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7355B - 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7355B
CN102647355B CN201210106745.7A CN201210106745A CN102647355B CN 102647355 B CN102647355 B CN 102647355B CN 201210106745 A CN201210106745 A CN 201210106745A CN 102647355 B CN102647355 B CN 1026473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link information
via node
section point
lac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067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7355A (zh
Inventor
张印熙
周广证
薛小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0674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473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47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735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4270 priority patent/WO2013152589A1/zh
Priority to EP12874189.9A priority patent/EP2816772B1/en
Priority to US14/489,754 priority patent/US946192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7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7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41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acting on aggregated flows o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04L41/08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for increasing network spe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04L41/083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to enhance reliability, e.g. reduce down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中继节点接收LACP报文;中继节点根据LACP报文确定中继节点与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信息以及中继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信息;中继节点建立第一链路信息和第二链路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继节点根据所述对应关系中继转发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以使第二节点与第一节点进行协商以建立链路聚合组。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非直连节点间有效协商建立LACP链路聚合组,并基于建立的链路聚合组实现数据报文在链路聚合组中的负载分担。

Description

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
背景技术
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以下简称:LACP)为运行该协议的设备间交换数据提供一种端口协商方式。两设备间基于LACP建立链路聚合组(Link Aggregation Group)后,能够为两设备间的通信提供更高的带宽和可靠性。
现有技术中,两设备间根据LACP协商建立和维护链路聚合组是通过交互链路汇聚控制协议数据单元(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简称:LACPDU),即LACP报文实现的。具体来说,一端设备的某个端口启用LACP后,向对端设备发送LACP报文,通告本端系统优先级、系统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以下简称:MAC)地址、端口优先级、端口号和操作Key等信息,对端设备接收到该LACP报文后,根据该LACP报文中的上述信息选择出能够汇聚的端口,两端设备都进行上述的操作后双方可以对各自的某个端口的选中与否达成一致,从而确定某条链路是否可以加入链路聚合组。
但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满足长距离设备间的互联,时常需要采用中继设备进行数据转发,即非直连的场景,因此,如何在非直连设备间实现LACP协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用以提供一种能够在非直连节点间LACP协议有效协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LACP协商处理方法,包括:
中继节点接收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报文;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信息,以及根据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和第二链路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信息对应的链路发送的LACP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一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节点,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报文;以及用于根据第一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信息和第二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信息对应的链路发送的LACP报文转发给第二节点,以及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信息对应的链路发送的LACP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一节点;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和所述第二链路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LACP协商处理系统,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上述的中继节点。