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83384B - 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83384B
CN106383384B CN201611038868.6A CN201611038868A CN106383384B CN 106383384 B CN106383384 B CN 106383384B CN 201611038868 A CN201611038868 A CN 201611038868A CN 106383384 B CN106383384 B CN 1063833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re
hollow
docking
core
dimens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388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83384A (zh
Inventor
王泽锋
张乃千
李智贤
黄威
毛元昊
陈子伦
曹涧秋
奚小明
许晓军
司磊
陈金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10388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833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83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3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83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83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1Permanent connections, i.e. wherein fibres are kept aligned by mechanical means
    • G02B6/3802Assembly tools, e.g. crimping tool or pressing benc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系统,包括带有左右导轨的光学平台、二维手动线性位移及旋转平台、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光纤封装夹具和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二维手动线性位移及旋转平台安装于光学平台上;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安装在二维手动线性位移及旋转平台上;光纤封装夹具安装在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上。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系统进行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系统与方法能够实现实芯光纤与空芯光纤的高精度、低损耗、高强度和高稳定性对接封装。

Description

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对接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系统及其方法,特别是通过对普通单模光纤一端进行拉锥处理,实现拉锥后的普通单模光纤与空芯光纤的高精度、低损耗、高强度、高稳定性对接封装。
背景技术
空芯光纤是一种特殊的微结构光纤,目前主要有带隙型空芯光纤、Kagome型空芯光纤、Ice-cream型空芯光纤和自由边界型空芯光纤4种。与传统石英光纤的全内反射导光原理不同,带隙型空芯光纤是基于光子带隙原理进行导光,其它三种均基于反共振原理进行导光。与传统实芯光纤相比,空芯光纤具有潜在的低传输损耗、高损伤阈值、弱非线性效应、低群速度色散等特点,在光与气体或液体相互作用、光纤传感、高能激光传输、脉冲压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空芯光纤的应用中,经常需要将空芯与单模光纤、多模光纤等其他传统石英光纤进行连接耦合,比如基于光纤激光泵浦和液芯光纤的超连续谱产生等。目前,空芯光纤与普通实芯石英光纤耦合主要需要解决连接封装处低损耗和高强度问题。目前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直接对接使用电弧放电和去除实芯光纤包层、涂覆层插入后熔接两种方案。直接对接使用电弧放电方案采用了熔接普通单模光纤的熔接技术,主要通过合理控制放电时间、放电强度及认为追加放电次数来实现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的直接熔接。这种方案较适合应用于实芯光子晶体光纤熔接,对于大量存在空气孔的空芯光纤来说,电弧放电会不可避免地造成空气孔崩塌,从而造成空芯光纤横截面被破坏而凹陷,从而在光纤截面处形成空气缝隙,不仅增加了光传输的损耗,降低了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也会引起光泄漏。去除实芯光纤包层、涂覆层插入后熔接方案主要运用特殊的化学方法将实芯光纤的包层、涂覆层全部去除,之后将裸露的纤芯部分直接插入空芯光纤的纤芯内部,在两光纤充分接触后使用CO2激光器进行熔接。这种方案减少了因直接放电熔接而造成的损耗,但使用化学方法处理后的实芯光纤极为脆弱,且较难以操作,在需要进行高气压和低气压实验的空芯气体腔等领域较难以得到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利用熔融拉锥处理后的实芯光纤可插入空芯光纤内部的特性。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高精度、低损耗、高强度和高稳定性对接的系统,还提供一种利用该系统进行对接和封装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系统,包括带有左右导轨的光学平台(1)、二维手动线性位移及旋转平台(2)、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4)、光纤封装夹具(9)和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其特征在于:
其中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安装于带有左导轨(11)和右导轨(12)的光学平台(1)上,用于对实芯光纤(7)与空芯光纤(8)对接过程进行视频监控和辅助对接;
其中二维手动线性位移及旋转平台(2)安装于光学平台(1)上,用于在实芯光纤(7)与空芯光纤(8)对接过程中调节对接点相对于二维CCD视频监控模块(6)的相对位置和显示角度;
其中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4)安装在所述二维手动线性位移及旋转平台(2)上,用于在空芯光纤(8)与实芯光纤(7)对接过程中调节光纤的相对位置和高度;
其中光纤封装夹具(9)安装在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4)上,用于调节所述光纤封装夹具(9)的相对位置和高度。
