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96160B - 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96160B
CN106396160B CN201611061546.3A CN201611061546A CN106396160B CN 106396160 B CN106396160 B CN 106396160B CN 201611061546 A CN201611061546 A CN 201611061546A CN 106396160 B CN106396160 B CN 1063961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lectromagnetic valve
concentrated water
branch
concent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615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96160A (zh
Inventor
张细燕
胡进华
李一然
秦利利
许�鹏
周栋
周平发
林治权
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1106154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961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96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6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96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96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01Upstream control, i.e. monitoring for predictive contro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3Press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0Solids, e.g. total solids [TS],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or volatile solids [V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6Regeneration of sorbents, fil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包括浓水排放控制单元,所述浓水排放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废水比组件;所述第一支路的出水端连接在所述进水管道,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支路的出水端连接在所述浓水管道的出水段或直接排空,所述第二支路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支路的进水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的进水端通过废水比组件连接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浓水出口与浓水排放电磁阀之间的浓水管道上。通过控制第二支路上的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支路上的第二电磁阀间断开关,实现浓水的间歇式回流,减少浓水排放,提高净水系统的回收率,同时由于是间歇地、可调控地浓水回流,可大大降低反渗透膜的压力,避免其使用寿命缩短。

Description

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净水系统存在回收率低,浓水排放量多的缺点。为了实现净水系统的节水效果,一般高回收率的净水系统采用减小浓水排放或者将浓水回流的工艺以提高回收率,这两种水处理工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回收率,达到了节水的目的,但是直接减小浓水排放或者浓水全部回流,反渗透膜表面会产生严重的浓差极化,若不能及时扰乱反渗透膜表面CaCO3小晶核的形成,反渗透膜表面就会很结垢,污染速度相对加快,使反渗透膜性能衰减加速,使用寿命急剧缩短,造成反渗透膜的不合理使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净水系统反渗透膜的不合理使用问题,提供一种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以及反渗透膜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以及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分别连接进水管道的两端,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的浓水出口连接浓水管道,所述浓水管道上设有浓水排放电磁阀;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浓水排放控制单元,所述浓水排放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以及废水比组件;
所述第一支路的出水端连接在所述进水管道,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第二支路的出水端连接在所述浓水管道的出水段或直接排空,所述第二支路设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第一支路的进水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的进水端通过废水比组件连接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浓水出口与浓水排放电磁阀之间的浓水管道上。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浓水排放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的进水端连接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浓水出口与浓水排放电磁阀之间的浓水管道,所述第三支路的出水端连接在所述浓水管道的出水段或直接排空,所述第三支路上设有第三废水比。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废水比组件包括第一废水比,所述第一支路的进水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的进水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废水比的出水端,所述第一废水比的进水端连接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浓水出口与浓水排放电磁阀之间的浓水管道上。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废水比组件包括第一废水比以及第二废水比;
所述第一支路的进水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废水比的进水端,所述第一废水比的进水端连接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浓水出口与浓水排放电磁阀之间的浓水管道上;
