及管理单元;其中,所述蒸发器,包括至少一个排管和至少一个阀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和至少一个阀门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管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根据所述环境参数,向所述变风量风机发送第一调节指令,以及分别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
所述变风量风机,用于接收所述管理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调节指令,根据所述第一调节指令进行相应风量的调节,以带动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空气流动;
每一个阀门,用于接收所述管理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调节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以控制每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
每一个排管,用于根据内部制冷剂的量,在表面的空气流动下,将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湿度值;
所述管理单元,包括: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一计算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当前的湿度值,并将所述当前的湿度值发送给所述第一计算模块;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第一公式和所述当前的湿度值,计算风量值,并根据所述风量值向所述变风量风机发送所述第一调节指令,以使所述变风量风机将风量调节到所述风量值;
所述第一公式包括:
V=k1×Hs1-V0
其中,所述V用于表征所述风量值;所述HS1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湿度值;所述k1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湿度值常数;所述V0用于表征标准风量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湿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管理单元,包括:第二计算模块,以及包括第二湿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其中,
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当前的湿度值,并将所述当前的湿度值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模块;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并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模块;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并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模块;
所述流量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并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发送至所述第二计算模块;
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下述第二公式,计算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量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以使每一个阀门在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后,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为所述目标量;
所述第二公式包括:
M = G × ( T 1 - T 2 ) ( H 1 - H 2 ) + k 2 × H S 2
其中,所述M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所述G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所述T1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T2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H1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焓值,其中,所述进口焓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确定;所述H2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焓值,其中,所述出口焓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确定;所述k2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湿度值常数;所述HS2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当前的湿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阀门,包括:阀体和控制膜头;
所述控制膜头,与所属阀门中的所述阀体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管理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调节指令,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携带的目标开度值,将所属阀门中的所述阀体的开度调节到所述目标开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制冷压缩机和冷凝器;
所述制冷压缩机,与每一个排管的出口连通,用于从每一个排管的出口吸入制冷剂,以及提供压力差,以将所述制冷剂传输给所述冷凝器;
所述冷凝器,一端与所述制冷压缩机连通,另一端与每一个阀门相连,用于接收所述制冷压缩机传输的所述制冷剂,将所述制冷剂冷凝,并将冷凝后的所述制冷剂通过每一个阀门传输给所述至少一个排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和膨胀阀;其中,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膨胀阀连接,用于采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温度值,并将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温度值发送给所述膨胀阀;
所述膨胀阀,与所述每一个阀门相连,且与所述冷凝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温度值,对自身开度进行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气液分离器;其中,
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连通,与所述制冷压缩机连通,从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吸入所述制冷剂,并将所述制冷剂分离成气体状态的制冷剂和液体状态的制冷剂,以使所述气体状态的制冷剂输出至所述制冷压缩机;
和/或,
所述除湿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独立开关单元;
所述至少一个独立开关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阀门一一对应相连;
每一个独立开关单元,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对相连的阀门的开度进行调节。
8.一种对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除湿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所述管理单元,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根据所述当前的环境参数,向所述变风量风机发送第一调节指令,以及分别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
利用所述变风量风机,接收所述管理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一调节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调节指令进行相应风量的调节,以带动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空气流动;
利用每一个阀门,接收所述管理单元发送的所述第二调节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调节指令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以控制每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
利用每一个排管,根据内部制冷剂的量,在表面的空气流动下,将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湿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湿度值;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的环境参数,向所述变风量风机发送第一调节指令包括:
根据第一公式和所述当前的环境参数,计算风量值,并根据所述风量值向所述变风量风机发送所述第一调节指令,以使所述变风量风机将风量调节到所述风量值;
所述第一公式包括:
V=k1×Hs1-V0
其中,所述V用于表征所述风量值;所述HS1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湿度值;所述k1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湿度值常数;所述V0用于表征标准风量值。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湿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湿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的环境参数,分别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包括:
根据第二公式和所述当前的环境参数,计算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量向每一个阀门发送第二调节指令,以使每一个阀门在进行相应开度的调节后,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制冷剂的量为所述目标量;
所述第二公式包括:
M = G × ( T 1 - T 2 ) ( H 1 - H 2 ) + k 2 × H S 2
其中,所述M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中需要的制冷剂的目标量;所述G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表面的风量值;所述T1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T2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端表面的温度值;所述H1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焓值,其中,所述进口焓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进口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进口压力值确定;所述H2用于表征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焓值,其中,所述出口焓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排管出口温度值及所述至少一个排管的出口压力值确定;所述k2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湿度值常数;所述HS2用于表征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采集的所述当前的湿度值。
CN201610812844.5A 2016-09-09 2016-09-09 一种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440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12844.5A CN106440116B (zh) 2016-09-09 2016-09-09 一种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12844.5A CN106440116B (zh) 2016-09-09 2016-09-09 一种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40116A true CN106440116A (zh) 2017-02-22
CN106440116B CN106440116B (zh) 2019-06-04

Family

ID=58167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12844.5A Active CN106440116B (zh) 2016-09-09 2016-09-09 一种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4011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6382A (zh) * 2018-08-13 2018-12-21 大江控股集团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二次融合智能化成套环网柜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7537A1 (en) * 2004-05-18 2005-11-24 Delta Electronics, Inc. Fan speed control system
KR20100082521A (ko) * 2009-01-09 2010-07-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전기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US20150013356A1 (en) * 2013-07-02 2015-01-15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Hot gas reheat modulation
CN105445047A (zh) * 2015-11-12 2016-03-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除湿机除湿量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5864939A (zh) * 2016-03-08 2016-08-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以及除湿控制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57537A1 (en) * 2004-05-18 2005-11-24 Delta Electronics, Inc. Fan speed control system
KR20100082521A (ko) * 2009-01-09 2010-07-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전기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US20150013356A1 (en) * 2013-07-02 2015-01-15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Hot gas reheat modulation
CN105445047A (zh) * 2015-11-12 2016-03-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除湿机除湿量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5864939A (zh) * 2016-03-08 2016-08-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以及除湿控制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6382A (zh) * 2018-08-13 2018-12-21 大江控股集团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二次融合智能化成套环网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40116B (zh) 201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9033B (zh) 空调机组的冷水机组的防冻方法和装置
JP625780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異常検知システム
CN107084494B (zh) 电子膨胀阀的故障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和多联式空调系统
CA2575974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refrigerant-cycle systems
US742434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 reduction in an electric power system
US72753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refrigerant-cycle systems
EP1982127B1 (en) Flow control of refrigerant
EP1914483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refrigerant-cycle systems
CN109855256B (zh) 一种空调系统蒸发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07307683A (zh) 一种具有自加水功能的扩散吸收式文物展柜恒湿控制系统
CN107044699B (zh) 一种智能水冷型恒温恒湿空调机及其温湿度调节方法
KR101549691B1 (ko) 응축수를 이용한 에너지 절약형 항온 항습기
CN112344453B (zh) 一种空调及空调流量阀控制方法
CN108731241A (zh) 冷凝水循环制冷系统及方法
CN207471788U (zh) 一种空调器
CN106440116B (zh) 一种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944523A (zh) 一种基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精密空调的系统及方法
CN115264654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过负荷控制方法
CN115614846A (zh) 用于空调水洗模块补水的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CN207460723U (zh) 一种无水化微模块数据机房列间空调装置
CN205014526U (zh) 自恒温制冷系统
CN210425608U (zh) 一种全能效双通道制冷控湿机组
CN213810918U (zh) 一种节能除湿机
KR20120089115A (ko) 자동 제어 냉각 시스템
CN105003988A (zh) 自恒温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