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1731A - 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1731A
CN106411731A CN201510445619.8A CN201510445619A CN106411731A CN 106411731 A CN106411731 A CN 106411731A CN 201510445619 A CN201510445619 A CN 201510445619A CN 106411731 A CN106411731 A CN 106411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veneer
resource
affiliated
st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56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1731B (zh
Inventor
郭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44561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1173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77579 priority patent/WO201617719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411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1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1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1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及装置,涉及链路聚合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LACP协议链路聚合组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通过对各自系统的实时资源使用状态进行实时检测,确定各自系统稳定性;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通过协商,将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中稳定性最好一个系统选作参考系统;所述参考系统根据其每个端口与对应的对端系统直连端口构成的每个端口对的状态历史信息和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从参考系统的所属端口中选出一个端口作为参考端口。本发明引入对系统、单板的资源以及端口状态历史信息的记录,自协商调整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帮助提高承载业务流链路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链路聚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Link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LA(Link Aggregation,链路聚合)技术的特点是将多条物理链路聚合成一条带宽更高的逻辑链路,该逻辑链路的带宽等于被聚合在一起的多条物理链路的带宽之和。LACP协议,由IEEE 802.3ad标准定义,是一个标准的二层协议,用于动态形成设备之间的链路聚合组。LACP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两端设备端口之间周期性的交互报文,动态探测对端端口的状态和信息,并据此确定端口加入或离开一个LAG(Link Aggregation Group,聚合组)。为了描述方便,在LACP中,对于聚合链路两端的设备,每个设备端口称呼自己为Actor,对端设备端口为Partner,如图1所示。在聚合组中,端口可能的状态有selected、standby及unselected三种。selected状态的成员端口是最终可承载业务的端口(真正下发硬件的端口),standby状态的端口是满足聚合条件但受最大聚合端口数目限制而无法聚合的端口,unselected状态的端口是那些根本不满足聚合条件的端口(如link down)。
LACP协议通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汇聚控制协议数据单元)报文与对端交互信息。LACPDU的报文格式如图2所示,其中主要包含本端和对端系统优先级、本端和对端的端口优先级、本端和对端的端口Key值等。聚合的双方就根据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选择算法选择合适的链路,控制聚合的状态。
下面按照重要性顺序,讲解一下LACPDU主要信息的含义:
1、系统优先级:LACP协议需要区分两端设备的系统优先级,优先级高的设备(系统)作为参考系统,另一端设备根据参考系统配置来选择自身selected活动端口,如图3所示,另外,如果两端系统LACP优先级一致,则比较两端设备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只支持802.3MAC),该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2、端口优先级:用于定义端口被选为参考端口的优先程度,其他端口需要和参考端口的KEY值相同才能成为selected活动端口,才能参与数据的转发,否则为unselected端口,不能转发数据,如图4所示,另外,如果各端口LACP优先级一致,则比较两个端口的端口号,该值越小,其优先级越高;
3、端口的KEY值:是由聚合组号、端口速率、双工模式等几个要素进行组合计算而得来的,LACP协议通过比较本端口和参考端口的KEY值是否一致,决定本端口是否可以成为selected活动端口;
LACP协议工作流程如下:
两端设备通过互发LACP协议报文完成链路聚合组的协商配置操作,其工作流程如下:
1、确定参考系统
两端设备之中,谁的系统优先级越高,则谁将成为参考系统。作为参考系统之后,它所选择的selected活动端口就成为参考标准,对端设备以它为准。
2、确定参考端口
参考设备的端口之中,谁的端口优先级越高,且当前端口与对端端口状态均正常情况下,则谁将成为参考端口。参考端口被选作为selected活动端口,其它的端口需要KEY值和参考端口相同,才能成为selected活动端口。
3、确定其他selected活动端口
其余的非参考端口,如果也要成为selected活动端口,那么端口的KEY值要和参考端口相同。
以上就是LACP协议大致的工作流程,最终协议将完成聚合端口的动态形成,之后就可以直接在聚合端口上发送数据了。而从如何分配数据流角度,LACP协议可分为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负载分担模式和保护模式,负载分担模式下,所有selected活动端口都将承载业务流;而在保护模式下,由于参考端口负责承载所有的业务流,其他selected端口负n:1的链路级保护工作,所以参考端口的选择意义重大。
