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6409A - D2d通信方法和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 - Google Patents
D2d通信方法和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16409A CN106416409A CN201480075545.7A CN201480075545A CN106416409A CN 106416409 A CN106416409 A CN 106416409A CN 201480075545 A CN201480075545 A CN 201480075545A CN 106416409 A CN106416409 A CN 1064164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frame
- subframes
- sequence
- randomization
- patte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50069124 RAN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355633 Salmo salar ra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D2D通信方法和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由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执行的D2D通信方法包括以随机化模式在D2D子帧中发送信号。所述随机化模式基于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的相对子帧位置而设计,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由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帧中的多个D2D子帧组成。在另一实施例中,基于eNB调度的资源分配和基于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自身的选择的资源分配共享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领域,并且具体涉及D2D通信方法和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
背景技术
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是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并且是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LTE(长期演进)发布(release)12中的新的议题。D2D通信可以发生在有无线网络覆盖(例如,对于商用情况)或没有网络覆盖(例如,对于公共安全)的情况下。图1图示有无线网络覆盖和没有无线网络覆盖的示例性D2D通信。在图1的左侧,UE 101和UE 102在eNB 103的无线网络覆盖内,但是它们彼此直接通信(即,不通过eNB 103),并且eNB 103用于同步、资源调度等。在图1的右侧,UE 104和UE 105不在任何无线网络覆盖内,并且它们彼此直接通信。
3GPP RAN1#76会议协定基于eNB调度的资源分配(模式1)作为网络覆盖(INC)场景中的基本资源分配方法,并且基于UE自身的选择的资源分配(模式2)是覆盖外(OOC)场景中的基本资源分配方法。
发明内容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由具备设备到设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执行的D2D通信方法,包括:在时域内以随机化模式在D2D子帧中发送信号,其中所述随机化模式基于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的相对子帧位置而设计,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由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帧中的多个D2D子帧组成。根据第一方面,不同D2D子帧配置(例如,不同D2D子帧比)可以共享相同的随机化模式设计。
在第一方面中,可选地,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由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帧中的多个连续D2D子帧组成,并且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被分割为若干部分,在所述若干部分的每一个中发送一个或多个信号。这样,可以得到好的分集增益,因为在时域中信号更加分散。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由具备设备到设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执行的D2D通信方法,包括:以随机化模式在D2D子帧中发送信号,其中基于eNB调度的资源分配和基于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自身的选择的资源分配共享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根据第二方面,eNB可以灵活配置在模式1与模式2之间的随机化模式的边界,并且它们中的任意两个将不冲突。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具备设备到设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包括: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在时域内以随机化模式在D2D子帧中发送信号,其中所述随机化模式基于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的相对子帧位置而设计,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由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帧中的多个D2D子帧组成。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包括:发送单元,被配置为以随机化模式在D2D子帧中发送信号,其中基于eNB调度的资源分配和基于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自身的选择的资源分配共享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
前面是概述,并因此必然包含细节的简化、概括和省略。这里描述的设备和/或处理和/或其他主题的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在这里阐述的教导中变得明显。提供概述以便以简化形式引入概念的选择,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所述概念。该概述不意在指示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意在用于辅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本公开的上面和其他特征将变得更明显。理解到这些附图仅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并因此不被认为限制其范围,将通过使用附图用额外细节和特征描述本公开,其中:
图1图示有无线网络覆盖和没有无线网络覆盖的示例性D2D通信;
图2图示在一个SA时段中设计随机化模式的示例;
图3图示用于一个传输块的重发的、基于绝对D2D子帧和帧索引的示例性随机化模式设计;
