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71530A - 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71530A
CN106371530A CN201610807801.8A CN201610807801A CN106371530A CN 106371530 A CN106371530 A CN 106371530A CN 201610807801 A CN201610807801 A CN 201610807801A CN 106371530 A CN106371530 A CN 1063715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board
expansion module
plane
connector
expa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078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继彭
王家斌
朱卉
王淑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8078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71530A/zh
Priority to US15/271,042 priority patent/US9785207B1/en
Publication of CN106371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715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6Securing of expansion boards in correspondence to slots provided at the computer enclo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7Mounting of fixed and removable disk driv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85Servers; Data center room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1487Blade assemblies, e.g. blade cases or inner arrangements within a blad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ulti Processor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含主板、多个第一扩展模块、多个第二扩展模块、多个第三扩展模块及管理控制板。主板具有第一端、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第一平面与相对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主板包含多个硬件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平面上且介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多个第一扩展模块、多个第二扩展模块多个第三扩展模块均设置于第二端且位于第一平面。第一扩展模块具有第一以太连接部与用以连接外部第一服务器的多个第一端口。第二扩展模块具有多个第二端口,用以连接外部第二服务器。管理控制板设置于第二端且位于第二平面,具有多个第二以太连接部。

Description

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服务器,特别是一种针对符合非挥发性内存标准(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NVMe)的储存装置的服务器
背景技术
由于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PCIe)具有点对点串行连接的特性,不需要向整个总线请求带宽,因此可以提供较佳的传输速率和质量。随着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PCIe)的快速发展,各家厂商积极地推出PCIe储存装置。然而,不同厂商所推出的PCIe储存装置,其外型尺寸、驱动程序及PCIe规格都不尽相同,导致了PCIe储存装置的适应性问题。为了改善上述PCIe储存装置适应性的问题,在各大厂商的参与之下,衍生出了非挥发性内存标准(NVMe),其系针对基于PCIe的固态储存器(Solid State Disk,SSD)而发展出来的标准。透过非挥发性内存标准,可以使PCIe固态储存器对于各作业平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供一种高精密度的符合非挥发性内存标准(NVMe)的储存型服务器系为一重要的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务器,具备高精密、支持大容量储存装置且易拆卸的储存型服务器。
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揭露的服务器,包含主板、多个第一扩展模块、多个第二扩展模块、多个第三扩展模块及管理控制板。主板具有第一端与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以及第一平面与相对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主板包含多个硬件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平面上且介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主板通过硬件连接部,与多个硬件组件连接。主板更包含多个第一连接器、多个第二连接器与多个第三连接器。多个第一扩展模块,设置于第二端且位于第一平面。每一第一扩展模块具有第一以太连接部、第一插接器与多个第一端口。每一第一扩展模块通过多个第一连接器其中之一耦接第一插接器连接至主板。第一端口用以连接外部第一服务器。多个第二扩展模块,设置于第二端且位于第一平面。每一第二扩展模块具有第二插接器与多个第二端口,用以连接外部第二服务器。每一第二扩展模块通过多个第二连接器其中之一耦接第二插接器连接至主板。多个第三扩展模块,设置于第二端且位于第一平面,每一第三扩展模块具有第三插接器,且通过多个第三连接器其中之一耦接第三插接器连接至主板。管理控制板设置于第二端且位于第二平面,具有多个第二以太连接部。多个第一扩展模块彼此互不相邻,多个第二扩展模块彼此互不相邻,且多个第三扩展模块彼此互不相邻。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通过主板上的高密度的硬件连接部,连接多个硬件组件(例如固态硬盘、传统硬盘或是其他种类的储存装置),并利用通过插接于主板的多个第一扩展模块、多个第二扩展模块与多个第三扩展模块,达到服务器的运作。
