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7225A - 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7225A
CN106377225A CN201610755427.1A CN201610755427A CN106377225A CN 106377225 A CN106377225 A CN 106377225A CN 201610755427 A CN201610755427 A CN 201610755427A CN 106377225 A CN106377225 A CN 106377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ing signal
distance
driving frequency
detected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554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77225B (zh
Inventor
于邦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che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PINNUO NEW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PINNUO NEW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PINNUO NEW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554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772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77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7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77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7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28Signal modulation applied to the input signal sent to patient or subject; demodulation to recover the physiological sign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3Measur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or conductance of a portion of the bod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hys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sychia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确定所述激励信号传播所述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输出所述激励频率的激励信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是一个大的生物电导体,各组织、器官均有一定的阻抗,当人体的局部器官发生病变时,局部部位的阻抗必然与其他部位不同,因而可以通过阻抗的测量来对人体器官的病变进行诊断。EIT(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电阻抗成像)是一种通过测量人体的阻抗的变化来检测病变的技术。
现有的EIT中,一般是向人体注入电流作为激励信号,检测在体表所引起的电压,利用所检测的电压值,依照一定的重建算法,计算出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在电场作用下所呈现的阻抗分布,利用计算机生成断层成像,根据生成的图像来输出病变信息。
在现有的EIT中,注入的激励信号的频率一般是固定,当待检测目标距离用于注入激励信号的电极较远时,激励信号无法到达待检测目标,使得待检测目标难以被检测到,进而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包括:
确定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
确定所述激励信号传播所述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
输出所述激励频率的激励信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预先设置距离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其中,在所述对应关系中,距离与频率成负相关;
所述确定所述激励信号传播所述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包括: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激励信号的传播距离对应的频率,将该频率作为所述激励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所述激励信号传播所述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包括:
根据所述传播距离和公式一,确定所述激励频率,其中,所述公式一为:
f ≤ 2 × 10 6 e ( 2 π + 0.63 ) d + 1 ,
其中,f为所述激励频率,d为所述传播距离。
进一步地,在所述确定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待检测目标的目标区域;
确定用于接收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电极对中的两个激励电极的电极位置;
所述确定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包括:
根据所述两个激励电极的电极位置和所述目标区域,判断所述两个激励电极的连线是否通过所述目标区域,如果是,则确定所述两个激励电极之间的第一距离,将所述第一距离作为所述传播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包括:
确定所述待检测目标与用于接收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电极的第二距离,将所述第二距离作为所述传播距离。
进一步地,在所述确定所述激励信号传播所述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之后,在所述输出所述激励频率的激励信号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激励频率是否在预设危险范围内,如果是,则将在所述预设危险范围外的小于所述激励频率的频率作为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频率;
其中,所述预设危险范围包括:大于25Hz,小于300Hz。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装置,包括:
传播距离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
