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6060A -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6060A
CN106376060A CN201610718115.3A CN201610718115A CN106376060A CN 106376060 A CN106376060 A CN 106376060A CN 201610718115 A CN201610718115 A CN 201610718115A CN 106376060 A CN106376060 A CN 106376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data packet
keep
cycle
business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181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76060B (zh
Inventor
贾云健
章宇
吴玉成
梁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7181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760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76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6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76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6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dependent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according to expected transmission a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ormation r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包括: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发送的数据包,并从所述数据包中识别出保活数据包,根据发送周期,将所述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调整保活数据包的发送周期,减少了应用与网络频繁连接的次数,从而降低了终端中的应用与服务器频繁连接消耗的电能,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

Description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终端的使用率急剧上升,为了应对用户的需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应用,例如,通讯类应用、视频类应用、金融类应用等,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快、更流畅的上网体验,在设计每个应用功能的过程中,会设定周期性地与服务器交换状态信息,以保证应用可以持续地与服务器交换信息,使得应用时刻处于“在线状态”,即终端中安装的应用与网络建立连接后,周期性地发送数据包同网络中的服务器进行信息的交换。
现有技术中,应用发送数据包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包后不会立即释放与应用的连接,而是会等待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静止定时器超时后,如果仍然没有新的数据包产生,服务器才会释放与应用的连接,通常应用中设定的周期时长小于RRC静止定时器时长,才能保证应用持续与网络处于连接状态,因此,终端会耗费大量的电能来支持应用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状态,从而缩短终端的待机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降低了终端中的应用与服务器频繁连接消耗的电能,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发送的数据包,并从所述数据包中识别出保活数据包;
根据发送周期,将所述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根据发送周期,将所述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的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获得所述发送周期。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如下公式,获得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的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
λm=Nm/Tw
该公式中,λm为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Nm为业务数据包的个数、Tw为速率检测窗口长度。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根据所述产生速率,利用如下公式,获得所述发送周期:
tKA=5/λm
该公式中,tKA为发送周期、λm为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数据包中识别出业务数据包;
根据发送周期,将所述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包括:根据所述发送周期,将所述业务数据包和所述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识别出的所述保活数据包进行缓存。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将所述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清空缓存的所述保活数据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发送的数据包,并从所述数据包中识别出保活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发送周期,将所述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速率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的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获得所述发送周期。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中,所述速率检测模块,还用于:
利用如下公式,获得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的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
λm=Nm/Tw
该公式中,λm为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Nm为业务数据包的个数、Tw为速率检测窗口长度。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中,所述速率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利用如下公式,获得所述发送周期:
tKA=5/λm
该公式中,tKA为发送周期、λm为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中,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从所述数据包中识别出业务数据包;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发送周期,将所述业务数据包和所述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缓存模块,用于对识别出的所述保活数据包进行缓存。
进一步地,上述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清空缓存的所述保活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到的终端中的至少一个应用发送到网络的数据包,并从数据包中识别出所有的保活数据包,将至少一个应用的保活数据包一起发送,使得至少一个应用使用同一发送周期,基于该发送周期可以将识别出的至少一个应用的保活数据包一并发送到网络,因此,减少了终端中的应用与网络的连接次数,从而降低终端中的应用与服务器频繁连接消耗的电能,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与网络频繁连接,大量消耗终端电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所应用的系统示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数据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三的数据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数据包与时间关系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KA流容器内KA与时间关系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NM流容器内NM与时间关系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NM产生速率与时间关系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NM产生速率与耗电量关系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所应用的系统示例图,如图1所示,终端中的数据包传输装置包括识别模块、速率检测模块和发送模块。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可以在图1中所示的装置中执行,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01、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发送的数据包,并从数据包中识别出保活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在终端上的数据包传输装置来执行相应的操作,具体地,用户在使用终端过程中,会在终端上安装各类应用,通过各类应用与网络连接获取相应的信息。现有技术中,应用通过向网络发送以及接收数据包的形式与网络进行信息的交互。数据包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用户输入信息相关的NM(Normal Messages,普通数据包),即业务数据包,另一类是应用与网络连通性相关的KA(Keep-Alive Messages,保活数据包)。