上述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系统,其中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包括光纤底座(31)和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32),空芯光纤(8)放置于光纤底座(31)上,光纤底座(31)安装于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32)上。
上述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系统,其中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包括光纤底座(51)和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2)和一维电动线性位移平台(53),实芯光纤(7)放置于光纤底座(51)上,光纤底座(51)安装于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2)上,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2)安装于一维电动线性位移平台(53)上。
上述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系统,其中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4)采用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
上述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系统,其中光纤封装夹具(9)包括带有光纤放置凹槽的上夹具(91)和下夹具(92)。
上述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系统,其中待空芯光纤(8)与实芯光纤(7)对接后,通过胶水涂覆被固定相对位置并粘贴在所述光纤封装下夹具(92)的夹具凹槽内,所述的上夹具(91)和下夹具(92)具通过螺丝紧固。
上述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系统,其中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的水平支撑杆(622)通过与光学平台(1)的左右导轨相连接的左支撑杆(61)和右支撑杆(62)支撑;
其中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的侧视CCD相机(625)及镜头(624)通过一L型支架(623)安装于所述水平支撑杆(622)上,并通过一维高度手动线性位移平台(621)与光学平台(1)相连接;
其中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的竖直支撑杆(612)通过一维导轨(611)与所述水平支撑杆(622)相连接,并保证所述竖直支撑杆(612)与所述水平支撑杆(622)相互垂直;
其中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的俯视CCD相机(615)及镜头(614)通过一L型支架(613)安装于所述竖直支撑杆(612)上。
上述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系统,其中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的俯视CCD相机及镜头光束中轴线(616)与侧视CCD相机及镜头光束中轴线(626)交汇于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点处。
上述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系统,其中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的俯视CCD相机采集视频信号(617)与侧视CCD相机采集视频信号(627)通过信号整合器(63)传输至液晶显示屏(65),并实时显示对接点视频信息。
一种采用上述系统进行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空芯光纤(8)放置在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的光纤底座(31)上,并通过调节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的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32)和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4),使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的光纤底座(31)与光纤封装下夹具(92)处于适当的高度和相对位置,将空芯光纤(8)穿过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的光纤底座(31)水平放置在光纤封装下夹具(92)凹槽内;
(b)将拉锥处理后的实芯光纤(7)放置在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光纤底座(51)上,并通过调节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2),使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光纤底座(51)与光纤封装下夹具(92)处于适当的高度和相对位置,将实芯光纤(7)穿过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光纤底座(51)水平放置在光纤封装下夹具(92)凹槽内;
(c)通过光学平台左导轨(11)和右导轨(12)调节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相对位置,当侧视CCD相机及镜头光束中轴线(626)接近空芯光纤(8)与实芯光纤(7)对接点后,调节侧视CCD相机镜头(624)放大倍数、L型支架(623)相对于水平支撑杆(622)的相对位置和侧视CCD相机下方一维高度手动线性位移平台(621),使对接点位于侧视CCD采集视频信号屏幕(65)的中心位置;
(d)调节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竖直支撑杆(612)下方的一维导轨(611),使得俯视CCD相机及镜头光束中轴线(616)与侧视CCD相机及镜头光束中轴线(626)交汇于对接点,调节俯视CCD相机镜头(614)放大倍数、L型支架(613)相对于竖直支撑杆(612)的相对位置,使对接点位于俯视CCD采集视频信号屏幕(65)的中心位置;
(e)调节二维手动线性位移及旋转平台(2),使液晶显示屏(65)上的视频采集信号达到最佳效果;
(f)在视频采集信号的辅助参考下,调节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2),将拉锥处理后的实芯光纤(7)精准插入空芯光纤(8)内部;
(g)在视频采集信号的辅助参考下,驱动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一维电动线性位移平台(53),将拉锥处理后的实芯光纤(7)沿纤芯方向继续精准插入空芯光纤(8)内部;
(h)将位于光纤封装下夹具(92)内已对接完毕的空芯光纤(8)与实芯光纤(7)通过胶水涂覆固定相对位置,并粘贴在光纤封装下夹具(92)凹槽内,光纤封装上夹具(91)与下夹具(92)通过螺丝紧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达到的技术效果在于:
1、本发明将拉锥处理后的实芯光纤直接插入空芯光纤中传光,避免了由于破坏空芯光纤的结构从而影响了对光的束缚,降低了由模场失配造成的损耗,同时通过胶水涂覆封装,直接避免了由于熔接加热引起的空芯光纤空气孔崩塌进而引发的熔接损耗。
2、本发明通过引入二维CCD视频监视系统,通过各模块的高精度调节和视频监控的辅助,实现了拉锥处理后的实芯光纤与空芯光纤的高精度对接。
3、本发明工艺简单,光纤耦合效率高,封装后具有低损耗、高强度和高稳定性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高精度对接封装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待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待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光纤夹具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高精度封装完成后效果图。
图7为冰淇淋型反共振空芯光纤横截面扫描电子显微图。
图8为自由边界型反共振空芯光纤横截面扫描电子显微图。
图9为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光学平台;11、光学平台左导轨;12、光学平台右导轨;2、二维手动线性位移及旋转平台;3、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1、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的光纤底座;32、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的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4、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5、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1、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的光纤底座;52、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的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3、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的一维电动线性位移平台;6、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1、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左导轨连接支撑杆;611、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竖直支撑杆滑动一维导轨;612、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竖直支撑杆;613、俯视CCD相机及镜头L型支架;614、俯视CCD相机;615、俯视CCD镜头;616、俯视CCD镜头;617、俯视CCD相机视频信号传输线;62、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右导轨连接支撑杆;621、侧视CCD相机及镜头一维高度手动线性位移平台;622、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水平支撑杆;623、侧视CCD相机及镜头L型支架;624、侧视CCD相机;625、侧视CCD镜头;626、侧视CCD相机及镜头光束中轴线;627、侧视CCD相机视频信号传输线;63、视频信号整合器;64、整合视频信号传输线;65、液晶显示屏;7、拉锥处理后的实芯光纤;8、空芯光纤;9、光纤封装夹具;91、光纤封装上夹具;92、光纤封装下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高精度对接封装系统,包括带有左右导轨的光学平台1、二维手动线性位移及旋转平台2、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4、光纤封装夹具9和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所述的光纤封装夹具9安装在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4上用于调节光纤封装夹具9的相对位置和高度,所述的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4安装在二维手动线性位移及旋转平台2上用于在空芯光纤8与实芯光纤7对接过程中调节两种光纤的相对位置和高度以实现高精度对接和封装,所述的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安装于带有左导轨11和右导轨12的光学平台1上用于对实芯光纤7与空芯光纤8对接过程进行高精度视频监控和辅助对接,所述的二维手动线性位移及旋转平台2安装于光学平台1上用于在实芯光纤7与空芯光纤8对接过程中调节对接点相对于二维CCD视频监控模块6的相对位置和显示角度。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的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包括光纤底座31和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32,空芯光纤8放置于光纤底座31上,光纤底座31安装于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32上。光纤底座31为现有技术,例如可以使用Vytran公司涂覆机FSR-02配套光纤夹具,通过V型槽定位光纤并由磁性材料翻盖固定。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32也为现有技术,例如可以使用Newport三维手动线位移平台。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的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包括光纤底座51和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2和一维电动线性位移平台53,实芯光纤7放置于光纤底座51上,光纤底座51安装于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2上,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2安装于一维电动线性位移平台53上。光纤底座51为现有技术,例如可以使用Vytran公司涂覆机FSR-02配套光纤夹具,通过V型槽定位光纤并由磁性材料翻盖固定。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2也为现有技术,例如可以使用Newport三维手动线位移平台。一维电动线性位移平台53也为现有技术,例如可以使用北京北光世纪仪器有限公司的一维电动线位移平台。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所述的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4采用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例如可以使用Newport三维手动线位移平台。