所述第二支路的进水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废水比的出水端,所述第二废水比的进水端连接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浓水出口与浓水排放电磁阀之间的浓水管道上。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单元与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之间的进水管道上还设有稳压泵,所述第一支路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管道的连接点设在所述预处理单元与所述稳压泵之间。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与所述浓水排放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废水比、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废水比信号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净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00:净水系统上电时,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打开a秒后关闭,净水系统进入制水模式;
S200:净水系统制水时,控制浓水排放控制单元在第一运行模式与第一运行模式之间循环运行;
所述第一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b秒后关闭;
所述第二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c秒后关闭;
其中,a>0,b>0,c>0。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0:净水系统连续制水d小时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打开e秒后关闭;
其中,d>0,e>0。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00:压力桶的压力值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打开f秒后关闭;
其中,f>0。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00’:压力桶的压力值小于第二预设压力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打开g秒后关闭;
其中,g≥0。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a、b、c、d、e、f、g的大小根据原水水质参数调整。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原水水质参数为TDS或浊度值。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原水水质参数调整通过如下方法调整;
当TDS<Xppm时,所述第一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b1秒后关闭,所述第二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c1秒后关闭;
当Xppm≤TDS<Yppm时,所述第一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b2秒后关闭,所述第二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c2秒后关闭;
当TDS≥Yppm时,所述第一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b3秒后关闭,所述第二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c3秒后关闭;
其中,0<X<Y,0<b1<b2<b3,0<c3<c2<c1
上述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净水系统还包括浓水排放控制单元,浓水排放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支路以及第二支路;第一支路能够将浓水管道中的浓水回流至进水管中,第二支路能够将浓水管道中的浓水排放,通过控制第二支路上的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支路上的第二电磁阀间断开关,实现浓水的间歇式回流,减少浓水排放,提高净水系统的回收率,同时由于是间歇底、可调控地浓水回流,可大大降低反渗透膜的压力,避免其使用寿命缩短。传统净水系统纯水与浓水比例一般为1:3,上述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纯水与浓水比例达到2:1,同时,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8-12个月,提高到20-24个月。
上述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间歇式浓水排放电磁阀的打开实现净水系统的冲洗,扰乱CaCO3小晶核的形成,减缓反渗透膜表面结垢,提高反渗透膜寿命。
上述净水系统及控制方法,同时采用间歇式浓水回流以及间歇式冲洗结合的方式,即增大了进入反渗透膜的水量,又及时冲刷了反渗透膜,既能减少浓水的排放,又能减缓反渗透膜的浓差极化,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间歇式浓水回流以及间歇式冲洗能够实现使反渗透膜的前压力相对稳定,可有效保护反渗透膜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净水系统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净水系统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净水系统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其中,
111-进水管道;112-浓水管道;113-纯水管道;114-高压水管道;
121-减压阀;122-水质检测元件;123-低压开关;124-进水电磁阀;125-浓水排放电磁阀;126-稳压泵;127-逆止阀;128-高压开关;129-压力桶;
210-第一级滤芯;220-第二级滤芯;
300-反渗透膜处理单元;
410-第一支路;411-第一废水比;412-第一电磁阀;
420-第二支路;421-第二废水比;422-第二电磁阀;
430-第三支路;431-第三废水比;
500-后处理单元;
600-水龙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净水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排放控制单元、后处理单元500、压力桶129、水龙头600以及控制中心(图中未示出)。
其中,预处理单元、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以及后处理单元500依次串联连接;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的纯水出口一方面通过高压水管道114连接在压力桶129上,另一方面通过管道连接后处理单元500,后处理单元500通过纯水管道113连接在水龙头600上,纯水管道113上设有逆止阀127防止纯水回流,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的浓水出口与浓水管道112连接。
其中,原水进入预处理单元的原水管道上设有减压阀121,预处理单元与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之间的进水管道111上依次设有水质检测元件122、低压开关123、进水电磁阀124以及稳压泵126,高压水管道114上设有高压开关128,浓水管道112上设有浓水排放电磁阀125。
其中,浓水排放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支路410、第二支路420以及净水比组件。
第一支路410的进水端连接在净水比组件的出水端,第一支路410的出水端连接在进水管道111上,优选连接在进水电磁阀124与稳压泵126之间的进水管道111上,第一支路410上还设有第一电磁阀412。
第二支路420的进水端连接在净水比组件的出水端,第二支路420的出水段连接在浓水管道112上的出水段或直接排空,第二支路420设有第二电磁阀422。
废水比组件的进水端连接在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与浓水排放电磁阀125之间的浓水管道112上,本实施例中废水比组件包括第一废水比411。
