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05850A - 显示装置及其组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组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05850A
CN106405850A CN201610472146.5A CN201610472146A CN106405850A CN 106405850 A CN106405850 A CN 106405850A CN 201610472146 A CN201610472146 A CN 201610472146A CN 106405850 A CN106405850 A CN 106405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jacket
display floater
alignment target
center
view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721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宏青
查国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7214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05850A/zh
Priority to US15/227,748 priority patent/US20170371170A1/en
Publication of CN106405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58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3Align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组立方法。该组立方法包括:通过显示面板的第一对位靶标和透镜层的第一对位靶标进行初步对位;通过对位成像装置获取透过透镜层的光线,形成明暗条纹;调整透镜层的位置,以使明暗条纹中亮条纹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对准;黏合显示面板和透镜层。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实时反映显示面板和透镜层的对位精度,提高良率,并且提高显示装置的立体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组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组立方法。
背景技术
立体影像是根据透过人类双眼的立体视觉差异而形成的,大脑将双眼不同视角的二维影像合成以再生立体影像的深度与层次感。基于透镜技术的裸眼立体方案正是通过透镜的分光原理实现了左右眼图像的分离传输。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器与透镜层组立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当显示器与透镜层组立的对准不够精确时,立体影像的效果将变差,严重时甚至无法看清立体图像。此外,传统的基于纯对位靶标的组立方法属于离线式的组立技术,并不能实时反映对位的精度,在后续产品的检验或者使用环节发现偏差时并不能及时修正,造成良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其组立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组立方法,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上方的透镜层,组立方法包括:
在透镜层的正上方设置一对位成像装置;
通过显示面板的第一对位靶标和透镜层的第一对位靶标进行初步对位;
控制显示面板发出光线,通过对位成像装置获取透过透镜层的光线,形成明暗条纹;
在显示面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调整透镜层的位置,以使明暗条纹中亮条纹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对准;
黏合显示面板和透镜层。
其中,在透镜层的正上方设置一对位成像装置的步骤包括:
在透镜层的中央位置的正上方设置对位成像装置,其中对位成像装置与透镜层的距离范围为10cm至100cm。
其中,通过显示面板的第一对位靶标和透镜层的第一对位靶标进行初步对位的步骤包括:
在显示面板的边缘设置显示面板的第一对位靶标,在透镜层的边缘设置透镜层的第一对位靶标。
其中,在显示面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的步骤包括:
若透镜层的透镜列数为奇数时,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中心区附近的非显示区并且沿着显示面板的长边设置一个第二对位靶标,显示区域的中心区位于显示区域对应长边的中心线上;
明暗条纹中亮条纹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对准的步骤包括:
位于明暗条纹中间的一条亮条纹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对准。
其中,在显示面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的步骤包括:
若透镜层的透镜列数为偶数时,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中心区附近的非显示区并且沿着显示面板的长边设置两个第二对位靶标,显示区域的中心区位于显示区域对应长边的中心线上;
明暗条纹中亮条纹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对准的步骤包括:
位于明暗条纹中间的两条亮条纹的中心分别与两个第二对位靶标对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上方的透镜层,在透镜层的正上方设置一对位成像装置;显示面板的第一对位靶标和透镜层的第一对位靶标进行初步对位;显示面板发出光线,对位成像装置获取透过透镜层的光线,形成明暗条纹;在显示面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调整透镜层的位置,以使明暗条纹中亮条纹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对准;显示面板和透镜层黏合。
其中,对位成像装置设置在透镜层的中央位置的正上方,其中对位成像装置与透镜层的距离范围为10cm至100cm。
其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对位靶标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边缘,透镜层的第一对位靶标设置在透镜层的边缘。