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中继节点根据接收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链路信息,并建立第一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信息与第二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信息的对应关系,应用该对应关系可实现在非直连节点的端口间建立一对一的LACP报文收发关系,保证在非直连节点间建立链路聚合组时的LACP有效协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LACP协商处理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图1中各节点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LACP协商处理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继节点转发LACP报文的详细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中继节点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继节点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LACP协商处理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为图1中各节点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中继节点接收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报文。
网络通信中,为了满足长距离节点间的互联,常常采用中继节点对数据进行转发,在非直连节点间建立链路聚合组可以增加非直连节点间链路的带宽和提高链路的可靠性。如图2所示,图中数字1-8分别表示对应节点的物理端口的端口号,四个圈表示最终形成的链路聚合组,非直连的第一节点A和第二节点C之间建立链路聚合组时,首先第一节点A上的某个端口在启用LACP后发送LACP报文,以向第二节点C通告本端的系统优先级、系统MAC地址、端口优先级、端口号和操作Key,这些信息一般携带在LACPDU的基本字段中。第一节点A发出的LACP报文通过中继节点B转发给第二节点C,第二节点C接收到LACP报文后,将LACP报文中携带的信息与第二节点C所保存的本端端口的信息进行比较以从这些端口中选择能够汇聚的端口。第二节点所保存的本端端口为第二节点C上接收到第一节点A发送的LACP报文的端口,其本端端口的信息为第二节点所在端的系统优先级、系统MAC地址、端口优先级、端口号和操作Key等信息。第二节点C接收到LACP报文后,将第一节点的端口信息与本端端口的端口信息进行比较以确定本端有无端口可以加入以及哪一个端口能够加入链路聚合组。同样,第二节点C上的某个端口也发送LACP报文以向第一节点A通告本端的信息,中继节点B将第二节点C发送的LACP报文转发给第一节点A后,第一节点A接收到LACP报文后,也进行同样的处理,即第一节点A根据报文中携带的信息选择出第一节点A的端口中能够汇聚的端口,从而第一节点A和第二节点C可以对各自的端口加入或退出某个动态链路聚合组达成一致,即双方通过相互收发LACP报文进行LACP协商形成非直连设备间的链路聚合组。同样,当聚合条件变化时,还可以通过LACP协商自动调整或解散链路聚合组。在链路聚合组的建立或解散过程中,对于第一节点A和第二节点C来说,执行的操作仍然是基于LACP标准协议的协商流程。
实际应用中,中继节点可以对其接收到的各种报文进行监听,本步骤中中继节点B通过对LACP报文进行监听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使非直连的节点间能够有效地协商建立链路聚合组。具体来说,当一端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到达时,中继节点获取该LACP报文并根据该LACP报文中携带的端口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后转发给另一端节点。例如,中继节点B上的某一个端口接收到LACP报文后,可以将该LACP报文上报给中继节点上的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以下简称:CPU),由CPU进行对报文进行解析,并根据解析结果进行后续处理。
步骤102、所述中继节点根据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信息,以及根据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信息。
链路信息为第一节点与中继节点间或第二节点与中继节点间链路对应的信息,可以包括发送报文的端口的发送端口号、接收报文的端口的接收端口号以及发送报文的源节点的源MAC地址等。
本实施例中的链路信息包括发送LACP报文的端口的发送端口号、接收LACP报文的端口的接收端口号以及发送报文的节点的源MAC地址。本步骤中,中继节点B接收到LACP报文后,获取接收该LACP报文的物理端口,确定其对应的端口号,同时获取该LACP报文中携带的第一节点A的源MAC地址和发送端口号,即获取第一节点与中继节点间的第一链路信息。同样,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二节点C发送的LACP报文后也做同样的处理,即获取第二节点与中继节点间的链路信息,以下以MAC1表示第一节点A的MAC地址,以MAC2表示第二节点C的MAC地址。
具体来说,中继节点可以根据LACP报文中携带的源MAC地址的不同将其获取的链路信息分成两组,一组为第一节点与中继节点间的链路信息,存储于第一链路信息表中;另一组为第二节点与中继节点间的链路信息,存储于第二链路信息表中。实际应用中,中继节点的物理接收端口将其接收的LACP报文上报给CPU,CPU获取对应的接收端口号,同时解析LACP报文,获取其中携带的源MAC地址和发送端设备上的发送该LACP报文的端口的发送端口号。为方便存储链路信息,可以将获取的链路信息以三元组的形式存储在链路信息表中。中继节点接收到某个LACP报文后,获取传输该LACP报文的链路对应的链路信息,并将其存储为三元组{接收端口号、源MAC地址、发送端口号},其中,三元组中的源MAC地址用于标识发送LACP报文的源端设备,同时还可用于确定该三元组所属的链路信息表,以便于后续在分别位于两个链路信息表的三元组间建立对应关系。如将根据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的三元组存储于与MAC1对应的第一链路信息表中,将根据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的三元组存储于与MAC2对应的第二链路信息表中,之后中继节点在第一链路信息表中的一个三元组和第二链路信息表中的一个三元组之间建立三元组的对应关系。具体来说,中继节点获取第二链路信息的过程,可以是中继节点获取第一链路信息后,从存储第二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链路信息的第二链路信息表中获取一条链路的链路信息作为第二链路信息,也可以是中继节点获取第一链路信息后,等待获取第二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一条链路信息,在获取第二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一条链路信息后,直接将该链路信息作为第二链路信息。
其中,中继节点获取第一链路信息的过程,可以是一段时间内中继节点获取所有的链路信息,并存储于对应的第一链路信息表与第二链路信息表中后,从第一链路信息表中依次选择一条链路信息作为第一链路信息,之后再根据上述的方法获取第二链路信息。例如中继节点将其获取的第一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对应的三元组存储到第一链路信息表中,将第二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对应的三元组存储待第二链路信息表中,之后,中继节点从第一链路信息表中选择一条链路信息作为第一链路信息,从第二链路信息表中选择一条链路信息或等待获取一条链路信息作为第二链路信息以与第一链路信息建立对应关系。