LACP协议在业界应用广泛,但直接按照标准协议应用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系统优先级高的设备(参考系统)选取至关重要,因为其配置直接决定了对端设备的采用哪些selected活动端口(对端的selected活动端口均是与参考系统相应配置的端口的直连端口),而一旦系统优先级设定好后,LACP稳定运行将会更多地仰赖预先设定系统优先级高的设备,比如目前应用较多的MC-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多设备聚合组)场景,用户更希望能实时根据系统实时资源情况来决定参考系统;2.目前各端口的优先级值也需人工事先设定,若本端各端口隶属于不同单板(一般地,对端各端口也隶属于不同单板),则由于目前的LACPDU分配的字段没有涉及单板实时资源信息(包含但并不限于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不同单板处理LACPDU报文能力都有所不同,而一旦选择的参考端口所在单板或直连对端端口所在单板存在资源隐患(比如cpu利用率较高,或存在内存泄漏等),尤其在保护模式下,则只有等到资源真正枯竭后,LACP协议才可能因为协议报文连续多次协商不通而产生切换参考端口动作,而不能做到及时切换(协议报文协商不通的情况下,业务流可能已经丢包,直到连续多次协商不通才做出参考端口切换动作,对业务流影响很大);3.在LACP标准协议中,各端口历史异常状态信息没有参与端口优先级的决策(端口优先级的设定不考虑该因素),假设某端口有短时小概率link down,但由于其(或其对端端口)符合参考端口条件所以每次端口正常后均被协议选为参考端口,这种选择会影响系统链路承载业务流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参考端口不能及时切换影响系统链路承载业务流的稳定性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LACP协议链路聚合组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通过对各自系统的实时资源使用状态进行实时检测,确定各自系统稳定性;
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通过协商,将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中稳定性最好一个系统选作参考系统;
所述参考系统根据其每个端口与对应的对端系统直连端口构成的每个端口对的状态历史信息和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从参考系统的所属端口中选出一个端口作为参考端口;
其中,所述LACP协议是指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优选地,所述的每个端口对的状态历史信息和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包括:
每个端口的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和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
与每个端口直连的对端系统端口的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和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
优选地,所述资源使用状态包括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所述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包括当前时间段内端口链路断开的次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系统根据系统的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构建所述第一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所述第二系统根据系统的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构建所述第二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
其中,所述第一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包括:所述第一系统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所述第二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包括:所述第二系统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
优选地,所述确定各自系统稳定性包括:
在所述第一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中选取最大的资源使用度量值作为所述第一系统的稳定性;
在所述第二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中选取最大的资源使用度量值作为所述第二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资源使用度量值越大,稳定性越差。
优选地,根据所述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以及与每个端口直连的对端系统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构建所述参考系统每个端口对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包括:
所述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
所述每个端口直连的对端系统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
优选地,所述参考系统根据其每个端口与对应的对端系统直连端口构成的每个端口对的状态历史信息和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从参考系统的所属端口中选出一个端口作为参考端口包括:
通过对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并依次将所属单板的端口作为待参考端口;
对所述待参考端口的当前时间段内端口链路断开的次数进行检测;
当检测到所述待参考端口的当前时间段内端口链路断开的次数为0时,则将所述待参考端口作为参考系统中的参考端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装置,包括:
确定稳定性模块,用于LACP协议链路聚合组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通过对各自系统的实时资源使用状态进行实时检测,确定各自系统稳定性;
选择参考系统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通过协商,将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中稳定性最好一个系统选作参考系统;
选择参考端口模块,用于所述参考系统根据其每个端口与对应的对端系统直连端口构成的每个端口对的状态历史信息和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从参考系统的所属端口中选出一个端口作为参考端口;
其中,所述LACP协议是指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优选地,所述的每个端口对的状态历史信息和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包括:
每个端口的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和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
与每个端口直连的对端系统端口的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和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
