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99748B - 一种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99748B
CN106399748B CN201610872819.6A CN201610872819A CN106399748B CN 106399748 B CN106399748 B CN 106399748B CN 201610872819 A CN201610872819 A CN 201610872819A CN 106399748 B CN106399748 B CN 1063997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loy
copper
temperature
processing
subj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728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99748A (zh
Inventor
刘峰
黄国杰
马吉苗
邵烨
苑和锋
廖骏骏
刘宁
徐建华
展绪法
罗根清
余益祥
陈水岳
宋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Xingye Xintai New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NINGBO XINGYE SHENGTAI GROUP CO Ltd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s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Xingye Xintai New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NINGBO XINGYE SHENGTAI GROUP CO Ltd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Xingye Xintai New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NINGBO XINGYE SHENGTAI GROUP CO Ltd,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s filed Critical Ningbo Xingye Xintai New Electron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7281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997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99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9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99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9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的成分为:Ni 0.8~1.8%,Si 0.15~0.35%,P 0.01~0.05%,Mg 0.10~0.15%,Fe 0.05~0.1%,Cr 0.2~0.4%,Zn 0.07~0.15%,还至少包括V、Mn、Ti三种元素一种或两种,上述元素为总含量的0.02~0.5%,其余为铜。其通过熔炼及铸造、热轧加工、时效处理、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时效处理等工艺处理后得到,本发明的合金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相比较于高端引线框架材料C70250而言,具有合金成本低、导电导热性优等优势,具有更广阔的市场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线框架用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色金属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当今全球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作为微电子、计算机、通讯、工业自动控制等电子信息产业的需求与日俱增。集成电路是上述行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元器件,集成电路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战略核心。框架材料是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支撑芯片、传递信号、散失工作热量的作用。Cu-Ni-Si 系合金作为一种时效强化型合金,通过对经过固溶处理的过饱和固溶体进行时效处理,从而使纳米/微米级的析出物均匀分散,合金强度增高,同时铜中的固溶元素量减少,畸变能减小,导电性提高,因而该系列合金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率的特点,主要应用于高端引线框架材料领域。目前,已开发的Cu-Ni-Si系引线框架合金材料的品种多达几十种,不同牌号的Cu-Ni-Si系合金因成分和工艺的差异具有不同的使用性能。在铜基合金材料体系中,高强度和高导电性是一对相矛盾的特性,传统的引线框架材料在强度与导电性方面不能兼顾,但如何打破强度和导电性这对矛盾特性,在保持合金强度的同时仍保持高的导电及热传导性能,提高材料的综合及工艺性能,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重点。因此,开发新型的高强度高导电率引线框架合金,有助于扩大引线框架材料的应用领域并推动我国铜加工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开发出了一种引线框架用Cu-Ni-Si系合金,在传统Cu-Ni-Si系合金的基础上,保持镍与硅的原子百分数比不变,适当降低Ni、Si元素的含量,并添加其他合金元素进行微合金化,获得的Cu-Ni-Si系合金。
