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00271B - 一种三向斜交织物、其织造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向斜交织物、其织造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00271B
CN106400271B CN201610818203.0A CN201610818203A CN106400271B CN 106400271 B CN106400271 B CN 106400271B CN 201610818203 A CN201610818203 A CN 201610818203A CN 106400271 B CN106400271 B CN 1064002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wedge
height
layer
wed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182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00271A (zh
Inventor
乔志炜
张方超
蒋轩
周连洪
叶红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1820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002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00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02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002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02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5/00Woven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25/005Three-dimensional wove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3/00General weaving methods not special to the production of any particular woven fabric or the use of any particular loom; Weaves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ther single group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3/00Other non-wove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3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e.g. forming or comprising cavities in or protrusions from the basic planar configuration, or deviations from the cylindrical shape as generally imposed by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向斜交织物、其织造装置及其织造方法。三向斜交织物,包括X‑Y平面单元层和Z向纤维束或纤维棒,X‑Y平面单元层有两层以上,Z向纤维束或纤维棒将所有的X‑Y平面单元层连为一体结构,X‑Y平面单元层和Z向纤维束或纤维棒之间的夹角0°~90°可调,三向斜交织物中纤维体积总含量为30%~70%。本发明三向斜交织物可满足各种机械性能要求;织造方法简单,X‑Y平面与Z向纤维束或纤维棒的夹角可设计,并由Z向纤维束或纤维棒将X‑Y平面逐层约束成整体,突破了X‑Y平面与Z向纤维或纤维棒成90°夹角的局限,可实现在0°~90°范围内的变化,拓宽了多向立体织物的应用,可实现任意厚度织物的织造。

Description

一种三向斜交织物、其织造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向斜交织物、其织造装置及其织造方法,属于织物领域。
背景技术
斜交织物以细编穿刺工艺为基础,通过工艺改进来实现X-Y平面与Z向形成特定的夹角。该类织物可以用于以复合材料制成的承力构件等产品,根据不同产品性能的需求,可设计不同倾斜角度,从而满足产品的需求。然而现有三维编织斜交织物在机械性能方面尚存在不足,且现有工艺难以实现高厚度(≥5cm)织物的织造成型,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劳动强度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三向斜交织物存在机械性能差、工艺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无法织造高厚度织物等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三向斜交织物、其织造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向斜交织物,包括X-Y平面单元层和Z向纤维束,X-Y平面单元层有两层以上,Z向纤维束将所有的X-Y平面单元层连为一体结构,X-Y平面单元层和Z向纤维束之间的夹角0°~90°可调,三向斜交织物中纤维体积总含量为30%~70%。
本申请中三向斜交指X-Y平面单元层和Z向纤维束(或纤维棒)之间的夹角0°~90°可调。本申请中X、Y、Z指X向、Y向、Z向。
上述三向斜交织物可满足各种机械性能的要求。
为了方便织造,并满足日常所需,X-Y平面单元层为机织布层、无纺布层或纤维束层,Z向纤维束用Z向纤维棒替代。也即本申请即可用Z向纤维束也可用Z向纤维棒。
机织布可以是平纹布、斜纹布、缎纹布、无纬布、多轴向经编布等。
用于织造上述三向斜交织物的织造装置,包括排针装置、等高度模板、楔形模板、钢针、模板位置控制装置、加压辅助装置、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
排针装置置于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之间,排针装置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90°,排针装置的上表面设有等深度的盲孔,钢针有等长度的两根以上,钢针一端置于盲孔内形成m行n列钢针矩阵;