优选地,所述资源使用状态包括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所述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包括当前时间段内端口链路断开的次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引入对系统单板的资源以及端口状态历史信息的记录,结合LACPDU报文在两端系统之间的传送,自协商调整系统优先级和端口优先级,帮助提高承载业务流链路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运行LACP协议的网络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LACP协议的报文格式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提供的LACP协议的系统优先级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提供的LACP协议的端口优选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装置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ACP协议单设备环境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ACP协议多设备环境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ACP协议计算参考端口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ACP协议运行期间参考端口获取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LACP协议链路聚合组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通过对各自系统的实时资源使用状态进行实时检测,确定各自系统稳定性;
步骤S502: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通过协商,将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中稳定性最好一个系统选作参考系统;
步骤S503:所述参考系统根据其每个端口与对应的对端系统直连端口构成的每个端口对的状态历史信息和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从参考系统的所属端口中选出一个端口作为参考端口。
其中,所述的每个端口对的状态历史信息和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包括:每个端口的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和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与每个端口直连的对端系统端口的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和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具体地说,所述资源使用状态包括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所述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包括当前时间段内端口链路断开的次数。
其中,所述第一系统根据系统的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构建所述第一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所述第二系统根据系统的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构建所述第二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其中,所述第一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包括:所述第一系统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所述第二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包括:所述第二系统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
本发明所述确定各自系统稳定性包括:在所述第一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中选取最大的资源使用度量值作为所述第一系统的稳定性;在所述第二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中选取最大的资源使用度量值作为所述第二系统的稳定性;其中,所述资源使用度量值越大,稳定性越差。
其中,根据所述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以及与每个端口直连的对端系统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构建所述参考系统每个端口对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包括:所述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所述每个端口直连的对端系统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具体地说,所述参考系统根据其每个端口与对应的对端系统直连端口构成的每个端口对的状态历史信息和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从参考系统的所属端口中选出一个端口作为参考端口包括:通过对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并依次将所属单板的端口作为待参考端口;对所述待参考端口的当前时间段内端口链路断开的次数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待参考端口的当前时间段内端口链路断开的次数为0时,则将所述待参考端口作为参考系统中的参考端口。
图6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装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确定稳定性模块601、选择参考系统模块602以及选择参考端口模块603。具体地说,所述确定稳定性模块601,用于LACP协议链路聚合组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通过对各自系统的实时资源使用状态进行实时检测,确定各自系统稳定性;所述选择参考系统模块602,用于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通过协商,将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中稳定性最好一个系统选作参考系统;所述选择参考端口模块603,用于所述参考系统根据其每个端口与对应的对端系统直连端口构成的每个端口对的状态历史信息和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从参考系统的所属端口中选出一个端口作为参考端口。
本发明所述的每个端口对的状态历史信息和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包括:每个端口的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和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与每个端口直连的对端系统端口的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和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其中,所述资源使用状态包括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所述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包括当前时间段内端口链路断开的次数。
本发明的创新点主要为:1.系统优先级根据本端和对端系统的实时资源使用情况,自协商调整;2.端口优先级根据本端和对端端口所在单板的实时资源使用情况、端口状态历史信息,自协商调整。这两个创新点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引入对系统、单板的资源以及端口状态历史信息的记录,结合LACPDU报文在两端系统之间的传送,自协商调整系统优先级和端口优先级,帮助提高承载业务流链路的稳定性。除以上两点外,本发明也考虑了采用本发明方案的设备与非采用本发明的设备用LACP协议对接情况下,采用本发明方案设备如何支持对端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步骤如下所示:
