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6357A - 通信系统和负载均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和负载均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6357A
CN106416357A CN201580029007.9A CN201580029007A CN106416357A CN 106416357 A CN106416357 A CN 106416357A CN 201580029007 A CN201580029007 A CN 201580029007A CN 106416357 A CN106416357 A CN 106416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ty
base station
measurement result
cell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90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6357B (zh
Inventor
A·苏亚雷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16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6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6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63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25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 H04W28/0942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based on measured or predicted load of entities- o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04W28/0861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58Management thereof based on metrics 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94Definit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操作第一小区的第一基站和操作第二小区的第二基站。第一基站基于针对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获得的第一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判断为负载应从第一小区向第二小区卸载。第一基站基于针对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各自的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第二比较来控制负载均衡,其中,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表示操作第二小区的基站不会基于针对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将负载向第一小区卸载。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和负载均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蜂窝或无线电信网络,并且尤其但不仅仅涉及无线接入网中的负载分布的优化。本发明尤其但不仅仅涉及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所规定的长期演进(LTE)标准而实现的无线电信网络。
背景技术
在3GPP LTE网络中,无线接入网(RAN)的基站(即,演进型NodeB,eNB)在核心网(CN)和位于该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的用户设备(UE)之间发送数据和信令。RAN的基站通常包括多个“常规”基站或“宏”基站以及多个“小小区”或“微微”基站(通常被称为低功率节点,LPN)。在LTE中,RAN被称为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网(E-UTRAN),并且核心网被称为演进型分组核心(EPC)网。用户设备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移动通信装置、用户通信装置和/或膝上型计算机等。
在LTE网络中,多个不同的负载度量可以通过诸如“X2”接口等的适当的基站间接口在相邻基站之间进行交换。如3GPP TS 36.423的第9.1和9.2部分所述,这种负载度量包括以下内容中的一个或多个:
-复合可用容量(Composite Available Capacity,CAC)
-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使用:i)针对保证比特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承载;ii)针对非GBR承载;或iii)这两者;
-传输网络层(Transport Network Layer,TNL)负载;以及
-硬件(HW)负载。
可以针对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单独报告这些测量值中的各测量值。
所谓的移动负载均衡(Mobility Load Balancing,MLB)功能负责优化网络节点(例如,基站)的移动参数结构,以使得网络中的负载的分布均衡。MLB依赖于在相邻基站之间交换的包括以上度量的信息。
通常,发起负载均衡过程的基站判断哪些基站需要报告哪些测量值,并且处理所报告的测量值以判断是否有必要调整任何关联的移动参数。通常,如果所服务的小区中的负载比相邻小区所报告的负载至少大某一余量,则MLB功能进行卸载(offloading)。该余量的目的是防止振荡和过于频繁的参数变化。尽管不同的负载度量可以是相关的,但在MLB功能考虑到不同的度量或链路方向(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情况下,两个小区之间在相反的方向上可能仍存在不均衡。
这种不均衡可能引起基站之间的冲突,即,操作小区A的基站可以尝试向小区B进行卸载,而操作小区B的基站可以同时或随后尝试向小区A进行卸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通信网络的性能以及改善在小区之间可以进行卸载的方式。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其在通信网络中操作小区,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分别操作各自的小区以与多个用户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多个基站,所述基站包括:获得部件,用于获得:i)针对所述基站所操作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ii)用于标识针对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不同基站所操作的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信息;iii)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以及iv)用于标识针对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信息;用于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一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来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的部件,其中,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情况表示负载应从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第二小区卸载;用于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来判断是否满足第二条件的部件,其中,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表示所述不同基站不会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将负载从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第一小区卸载;以及控制部件,用于在至少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判断来控制负载均衡,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被配置为能够发起从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的卸载。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其在通信网络中操作小区,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分别操作各自的小区以与多个用户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多个基站,所述基站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获得:i)针对所述基站所操作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ii)用于标识针对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不同基站所操作的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信息;iii)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以及iv)用于标识针对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信息;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一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来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其中,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情况表示负载应从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第二小区卸载;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来判断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其中,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表示所述不同基站不会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将负载从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第一小区卸载;以及在至少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判断来控制负载均衡,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能够发起从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的卸载。