等高度模板的纵截面为矩形长条状,楔形模板的纵截面为直角梯形状,楔形模板的斜边与其长度方向的夹角与排针装置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相等;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均有两条以上、且均位于排针装置上方的钢针矩阵内,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活动连接在模板位置控制装置上,模板位置控制装置滑动安装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模板位置控制装置带动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上下移动;
加压辅助装置位于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的上方,加压辅助装置有两个以上、且两两相对地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
本申请将布层移动的方向,定义为从上到下的方向。上述模板的纵截面指模板使用状态时的竖直方向的切面。
排针装置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与X-Y平面单元层和Z向纤维束或Z向纤维棒之间的夹角相等。每一套楔形模板和排针装置对应一个角度的三向斜交织物。
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位于排针装置上方的钢针矩阵内,指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插在钢针矩阵的行或列内。
两两相对地设置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指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的加压辅助装置两两相对;加压辅助装置两两相对地设置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并且能够360°旋转,这样能进一步保证所得织物的均匀性,同时提高加压效率。
为了方便模板的抽取和插入,优选,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长度方向上的两头均为圆弧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位置控制的稳定性,优选,模板位置控制装置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模板位置控制装置包括线性导轨和滑动连接在线性导轨上的卡槽,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活动连接在卡槽内,线性导轨安装在第一固定柱或第二固定柱上。
模板位置控制装置是为了控制织物在加压过程中模板位置的稳定而设计的,它保证了织物的质量及生产过程中测量的准确性。
加压辅助装置滑动连接在线性导轨上,并位于卡槽的上方。这样加压辅助装置可根据需要与模板(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一起上下移动,方便加压,保证织物质量。
在加压时,加压辅助装置可旋转至模板上方,加压过后即可移出钢针矩阵外侧,避免影响操作。加压辅助装置设计的原则是保证加压过程便于操作,同时,确保每次加压位置、加压值的稳定。
利用上述织造装置织造三向斜交织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钢针置于排针装置上表面的盲孔内,形成m行n列钢针矩阵;
B、在钢针矩阵的顶端同一高度的每行钢针之间均插入一条楔形模板形成第一楔形模板层,同时在楔形模板层下方的同一高度的每列钢针之间均插入一条等高度模板形成第一等高度模板层,其中,第一楔形模板层中:楔形模板的斜边在上、直角边在下,楔形模板的斜边与排针装置的上表面平行,楔形模板与等高度模板相互垂直;
C、将一层X-Y平面单元层置于钢针矩阵顶部,并在X-Y平面单元层上表面排列楔形模板形成第二楔形模板层,第二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的斜边在下、直角边在上,第二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的斜边与排针装置的上表面平行,第二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与第一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相互平行、且第二楔形模板层中的每一条楔形模板位于第一楔形模板层中每一条楔形模板的正上方;
D、第二楔形模板层在模板位置控制装置的带动下,将X-Y平面单元层刺入钢针矩阵中;
E、在第二楔形模板层正上方等高度的每列钢针之间均插入一条等高度模板形成第二等高度模板层,其中,第二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的与第二等高度模板层中等高度模板垂直;
F、第一楔形模板层、第二楔形模板层、第一等高度模板层和第二等高度模板层在模板位置控制装置的带动下持续下移直至排针装置上表面,然后依次将第一等高度模板层和第一楔形模板层抽出,在第二等高度模板层正上方同一高度的每行钢针之间均插入一条楔形模板形成第三楔形模板层,第三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的斜边在下、直角边在上,第三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的斜边与排针装置的上表面平行,在第三楔形模板层正上方同一高度的每列钢针之间均插入一条等高度模板形成第三等高度模板层,第二楔形模板层、第二等高度模板层、第三楔形模板层和第三等高度模板层和在模板位置控制装置的带动下将X-Y平面单元层赶至排针装置上表面,然后利用加压辅助装置对X-Y平面单元层一次加压;
G、将第二楔形模板层抽出,利用加压辅助装置对X-Y平面单元层二次加压;
F、抽出第二等高度模板层、第三楔形模板层和第三等高度模板层;
G、重复步骤B到F直至所需厚度;
H、将钢针置换成Z向纤维束,即得三向斜交织物。
步骤B中在钢针矩阵的顶端布置一层成楔形模板层和等高度模板层后,楔形模板和等高度模板与排针装置一起能很好的控制钢针矩阵的稳定性。
上述钢针代表Z向。
本申请Z向纤维呈伸直状态,更有力于纤维力学性能的发挥。
上述织造方法可实现对任意厚度织物的织造。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种方案,上述步骤H为将钢针置换成Z向纤维棒,即得三向斜交织物。
本发明未提及的技术均参照现有技术。
