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03042A - 空调室内机及其底盘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其底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03042A
CN106403042A CN201610964581.XA CN201610964581A CN106403042A CN 106403042 A CN106403042 A CN 106403042A CN 201610964581 A CN201610964581 A CN 201610964581A CN 106403042 A CN106403042 A CN 106403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locating dowel
hole
chassis body
loca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645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03042B (zh
Inventor
刘志强
晏青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645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030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03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3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03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30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2Supports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or ventilation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底盘,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和定位柱,定位柱设置在底盘本体上,且定位柱内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的一端延伸至底盘本体,并沿底盘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底盘本体,形成入口端;其中,定位孔的入口端的面积大于定位柱远离底盘本体的一端的面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底盘,通过设置定位柱,来实现多个底盘之间的稳定堆叠,从而既保证了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底盘结构的完好,又有效节约了包装材料,并节省了空间;同时,在整机装配时,定位柱也可以作为自动化装配时机械手对底盘进行初定位和抓取的结构,从而提高了整机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其底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底盘及包含该底盘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室内机的底盘在运输或储存时,有的是直接堆叠在一起,但由于底盘上的结构高低不平,易发生歪斜或跌落等情况,导致底盘结构损坏;而为了避免损坏底盘,有的厂家会对单个底盘单独进行包装,则成批运输或储存时需要大量的包装材料,且占用大量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底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底盘的空调室内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盘,用于空调室内机,包括:底盘本体;和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上,且所述定位柱内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盘本体,并沿所述底盘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底盘本体,形成入口端;其中,所述定位孔的入口端的面积大于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底盘本体的一端的面积。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底盘,通过设置定位柱,来实现多个底盘之间的稳定堆叠,从而既保证了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底盘结构的完好,又有效节约了包装材料,并节省了空间;同时,在整机装配时,定位柱也可以作为自动化装配时机械手对底盘进行初定位和抓取的结构,从而提高了整机的装配效率。
具体而言,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和定位柱,定位柱设置在底盘本体的盘面上,具体为朝上的盘面上,这样保证底盘能够平稳地放置在地面上,而不会影响整机装配;由于定位柱内的定位孔延伸至底盘本体,并沿底盘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底盘本体,且定位孔的入口端的面积大于定位柱远离底盘本体的一端的面积,这样,一个底盘上的定位柱可以从另一个底盘的定位孔的入口端插入该定位孔,使两个底盘堆叠在一起;此两个底盘向上可以继续依次堆叠第三个或更多个底盘,向下也可以继续依次堆叠第四个或更多个底盘,从而实现多个底盘之间的稳定堆叠,由于定位柱对相邻的底盘起到了有效的定位作用,因而不易发生倾斜或跌落等情况,从而保证了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底盘结构的完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盘堆叠导致结构损坏的问题;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