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系统,包括上述的基站、操作所述第二小区的基站以及至少一个用户通信装置。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所进行的方法,所述基站在通信网络中操作小区,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分别操作各自的小区以与多个用户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多个基站,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步骤,用于获得:i)针对所述基站所操作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ii)用于标识针对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不同基站所操作的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信息;iii)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以及iv)用于标识针对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信息;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一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来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其中,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情况表示负载应从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第二小区卸载;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来判断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其中,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表示所述不同基站不会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将负载从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第一小区卸载;以及控制步骤,用于在至少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判断来控制负载均衡,其中,所述控制步骤被配置为能够发起从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的卸载。
本发明针对所公开的所有方法提供用于在相应的设备上执行的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设备自身(用户设备、节点或者其组件)以及更新设备的方法。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本发明可适用的类型的移动电信系统;
图2是适合在图1的电信网络中使用的移动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3是适合在图1的电信网络中使用的基站的框图;
图4示出图1的电信网络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性负载度量;
图5示出图1的电信网络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性负载均衡功能;
图6示出根据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示例性负载度量;
图7是具有绝对阈值的示例性负载度量和具有相对阈值的示例性负载度量的比较;
图8示出根据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示例性负载度量;以及
图9是示出在执行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情况下图1的电信网络的要素之间所交换的消息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概述
图1示意性示出移动(蜂窝)电信系统1,该移动(蜂窝)电信系统1包括多个移动通信装置3-1~3-3(各自包括移动电话或其它可兼容用户设备)以及多个基站5-1~5-3(各自操作关联的小区(分别为小区A~C))。基站5-1~5-3中的任何基站可以包括常规宏eNB和/或小小区基站(诸如家庭演进型NodeB(HeNB)以及/或者微微基站或毫微微基站等)。
在本示例中,一开始经由第三基站5-3所操作的小区C来服务第一移动通信装置3-1,并且一开始经由第一基站5-1所操作的小区A来服务第二和第三移动通信装置3-2和3-3。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尽管为了说明而在图1中示出三个移动通信装置3和三个基站5,但在部署系统中可以存在附加的用户设备和/或基站。还应理解,各基站5可以操作多于一个小区。
各基站5与核心网7之间的通信是经由所谓的“S1”接口来进行的。核心网7通常包括为了简便而省略的归属用户服务器(HSS)、移动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S-GW)和分组数据网(PDN)网关(P-GW)等。
还针对相邻基站5之间的通信提供“X2”接口,以便于在相邻基站5之间(直接地或经由诸如小小区网关和/或X2网关等的其它节点)进行数据交换。
在移动电信系统1中,基站5有利地被配置为通过考虑到各自的相邻基站所报告来的多个负载度量来进行移动负载均衡。例如,第一基站5-1被配置为进行如下请求:定期地或者在第一基站5-1判断为自身的负载高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请求通过其它基站5-2和5-3至少之一报告多个负载度量。其它基站5-2和5-3生成负载度量并将负载度量发送至请求基站5-1,基于这些负载度量,MLB功能可以判断是否应向相邻小区B和C中的一个或多个小区发起卸载。
然而,在仅请求了度量的子集或者MLB功能仅考虑到度量的子集来判断基站的卸载决定的情况下、以及/或者在不同的基站基于度量的不同集合做出卸载决定的情况下,可能仍会出现冲突。例如,在下行链路方向上,小区(例如,小区A)的PRB使用可以大于其它小区(例如,小区B)的PRB使用与预定余量之和。这可以表示为:PRBDL(小区A)>PRBDL(小区B)+余量。然而,同时,在上行链路方向上,小区B的PRB使用可以大于小区A的PRB使用与预定余量之和(PRBUL(小区B)>PRBUL(小区A)+余量)。这种冲突可能引起一个或多个UE在小区之间的重复(不必要)切换、对于受影响用户而言的后续性能劣化以及信令负载的增加。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第一基站5-1的MLB功能被配置为将针对自身的小区(小区A)所报告的多个度量中的第一度量与针对相邻小区(即,在第二基站5-2的情况下为小区B以及在第三基站5-3的情况下为小区C)的相应度量进行比较,并且将针对相邻小区所报告的各不同度量(例如,第一度量以外的所有度量)与针对自身小区所获得的相应度量进行比较,以判断特定的相邻小区是否是用于进行卸载的适当候选。具体地,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特定小区是用于进行卸载的适当候选:
(1)存在第一度量Qi,其中Qi(A)≥Qi(B)+M1(i),以及
(2)对于所有其它“次级”度量Qk(其中,k≠i),Qk(B)≤Qk(A)+(M1(k)–δ(k))
其中,“M1”是分别针对各负载度量所定义的余量;“A”和“B”分别表示小区A和B;以及“δ”是针对条件(2)应用于余量M1的预定偏移。
换句话说,第一基站5-1的MLB功能在以下情况下判断为特定小区是用于进行卸载的适当候选:(1)至少存在表示第一基站(5-1)的小区(小区A)中的负载的第一度量(Qi),其中该第一度量(Qi)与针对其它小区(例如,小区B)所报告的第一度量(Qi)所表示的负载相比至少大余量(M1);以及(2)对于第一度量外的任何其它度量,表示针对切换候选小区(例如,小区B)所报告的负载的度量(Qk)等于或小于针对第一基站5-1的小区(小区A)的度量(Qk)所表示的负载加余量(M1)再减去与该度量相关联的预定偏移(δ)而得到的值。
余量M1可以是预定的(例如,基站5、小区和/或RAN所特有的)以及/或者在适当的情况下针对各类型的负载度量可以存在单独的余量M1。有效地,条件(2)中的余量M1用于减少基于(第二基站5-2)所进行的后续MLB处理中的第一度量而引起从小区B向小区A“逆向”卸载的可能性,而偏移“δ”用于减少基于其它度量Qk而引起逆向卸载的可能性。因而,有利地,可以防止相邻基站5的MLB功能之间的潜在冲突,继而可以减少针对基站5之间的不必要的信令和切换的需求。
因而,有效地,第一基站5-1的MLB功能不仅考虑到可能引起从小区A向小区B的卸载的那些度量,而且还考虑到相邻基站5-2的MLB功能在考虑从小区B向小区A的后续卸载的情况下可能会使用的那些度量。
“通用”条件(1)还可以涉及针对小区A的激活阈值,在这种情况下,在考虑条件(2)之前,特定负载度量的值需要高于(与给定负载度量相关联的)激活阈值。换句话说,在检查条件(2)之前,需要满足以下不等式:Qi(A)≥ThACT(i)。激活阈值有利地防止MLB功能在特定度量所表示的负载低(但该负载可能大于该度量所表示的相邻小区的负载)的情况下发起卸载(以及关联的信令)。
在以上条件(2)的变形中,这里表示为条件(2’),MLB功能被配置为在强制执行修改后的条件(2)(这里称为条件(2’))的情况下,考虑(绝对或相对)阈值。在这种情况下,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特定小区是用于进行卸载的适当候选:
(1)存在矩阵Qi,其中,Qi(A)≥Qi(B)+M1(i),以及
(2)对于所有其它度量Qk(其中,k≠i):
Qk(B)≤max(Qk(A)+(M1(k)–δ(k)),Th(i,k),Qi(A)-M2(i,k))
其中,“M1”是分别针对各负载度量所定义的余量;“M2”是依赖于正被比较的负载度量“i”和“k”的组合(例如,特定组合)的余量;“Th(i,k)”是应用条件(2’)的阈值;“A”和“B”分别表示小区A和B;以及“δ”是针对条件(2’)应用于余量M1的预定偏移。
换句话说,第一基站5-1的MLB功能在以下情况下判断为特定小区是用于进行卸载的适当候选:(1)至少存在表示第一基站(5-1)的小区(小区A)中的负载的第一度量(Qi),其中该第一度量(Qi)与针对相邻小区(例如,小区B)所报告的第一度量(Qi)所表示的负载相比至少大余量(M1);以及(2)对于第一度量外的任何其它度量,表示针对切换候选小区(例如,小区B)所报告的负载的度量(Qk)等于或小于以下值中的最大值:
i)针对第一基站5-1的小区(小区A)的度量(Qk)所表示的负载加余量(M1)再减去与该度量相关联的预定偏移(δ)而得到的值;
ii)与条件(2’)相关联的阈值(Th(i,k));以及
iii)针对第一基站5-1的小区(小区A)的第一度量(Qi)减去指定了正被比较
的两个小区的相应负载度量之间的所需差的余量(M2)所得到的值。
阈值“Th(i,k)”可以被称为“绝对”阈值,而余量M2可以被称为“相对”阈值,这是由于M2用于设置两个小区的相应负载度量之间的最小差而不是绝对负载水平。
例如,在度量中的仅一个度量表示小区A中的负载(显著)高于小区B中的负载,而任何其它度量与该一个度量相比表示小区A中的负载较低的情况下,这些阈值可以有利地减少MLB功能没有考虑到潜在卸载机会的风险。继而,这还减少了由仅与一种度量相对应的(而不必定与其它度量相对应的)小区A中的过负载所引起的潜在通信问题(故障、延迟和/或重传等)的风险。
负载度量
在详细论述基站5可以执行负载均衡的具体方式之前,将简要说明3GPP技术规范(TS)36.423中针对LTE所约定的负载度量,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以下表1(大致对应于TS 36.423的表9.1.2.14)示出可以在相邻基站之间(例如,经由X2接口)发送的“资源状态更新(Resource Status Update)”消息的内容,而表2~6示出基站之间所发送的资源状态更新消息中可以包括的与负载度量有关的各种信息元素(IE)。
具体地,“硬件负载指示(Hardware Load Indicator)”IE(表2)表示发送硬件负载指示IE的基站的特定小区所经历的硬件负载(Hardware Load)的状态。“S1 TNL负载指示(S1 TNL Load Indicator)”IE(表3)表示小区所经历的S1(S1接口)传输网络负载(S1(S1interface)Transport Network Load)的状态。“无线资源状态(Radio ResourceStatus)”IE(表4)表示针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的所有业务的PRB的使用。“复合可用容量组(Composite Available Capacity Group)”IE(表5)表示小区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的整体可用资源水平。“复合可用容量(Composite Available Capacity)”IE(表6)表示基站的小区在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中的整体可用资源水平。“负载指示(Load Indicator)”IE(表7)表示(操作一个或多个小区的)特定基站的负载的状态。最后,“容量值(CapacityValue)”IE(表8)表示相对于特定基站的总E-UTRAN资源而言该基站处可用的资源的量。
表1-资源状态更新消息定义(TS 36.423的表9.1.2.14)
IE/组名 出现 范围 IE类型和参考 语义描述
DL Hardware Load Indicator M 9.2.36
UL Hardware Load Indicator M 9.2.36
表2-硬件负载指示IE定义(TS 36.423的表9.2.34)
IE/组名 出现 范围 IE类型和参考 语义描述
DL S1TNL Load Indicator M 9.2.36
UL S1TNL Load Indicator M 9.2.36
表3-S1 TNL负载指示IE定义(TS 36.423的表9.2.35)
IE/组名 出现 范围 IE类型和参考 语义描述
DL GBR PRB usage M INTEGER(0..100)
UL GBR PRB usage M INTEGER(0..100)
DL non-GBR PRB usage M INTEGER(0..100)
UL non-GBR PRB usage M INTEGER(0..100)
DL Total PRB usage M INTEGER(0..100)
UL Total PRB usag M INTEGER(0..100)
表4-无线资源状态IE定义(TS 36.423的表9.2.37)
表5-复合可用容量组IE定义(TS 36.423的表9.2.44)
表6-复合可用容量IE定义(TS 36.423的表9.2.45)
表7-负载指示类型定义,用于硬件负载和S1 TNL负载(TS 36.423的表9.2.36)
表8-容量值IE定义(TS 36.423的表9.2.47)
移动通信装置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移动通信装置3的主要组件的框图。如图所示,移动通信装置3具有被配置为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33相对于基站5发送信号并接收信号的收发器电路31。尽管图2中未必示出,但移动通信装置3当然可以具有传统移动电话3的所有常用功能(诸如用户接口35等),并且这可以适当地由硬件、软件和固件中的任何之一或任意组合来提供。移动通信装置3具有用以控制移动通信装置3的操作的控制器37。控制器37与存储器39相关联并且连接至收发器电路31。软件例如可以预先安装在存储器39中以及/或者可以经由电信网络下载或来自可移除数据存储装置(RMD)。
控制器37被配置为在本示例中通过存储器39内所存储的程序指令或软件指令来控制移动通信装置3的整体操作。如图所示,这些软件指令包括操作系统41、通信控制模块43和切换模块45等。
通信控制模块43被配置为能够控制移动通信装置3和基站5之间的通信。通信控制模块43还控制要发送至基站5的单独的上行链路数据流和控制数据流。
切换模块45负责遵循与切换有关的基站指示。这种指示可以涉及针对一个或多个小区进行并报告信号测量,并且(例如,基于所报告的信号测量和/或服务基站可利用的任何负载均衡度量)进行向(当前)服务基站所表示的小区(对象小区)的切换。
基站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基站5-1~5-3的主要组件的框图。如图所示,基站5包括收发器电路51,其中该收发器电路51被配置为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53相对于移动通信装置3发送信号并接收信号,并且被配置为能够经由网络接口55相对于核心网7和/或其它基站5发送信号并接收信号。网络接口55通常包括用于与核心网7进行通信的S1接口以及用于与其它基站进行通信的X2接口。控制器57根据存储器59中所存储的软件来控制收发器电路51的操作。软件包括操作系统61、通信控制模块63、负载测量模块64、报告模块65、移动负载均衡(MLB)模块66和切换控制模块67等。
通信控制模块63被配置为能够控制基站5和移动通信装置3之间的通信,并且能够控制基站5和连接至基站5的其它网络实体(例如,其它基站和核心网实体)之间的通信。通信控制模块63还控制要发送至基站5所服务的移动通信装置3的单独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用户业务流和控制数据流,其中,控制数据例如包括用于管理移动通信装置3的操作的控制数据。
负载测量模块64被配置为能够例如通过计算分别属于各移动通信装置3的GBR和/或非GBR业务当前所使用的物理资源块的数量,来执行针对当前系统/小区负载的测量。可以定期地以及/或者在检测到触发(诸如接收到来自相邻基站的测量请求等)时执行这种测量。负载测量的结果例如可以以负载度量的形式直接地(例如,在请求时)或者经由存储器59提供给其它模块。
报告模块65被配置为能够处理(例如,接收、生成和发送)与(负载测量模块64所进行的)负载测量的报告有关的消息。在本示例中,报告模块65被配置为能够处理根据X2AP协议而格式化的消息。
MLB模块66负责将(从负载测量模块64获得的)针对基站自身的小区的负载度量与针对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经由报告模块65)所获得的相应负载度量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要进行卸载操作,以及向哪个小区进行卸载操作。
切换控制模块67负责指示基站5所服务的移动通信装置3执行与切换有关的过程。这种指示可以涉及相对于(基站5和/或相邻基站的)一个或多个小区进行并报告信号测量以及(例如,基于所报告的信号测量和/或MLB模块66可利用的任何负载均衡度量)进行向基站5所表示的小区(对象小区)的切换。
在以上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将移动通信装置3和基站5描述为具有多个离散的模块(诸如通信控制模块、负载测量模块、MLB模块和切换模块)。在可以针对某些应用(例如修改现有系统以实现本发明)以该方式提供这些模块的同时,在其它应用(例如从开始就考虑使用本发明的创造性特征来设计的系统)中,可以将这些模块内置于整个操作系统或者代码中,所以这些模块可能无法被识别为离散的实体。这些模块还可以在软件、硬件、固件或它们的混合中实现。
操作
如上所述,MLB功能(MLB模块66)所用的可能的方式是在所服务的小区中的负载与相邻小区中的负载相比至少大某一余量的情况下进行卸载。参考图4~9,以下描述说明了基于基站5之间所交换的多个度量可以判断卸载决定并且还避免由于不同的基站5使用多于一个不同的度量而产生的上述冲突的一些可能方式。
如从以上的表2~8可以看出,不同的测量值(度量)可以具有不同的报告粒度。例如,对于CAC和PRB使用,报告了范围在0~100内的整数值,而对于其它测量,可以仅报告四个离散值(“低”、“中”、“高”和“过负载”)其中之一。此外,测量值可以不具有相同的极性(例如,PRB使用、HW和TNL负载表示小区中的负载,而CAC表示可用容量),即,一些度量表示可用(未使用的)容量,而其它度量表示已经使用(因而不可用的)容量(即,当前负载)。所报告的度量之间还可能存在其它差异(例如,TNL或HW负载可以与基站所控制的仅一个小区或者多个小区相对应,而PRB使用或CAC始终与单个小区相对应),其中即使这些度量使用相同的单位和/或相同的极性,仍可能需要通过适当的转换来解决这些差异。
本发明还根据需要通过(在报告基站处或者请求基站处)针对所报告的度量的适当转换来克服这些问题。
表9示出各种度量的示例性转换,其中,枚举值“低”、“中”、“高”和“过负载”是通过将实际(测量)值与预定阈值的集合进行比较并且通过估计要成为各量化区间的中点的值而获得的。
实际TNL负载 [0,ThLOW) [ThLOW,ThMEDIUM) [ThMEDIUM,ThHIGH) [ThHIGH,100]
枚举值 过负载
转换值Q ThLOW/2 (ThLOW+ThMEDIUM)/2 (ThMEDIUM+ThHIGH)/2 (ThHIGH+100)/2
表9-度量转换的示例
以下,两个基站之间所交换的度量的集合将由Q1、...、QN表示,其中,在已经进行了任何必要的转换之后,Qi各自与所交换的度量其中之一相对应。在本示例中,这种转换优选由请求度量的第一基站5-1来进行(即,相邻基站5-2、5-3提供标准度量),但应理解,在其它示例中,转换(如果存在)可以由进行测量的第二和第三基站5-2、5-3来进行。换句话说,相邻基站5-2、5-3可以提供已改变为请求基站5-1的MLB模块66在检查以下条件(1)和(2)的情况下所要求的格式的(转换后)度量。
因而,如上所述,对于各相邻基站5-2、5-3,第一基站5-1的MLB模块66被配置为将所报告的(并且在适当的情况下为转换后的)针对相邻小区(即,在第二基站5-2的情况下为小区B并且在第三小区5-3的情况下为小区C)的多个度量与针对自身的小区(即,小区A)所获得的相应的多个度量进行比较。基于该比较,MLB模块66判断特定相邻小区(例如,小区B)是否是用于进行卸载的适当候选,即,针对该小区是否满足以下条件:
(1)存在度量Qi,其中,Qi(A)≥Qi(B)+M1(i),以及