以上之关于本揭露内容之说明及以下之实施方式之说明系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之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之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之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示的服务器内部架构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主板的俯视图;
图3为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服务器后视图;
图4为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管理控制板的示意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服务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服务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中:
1:服务器
10:主板
101~105:第一扩展模块
111~112:第二扩展模块
121~123:第三扩展模块
130:管理控制板
1011~1018:第一端口
1111~1114:第二端口
1011、1021、1031、1041、1051:第一以太连接部
131~133:第二以太连接部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S1:第一平面
S2:第二平面
C1:第一插接器
C2:第二插接器
C3:第三插接器
C4:第四插接器
C5:第五插接器
C6:第六插接器
20~28:第一连接器
30~31:第二连接器
40~42:第三连接器
50~54:第四连接器
60~61:第五连接器
62~63:第六连接器
201~205:第一接脚
301~302:第二接脚
401~403:第三接脚
P1、P2、P3:脚位
PR:处理器
HS:散热片
F1~F5:风扇
501、502:第一电源模块
503、504:第二电源模块
HC:硬件连接部
L1: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照图1,图1为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服务器内部架构图。如图1所示,服务器1包含主板10、多个第一扩展模块101~105、多个第二扩展模块111~112、多个第三扩展模块121~123及管理控制板130。主板10具有第一端E1、相对于第一端E1的第二端E2、第一平面S1与相对于第一平面S1的第二平面S2。请一并参照图1与图2,图2为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主板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主板10包含多个硬件连接部HC。多个硬件连接部HC位于第一平面S1上且介于第一端E1与第二端E2之间。在一实施例中,主板10通过第一平面S1上的多个硬件连接部HC,与多个硬件组件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个硬件组件为多个硬盘。
在一个例子中,硬盘系为传统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是符合非挥发性内存标准(NVMe)的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在实务上,硬盘通过第一平面S1上的硬件连接部HC,与主板10上的其他装置或模块进行数据的传输,而硬盘的数量是依据实际需求作调整。在一实施例中,仅有固态硬盘被布置在主板10上。在一实施例中,仅有传统硬盘被布置在主板10上。在另一实施例中,传统硬盘与固态硬盘系被混合地布置在主板10上。例如,部分的硬件连接部HC连接传统硬盘,另一部分的硬件连接部HC连接固态硬盘。
请一并参照图1及图3,图3为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服务器后视图。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扩展模块101~105设置于主板10的第二端E2且位于第一平面S1。如图3所示,第一扩展模块101~105分别具有第一以太连接部1011、1021、1031、1041及1051。多个第一扩展模块101~105可以通过个别的第一以太连接部,与外部的以太网络相连接。而除了第一以太连接部之外,在图3的实施例中,第一扩展模块101具有八个第一端口1011~1018,而多个第一扩展模块102~105与第一扩展模块101具有相同数量的第一端口。多个第一扩展模块101~105上分别具有的八个第一端口系用以连接外部第一服务器,以进行数据的传输。