具体应用中,若中继节点将链路信息以上述的三元组形式存储时,则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后,根据接收报文的接收物理端口及LACP报文获取第一三元组{2、MAC1、1},并根据MAC1确定该第一三元组属于第一链路信息表后,从第二链路信息表中获取一个三元组作为第二三元组。如第二三元组可以为{3、MAC2、4}或者{7、MAC2、8}。中继节点获取第二三元组的过程具体可以为:中继节点在第二链路信息表中根据接收端口号的大小或者发送端口号的大小依次判断每个三元组是否与第一链路信息表中的某个三元组已存在对应关系,若查找到第二链路信息表中的某个三元组没有对应的三元组,则将该三元组作为第二三元组。如中继节点经判断获知第二链路信息表中的三元组{3、MAC2、4}已与第一链路信息表中的三元组{6、MAC1、5}存在对应关系,则中继节点继续判断三元组{7、MAC2、8},若三元组{7、MAC2、8}与第一链路信息表中的任一三元组没有建立对应关系,则将三元组作为第二三元组。之后,中继节点就可以将获取的第二三元组与第一三元组建立对应关系,还可以将该对应关系进行存储,以便于下次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时直接利用该对应关系将报文转发给对端节点。
步骤103、所述中继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和所述第二链路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上所述,中继节点获取第一链路信息和第二链路信息后,建立二者的对应关系,以便于中继节点后续根据对应关系转发第一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信息对应的链路发送的LACP报文给第二节点,以及根据该对应关系转发第二节点通过第二链路信息对应的链路发送的LACP报文给第一节点。上述建立链路信息的对应关系后,中继节点可以将该对应关系进行存储,以便于后续中继节点直接利用该对应关系转发LACP报文。中继节点对对应关系的存储,具体可以为:中继节点分别在第一链路信息表和第二链路信息表中的三元组设置相互对应关系的标识,也可以将已建立对应关系的三元组另存到其他的存储单元中,后续中继节点可以直接从另存的存储单元中查找对应关系获取链路信息。
在上述的第一链路信息表和第二链路信息表中的三元组,中继节点建立起对应关系后,可以将已建立对应关系的三元组从对应的链路信息表中删除,从而使得第一链路信息表中的任一三元组与第二链路信息表中的任一三元组之间都没有对应关系,当后续建立链路信息表中其他三元组的对应关系时,可直接从中选出任意一个即可,从而可减少后续建立对应关系时的查找未建立对应关系三元组的过程,提高协商处理过程的效率。
根据上述对三元组的描述可知,第一链路信息表中的三元组用于记录第一节点的一个端口与中继节点的一个端口之间的通信链路,第二链路信息表中的三元组用于记录第二节点的一个端口与中继节点的一个端口之间的通信链路,中继节点通过将第一链路信息表中的某个三元组与第二链路信息表中的某个三元组建立起对应关系实现了第一节点的一个端口与第二节点的一个端口的对应,当第一节点的某个端口发起LACP协商请求时,其发送的LACP报文都能够被第二节点上的同一个端口接收,同样,第二节点上的该端口向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也会被第一节点的同一个端口接收,从而保证了非直连设备间有效进行LACP协商处理。
步骤104、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信息对应的链路发送的LACP报文发送给第一节点。
在上述步骤103建立起链路信息的对应关系后,中继节点根据对应关系获取第二链路信息,将其接收的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通过第二链路信息对应的链路转发给第二节点,同样,中继节点将其接收的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根据已建立的对应关系,即将第二节点通过第二链路信息对应的链路发送的LACP报文,通过第一链路信息对应的链路转发给第一节点,以使第二节点及第一节点接收到对端的LACP报文后确定本端能够汇聚的端口,从而双方对各自端口能否加入链路聚合组达成一致,最终在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建立链路聚合组。
本实施例中,中继节点B可以接收并转发非直连的第一节点A和第二节点C之间交互的LACP报文以使非直连的节点间通过协商建立链路聚合组,其中,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中继节点可以为通信网中的交换机设备。在实际的长距离的通信网中,可以在相互通信的两端设备之间布设多个中继设备,每个中继设备按照上述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处理,可以保证在长距离通信的两端设备间建立链路聚合组,从而实现数据报文的长距离传输。
本实施例中中继节点根据第一链路信息及与其建立对应关系的第二链路信息,可以保证非直连节点间的LACP报文在一对一的端口间收发,从而保证非直连节点间建立链路聚合组时的有效协商。例如,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一节点A的发送端口号1对应的端口发送的LACP报文时,建立了第一三元组{2、MAC1、1}与第二三元组{7、MAC2、8}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LACP报文通过接收端口号7对应的端口转发给第二节点C,根据第二三元组,第二节点C中发送端口号8对应的端口接收到该LACP报文。同样,当发送端口号8对应的端口向第一节点A发送LACP报文时,根据对应关系,LACP报文会被发送端口号1对应的端口接收到,因此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保证非直连节点间LACP报文在一对一的端口间收发,从而保证了非直连节点间LACP协商的有效进行。
本实施例通过中继节点根据接收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链路信息,并建立第一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信息与第二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信息的对应关系,应用该对应关系可实现在非直连节点的端口间建立一对一的LACP报文收发关系,保证在非直连节点间建立链路聚合组的LACP有效协商。
在实际应用中,非直连的节点间可以通过上述已建立的链路聚合组进行传输数据报文,而且通过配置中继节点上的端口为以太网端口聚合组可以实现数据报文转发时的负载分担。
图3为本发明LACP协商处理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中继节点利用图1所示的方法建立的链路聚合组后进行数据报文转发,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201、中继节点的部分端口配置为与第一节点通信的第一以太网端口聚合组,所述中继节点的其余端口配置为与第二节点通信的第二以太网端口聚合组。
交换机设备当需要出、入流量在多个以太网端口间进行负载分担时,可以配置以太网端口聚合组(Eth-trunk)端口。本实施例中,中继节点将其部分端口配置为Eth-trunk1,其余的端口配置为Eth-trunk2,如图2所示,将端口号为2和6的两个物理端口配置为Eth-trunk1,该两端口分别与第一节点的两个端口连接,将端口号为3和7的两个物理端口配置为Eth-trunk2,该两端口分别与第二节点的两个端口连接。当配置好Eth-trunk后,中继节点就可对其转发的数据报文在Eth-trunk端口间进行负载分担。
步骤202、所述中继节点转发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间交互的LACP报文以使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进行协商处理建立链路聚合组。