(2)对于所有其它度量Qk(其中,k≠i),Qk(B)≤Qk(A)+(M1(k)–δ(k))
其中,“M1”是分别针对各负载度量所定义的余量;“A”和“B”分别表示小区A和B;以及“δ”是针对条件(2)应用于余量M1的预定偏移。
换句话说,MLB模块66在以下情况下判断为小区B是用于进行卸载的适当候选:(1)至少存在表示(负载测量模块64所测量到的)第一基站5-1自身的小区(小区A)中的负载的第一度量(Qi),其中该第一度量(Qi)与(经由报告模块65)针对小区B所报告的第一度量(Qi)所表示的负载相比至少大余量(M1);以及(2)对于第一度量以外的任何其它度量,表示针对小区B所报告的负载的度量(Qk)等于或小于针对小区A的度量(Qk)所表示的负载加余量(M1)再减去与该度量相关联的预定偏移(δ)而得到的值。
图4示出图1的移动电信网络1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性负载度量。图4的左侧示出在没有将偏移δ包括在条件(2)中的情况下将发生从小区A向小区B的卸载的示例性情形。在图4的右侧示出这种卸载的可能结果,这引起在后续的MLB迭代(假定小区A和B中没有发生其它变化)中以逆向(从小区B向小区A)进行潜在卸载。然而,有利地,如图4的左侧中的度量Qk(B)所示,将偏移δ包括在条件(2)中可以防止在这种卸载之后进行逆向卸载。
在图5中进一步示出偏移δ和余量M1的应用。具体地,图5示出平面中的度量Q(A)和Q(B)。在这种情况下,度量Q(A)的处于边界1以上的任何值将会触发从小区A向小区B进行卸载的条件(1),而度量Q(B)的处于边界3以下的任何值将会触发以逆向(即,从小区B向小区A)进行卸载的条件(1)。此外,边界2以上的任何度量值将会满足从小区A向小区B进行卸载的条件(2)。因此,通过设置δ>0,可以看到条件(2)保证了针对该同一度量不能满足条件(1)而以逆向(即,从小区B向小区A)进行卸载。此外,边界1以上的任何度量值将已满足从小区A向小区B进行卸载的条件(1)。因而,有利地,(由偏移“δ”所确定的)边界2被设置在边界1以下,这可以例如通过从[0,2·M1(k)]的范围内选择针对度量k的偏移值δ(“δ(k)”)来实现。
图6示出根据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示例性负载度量。图6的左侧示出尽管满足条件(1)但不满足条件(2)的示例性情形,该情形可以造成尽管度量Qi表示小区A中的负载显著高于小区B中的负载,但MLB模块66没有考虑到(从小区A向小区B)的潜在卸载机会。然而,由于其它度量(例如,在这种情况下为Qk)表示小区A中的负载低于小区B中的负载,因此条件(1)和(2)的组合并不触发卸载。
然而,由于度量Qi表示小区A的负载高(潜在地接近最大值),因此度量Qi与度量Qk相比可能具有对第一基站5-1的性能的更大影响。例如,度量Qi可能会引起小区A中的承载的潜在的阻塞或丢弃,而这本可以通过向小区B卸载这些承载中的一部分来防止。
有利地,在这种情形中,可以通过针对条件(2)的强制进行应用(绝对或相对)阈值来进行(例如,从小区A向小区B的)卸载。有效地,这种阈值引起单独基于条件(1)而触发向小区B的卸载。这可以使用以下的条件(1)和(2’)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MLB模块66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情况下判断为特定小区(小区B)是用于(从小区A)进行卸载的适当候选:
(1)存在度量Qi,其中,Qi(A)≥Qi(B)+M1(i),以及
(2’)对于所有其它度量Qk(其中,k≠i):
Qk(B)≤max(Qk(A)+(M1(k)–δ(k)),Th(i,k),Qi(A)-M2(i,k))
其中,“M1”是分别针对各负载度量所定义的余量;“M2”是依赖于正被比较的负载度量“i”和“k”的组合的余量(相对阈值);“Th(i,k)”是针对度量Qi和Qk应用条件(2’)的阈值(绝对阈值);“A”和“B”分别表示小区A和B;以及“δ”是针对条件(2’)应用于余量M1的预定偏移。
换句话说,第一基站5-1的MLB模块66在以下情况下判断为小区B是用于进行负载的适当候选:(1)至少存在表示第一基站(5-1)的小区(小区A)中的负载的第一度量(Qi),其中该第一度量(Qi)与针对小区B所报告的相应的第一度量(Qi)所表示的负载相比至少大余量(M1);以及(2)对于第一度量外的任何其它度量(Qk),表示针对小区B所报告的负载的度量(Qk)等于或小于以下值中的最大值:
i)针对小区A的度量(Qk)所表示的负载加余量(M1)再减去与该度量相关
联的预定偏移(δ)所得到的值;
ii)与条件(2’)相关联的(绝对)阈值;以及
iii)针对小区A的第一度量减去指定了小区A和B的相应负载度量之间的
所需差(或“相对”阈值)的余量(M2)所得到的值。
图6示出将绝对阈值应用于MLB模块的操作以及由此得到的在应用上述的条件(1)和条件(2’)的情况下的卸载决定。
图6的左侧示出正在进行(从小区A向小区B)的卸载的情形。这是由于条件(2’)中的阈值有效地得到Qk(B),其中尽管Qk(B)大于相应的Qk(A),但因Qk(B)在可应用的阈值Th(i,k)以下,因此Qk(B)仍被MLB模块66忽略。
然而,如图6的中间部分所示,在度量Qk(B)在可应用的阈值Th(i,k)以上并且度量Qk(B)还大于Qk(A)加余量M1再减去偏移δ所得到的值的情况下,MLB模块66阻止从小区A向小区B的卸载。
另一方面,图6的右侧示出如下情形:在度量Qk(B)在可应用的阈值Th(i,k)以上的情况下,由于度量Qk(B)的值小于(或等于)Qk(A)的值加余量M1再减去偏移δ所得到的值,因此在应用了条件(2’)之后仍可以进行从小区A向小区B的卸载。
图7是绝对阈值和相对阈值对MLB模块66的操作所产生的效果的比较,以及在应用上述的条件(1)和条件(2’)的情况下所得到的卸载决定。具体地,图7的左侧示出以下情形:
a)由于度量Qk(B)的值在可应用的阈值以上并且Qk(B)还大于度量Qk(A)与余量M1相加的和再减去偏移δ所得到的值,因此在应用绝对阈值的情况下,不允许进行卸载;以及
b)由于度量Qk(A)的值在Qk(B)与余量M2相加的和以上,因此在应用相对阈值的情况下,允许进行卸载。
此外,图7的右侧示出以下情形:
a)由于度量Qk(B)的值大于可应用的阈值并且Qk(B)还大于度量Qk(A)与余量M1相加的和再减去偏移δ所得到的值,因此在应用绝对阈值的情况下,不允许进行卸载;以及
b)由于度量Qk(B)的值大于度量Qk(A)减去余量M2所得到的值并且Qk(B)还大于度量Qk(A)与余量M1相加的和再减去偏移δ所得到的值,因此在应用相对阈值的情况下,同样不允许进行卸载。
然而,应理解,通过适当地选择Th(i,k)和M2(i,k),可以有效地禁用绝对阈值和相对阈值,以使得条件(2’)将始终具有与条件(2)相同的效果。
图8示出根据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示例性负载度量。在图8所示的情形中,两个相邻基站5可以决定以相反的方向发起同时卸载,这可能是由于(例如,在应用诸如Th(i,k)和/或M2(i,k)等的阈值时)没有检查原始条件(2)而引起的。
如下所述,MLB模块66例如可以被配置为:
a)依赖于度量的阈值Th(i,k)被设置为不超过激活阈值(ThACT),即,Th(i,k)≤ThACT(k);以及
b)相对阈值大于零,即,M2(i,k)>0。
有效地,在对象小区负载处于激活阈值ThACT以上的情况下,a)观点确保了基于绝对阈值不会跳过条件(2’)。此外,b)观点保证了不等式(Qk(B)≤Qi(A)–M2(i,k))和(Qi(A)≤Qk(B)–M2(k,i))至多有一个同时为真,但两者均可以为假。另外,例如由于绝对阈值,因而条件(2’)针对这两个不等式可以仍为真,但在这种情况下,a)观点将避免同时卸载。换句话说,对于度量(Qi,Qk)的各对,在正被比较的两个小区中,可能不存在满足条件(2’)的小区或者可能存在一个满足条件(2’)的小区。
表10示出MLB模块66的示例性结构。在本示例中,假定所交换的度量包括:Q1=PRB使用DL;Q2=PRB使用UL;Q3=TNL负载DL;和Q4=TNL负载UL。在这种情况下,MLB模块66可以被配置为直接比较UL和DL度量而避免直接比较TNL和PRB使用度量。因此,可以如表10所示那样定义针对度量(Q1~Q4)的各组合的示例性阈值,其中,“ε”表示针对给定度量的最小步长:
表10-针对度量对的参数定义
有效地,可以通过将绝对阈值(“Th”)设置为“0”来关闭绝对阈值(“Th”)并且可以通过将相对阈值(“M2”)设置为“∞”来关闭相对阈值(“M2”)。
使用表10所给出的值,针对PRB使用度量和TNL负载度量的条件可以按如下方式合并(以i=1,2且k=1,2为例)。
条件(2’)变成:
对于i=1:Q2(B)≤max(Q1(A),Q2(A))-M1(PRB)
对于i=2:Q1(B)≤max(Q1(A),Q2(A))-M1(PRB)
与条件(1)一起,这可以表示为:
max(Q1(A),Q2(A))≥max(Q1(B),Q2(B))+M1(PRB)。
此外,与针对TNL负载度量(表10中的Q3、Q4)的条件相结合,在满足以下条件的情况下,MLB模块66可以选择小区B作为卸载对象:
Max(Q1(A),Q2(A))≥Max(Q1(B),Q2(B))+M1(PRB)
Max(Q3(B),Q4(B))≤
Max(ThTNL,Q3(A)+M1(TNL)-ε(TNL),Q4(A)+M1(TNL)-ε(TNL)),
或者
Max(Q3(A),Q4(A))≥Max(Q3(B),Q4(B))+M1(TNL)
Max(Q1(B),Q2(B))≤
Max(ThPRB,Q1(A)+M1(PRB)-ε(PRB),Q2(A)+M1(PRB)-ε(PRB))
有利地,上述的方法针对所采用的卸载机制是不可知的,因而该方法可以涉及诸如切换阈值、小区特定偏移和/或选择作为强制卸载的候选的UE的子集等的切换参数的任何适当调整。
操作-信令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进行移动负载均衡的情况下图1的基站5之间所交换的消息的时序图。
如图所示,过程从步骤S100开始,其中在步骤S100中,第一基站5-1(使用其MLB模块66)发起MLB处理,以发现是否要求卸载以及向哪个小区进行卸载。应理解,可以定期地或者在检测到小区A中的负载(或者第一基站5-1的硬件负载)达到预定的阈值和/或百分比等诸如此类的触发时,发起这种MLB过程轮次。
因而,在步骤S101中,第一基站5-1(使用其MLB模块66)生成用于请求操作小区B的第二基站5-2提供针对小区B的负载测量值(例如,以上表2~8中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度量)的具有适当格式的消息(例如,诸如“资源状态请求”消息等的X2协议消息),并发送该消息。第一基站5-1的消息包括用于标识MLB模块66所要求的度量的类型的信息(例如,一个或多个信息元素)。在适当的情况下,在步骤S102中,第一基站5-1(使用其MLB模块66)还生成用于请求第三基站5-3提供针对小区C的负载度量的适当消息,并发送该消息。
如步骤S105和S106所示,响应于接收到第一基站5-1的请求,被请求提供负载测量值的各相邻基站5-2和5-3(在利用负载测量模块64进行一个或多个适当的负载测量之后),(使用报告模块65)生成针对第二基站5-2和第三基站5-3所操作的小区的适当负载报告。所生成的负载报告包括如以上的表2~8所述的一个或多个负载度量。
接着,在步骤S107中,第二基站5-2(使用其报告模块65)将具有适当格式的信令消息(例如,诸如“资源状态更新”消息等的X2协议消息)发送至第一基站5-1,并且将所请求的针对小区B的负载度量(例如,如表2~8所述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元素)包括在该消息中。同样地,在步骤S108中,第三基站5-3(通过发送另一“资源状态更新”消息等来)提供所请求的针对小区C的负载度量(如果存在)。