其中,控制中心用于根据预先设定模式控制净水系统工作,控制中心与减压阀121、水质检测元件122、低压开关123、进水电磁阀124、浓水排放电磁阀125、稳压泵126、高压开关128、第一电磁阀412以及第二电磁阀422信号连接。信号连接包括但不限于电连接、无线连接、有线连接。
其中,预处理单元包括第一级滤芯210以及第二级滤芯220,其中,第一级滤芯210为活性炭,第二级滤芯220为超滤膜。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预处理单元包括第一级滤芯210以及第二级滤芯220,其中,第一级滤芯210为超滤膜,第二级滤芯220为活性炭。第一级滤芯210能够截留原水中的大部分杂物质,能够保护其余各级滤芯,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预处理单元包括第一级滤芯210、第二级滤芯220以及第三级滤芯,第一级滤芯210、第二级滤芯220以及第三级滤芯的滤芯可选自活性炭滤芯、碳棒滤芯以及PP棉滤芯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后处理单元500可以是PP棉滤芯、复合滤芯,其作用是进一步处理储存在压力桶129中的纯水或反渗透膜单元输送的纯水,以去除细菌、异味。
其中,水质检测元件122为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检测元件。TDS表明水中溶有的溶解性固体的含量,TDS越高,表示水中含有的杂质越多。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水质检测元件122为电导率测试元件。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净水系统还包括第二净水管道,第二净水管道的进水端连接在进水电磁阀124与第一支路410之间的进水管道111上。第二净水管道的出水口连接在水龙头600上,原水经预处理单元处理后进入水龙头600供用户使用。
参照图1所示,原水经过原水口进入净水系统,首先经过预处理单元的第一级滤芯210以及第二级滤芯220处理,经进水管道111进入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其中,进水管道111的水质检测元件122检测流经其中的水质数据并传输至控制中心。进入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的水被处理为纯水和浓水。纯水,或经后处理单元500处理后,通过纯水管道113进入水龙头600供用户使用;或经高压水管道114进入压力桶129储存,其中,高压水管道114上的高压开关128用于检测该高压水管道114的水压情况,并将检测的水压情况传输至控制中心。浓水,或经浓水管道112排出净水系统,或经第一支路410间歇式回流至进水管道111上,或经第二支路420间歇式排出净水系统。
相应的,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净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净水系统上电时,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打开a秒后关闭,净水系统进入制水模式;
具体的,净水系统上电时,控制中心控制进水电磁阀124以及浓水排放电磁阀125打开,原水依次经减压阀121、第一级滤芯210、第二级滤芯220、稳压泵126进入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从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排出的浓水全部经浓水管道112排出系统,a秒后,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关闭,净水系统进入制水模式。
S200:净水系统制水时,控制浓水排放控制单元在第一运行模式与第二运行模式之间循环运行;
其中,第一运行模式为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b秒后关闭,第二运行模式为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c秒后关闭;
具体的,控制中心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进入第一运行模式,从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排出的浓水依次流经第一支路410的第一废水比411以及第二支路420排出系统。此时,由于浓水需要通过第一废水比411,因此,在反渗透膜内外具有一定的压力差,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能制备一定量的纯水。制备的纯水量与第一废水比411相关,优选的,第一废水比411为150-600cc。
b秒后,控制第二电磁阀422关闭,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进入第二运行模式,从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排出的浓水流经第一支路410进入进水管道111,再次进入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进行处理。
c秒后,控制第一电磁阀412关闭,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进入第一运行模式。
如上,净水系统在第一运行模式与第二运行模式之间循环运行。
净水系统处于第一运行模式时,原水经处理后分为纯水和浓水,纯水供用户使用,浓水被排放掉,纯水与浓水的比例由第一废水比411确定。
净水系统处于第二运行模式时,原水经处理后分为纯水和浓水,纯水供用户使用,浓水回流至进水管道111,再次被处理利用,提高了回收率。
净水系统制水时在第一运行模式与第二运行模式之间循环,间歇地进行浓水回流,减少浓水的排放,又避免了持续回流易引起反渗透膜表面的浓差极化,延长了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a>0,b>0,c>0。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净水系统制水时,同时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打开,使浓水管道112能够排放一定流量的浓水,以增大浓水的排放流量,减小反渗透膜的浓茶极化,减缓反渗透膜的衰减。
此时,净水系统处于第一运行模式时,原水经处理后分为纯水和浓水,纯水供用户使用,浓水被排放掉,纯水与浓水的比例由第一废水比411确定。
净水系统处于第二运行模式时,原水经处理后分为纯水和浓水,纯水供用户使用,一部分浓水回流至进水管道111,再次被处理利用,提高了回收率;另一部分浓水被排放掉,纯水与浓水的比例由第一废水比411以及浓水排放电磁阀125的流量确定。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0:净水系统连续制水d小时后,控制第一电磁阀412以及第二电磁阀422关闭,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打开e秒后关闭;
具体的,净水系统连续制水d小时后,控制中心控制第一电磁阀412以及第二电磁阀422关闭,使净水系统退出制水模式;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打开,净水系统进入冲洗模式,浓水全部经浓水管道112排出系统,e秒后,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关闭,净水系统重新进入制水模式或关闭。
连续制水一段时间后,反渗透膜表面会产生一定的浓差极化,此外还会存在一定CaCO3晶核,通过间歇地-连续制水一定时间后将浓水全部经浓水管道112排出系统,能够及时消除浓差极化,冲洗掉反渗透膜表面的CaCO3晶核,避免其在反渗透膜表面结垢,延缓反渗透膜的衰减。
需要说明的是,d>0,e>0。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00:压力桶129的压力值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值时,控制第一电磁阀412以及第二电磁阀422关闭,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打开f秒后关闭;