中继节点通过上述图1所示的协商处理方法转发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交互的LACP报文,以使非直连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建立传输用户数据报文的链路聚合组,根据已建立的链路聚合组和配置的以太网端口聚合组,中继节点就可以对其转发的数据报文进行有效地负载分担。
步骤203、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以太网端口聚合组进行负载分担后将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二节点;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以太网端口聚合组进行负载分担后将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一节点。
具体来说,中继节点能够根据报文属性,例如报文的特定字段的内容特征,如目的MAC为组播地址0x01-80-c2-00-00-02,二层协议类型字段为0x8809或者协议子类型为0x01,判断出其接收的报文是LACP报文还是用户数据报文。
当中继节点收发的报文是协议交互层面的LACPDU时,中继节点能够建立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收发LACPDU的一对一的端口关系,保证非直连节点间交互的LACPDU是在一对一的端口间收发,从而保证非直连节点间LACP有效地协商建立链路聚合组;当中继节点收发的报文是用户业务数据报文时,在配置的Eth-trunk作用下,用户业务数据报文的转发也能够在已建立的链路聚合组中有效地进行负载分担。
如图2所示,第一节点A收发的数据将与第一以太网端口聚合组Eth-trunk1的端口之间传送,第二节点C收发的数据将与第二以太网端口聚合组Eth-trunk2的端口之间传送。因此当非直连的两个设备传输数据需经过更长距离时,非直连的两个设备可以通过其间的多个中继交换机设备采用上述的协商方法建立链路聚合组,相当于串行连接的链路聚合组,从而可以完成用户数据在长距离设备间的传输。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进行的LACP协商处理建立链路聚合组的基础上,进一步,中继节点通过将其端口配置为两个以太网端口聚合组,当转发数据报文时根据以太网端口聚合组可以在已建立的链路聚合组中实现负载分担。因此,本实施例的方法从协议层面来说,能够保证非直连节点间的LACP报文一对一的有效协商,从数据转发层面来说,能够保证数据报文在链路中的有效负载分担。通过在每个中继节点上配置两个Eth-trunk分别与其两端的节点连接,根据本实施例方法还可建立更长距离的链路聚合组,从而实现长距离的数据传输。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继节点转发LACP报文的详细流程图,以下结合图4对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中继节点运行过程中进行的操作包括:
步骤501、是否监听到LACP报文,若监听到,则执行步骤502,否则继续监听。
步骤502、将LACP报文上报给CPU进行报文解析。
步骤503、根据接收的LACP报文获取三元组{接收端口号、源MAC地址、发送端口号}。
步骤504、将三元组{接收端口号、源MAC地址、发送端口号}存储到对应于该LACP报文的源MAC地址的链路信息表中,即将步骤503获取的三元组对应存储于第一链路信息表或第二链路信息表中。
步骤505、判断第一链路信息表中的三元组在第二链路信息表中是否存在对应的三元组,若存在,则执行步骤509,否则执行步骤506。
步骤506、判断第二链路信息表中某个三元组在第一链路信息表中是否存在对应的三元组,若不存在,则执行步骤508,否则,执行步骤507。
步骤507、参考第二链路信息表中三元组的发送端口号大小获取第二链路信息表中的下一个三元组,并继续执行步骤506。
步骤508、将第二链路信息表中的该某个三元组与第一链路信息表中的该三元组建立对应关系并保存该对应关系。
步骤509、以第二链路信息表中与第一链路信息表中该三元组相对应的三元组的接收端口号对应的端口为转发端口将接收到的LACP报文进行中继转发。
在非直连设备上建立基于LACP的链路聚合组的组网场景中,通过中继设备执行上述操作可以为启用LACP协议的两侧设备上的端口建立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并依照该对应关系可以进行LACP报文的有效中继转发,从而实现在非直连设备间建立基于LACP的链路聚合组以传输用户数据业务。
图5为本发明中继节点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中继节点包括:收发模块11、获取模块12和处理模块13,其中,收发模块11,用于接收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发送的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报文;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信息和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信息对应的链路发送的LACP报文转发给第二节点,以及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信息对应的链路发送的LACP报文发送给第一节点,以使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进行协商以在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建立链路聚合组;获取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信息;处理模块13,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和所述第二链路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中继节点中的收发模块11接收到非直连的一端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后,将其上传给获取模块12,获取模块12根据该LACP报文,获取该端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对应的第一链路信息,并从另一端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中选出一条链路信息作为第二链路信息;处理模块13将获取的第二链路信息与第一链路信息建立对应关系,收发模块11根据该对应关系将LACP报文中继转发给对端节点。由于链路信息对应的端口是唯一的,且两链路信息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使得非直连的两端节点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交互LACP报文以完成LACP协商处理建立链路聚合组,从而后续用户数据业务能够在已建立的链路聚合组中传输。
本实施例中的中继节点可用于执行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其工作原理与达到的技术效果与方法实施例类似,具体细节不再赘述。
图6为本发明中继节点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存储器14,用于存储第一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以及第二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所述获取模块12在获取第二链路信息时,可以从所述存储器14已存储的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中获取一条未建立对应关系的链路信息作为与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第二链路信息。其获取第二链路信息的过程,可以为根据链路信息的接收端口号或者发送端口号的大小从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多条链路信息中选择一条未建立对应关系的链路信息作为第二链路信息。