个底盘分别单独包装的情况,从而有效节约了包装材料,并节省了空间;同时,在整机自动化装配时,机械手可以抓住定位柱将底盘放置到所需位置,从而起到了初定位的作用,进而显著提高了整机的装配效率,便于产品的批量加工和自动化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定位柱与机械手的具体配合,可以是机械手伸入定位孔内,从内部抓住定位柱,进而对底盘进行抓取和初定位;也可以是机械手直接夹持定位柱的外壁面,从外部抓住定位柱,进而对底盘进行抓取和初定位,由于这些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底盘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所述定位柱连接所述底盘本体的一端向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底盘本体的一端,所述定位柱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孔的孔壁面与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相平行。
由定位柱连接底盘本体的一端向定位柱远离底盘本体的一端,定位柱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即:按照由下向上的方向,定位柱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这样能够有效增加定位柱插入定位孔中的深度,从而提高定位柱的定位作用,进而提高多个底盘堆叠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定位孔的孔壁面与定位柱的侧壁面相平行,即定位孔的形状与定位柱的上部的形状相同,这样定位柱插入定位孔中时,能够与定位孔的孔壁面相贴合,从而避免定位柱在定位孔内晃动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多个底盘堆叠时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孔内和/或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上设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底盘本体的一端相平行。
在定位孔内设置支撑面,且支撑面与定位柱远离底盘本体的一端相平行,则在定位柱插入位于其上侧的另一个底盘上的定位孔内的过程中,当其上端恰好与定位孔内的支撑面相抵靠时,即表明插入到位,且定位柱不能继续深入定位孔,这样能够避免相邻的底盘在重力的作用下越压越紧而难以分开或者两个底盘积压在一起而破坏底盘结构的情况发生;同理,在定位柱的侧壁面上设置支撑面,且支撑面与定位柱远离底盘本体的一端相平行,则在定位柱插入位于其上侧的另一个底盘上的定位孔的过程中,当其侧壁面上的支撑面恰好与另一个底盘的定位孔的入口端的外周壁相抵靠时,即表明插入到位,且定位柱不能继续深入定位孔,从而也能够避免相邻的底盘在重力的作用下越压越紧而难以分开或者两个底盘积压在一起而破坏底盘结构的情况发生。
总之,支撑面无论设置在定位孔内,还是设置在定位柱的侧壁面上,或者定位孔内和定位柱的侧壁面上都设置支撑面,都能够对定位柱插入定位孔内的深度进行限位,从而既保证多个底盘能够稳定堆叠,又保证多个底盘较易拆分开来,且不会破坏底盘结构。至于支撑面的具体形状并无特殊限制,可以是连续的环形的,也可以是相间隔的断开的,可以是完全封闭的,也可以是设有通孔的,或者网状的,或者其他结构,只要能够起到限位作用,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技术方案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柱包括两个相连接的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之间形成台阶,且所述定位孔贯穿两个所述连接柱,使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上和所述定位孔内分别形成台阶状的外支撑面和内支撑面,且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底盘本体的一端的面积大于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内支撑面处的横截面积。
该技术方案中,定位柱包括两个相连接的连接柱,且两个连接柱之间形成台阶,即位于上部的连接柱相对较细,位于下部的连接柱相对较粗,故而在二者的连接部位处形成台阶,则定位柱的外侧壁上和定位孔的孔壁上均形成了台阶状的支撑面,分别记为外支撑面和内支撑面;定位柱远离底盘本体的一端的面积大于定位孔位于内支撑面处的横截面积,保证了一底盘的定位柱远离底盘本体的一端能够与另一底盘定位孔内的内支撑面相抵靠,从而保证了内支撑面能够实现支撑功能和限位功能,进而保证了多个底盘相互堆叠的稳定性;同时,靠下的连接柱相对较粗,还能提高定位柱的强度,进而提高其使用可靠性。
此外,由于定位孔贯穿两个连接柱,即定位孔为通孔,且定位孔内形成有台阶面,则整机装配时,机械手能够由上向下伸入定位孔内,并钩在台阶面上,以此来抓取底盘,进行初定位,非常方便,且无需设置其他的结构,构思巧妙且结构简单;同时也减轻了底盘的重量,便于底盘的加工成型。当然,机械手也可以由下向上插入定位孔内,对底盘进行抓取和初定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位于上部的所述连接柱的高度大于位于下部的所述连接柱的高度。
使位于上部的连接柱的高度大于位于下部的连接柱的高度,保证了相互堆叠的两个底盘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对底盘上的各种结构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避免了底盘相互堆叠时导致底盘结构被挤压损坏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柱的侧壁面围成圆台状;和/或,所述定位孔位于每个所述连接柱内的部分的孔壁面围成圆台状。