为了使合金材料具有上述综合性能优势,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合金材料各元素的含量控制范围为:Ni 0.8~1.8%,Si 0.15~0.35%,P 0.01~0.05%,Mg 0.10~0.15%,Fe 0.05~0.1%,Cr 0.2~0.4%,Zn 0.07~0.15%,其余为铜。
另外合金中还至少包括V、Mn、Ti三种元素一种或两种,合金元素总含量为0.02~0.5%,优选0.05~0.3%。
所添加元素作用
Cu-Ni-Si系合金是通过Ni、Si形成析出相而产生强化效应的。当铜中的Ni/Si 质量比在4~5之间时,能形成Ni2Si相,强化合金的强度。Ni2Si相含量越多,合金的抗拉强度越大。适当的Ni、Si元素比例能使合金时效后,基体中的合金元素残存较少,使合金获得较高的电导率。
P元素的加入主要是具有脱氧的效果,能提高铜水的流动性,且可与原料中的Fe形成Fe2P来强化合金。微量的P能有效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和弹性模量,过量会使电导率降低,且易形成Cu3P造成热轧开裂,所以P含量应控制在 0.01~0.05%。
Mg具有脱O、脱S的效果,并可与P形成Mg3P2进一步强化合金。添加适量Mg可以使合金在时效过程析出相的密度增加,同时原子本身对位错运动存在拖曳效应,从而使合金抗应力松弛性能增加但是镁的含量不可过高,会使合金钎焊性能明显变差,且降低合金导电率,因此Mg含量应控制在0.10~0.15%。
Fe具有细化组织的效果,添加微量的Fe可以有效改善合金的硬度和导电性能,但铁含量偏高会影响导电率,其含量一般控制在0.05~0.10%范围内。
在合金中添加微量Cr元素后,能提高合金导电率,影响合金高温性能,这是因为Cr的加入会优先固溶入Cu基体中,使其呈现出过饱和的状态,Ni及Si 残留在基体中数量将减少,以Ni2Si的形式析出,Ni2Si析出相的数量就会增加。同时Cr能与Si形成Cr3Si化合物,可提高材料的高温稳定性。
在Cu-Ni-Si合金中添加适量的Zn元素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钎焊性能。Zn 元素的添加能明显改善基材与焊料界面的微观组织。Zn主要是在铜合金和焊料界面处形成偏聚层,从而影响Cu元素向焊料中扩散,并抑制脆性较大的Cu2Sn 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形成,改善了铜合金与焊料的结合,可有助于提高引线框架材料的封装性能。
钛、锰和钒:以上三种元素的添加主要与Ni2Si相发生协同作用,提高合金的综合性能。锰元素在纯铜合金中添加主要起固溶作用,但在Cu-Ni-Si系合金中添加,可以促进Ni2Si相析出的同时,又能抑制析出相的长大,显著提升了合金元素的强化作用。钒、钛元素一方面可以促进Ni2Si相析出的同时,又能抑制析出相的长大,另一方面,可以析出单质的析出相或与铜形成强化相,改善合金的综合性能。
一种制备上述铜镍硅系合金引线框架材料,其加工方法及工艺流程如下:a.按照质量百分比进行配料、熔炼及铸造;b.热轧加工;c.一次时效;d.铣面; e.初轧;f.钟罩退火;g.中轧;h.在线固溶;i.精轧;j.二次时效;k.酸洗;l.拉弯矫直;m.分剪入库。
步骤a中,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纯硅、纯铁、纯锌、纯钛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铜钒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至1130~1150℃,待熔体完全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拌后,静置40~50min,进行半连续铸造,铸造温度 1080~1100℃。
步骤b中,将铸锭进行热轧加工,热轧温度为930~960℃,总加工率为85~ 93%,并进行在线固溶处理。
步骤c中,将热轧后板坯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550~580℃,升温时间为8~10h。
步骤d中,将经一次时效处理后的板坯进行铣面处理,上下各铣0.65mm。
步骤e中,将铣面后的坯料进行70~85%的初轧加工。
步骤f中,将初轧后的坯料进行钟罩退火,退火温度为480~510℃,升温时间4h,保温时间7h。
步骤g中,将初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70~85%的中轧处理。
步骤h中,将中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在线固溶,固溶温度为920~950℃,速度为2.3~3.2m/min,冷却速度为50℃/s。
步骤i中,将固溶后的带材进行10~50%的精轧处理,轧制采用磨光辊和抛光辊组合的方式,提高带材表面的粗糙度与光洁度。
步骤j中,将精轧后的带材进行二次时效,时效温度为460~480℃,升温5h,保温6h。
本发明的优点:与传统的C70250合金相比,具有如下的优势:
1、合金成本低。由于镍的原料成本价格较高,Cu-Ni-Si系合金镍含量较低,合金的原料成本降低,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2、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传统C70250合金强度达700MPa以上,电导率为 40%IACS左右,Cu-Ni-Si系合金与C70250合金相比,抗拉强度略低,达 600MPa以上,但电导率可达60%IACS。
3、固溶时效过程易于控制,加工性能易实现产业化。Cu-Ni-Si系合金是一种时效强化型合金,主要是通过Ni、Si形成析出相而产生强化效果。Ni2Si作为主要的析出强化相,其数量和分布能直接影响合金性能。本发明的合金材料由于各合金元素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使得Ni2Si强化相更易析出,合金综合性能更优异。
4、折弯性能好。合金材料的强度越高,相应的其折弯成型性能会降低,而本发明的合金材料因其强度略低于传统C70250合金,具有更优的复杂折弯性能和成型性能,能满足多种形状的接插件材料要求,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5、系统研究轧制工艺对带坯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创新性开发了小塑性变形磨抛组合带材表面粗糙度调控方法与工艺,获得了表面质量优良、光洁度高的产品,表面粗糙度Ra≤0.08um。
本发明开发出了针对本合金材料成分的加工工艺制备方法,经加工热处理后本合金的抗拉强度能达到590~630MPa,导电率达到60%IACS以上,硬度150~ 180HV,粗糙度Ra0.07~0.08μm,热膨胀系数16.5×10-6/k,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1。