具体来说,当收发模块11接收到一端节点的LACP报文时,获取模块12获取传送该LACP报文的链路的链路信息,存储器14根据发送该LACP报文的源MAC地址将该链路信息存储于对应的链路信息表中,之后获取模块12分别从两个链路信息表中获取待建立对应关系的第一链路信息和第二链路信息,处理模块13将该第一链路信息与第二链路信息建立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存储器14还可以将已建立的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进行保存。从而收发模块11后续接收到一端节点的相应端口发送的LACP报文时,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将其转发给对端节点的对应端口,从而两端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对端节点的LACP报文及本端端口信息确定哪些端口可以加入链路聚合组
建立起链路聚合组后,两端节点就可以利用已建立的链路聚合组在聚合组的端口间进行负载分担传输用户数据报文。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配置模块15,用于将所述中继节点的部分端口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节点通信的第一以太网端口聚合组,以及将所述中继节点的其余端口配置为与所述第二节点通信的第二以太网端口聚合组。非直连节点间传输用户数据报文时,中继节点的收发模块11根据配置模块15已配置的Eth-trunk端口配合建立的链路聚合组实现数据报文在链路聚合组中进行负载分担。
实际应用中,如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链路信息可以存储为三元组的形式,存储器将根据从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的三元组存储于第一链路信息表中,将根据从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的三元组存储于第二链路信息表中,获取模块获取待建立一对一对应关系的第一三元组和第二三元组,处理模块根据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三元组和第二三元组逐个建立第一链路信息表中的三元组与第二链路信息表中三元组的对应关系以实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发送LACP报文是在一对一的端口间收发的,从而实现非直连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交互协商建立链路聚合组。根据配置的Eth-trunk,收发模块可以将其接收的一端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进行负载分担后转发给对端节点。
本实施例可用于执行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方法,其工作原理与达到的技术效果与方法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LACP协商处理系统,包括: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如上述图5或图6中的中继节点,其中中继节点用于中继转发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传送的LACP报文和数据报文。
本实施例所述LACP协商处理系统可用于完成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方法,其工作原理与达到的技术效果类似,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LACP协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节点接收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报文;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信息,以及根据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建立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和第二链路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二节点,以及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信息对应的链路发送的LACP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一节点;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信息,具体为: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第二节点的不同端口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存储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多条链路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从已存储的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多条链路信息中获取一条未建立对应关系的链路信息作为与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第二链路信息;
所述链路信息包括:LACP报文的发送端口号、接收端口号以及源MAC地址;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获取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中包含的第一节点的源MAC地址和所述第一节点的发送端口号,并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的端口的接收端口号;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节点的不同端口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多条链路信息,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获取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中包含的第二节点的源MAC地址和所述第二节点中发送LACP报文的端口的发送端口号,并确定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的端口的接收端口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从已存储的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多条链路信息中获取一条未建立对应关系的链路信息作为与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第二链路信息,具体为: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链路信息的接收端口号或发送端口号的大小,从已存储的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多条链路信息中选择一条未建立对应关系的链路信息作为与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第二链路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的部分端口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节点通信的第一以太网端口聚合组,所述中继节点的其余端口配置为与所述第二节点通信的第二以太网端口聚合组;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二以太网端口聚合组进行负载分担后将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二节点;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以太网端口聚合组进行负载分担后将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一节点。