具体的,高压开关128设置于高压水管道114上,能够检测高压水管道114的压力值,由于高压水管道114与压力桶129连通,高压水管道114的压力值即反应压力桶129的压力值。
高压开关128将检测到的压力值传输至控制中心,当控制中心判断检测到压力值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值时,控制第一电磁阀412以及第二电磁阀422关闭,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打开,净水系统进入冲洗模式,浓水全部经浓水管道112排出系统,f秒后,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关闭,净水系统重新进入制水模式或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f>0。
优选的,第一预设压力值小于等于压力桶129水满时的压力值。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400’:压力桶129的压力值小于第二预设压力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412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阀422关闭,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打开g秒后关闭;
具体的,高压开关128将检测到的压力值传输至控制主板控制中心,当控制中心判断检测到压力值小于第二预设压力值时,例如压力桶129中的水经单元和水龙头600被用户使用后,压力桶129的水量减少,压力降低,控制第一电磁阀412以及第二电磁阀422关闭,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打开,净水系统进入冲洗模式,浓水全部经浓水管道112排出系统,g秒后,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关闭,净水系统重新进入制水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g≥0;即g可以为零,也就是说当检测到压力桶129的压力值小于第二预设压力值时,也可以不进行冲洗。
优选的,第二预设压力值小于等于压力桶129小于第一预设压力值。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上述a、b、c、d、e、f、g的大小根据原水水质参数调整。例如:当TDS<200ppm时,设置a=30,b=10,c=110,d=8,e=30,f=30,g=10;200ppm<TDS<500ppm时,设置a=30,b=15,c=105,d=8,e=30,f=30,g=10;TDS>500ppm时,设置a=30,b3=20,c=100,d=8,e=30,f=30,g=10。
优选的,原水水质参数为TDS或浊度值。需要说明的是,该原水水质参数由水质检测元件测定并传输至控制中心。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当原水水质参数为TDS时,根据原水水质参数的调整方法如下:
当TDS<Xppm时,第一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b1秒后关闭,第二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c1秒后关闭;
当Xppm≤TDS<Y ppm时,第一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b2秒后关闭,第二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c2秒后关闭;
当TDS≥Y ppm时,第一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b3秒后关闭,第二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c3秒后关闭;
其中,0<X<Y,0<b1<b2<b3,0<c3<c2<c1
例如,净水系统预设X=200ppm,Y=500ppm,b1=10,b2=15,b3=20,c1=110,c2=105,c3=100s即
当TDS<200ppm时,第一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10秒后关闭,第二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110秒后关闭;
当200ppm≤TDS<500ppm时,第一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15秒后关闭,第二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105秒后关闭;
当TDS≥500ppm时,第一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20秒后关闭,第二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100秒后关闭。
也就是说,随着TDS的升高,通过第二支路420排放浓水的时间增长,通过第一支路410回收浓水的时间缩短。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浓水排放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三支路430,第三支路430的进水端连接在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与浓水排放电磁阀125之间的浓水管道112上,第三支路430的出水端连接在浓水管道112的出水段或直接排空,所述第三支路430上设有第三废水比431。
相应的,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净水系统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
S200:净水系统制水时,控制浓水排放控制单元在第一运行模式与第二运行模式之间循环运行;
其中,第一运行模式为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b秒后关闭,第二运行模式为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c秒后关闭;
具体的,控制中心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进入第一运行模式,从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排出的一部分浓水依次流经第一支路410的第一废水比411以及第二支路420排出系统,另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三支路430的第三废水比431排出系统。此时,由于浓水需要通过第一废水比411以及第三废水比431,因此,在反渗透膜内外具有一定的压力差,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能制备一定量的纯水。制备的纯水量与第一废水比411、第三废水比431相关,优选的,第一废水比411为150-600cc,第三废水比431为100-200cc。
b秒后,控制第二电磁阀422关闭,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进入第二运行模式,从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排出的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一支路410进入进水管道111,再次进入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进行处理,另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三支路430的第三废水比431排出系统。
c秒后,控制第一电磁阀412关闭,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进入第一运行模式。
如上,净水系统在第一运行模式与第二运行模式之间循环运行。
净水系统处于第一运行模式时,原水经处理后分为纯水和浓水,纯水供用户使用,浓水被排放掉,纯水与浓水的比例由第一废水比411以及第三废水比431确定。
