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51226A - 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351226A CN106351226A CN201610909155.6A CN201610909155A CN106351226A CN 106351226 A CN106351226 A CN 106351226A CN 201610909155 A CN201610909155 A CN 201610909155A CN 106351226 A CN106351226 A CN 1063512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ud leg
- ballast
- load
- leveling ship
- pun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10—Placing gravel or light material under water inasmuch a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首先判断整平船工作地基中是否存在薄硬层,然后根据薄硬层是否存在选择对桩腿施加载荷的方式,使桩腿平稳穿过薄硬层并到达持力层。本发明的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可以在判断出整平船作业区地基中存在薄硬层时,使船体平台四角上的桩腿平稳穿过薄硬层并到达稳定的持力层,避免了按照传统的预压载抬升方法,对整平船进行预压载抬升作业时会发生穿刺现象的危险性,提高整平船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基床铺设整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平船防穿刺的预压载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隧道工程中主要利用整平船完成对隧道沉管的碎石垫层铺设作业,为了避免因风浪等环境外力和整平船作业时产生的振动等内力使整平船的桩腿继续下陷或者突然下陷,导致整平船发生严重倾斜甚至倾倒的危险现象,整平船就位工作前需要进行预压载,使桩腿底下的地基所承受的载荷能预先达到或略微超过上述危险情形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轴向力。预压载过程中,若地基为较薄的硬土层覆盖于较软的粘性土层时,该硬土层即形成薄硬层。桩腿到达薄硬层时,整平船处于暂时稳定的状态,但是随着预压载的进行,桩腿穿透薄硬层后会突然下陷至粘性土层,形成“穿刺”现象。穿刺现象会使整平船急速过度倾斜,造成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后果十分严重。
中国发明专利CN103911979A中公开了一种整平船四角均衡压载抬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下放船体平台四角上的桩腿至泥面,并向船体平台上的压载舱打压载水;S2、船体平台四个角上的桩腿同时入泥,并持续给桩腿施加载荷至桩腿稳固;S3、抬升船体平台并保证船底未离开水面,然后稳固桩腿;S4、抬升船体平台至船底离开水面,并稳固桩腿;S5、释放压载水;S6、抬升船体平台至施工高度位置。其中,所述步骤S3中抬升船体平台至船体平台吃水位置1~2m。该发明的预压载抬升方法工作效率高,可保证抬升过程中船体平台的稳定和安全性,保证基床的铺设精度。
中国发明专利CN103911998A公开了一种整平船对角压载抬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下放船体平台四个角上的桩腿同时入泥,并持续给桩腿施加载荷至桩腿稳固;S2、抬升船体平台至船体平台离开水面;S3、采用对角分步压载稳固所述船体平台四个角上的桩腿;S4、抬升船体平台至施工高度位置。其中,所述步骤S2中船体平台抬升至船体平台离开水面的气隙高度达0.5~1.5m。该发明工作效率高,可节省时间,可保证抬升过程中船体平台的稳定和安全性。
但是上述两种预压载方法只适用于整平船工作区地基不存在薄硬层的情况,若地基中存在薄硬层时使用上述两种方法对整平船进行预压载,则会产生穿刺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及船体和设备的损坏。
综上所述,研究出一种适用于整平船工作区的地基中存在薄硬层的预压载抬升方法,防止在预压载过程中发生整平船穿刺现象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的整平船预压载抬升方法不能适用于地基中存在薄硬层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整平船工作区地基中存在薄硬层的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能够防止预压载过程中发生整平船穿刺现象,提高整平船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整平船工作区地基中是否存在薄硬层,若存在薄硬层,则计算薄硬层的极限承载应力qu值,并顺次执行步骤S2-S10;若不存在薄硬层,则顺次执行步骤S2、S3、S4、S7、S8、S9、S10;
S2:下放整平船,至桩腿抵达泥面,并同时均匀向船体平台的压载舱内打入压载水,直至桩腿进入泥面;
S3:升降装置持续对桩腿施加载荷至桩腿稳固;
S4:升降装置抬升船体平台至船体平台的吃水高度为空载吃水高度处;
S5:再次向船体平台的压载舱内打入压载水,同时升降装置再次持续对桩腿施加载荷,直至桩腿的实时载荷应力值达到正常工作载荷应力Pk值,然后启动船体平台,使船体平台和桩腿产生工作振动,同时继续向压载舱内打入压载水,直至桩腿的实时载荷应力值达到薄硬层的极限承载应力qu值,桩腿继续下陷并进入薄硬层;
S6:停止船体平台和桩腿的工作振动,并释放压载舱内的压载水,直至桩腿的实时载荷应力值下降至正常工作载荷应力Pk值,同时桩腿穿过薄硬层和软弱层并到达持力层;
S7:再次抬升船体平台,使船体平台的底部离开水面,并稳固桩腿;
S8:升降装置再次持续对桩腿施加载荷,直至船体平台的底部下陷至水面的波峰位置;
S9:重复步骤S7和S8直至船体平台离开水面的气隙高度不再变化;
S10:升降装置再次抬升船体平台,使船体平台抬升至施工高度,同时再次向压载舱内打入压载水直至桩腿的实时载荷应力值达到桩腿正常工作载荷应力Pk值的1~1.5倍。
作为优选,步骤S2中向船体平台的压载舱内打入压载水时,同时同速向所有压载舱内打入压载水,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之间分布均匀。