4.一种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ACP报文;以及用于根据第一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信息和第二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信息的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节点通过第一链路信息对应的链路发送的LACP报文转发给第二节点,以及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二节点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信息对应的链路发送的LACP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一节点;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二链路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和所述第二链路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还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一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以及第二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信息后,从所述存储器已存储的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节点之间的多条链路信息中获取一条未建立对应关系的链路信息作为与第一链路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第二链路信息;
链路信息包括:LACP报文的发送端口号、接收端口号以及源MAC地址;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中包含的第一节点的源MAC地址和所述第一节点的发送端口号,并确定接收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的端口的接收端口号;以及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中包含的第二节点的源MAC地址和所述第二节点的发送端口号,并确定接收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的端口的接收端口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LACP报文获取所述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一链路信息后,根据链路信息的接收端口号或者发送端口号的大小从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多条链路信息中选择一条未建立对应关系的链路信息作为与所述第一链路信息建立对应关系的第二链路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所述的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模块,用于将所述中继节点的部分端口配置为与所述第一节点通信的第一以太网端口聚合组,以及将所述中继节点的其余端口配置为与所述第二节点通信的第二以太网端口聚合组;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以太网端口聚合组进行负载分担后将所述第二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一节点;以及根据所述第二以太网端口聚合组进行负载分担后将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的数据报文转发给所述第二节点。
7.一种LACP协商处理系统,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继节点。
CN201210106745.7A 2012-04-12 2012-04-12 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 Active CN1026473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6745.7A CN102647355B (zh) 2012-04-12 2012-04-12 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
PCT/CN2012/084270 WO2013152589A1 (zh) 2012-04-12 2012-11-08 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
EP12874189.9A EP2816772B1 (en) 2012-04-12 2012-11-08 Lacp negotiation processing method, relay node and system
US14/489,754 US9461928B2 (en) 2012-04-12 2014-09-18 LACP negotiation processing method, relay node,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06745.7A CN102647355B (zh) 2012-04-12 2012-04-12 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7355A CN102647355A (zh) 2012-08-22
CN102647355B true CN102647355B (zh) 2014-11-05

Family

ID=46659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06745.7A Active CN102647355B (zh) 2012-04-12 2012-04-12 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61928B2 (zh)
EP (1) EP2816772B1 (zh)
CN (1) CN102647355B (zh)
WO (1) WO20131525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7355B (zh) * 2012-04-12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