其中,若透镜层的透镜列数为奇数时,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中心区附近的非显示区并且沿着显示面板的长边设置一个第二对位靶标,显示区域的中心区位于显示区域对应长边的中心线上;位于明暗条纹中间的一条亮条纹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对准。
其中,若透镜层的透镜列数为偶数时,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中心区附近的非显示区并且沿着显示面板的长边设置两个第二对位靶标,显示区域的中心区位于显示区域对应长边的中心线上;位于明暗条纹中间的两条亮条纹的中心分别与两个第二对位靶标对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上方的透镜层,在透镜层的正上方设置一对位成像装置;通过显示面板的第一对位靶标和透镜层的第一对位靶标进行初步对位;控制显示面板发出光线,通过对位成像装置获取透过透镜层的光线,形成明暗条纹;在显示面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调整透镜层的位置,以使明暗条纹中亮条纹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对准;黏合显示面板和透镜层;通过对位成像装置实现在线式的组立技术,能够实时反映显示面板和透镜层的对位精度,提高良率,并且提高显示装置的立体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进一步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组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对位靶标和透镜层的第一对位靶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对位成像装置采样到的明暗条纹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第二对位靶标的示意图;
图6是在透镜列数为奇数时明暗条纹中亮条纹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对准的示意图;
图7是在透镜列偶数为时明暗条纹中亮条纹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对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2所示,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组立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揭示的组立方法应用于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21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21上方的透镜层22,该显示装置优选为能够实现裸眼3D显示的显示装置。
透镜层22用于调控显示面板21提供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以使左右眼像素的图像能够分别沿着不同的传输路径分别进入用户的左右眼中,进而实现裸眼3D显示。其中,透镜层22为薄膜型透镜或者液晶透镜;透镜层22至少包括基于树脂材料成型的柱式透镜和折射率渐变的液晶透镜。
该显示面板21优选为可自发光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将显示面板21设置为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需要背光模组提供光源。
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的组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在透镜层22的正上方设置一对位成像装置23;
在透镜层22的中央位置的正上方设置对位成像装置23,即对位成像装置23的中心线位于透镜层22的中心线上。其中,对位成像装置23与透镜层22的距离d,距离d大于该透镜层22的焦距。优选地,距离d的范围为10cm至100cm。
步骤S12:通过显示面板21的第一对位靶标211和透镜层22的第一对位靶标221进行初步对位;
将显示面板21的第一对位靶标211和透镜层22的第一对位靶标221进行对准,实现初步对位。
在显示面板21的边缘设置显示面板21的第一对位靶标211,在透镜层22的边缘设置透镜层22的第一对位靶标221,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21的边缘设置四个第一对位靶标211,四个第一对位靶标211分别设置在显示面板21的四个角;在透镜层22的边缘设置四个第一对位靶标221,四个第一对位靶标221分别设置在透镜层22的四个角。将显示面板21的四个第一对位靶标211和透镜层22的四个第一对位靶标221进行分别对准,以提高初步对位的精度。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显示面板21的边缘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对位靶标211,在透镜层22的边缘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对位靶标221,例如在显示面板21的一个对角设置两个第一对位靶标211,在透镜层22的一个对角设置两个第一对位靶标221。
步骤S13:控制显示面板21发出光线,通过对位成像装置23获取透过透镜层22的光线,形成明暗条纹24;
显示面板21发出光线用于提供足够的画面亮度,具体包括点亮显示面板21的图像。显示面板21发出的光线透过透镜层22,对位成像装置23的摄像头231对透过透镜层22的光线进行采样,以形成明暗条纹24,如图2所示。即显示面板21显示的图像透过透镜层22后被对位成像装置23采样,进而形成明暗条纹24。其中明暗条纹24包括亮条纹241和暗条纹242,亮条纹241和暗条纹242的总数等于透镜层22的透镜列数。
在本实施例,透镜层22的透镜式结构相对于显示面板21为平行排列,对位成像装置23采样到的明暗条纹24,如图2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将透镜层22的透镜式结构相对于显示面板21设置为倾斜排布,此时对位成像装置23采样到的明暗条纹24如图4所示。
步骤S14:在显示面板21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212,调整透镜层22的位置,以使明暗条纹24中亮条纹241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212对准;