连接柱的侧壁面围成圆台状,即连接柱的侧壁为锥面结构,则连接柱的侧壁面为平滑的弧面,便于连接柱顺畅地插入定位孔中,降低了发生干涉或卡滞的概率,对多个底盘之间的堆叠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同理,定位孔位于每个连接柱内的部分的孔壁面围成圆台状(即内支撑面上下两侧的孔壁面均围成圆台状),即为锥面结构,则定位孔的孔壁面为平滑的弧面,便于连接柱顺畅地插入定位孔中,降低了发生干涉或卡滞的概率,对多个底盘之间的堆叠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优选地,连接柱的侧壁面和定位孔的孔壁面均围成圆台状,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连接柱插入定位孔内的顺畅性。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连接柱的侧壁面和定位孔位于每个连接柱内的部分的孔壁面不局限于圆台状,也可以是圆锥状、棱锥状、棱台状等结构均可以,均能够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且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柱沿垂直于所述底盘本体的方向延伸。
定位柱沿垂直于底盘本体的方向延伸,这样既便于定位柱的加工成型,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也便于沿竖直方向直接将多个底盘堆叠在一起,操作方便。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定位柱也可以是倾斜的,只要相邻的底盘上的定位柱与定位孔能相互嵌套,即可使两个底盘堆叠起来,并对其起到定位作用,因而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底盘本体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盘本体上设有条状的凸起,所述凸起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三个,一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凸起的后部,其余两个所述定位柱对称设置在所述凸起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底盘本体的前部。
定位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柱有效提高了定位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多个底盘堆叠的稳定性;多个定位柱远离底盘本体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保证了多个底盘相互堆叠时,每个底盘均能够处于水平位置,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多个底盘堆叠的稳定性。
具体地,底盘本体的中部设有条状凸起,凸起沿前后方向延伸,凸起能够提高底盘的强度,进一步地,底盘本体的中部还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条状凸起,两个条状凸起交叉呈十字状;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凸起的后部设置一个定位柱,同时在底盘本体的前部左右对称设置两个定位柱,则三个定位柱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这一方面保证了多个底盘相互堆叠时,每个底盘前后左右方向的运动都被限定,而只能做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多个底盘相互堆叠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保证了整机装配时机械手能够稳定地抓取底盘,而不会发生转动或晃动等情况,从而有效保证了定位的准确性,进而保证了机械手装配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由于位于后部的定位柱设置在凸起上,而位于前部的两个凸起则位于底盘本体的盘面上,故而位于后部的定位柱靠下的连接柱的高度低于另外两个定位柱靠下的连接柱的高度,而位于上部的连接柱的尺寸则保持一致,以使三个定位柱的尺寸尽量保持一致;更进一步地,凸起为空心凸起,位于凸起上的定位柱的下端向凸起的内部延伸,直至三个定位柱的尺寸完全一致,换言之,位于凸起上的定位柱只有一部分漏在外面,另一部分位于凸起内,并与凸起一体成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起上形成有用于连接冷媒管的连接部;和/或,所述凸起的两侧设有溢流柱,所述溢流柱的高度小于所述定位柱的高度,所述溢流柱内设有溢流孔。
凸起上形成有用于连接冷媒管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连接孔和盖设在连接孔上端的连接板,连接板凸出于凸起,大致与定位柱的外支撑面相平齐,整体呈椭圆形,并与连接孔的孔壁之间形成有切缝,整机装配时,沿切缝将连接板去掉,将冷媒管连接在此处即可;溢流孔的设置,避免了底盘内积水过多,使溢流柱的高度低于定位柱的高度,保证了多个底盘相互堆叠时,溢流柱不会被挤压到而发生变形或损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盘本体上还设有安装孔,连接件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使所述底盘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外箱底板相连接;和/或,所述底盘本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外箱底板的楔角相配合的插孔,所述楔角能够插入或拔出所述插孔。
安装孔的设置,保证了底盘能够与空调室内机的外箱底盘相连接,进而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整机装配;插孔的设置,对底盘与外箱底板之间的装配过程起到定位作用,这样先定位再固位,有效地提高了底盘与外箱底板之间的装配效率。具体地,安装孔设有三个,分别与外箱底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和两端相连接;插孔设有两个,呈矩形,对称分布在位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安装孔的两侧。当然,底盘本体上还设有其他结构,以保证空调室内机的整机装配与各功能的实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上设有防滑纹路;或,所述定位柱的外侧套设有橡胶套;或,所述定位孔的孔壁上设有供机械手卡抓的卡槽;或,所述定位孔的入口端向下延伸形成凸缘。