本发明三向斜交织物可满足各种机械性能要求;织造方法简单,X-Y平面与Z向纤维束或纤维棒的夹角可设计,并由Z向纤维束或纤维棒将X-Y平面逐层约束成整体,突破了X-Y平面与Z向纤维或纤维棒成90°夹角的局限,可实现在0°~90°范围内的变化,拓宽了多向立体织物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可实现任意厚度织物的织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得三向斜交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织造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加压辅助装置、2为钢针矩阵、3为模板位置控制装置、4为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5为排针装置、6为织物形成区、7为第一固定柱、8为第二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以细编穿刺技术为基础,设计X-Y平面单元层与Z向纤维束夹角为15°,X-Y平面单元层为机织碳布,Z向纤维束为T300-3K碳纤维,织物尺寸为100(长)×100(宽)×100(厚)(mm),织物纤维总体积含量54%,Z向纤维束间距为1.8mm。
用于上述三向斜交织物的织造装置,包括排针装置、等高度模板、楔形模板、钢针、模板位置控制装置、加压辅助装置、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
排针装置置于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之间,排针装置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排针装置的上表面设有等深度的盲孔,钢针有等长度的两根以上,钢针一端置于盲孔内形成m行n列大小为100mm×100mm的钢针矩阵,钢针矩阵底部即形成一个15°的倾角;
等高度模板的纵截面为矩形长条状,楔形模板的纵截面为直角梯形状,楔形模板的斜边与其长度方向的夹角为15°;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均有两条以上、且均位于排针装置上方的钢针矩阵内,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活动连接在模板位置控制装置上,模板位置控制装置滑动安装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模板位置控制装置带动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上下移动;
加压辅助装置位于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的上方,加压辅助装置有两个以上、且两两相对地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
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长度方向上的两头均为圆弧结构;
模板位置控制装置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模板位置控制装置包括线性导轨和滑动连接在线性导轨上的卡槽,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活动连接在卡槽内,线性导轨安装在第一固定柱或第二固定柱上;加压辅助装置滑动连接在线性导轨上,并位于卡槽的上方。
利用上述织造装置织造三向斜交织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钢针置于排针装置上表面的盲孔内,形成m行n列钢针矩阵;
B、在钢针矩阵的顶端同一高度的每行钢针之间均插入一条楔形模板形成第一楔形模板层,同时在楔形模板层下方的同一高度的每列钢针之间均插入一条等高度模板形成第一等高度模板层,其中,第一楔形模板层中:楔形模板的斜边在上、直角边在下,楔形模板的斜边与排针装置的上表面平行,楔形模板与等高度模板相互垂直;
C、将一层X-Y平面单元层置于钢针矩阵顶部,并在X-Y平面单元层上表面排列楔形模板形成第二楔形模板层,第二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的斜边在下、直角边在上,第二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的斜边与排针装置的上表面平行,第二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与第一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相互平行、且第二楔形模板层中的每一条楔形模板位于第一楔形模板层中每一条楔形模板的正上方;
D、第二楔形模板层在模板位置控制装置的带动下,将X-Y平面单元层刺入钢针矩阵中;
E、在第二楔形模板层正上方等高度的每列钢针之间均插入一条等高度模板形成第二等高度模板层,其中,第二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的与第二等高度模板层中等高度模板垂直;
F、第一楔形模板层、第二楔形模板层、第一等高度模板层和第二等高度模板层在模板位置控制装置的带动下持续下移直至排针装置上表面,然后依次将第一等高度模板层和第一楔形模板层抽出,在第二等高度模板层正上方同一高度的每行钢针之间均插入一条楔形模板形成第三楔形模板层,第三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的斜边在下、直角边在上,第三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的斜边与排针装置的上表面平行,在第三楔形模板层正上方同一高度的每列钢针之间均插入一条等高度模板形成第三等高度模板层,第二楔形模板层、第二等高度模板层、第三楔形模板层和第三等高度模板层和在模板位置控制装置的带动下将X-Y平面单元层赶至排针装置上表面,然后利用加压辅助装置对X-Y平面单元层一次加压;
G、将第二楔形模板层抽出,利用加压辅助装置对X-Y平面单元层二次加压;
F、抽出第二等高度模板层、第三楔形模板层和第三等高度模板层;
G、重复步骤B到F直至所需厚度100mm,停止操作,下样;
H、将钢针置换成Z向纤维束,即得三向斜交织物。

Claims (7)

1.一种用于织造三向斜交织物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三向斜交织物,包括X-Y平面单元层和Z向纤维,X-Y平面单元层有两层以上,Z向纤维将所有的X-Y平面单元层连为一体结构,X-Y平面单元层和Z向纤维之间的夹角0°~90°可调,三向斜交织物中纤维体积总含量为30%~70%,Z向纤维为Z向纤维束或Z向纤维棒;
用于织造三向斜交织物的织造装置包括排针装置、等高度模板、楔形模板、钢针、模板位置控制装置、加压辅助装置、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