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21包括显示区域213,显示区域213用于显示图像。在显示面板21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212,即在显示面板21的显示区域213的中心区A附近的非显示区并且沿着显示面板21的长边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212,显示区域213的中心区A位于显示区域213对应长边的中心线上,即显示区域213的中心区A优选为显示区域213的长边的中心。
第二对位靶标212通过显示区域213边缘的BM(黑矩阵)结构制备,第二对位靶标212包括BM图形(图未视)或者BM镂空结构(图未视),第二对位靶标212的形状与第一对位靶标211的形状相同。
其中,第二对位靶标212的数量与显示区域213对应的透镜层22的透镜列数相关,即根据显示区域213的中心区A对应的透镜层22为单透镜或者双透镜设置第二对位靶标212的数量。
当透镜层22的透镜列数为奇数,即显示区域213的中心区A对应的透镜层22为单透镜时,在显示面板21的显示区域213的中心区A附近的非显示区并且沿着显示面板21的长边设置一个第二对位靶标212,如图6所示。对位成像装置23的摄像头231寻找靠近显示区域213中心位置的第二对位靶标212,调整透镜层22的位置,即通过多维调节装置(图未视)调整透镜层22相对于显示面板21的位置,以使明暗条纹24中亮条纹241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212对准,位于明暗条纹24中间的一条亮条纹241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212对准,例如明暗条纹24包括9条亮条纹241,位于中间的亮条纹241(即第五条亮条纹241)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212对准。在显示面板21和透镜层22对位后进入步骤S15。
当透镜层22的透镜列数为偶数,即显示区域213的中心区A对应的透镜层22为双透镜时,在显示面板21的显示区域213的中心区A附近的非显示区并且沿着显示面板21的长边设置两个第二对位靶标212,如图7所示。对位成像装置23的摄像头231寻找靠近显示区域213中心位置的第二对位靶标212,调整透镜层22的位置,即通过多维调节装置调整透镜层22相对于显示面板21的位置,以使明暗条纹24中亮条纹241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212对准,位于明暗条纹24中间的两条亮条纹241的中心分别与两个第二对位靶标212对准,例如明暗条纹24包括10条亮条纹241,位于中间的两条亮条纹241(即第五条亮条纹241和第六条亮条纹241)的中心分别与两个第二对位靶标212对准。在显示面板21和透镜层22对位后进入步骤S15。
在本实施例中,多维调节装置调整透镜层22相对于显示面板21的位置,即通过多维透镜层22相对于显示面板21的位置,具体包括调整透镜层22的角度和透镜层22的平移修正。
步骤S15:黏合显示面板21和透镜层22;
将对位后的显示面板21和透镜层22进行黏合,完成显示装置的组立。
本实施例先通过显示面板21的第一对位靶标211和透镜层22的第一对位靶标221进行初步对位;然后在显示面板21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212,调整透镜层22的位置,以使明暗条纹24中亮条纹241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212对准,实现精确对位;进而通过对位成像装置23实现在线式的组立技术,能够实时反映显示面板21和透镜层22的对位精度,提高良率,并且提高显示装置的立体显示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第一实施例显示装置,本实施例所揭示的显示装置基于上述显示装置的组立方法进行描述。该如图2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21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21上方的透镜层22,该显示装置优选为能够实现裸眼3D显示的显示装置。
透镜层22用于调控显示面板21提供的光线的传播路径,以使左右眼像素的图像能够分别沿着不同的传输路径分别进入用户的左右眼中,进而实现裸眼3D显示。其中,透镜层22为薄膜型透镜或者液晶透镜;透镜层22至少包括基于树脂材料成型的柱式透镜和折射率渐变的液晶透镜。
该显示面板21优选为可自发光的OLED显示面板。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将显示面板21设置为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需要背光模组提供光源。
在透镜层22的中央位置的正上方设置对位成像装置23,即对位成像装置23的中心线位于透镜层22的中心线上。其中,对位成像装置23与透镜层22的距离d,距离d大于该透镜层22的焦距。优选地,距离d的范围为10cm至100cm。
显示面板21的第一对位靶标211和透镜层22的第一对位靶标221进行初步对位,即显示面板21的第一对位靶标211和透镜层22的第一对位靶标221进行对准,实现初步对位。
在显示面板21的边缘设置显示面板21的第一对位靶标211,在透镜层22的边缘设置透镜层22的第一对位靶标221,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21的边缘设置四个第一对位靶标211,四个第一对位靶标211分别设置在显示面板21的四个角;在透镜层22的边缘设置四个第一对位靶标221,四个第一对位靶标221分别设置在透镜层22的四个角。将显示面板21的四个第一对位靶标211和透镜层22的四个第一对位靶标221进行分别对准,以提高初步对位的精度。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显示面板21的边缘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对位靶标211,在透镜层22的边缘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对位靶标221,例如在显示面板21的一个对角设置两个第一对位靶标211,在透镜层22的一个对角设置两个第一对位靶标221。
显示面板21发出光线,对位成像装置23获取透过透镜层22的光线,形成明暗条纹24。其中,显示面板21发出光线用于提供足够的画面亮度,具体包括点亮显示面板21的图像。显示面板21发出的光线透过透镜层22,对位成像装置23的摄像头231对透过透镜层22的光线进行采样,以形成明暗条纹24,如图2所示。即显示面板21显示的图像透过透镜层22后被对位成像装置23采样,进而形成明暗条纹24。其中明暗条纹24包括亮条纹241和暗条纹242,亮条纹241和暗条纹242的总数等于透镜层22的透镜列数。
在本实施例,透镜层22的透镜式结构相对于显示面板21为平行排列,对位成像装置23采样到的明暗条纹24,如图2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将透镜层22的透镜式结构相对于显示面板21设置为倾斜排布,此时对位成像装置23采样到的明暗条纹24如图4所示。