在一个实际的例子中,每个第一端口可以提供四条PCIE信号传输信道,也就是说,第一扩展模块101~105分别具有三十二条PCIE信号传输信道。每一条PCIE信号传输信道的传输速率为8Gb/s,因此第一扩展模块101~105均具有的传输速率为256Gb/s。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服务器1藉由所配置的第一扩展模块101~105,可以传输庞大的数据量。第一扩展模块101~105之间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不会相互干扰。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扩展模块101~105具有的第一端口的数量仅系作为举例说明,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而于其他实施例中,服务器1包含更多的第一扩展模块,本发明不以第一扩展模块的数量为限。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硬件连接部HC被划分成五组,分别受控于第一扩展模块101~105。
如图1与图3所示,多个第二扩展模块111~112设置于主板10的第二端E2,且位于第一平面S1。第二扩展模块111具有四个第二端口1111~1114,第二扩展模块112与第二扩展模块111具有相同数量的第二端口,第二端口均用以连接外部第二服务器。在一实施例中,主板10可以通过硬件连接部连接多个固态硬盘,而这多个固态硬盘被划分成两组,分别受控于第二扩展模块112与第二扩展模块111,以进行数据的传递。
如图1所示,多个第三扩展模块121~123设置于主板10的第二端E2,且位于第一平面S1。设置多个第三扩展模块121~123的主要目的在于预留扩展的空间。使用者可以依据实际的需求,通过多个第三扩展模块121~123,自行插接不同种类的PCIE扩充卡。如图3所示,在结构上,多个第一扩展模块101~105彼此互不相邻,多个第二扩展模块111~112彼此互不相邻,多个第三扩展模块121~123彼此互不相邻。在运作上,多个第一扩展模块101~105、多个第二扩展模块111~112及多个第三扩展模块121~123均可以独自运作,而不受其他扩展模块的影响。例如,服务器1运作时,只启动第一扩展模块101与第二扩展模块111,其余的扩展模块保持关闭状态。在一实施例中,除了预留扩展的空间之外,多个第三扩展模块121~123更预留了供电端口,用以提供电能。要注意的是,相较于图1,图3所示的多个第一扩展模块101~105、多个第二扩展模块111~112及多个第三扩展模块121~123系具有外壳包覆。而图1中的多个第一扩展模块101~105、多个第二扩展模块111~112及多个第三扩展模块121~123不具有外壳包覆。
如图1所示,管理控制板130设置于主板10的第二端E2且位于第二平面S2。请参照图4,图4为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管理控制板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管理控制板130具有多个第二以太连接部131~133。在一实施例中,第二以太连接部131连接至主板10的交换器芯片,通过以太网络远程监控,主控装置(host)可以对服务器1发送储存指令。第二以太连接部131连接至外围设备管理控制器(Peripheral Management Controllers,PMC),用以监控多个第一扩展模块101~105、多个第二扩展模块111~112、多个第三扩展模块121~123的实时动态。第二以太连接部133连接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Controller,BMC),可以外接投影显示或进行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的管理。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扩展模块101~105个别具有第一插接器,第二扩展模块111~112个别具有第二插接器,第三扩展模块121~123个别具有第三插接器。又如图2所示,主板10上更包含有多个第一连接器20~28、多个第二连接器30~31与多个第三连接器40~42。每个第一扩展模块101~105通过多个第一连接器20~28其中之一耦接第一插接器连接至主板10。每个第二扩展模块111~112通过多个第二连接器30~31其中之一耦接第二插接器连接至主板10。每个第三扩展模块通过多个第三连接器40~42其中之一耦接第三插接器连接至主板10。
举例来说,请参照图5,图5为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服务器分解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扩展模块101具有第一插接器C1,第二扩展模块111具有第二插接器C2,第三扩展模块121具有第三插接器C3。主板10上的第一连接器20、第二连接器30与第三连接器40分别耦接第一扩展模块101的第一插接器C1、第二扩展模块111的第二插接器C2与第三扩展模块121的第三插接器C3。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当使用者需要在主板10上扩充时,用户将第一扩展模块101的第一插接器C1耦接至主板10上的第一连接器20,进而将第一扩展模块101连接于主板10。同样地,当使用者不需要第一扩展模块101时,用户也可以轻易地将第一扩展模块101自主板10上移除。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器30与第三连接器40亦可以分别对应地耦接于主板10上的第二连接器30与第三连接器40。
请回到图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服务器1包含多个第一接脚组201~205、多个第二接脚组301~302与多个第三接脚组401~403,均位于主板10上。每一个第一接脚组201~205用以导向并固设多个第一扩展模块101~105其中之一。每一个第二接脚组301~302用以导向并固设多个第二扩展模块111~112其中之一。每一个第三接脚组401~403用以导向并固设多个第三扩展模块121~123其中之一。举例来说,第一接脚组201用以将第一扩展模块101导向并固定于主板10上。第二接脚301用以将第二扩展模块111导向并固定于主板10上。第三接脚401用以将第三扩展模块121导向并固定于主板10上。在一个实际的例子中,请一并参照图2与图5,第一接脚组201、第二接脚组301与第三接脚组401均系为孔洞结构。第一扩展模块101、第二扩展模块111与第三扩展模块121分别具有凸起的脚位P1、P2与P3,可以对应地插入所述的孔洞结构。通过脚位P1、P2与P3分别与第一接脚组201、第二接脚组301与第三接脚组401的接合,以达到导向且固定的效果。