在步骤S109中,请求基站5-1的MLB模块66基于所接收到的负载度量来判断是否可以向相邻小区其中之一进行卸载。具体地,MLB模块66应用上述的条件(1)和(2)以及/或者(1)和(2’)。如果MLB模块66判断为不能进行卸载,则当前MLB处理轮次结束。在这种情况下,MLB模块可以返回至步骤S100以(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下一MLB处理轮次。
否则,如果在步骤S109中MLB模块66判断为可以向小区B进行卸载,则在步骤S111中MLB模块66通过(使用切换控制模块67)生成具有适当格式的信令消息(例如,X2信令消息)并且发送该消息来向小区B发起卸载,从而使得一部分业务(例如,一个或多个通信承载)向操作小区B的相邻基站5-2移动(切换)。
同样地,如果在步骤S109中MLB模块66判断为可以向小区C进行卸载,则在步骤S112中MLB模块66通过(使用切换控制模块67)生成向小区C发起卸载的具有适当格式的信令消息并且将该消息发送至操作小区C的相邻基站5-2来向小区C发起卸载。
如图9一般所示,步骤S111和S112可以包括:在基站5(以及正向新服务小区移动的可能的任何移动通信装置3)之间交换多个信令消息。
最后,在步骤S115中,在步骤S111和/或S112中成功地完成了所要求的卸载(如果存在)之后,第一基站5-1的MLB模块66终止当前卸载轮次的处理。
修改与替代
以上已经说明了多个详细的典型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以对以上典型实施例作各种修改和替代,并且使其仍然受益于这里所实施的发明。现在将仅以例示的方式说明多个这些修改与替代。
尽管以上说明应对的是LTE网络和经由X2接口所交换的负载测量值,但本说明书同样适用于其它负载度量和接口,并且适用于可以在节点之间定义并交换同样的负载度量的非LTE网络。
在图9的以上说明中,第一基站被配置为针对两个相邻基站发起MLB处理。然而,应理解,第一基站可以针对任意数量的基站(例如,针对单个基站或者针对三个(或以上)基站(例如,所有基站))发起MLB处理。还应理解,可以按预定顺序针对多个基站(或小区)(例如,(以轮询调度方式等)一次针对一个基站/一个小区)进行MLB处理。还应理解,各基站可以(例如同时)发起自身的MLB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各基站可以被配置为从多个相邻基站请求负载度量并且向请求这种负载度量的任何相邻基站提供针对自身小区的负载度量。
在以上说明中,操作小区A的基站被配置为在满足预定条件(1/2/2’)的情况下向相邻小区发起卸载。应理解,这种卸载可以包括将引起例如通过将一个或多个UE切换至相邻小区(对象小区)而使得该基站的负载潜在减少的任何适当动作。例如,(使用切换控制模块的)基站可以被配置为针对经由小区A所服务的部分(或全部)UE调整可应用的切换参数。然而,应理解,这种动作/调整可能不一定会引起任何UE被切换至任何对象小区,这是由于这种切换可能还依赖于其它条件(例如,操作对象小区的基站和/或核心网实体可能需要对这种切换进行授权)。
在以上的典型实施例中,说明了基于移动电话的电信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申请中所述的技术可以在任何通信系统中使用。在一般情况下,基站和移动通信装置可以被视为彼此通信的通信节点或装置。其它通信节点或装置可以包括接入点和例如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和web浏览器等的用户装置。
在针对条件(2’)的以上说明中,MLB功能被配置为应用绝对阈值和相对阈值这两者。然而,应理解,MLB功能可以仅应用绝对阈值或者仅应用相对阈值。在这种情况下,条件(2’)可以修改为:
(2’)对于所有其它度量Qk(其中,k≠i):
Qk(B)≤max(Qk(A)+(M1(k)–δ(k)),Th(i,k))
(2’)对于所有其它度量Qk(其中,k≠i):
Qk(B)≤max(Qk(A)+(M1(k)–δ(k)),Qi(A)-M2(i,k))
在图9的以上说明中,给出特定信令消息(例如,“资源状态请求”和“资源状态更新”)作为示例。然而,应理解,还可以使用不同的信令消息,例如,任何适当的X2消息等。
在以上典型实施例中,说明了多个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软件模块可以以编译或者未编译的形式提供并且可以作为信号经由计算机网络或者在记录介质上供给至基站。此外,该软件的部分或全部所执行的功能可以使用一个以上专用硬件电路来执行。然而,优选使用软件模块,因为软件模块便于基站的更新从而更新其功能。同样地,尽管以上典型实施例采用了收发器电路,但可以通过软件来进行收发器电路的至少一部分功能。
在一种可能性中,所述第一条件可以包括以下不等式:
Qi(A)≥Qi(B)+M1(i)
其中,“Qi(A)”表示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Qi(B)”表示针对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以及“M1(i)”包括适用于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余量。
在一种可能性中,所述第二条件可以包括以下不等式:
Qk(B)≤Qk(A)+(M1(k)–δ(k))
其中,“Qk(A)”表示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Qk(B)”表示针对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M1(k)”包括适用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余量;以及“δ(k)”包括针对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的预定偏移。
在一种可能性中,用于判断是否满足第二条件的部件被配置为能够以针对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与阈值的比较为条件,来进行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
在一种可能性中,所述第二条件可以包括以下不等式:
Qk(B)≤max(Qk(A)+(M1(k)–δ(k)),Th(i,k),Qi(A)-M2(i,k))
其中,“Qi(A)”表示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Qk(A)”表示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Qk(B)”表示针对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M1(k)”包括适用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余量;“δ(k)”包括针对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的预定偏移;Th(i,k)包括所述阈值;以及M2(i,k)包括考虑到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的情况下的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之间的所需差。
在一种可能性中,所述第一条件还可以包括考虑到所述第二条件之前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和与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相关联的激活阈值的比较。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条件可以包括以下不等式:
Qi(A)≥ThACT(i)
其中,“Qi(A)”表示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以及ThACT(i)包括针对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的所述激活阈值。
在一种可能性中,所述控制部件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更新与所述第一小区相关联的切换参数来发起从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第二小区的卸载。
在一种可能性中,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各自可以包括从以下内容中选择的测量值:(例如,“硬件负载指示”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特性小区的硬件负载测量值;诸如(例如,“S1 TNL负载指示”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所述小区所经历的传输网络负载的测量值等的核心网接口(例如,S1接口)的测量值;(例如,“无线资源状态”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所述小区中的所有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业务所用的物理无线块即PRB的使用的测量值;(例如,“复合可用容量组”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特定小区在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中的整体可用资源水平的测量值;(例如,“复合可用容量”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基站的小区在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中的整体可用资源水平的测量值;(例如,“复合可用容量”信息元素中所包括的)基站的小区在上行链路中的整体可用资源水平的测量值;操作一个或多个小区的特定基站的负载的测量值;以及相对于特定基站的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即E-UTRAN总资源、该基站处可用的资源量的测量值。
在一种可能性中,该判断可以以针对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与阈值的比较的结果为条件,来进行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其它修改将是明显的,并且这里将不再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4年5月30日提交的英国专利申请1409630.9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14)

1.一种基站,其在通信网络中操作小区,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分别操作各自的小区以与多个用户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多个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获得部件,用于获得:
i)针对所述基站所操作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
ii)用于标识针对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不同基站所操作的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信息;
iii)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以及