如图1所示,通过在识别模块中设置NM流容器和KA流容器,其中,NM流容器用于识别NM,KA流容器用于识别KA。应用在向网络发送数据包的过程中,NM流容器对应用向网络中发送的数据包中的NM进行识别,KA流容器对应用向网络中发送的数据包中的KA进行识别,其中,NM可以是某一个应用发送的,也可以是所有应用发送的,KA可以是某一个应用发送的,也可以是所有应用发送的。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数据包示意图,如图3所示,通过使用不同的线型来分别表示NM和KA的产生,其中,实线表示NM,虚线表示KA,tm表示NM达到间隔,tKA表示KA的发送周期。从图中可以看出NM的产生具有随机性,相邻两个NM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不同,KA数据包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102、根据发送周期,将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由于应用与网络之间的连接由网络侧的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静止定时器控制,因此,为了能够降低终端电能的消耗,在不影响用户使用的情况下,结合RRC静止定时器的时长,以及通过速率检测模块计算出NM流容器当中的数据包产生速率,获得发送周期,然后根据获得的发送周期,将KA流容器当中识别出的所有KA发送到网络,通过获取到的终端中的至少一个应用发送到网络的数据包,并从数据包中识别出所有的保活数据包,将至少一个应用的保活数据包一起发送,使得至少一个应用对应同一发送周期,基于该发送周期将识别出的至少一个应用的保活数据包一并发送到网络,因此,可以明显减少每个应用向网络发送KA的次数。
需要说明的是,发送周期内,KA流容器中会识别出至少一个KA,因此,为了能够实现将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KA统一发送,可以将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KA进行缓存,例如,按照KA达到的先后顺序进行缓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通过获取到终端中的至少一个应用发送到网络的数据包,并从数据包中识别出保活数据包,然后根据获取到的终端中的至少一个应用中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获得发送保活数据包的发送周期,根据该发送周期,将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通过获取到的终端中的至少一个应用发送到网络的数据包,并从数据包中识别出所有的保活数据包,将至少一个应用的保活数据包一起发送,使得至少一个应用使用同一发送周期,基于该发送周期可以将识别出的至少一个应用的保活数据包一并发送到网络,因此,减少了终端中的应用与网络的连接次数,从而降低终端中的应用与服务器频繁连接消耗的电能,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用与网络频繁连接,大量消耗终端电能的问题。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201、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发送的数据包,并从数据包中识别出保活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01的具体过程,详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01中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其原理和实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202、从数据包中识别出业务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从数据包中识别出业务数据包的过程可以参照实施例一中步骤101中的描述,具体地,应用在向网络发送数据包的过程中,NM流容器对应用向网络中发送的数据包中的NM进行识别,获得相应的NM。
203、根据发送周期,将业务数据包和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不影响用户使用每一个应用,用户在输入信息产生了NM,每一个NM均按照正常的发送流程发送,若在NM产生过程中,KA流容器中已经识别出至少一个KA,则将KA流容器中识别出来的所有KA同NM一同发送到网络。若用户没有对应用进行操作,应用不会产生NM,仅产生KA,则应用产生的KA按照发送周期单独进行发送。
本实施例中,在发送NM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发送已经识别出来的所有KA,这样发送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地减少了KA单独发送到网络的次数,避免了KA单独发送到网络所需要消耗的电能,最大程度上减少终端电能的消耗。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数据包传输方法发送周期的计算方法。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三的数据包示意图,如图5所示,实线表示NM,虚线表示KA,tm1表示应用1的NM达到间隔,tKA1表示应用1的KA的发送周期,tm2表示应用2的NM达到间隔,tKA2表示应用2的KA的发送周期,tmN表示应用N的NM达到间隔,tKAN表示应用N的KA的发送周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计算保活数据包的发送周期,需要首先计算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鉴于用户使用应用时发送消息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需要对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进行实时更新。因此,设定统计周期T0,计算每个统计周期T0内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
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如下公式,获得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的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
λm=Nm/Tw
式中,λm为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Nm为业务数据包的个数、Tw为速率检测窗口长度。
其中,Nm中可以包含一个应用的NM,也可以包含多个应用的NM。
每隔T0计算一次λm,并实时更新。
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如下公式,获得发送周期:
设定:终端与网络处理连接状态的概率为Pc,RRC静止定时器的时长为tR,λm为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发送周期为tKA(即KA的发送周期)。
由于Pc与终端的耗电量呈正相关,因此tKA与Pc之间的数学关系可以表示为:
P c = 1 &lambda; m - 1 &lambda; m &CenterDot; e - &lambda; m &CenterDot; t R 1 &lambda; m - ( &lambda; m &CenterDot; t K A + 1 &lambda; m ) e - &lambda; m &CenterDot; t K A 0 &le; t R < t K A 1 t R &GreaterEqual; t K A
从上述tKA与Pc之间的数学关系式中可以得到,在λm和tR一定的时候,tKA越大,Pc越小。当tKA>5/λm时,小于0.01。由于1/λm一般在几十秒到几百秒之间,因此所以,相比于1/λm足够小可以忽略,因此,Pc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w h e n t K A > 5 / &lambda; m , P c = 1 - e - &lambda; m &CenterDot; t R 0 &le; t R < t K A 1 t R &GreaterEqual; t K A
从简化后的数学关系式中可以看出,当tKA>5/λm时,Pc不再随tKA变化,为了保障终端中每个应用的实时性不会受到损害的同时,又能保障终端的能耗最小,取值tKA=5/λm
即利用如下公式,获得发送周期:
tKA=5/λm
式中,tKA为发送周期、λm为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
实施例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401、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发送的数据包,并从数据包中识别出保活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401的具体过程,详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101中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其原理和实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402、对识别出的保活数据包进行缓存。