在显示面板21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212,调整透镜层22的位置,以使明暗条纹24中亮条纹241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212对准。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21包括显示区域213,显示区域213用于显示图像。在显示面板21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212,即在显示面板21的显示区域213的中心区A附近的非显示区并且沿着显示面板21的长边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212,显示区域213的中心区A位于显示区域213对应长边的中心线上,即显示区域213的中心区A优选为显示区域213的长边的中心。
第二对位靶标212通过显示区域213边缘的BM结构制备,第二对位靶标212包括BM图形或者BM镂空结构,第二对位靶标212的形状与第一对位靶标211的形状相同。
其中,第二对位靶标212的数量与显示区域213对应的透镜层22的透镜列数相关,即根据显示区域213的中心区A对应的透镜层22为单透镜或者双透镜设置第二对位靶标212的数量。
当透镜层22的透镜列数为奇数,即显示区域213的中心区A对应的透镜层22为单透镜时,在显示面板21的显示区域213的中心区A附近的非显示区并且沿着显示面板21的长边设置一个第二对位靶标212,如图6所示。对位成像装置23的摄像头231寻找靠近显示区域213中心位置的第二对位靶标212,调整透镜层22的位置,即通过多维调节装置调整透镜层22相对于显示面板21的位置,以使明暗条纹24中亮条纹241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212对准,位于明暗条纹24中间的一条亮条纹241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212对准,例如明暗条纹24包括9条亮条纹241,位于中间的亮条纹241(即第五条亮条纹241)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212对准。
当透镜层22的透镜列数为偶数,即显示区域213的中心区A对应的透镜层22为双透镜时,在显示面板21的显示区域213的中心区A附近的非显示区并且沿着显示面板21的长边设置两个第二对位靶标212,如图7所示。对位成像装置23的摄像头231寻找靠近显示区域213中心位置的第二对位靶标212,调整透镜层22的位置,即通过多维调节装置调整透镜层22相对于显示面板21的位置,以使明暗条纹24中亮条纹241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212对准,位于明暗条纹24中间的两条亮条纹241的中心分别与两个第二对位靶标212对准,例如明暗条纹24包括10条亮条纹241,位于中间的两条亮条纹241(即第五条亮条纹241和第六条亮条纹241)的中心分别与两个第二对位靶标212对准。
在本实施例中,多维调节装置调整透镜层22相对于显示面板21的位置,即通过多维透镜层22相对于显示面板21的位置,具体包括调整透镜层22的角度和透镜层22的平移修正。
将对位后的显示面板21和透镜层22进行黏合,完成显示装置的组立。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上方的透镜层,在透镜层的正上方设置一对位成像装置;通过显示面板的第一对位靶标和透镜层的第一对位靶标进行初步对位;控制显示面板发出光线,通过对位成像装置获取透过透镜层的光线,形成明暗条纹;在显示面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调整透镜层的位置,以使明暗条纹中亮条纹的中心与第二对位靶标对准;黏合显示面板和透镜层;通过对位成像装置实现在线式的组立技术,能够实时反映显示面板和透镜层的对位精度,提高良率,并且提高显示装置的立体显示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的组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上方的透镜层,所述组立方法包括:
在所述透镜层的正上方设置一对位成像装置;
通过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对位靶标和所述透镜层的第一对位靶标进行初步对位;
控制所述显示面板发出光线,通过所述对位成像装置获取透过所述透镜层的所述光线,形成明暗条纹;
在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调整所述透镜层的位置,以使所述明暗条纹中亮条纹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对位靶标对准;
黏合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透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透镜层的正上方设置一对位成像装置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透镜层的中央位置的正上方设置所述对位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对位成像装置与所述透镜层的距离范围为10cm至10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对位靶标和所述透镜层的第一对位靶标进行初步对位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对位靶标,在所述透镜层的边缘设置所述透镜层的第一对位靶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透镜层的透镜列数为奇数时,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中心区附近的非显示区并且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长边设置一个第二对位靶标,所述显示区域的中心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所述长边的中心线上;
所述明暗条纹中亮条纹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对位靶标对准的步骤包括:
位于所述明暗条纹中间的一条亮条纹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对位靶标对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透镜层的透镜列数为偶数时,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中心区附近的非显示区并且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长边设置两个第二对位靶标,所述显示区域的中心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所述长边的中心线上;