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的光纤封装夹具9包括带有光纤放置凹槽的上夹具91和下夹具92。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的光纤封装下夹具92待空芯光纤8与实芯光纤7对接后通过胶水涂覆固定相对位置并粘贴在所述夹具凹槽内,所述的上夹具91和下夹具92具通过螺丝紧固,封装后的效果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可采用冰淇淋型反共振空芯光纤和自由边界型反共振空芯光纤,其横截面扫描电子显微图分别为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可采用的拉锥处理后的实芯光纤例如采用自行拉制的锥腰为30~40微米的SM28单模光纤。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的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水平支撑杆622通过与光学平台左右导轨相连接的左支撑杆61和右支撑杆62支撑。所述的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侧视CCD相机625及镜头624通过一L型支架623安装于水平支撑杆622上。所述的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侧视CCD相机625及镜头624通过一维高度手动线性位移平台621与光学平台1相连接。所述的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竖直支撑杆612通过一维导轨611与所述水平支撑杆622相连接,并保证所述竖直支撑杆612与所述水平支撑杆622相互垂直。所述的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俯视CCD相机615及镜头614通过一L型支架613安装于所述竖直支撑杆612上。所述的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俯视CCD相机及镜头光束中轴线616与侧视CCD相机及镜头光束中轴线626交汇于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点处。所述的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俯视CCD相机采集视频信号617与侧视CCD相机采集视频信号627通过信号整合器63传输至液晶显示屏65,并实时显示对接点视频信息。CCD相机625及镜头624为现有技术,例如可以使用深圳华显公司E-6010和E-7010系列模块。信号整合器63和液晶显示屏65也为现有技术,例如可以使用深圳五洲视界HD622M和HD5257M解决方案。
一种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高精度对接封装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a)将空芯光纤8放置在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的光纤底座31上,并通过调节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的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32和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4,使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的光纤底座31与光纤封装下夹具92处于适当的高度和相对位置,将空芯光纤8穿过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的光纤底座31水平放置在光纤封装下夹具92凹槽内;
(b)将拉锥处理后的实芯光纤7放置在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光纤底座51上,并通过调节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2,使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光纤底座51与光纤封装下夹具92处于适当的高度和相对位置,将实芯光纤7穿过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光纤底座51水平放置在光纤封装下夹具92凹槽内;
(c)通过光学平台左导轨11和右导轨12调节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相对位置,当侧视CCD相机及镜头光束中轴线626接近空芯光纤8与实芯光纤7对接点后,调节侧视CCD相机镜头624放大倍数、L型支架623相对于水平支撑杆622的相对位置和侧视CCD相机下方一维高度手动线性位移平台621,使对接点位于侧视CCD采集视频信号屏幕65的中心位置;
(d)调节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竖直支撑杆612下方的一维导轨611,确保俯视CCD相机及镜头光束中轴线616与侧视CCD相机及镜头光束中轴线626交汇于对接点,调节俯视CCD相机镜头614放大倍数、L型支架613相对于竖直支撑杆612的相对位置,使对接点位于俯视CCD采集视频信号屏幕65的中心位置;
(e)调节二维手动线性位移及旋转平台2,使液晶显示屏65上的视频采集信号达到最佳效果;
(f)在视频采集信号的辅助参考下,调节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2,将拉锥处理后的实芯光纤7精准插入空芯光纤8内部;
(g)在视频采集信号的辅助参考下,驱动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一维电动线性位移平台53,将拉锥处理后的实芯光纤7沿纤芯方向继续精准插入空芯光纤8内部;
(h)将位于光纤封装下夹具92内已对接完毕的空芯光纤8与实芯光纤7通过胶水涂覆固定相对位置,并粘贴在光纤封装下夹具92凹槽内,光纤封装上夹具91与下夹具92通过螺丝紧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空芯光纤(8)放置在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的光纤底座(31)上,并通过调节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的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32)和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4),使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的光纤底座(31)与光纤封装下夹具(92)处于适当的高度和相对位置,将空芯光纤(8)穿过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的光纤底座(31)水平放置在光纤封装下夹具(92)凹槽内;