iv)用于标识针对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信息;
用于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一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来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的部件,其中,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情况表示负载应从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第二小区卸载;
用于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来判断是否满足第二条件的部件,其中,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表示所述不同基站不会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将负载从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第一小区卸载;以及
控制部件,用于在至少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判断来控制负载均衡,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被配置为能够发起从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的卸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不等式:
Qi(A)≥Qi(B)+M1(i),
其中,“Qi(A)”表示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Qi(B)”表示针对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以及“M1(i)”包括适用于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余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不等式:
Qk(B)≤Qk(A)+(M1(k)–δ(k)),
其中,“Qk(A)”表示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Qk(B)”表示针对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M1(k)”包括适用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余量;以及“δ(k)”包括针对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的预定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站,其中,用于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部件被配置为能够以针对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与阈值的比较为条件,来进行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以下不等式:
Qk(B)≤max(Qk(A)+(M1(k)–δ(k)),Th(i,k),Qi(A)-M2(i,k)),
其中,“Qi(A)”表示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Qk(A)”表示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Qk(B)”表示针对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M1(k)”包括适用于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余量;“δ(k)”包括针对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的预定偏移;Th(i,k)包括所述阈值;以及M2(i,k)包括考虑到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的情况下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之间的所需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条件还包括考虑到所述第二条件之前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和与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相关联的激活阈值的比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不等式:
Qi(A)≥ThACT(i),
其中,“Qi(A)”表示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以及ThACT(i)包括针对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的所述激活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被配置为能够通过更新与所述第一小区相关联的切换参数来发起从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第二小区的卸载。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和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各自包括从以下内容中选择的测量值:
针对特定小区的硬件负载测量值;
诸如所述小区所经历的传输网络负载的测量值等的核心网接口的测量值;
所述小区中的所有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业务所用的物理无线块即PRB的使用的测量值;
特定小区在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中的整体可用资源水平的测量值;
基站的小区在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中的整体可用资源水平的测量值;
操作一个或多个小区的特定基站的负载的测量值;以及
相对于特定基站的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总资源即E-UTRAN总资源、该特定基站处可用的资源量的测量值。
10.一种基站,其在通信网络中操作小区,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分别操作各自的小区以与多个用户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多个基站,所述基站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获得:
i)针对所述基站所操作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
ii)用于标识针对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不同基站所操作的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信息;
iii)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以及
iv)用于标识针对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信息;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一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来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其中,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情况表示负载应从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第二小区卸载;
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来判断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其中,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表示所述不同基站不会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将负载从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第一小区卸载;以及
在至少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判断来控制负载均衡,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能够发起从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的卸载。
11.一种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操作所述第二小区的基站以及至少一个用户通信装置。
12.一种基站所进行的方法,所述基站在通信网络中操作小区,所述通信网络包括分别操作各自的小区以与多个用户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多个基站,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得步骤,用于获得:
i)针对所述基站所操作的第一小区的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
ii)用于标识针对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不同基站所操作的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一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信息;
iii)针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以及
iv)用于标识针对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的信息;
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一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来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其中,满足所述第一条件的情况表示负载应从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第二小区卸载;