在上述例子中,为了方便说明,因此仅以第一扩展模块101、第二扩展模块111与第三扩展模块121来作举例说明。然而,所属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推知,其余的第一扩展模块102~105、第二扩展模块112与第三扩展模块122~123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而达到导向且固定于主板10上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除了提供导向与固定的作用之外,多个第一接脚组201~205、多个第二接脚组301~302与多个第三接脚组401~403更用以提供电源。每个第一接脚组201~205提供电源至多个第一扩展模块101~105其中之一,每个第二接脚组301~302提供电源至多个第二扩展模块111~112其中之一,每个组第三接脚组401~403提供电源至多个第三扩展模块121~123其中之一。举例来说,第一接脚组201对应地提供电源至第一扩展模块101。第二接脚组301对应地提供电源至第二扩展模块111。第三接脚组401对应地提供电源至第三扩展模块12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服务器1包含处理器PR,位于主板10的第二端E2且位于第一平面S1,对应于第三扩展模块121~123其中之一。举例来说,如图2所示,处理器PR设置于第三接脚组402的孔洞结构之间,对应第三扩展模块122。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系设置于第三接脚组401的孔洞结构之间或第三接脚组403的孔洞结构之间,分别对应第三扩展模块121或第三扩展模块123。在实务上,处理器PR上方具有散热片HS。散热片HS系为导热性佳、质量轻且易加工的金属(铝或铜)所组成。在一个例子中,散热片HS通常系贴附于发热的表面(例如主板10),用以提供系统散热的功能,以提升系统运作的稳定性。若是系统运作时产生高温,更可以藉由增加散热片HS的散热面积,以提供更高的散热效率。
请一并参照图1、图3与图6,图6为依据本发明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服务器的外观示意图。如图3与图6所示,服务器1包含多个风扇F1~F5、多个第一电源模块501~502与多个第二电源模块503~504。多个风扇F1~F5位于主板10的E1第一端且位于第一平面S1且个别具有第四插接器。风扇F1~F5通过个别的第四插接器耦接主板10的多个第四连接器50~54其中之一,如图1所示。举例来说,风扇F1所具有的第四插接器C4可以耦接至主板10的第四连接器50,使得风扇F1连接至主板10。多个第一电源模块501~502与多个第二电源模块503~504均位于主板10的第二端E2且位于第二平面S2。如图3与图5所示,多个第一电源模块501~502位于机箱管理控制板130的第一侧。多个第二电源模块503~504位于机箱管理控制板130的第二侧。第二侧系相对于第一侧。第一电源模块501~502个别具有第五插接器,且通过个别的第五插接器耦接主板10的多个第五连接器60~61其中之一。第二电源模块503~504个别具有第六插接器,且通过个别的第六插接器耦接主板10的多个第六连接器62~63其中之一。举例来说,第一电源模块502通过第五插接器C5耦接主板10的第五连接器60。第二电源模块504通过第六插接器C6耦接主板10的第六连接器63。于一实施例中,当多个第一电源模块501~502与多个第二电源模块503~504其中至少任意两者正常供电时,服务器1正常运作。
具体来说,只要第一电源模块501、第一电源模块502、第二电源模块503或第二电源模块504其中的任两个可以正常地提供电能,服务器1便可以正常地运作。以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假设第一电源模块501与第二电源模块503因毁损而无法供电,而第一电源模块502与第二电源模块504正常供电。此时,服务器1仍然可以仅通过第一电源模块502与第二电源模块504所提供的电能,维持正常的运作。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扩展模块101~105、多个第二扩展模块111~112与多个第三扩展模块121~123包含多个指示灯。多个指示灯设置于主板10的第二端E2且位于第一平面S1。这些指示灯系用以指示硬件组件的状态。以一个例子来说,当硬件组件(例如传统硬盘或固态硬盘)通过硬件连接部连接于主板10且受控于第一扩展模块101时,第一扩展模块101的指示灯显示硬件组件的运作状态。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第一扩展模块101包含指示灯L1,当硬件组件在传输数据时发生异常,第一扩展模块101可得知硬件组件的异常状态,而驱使指示灯L1显示红色灯号。用户可以通过所显示的红色灯号,得知目前硬件组件的运作状态系为异常。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所揭露的服务器,可以通过高密度布置的硬件连接部,连接多个硬件组件(例如固态硬盘),再通过插接于主板的多个第一扩展模块、多个第二扩展模块与多个第三扩展模块,达到服务器的运作。本发明的服务器可以支持大量的储存装置(例如符合非挥发性内存标准(NVMe)的固态硬盘),且通过模块化的方式,降低服务器中信号走线的复杂度。且本发明的服务器的组件可以简易地拆装,而不需要其他工具的辅助,达到便利的目的。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发明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主板,具有一第一端,与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一第二端,以及一第一平面与相对于所述第一平面的一第二平面,所述主板包含多个硬件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上且介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主板通过所述多个硬件连接部与多个硬件组件连接,所述主板更包含多个第一连接器、多个第二连接器与多个第三连接器;