排针装置置于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之间,排针装置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90°,排针装置的上表面设有等深度的盲孔,钢针有等长度的两根以上,钢针一端置于盲孔内形成m行n列钢针矩阵;
等高度模板的纵截面为矩形长条状,楔形模板的纵截面为直角梯形状,楔形模板的斜边与其长度方向的夹角与排针装置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相等;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均有两条以上、且均位于排针装置上方的钢针矩阵内,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活动连接在模板位置控制装置上,模板位置控制装置滑动安装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模板位置控制装置带动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上下移动;
加压辅助装置位于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的上方,加压辅助装置有两个以上、且两两相对地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X-Y平面单元层为机织布层、无纺布层或纤维束层,Z向纤维束用Z向纤维棒替代。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长度方向上的两头均为圆弧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模板位置控制装置有两个、且相对设置在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上;模板位置控制装置包括线性导轨和滑动连接在线性导轨上的卡槽,等高度模板和楔形模板活动连接在卡槽内,线性导轨安装在第一固定柱或第二固定柱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压辅助装置滑动连接在线性导轨上,并位于卡槽的上方。
6.利用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织造装置织造三向斜交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钢针置于排针装置上表面的盲孔内,形成m行n列钢针矩阵;
B、在钢针矩阵的顶端同一高度的每行钢针之间均插入一条楔形模板形成第一楔形模板层,同时在楔形模板层下方的同一高度的每列钢针之间均插入一条等高度模板形成第一等高度模板层,其中,第一楔形模板层中:楔形模板的斜边在上、直角边在下,楔形模板的斜边与排针装置的上表面平行,楔形模板与等高度模板相互垂直;
C、将一层X-Y平面单元层置于钢针矩阵顶部,并在X-Y平面单元层上表面排列楔形模板形成第二楔形模板层,第二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的斜边在下、直角边在上,第二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的斜边与排针装置的上表面平行,第二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与第一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相互平行、且第二楔形模板层中的每一条楔形模板位于第一楔形模板层中每一条楔形模板的正上方;
D、第二楔形模板层在模板位置控制装置的带动下,将X-Y平面单元层刺入钢针矩阵中;
E、在第二楔形模板层正上方等高度的每列钢针之间均插入一条等高度模板形成第二等高度模板层,其中,第二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的与第二等高度模板层中等高度模板垂直;
F、第一楔形模板层、第二楔形模板层、第一等高度模板层和第二等高度模板层在模板位置控制装置的带动下持续下移直至排针装置上表面,然后依次将第一等高度模板层和第一楔形模板层抽出,在第二等高度模板层正上方同一高度的每行钢针之间均插入一条楔形模板形成第三楔形模板层,第三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的斜边在下、直角边在上,第三楔形模板层中的楔形模板的斜边与排针装置的上表面平行,在第三楔形模板层正上方同一高度的每列钢针之间均插入一条等高度模板形成第三等高度模板层,第二楔形模板层、第二等高度模板层、第三楔形模板层和第三等高度模板层和在模板位置控制装置的带动下将X-Y平面单元层赶至排针装置上表面,然后利用加压辅助装置对X-Y平面单元层一次加压;
G、将第二楔形模板层抽出,利用加压辅助装置对X-Y平面单元层二次加压;
F、抽出第二等高度模板层、第三楔形模板层和第三等高度模板层;
G、重复步骤B到F直至所需厚度;
H、将钢针置换成Z向纤维束,即得三向斜交织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H为将钢针置换成Z向纤维棒,即得三向斜交织物。
CN201610818203.0A 2016-09-12 2016-09-12 一种三向斜交织物、其织造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Active CN1064002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18203.0A CN106400271B (zh) 2016-09-12 2016-09-12 一种三向斜交织物、其织造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18203.0A CN106400271B (zh) 2016-09-12 2016-09-12 一种三向斜交织物、其织造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0271A CN106400271A (zh) 2017-02-15
CN106400271B true CN106400271B (zh) 2017-12-19

Family

ID=57999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18203.0A Active CN106400271B (zh) 2016-09-12 2016-09-12 一种三向斜交织物、其织造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002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9215B (zh) * 2017-05-05 2019-05-14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结构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8468159B (zh) * 2018-03-16 2021-03-02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三维面内准各向同性缝合织物的制备方法