1.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纯硅、纯铁、纯锌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铜钒中间合金。将温度升至1140℃,待电解铜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拌后,静置40min,铸造温度为1088℃。
2.热轧:将铸锭进行热轧加工,热轧温度为950℃,总加工率为90%。
3.一次时效:将热轧后板坯进行时效处理,退火温度为560℃,保温时间为 8h。
4.铣面:将经时效处理后的板坯进行铣面处理,上下各铣0.65mm。
5.初轧加工:将铣面后的坯料进行初轧加工,加工率为70%。
6.钟罩退火:将初轧后的坯料进行钟罩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90℃,升温 4h,保温7h。
7.中轧加工:将初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中轧处理,加工率为70%。
8.在线固溶:将中轧后的合金带材用连退炉进行在线退火处理,设定温度为 920℃,速度为2.5m/min,冷却速度为50℃/s。
9.精轧处理:将固溶后的带材进行精轧处理,加工率为10%,采用3道次磨光辊轧制。
10.二次时效:将精轧后的带材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480℃,升温5h,保温6h。
经过以上熔炼与铸造、热轧、时效、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和时效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
实施例2
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2。
1.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纯硅、纯铁、纯锌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铜钒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至1130℃,待电解铜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拌后,静置40min,铸造温度为1080℃。
2.热轧:将铸锭进行热轧加工,热轧温度为950℃,总加工率为89%。
3.一次时效:将热轧后板坯进行时效处理,退火温度为550℃,保温时间为 10h。
4.铣面:将经时效处理后的板坯进行铣面处理,上下各铣0.65mm。
5.初轧加工:将铣面后的坯料进行初轧加工,加工率为80%。
6.钟罩退火:将初轧后的坯料进行钟罩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500℃,升温 4h,保温7h。
7.中轧加工:将初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中轧处理,加工率为85%。
8.在线固溶:将中轧后的合金带材用连退炉进行在线退火处理,设定温度为 950℃,速度为2.9m/min,冷却速度为50℃/s。
9.精轧处理:将固溶后的带材进行精轧处理,加工率为20%,采用3道次磨光辊轧制。
10.二次时效:将精轧后的带材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470℃,升温5h,保温6h。
经过以上熔炼与铸造、热轧、时效、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和时效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
实施例3
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3。
1.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纯硅、纯铁、纯锌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将温度升至1143℃,待电解铜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拌后,静置40min,铸造温度为1093℃。
2.热轧:将铸锭进行热轧加工,热轧温度为950℃,总加工率为92%。
3.一次时效:将热轧后板坯进行时效处理,退火温度为556℃,保温时间为 10h。
4.铣面:将经时效处理后的板坯进行铣面处理,上下各铣0.65mm。
5.初轧加工:将铣面后的坯料进行初轧加工,加工率为70%。
6.钟罩退火:将初轧后的坯料进行钟罩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80℃,升温 4h,保温7h。
7.中轧加工:将初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中轧处理,加工率为70%。
8.在线固溶:将中轧后的合金带材用连退炉进行在线退火处理,设定温度为 920℃,速度为2.8m/min,冷却速度为50℃/s。
9.精轧处理:将固溶后的带材进行精轧处理,加工率为30%,采用2道次磨光辊+1道次抛光辊轧制。
10.二次时效:将精轧后的带材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475℃,升温5h,保温6h。
经过以上熔炼与铸造、热轧、时效、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和时效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
实施例4
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4。
1.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纯硅、纯铁、纯锌、纯钛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将温度升至1150℃,待电解铜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拌后,静置50min,铸造温度为1100℃。
2.热轧:将铸锭进行热轧加工,热轧温度为960℃,总加工率为85%。
3.一次时效:将热轧后板坯进行时效处理,退火温度为580℃,保温时间为 10h。