图4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由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执行的D2D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一个传输块的重发的、基于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的相对子帧位置的示例性随机化模式设计;
图6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示例性虚拟纯D2D子帧序列;
图7图示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分割和信号的分派的示例,其中在一个部分中发送一个信号;
图8图示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分割和信号的分派的另一示例,其中在一个部分中发送两个信号;
图9图示用于确定在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要分割的部分的数目的选项;
图10图示基于循环移位将信号分派至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每个部分中的子帧的示例;
图11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单独的交织和整体的交织的示例;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的框图;
图13图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由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执行的D2D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4图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随机化模式设计的示例;以及
图1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参照形成详细描述的一部分的附图。在附图中,类似的符号通常标识类似的组件,除非上下文另有所指。将容易理解,本公开的各方面可以以种类广泛的不同配置来布置、替代、组合和设计,其全部可以被明确构思到并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
注意到,在说明书中可以基于用户设备(UE)来进行一些描述;然而,在本公开中的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不限于比如UE的移动电话,而可以是例如笔记本、平板电脑、传感器或具有D2D无线通信能力的其他设备。
半双工是D2D通信中的基本属性,其意味着一个UE不能在同一子帧中同时接收和发送,并且,带内发射也是D2D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其意味着一个UE的发送将导致对由另一UE发送的其他PRB的大功率泄露。因此,如果两个UE的D2D信道总是被分配至同一子帧内,则它们可能由于半双工问题而不能接收彼此的信号,并且可能从另一UE得到非常大的干扰。基于这样的考虑,尤其在时域对资源分配的随机化是减轻上述两个问题的合理的途径。
进行随机化的一个假设是基于随机化模式的。一旦UE选择一个随机化模式,UE就将在一段时间基于该模式发送D2D信号。不同UE可以选择不同随机化模式。因此,在不同随机化模式中反映随机化效果。对于相对更长时间的资源分配设计随机化模式、而不是在每个子帧中的动态选择,这还可以简化对SA(调度分派)的设计,以节约指示信令并降低UE的复杂度(不必经常监听信道)。
在D2D通信中,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可以在多个子帧中发送信号。这里,术语“信号”指代子帧中发送的任何内容,其可以是数据、控制和/或发现信道中的任何内容,并且这里的“一个信号”指代在一个子帧中发送的各个内容。例如,“一个信号”可以是没有重发的一个传输块(分组)。在此情况下,在一个子帧中发送所述一个传输块。替代地,“一个信号”也可以是一个传输块的重发中的一次。在此情况下,在多于一个子帧中发送一个传输块,所述多于一个子帧的每一个发送一次重发,并因此一次重发表示一个信号。在本公开中,可以基于预定数目的子帧设计随机化模式,并且对于下一预定数目的子帧,可以简单地重复随机化模式。换言之,随机化模式的设计是要对于每个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确定如何将信号分布在预定数目的子帧中。
对于本公开中的一些实施例,假设基于传输块的重发设计随机化模式,所述重发在一个调度分配(SA)时段中发送。换言之,上述的信号是传输块的重发。例如,要确定如何在作为SA时段的20ms内放置(drop)传输块的四次重发。并且,对于相对更长的数据模式(例如,100ms或200ms),可以仅仅重复一个SA时段中的重发的随机化模式。图2示出在一个SA时段中设计随机化模式的示例。在图2中,在第一SA时段中确定两个用于传输块的重发的模式,并且第二SA时段可以仅仅重复第一SA时段中的模式。注意到,这里依赖于不同软组合方法,一个传输块的重发可以表示相同内容或不同内容,但是所有这些重发涉及相同传输块或分组。如果软组合方法是跟随组合(Chase Combining,CC),则每次重发是相同的。接收的UE仅仅累积这些重发信号并解码有关分组。如果方法是递增冗余(IR),则每次重发的内容是不同的,并且接收的UE可以实现更低编码率。这里可能需要重发的一个示例性的业务类型是VoIP,因为这样的业务通常需要对于一个分组的多次重发以确保足够的接收性能。
注意到,尽管一些实施例基于传输块的重发,但是这些实施例也适用于若干传输块的发送而没有重发,并且用于设计随机化模式的时间段不限于一个SA时段,而是其可以是任何时间段,例如,两个SA时段。
作为设计用于发送信号的随机化模式的可能的解决方案,可以基于如图3所示的绝对D2D子帧和/或帧索引设计随机化模式。图3示出用于一个传输块的重发的、基于绝对D2D子帧和帧索引的示例性随机化模式设计。这里,需要分布四次重发RV0、RV1、RV2和RV4。在D2D子帧配置1中,在一个无线电帧中,仅3个子帧用于D2D通信(即,3个D2D子帧),其是SF#3、SF#4和SF#5。四次重发被设计为分别位于帧#N的SF#4、帧#N的SF#5、帧#N+1的SF#4、帧#N+1的SF#5中。换言之,基于绝对D2D子帧和帧索引设计用于重发的随机化模式。此外,在D2D子帧配置2中,5个子帧用于D2D通信,其是SF#2至SF#6,并且四次重发被设计为分别位于帧#N的SF#3、帧#N的SF#6、帧#N+1的SF#4、帧#N+1的SF#5中。可以看到,在此解决方案中,对于不同D2D子帧配置(例如,不同D2D子帧比,其是一个无线电帧中D2D子帧的数目与子帧的总数的比),可能需要设计特殊随机化模式。
在本公开中,提供了用于设计随机化模式的改进的解决方案。
第一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由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执行的D2D通信方法。所执行的D2D通信方法400包括:步骤401:在时域内以随机化模式在D2D子帧中发送信号。如上所述,为了避免不同的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之间的冲突,可以在时域中以随机化模式在各个D2D子帧中发送信号,并且不同的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可以选择不同随机化模式。在实施例中,基于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的相对子帧位置而设计随机化模式,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由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帧中的多个D2D子帧组成。换言之,第一实施例中的随机化模式不基于绝对D2D子帧和/或帧索引而设计,而是基于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的相对子帧位置而设计。