多个第一扩展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每一所述第一扩展模块具有一第一以太连接部,一第一插接器与多个第一端口,每一所述第一扩展模块通过所述多个第一连接器其中之一耦接所述第一插接器连接至所述主板,所述多个第一端口用以连接外部一第一服务器;
多个第二扩展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每一所述第二扩展模块具有一第二插接器与多个第二端口,每一所述第二扩展模块通过所述多个第二连接器其中之一耦接所述第二插接器连接至所述主板,所述多个第二端口用以连接外部一第二服务器;
多个第三扩展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每一所述第三扩展模块具有一第三插接器,且通过所述多个第三连接器其中之一耦接所述第三插接器连接至所述主板;以及
一管理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端且位于所述第二平面,具有多个第二以太连接部;
其中该些第一扩展模块彼此互不相邻,该些第二扩展模块彼此互不相邻,且该些第三扩展模块彼此互不相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多个第一接脚组,每一第一接脚组用以导向并固设所述多个第一扩展模块其中之一;
多个第二接脚组,每一第二接脚组用以导向并固设所述多个第二扩展模块其中之一;以及
多个第三接脚组,每一第三接脚组用以导向并固设所述多个第三扩展模块其中之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接脚组提供电源至所述多个第一扩展模块其中之一,每一第二接脚组提供电源至所述多个第二扩展模块其中之一,每一第三接脚组提供电源至所述多个第三扩展模块其中之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处理器,位于所述主板的该第二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对应于该些第三扩展模块其中之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多个风扇,每一所述风扇具有一第四插接器,所述多个风扇位于所述主板的所述第一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每一所述风扇通过该第四插接器耦接所述主板的多个第四连接器其中之一;
多个第一电源模块,每一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具有一第五插接器,所述多个第一电源模块位于所述主板的所述第二端且位于所述第二平面,且位于所述机箱管理控制板的一第一侧,每一所述第一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五插接器耦接所述主板的多个第五连接器其中之一;以及
多个第二电源模块,每一该第二电源模块具有一第六插接器,所述多个第二电源模块位于所述主板的所述第二端且位于所述第二平面,且位于所述机箱管理控制板的一第二侧,所述第二侧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每一所述第二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六插接器耦接所述主板的多个第六连接器其中之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第一电源模块与所述多个第二电源模块其中至少任意两者正常供电,该服务器正常运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硬件组件系多个硬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扩展模块、所述多个第二扩展模块与所述多个第三扩展模块包含多个指示灯,所述多个指示灯设置于所述主板的所述第二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用以所述多个该些硬件组件的状态。
CN201610807801.8A 2016-09-07 2016-09-07 服务器 Pending CN1063715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7801.8A CN106371530A (zh) 2016-09-07 2016-09-07 服务器
US15/271,042 US9785207B1 (en) 2016-09-07 2016-09-20 Serv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7801.8A CN106371530A (zh) 2016-09-07 2016-09-07 服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71530A true CN106371530A (zh) 2017-02-01

Family

ID=57900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07801.8A Pending CN106371530A (zh) 2016-09-07 2016-09-07 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785207B1 (zh)
CN (1) CN10637153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8092A (zh) * 2018-08-22 2020-03-03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伺服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07721B (zh) * 2018-01-05 2023-08-22 联想企业解决方案(新加坡)有限公司 计算机服务器和主板组件
TWI670583B (zh) * 2018-06-01 2019-09-0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媒介裝置及應用該連接媒介裝置之伺服器