步骤一:系统A与系统B之间运行LACP协议,两端分别以端口进行分类,建立所属系统资源状态表和端口异常状态记录表,根据表项内容计算出各自的系统优先级和各端口优先级,并通过LACPDU报文告知对端;
步骤二:A与B决策出两者之间谁来做参考系统,谁的某个端口作为参考端口;
步骤三:在A与B之间LACP协议启动和运行全程期间,以上步骤定时进行。
下面结合图7至图10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现有系统A和系统B之间运行LACP协议,从系统层面,A和B可以是单个设备(如图7),也可以是多设备聚合组(如图8);从端口分布层面,运行LACP协议的端口可以位于不同单板上(如图8中端口3和端口4),也可以位于相同单板上(如图8中端口1和端口2)。其实现的过程如下:以图8中系统A为例,系统A中各单板定时获取单板实时资源信息(包含但并不限于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建立基于端口的所属系统资源状态表,如下表1所示。
表1:基于端口的所属系统资源状态表
若A为单个设备(如图7)且由n个端口形成链路聚合,这n个端口分布在m个单板上(若m=1,如图7单板b;若m>1,如图7单板a,则这m个单板cpu各起一个定时任务(定时间隔可以人为设定),计算各自的资源实时使用情况,下面仅以cpu利用率C(m)和内存使用率M(m)为例,定义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R(m)等于C(m)和M(m)的加权和(加权参数由用户设定);则A的系统资源状态度量值R(A)=MAX(R(1),R(2),…,R(m)),即取几个单板中最大的资源使用度量值作为系统资源状态度量值,该值越大,意味着该系统不稳定的概率较高,不适合作为LACP的高优先级系统。若LACP的系统优先级默认值为K,则系统A的系统优先级值P(A)=K*R(A)。假如在系统B上计算的P(B)大于P(A),随着LACPDU报文在A与B之间传送(根据系统优先级填写Actor_System_Priority字段并转发,如图2所示),两端系统的LACP协议栈发现A的系统优先级高于B的系统优先级(根据LACP协议,优先级值越小的系统优先级越高),决策A作为参考系统。
若A为多设备聚合组(如图8),由x个设备组成,则A的系统资源状态度量值R(A)=MAX(R(1),R(2),…,R(x)),其中R(x)的计算方式同系统A为单个设备的情况(以图7为例,R(A)=70%),则系统A的系统优先级值P(A)=K*R(A)。假如在系统B上计算的P(B)大于P(A),随着LACPDU报文在A与B之间传送,两端系统的LACP协议栈发现A的系统优先级高于B的系统优先级,决策A作为参考系统。
以图8中系统A为例,系统A中各端口定时统计端口状态异常信息,建立端口与直连对端端口异常状态记录表,如下表2所示。
表2:端口与直连对端端口异常状态记录表
统计各端口近ΔT时间段(该时间段可用户自行设定)的link down次数,并将该值通过LACPDU报文第一个Reserved字段(字段定义参见表3),发送给系统B,同样地,系统B也将发送其相关值给系统A。通过这种方式,即使任意设备重启复位,对端设备都有其近ΔT时间段的link down次数记录。一般地,两端的link down次数应该是相同的,这里之所以如此设计,是考虑到两端端口状态显示不同步的情况。
表3:Reserved字段各字节信息
其中,表中0-3字节为本公司设备标识位,4-7字节为cpu利用率,8-11字节为内存使用率,20-23字节为端口近ΔT时间段link down次数,12-19字节为其他预留字段,主要针对其他位资源信息。
假设A已作为参考系统,A建立了各selected端口和直连对端端口的所属系统资源状态表,如下表4所示。定义selected端口和直连对端端口的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r(n)等于C(n)、M(n)、C'(n)和M'(n)的加权和(加权参数由用户设定),其中C'(n)和M'(n)分别代表了直连对端端口所属单板的cpu利用率和内存使用率。系统B通过LACPDU报文的第Reserved字段(Reserved字段所处报文位置如图2所示,第一个Reserved字段是为报文发送端设备预留的,系统B可以在此填入自身定时查询的资源信息,第二个Reserved字段的值填的是A向B发送报文的第一个Reserved字段信息,Reserved的3字节字段信息定义如图10所示,其中前4个字节定义本发明设备的特有字节信息,用以区分对端设备是否为采用本发明方案的设备)将实时资源使用信息传送至A。r(n)值反映了端口处理业务流的潜在风险,r(n)值越大,潜在风险越高。
表4:端口与直连对端端口的所述系统资源状态表
本发明在A收到B发来的LACPDU报文的第一个Reserved字段的前4字节不是本发明方法定义的特有字节信息,则意味着系统B启用的是标准LACP协议或至少与系统A不归属同一厂家,则系统A的参考系统、参考端口的优先级不会动态调整,只会与初值保持一致,这样保证了采用本发明方案系统与其他厂家的LACP协议对接成功。
图9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ACP协议计算参考端口的方法流程图,如图9所示,在参考端口的选择上,系统定时检测与记录r(1),r(2),…,r(n)并做从小到大的排序,最小的值所对应的端口作为参考端口第一候选,第二小的值所对应的端口作为参考端口第二候选,以此类推,并根据端口和直连对端端口异常状态记录表对应的近ΔT时间段link down总次数作最终判断:1.若r(n)是参考端口第一候选,且link down次数为N(N>0),则剔除第一候选,选择第二候选,并判断其link down次数N,若N等于0,则将其作为参考端口,若N大于0,则以此类推选择参考端口第三候选。
图10显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ACP协议运行期间参考端口获取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0所示,在LACP协议运行期间,考虑已选的参考端口与其他多个selected端口r值相近情况下,例如端口1为参考端口,但r(1)与r(2)值相近,且它们的端口link down次数均为0,容易出现两者轮流做参考端口的情况,这样对保持业务流的稳定性不利。本发明引入端口和直连对端端口的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阈值Q(由于本端和对端的cpu利用率与内存使用率之和的上限为4,Q的取值范围在0-4之间),若端口1作为参考端口,而在下次定时检测时先判断r(1)是否大于Q,若成立,则启动步骤4重新计算参考端口;若不成立,则仍然由端口1作为参考端口。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根据本端和对端系统的实时资源使用情况,自协商调整系统优先级以及根据本端和对端端口所在单板的实时资源使用情况、端口状态历史信息,自协商调整端口优先级,提高了承载业务流链路的稳定性。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各种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原理所作的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LACP协议链路聚合组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通过对各自系统的实时资源使用状态进行实时检测,确定各自系统稳定性;
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通过协商,将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中稳定性最好一个系统选作参考系统;
所述参考系统根据其每个端口与对应的对端系统直连端口构成的每个端口对的状态历史信息和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从参考系统的所属端口中选出一个端口作为参考端口;
其中,所述LACP协议是指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端口对的状态历史信息和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包括:
每个端口的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和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
与每个端口直连的对端系统端口的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和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使用状态包括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所述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包括当前时间段内端口链路断开的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根据系统的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构建所述第一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所述第二系统根据系统的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构建所述第二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
其中,所述第一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包括:所述第一系统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所述第二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包括:所述第二系统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各自系统稳定性包括:
在所述第一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中选取最大的资源使用度量值作为所述第一系统的稳定性;
在所述第二系统每个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中选取最大的资源使用度量值作为所述第二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资源使用度量值越大,稳定性越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以及与每个端口直连的对端系统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构建所述参考系统每个端口对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包括:
所述每个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
所述每个端口直连的对端系统端口的端口所属单板的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系统根据其每个端口与对应的对端系统直连端口构成的每个端口对的状态历史信息和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从参考系统的所属端口中选出一个端口作为参考端口包括:
通过对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度量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并依次将所属单板的端口作为待参考端口;
对所述待参考端口的当前时间段内端口链路断开的次数进行检测;
当检测到所述待参考端口的当前时间段内端口链路断开的次数为0时,则将所述待参考端口作为参考系统中的参考端口。
8.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稳定性模块,用于LACP协议链路聚合组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通过对各自系统的实时资源使用状态进行实时检测,确定各自系统稳定性;
选择参考系统模块,用于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通过协商,将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中稳定性最好一个系统选作参考系统;
选择参考端口模块,用于所述参考系统根据其每个端口与对应的对端系统直连端口构成的每个端口对的状态历史信息和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从参考系统的所属端口中选出一个端口作为参考端口;
其中,所述LACP协议是指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端口对的状态历史信息和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包括:
每个端口的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和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
与每个端口直连的对端系统端口的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和端口所属单板的资源使用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使用状态包括单板CPU利用率和单板内存使用率;所述端口状态历史信息包括当前时间段内端口链路断开的次数。
CN201510445619.8A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4117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5619.8A CN106411731B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16/077579 WO2016177190A1 (zh) 2015-07-27 2016-03-28 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45619.8A CN106411731B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1731A true CN106411731A (zh) 2017-02-15
CN106411731B CN106411731B (zh) 2020-06-05

Family

ID=57217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5619.8A Active CN106411731B (zh) 2015-07-27 2015-07-27 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11731B (zh)
WO (1) WO201617719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0379A (zh) * 2019-01-11 2019-04-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实现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839836A (zh) * 2021-09-27 2021-12-24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聚合超时保护方法、框式设备、盒式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02023A (zh) * 2022-06-08 2022-09-02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方法、链路聚合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353176A1 (en) * 2020-01-16 2022-1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4573A (zh) * 2010-11-15 2011-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实现lacp标准状态机的方法及系统