在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仅包括D2D子帧而不包括LTE WAN子帧,并且从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帧中提取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的D2D子帧。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长度(其中的子帧的数目)可以依赖于应用场景而任意确定。例如,长度可以是一个SA时段。此外,这里的相对子帧位置(索引)可以是例如从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的第一D2D子帧开始的D2D子帧的序号。例如,如果在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存在10个D2D子帧,则第一D2D子帧至第十D2D子帧的相对子帧位置(索引)分别是序列中的0、1、2、……、9。根据第一实施例,要在随机化模式中发送的信号可以被分派至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的相对子帧位置,而与对应的绝对子帧和帧索引无关。例如,信号#1被分派至在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具有相对子帧位置2的D2D子帧,信号#2被分派至具有相对子帧位置5的D2D子帧,信号#3被分派至具有相对子帧位置7的D2D子帧,等等,而与那些相对子帧位置所对应的绝对子帧和帧索引无关。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不同D2D子帧配置(例如,不同D2D子帧比)可以共享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
图5示出用于一个传输块的重发的、基于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的相对子帧位置的示例性随机化模式设计。在图5的示例中,信号是传输块的重发;然而,其也适用于信号是传输块的发送的情况。在图5中,组织具有10个子帧的虚拟纯D2D子帧序列,其可以被认为是虚拟D2D帧。在虚拟D2D帧中,所有子帧用于D2D通信。虚拟D2D帧中的D2D子帧对应于(或可以映射至)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帧中的各个D2D子帧。在图5中示例性地图示三个D2D子帧配置。在D2D子帧配置1中,一个无线电帧中的三个子帧被配置用于D2D通信,即,D2D子帧比为30%。在D2D子帧配置2中,一个无线电帧中的五个子帧被配置用于D2D通信,即,D2D子帧比为50%。在D2D子帧配置3中,一个无线电帧中的全部子帧被配置用于D2D通信,即,D2D子帧比为100%。在实践中,D2D子帧配置1和2可以用于状态1/2/3UE,这意味着其D2D发送在受限资源中,以避免对LTE WAN业务的干扰,并且D2D子帧配置3可以用于状态4UE。状态1/2/3/4UE的定义可以参照“On scheduling procedure for D2D”(R1-140778,爱立信),其通过引用合并于此。虚拟D2D帧中的D2D子帧可以是(或映射至)无线电帧中的任何D2D子帧。优选地,虚拟D2D帧中的D2D子帧是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帧中的连续D2D子帧。这里,“连续D2D子帧”意味着它们之间没有其他D2D子帧,但可以有其他LTE WAN子帧。例如,对于D2D子帧配置1,虚拟D2D帧中的D2D子帧SF#0至SF#9可以分别是帧#N中的子帧SF#3至SF#5、帧#N+1中的子帧SF#3至SF#5、帧#N+2(未示出)中的子帧SF#3至SF#5和帧#N+3(未示出)中的子帧SF#3;对于D2D子帧配置2,虚拟D2D帧中的D2D子帧SF#0至SF#9可以分别是帧#N中的子帧SF#2至SF#6、和帧#N+1中的子帧SF#2至SF#6;并且对于D2D子帧配置3,虚拟D2D帧中的D2D子帧SF#0至SF#9可以是帧#N中的子帧SF#0至SF#9。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可以基于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的相对子帧位置设计随机化模式。在图5的示例中,随机化模式的设计要确定传输块的重发应被放置至虚拟D2D帧中的哪些D2D子帧。虚拟D2D帧中的相对子帧位置(索引)将用于指示要被分派用于重发的子帧。作为图5所示的示例,重发RV0、RV1、RV2和RV3分别被分派至虚拟D2D帧中的子帧SF#1、SF#3、SF#5、和SF#9(相对子帧位置)。在重发被分派至虚拟D2D帧中的相对子帧位置之后,对于不同D2D子帧配置,通过上述映射可以将重发分派至无线电帧中的D2D子帧。根据第一实施例,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可以用于不同D2D子帧配置,并因此用于具有不同状态的UE。因此,不需要对于不同D2D子帧配置设计不同随机化模式,其可以简化随机化模式设计和测试工作。
注意到,上述示例中的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尺寸是10个子帧,其等于一帧,但是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尺寸可以依赖于不同应用而任意确定。优选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包括各自由10个D2D子帧组成的一个或多个虚拟D2D帧,如图6所示。在此情况下,LTE中的术语可以容易地应用于本公开。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可以由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帧中的多个连续D2D子帧组成,如上所述。在此情况下,为了得到好的分集增益,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可以被分割为若干部分,在所述若干部分的每一个中发送一个或多个信号。图7示出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分割和信号的分派的示例,其中在一个部分中发送一个信号。在图7中,在被示出为一个虚拟D2D帧的一个SA时段内设计随机化模式,并且这样的虚拟D2D帧被分割为4个部分。每个部分可以放置传输块的一次重发,例如,RV0、RV1、RV2或RV3。这样的行为在得到好的分集增益上可能是有用的,因为使重发更加分散。替代地,当在随机化模式内要发送的信号的数目(重发次数)大于所分割的部分的数目时,多于一个信号可以被放置到一个部分中。图8示出这样的示例。在图8中,重发次数(4)大于所分割的部分的数目(2),并且在每个部分中发送两次重发。在此情况下,可以在同一部分中的两次重发之间设计一些偏移,以避免彼此接近。
关于应将随机化模式分割为多少部分,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而确定。下面,描述两个示例性选项。在第一选项中,所述部分的数目可以基于在所述随机化模式内要发送的信号的数目(例如,重发次数)而确定。优选地,部分的数目等于在随机化模式中要发送的信号的数目。图9中的选项1-1和选项1-2示出上述选项。在选项1-1中,一个SA时段内的虚拟D2D帧(10个虚拟D2D子帧)被分割为5个部分,因为重发次数为5,并且RV0-RV4被放置到各个部分中。在选项1-2中,重发次数为2,因此虚拟D2D帧被分割为2个部分。RV0和RV1被放置到各个部分中。在第二选项中,若干部分的数目基于D2D子帧比而确定。如上所述,D2D子帧比表示在一个无线电帧中D2D子帧的数目与子帧的总数的比。根据第二选项,同一无线电帧中的D2D子帧将被分组为一个部分。图9中的选项2通过以图7中的D2D子帧比(30%)为例示出第二选项。如所示,虚拟D2D帧被分割为4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的每个具有三个D2D子帧,其对应于一个无线电帧中的三个D2D子帧,如图7所示,并且最后一部分仅具有一个D2D子帧。