终端发送KA的周期与应用中设定的KA发送周期相关,由于不同的应用其设定的KA发送周期可能会不同,因此,从获取到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发送的数据包的中各个KA的发出时间也会不同,为了能够实现对至少一个KA按照发送周期进行发送,可以对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保活数据包进行缓存,例如,按照获取到的KA的先后顺序进行缓存。
403、从数据包中识别出业务数据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403的具体过程,详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302中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其原理和实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404、利用公式获得终端的中至少一个应用的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404的具体过程,详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303中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其原理和实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405、根据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的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获得发送周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405的具体过程,详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304中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其原理和实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406、根据发送周期,将业务数据包和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403的具体过程,详见上述实施例中步骤203中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其原理和实现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407、清空缓存的保活数据包。
在每个发送周期到达时,在本发送周期内缓存的所有KA发送完毕,为了可以减少终端占用内存的情况,可以将缓存的KA清空,以节省终端内存。
为了能够充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带来的降低终端消耗的电能的效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对不同应用产生的数据包进行处理为例进行说明。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数据包与时间关系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KA流容器内KA与时间关系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NM流容器内NM与时间关系图,为了便于分析,使用1字节数据包长度表示NM,使用0.75字节数据包长度表示KA,测试总时长为5小时,NM数据包产生速率的检测周期为0.5小时。图7中所示为未进行识别前5小时内终端产生的所有数据包,包括KA和NM。其中,图8中所示为经过KA流容器对所有数据包进行识别后,得到的5小时内所有的KA,图9中所示为经过NM流容器对所有数据包进行识别后,得到的5小时内所有的NM。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NM产生速率与时间关系图,设定NM数据包产生速率的检测周期为0.5小时,则在总测试时长5小时内的NM产生速率如图10所示。
设定,终端在于网络连接状态下,电流大小为290mA,终端未与网络连接状态下,电流大小为4mA,则根据终端耗电量的数学表达式:
E=290×Ts×Pc+4×(Ts-Ts×Pc),
式中,Ts表示总时间,Pc表示终端处于连接状态的概率,因而Ts×Pc表示终端处于连接状态的时间,(Ts-Ts×Pc)表示终端处于空闲状态的时间。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NM产生速率与耗电量关系图,如图11所示,利用上述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降低终端耗电量的技术效果。
当RRC静止定时器tR=5s时,调整发送周期前,终端消耗的电能为133.61mAh,调整发送周期后,终端消耗的电能为55.11mAh,耗电量降低了58.8%。
当RRC静止定时器tR=10s时,调整发送周期前,终端消耗的电能为240.86mAh,调整发送周期后,终端消耗的电能为73.78mAh,耗电量降低了69.4%。
当RRC静止定时器tR=10s时,调整发送周期前,终端消耗的电能为613.37mAh,调整发送周期后,终端消耗的电能为147.99mAh,耗电量降低了75.9%。
实施例五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可以包括:识别模块11和发送模块12。
识别模块11,用于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发送的数据包,并从数据包中识别出保活数据包。
发送模块12,用于根据发送周期,将发送周期内识别模块11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1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识别模块11,还用于从数据包中识别出业务数据包。
发送模块12,具体用于:
根据发送周期,将业务数据包和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速率检测模块13。
速率检测模块13,用于根据识别模块11获取的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的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获得发送周期。
速率检测模块13,具体用于利用如下公式,获得发送周期:
tKA=5/λm
式中,tKA为发送周期、λm为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
速率检测模块13,还用于利用如下公式,获得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的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
λm=Nm/Tw
式中,λm为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Nm为业务数据包的个数、Tw为速率检测窗口长度。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缓存模块14和处理模块15。
缓存模块14,用于对识别出的保活数据包进行缓存。
处理模块15,用于清空缓存的保活数据包。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至少两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数据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发送的数据包,并从所述数据包中识别出保活数据包;
根据发送周期,将所述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发送周期,将所述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的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获得所述发送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如下公式,获得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的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
λm=Nm/Tw
该公式中,λm为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Nm为业务数据包的个数、Tw为速率检测窗口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产生速率,利用如下公式,获得所述发送周期:
tKA=5/λm
该公式中,tKA为发送周期、λm为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数据包中识别出业务数据包;
根据发送周期,将所述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包括:根据所述发送周期,将所述业务数据包和所述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识别出的所述保活数据包进行缓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将所述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清空缓存的所述保活数据包。
8.一种数据包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获取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发送的数据包,并从所述数据包中识别出保活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发送周期,将所述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速率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的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获得所述发送周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率检测模块,还用于:
利用如下公式,获得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应用的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
λm=Nm/Tw
该公式中,λm为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Nm为业务数据包的个数、Tw为速率检测窗口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速率检测模块,具体用于:
利用如下公式,获得所述发送周期:
tKA=5/λm
该公式中,tKA为发送周期、λm为业务数据包的产生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从所述数据包中识别出业务数据包;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发送周期,将所述业务数据包和所述发送周期内识别出的所有保活数据包发送到网络。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缓存模块,用于对识别出的所述保活数据包进行缓存。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清空缓存的所述保活数据包。
CN201610718115.3A 2016-08-24 2016-08-24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3760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18115.3A CN106376060B (zh) 2016-08-24 2016-08-24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18115.3A CN106376060B (zh) 2016-08-24 2016-08-24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6060A true CN106376060A (zh) 2017-02-01
CN106376060B CN106376060B (zh) 2019-08-02

Family

ID=57878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18115.3A Active CN106376060B (zh) 2016-08-24 2016-08-24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760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86755A (zh) * 2023-09-08 2023-10-13 安擎计算机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被测服务器的保活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6435A (zh) * 2011-10-31 2013-05-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连接保持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数据传输方法
US20130198547A1 (en) * 2011-07-01 2013-08-01 Christian Maciocco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Connectivity to Remote Application Servers
CN105338195A (zh) * 2015-12-14 2016-02-17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节电的方法及终端
CN105610913A (zh) * 2015-12-22 2016-05-25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长连接的心跳保活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98547A1 (en) * 2011-07-01 2013-08-01 Christian Maciocco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Connectivity to Remote Application Servers
CN103096435A (zh) * 2011-10-31 2013-05-0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连接保持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5338195A (zh) * 2015-12-14 2016-02-17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节电的方法及终端
CN105610913A (zh) * 2015-12-22 2016-05-25 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长连接的心跳保活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聂勇: "《CAPWAP协议系统实现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86755A (zh) * 2023-09-08 2023-10-13 安擎计算机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被测服务器的保活方法及装置
CN116886755B (zh) * 2023-09-08 2023-11-17 安擎计算机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被测服务器的保活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6060B (zh) 2019-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5328B (zh) 对同步帧的接收处理方法和装置
EP2910081B1 (en) Methods for deciding when to switch between communication channel states, and network nodes therefor
CN103780415B (zh) 关键性能指标的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04898819B (zh) 分组处理装置
CN112954707B (zh) 基站的节能方法、装置、基站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32309A (zh) 一种升级窄带物联网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CN106685855A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573711A (zh) 一种数据缓存方法及装置
CN116579496A (zh) 基于大数据的园区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US10484286B2 (en) Adaptive reliability protocol
CN105119726B (zh) 一种无线传感网节点快速唤醒方法及其装置
CN106376060A (zh)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367409B (zh) 一种物联网节点数据传输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0471769A (zh) 一种虚拟机的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9283995A (zh) 一种降低物联网终端用户识别卡功耗的方法和系统
CN103096445B (zh) 基于实际电池模型的无线传感网任务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1104289A (zh) 一种gpu集群的效率检查系统及方法
CN102917399B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延测量方法
CN107896198B (zh) 一种基于流分类的丢弃报文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KR102130509B1 (ko) 센서 데이터의 최적 전송주기 결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6941704A (zh) 用于针对信标接收的有效唤醒的系统和方法
Wei et al. An Intermittent OTA Approach to Update the DL Weights on Energy Harvesting Devices
CN112019445A (zh) 用于智能设备流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智能设备
CN112866079B (zh) 基于物联网的定期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Oukas et al. A new gspns-model for sensors in solar ehwsns, considering seasonal sunshine levels and sleeping mechanism based on channel polling sche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26

Address after: 400044 No. 174 Sha Jie street,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after: Chongqing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400044 No. 174 Sha Jie street, Shapingba District, Chongqing

Applicant before: Chongqing University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