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来判断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其中,满足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表示所述不同基站不会基于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将负载从所述第二小区向所述第一小区卸载;以及
控制步骤,用于在至少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判断来控制负载均衡,其中,所述控制步骤被配置为能够发起从所述第一小区向所述第二小区的负载的卸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判断以针对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第二类型的测量结果与阈值的比较的结果为条件,来进行针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各自的所述第二类型的各测量结果的比较。
14.一种计算机可实现指令产品,包括计算机可实现指令,所述计算机可实现指令用于使可编程通信装置进行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
CN201580029007.9A 2014-05-30 2015-05-20 基站、通信系统和基站所进行的方法 Active CN1064163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409630.9A GB2526617A (en) 2014-05-30 2014-05-30 Communication system
GB1409630.9 2014-05-30
PCT/JP2015/065153 WO2015182627A1 (en) 2014-05-30 2015-05-20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load balanc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6357A true CN106416357A (zh) 2017-02-15
CN106416357B CN106416357B (zh) 2019-11-05

Family

ID=51214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9007.9A Active CN106416357B (zh) 2014-05-30 2015-05-20 基站、通信系统和基站所进行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111144B2 (zh)
EP (1) EP3149996A1 (zh)
JP (1) JP6358450B2 (zh)
KR (1) KR101899770B1 (zh)
CN (1) CN106416357B (zh)
GB (1) GB2526617A (zh)
WO (1) WO201518262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6326A (zh) * 2019-09-23 2019-12-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基于小步快跑算法的网络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10719615A (zh) * 2019-10-21 2020-01-21 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切换基站附着的方法
CN113923670A (zh) * 2020-07-10 2022-01-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载频均衡程度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58258A (en) 2008-02-04 2009-09-16 Nec Corp Method of controlling base station load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62516B2 (en) * 2014-11-17 2019-07-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O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tuning HO parameters which are based on radio channel quality before HO
US11071032B2 (en) 2015-03-02 2021-07-20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Gateway coordinating multiple small cell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10349313B2 (en) 2015-03-02 2019-07-09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Enhanced features for a gateway coordinating multiple small cell radio access networks
KR102155338B1 (ko) 2017-01-05 2020-09-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Qos 플로우 대 drb 맵핑에 대한 규칙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1582647B2 (en) * 2017-01-30 2023-0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resource usage across domain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9144401A1 (en) 2018-01-29 2019-08-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pparatuses, computer progra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load balancing
US11272375B2 (en) * 2019-04-15 2022-03-08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Commerce Dynamic physical resource block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dynamically controlling allocation of a physical resource block
US11526826B2 (en) 2019-11-07 2022-12-1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mote definition of metrics
WO2023113678A1 (en) * 2021-12-16 2023-06-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porting performance impacts associated to load
WO2024028096A1 (en) * 2022-08-04 2024-02-08 Nokia Technologies Oy Offloading plan enabled exchange between network node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463A (zh) * 2011-03-31 2012-10-1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的方法、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150031360A1 (en) * 2013-07-26 2015-01-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7567B1 (en) * 1999-04-09 2003-0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handling of connection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954643B2 (en) 2003-06-25 2005-10-11 Arraycomm Llc Criteria for base station selection, includ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095048A1 (en) 2004-07-30 2008-04-2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ad Balancing in a Wireless Lan
EP1895801A1 (en) 2006-08-30 2008-03-0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Method to balance traffic load between nearby LTE/WiMAX cells grouped into inner and border constellations
JP2008211645A (ja) * 2007-02-27 2008-09-11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
GB2489553B (en) 2009-08-11 2013-01-30 Ubiquisys Ltd Load balanc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341732A1 (en) * 2009-12-30 2011-07-0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load estimation during a handover operation
JP5340995B2 (ja) 2010-02-26 2013-11-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干渉基準の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JP5592702B2 (ja) * 2010-05-27 2014-09-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498860B2 (ja) 2010-05-27 2014-05-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EP2451214B1 (en) * 2010-11-05 2012-11-28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deciding on a potential load balancing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and corresponding network element