净水系统处于第二运行模式时,原水经处理后分为纯水和浓水,纯水供用户使用,一部分浓水回流至进水管道111,再次被处理利用,提高了回收率,另一部分浓水经第三支路430排出系统,纯水与浓水的比例由第一废水比411以及第三废水比431确定。
该实施例中,第三支路430的第三废水比431是常开废水比,以增大废水排出系统的量,减小反渗透膜的浓差极化,减缓反渗透膜的衰减。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浓水排放控制单元的废水比组件还包括第二废水比421。
第一支路410的进水端连接在第一废水比411的出水端,第一废水比411的进水端连接在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与浓水排放电磁阀125之间的浓水管道112上;第二支路420的进水端连接在第二废水比421的出水端,第二废水比421的进水端连接在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与浓水排放电磁阀125之间的浓水管道112上。第二废水比421与第二废水比411的废水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相应的,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净水系统的控制方法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
S200:净水系统制水时,控制浓水排放控制单元在第一运行模式与第二运行模式之间循环运行;
其中,第一运行模式为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b秒后关闭,第二运行模式为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c秒后关闭;
具体的,控制中心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进入第一运行模式,从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排出的一部分浓水依次流经第二支路420的第二废水比421排出系统,另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三支路430的第三废水比431排出系统。此时,由于浓水需要通过第二废水比421以及第三废水比431,因此,在反渗透膜内外具有一定的压力差,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能制备一定量的纯水。制备的纯水量与第一废水比411、第二废水比421以及第三废水比431相关。
b秒后,控制第二电磁阀422关闭,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进入第二运行模式,从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排出的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一支路410进入进水管道111,再次进入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进行处理,另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三支路430的第三废水比431排出系统。
c秒后,控制第一电磁阀412关闭,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进入第一运行模式。
如上,净水系统在第一运行模式与第二运行模式之间循环运行。
净水系统处于第一运行模式时,原水经处理后分为纯水和浓水,纯水供用户使用,浓水被排放掉,纯水与浓水的比例由第二废水比421以及第三废水比431确定。
净水系统处于第二运行模式时,原水经处理后分为纯水和浓水,纯水供用户使用,一部分浓水回流至进水管道111,再次被处理利用,提高了回收率,另一部分浓水经第三支路430排出系统,纯水与浓水的比例由第一废水比411以及第三废水比431确定。
该实施例中,第一支路410与第二支路420分别设有第一废水比411、第二废水比421,由于第一支路410与第二支路420的废水比采用不同的废水比器件,因此可以灵活调整第一废水比411与第二废水比421的大小,更加灵活的调整间歇回收浓水的流量。
在本发明的上述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净水系统,包括预处理单元以及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所述预处理单元以及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分别连接进水管道(111)的两端,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的浓水出口连接浓水管道(112),所述浓水管道(112)上设有浓水排放电磁阀(125);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浓水排放控制单元,所述浓水排放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支路(410)、第二支路(420)、第三支路(430)以及废水比组件;
所述第一支路(410)的出水端连接在所述进水管道(111)上,所述第一支路(410)上设有第一电磁阀(412);
所述第二支路(420)的出水端连接在所述浓水管道(112)的出水段或直接排空,所述第二支路(420)设有第二电磁阀(422);其中,当所述净水系统制水时,所述第二电磁阀(422)打开b秒后关闭,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412)打开c秒后关闭,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422)打开;所述第一电磁阀(412)与所述第二电磁阀(422)循环运行,且b>0,c>0;
所述第一支路(410)的进水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420)的进水端通过废水比组件连接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与浓水排放电磁阀(125)之间的浓水管道(112)上;
所述第三支路(430)的进水端连接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与浓水排放电磁阀(125)之间的浓水管道(112)上,所述第三支路(430)的出水端连接在所述浓水管道(112)的出水段或直接排空,所述第三支路(430)上设有第三废水比(431),所述第三废水比(431)是常开废水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比组件包括第一废水比(411),所述第一支路(410)的进水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420)的进水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废水比(411)的出水端,所述第一废水比(411)的进水端连接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与浓水排放电磁阀(125)之间的浓水管道(1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比组件包括第一废水比(411)以及第二废水比(421);
所述第一支路(410)的进水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废水比(411)的出水端,所述第一废水比(411)的进水端连接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与浓水排放电磁阀(125)之间的浓水管道(112)上;