在定位柱的侧壁上设置防护纹路,能够增加机械手与定位柱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定位柱作为机械手的抓取结构的可靠性,进而提高机械手从外部抓取定位柱时的稳定性;在定位柱的外侧套设橡胶套,同样能够增加机械手与定位柱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机械手从外部抓取定位柱时的稳定性;在定位孔的孔壁上设置卡槽,便于机械手从内部稳稳抓取定位柱,从而也提高了定位柱作为机械手的抓取结构的可靠性;定位孔的入口端向下延伸形成凸缘,便于机械手由下向上插入定位孔内,对底盘进行抓取和初定位。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机械手与定位柱的配合方式不限于上述几种结构,如也可以是前述通过插入定位孔内(可以由上向下插入,也可以由下向上插入),并钩在定位孔的内支撑面上的方式来实现,只要机械手能够通过定位柱抓取底盘即可,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盘用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箱底板;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所述底盘与所述外箱底板的底部相连接。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的底盘,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所述空调室内机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因而包括上述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底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底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两个底盘堆叠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底盘与外箱底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机械手与底盘一个视角的配合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机械手与底盘另一个视角的配合示意图;
图10是图8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机械手与底盘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底盘,10底盘本体,11凸起,12安装孔,13插孔,20定位柱,21定位孔,22连接柱,23外支撑面,24内支撑面,25凸缘,30连接板,31切缝,40溢流柱,41溢流孔,2外箱底板,3机械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及其底盘。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底盘1,用于空调室内机,包括:底盘本体10和定位柱20。
具体地,定位柱20设置在底盘本体10上,且定位柱20内设有定位孔21,定位孔21的一端延伸至底盘本体10,并沿底盘本体10的厚度方向贯穿底盘本体10,形成入口端;其中,定位孔21的入口端的面积大于定位柱20远离底盘本体10的一端的面积。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底盘1,通过设置定位柱20,来实现多个底盘1之间的稳定堆叠,从而既保证了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底盘1结构的完好,又有效节约了包装材料,并节省了空间;同时,在整机装配时,定位柱20也可以作为自动化装配时机械手3对底盘1进行初定位和抓取的结构,从而提高了整机的装配效率。
具体而言,底盘1包括底盘本体10和定位柱20,定位柱20设置在底盘本体10的盘面上,具体为朝上的盘面上,这样保证底盘1能够平稳地放置在地面上,而不会影响整机装配;由于定位柱20内的定位孔21延伸至底盘本体10,并沿底盘本体10的厚度方向贯穿底盘本体10,且定位孔21的入口端的面积大于定位柱20远离底盘本体10的一端的面积,这样,一个底盘1上的定位柱20可以从另一个底盘1的定位孔21的入口端插入该定位孔21,使两个底盘1堆叠在一起;此两个底盘1向上可以继续依次堆叠第三个或更多个底盘1,向下也可以继续依次堆叠第四个或更多个底盘1,从而实现多个底盘1之间的稳定堆叠,由于定位柱20对相邻的底盘1起到了有效的定位作用,因而不易发生倾斜或跌落等情况,从而保证了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底盘1结构的完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底盘1堆叠导致结构损坏的问题;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个底盘1分别单独包装的情况,从而有效节约了包装材料,并节省了空间;同时,在整机自动化装配时,机械手3可以抓住定位柱20将底盘1放置到所需位置,从而起到了初定位的作用,进而显著提高了整机的装配效率,便于产品的批量加工和自动化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定位柱20与机械手3的具体配合,可以是机械手3伸入定位孔21内,从内部抓住定位柱20,进而对底盘1进行抓取和初定位;也可以是机械手3直接夹持定位柱20的外壁面,从外部抓住定位柱20,进而对底盘1进行抓取和初定位,由于这些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柱20的侧壁上设有防护纹路。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柱20的外侧套设有橡胶套。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孔21的孔壁上设有供机械手3卡抓的卡槽。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0所示,定位孔21的入口端向下延伸形成凸缘25。