WO2012073410A1 (ja) * 2010-12-01 2012-06-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中継基地局、移動端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動作制御方法
EP2482588B1 (en) 2011-01-28 2016-05-18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of a mobile device
KR101995293B1 (ko) 2011-02-21 2019-07-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적 기술을 사용하는 시분할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부차반송파의 활성화 또는 비활성화 방법 및 장치
US8976657B2 (en) * 2011-03-08 2015-03-10 Medium Access Systems Private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offload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8694018B2 (en) 2011-03-10 2014-04-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oad balancing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392535B2 (en) * 2011-07-12 2016-07-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cooperative operation betwee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and device for same
EP2810480B1 (en) 2012-01-30 2016-03-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r-frequency and inter-rat small cell detec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O2014011094A1 (en) * 2012-07-13 2014-01-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etwork-controlled ue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radio networks
WO2014101243A1 (zh) * 2012-12-31 2014-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网络控制节点
US9326309B2 (en) * 2013-04-30 2016-04-26 Intellectual Discovery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of multi-mode terminal
US9210613B2 (en) * 2013-11-20 2015-12-08 At&T Mobility Ii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local area network to offload demand of a wide area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463A (zh) * 2011-03-31 2012-10-1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降低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的方法、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150031360A1 (en) * 2013-07-26 2015-01-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ad balanc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6326A (zh) * 2019-09-23 2019-12-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基于小步快跑算法的网络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10719615A (zh) * 2019-10-21 2020-01-21 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切换基站附着的方法
CN110719615B (zh) * 2019-10-21 2021-12-28 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终端切换基站附着的方法
CN113923670A (zh) * 2020-07-10 2022-01-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载频均衡程度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49996A1 (en) 2017-04-05
US20170135003A1 (en) 2017-05-11
JP6358450B2 (ja) 2018-07-18
JP2017517214A (ja) 2017-06-22
GB2526617A (en) 2015-12-02
WO2015182627A1 (en) 2015-12-03
KR20170013948A (ko) 2017-02-07
CN106416357B (zh) 2019-11-05
GB201409630D0 (en) 2014-07-16
US10111144B2 (en) 2018-10-23
KR101899770B1 (ko) 2018-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6357B (zh) 基站、通信系统和基站所进行的方法
EP3596969B1 (en) Slice-compliant handover control
US10448321B2 (en) Distribution of clients across a network
US8825053B2 (en) Technique for instructing mobile stations communicating with cooperating access nodes
US8619708B2 (en) Optimizing a quality of service (QoS) via load balancing
US9843963B2 (en) Load balance method and relevant apparatuses
US2016016547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Load Balancing in a Self-Organising Network
WO2018143118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beam quality measurement
EP40721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dating handover parameters in open-radio access network (o-ran) environment
US20130072259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EP3142412A1 (en)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network taking into account backhaul loading
CN106797614B (zh) 无线基站、移动站、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US20220124589A1 (en) Network load management methods and apparatus
EP257801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handover and reselection
US9264960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ng access node candidates for handover of wireless devices
CN101841850A (zh) 在lte系统中获取邻区负荷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20322181A1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user equipment for handover and target cell selection
US20220322172A1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user equipment for real-time handover trigger in open-radio access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9862594B (zh) 负载调整方法及设备
US20180020385A1 (en) Optimized Timer Value for Controlling Access Network Selection and Traffic Steering in 3GPP/WLAN Radio Interworking1
EP2903337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an offset for a cell selection procedure.
CN114424617B (zh) 蜂窝电信网络
US20220322192A1 (en) Method for recommending target cell for handover in open-radio access network environment
US10542451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conflicts between access node protoco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