所述明暗条纹中亮条纹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对位靶标对准的步骤包括:
位于所述明暗条纹中间的两条亮条纹的中心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对位靶标对准。
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上方的透镜层,在所述透镜层的正上方设置一对位成像装置;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对位靶标和所述透镜层的第一对位靶标进行初步对位;所述显示面板发出光线,所述对位成像装置获取透过所述透镜层的所述光线,形成明暗条纹;在所述显示面板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对位靶标,调整所述透镜层的位置,以使所述明暗条纹中亮条纹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对位靶标对准;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透镜层黏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成像装置设置在所述透镜层的中央位置的正上方,其中所述对位成像装置与所述透镜层的距离范围为10cm至100c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对位靶标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所述透镜层的第一对位靶标设置在所述透镜层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透镜层的透镜列数为奇数时,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中心区附近的非显示区并且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长边设置一个第二对位靶标,所述显示区域的中心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所述长边的中心线上;位于所述明暗条纹中间的一条亮条纹的中心与所述第二对位靶标对准。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透镜层的透镜列数为偶数时,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中心区附近的非显示区并且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长边设置两个第二对位靶标,所述显示区域的中心区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所述长边的中心线上;位于所述明暗条纹中间的两条亮条纹的中心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对位靶标对准。
CN201610472146.5A 2016-06-23 2016-06-23 显示装置及其组立方法 Pending CN1064058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72146.5A CN106405850A (zh) 2016-06-23 2016-06-23 显示装置及其组立方法
US15/227,748 US20170371170A1 (en) 2016-06-23 2016-08-03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72146.5A CN106405850A (zh) 2016-06-23 2016-06-23 显示装置及其组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5850A true CN106405850A (zh) 2017-02-15

Family

ID=58006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72146.5A Pending CN106405850A (zh) 2016-06-23 2016-06-23 显示装置及其组立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71170A1 (zh)
CN (1) CN1064058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3626A (zh) * 2019-12-30 2020-05-08 北京一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对位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88542A (ko) * 2020-12-18 2022-06-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58511A1 (en) * 2003-07-10 2006-07-20 Ocuity Limited Alignment of elements of a display apparatus
CN101825799A (zh) * 2010-05-26 2010-09-08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立方法
CN102510507A (zh) * 2011-09-30 2012-06-20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图像显示装置
CN102662242A (zh) * 2012-05-21 2012-09-12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光栅面板的对位方法和对位系统
TW201329517A (zh) * 2012-01-10 2013-07-16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立體顯示器的對位組立方法
CN103226246A (zh) * 2013-05-06 2013-07-31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光栅面板与显示面板的对位方法及该光栅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79792B1 (ko) * 1997-09-30 2001-02-01 니시무로 타이죠 표시패널 및 이 표시패널용의 위치맞춤방법