上述四个实施例中,在定位柱20的侧壁上设置防护纹路,能够增加机械手3与定位柱2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定位柱20作为机械手3的抓取结构的可靠性,进而提高机械手3从外部抓取定位柱20时的稳定性;在定位柱20的外侧套设橡胶套,同样能够增加机械手3与定位柱20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机械手3从外部抓取定位柱20时的稳定性;在定位孔21的孔壁上设置卡槽,便于机械手3从内部稳稳抓取定位柱20,从而也提高了定位柱20作为机械手3的抓取结构的可靠性;定位孔21的入口端向下延伸形成凸缘25,便于机械手3由下向上插入定位孔21内,对底盘1进行抓取和初定位,如图8至图10所示。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机械手3与定位柱20的配合方式不限于上述三种结构,只要机械手3能够通过定位柱20抓取底盘1即可,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由定位柱20连接底盘本体10的一端向定位柱20远离底盘本体10的一端,定位柱2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优选地,如图5所示,定位孔21的孔壁面与定位柱20的侧壁面相平行。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定位柱20连接底盘本体10的一端向定位柱20远离底盘本体10的一端,定位柱2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即:按照由下向上的方向,定位柱20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这样能够有效增加定位柱20插入定位孔21中的深度,从而提高定位柱20的定位作用,进而提高多个底盘1堆叠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定位孔21的孔壁面与定位柱20的侧壁面相平行,即定位孔21的形状与定位柱20的上部的形状相同,这样定位柱20插入定位孔21中时,能够与定位孔21的孔壁面相贴合,从而避免定位柱20在定位孔21内晃动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多个底盘1堆叠时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定位孔21内设有支撑面,支撑面与定位柱20远离底盘本体10的一端相平行。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定位柱20的侧壁面上设有支撑面,支撑面与定位柱20远离底盘本体10的一端相平行。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定位孔21内和定位柱20的侧壁面上均设有支撑面,支撑面与定位柱20远离底盘本体10的一端相平行。
上述三个实施例中,在定位孔21内设置支撑面,且支撑面与定位柱20远离底盘本体10的一端相平行,则在定位柱20插入位于其上侧的另一个底盘1上的定位孔21内的过程中,当其上端恰好与定位孔21内的支撑面相抵靠时,即表明插入到位,且定位柱20不能继续深入定位孔21,这样能够避免相邻的底盘1在重力的作用下越压越紧而难以分开或者两个底盘1积压在一起而破坏底盘1结构的情况发生;同理,在定位柱20的侧壁面上设置支撑面,且支撑面与定位柱20远离底盘本体10的一端相平行,则在定位柱20插入位于其上侧的另一个底盘1上的定位孔21的过程中,当其侧壁面上的支撑面恰好与另一个底盘1的定位孔21的入口端的外周壁相抵靠时,即表明插入到位,且定位柱20不能继续深入定位孔21,从而也能够避免相邻的底盘1在重力的作用下越压越紧而难以分开或者两个底盘1积压在一起而破坏底盘1结构的情况发生。
因此,无论在定位孔21内设置支撑面,还是在定位柱20的侧壁面上设置支撑面,或者定位孔21内和定位柱20的侧壁面上都设置支撑面,都能够对定位柱20插入定位孔21内的深度进行限位,从而既保证多个底盘1能够稳定堆叠,又保证多个底盘1较易拆分开来,且不会破坏底盘1结构。
至于支撑面的具体形状并无特殊限制,可以是连续的环形的,也可以是相间隔的断开的,可以是完全封闭的,也可以是设有通孔的,或者网状的,或者其他结构,只要能够起到限位作用,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技术方案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定位柱20包括两个相连接的连接柱22,两个所述连接柱22之间形成台阶,且所述定位孔21贯穿两个所述连接柱22,使所述定位柱20的侧壁面上和所述定位孔21内分别形成台阶状的外支撑面23和内支撑面24,且所述定位柱20远离所述底盘本体10的一端的面积大于所述定位孔21位于所述内支撑面24处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位于上部的所述连接柱22的高度大于位于下部的所述连接柱22的高度。
上述实施例中,定位柱20包括两个相连接的连接柱22,且两个连接柱22之间形成台阶,即位于上部的连接柱22相对较细,位于下部的连接柱22相对较粗,故而在二者的连接部位处形成台阶,则定位柱20的外侧壁上和定位孔21的孔壁上均形成了台阶状的支撑面,分别记为外支撑面23和内支撑面24;定位柱20远离底盘本体10的一端的面积大于定位孔21位于内支撑面24处的横截面积,保证了一底盘1的定位柱20远离底盘本体10的一端能够与另一底盘1定位孔21内的内支撑面24相抵靠,从而保证了内支撑面24能够实现支撑功能和限位功能,进而保证了多个底盘1相互堆叠的稳定性;同时,靠下的连接柱22相对较粗,还能提高定位柱20的强度,进而提高其使用可靠性。
此外,由于定位孔21贯穿两个连接柱22,即定位孔21为通孔,且定位孔21内形成有台阶面,则整机装配时,机械手3能够由上向下伸入定位孔21内,并钩在台阶面上,以此来抓取底盘1,进行初定位,非常方便,且无需设置其他的结构,构思巧妙且结构简单;同时也减轻了底盘1的重量,便于底盘1的加工成型。
使位于上部的连接柱22的高度大于位于下部的连接柱22的高度,保证了相互堆叠的两个底盘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对底盘1上的各种结构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避免了底盘1相互堆叠时导致底盘1结构被挤压损坏的情况发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连接柱22的侧壁面围成圆台状。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定位孔21位于每个连接柱22内的部分的孔壁面围成圆台状。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柱22的侧壁面和定位孔21位于每个连接柱22内的部分的孔壁面均围成圆台状。