CN114661109B (zh) * 2022-03-25 2023-04-28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跨节点信号互联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4569B2 (en) * 2001-02-27 2005-03-08 Stmicroelectronics Limited Stackable module
CN1851609A (zh) * 2005-04-22 2006-10-25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io扩展接口的服务器主板装置
CN201435024Y (zh) * 2009-05-14 2010-03-31 济南腾越电子有限公司 多总线计算机系统
CN201876872U (zh) * 2010-12-10 2011-06-22 上海申瑞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容量数据采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72173B1 (ko) * 1997-05-07 2005-07-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확장에지를갖는카드
DE10109571A1 (de) * 2001-02-28 2002-09-05 Fujitsu Siemens Computers Gmbh Leiterplattenanordnung
US8369092B2 (en) * 2010-04-27 2013-02-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put/output and disk expansion subsystem for an electronics rack
EP2686562B1 (de) * 2011-03-14 2018-01-03 Festo AG & Co. KG Modulanordnung
US9606589B2 (en) * 2011-11-29 2017-03-28 Intel Corporation Expansion card having synergistic cooling, structural and volume reduction solutions
US9510475B2 (en) * 2013-08-29 2016-11-29 Abb Schweiz Ag Mechanical assembly and method to provide form-factor and wire alike adaptation of existing platform hardware modules into new produc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4569B2 (en) * 2001-02-27 2005-03-08 Stmicroelectronics Limited Stackable module
CN1851609A (zh) * 2005-04-22 2006-10-25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多io扩展接口的服务器主板装置
CN201435024Y (zh) * 2009-05-14 2010-03-31 济南腾越电子有限公司 多总线计算机系统
CN201876872U (zh) * 2010-12-10 2011-06-22 上海申瑞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容量数据采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8092A (zh) * 2018-08-22 2020-03-03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伺服系统
CN110858092B (zh) * 2018-08-22 2022-06-21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伺服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85207B1 (en) 2017-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22064B2 (en) Server system having mainboards
US7275935B2 (en) Universal backplane connection or computer storage chassis
CN106371530A (zh) 服务器
CN106155231A (zh) 一种存储服务器
WO2012089128A1 (zh) 服务器、服务器组件及控制风扇转速方法
CN208752600U (zh) 一种机架式服务器多功能硬盘背板系统
CN108874711B (zh) 一种优化散热的硬盘背板系统
JP2017531856A (ja) アクティブストレージユニットおよびアレイ
CN110134206B (zh) 一种计算板卡
US7370128B2 (en) Expander device capable of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ranslation
WO2024041077A1 (zh) 服务器及数据中心
WO2024066456A1 (zh) 服务器
CN110806989A (zh) 一种存储服务器
US20110078374A1 (en) Disk array apparatus
CN108153697A (zh) 具有热插入功能的主板的服务器系统
WO2016065741A1 (zh) 一种服务器底板
CN214896436U (zh) 一种模块化多计算节点gpu服务器结构
CN113220080B (zh) 一种模块化多计算节点gpu服务器结构
CN210428236U (zh) 一种高密度八路服务器
TWI564728B (zh) 微型伺服器系統
TWI601002B (zh) 伺服器
CN111752346A (zh) 基于组合架构的服务器
CN217587961U (zh) 一种基于双路国产cpu的人工智能服务器硬件架构
TW202046841A (zh) 伺服器
CN219958163U (zh) 一种刀片服务器及服务器集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