(b)将拉锥处理后的实芯光纤(7)放置在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光纤底座(51)上,并通过调节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2),使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光纤底座(51)与光纤封装下夹具(92)处于适当的高度和相对位置,将实芯光纤(7)穿过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光纤底座(51)水平放置在光纤封装下夹具(92)凹槽内;
(c)通过光学平台左导轨(11)和右导轨(12)调节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相对位置,当侧视CCD相机及镜头光束中轴线(626)接近空芯光纤(8)与实芯光纤(7)对接点后,调节侧视CCD相机镜头(624)放大倍数、L型支架(623)相对于水平支撑杆(622)的相对位置和侧视CCD相机下方一维高度手动线性位移平台(621),使对接点位于侧视CCD采集视频信号屏幕(65)的中心位置;
(d)调节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竖直支撑杆(612)下方的一维导轨(611),使得俯视CCD相机及镜头光束中轴线(616)与侧视CCD相机及镜头光束中轴线(626)交汇于对接点,调节俯视CCD相机镜头(614)放大倍数、L型支架(613)相对于竖直支撑杆(612)的相对位置,使对接点位于俯视CCD采集视频信号屏幕(65)的中心位置;
(e)调节二维手动线性位移及旋转平台(2),使液晶显示屏(65)上的视频采集信号达到最佳效果;
(f)在视频采集信号的辅助参考下,调节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2),将拉锥处理后的实芯光纤(7)精准插入空芯光纤(8)内部;
(g)在视频采集信号的辅助参考下,驱动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的一维电动线性位移平台(53),将拉锥处理后的实芯光纤(7)沿纤芯方向继续精准插入空芯光纤(8)内部;
(h)将位于光纤封装下夹具(92)内已对接完毕的空芯光纤(8)与实芯光纤(7)通过胶水涂覆固定相对位置,并粘贴在光纤封装下夹具(92)凹槽内,光纤封装上夹具(91)与下夹具(92)通过螺丝紧固;
所用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系统,包括:带有左右导轨的光学平台(1)、二维手动线性位移及旋转平台(2)、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4)、光纤封装夹具(9)和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安装于带有左导轨(11)和右导轨(12)的光学平台(1)上,用于对实芯光纤(7)与空芯光纤(8)对接过程进行视频监控和辅助对接;
所述二维手动线性位移及旋转平台(2)安装于光学平台(1)上,用于在实芯光纤(7)与空芯光纤(8)对接过程中调节对接点相对于二维CCD视频监控模块(6)的相对位置和显示角度;
所述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4)安装在所述二维手动线性位移及旋转平台(2)上,用于在空芯光纤(8)与实芯光纤(7)对接过程中调节光纤的相对位置和高度;
所述光纤封装夹具(9)安装在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4)上,用于调节所述光纤封装夹具(9)的相对位置和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空芯光纤装载模块(3)包括光纤底座(31)和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32),空芯光纤(8)放置于光纤底座(31)上,光纤底座(31)安装于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实芯光纤装载模块(5)包括光纤底座(51)和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2)和一维电动线性位移平台(53),实芯光纤(7)放置于光纤底座(51)上,光纤底座(51)安装于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2)上,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52)安装于一维电动线性位移平台(53)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点光纤夹具装载底座(4)采用三维手动线性位移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封装夹具(9)包括带有光纤放置凹槽的上夹具(91)和下夹具(9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空芯光纤(8)与实芯光纤(7)对接后,通过胶水涂覆被固定相对位置并粘贴在所述光纤封装下夹具(92)的夹具凹槽内,所述的上夹具(91)和下夹具(92)具通过螺丝紧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的水平支撑杆(622)通过与光学平台(1)的左右导轨相连接的左支撑杆(61)和右支撑杆(62)支撑;
所述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的侧视CCD相机(625)及镜头(624)通过一L型支架(623)安装于所述水平支撑杆(622)上,并通过一维高度手动线性位移平台(621)与光学平台(1)相连接;
所述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的竖直支撑杆(612)通过一维导轨(611)与所述水平支撑杆(622)相连接,并保证所述竖直支撑杆(612)与所述水平支撑杆(622)相互垂直;
所述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的俯视CCD相机(615)及镜头(614)通过一L型支架(613)安装于所述竖直支撑杆(6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的俯视CCD相机及镜头光束中轴线(616)与侧视CCD相机及镜头光束中轴线(626)交汇于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点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点二维CCD视频监视模块(6)的俯视CCD相机采集视频信号(617)与侧视CCD相机采集视频信号(627)通过信号整合器(63)传输至液晶显示屏(65),并实时显示对接点视频信息。
CN201611038868.6A 2016-11-23 2016-11-23 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方法 Active CN1063833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38868.6A CN106383384B (zh) 2016-11-23 2016-11-23 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38868.6A CN106383384B (zh) 2016-11-23 2016-11-23 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3384A CN106383384A (zh) 2017-02-08
CN106383384B true CN106383384B (zh) 2018-01-12