CN109112717A (zh) * 2018-10-23 2019-01-0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三维织物自动编织的成型工装
CN109295596A (zh) * 2018-10-23 2019-02-0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孔板沉入用于编织三维织物的成型工装
CN109023669B (zh) * 2018-10-23 2023-10-13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滑动孔板用于编织三维织物的成型工装
CN109023668A (zh) * 2018-10-23 2018-12-18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碳纤维三维织物自动编织机
CN111101262B (zh) * 2019-12-24 2021-05-28 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携纱导向片、立体织物的铺纱装置及铺纱方式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5602A (en) * 1967-10-16 1976-05-11 Avco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material
CN103061003A (zh) * 2012-12-29 2013-04-24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结构立体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3361886A (zh) * 2012-06-12 2013-10-23 香港理工大学 一种三维负泊松比织物的织造设备及方法
CN103429832A (zh) * 2010-12-29 2013-12-04 全南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用于制造具有桁架结构的芯部的夹芯板的方法
CN105774093A (zh) * 2015-12-28 2016-07-20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梯度结构穿刺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13141B2 (ja) * 1994-09-26 1998-10-22 株式会社スリーデイコンポリサーチ 異方性三次元組織プリ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5602A (en) * 1967-10-16 1976-05-11 Avco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material
CN103429832A (zh) * 2010-12-29 2013-12-04 全南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用于制造具有桁架结构的芯部的夹芯板的方法
CN103361886A (zh) * 2012-06-12 2013-10-23 香港理工大学 一种三维负泊松比织物的织造设备及方法
CN103061003A (zh) * 2012-12-29 2013-04-24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结构立体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5774093A (zh) * 2015-12-28 2016-07-20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梯度结构穿刺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0271A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0271B (zh) 一种三向斜交织物、其织造装置及其织造方法
EP2709810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ieren einer aus einem flächigen fasergewebe ausgeschnittenen faserkontur im zuge der herstellung von faserverstärkten kunststoff-formteilen
US4038440A (en) 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material
KR102293908B1 (ko) 카본나노튜브시트 및 카본나노튜브시트의 제조방법
CN102756597A (zh) 具有间隙调节机构的板材压纹机
CN107620168A (zh) 一种布料靠边定位装置及一种缝纫机
CN103406848B (zh) 一种pcb板支撑吸附治具
CN207580790U (zh) 一种板材竖直翻转输送装置
CN113635040A (zh) 一种自动化拼框设备
CN211074959U (zh) 碳纤维展宽布细编穿刺织物
CN106012311A (zh) 一种含z向钢针阵列的立体织物夹持装置
KR20170135399A (ko) 3차원 구조의 탄소섬유 직물 제조
CN106274211A (zh) 一种防屑型雕刻机定位装置
CN215967326U (zh) 一种自动化拼框设备
CN202825944U (zh) 检片机
CN110191788A (zh) 纤维增强塑料的制造方法
CN212739359U (zh) 一种工字钢辅助进给装置
TW202229680A (zh) 三維纖維預型體編織方法
CN206764255U (zh) 一种v6手工线定位片插入上料机构
CN207415503U (zh) 一种自动跟踪与复位装置
KR101539969B1 (ko) 프리폼 고속 니들펀칭방법 및 장치
CN202911262U (zh) 一种石板材贴薄网的热压机
CN105040302A (zh) 一种整形机
JP4795579B2 (ja) 高密度繊維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N203284573U (zh) 一种管状立体织机的牵引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