上述实施例中,连接柱22的侧壁面围成圆台状,即连接柱22的侧壁为锥面结构,则连接柱22的侧壁面为平滑的弧面,便于连接柱22顺畅地插入定位孔21中,降低了发生干涉或卡滞的概率,对多个底盘1之间的堆叠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同理,定位孔21位于每个连接柱22内的部分的孔壁面围成圆台状,即定位孔21的孔壁为锥面结构,则定位孔21的孔壁面为平滑的弧面,便于连接柱22顺畅地插入定位孔21中,降低了发生干涉或卡滞的概率,对多个底盘1之间的堆叠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优选地,连接柱22的侧壁面和定位孔21的孔壁面均围成圆台状,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连接柱22插入定位孔21内的顺畅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柱22的侧壁面和/或定位孔21位于每个连接柱22内的部分的孔壁面不局限于圆台状,也可以是圆锥状、棱锥状、棱台状等结构均可以,均能够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且均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定位柱20沿垂直于底盘本体10的方向延伸。
定位柱20沿垂直于底盘本体10的方向延伸,这样既便于定位柱20的加工成型,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也便于沿竖直方向直接将多个底盘1堆叠在一起,操作方便。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定位柱20也可以是倾斜的,只要相邻的底盘1上的定位柱20与定位孔21能相互嵌套,即可使两个底盘1堆叠起来,并对其起到定位作用,因而也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定位柱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柱20远离底盘本体10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底盘本体10上设有条状的凸起11,凸起11沿前后方向延伸;定位柱20的数量为三个,一定位柱20设置在凸起11的后部,其余两个定位柱20对称设置在凸起11的两侧,并位于底盘本体10的前部。
上述实施例中,定位柱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定位柱20有效提高了定位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多个底盘1堆叠的稳定性;多个定位柱20远离底盘本体10的一端位于水平面上,保证了多个底盘1相互堆叠时,每个底盘1均能够处于水平位置,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多个底盘1堆叠的稳定性。
具体地,底盘本体10的中部设有条状凸起11,凸起11沿前后方向延伸,凸起11能够提高底盘1的强度;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凸起11的后部设置一个定位柱20,同时在底盘本体10的前部左右对称设置两个定位柱20,则三个定位柱20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这一方面保证了多个底盘1相互堆叠时,每个底盘1前后左右方向的运动都被限定,而只能做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多个底盘1相互堆叠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保证了整机装配时机械手3能够稳定地抓取底盘1,而不会发生转动或晃动等情况,从而有效保证了定位的准确性,进而保证了机械手3装配的可靠性底盘1。
进一步地,由于位于后部的定位柱20设置在凸起11上,而位于前部的两个凸起11则位于底盘本体10的盘面上,故而位于后部的定位柱20靠下的连接柱22的高度低于另外两个定位柱20靠下的连接柱22的高度,而位于上部的连接柱22的尺寸则保持一致,以使三个定位柱20的尺寸尽量保持一致;更进一步地,凸起11为空心凸起11,位于凸起11上的定位柱20的下端向凸起11的内部延伸,直至三个定位柱20的尺寸完全一致,换言之,位于凸起11上的定位柱20只有一部分漏在外面,另一部分位于凸起11内,并与凸起11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4、图6和图7所示,凸起11上形成有用于连接冷媒管的连接部。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4、图6和图7所示,凸起11的两侧设有溢流柱40,溢流柱40的高度小于定位柱20的高度,溢流柱40内设有溢流孔41。
凸起11上形成有用于连接冷媒管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连接孔和盖设在连接孔上端的连接板30,连接板30凸出于凸起11,大致与定位柱20的外支撑面23相平齐,整体呈椭圆形,并与连接孔的孔壁之间形成有切缝31,整机装配时,沿切缝31将连接板30去掉,将冷媒管连接在此处即可;溢流孔41的设置,避免了底盘1内积水过多,使溢流柱40的高度低于定位柱20的高度,保证了多个底盘1相互堆叠时,溢流柱40不会被挤压到而发生变形或损坏。
优选地,如图1、图2、图4、图6和图7所示,底盘本体10的中部还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条状凸起11,两个条状凸起11交叉呈十字状,将底盘本体10分为四个区域,位于前部的两个定位柱20和两个溢流柱40分别位于这四个区域内,使得底盘1的布局合理,且便于加工和装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图6和图7所示,底盘本体10上还设有安装孔12,连接件能够穿过安装孔12使底盘1与空调室内机的外箱底板2相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底盘本体10上还设有用于与空调室内机的外箱底板2的楔角相配合的插孔13,楔角能够插入或拔出插孔13。