CN103780510B (zh) * 2012-10-19 202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聚合组中流量路径的协商方法及装置
CN103874059B (zh) 2012-12-10 2018-06-05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3905313B (zh) * 2012-12-26 2018-04-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集群扩展方法、集群通信系统和通信系统、方法
US9553798B2 (en) * 2013-04-23 2017-0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of updating conversation allocation in link aggregation
US9497132B2 (en) 2013-04-23 2016-1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of implementing conversation-sensitive collection for a link aggregation group
US9654337B2 (en) 2013-04-23 2017-05-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distributed relay control protocol (DRCP) operations upon communication failure
CN104092604B (zh) * 2014-07-02 2018-02-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243267B (zh) * 2014-09-18 2019-02-2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320333B (zh) * 2014-10-31 2018-04-1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不对称静态聚合的方法及设备
US9858284B2 (en) 2015-04-21 2018-01-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rowd sourced data sampling at the crowd
CN106411731B (zh) * 2015-07-27 2020-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协商lacp协议参考系统和参考端口的方法及装置
TWI599201B (zh) * 2016-02-05 2017-09-11 物聯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網路系統及建立資料連線的方法
US10868729B2 (en) 2016-03-15 2020-12-15 Knight Point System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topology for multiple networked devices
JPWO2018003106A1 (ja) * 2016-06-30 2018-12-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イッチ間通信管理装置、スイッチ間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記録媒体
US10476815B2 (en) * 2017-12-11 2019-11-12 Ciena Corporation Adaptive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cross-point switches
CN108337163B (zh) * 2018-02-07 2020-11-0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汇聚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327386B (zh) * 2018-10-24 2021-12-07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71868B (zh) * 2019-04-18 2021-04-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10838986B (zh) * 2019-07-29 2022-02-22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acp负载均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971519A (zh) * 2019-12-12 2020-04-07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互联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33299B (zh) * 2020-11-13 2023-03-24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lora远距离传输链路的方法和服务器
WO2023199145A1 (en) * 2022-04-12 2023-10-19 High Sec Labs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remote console for secure kvm switc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3628A (zh) * 2003-06-04 2004-12-08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 基于策略路由实现链路聚合功能的方法
CN101815006A (zh) * 2010-03-02 2010-08-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运营商网络的链路汇聚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2098211A (zh) * 2009-12-11 201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客户端和服务器动态协助的业务聚合方法、服务器和客户端
CN102239670A (zh) * 2011-04-27 201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和装置
CN102388581A (zh) * 2011-06-29 2012-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链路协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404143A (zh) * 2011-11-17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lacp的端口故障处理方法和lacp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31141B1 (en) * 1999-05-27 2003-10-07 Ibm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selecting an aggregator interface
GB2371706B (en) * 2001-01-30 2003-04-23 3Com Corp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for network devices