关于如何将每次发送放置到每个所分割的部分中,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而确定。例如,在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每个部分中要发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可以被随机分派至各个部分中的D2D子帧。作为另一示例,在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每个部分中要发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可以被基于循环移位而分派至各个部分中的D2D子帧。图10示出基于循环移位的分派示例。这里,假设所分割的部分的数目和重发次数都是2,如图9的选项1-2所示,则在每个部分中发送重发的D2D子帧的索引循环移位。如图10示例性所示,对于RV0的D2D子帧可以从SF#0循环移位至SF#4,等等;并且对于RV1的D2D子帧可以从SF#5循环移位至SF#9,等等,或从SF#7循环移位至SF#9,然后回到SF#5,等等。然而,循环移位的初始索引可以任意确定。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小区或簇ID,对不同簇或小区设计不同随机化模式设计或具有不同初始化的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在本公开中,术语“随机化模式设计”指代用于确定随机化模式的原理、等式、列表等。例如,包括多个随机化模式的模式列表可以被认为是随机化模式设计。术语“初始化”可以指代输入至原理的初始条件或输入至等式的初始值以根据原理或等式生成随机化模式,或者指代在列表中选择随机化模式的索引。
此外,如上所述,随机化模式可以被设计用于一个虚拟纯D2D子帧序列,并且对于其他(例如,之后的)虚拟纯D2D子帧序列,可以简单地重复随机化模式。相反,不同虚拟纯D2D子帧序列可以使用不同随机化模式。替代地,不同虚拟纯D2D子帧序列可以共享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并且,可以基于各个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序号确定对于每个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的初始化。序号可以是用于指示序列的任何数字,例如,其可以与虚拟D2D帧的帧索引相同。例如,如图6所示,对于虚拟D2D帧帧#N和帧#N+1,可以分别基于序号N和N+1确定初始化。此外,序号还可以是SA时段索引。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可以在随机化模式的设计中执行时域和频域中的交织。时域和频域中的交织除了考虑时域外,还考虑频域中的随机化。交织可以是单独的交织或整体的交织。对于单独的交织,时域随机化和频域随机化单独执行。对于整体的交织,执行涉及时域和频域两者的整体的随机化。整体的交织具有带内发射(以避免两个UE总是在同一子帧中)的益处。图11示出单独的交织和整体的交织的示例。在图11的示例中,提供4个时间资源和2个频率资源,并且以频率优先方式给出对应资源ID。在单独的交织中,首先执行时域随机化,然后施加对于频率资源的依赖于时间资源的交错(swap)。在整体的交织中,以循环方式执行资源的旋转。注意到,图11所示的交织方式仅是示例,并且其他交织方式也是可能的。
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还提供具备设备到设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例如,具备D2D功能的UE)1200。图12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1200的框图。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1200包括:发送单元1201,被配置为在时域内以随机化模式在D2D子帧中发送信号,其中所述随机化模式基于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的相对子帧位置而设计,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由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帧中的多个D2D子帧组成。
根据本公开的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1200可以可选地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1201,用于执行用于处理在无线设备1200中的各个单元的各种数据和控制操作的有关程序;ROM(只读存储器)1213,用于存储由CPU 1210执行各种处理和控制所需的各种程序;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215,用于存储在CPU 1210的处理和控制的过程中临时产生的中间数据;和/或存储单元1217,用于存储各种程序、数据等。上述发送单元1201、CPU 1210、ROM1213、RAM 1215和/或存储单元1217等可以经由数据和/或命令总线1220互连,并在彼此之间传送信号。
如上所述的各个单元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现方式,上述发送单元1201的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并且上述CPU 1210、ROM 1213、RAM 1215和/或存储单元1217可能不是必要的。替代地,上述发送单元1201的功能也可以由功能软件结合上述CPU1210、ROM 1213、RAM 1215和/或存储单元1217等实现。
注意到,上面对于方法的描述也适用于设备,并因此这里省略细节。
第二实施例
如上所述,3GPP RAN1#76会议已经协定基于eNB调度的资源分配(模式1)作为网络覆盖(INC)场景中的基本方法,并且基于UE自身的选择的资源分配(模式2)是覆盖外(OOC)场景中的基本资源分配方法。在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中,考虑到eNB可以灵活配置模式1和模式2之间的随机化模式边界,假设模式1资源分配和模式2资源分配共享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以便避免不同随机化模式之间的资源冲突。注意到,这里的资源不仅指代数据,还指代控制和发现资源。模式1资源分配和模式2资源分配还分别称为基于eNB调度的资源分配和基于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自身的选择的资源分配。
图13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由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执行的D2D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包括步骤1301:以随机化模式在D2D子帧中发送信号,其中基于eNB调度的资源分配和基于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自身的选择的资源分配共享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
如上所述,在本公开中,术语“随机化模式设计”指代用于确定随机化模式的原理、等式、列表等。例如,包括通常彼此不冲突的多个随机化模式的模式列表可以被认为是随机化模式设计。共享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的模式1和模式2可以意味着可以从相同随机化模式列表选择用于在模式1和模式2两者中发送的资源。在此情况下,eNB可以灵活配置哪个随机化模式属于模式1、以及哪个模式属于模式2,并且随机化模式的任两个没有冲突。