激励频率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激励信号传播所述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
输出单元,用于输出所述激励频率的激励信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单元,用于设置距离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其中,在所述对应关系中,距离与频率成负相关;
所述激励频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激励信号的传播距离对应的频率,将该频率作为所述激励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激励频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传播距离和公式一,确定所述激励频率,其中,所述公式一为:
f ≤ 2 × 10 6 e ( 2 π + 0.63 ) d + 1 ,
其中,f为所述激励频率,d为所述传播距离。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待检测目标的目标区域,确定用于接收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电极对中的两个激励电极的电极位置;
所述传播距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两个激励电极的电极位置和所述目标区域,判断所述两个激励电极的连线是否通过所述目标区域,如果是,则确定所述两个激励电极之间的第一距离,将所述第一距离作为所述传播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传播距离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待检测目标与用于接收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电极的第二距离,将所述第二距离作为所述传播距离。
进一步地,还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激励频率是否在预设危险范围内,如果是,则将在所述预设危险范围外的小于所述激励频率的频率作为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频率;
其中,所述预设危险范围包括:大于25Hz,小于300Hz。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激励信号实现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确定出要传播该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利用具有该激励频率的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解决了待检测目标由于激励信号无法到达而无法被检测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励电极对的布局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励电极对的布局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确定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
步骤102:确定所述激励信号传播所述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
步骤103:输出所述激励频率的激励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激励信号实现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确定出要传播该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利用具有该激励频率的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解决了待检测目标由于激励信号无法到达而无法被检测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201:预先设置距离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其中,在所述对应关系中,距离与频率成负相关;
所述步骤102:确定所述激励信号传播所述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包括:
步骤202: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激励信号的传播距离对应的频率,将该频率作为所述激励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频率越低时,激励信号的穿透能力越强,传播的距离越远,频率越高,激励信号的穿透能力越弱,传播的距离越近。对应关系中距离与频率为负相关,可以使得当需要的传播距离较远时,可以确定出较低的激励频率,当需要的传播距离较近时,可以确定出较高的激励频率。
举例来说,在对应关系中,距离为20cm,对应的频率为2kHz;距离为10cm,对应的频率为4kHz。当确定出传播距离为10cm时,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出激励频率为4kHz,也就是说,激励频率为4kHz的激励信号能够满足传播10cm的要求。
结合实际应用来说,待检测目标可以为创口,传播距离可以为创口的深度,该对应关系可以为创口的深度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在该对应关系中,创口的深度与频率成负相关,也就是说,创口越深,频率越低,创口越浅,频率越高。例如:创口的深度为10cm,为了能够对该创口进行检测,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出激励频率为4kHz。通过4kHz的激励信号可以实现对该创口的检测。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包括:
所述步骤102:所述确定所述激励信号传播所述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包括:
步骤301:根据所述传播距离和公式一,确定所述激励频率,其中,所述公式一为:
f ≤ 2 × 10 6 e ( 2 π + 0.63 ) d + 1 ,
其中,f为所述激励频率,d为所述传播距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公式一可以确定出每个传播距离对应的激励频率的范围,也就是说,在该范围内的频率都是可以实现该传播距离。通过公式一可以准确的确定出每个传播距离对应的频率,保证了激励信号能够准确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这里的f的单位是Hz,d的单位是米。举例来说,传播距离d为0.5米,根据公式一得到f小于等于61.14KHz,也就是说,当激励频率小于等于61.14KHz时,激励信号可以保证能够传播0.5米以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步骤101:确定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401:确定所述待检测目标的目标区域;
步骤402:确定用于接收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电极对中的两个激励电极的电极位置;
所述步骤101:确定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包括:
步骤403:根据所述两个激励电极的电极位置和所述目标区域,判断所述两个激励电极的连线是否通过所述目标区域,如果是,则执行步骤404;
步骤404:确定所述两个激励电极之间的第一距离,将所述第一距离作为所述传播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激励信号是通过激励电极对传输到待检测目标的。对一个激励电极对来说,可以包括两个激励电极,一个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激励信号,将激励信号传输给待检测目标,经过待检测目标后,进入另一个激励电极构成回路。举例来说,待检测目标是人体的肺部,可以将两个激励电极分别设置在人体的皮肤表面,向其中一个激励电极输入激励信号,该激励信号经过肺部后,进入另一个激励电极。为了使得激励信号能够到达待检测目标,在设置激励电极对时,可以将两个激励电极的连线穿过待检测目标。如图5所示,一种激励电极对的布局示意图。图中,激励电极对包括激励电极501、激励电极502,图中还包括:待检测目标503、待检测目标所在的本体504,例如:待检测目标503为肺部,待检测目标所在的本体504为人体。从图中可以看出,激励电极501和激励电极502布局在本体504的外表面,它们的连线穿过待检测目标503。具体地,当待检测目标所在的本体504为人体时,激励电极501和激励电极502布局在人体的皮肤上。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确定出的传播距离更加准确,进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只有满足两个激励电极的连线通过目标区域时,才将两个激励电极之间的第一距离作为传播距离。如果两个激励电极的连线不通过目标区域时,不能将两个激励电极之间的第一距离作为传播距离,如图6所示,一种激励电极对的布局示意图。在图中,激励电极对包括激励电极601、激励电极602,图中还包括:待检测目标603、待检测目标所在的本体604。从图中可以看出,激励电极601和激励电极602布局在本体604的外表面,激励电极601和激励电极602的连线不经过待检测目标603。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将激励电极601和激励电极602之间的距离作为传播距离,会存在较大的误差,得到的激励频率,可能使得激励信号无法到达待检测目标,进而使得检测结果不够准确。举例来说,激励电极601和激励电极602之间的距离为1cm,而接收激励信号的激励电极601到待检测目标603的最近距离为40cm,按照1cm确定出的激励频率,很可能使得激励信号无法从激励电极601穿透到待检测目标603,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激励信号很可能从激励电极601直接传输到激励电极602构成回路,而无法到达待检测目标603。
还有,在确定目标区域和电极位置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将每个激励电极抽象点,确定每个激励电极在该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该坐标为其电极位置。对应待检测目标来说,待检测目标一般是一个区域,在确定目标区域时,可以确定出待检测目标的边缘的点的坐标,这些点所形成的区域为待检测目标的目标区域。在判断两个激励电极的连线是否通过目标区域时,可以通过两个激励电极所在的直线上有目标区域上的点,且该点在两个激励电极之间来确定。举例来说,两个激励电极的坐标为(1,1,1)、(3,3,3),两个激励电极所在的直线为x=y=z,当目标区域上有个点为(2,2,2)时,由于该点在该直线上且在两个激励电极之间,则确定两个激励电极的连线通过目标区域;当目标区域上只有一个点在该直线上,该点坐标为(4,4,4)时,由于该点不在两个激励电极之间,确定两个激励电极的连线不通过目标区域;当目标区域上没有在该直线的点时,确定两个激励电极的连线不通过目标区域。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步骤101:确定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包括:
步骤701:确定所述待检测目标与用于接收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电极的第二距离,将所述第二距离作为所述传播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于接收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电极在接收到激励信号后,会按照一定的通路进行传播,而激励电极到待检测目标也是其中一条通路,为了使得激励信号能够通过该通路到达待检测目标,需要保证激励信号的激励频率能够符合二者之间的距离,符合该距离后,即可从激励电极到达待检测目标,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待检测目标与激励电极的第二距离作为传播距离。这里的第二距离可以是激励电极到待检测目标的最近距离。在计算该第二距离时,也可以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式来计算。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步骤102:所述确定所述激励信号传播所述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之后,在步骤103:所述输出所述激励频率的激励信号之前,还包括:
步骤801:判断所述激励频率是否在预设危险范围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802,否则,执行步骤103;
步骤802:将在所述预设危险范围外的小于所述激励频率的频率作为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频率,执行步骤103;
其中,所述预设危险范围包括:大于25Hz,小于300Hz。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频率在大于25Hz,小于300Hz范围内的激励信号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在本实施例,不使用在该范围内的激励信号,减小了激励信号对人体的危害。由于频率越小激励信号的穿透能力越强,传播的也越远,因此,可以选择在预设危险范围外的小于激励频率的频率作为激励信号的激励频率,这样,即可以满足检测到待检测目标的要求,也避免了对人体造成较大的损害。举例来说,在步骤102中确定出的激励频率为100Hz,执行步骤801确定出该频率在预设危险范围内,因此,可以选择在预设危险范围外的小于激励频率的频率20Hz作为激励信号的激励频率,在步骤103中输出频率为20Hz的激励信号,实现对待检测目标的检测。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激励电极对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激励电极对包括:激励电极A和激励电极B,激励信号输出到激励电极A上,通过本方法确定输出到激励电极A上的激励信号的激励频率。这里的激励信号为恒定交流电,也就是,大小恒定。
该方法包括:
步骤900:预先设置距离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其中,在对应关系中,距离与频率成负相关。
这里的频率可以是当前距离所对应的最大频率。举例来说,在该对应关系中,当距离为10cm时,对应频率为4kHz,则说明距离为10cm时,频率小于等于4kHz的激励信号都能满足要求。
这里的对应关系,可以结合公式一来确定,例如:当传播距离为0.5米时,根据公式一计算出激励频率小于等于61.14KHz,应用到该对应关系中,在设置对应关系时,可以将0.5米对应的频率设置为61.14KHz。
步骤901:确定待检测目标的目标区域。