上述实施例中,安装孔12的设置,保证了底盘1能够与空调室内机的外箱底盘1相连接,进而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整机装配;插孔13的设置,对底盘1与外箱底板2之间的装配过程起到定位作用,这样先定位再固位,有效地提高了底盘1与外箱底板2之间的装配效率。
具体地,安装孔12设有三个,分别与外箱底板2底部的中间位置和两端相连接;插孔13设有两个,呈矩形,对称分布在位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安装孔12的两侧。当然,底盘本体10上还设有其他结构,以保证空调室内机的整机装配与各功能的实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底盘1用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如图6和图7所示,包括:外箱底板2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底盘1,底盘1与外箱底板2的底部相连接。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空调室内机的底盘1,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外箱底板2的左右两端还设有加强条,来加强外箱底板2的强度。
具体地,空调室内机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因而包括上述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底盘,通过设置定位柱,来实现多个底盘之间的稳定堆叠,从而既保证了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底盘结构的完好,又有效节约了包装材料,并节省了空间;同时,在整机装配时,定位柱也可以作为自动化装配时机械手对底盘进行初定位和抓取的结构,从而提高了整机的装配效率。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底盘,用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本体;和
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底盘本体上,且所述定位柱内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盘本体,并沿所述底盘本体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底盘本体,形成入口端;
其中,所述定位孔的入口端的面积大于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底盘本体的一端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定位柱连接所述底盘本体的一端向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底盘本体的一端,所述定位柱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孔的孔壁面与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孔内和/或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上设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底盘本体的一端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柱包括两个相连接的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之间形成台阶,且所述定位孔贯穿两个所述连接柱,使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上和所述定位孔内分别形成台阶状的外支撑面和内支撑面,且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底盘本体的一端的面积大于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内支撑面处的横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位于上部的所述连接柱的高度大于位于下部的所述连接柱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柱的侧壁面围成圆台状;和/或
所述定位孔位于每个所述连接柱内的部分的孔壁面围成圆台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柱沿垂直于所述底盘本体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底盘本体的一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盘本体上设有条状的凸起,所述凸起沿前后方向延伸;
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三个,一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凸起的后部,其余两个所述定位柱对称设置在所述凸起的两侧,并位于所述底盘本体的前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上形成有用于连接冷媒管的连接部;和/或
所述凸起的两侧设有溢流柱,所述溢流柱的高度小于所述定位柱的高度,所述溢流柱内设有溢流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盘本体上还设有安装孔,连接件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使所述底盘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外箱底板相连接;和/或
所述底盘本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外箱底板的楔角相配合的插孔,所述楔角能够插入或拔出所述插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上设有防滑纹路;或
所述定位柱的外侧套设有橡胶套;或
所述定位孔的孔壁上设有供机械手卡抓的卡槽;或
所述定位孔的入口端向下延伸形成凸缘。