图14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随机化模式设计的示例。图14示出数据模式(随机化模式)1-4用于模式1资源分配,并且模式5-6用于模式2资源分配。注意到,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数据或随机化模式可以指代时域中的随机化模式或时域和频域两者中的随机化模式,如图2所示。图14示出在时域中的示例。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模式1和模式2共享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使得这8个模式彼此不冲突。假设eNB重新配置数据模式1-3用于模式1资源分配并且数据模式4-8用于模式2资源分配,则因为对于所有这些模式考虑相同设计,所以将不存在冲突。例如,数据模式4中的四次重发可以在SF#0、SF#3、SF#6和SF#8中发送,并且数据模式5中的另四次重发可以在SF#1、SF#4、SF#7和SF#9中发送。相反,如果模式1和模式2不共享相同随机化设计,则当数据模式4被重配置用于模式2资源分配时,数据模式4可能与数据模式5-8中的任一冲突,因为在此情况下与数据模式5-8无关地设计数据模式4。
注意到,第二实施例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组合,或与基于绝对D2D子帧和/或帧索引设计随机化模式的解决方案组合。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还提供了具备设备到设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例如,具备D2D功能的UE)1500。图15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1500的框图。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1500包括:发送单元1501,被配置为以随机化模式在D2D子帧中发送信号,其中基于eNB调度的资源分配和基于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自身的选择的资源分配共享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
根据本公开的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1500可以可选地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1510,用于执行用于处理在无线设备1500中的各个单元的各种数据和控制操作的有关程序;ROM(只读存储器)1513,用于存储由CPU 1510执行各种处理和控制所需的各种程序;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515,用于存储在CPU 1510的处理和控制的过程中临时产生的中间数据;和/或存储单元1517,用于存储各种程序、数据等。上述发送单元1501、CPU 1510、ROM1513、RAM 1515和/或存储单元1517等可以经由数据和/或命令总线1520互连,并在彼此之间传送信号。
如上所述的各个单元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现方式,上述发送单元1501的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并且上述CPU 1510、ROM 1513、RAM 1515和/或存储单元1517可能不是必要的。替代地,上述发送单元1501的功能也可以由功能软件结合上述CPU1510、ROM 1513、RAM 1515和/或存储单元1517等实现。
注意到,上面对于方法的描述也适用于设备,并因此这里省略细节。
本发明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软件与硬件的结合实现。在上述每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每个功能块可以由LSI实现为集成电路。它们可以单独形成为芯片,或可以形成一个芯片以便包括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取决于集成程度的差别,这里的LSI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或极大LSI。然而,实现集成电路的技术不限于LSI,并且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实现。此外,可以使用可以在LSI的制造之后编程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可以重新配置在LSI内布置的电路单元的设置和连接的可重配置处理器。此外,可以通过使用例如包括DSP或CPU的计算部件执行每个功能块的计算,并且每个功能的处理步骤可以作为程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用于运行。此外,当根据半导体技术或其他衍生技术的发展出现用于实现替代LSI的集成电路的技术时,显然功能块可以通过使用这样的技术集成。
注意到,本发明意在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说明书中呈现的描述和已知技术而进行各种改变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内容和范围,并且这样的改变和应用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此外,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内容的范围内,可以任意组合上述实施例的构成要素。
Claims (20)
1.一种由具备设备到设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执行的D2D通信方法,包括:
在时域内以随机化模式在D2D子帧中发送信号,其中
所述随机化模式基于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的相对子帧位置而设计,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由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帧中的多个D2D子帧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2D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信号是传输块的重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2D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包括各自由10个D2D子帧组成的一个或多个虚拟D2D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2D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由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帧中的多个连续D2D子帧组成,并且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被分割为若干部分,在所述若干部分的每一个中发送一个或多个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2D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若干部分的数目基于在所述随机化模式内要发送的信号的数目而确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2D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若干部分的数目基于D2D子帧比而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2D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每个部分中要发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被随机分派至各个部分中的D2D子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2D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每个部分中要发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被基于循环移位而分派至各个部分中的D2D子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2D通信方法,其中