步骤902:确定激励电极A和激励电极B的电极位置。
目标区域、激励电极A和激励电极B的电极位置可以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来确定。
步骤903:根据激励电极A和激励电极B的电极位置和目标区域,判断激励电极A和激励电极B的连线是否通过目标区域,如果是,则执行步骤904,否则,执行步骤905。
只有激励信号穿过待检测目标才能检测到待检测目标的阻抗变化,实现对待检测目标的检测,如果激励信号不能穿过待检测目标,检测到的阻抗变化也不是待检测目标的阻抗变化,无法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具体地,可以基于目标区域、激励电极A和激励电极B的电极位置的坐标来确定,具体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
步骤904:确定激励电极A和激励电极B之间的第一距离,将第一距离作为传播距离,执行步骤906。
该第一距离是激励电极A和激励电极B之间在人体内的这条通路的直线距离。激励信号回到激励电极B后,可以通过检测激励电极B的电压情况,来实现对待检测目标的检测。
步骤905:确定目标区域与用于接收激励信号的激励电极A的第二距离,将第二距离作为传播距离,执行步骤906。
在激励电极A和激励电极B的连线没有通过目标区域时,可以通过本步骤确定传播距离。在本步骤中的第二距离得到的激励频率可以保证激励信号到达待检测目标。
步骤906:根据对应关系,确定激励信号的传播距离对应的频率,将该频率作为激励频率。
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激励频率:根据所述传播距离和公式一,确定所述激励频率,其中,所述公式一为:
f ≤ 2 × 10 6 e ( 2 π + 0.63 ) d + 1 ,
其中,f为所述激励频率,d为所述传播距离。
分析公式一可以看出,公式一也满足激励频率与传播距离成负相关。
步骤907:判断激励频率是否在预设危险范围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908,否则,执行步骤909。
预设危险范围包括:大于25Hz,小于300Hz。
交流电的频率在大于25Hz,小于300Hz范围内时,对人体的伤害较大,为了保证人体安全,要避免使用频率在该范围内的交流电作为激励信号。
步骤908:将在预设危险范围外的小于激励频率的频率作为激励信号的激励频率,执行步骤909。
由于激励频率越小,传播距离越远,所以可以选用在预设危险范围外的小于激励频率的频率作为激励频率。当然,如果在预设危险范围外的较大的频率能够满足要求时,尽量使用较大的频率,因为,较大的频率对人体的伤害较小。
步骤909:向激励电极A输出激励频率的激励信号。
利用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在EIT上,用于控制EIT的电极上的激励信号,该激励信号可以是电流。一般EIT中设置有多个激励电极对,通过该方法可以对每个激励电极对的激励信号进行控制,为每个激励电极对的激励信号确定激励频率,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同一个待检测目标,可以设置多个激励电极对来检测。通过该方法可以确定出每个激励电极对对应的激励信号,由于这些激励电极对的布局不同,使得这些激励信号的激励频率可能不同,但是,激励信号的幅度可以相同。举例来说,待检测目标为人体的肺部,激励信号为交流电,可以通过3个激励电极对来检测,3个激励电极对的激励电极布局在人体皮肤的不同部位,这使得每个激励电极对对应的传播距离不同,进而,激励频率不同,但是,交流电的大小相同。通过多个激励电极对来综合检测待检测目标,可以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装置,包括:
传播距离确定单元1001,用于确定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
激励频率确定单元1002,用于确定所述激励信号传播所述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
输出单元1003,用于输出所述激励频率的激励信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单元,用于设置距离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其中,在所述对应关系中,距离与频率成负相关;
所述激励频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激励信号的传播距离对应的频率,将该频率作为所述激励频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激励频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传播距离和公式一,确定所述激励频率,其中,所述公式一为:
f ≤ 2 × 10 6 e ( 2 π + 0.63 ) d + 1 ,
其中,f为所述激励频率,d为所述传播距离。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待检测目标的目标区域,确定用于接收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电极对中的两个激励电极的电极位置;
所述传播距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两个激励电极的电极位置和所述目标区域,判断所述两个激励电极的连线是否通过所述目标区域,如果是,则确定所述两个激励电极之间的第一距离,将所述第一距离作为所述传播距离。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播距离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待检测目标与用于接收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电极的第二距离,将所述第二距离作为所述传播距离。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激励频率是否在预设危险范围内,如果是,则将在所述预设危险范围外的小于所述激励频率的频率作为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频率;
其中,所述预设危险范围包括:大于25Hz,小于300Hz。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装置,可以应用于控制EIT的每个激励电极对对应的激励信号。
本发明各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激励信号实现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确定出要传播该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利用具有该激励频率的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解决了待检测目标由于激励信号无法到达而无法被检测的问题,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应关系中距离与频率为负相关,根据该对应关系,可以使得当需要的传播距离较远时,确定出较低的激励频率,当需要的传播距离较近时,确定出较高的激励频率,满足对传播距离的要求,进而使得对待检测目标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只有满足两个激励电极的连线通过目标区域时,才将两个激励电极之间的第一距离作为传播距离,这里得到的传播距离可以使得从一个激励电极输入的激励信号,通过待检测目标,进入另一个激励电极构成回路,激励信号在通过待检测目标时,收到待检测目标的影响,进而可以通过该回路中的激励信号来更加准确地检测待检测目标。