所述第二支路(420)的进水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废水比(421)的出水端,所述第二废水比(421)的进水端连接在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与浓水排放电磁阀(125)之间的浓水管道(1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单元与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之间的进水管道(111)上还设有稳压泵(126),所述第一支路(410)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管道(111)的连接点设在所述预处理单元与所述稳压泵(12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与所述浓水排放电磁阀(125)、所述第一电磁阀(412)、所述第一废水比(411)、所述第二电磁阀(422)、所述第二废水比(421)信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压力桶(129)及后处理单元(500),所述压力桶(129)通过高压水管道(114)及所述后处理单元(500)通过管道均连接于所述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的纯水出口;所述高压水管道(114)上设有高压开关(128),所述高压开关用于检测所述高压水管道(114)的水压,并将检测的水压情况传输至所述控制中心。
7.一种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净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0:净水系统上电时,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打开a秒后关闭,净水系统进入制水模式;
S200:净水系统制水时,控制浓水排放控制单元在第一运行模式与第二运行模式之间循环运行;
所述第一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b秒,从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排出的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二支路(420)排出,另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三支路(430)的第三废水比(431)排出系统;
b秒后,控制第二电磁阀(422)关闭,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进入第二运行模式;
所述第二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c秒,从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排出的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一支路(410)进入进水管道(111),再次进入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进行处理,另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三支路(430)的第三废水比(431)排出系统;
c秒后,控制第一电磁阀(412)关闭,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进入第一运行模式;
其中,a>0,b>0,c>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300:净水系统连续制水d小时后,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412)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阀(422)关闭,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打开e秒后关闭;其中,d>0,e>0。
9.一种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净水系统上电时,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打开a秒后关闭,净水系统进入制水模式;
S200:净水系统制水时,控制浓水排放控制单元在第一运行模式与第二运行模式之间循环运行;
所述第一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b秒,从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排出的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二支路(420)排出,另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三支路(430)的第三废水比(431)排出系统;
b秒后,控制第二电磁阀(422)关闭,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进入第二运行模式;
所述第二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c秒,从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排出的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一支路(410)进入进水管道(111),再次进入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进行处理,另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三支路(430)的第三废水比(431)排出系统;
c秒后,控制第一电磁阀(412)关闭,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进入第一运行模式;
S400:压力桶(129)的压力值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412)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阀(422)关闭,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打开f秒后关闭;
其中,a>0,b>0,c>0,f>0。
10.一种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净水系统上电时,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打开a秒后关闭,净水系统进入制水模式;
S200:净水系统制水时,控制浓水排放控制单元在第一运行模式与第二运行模式之间循环运行;
所述第一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b秒,从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排出的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二支路(420)排出,另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三支路(430)的第三废水比(431)排出系统;
b秒后,控制第二电磁阀(422)关闭,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进入第二运行模式;
所述第二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c秒,从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浓水出口排出的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一支路(410)进入进水管道(111),再次进入反渗透膜处理单元(300)进行处理,另一部分浓水流经第三支路(430)的第三废水比(431)排出系统;
c秒后,控制第一电磁阀(412)关闭,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进入第一运行模式;
S400’:压力桶(129)的压力值小于第二预设压力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412)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阀(422)关闭,控制浓水排放电磁阀(125)打开g秒后关闭;