基于小区或簇ID,对不同簇或小区设计不同随机化模式设计或具有不同初始化的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2D通信方法,其中
不同虚拟纯D2D子帧序列共享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并且基于各个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序号确定对于每个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的初始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2D通信方法,其中
在随机化模式的设计中执行时域和频域中的交织。
12.一种由具备设备到设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执行的D2D通信方法,包括:
以随机化模式在D2D子帧中发送信号,其中
基于eNB调度的资源分配和基于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自身的选择的资源分配共享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
13.一种具备设备到设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在时域内以随机化模式在D2D子帧中发送信号,其中
所述随机化模式基于虚拟纯D2D子帧序列中的相对子帧位置而设计,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由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帧中的多个D2D子帧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其中
所述信号是传输块的重发。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其中
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包括各自由10个D2D子帧组成的一个或多个虚拟D2D帧。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其中
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由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帧中的多个连续D2D子帧组成,并且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被分割为若干部分,在所述若干部分的每一个中发送一个或多个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其中
在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每个部分中要发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被随机分派至各个部分中的D2D子帧。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其中
在所述虚拟纯D2D子帧序列的每个部分中要发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信号被基于循环移位而分派至各个部分中的D2D子帧。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其中
在随机化模式的设计中执行时域和频域中的交织。
20.一种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以随机化模式在D2D子帧中发送信号,其中
基于eNB调度的资源分配和基于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自身的选择的资源分配共享相同随机化模式设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22782.8A CN110602793B (zh) | 2014-05-16 | 2014-05-16 | D2d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集成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4/077697 WO2015172392A1 (en) | 2014-05-16 | 2014-05-16 |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2d-enabled wireless device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22782.8A Division CN110602793B (zh) | 2014-05-16 | 2014-05-16 | D2d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集成电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16409A true CN106416409A (zh) | 2017-02-15 |
CN106416409B CN106416409B (zh) | 2019-11-22 |
Family
ID=544792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22782.8A Active CN110602793B (zh) | 2014-05-16 | 2014-05-16 | D2d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集成电路 |
CN201480075545.7A Active CN106416409B (zh) | 2014-05-16 | 2014-05-16 | D2d通信方法和具备d2d功能的无线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22782.8A Active CN110602793B (zh) | 2014-05-16 | 2014-05-16 | D2d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集成电路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10575351B2 (zh) |
EP (2) | EP3627945B1 (zh) |
JP (1) | JP6391056B2 (zh) |
CN (2) | CN110602793B (zh) |
WO (1) | WO201517239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212773B2 (en) * | 2018-06-27 | 2021-1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unication of sidelink transmission pattern to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WAN)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163252A1 (en) * | 2010-12-27 | 2012-06-28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harq and link adaptation of device to device link in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 equipments and relaying by user equipment |