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频率在大于25Hz,小于300Hz范围内的激励信号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不使用在该范围内的激励信号,减小了激励信号对人体的危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中。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
确定所述激励信号传播所述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
输出所述激励频率的激励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预先设置距离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其中,在所述对应关系中,距离与频率成负相关;
所述确定所述激励信号传播所述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包括: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激励信号的传播距离对应的频率,将该频率作为所述激励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所述激励信号传播所述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包括:
根据所述传播距离和公式一,确定所述激励频率,其中,所述公式一为:
f ≤ 2 × 10 6 e ( 2 π + 0.63 ) d + 1 ,
其中,f为所述激励频率,d为所述传播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确定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待检测目标的目标区域;
确定用于接收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电极对中的两个激励电极的电极位置;
所述确定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包括:
根据所述两个激励电极的电极位置和所述目标区域,判断所述两个激励电极的连线是否通过所述目标区域,如果是,则确定所述两个激励电极之间的第一距离,将所述第一距离作为所述传播距离;
或,
所述确定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包括:
确定所述待检测目标与用于接收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电极的第二距离,将所述第二距离作为所述传播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确定所述激励信号传播所述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之后,在所述输出所述激励频率的激励信号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激励频率是否在预设危险范围内,如果是,则将在所述预设危险范围外的小于所述激励频率的频率作为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频率;
其中,所述预设危险范围包括:大于25Hz,小于300Hz。
6.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播距离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激励信号对待检测目标进行检测所需要的传播距离;
激励频率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激励信号传播所述传播距离所需要的激励频率;
输出单元,用于输出所述激励频率的激励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单元,用于设置距离与频率的对应关系,其中,在所述对应关系中,距离与频率成负相关;
所述激励频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激励信号的传播距离对应的频率,将该频率作为所述激励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励频率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传播距离和公式一,确定所述激励频率,其中,所述公式一为:
f ≤ 2 × 10 6 e ( 2 π + 0.63 ) d + 1 ,
其中,f为所述激励频率,d为所述传播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位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待检测目标的目标区域,确定用于接收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电极对中的两个激励电极的电极位置;
所述传播距离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两个激励电极的电极位置和所述目标区域,判断所述两个激励电极的连线是否通过所述目标区域,如果是,则确定所述两个激励电极之间的第一距离,将所述第一距离作为所述传播距离;
或,
所述传播距离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待检测目标与用于接收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电极的第二距离,将所述第二距离作为所述传播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激励频率是否在预设危险范围内,如果是,则将在所述预设危险范围外的小于所述激励频率的频率作为所述激励信号的激励频率;
其中,所述预设危险范围包括:大于25Hz,小于300Hz。
CN201610755427.1A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377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55427.1A CN106377225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55427.1A CN106377225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7225A true CN106377225A (zh) 2017-02-08
CN106377225B CN106377225B (zh) 2019-06-28

Family

ID=57916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55427.1A Active CN106377225B (zh) 2016-08-30 2016-08-30 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7722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15095A1 (en) * 2002-07-16 2004-01-22 Jianhua Li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signals for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by using correlation techinique
CN101125080A (zh) * 2007-09-25 2008-02-20 重庆大学 一种用于电阻抗成像的增量放大式信号测量装置