4.铣面:将经时效处理后的板坯进行铣面处理,上下各铣0.65mm。
5.初轧加工:将铣面后的坯料进行初轧加工,加工率为85%。
6.钟罩退火:将初轧后的坯料进行钟罩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95℃,升温 4h,保温7h。
7.中轧加工:将初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中轧处理,加工率为85%。
8.在线固溶:将中轧后的合金带材用连退炉进行在线退火处理,设定温度为 950℃,速度为2.3m/min,冷却速度为50℃/s。
9.精轧处理:将固溶后的带材进行精轧处理,加工率为40%,采用2道次磨光辊+1道次抛光辊轧制。
10.二次时效:将精轧后的带材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480℃,升温5h,保温6h。
经过以上熔炼与铸造、热轧、时效、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和时效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
实施例5
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5。
1.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纯硅、纯铁、纯锌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至1130℃,待电解铜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拌后,静置40min,铸造温度为1090℃。
2.热轧:将铸锭进行热轧加工,热轧温度为930℃,总加工率为93%。
3.一次时效:将热轧后板坯进行时效处理,退火温度为550℃,保温时间为 9h。
4.铣面:将经时效处理后的板坯进行铣面处理,上下各铣0.65mm。
5.初轧加工:将铣面后的坯料进行初轧加工,加工率为70%。
6.钟罩退火:将初轧后的坯料进行钟罩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510℃,升温 4h,保温7h。
7.中轧加工:将初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中轧处理,加工率为70%。
8.在线固溶:将中轧后的合金带材用连退炉进行在线退火处理,设定温度为 920℃,速度为3.2m/min,冷却速度为50℃/s。
9.精轧处理:将固溶后的带材进行精轧处理,加工率为50%,采用1道次磨光辊+2道次抛光辊轧制。
10.二次时效:将精轧后的带材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460℃,升温5h,保温6h。
经过以上熔炼与铸造、热轧、时效、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和时效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
实施例6
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6。
1.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纯硅、纯铁、纯锌、纯钛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将温度升至1136℃,待电解铜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拌后,静置40min,铸造温度为1095℃。
2.热轧:将铸锭进行热轧加工,热轧温度为945℃,总加工率为91%。
3.一次时效:将热轧后板坯进行时效处理,退火温度为570℃,保温时间为 10h。
4.铣面:将经时效处理后的板坯进行铣面处理,上下各铣0.65mm。
5.初轧加工:将铣面后的坯料进行初轧加工,加工率为85%。
6.钟罩退火:将初轧后的坯料进行钟罩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95℃,升温 4h,保温7h。
7.中轧加工:将初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中轧处理,加工率为85%。
8.在线固溶:将中轧后的合金带材用连退炉进行在线退火处理,设定温度为 950℃,速度为2.3m/min,冷却速度为50℃/s。
9.精轧处理:将固溶后的带材进行精轧处理,加工率为40%,采用1道次磨光辊加2道次抛光辊轧制。
10.二次时效:将精轧后的带材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460℃,升温5h,保温6h。
经过以上熔炼与铸造、热轧、时效、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和时效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
实施例7
合金的成分见表1的实施例7。
1.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纯硅、纯铁、纯锌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至1132℃,待电解铜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拌后,静置45min,铸造温度为1085℃。
2.热轧:将铸锭进行热轧加工,热轧温度为945℃,总加工率为88%。
3.一次时效:将热轧后板坯进行时效处理,退火温度为555℃,保温时间为 10h。
4.铣面:将经时效处理后的板坯进行铣面处理,上下各铣0.65mm。
5.初轧加工:将铣面后的坯料进行初轧加工,加工率为72%。
6.钟罩退火:将初轧后的坯料进行钟罩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485℃,升温 4h,保温7h。
7.中轧加工:将初轧后的合金带材进行中轧处理,加工率为85%。
8.在线固溶:将中轧后的合金带材用连退炉进行在线退火处理,设定温度为 910℃,速度为2.6m/min,冷却速度为50℃/s。
9.精轧处理:将固溶后的带材进行精轧处理,加工率为40%,采用3道次抛光辊轧制。
10.二次时效:将精轧后的带材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温度为470℃,升温5h,保温8h。
经过以上熔炼与铸造、热轧、时效、铣面、初轧、中轧、在线固溶、精轧和时效等加工处理后,其性能见表2。
表1实施例1~7的合金成分配方(wt%)
表2实施例1~7的合金性能表