14.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箱底板;和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底盘,所述底盘与所述外箱底板的底部相连接。
CN201610964581.XA 2016-10-28 2016-10-28 空调室内机及其底盘 Active CN1064030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4581.XA CN106403042B (zh) 2016-10-28 2016-10-28 空调室内机及其底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64581.XA CN106403042B (zh) 2016-10-28 2016-10-28 空调室内机及其底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3042A true CN106403042A (zh) 2017-02-15
CN106403042B CN106403042B (zh) 2020-06-26

Family

ID=58014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64581.XA Active CN106403042B (zh) 2016-10-28 2016-10-28 空调室内机及其底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0304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8129A (ja) * 1994-03-11 1995-09-2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203298466U (zh) * 2013-05-07 2013-11-20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底盘及空调器
CN204453277U (zh) * 2015-02-06 2015-07-08 广东朝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机零部件的定位叠放角架
CN204453182U (zh) * 2015-01-05 2015-07-08 桐乡合德机械有限公司 货框叠放结构
CN205383764U (zh) * 2016-01-12 2016-07-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底座组件及空调柜机
CN205536150U (zh) * 2016-01-29 2016-08-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分体立式室内机的底盘及分体立式室内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8129A (ja) * 1994-03-11 1995-09-2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203298466U (zh) * 2013-05-07 2013-11-20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底盘及空调器
CN204453182U (zh) * 2015-01-05 2015-07-08 桐乡合德机械有限公司 货框叠放结构
CN204453277U (zh) * 2015-02-06 2015-07-08 广东朝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视机零部件的定位叠放角架
CN205383764U (zh) * 2016-01-12 2016-07-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底座组件及空调柜机
CN205536150U (zh) * 2016-01-29 2016-08-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分体立式室内机的底盘及分体立式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3042B (zh) 2020-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01872A (en) Multi-tier tower
US4101049A (en) Shipping tray for fruit
US20080173569A1 (en) Pedestal pocket tray containment system for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US7386954B2 (en) Watering and transport device for plants
CN104528112B (zh) 可堆叠的包装箱及包装箱组
CN106403042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底盘
CN106288311A (zh) 底盘及空调器
US6419089B1 (en) Egg tray
CN106241306A (zh) 一种理瓶机
AU2014203401B2 (en) Post and Beam Support Block
BRPI0402645B1 (pt) paleta, alcochoado e membro de acondicionamento de compressores
CN103523407B (zh) 散货罐箱
CN209499018U (zh) 一种积木桌
CN207089911U (zh) 多用型周转运输托架
CN111924268A (zh) 法兰流转托盘
CN215942882U (zh) 一种风阀的堆垛支架
KR102411288B1 (ko) 내구성 및 안정적 적층구조를 겸비한 곤충사육상자
CN216103339U (zh) 一种改进型可堆垛铁箱
CN215945217U (zh) 一种用于安置方形物件的托盘
EP1845020A1 (en) Tray plug
CN103738595B (zh) 模组背板包装定位柱
KR20140050492A (ko) 조립식 포장박스 구비 팔레트
WO2019033287A1 (zh) 一种置物架
JPS6034625Y2 (ja) 板ガラス収納箱用架台
JP6892089B2 (ja) 二重構造ボック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