Family

ID=57959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38868.6A Active CN106383384B (zh) 2016-11-23 2016-11-23 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833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5463B (zh) * 2018-01-15 2021-09-07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光纤熔接的连接件与方法
CN109163884A (zh) * 2018-10-29 2019-01-0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光纤参数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1175916B (zh) * 2020-02-21 2021-01-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可插拔的空芯反谐振光纤耦合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1624A (zh) * 2008-03-22 2008-08-27 燕山大学 光子晶体光纤熔接三维对准装置及其方法
CN201540400U (zh) * 2009-11-19 2010-08-04 福州福特科光电有限公司 光纤熔接机的显微成像光路的调节结构
JP5484599B2 (ja) * 2011-01-24 2014-05-0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融着接続装置及び融着接続方法
CN102520509B (zh) * 2011-12-07 2013-10-02 燕山大学 光子晶体光纤熔接成像系统
DE102015003652B4 (de) * 2015-03-20 2017-03-16 Universität Stuttgart Verfahren zum Verbinden einer optischen Festkernfaser mit einer weiteren optischen Faser und optische Festkernfaser mit Fügungs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83384A (zh)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83384B (zh) 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对接封装方法
CN207689756U (zh) 一种光纤扫描投影设备及光纤扫描装置
EP3088925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ulticore-optical-fiber connector and multicore optical fiber
CN207689757U (zh) 一种光纤扫描投影设备
JPH08114720A (ja) 定偏波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方法
CN86104201A (zh) 端接光纤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40349A (zh) 光纤与光波导芯片高效垂直耦合互连的封装方法
CN106404001A (zh) 星敏感器与动态光星模拟器精密安装对准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04000548A (zh) 用于三维尺寸测量的双目光电式内窥镜及内窥系统
USH65H (en) Dynamic optical sensing: Robotic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utilizing same
CN101697024B (zh) 单镜头多角度高倍率光子芯片耦合封装装置
US20240264385A1 (en) Fiber connecting apparatus and fiber ferrule preparation method
CN105931177B (zh) 特定环境下的图像采集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109212746A (zh) 一种光纤扫描器及光纤扫描成像系统
CN208140700U (zh) 离心条件下群桩透明土模型实验装置
CN113160323B (zh) 小芯径熊猫型保偏光纤精准对接方法
JP2003195091A (ja) 光ファイバ整列システム
CN111025475B (zh) 基于折射率引导型光子晶体光纤的y波导制造方法
CN106526754B (zh) 一种光纤阵列排布的固定结构、制作装置及制作方法
Edelstein et al. Optical fiber systems for the BigBOSS instrument
CN107346046A (zh) 具有侧面识别标记的非圆对称光纤
CN107643567A (zh) 一种水密连接器的堵芯过纤密封结构和密封装配方法
CN112747898A (zh) 一种匹配油涂敷光纤端面自动准直对中装置及方法
Al-Azzawi Advanced manufacturing for optical fibers and integrated photonic devices
CN201569764U (zh) 单镜头成像式光子集成芯片对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Zefeng

Inventor after: Si Lei

Inventor after: Chen Jinbao

Inventor after: Zhang Naiqian

Inventor after: Li Zhixian

Inventor after: Huang Wei

Inventor after: Mao Yuanhao

Inventor after: Chen Zilun

Inventor after: Cao Jianqiu

Inventor after: Xi Xiaoming

Inventor after: Xu Xiaojun

Inventor before: Wang Zefeng

Inventor before: Si Lei

Inventor before: Chen Jinbao

Inventor before: Zhang Naiqian

Inventor before: Li Zhixian

Inventor before: Huang Wei

Inventor before: Mao Yuanhao

Inventor before: Chen Zilun

Inventor before: Cao Jianqiu

Inventor before: Xi Xiaoming

Inventor before: Xu Xiaoju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