Claims (1)

1.一种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质量百分比进行配料、熔炼及铸造,所述质量百分比为:Ni 0.8~1.8%,Si0.15~0.35%,P 0.01~0.05%,Mg 0.10~0.15%,Fe 0.05~0.1%,Cr 0.2~0.4%,Zn0.07~0.15%,其余为Cu,还至少包括V、Mn、Ti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且上述元素为总含量的0.02~0.5%;
b:热轧加工;c:一次时效;d:铣面;e:初轧;f:钟罩退火;g:中轧;h:在线固溶;i:精轧;j:二次时效;k:酸洗;l:拉弯矫直;m:分剪入库;
其中,在步骤a中,在工频感应炉中进行非真空熔炼,其中材料包括电解铜、电解镍、纯镁、纯硅、纯铁、纯锌、纯钛和铜磷中间合金、铜铬中间合金、铜钒中间合金、铜锰中间合金,将温度升至1130~1150℃,待熔体完全熔化后,添加灼烧的木炭进行覆盖,充分搅拌后,静置40~50min,进行半连续铸造,铸造温度1080~1100℃;
在步骤b中,所述的热轧加工温度为930~960℃,总加工率为85~93%,并进行在线固溶处理;
在步骤c中,所述的一次时效温度为550~580℃,升温时间为5h,保温时间为10h;
所述的初轧总变形量为70~85%;
所述的钟罩退火温度为480~510℃,升温时间为4h,保温时间为7h;
所述的中轧总变形量为70~85%;
所述的在线固溶温度为920~950℃,速度为2.3~3.2m/min,冷却速度为50℃/s;
所述的精轧总变形量为10~50%,采用的是磨光辊+抛光辊组合轧制的方式;
所述的二次时效温度为460~480℃,升温时间为5h,保温时间为6h。
CN201610872819.6A 2016-10-05 2016-10-05 一种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63997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2819.6A CN106399748B (zh) 2016-10-05 2016-10-05 一种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72819.6A CN106399748B (zh) 2016-10-05 2016-10-05 一种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99748A CN106399748A (zh) 2017-02-15
CN106399748B true CN106399748B (zh) 2018-01-23