其中,a>0,b>0,c>0,g≥0。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所述b和所述c的大小根据原水水质参数调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水质参数为TDS或浊度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原水水质参数调整通过如下方法调整;
当TDS<Xppm时,所述第一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b1秒后关闭,所述第二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c1秒后关闭;
当Xppm≤TDS<Yppm时,所述第一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b2秒后关闭,所述第二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c2秒后关闭;
当TDS≥Yppm时,所述第一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二电磁阀(422)打开b3秒后关闭,所述第二运行模式包括控制第一电磁阀(412)打开c3秒后关闭;
其中,0<X<Y,0<b1<b2<b3,0<c3<c2<c1。
CN201611061546.3A 2016-11-24 2016-11-24 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396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1546.3A CN106396160B (zh) 2016-11-24 2016-11-24 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1546.3A CN106396160B (zh) 2016-11-24 2016-11-24 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96160A CN106396160A (zh) 2017-02-15
CN106396160B true CN106396160B (zh) 2023-06-20

Family

ID=58082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61546.3A Active CN106396160B (zh) 2016-11-24 2016-11-24 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961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5222A (zh) * 2017-12-22 2018-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83477A (zh) * 2017-12-22 2018-05-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浓水排放装置及包含其的净水系统、控制方法
CN108059265A (zh) * 2017-12-22 2018-05-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11798A (zh) * 2018-03-16 2018-06-29 宁夏北斗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渗透净水处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404414A (zh) * 2018-04-27 2019-11-05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一种净水机控制方法及净水机
CN108751485A (zh) * 2018-07-27 2018-11-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处理系统及净饮机
CN109019925A (zh) * 2018-08-24 2018-12-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净水机
CN109824158A (zh) * 2019-03-08 2019-05-31 宁波福特恩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洁反渗透膜及饮水机
CN110713230B (zh) * 2019-10-22 2020-10-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水机回收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净水机
CN110713228A (zh) * 2019-10-22 2020-01-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水机回收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净水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382021U (zh) * 2015-12-15 2016-07-13 佛山尚之水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家用净水机的节水循环系统及家用净水机
CN206512007U (zh) * 2016-11-24 2017-09-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净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96160A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96160B (zh) 净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036753A1 (en) Reverse osmosis water purifier
JP2012206073A (ja) 脱イオン水製造システム
CN108975543B (zh)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CN112142214A (zh) 净水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726638A (zh) 水处理系统、净饮机及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RU2671323C1 (ru) Система очистки жидкости
JP2003533345A (ja) 水を浄化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1372615B1 (ko) 직수형 정수 장치
CN110759546A (zh) 净水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80993B (zh) 净水机及其自动冲洗装置和冲洗方法
JP2001187323A (ja) 膜分離装置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CN216946245U (zh) 净水器
CN214360551U (zh) 净水器
CN211521854U (zh) 净水装置
CN213294798U (zh) 一种反渗透净水系统及净水设备
JP2019510633A (ja) 住宅における水の硬度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2023522550A (ja) 水濾過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スケーリングを最小化する方法
CN210117291U (zh) 大通量净水机
CN211632830U (zh) 混水系统及包含其的净水机
CN108083467A (zh) 净水设备
CN210163221U (zh) 生态环保无废水净水机
CN208632165U (zh) 水处理系统及净饮机
CN108975542B (zh)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WO2021062935A1 (zh) 一种净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