US20040169920A1 (en) * 2003-02-28 2004-09-02 Nec Corporatio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NZ547751A (en) * 2006-06-06 2007-10-26 Barry Herbert Funnell Improvements in mower blades
JP4987767B2 (ja) * 2008-03-18 2012-07-25 株式会社東芝 三次元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装置及び三次元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106192B2 (ja) * 2008-03-18 2012-12-26 株式会社東芝 三次元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装置、三次元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ンズ板
JP4753192B2 (ja) * 2008-06-27 2011-08-24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位置合わせ用マーカ、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476219B1 (ko) * 2008-08-01 2014-12-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의 제조장치
JP5656059B2 (ja) * 2010-08-25 2015-01-21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実装精度検査方法及びその検査方法を用いる検査装置
US9341859B2 (en) * 2012-07-06 2016-05-17 Innolux Corporation 3D image based alignment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58511A1 (en) * 2003-07-10 2006-07-20 Ocuity Limited Alignment of elements of a display apparatus
CN101825799A (zh) * 2010-05-26 2010-09-08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组立方法
CN102510507A (zh) * 2011-09-30 2012-06-20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图像显示装置
TW201329517A (zh) * 2012-01-10 2013-07-16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立體顯示器的對位組立方法
CN102662242A (zh) * 2012-05-21 2012-09-12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光栅面板的对位方法和对位系统
CN103226246A (zh) * 2013-05-06 2013-07-31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光栅面板与显示面板的对位方法及该光栅面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3626A (zh) * 2019-12-30 2020-05-08 北京一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对位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71170A1 (en) 2017-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8440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CN104460115B (zh) 一种多视角像素指向型背光模组及裸眼3d显示装置
KR100939214B1 (ko)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의 정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823294B (zh) 显示装置元件的对准方法及装置
CN105093553A (zh) 一种屏障式裸眼3d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202443141U (zh) 彩色滤光片基板及3d显示装置
CN104407484B (zh) 可在2d和3d模式之间切换的显示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39591A (zh) 三维显示面板、包括其的三维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6959520A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1162311A (zh) 立体液晶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206161977U (zh) 一种显示调节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05700165A (zh) 3d光栅对位贴合装置及方法
CN106383416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7087156B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446050A (zh) 3d显示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384402A (zh) 背光模块及具有所述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CN108646412A (zh) 近眼显示装置和近眼显示方法
CN103941326B (zh) 一种平板显示器的导光结构及带该导光结构的平板显示器
CN106291959A (zh) 一种虚拟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2590922B (zh) 位相差膜和含有该位相差膜的偏光式立体显示器
CN107817609A (zh) 一种自由立体显示系统
CN108490624A (zh) 侧面发光光纤定向背光裸眼3d显示屏
CN106405850A (zh) 显示装置及其组立方法
CN203337990U (zh) 指向光源3d成像屏幕及裸眼3d投影系统
CN202693951U (zh) 立体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