US6956824B2 (en) * 2001-06-14 2005-10-18 Tropic Networks Inc. Extension of link aggregation protocols over the network
US6910149B2 (en) * 2001-09-24 2005-06-21 Intel Corporation Multi-device link aggregation
US7881230B2 (en) * 2007-10-29 2011-02-01 Alcatel Lucent Facilitating self configuring link aggregation using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US9078270B2 (en) * 2008-07-03 2015-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relay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059638B2 (en) * 2009-06-30 2011-11-15 Alcatel Lucent Inter-node link aggreg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2668465B (zh) * 2009-11-18 2015-04-2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中继装置、中继方法
US8122127B2 (en) * 2009-12-31 2012-02-21 Juniper Networks, Inc. Automatic aggregation of inter-device ports/links in a virtual device
JP5513342B2 (ja) * 2010-02-26 2014-06-04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
JP2011249979A (ja) * 2010-05-25 2011-12-08 Nec Corp 通信システム
JP2012009996A (ja) * 2010-06-23 2012-01-12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中継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CN102647355B (zh) * 2012-04-12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3628A (zh) * 2003-06-04 2004-12-08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 基于策略路由实现链路聚合功能的方法
CN102098211A (zh) * 2009-12-11 201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客户端和服务器动态协助的业务聚合方法、服务器和客户端
CN101815006A (zh) * 2010-03-02 2010-08-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越运营商网络的链路汇聚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2239670A (zh) * 2011-04-27 201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和装置
CN102388581A (zh) * 2011-06-29 2012-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链路协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404143A (zh) * 2011-11-17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lacp的端口故障处理方法和lacp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12-9996A 2012.01.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003464A1 (en) 2015-01-01
WO2013152589A1 (zh) 2013-10-17
US9461928B2 (en) 2016-10-04
CN102647355A (zh) 2012-08-22
EP2816772A4 (en) 2015-06-03
EP2816772A1 (en) 2014-12-24
EP2816772B1 (en)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7355B (zh) 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
CN104202266B (zh) 一种通信方法、交换机、控制器及通信系统
CN103916275A (zh) 一种bfd检测装置和方法
US20160134513A1 (en) Concerted Multi-Destination Forwarding in a Joint TRILL Fabric and VXLAN/IP Fabric Data Center
CN103117935B (zh) 应用于多归属组网的组播数据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3354529B (zh) 一种选择路径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38161A (zh) 一种实现跨设备聚合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63407A (zh) 二层虚拟局域网实现地址解析协议代理方法及局域网系统
KR20170038124A (ko) Ue들 및 고정 액세스 네트워크에서 작동하는 방법
CN107947994B (zh) 网络拓扑自发现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065582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网关设备
CN104168209A (zh) 多接入sdn网络报文转发方法和控制器
CN107370839A (zh) 工业现场设备的寻址方法及相关装置、系统
CN101499951B (zh) 隧道配置方法、虚拟接入节点、虚拟边缘节点以及系统
CN102882781A (zh) 一种报文发送的方法、路由器桥及系统
CN104301229A (zh) 数据包转发方法、路由表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0466614C (zh) 一种实现组播业务的方法
CN102694734B (zh) 二层交换设备基于Linux内核桥实现组播的方法
CN101924700A (zh)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03354567A (zh) 一种同步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方法和设备
CN105357332A (zh)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03414797A (zh) Nat穿越服务器的端口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0572487B (zh) 一种交换机任意端口虚拟化的方法及系统
TWI489891B (zh) 分散式資料處理系統、分散式資料處理方法與其無線終端機
CN106330547A (zh) 一种冗余链路数据包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