CN201341881Y (zh) * 2009-01-14 2009-11-11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128通道的生物电阻抗成像装置
CN102579044A (zh) * 2012-02-27 2012-07-18 天津大学 激励采集双扫描模式的电阻抗成像系统及其信息获取方法
WO2015159411A1 (ja) * 2014-04-17 2015-10-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周波数割り当て装置、周波数割り当て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15095A1 (en) * 2002-07-16 2004-01-22 Jianhua Li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signals for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by using correlation techinique
CN101125080A (zh) * 2007-09-25 2008-02-20 重庆大学 一种用于电阻抗成像的增量放大式信号测量装置
CN201341881Y (zh) * 2009-01-14 2009-11-11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128通道的生物电阻抗成像装置
CN102579044A (zh) * 2012-02-27 2012-07-18 天津大学 激励采集双扫描模式的电阻抗成像系统及其信息获取方法
WO2015159411A1 (ja) * 2014-04-17 2015-10-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周波数割り当て装置、周波数割り当て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7225B (zh) 2019-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52681B1 (en) Eddy current detection and compensation
EP3730083A1 (en) Magnetic interference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13020455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ly Locating a Fault in a Cable
JP2012509724A5 (zh)
JP2010526604A5 (zh)
CN103975248A (zh) 用于确定物体的电导的系统、控制器和方法
JP4679836B2 (ja) 金属免疫のためのヒステリシス評価
JP4754186B2 (ja) 物体を追跡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ソフトウェア、並びに物体を位置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
US20160015292A1 (en) Magnetic track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for surgical navigation
US20170350873A1 (en) Spectrographic material analysis based on inductive sensing
JP6987063B2 (ja) 細胞の少なくとも1つの種類および/または状態を判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ならびにシステム。
CN110430812A (zh) 使用阻抗检测来检测切除组织的样品中的癌细胞的技术
JP6454157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q値算出方法
CN106377225A (zh) 一种控制激励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18582A (zh) 一种防止踮脚的身高测量设备
CN106840327A (zh) 重量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3932735A (zh) 基于超声的超声衰减系数补偿系统及肝脏脂肪检测系统
Martin et al.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computational models for large-scale nonlinear ultrasound simulations in heterogeneous, absorbing fluid media
CN106063709A (zh) 一种疲劳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885540A (zh) 一种小型一体式超声波测厚仪
Bienkowski et al. 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s in EMF survey measurements–Methods and results
Mansfel’d et al. Self-demodulation of acoustic pulses in the near zone of an acoustic radiator
CN114935604A (zh) 基于Duffing振子的二维微损伤定位方法及装置
JP2010183929A (ja) 測定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16

Address after: 215000 Suzhou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x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zhong Road, No. 2588, 5, 101, room 1030,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SUZHOU HANX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Building 2F, No. 8 Jinfeng Road, Suzhou High-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PINNOVATION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2

Address after: 044000 3889 East Hedong street, Saline Lake District, Yuncheng, Shanxi

Patentee after: YUNCHENG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STATE GRID SHANXI ELECTRIC POWER Co.

Address before: 215000 Suzhou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x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zhong Road, No. 2588, 5, 101, room 1030,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UZHOU HANXU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