Family

ID=59229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72819.6A Active CN106399748B (zh) 2016-10-05 2016-10-05 一种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997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4381B (zh) * 2017-04-26 2019-03-19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Cu-Ni-Co-Sn-P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30026B (zh) * 2017-12-18 2020-12-18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高导电、耐应力松弛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74092B (zh) * 2019-12-26 2021-08-17 浙江杭机新型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高导铜镍硅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36011A (zh) * 2020-04-26 2020-09-08 宁夏中色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高导电良好成形性的铜镍硅合金及制备方法
CN113699401A (zh) * 2021-08-31 2021-11-26 山西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强高折弯铜镍硅合金带的制备方法
CN113981267B (zh) * 2021-12-28 2022-04-19 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铜合金引线框架材料
CN115652134B (zh) * 2022-10-26 2023-08-29 浙江惟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高折弯性铜镍硅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47564B (zh) * 2022-12-02 2023-11-10 浙江惟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铜镍硅磷系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96512A (zh) * 2022-12-25 2023-04-04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 高精密蚀刻引线框架用铜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15940A (ja) * 2003-04-18 2004-11-11 Nikko Metal Manufacturing Co Ltd Cu−Ni−Si合金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255330B2 (ja) * 2003-07-31 2009-04-15 日鉱金属株式会社 疲労特性に優れたCu−Ni−Si系合金部材
JP4981748B2 (ja) * 2007-05-31 2012-07-2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電子機器用銅合金
CN101225488A (zh) * 2008-01-15 2008-07-23 上海理工大学 一种引线框架用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88229B (zh) * 2012-11-06 2015-04-15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一种低成本接插件用铜合金及其加工方法
CN102925746B (zh) * 2012-11-29 2014-09-17 宁波兴业鑫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高性能Cu-Ni-Si系铜合金及其制备和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99748A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99748B (zh) 一种引线框架用的铜镍硅系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25746B (zh) 高性能Cu-Ni-Si系铜合金及其制备和加工方法
CN103088229B (zh) 一种低成本接插件用铜合金及其加工方法
CN109402446A (zh) 一种高端框架材料用铜带制备工艺
CN108220662B (zh) 一种碳微合金化Cu-Fe系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2534291A (zh) 一种高强高导CuCrZr合金及其制备和加工方法
CN100425717C (zh) 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69923C (zh) 耐高温软化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36729A (zh) 一种动力电池连接器用多元铜合金板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88512A (zh) 一种高强高弹铜镍硅钴系引线框架加工工艺
CN102864344A (zh) 一种电缆用稀土铝合金导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34353B (zh) 一种轻质高导耐热铝导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23466A (zh) 一种多元复合析出强化型高强高导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56202A (zh) 一种引线框架材料用复杂多元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63992B (zh) 电机整流子用铜银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74058B (zh) 一种建筑用铜钢固液复合双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93080A (zh) 高强度、高导电耐应力松弛铜镍硅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8072368A1 (zh) 稀土铜合金玻璃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9397A (zh) 一种短流程引线框架用铜合金材料的制备工艺
CN105369077A (zh) 一种铝合金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19698A (zh) 一种CuNiSiMg合金材料和其制备方法以及该合金材料制备带材的方法
CN112877565B (zh) 一种铜钢固液双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18002A (zh) 一种高性能低锡青铜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99751A (zh) 一种高强高导铜合金的制备方法
CA2408361C (en) Copper alloy comprising zinc, tin and iron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and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allo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Feng

Inventor after: Luo Genqing

Inventor after: Yu Yixiang

Inventor after: Chen Shuiyue

Inventor after: Song Shaobo

Inventor after: Huang Guojie

Inventor after: Ma Jimiao

Inventor after: Shao Ye

Inventor after: Yuan Hefeng

Inventor after: Liao Junjun

Inventor after: Liu Ning

Inventor after: Xu Jianhua

Inventor after: Zhan Xufa

Inventor before: Jin Shan

Inventor before: Song Shaobo

Inventor before: Shen Yaokui

Inventor before: Huang Guojie

Inventor before: Lu Xiaoyong

Inventor before: Xu Jianhua

Inventor before: Zhang Xu

Inventor before: Zhan Xufa

Inventor before: Luo Genqing

Inventor before: Yu Yixiang

Inventor before: Chen Shuiyu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