CN103152210A (zh) * 2013-03-29 2013-06-1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修复生成树协议转发状态异常的方法及堆叠设备
CN103634131A (zh) * 2012-08-24 2014-03-1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化网络设备互联链路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4253764A (zh) * 2013-06-28 2014-12-3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7355B (zh) * 2012-04-12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
CN103023698A (zh) * 2012-11-30 2013-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以太网链路级oam优化lacp协议链路聚合的方法及装置
WO2014101125A1 (zh) * 2012-12-28 2014-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聚合组链路协商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4573A (zh) * 2010-11-15 2011-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布式实现lacp标准状态机的方法及系统
CN103634131A (zh) * 2012-08-24 2014-03-1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化网络设备互联链路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3152210A (zh) * 2013-03-29 2013-06-1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修复生成树协议转发状态异常的方法及堆叠设备
CN104253764A (zh) * 2013-06-28 2014-12-3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培英: "《基于LACP多激活检测方法和处理机制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0379A (zh) * 2019-01-11 2019-04-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实现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1973684B2 (en) 2019-01-11 2024-04-3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Link aggregation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US20220353176A1 (en) * 2020-01-16 2022-1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1991068B2 (en) * 2020-01-16 2024-05-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3839836A (zh) * 2021-09-27 2021-12-24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聚合超时保护方法、框式设备、盒式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02023A (zh) * 2022-06-08 2022-09-02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方法、链路聚合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02023B (zh) * 2022-06-08 2024-04-19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方法、链路聚合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77190A1 (zh) 2016-11-10
CN106411731B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3697B (zh) 一种聚合链路流量分担方法和装置
US2011001624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of load-sharing in irf stack
CN103825834B (zh) 一种evi中调整流量负载分担的方法及网络交换装置
CN101997826A (zh) 一种控制网元、转发网元及因特网协议网络的路由方法
CN108770036B (zh) 簇头间通信方法及无线传感网络路由装置
CN101094185A (zh) 基于多链路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4104570A (zh) Irf系统中的聚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491700B (zh) 网络路径调整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411731A (zh) 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CN108306824B (zh) 报文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753828A (zh) 一种sdn控制器、数据中心系统和路由连接方法
CN104243239B (zh) 一种sdn集群中控制器的状态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5340230A (zh) 虚拟机架拓扑管理
CN108306777A (zh) 基于sdn控制器的虚拟网关主备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5656715B (zh) 用于监测云计算环境下网络设备的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01987B (zh) 一种报文丢失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051546B (zh) 一种基于迟滞调度的网络流量冲突避免方法及系统
CN105323170A (zh) 环形拓扑堆叠系统路径选择方法、装置及主设备
CN103179178A (zh) 扩展集群间聚合组成员端口的方法和设备
EP289006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energy-efficient routing
CN106385363A (zh) 一种sdn数据平面数据流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08337179A (zh) 链路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172653A (zh) 一种连接多台无线访问接入点的方法、控制系统及系统
CN104821957B (zh) 一种bfd状态机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80002B (zh) 大流负载均衡转发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