CN102984699A (zh) * | 2012-12-03 | 2013-03-2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D2d通信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
CN103209487A (zh) * | 2012-01-17 | 2013-07-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
CN103428818A (zh) * | 2012-05-24 | 2013-1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发现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3581093A (zh) * | 2012-08-10 | 2014-02-1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信号发送及接收方法、设备及设备发现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787181B2 (en) | 2008-01-14 | 2014-07-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allocation randomization |
AU2010298845B8 (en) | 2009-09-27 | 2014-02-2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20110037430A (ko) | 2009-10-06 | 2011-04-13 | 주식회사 팬택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방법 및 그 송신장치, 이에 대응하는 수신장치 |
KR20120100833A (ko) * | 2011-03-04 | 2012-09-12 | 한국항공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 단말간 직접통신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단말 |
CN102547984B (zh) * | 2012-02-23 | 2015-03-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到设备通信中寻呼的方法及装置 |
US8848591B2 (en) | 2012-02-27 | 2014-09-3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ssage acknowledgment feedback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laid on a cellular network |
TWI620459B (zh) * | 2012-05-31 | 2018-04-01 |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 在蜂巢式通訊系統中賦能直鏈通訊排程及控制方法 |
US9844031B2 (en) | 2012-06-27 | 2017-12-12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cessor |
WO2014003090A1 (ja) | 2012-06-27 | 2014-01-0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KR102026164B1 (ko) | 2012-07-13 | 2019-09-27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디스커버리 방법 |
CN103795668B (zh) | 2012-11-02 | 2017-08-1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基站、终端、及系统 |
US9112685B2 (en) | 2013-05-10 | 2015-08-18 | Blackberry Limited | Mechanisms for direct inter-device signaling |
WO2015016963A1 (en) * | 2013-08-01 | 2015-02-05 | Fujitsu Limited | Terminal clustering |
US10075972B2 (en) | 2013-10-28 | 2018-09-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for device-to-device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833141B1 (en) * | 2014-01-29 | 2023-08-1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Resource selection for device to device discovery or communication |
US9629145B2 (en) | 2014-03-20 | 2017-04-18 | Intel Corporation | Resource allocation technique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s |
WO2015152580A1 (ko) * | 2014-03-30 | 2015-10-08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5152581A1 (ko) * | 2014-03-30 | 2015-10-08 | 엘지전자(주) | 단말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5156604A1 (ko) * | 2014-04-08 | 2015-10-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960518B1 (ko) | 2014-04-21 | 2019-07-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단말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5167249A1 (ko) | 2014-04-29 | 2015-11-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EP3140944B1 (en) * | 2014-05-08 | 2021-06-23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
US10129854B2 (en) * | 2014-05-09 | 2018-11-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ransceiving terminal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10051610B2 (en) * | 2014-05-09 | 2018-08-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chemes related to resource allocation, discovery and signaling in D2D systems |
JP6488285B2 (ja) * | 2014-05-09 | 2019-03-20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
KR102255032B1 (ko) | 2014-05-09 | 2021-05-24 |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 D2d 통신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MX366501B (es) * | 2014-08-06 | 2019-07-11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Prioridad de dispositivo a dispositivo (d2d) y control de acceso. |
US9894651B2 (en) * | 2014-08-08 | 2018-02-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2D communications |
-
2014
- 2014-05-16 WO PCT/CN2014/077697 patent/WO201517239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5-16 CN CN201911022782.8A patent/CN110602793B/zh active Active
- 2014-05-16 CN CN201480075545.7A patent/CN106416409B/zh active Active
- 2014-05-16 JP JP2016562573A patent/JP6391056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5-16 EP EP19208225.3A patent/EP3627945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5-16 EP EP14892051.5A patent/EP3143821B1/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9-29 US US15/280,889 patent/US10575351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16 US US16/744,418 patent/US11172526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0-12 US US17/499,682 patent/US11700655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5-26 US US18/324,734 patent/US20230300921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163252A1 (en) * | 2010-12-27 | 2012-06-28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harq and link adaptation of device to device link in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 equipments and relaying by user equipment |
CN103209487A (zh) * | 2012-01-17 | 2013-07-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
CN103428818A (zh) * | 2012-05-24 | 2013-1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发现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3581093A (zh) * | 2012-08-10 | 2014-02-1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信号发送及接收方法、设备及设备发现系统 |
CN102984699A (zh) * | 2012-12-03 | 2013-03-2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D2d通信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575351B2 (en) | 2020-02-25 |
US20200154495A1 (en) | 2020-05-14 |
EP3627945B1 (en) | 2021-02-17 |
US20170019943A1 (en) | 2017-01-19 |
EP3143821B1 (en) | 2020-01-01 |
EP3143821A4 (en) | 2017-06-21 |
CN110602793B (zh) | 2024-01-05 |
CN110602793A (zh) | 2019-12-20 |
US11172526B2 (en) | 2021-11-09 |
US11700655B2 (en) | 2023-07-11 |
US20230300921A1 (en) | 2023-09-21 |
JP6391056B2 (ja) | 2018-09-19 |
WO2015172392A1 (en) | 2015-11-19 |
JP2017516385A (ja) | 2017-06-15 |
EP3143821A1 (en) | 2017-03-22 |
US20220039091A1 (en) | 2022-02-03 |
EP3627945A1 (en) | 2020-03-25 |
CN106416409B (zh) | 2019-1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679284C1 (ru) |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узел enode b 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 |
CN109565420A (zh) | 用于低等待时间应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结构 | |
CN109565488A (zh) | 基站、用户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5556885B (zh) | 全双工通信方法和相关的无线基站 | |
ES2673728T3 (es) | Programación de recursos de datos de enlace descendente | |
JP2015508601A (ja) | リンケージリソース分配方法及びユーザ装置、多重伝送方法及び基地局 | |
CN105684509A (zh) | D2d通信方法、d2d使能的无线设备以及演进的节点b | |
JP2019530274A (ja) | 基地局、ユーザ機器、およびワイヤレス通信方法 | |
US20230300921A1 (en) |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2d-enabled wireless device | |
WO2012173250A1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6165119A1 (en) | Method and access node for signaling scheduling information to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performing scheduled communications | |
CN109997386A (zh) | 移动通信的上行链路部分子帧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201821B (zh) | 序列生成和分配 | |
JP6534022B2 (ja)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JP7084518B2 (ja) |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 |
CN116830728A (zh) | 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及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