作为优选,步骤S3中升降装置持续对桩腿施加载荷时,同时开启所有升降装置,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之间分布均匀。
作为优选,步骤S5中再次向船体平台的压载舱内打入压载水时,同时同速向所有压载舱内打入压载水,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之间分布均匀。
作为优选,步骤S5中升降装置再次持续对桩腿施加载荷时,同时开启所有升降装置,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之间分布均匀。
作为优选,步骤S5中对单个桩腿实时荷载应力值测量时,启动整平船上的检测装置,以实时检测应力值。
作为优选,步骤S6中释放压载舱内的压载水时,同时同速释放所有压载舱内的压载水,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之间分布均匀。
作为优选,步骤S7中升降装置再次抬升船体平台时,抬升船体平台至其底部离开水面的气隙高度为工作海况波高处。
作为优选,步骤S8中升降装置再次持续对桩腿施加载荷时,同时开启所有升降装置,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之间分布均匀。
作为优选,步骤S10中再次向压载舱内打入压载水时,同时同速向所有压载舱内打入压载水,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之间分布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可以在判断出整平船作业区地基中存在薄硬层时,选择对桩腿施加载荷的方式,使船体平台四角上的桩腿平稳穿过薄硬层并到达稳定的持力层,并将船体平台安全抬升到工作高度,避免了按照传统的预压载抬升方法,对整平船进行预压载抬升作业时可能发生穿刺现象的危险性,提高整平船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本发明的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中桩腿一直处于稳固状态,节约整平船和桩腿的预压载和抬升作业的时间,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平船预压载和抬升工作流程图;
图2为整平船及地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桩腿穿刺分析模型图。
以上各图中:1、整平船;11、船体平台;12、桩腿;13、压载舱;14、升降装置;2、水面;3、地基;31、泥面;32、薄硬层;33、软弱层;34、持力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底”、“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整平船预压载和抬升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整平船1工作区地基3中是否存在薄硬层32,若存在薄硬层32,则计算薄硬层32的极限承载应力qu值,并顺次执行步骤S2-S10;若不存在薄硬层32,则顺次执行步骤S2、S3、S4、S7、S8、S9、S10;
S2:下放整平船1,至桩腿12抵达泥面31,并同时均匀向船体平台11的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直至桩腿12进入泥面31;
S3:升降装置14持续对桩腿12施加载荷至桩腿12稳固;
S4:升降装置14抬升船体平台11至船体平台11的吃水高度为空载吃水高度处;
S5:再次向船体平台11的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同时升降装置14再次持续对桩腿12施加载荷,直至桩腿12的实时载荷应力值达到正常工作载荷应力Pk值,然后启动船体平台11,使船体平台11和桩腿12产生工作振动,同时继续向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直至桩腿12的实时载荷应力值达到薄硬32的极限承载应力qu值,桩腿12继续下陷并进入薄硬层32;
S6:停止船体平台11和桩腿12的工作振动,并释放压载舱13内的压载水,直至桩腿12的实时载荷应力值下降至正常工作载荷应力Pk值,同时桩腿穿过薄硬层32和软弱层33并到达持力层34;
S7:再次抬升船体平台11,使船体平台11的底部离开水面2,并稳固桩腿12;
S8:升降装置14再次持续对桩腿12施加载荷,直至船体平台11的底部下陷至水面2的波峰位置;
S9:重复步骤S7和S8直至船体平台11离开水面的气隙高度不再变化;
S10:升降装置14再次抬升船体平台11,使船体平台11抬升至施工高度,同时再次向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直至桩腿12的实时载荷应力值达到桩腿12正常工作载荷应力Pk值的1~1.5倍。
本发明的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可以在判断出整平船1作业区地基中存在薄硬层32时,选择对桩腿12施加载荷的方式,使船体平台11四角上的桩腿12平稳穿过薄硬层32并到达稳定的持力层34,避免了按照传统的预压载抬升方法,对整平船1进行预压载抬升作业时可能发生穿刺现象的危险性,提高整平船1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步骤S1中,判断整平船1工作区地基3是否存在薄硬层32是通过地质勘查中的钻芯取样方法来实现的,利用钻芯取样方法获得的整平船1工作区的地基存在以下两种情况:第一,整平船1的桩腿12入泥处为碎石层,碎石层下方为挤密砂桩组成的复合地基层,复合地基下方为天然地基层;第二,整平船1的桩腿12入泥处为粉质粘土层,粉质粘土层下方为粉细砂形成的薄砂层,薄砂层下面为粉质粘土层。其中,天然地基层的极限承载应力大于复合地基层的极限承载应力,则桩腿12由复合地基层进入天然地基层时不会发生穿刺现象,反之则会发生穿刺现象;薄砂层的极限承载应力大于粉质粘土层的极限承载应力,则桩腿12由薄砂层进入粉质粘土层时,会容易发生穿刺现象。
参见图2,图2为整平船及地基结构示意图。为了方便描述上述较大承载应力的底基层覆盖于较小承载应力的底基层之上的地基情况,本申请中定义具有较大承载应力的薄砂层为薄硬层32,其下的粉质粘土层为软弱层33,软弱层33的下方为稳定的持力层34。如图2所示,整平船1包括船体平台11、设置在船体平台11四角上的桩腿12、均匀分布在船体平台11上的多个压载舱13以及均匀分布在桩腿12上的升降装置14。压载舱13和升降装置14平均分布在船体平台11和桩腿12上,可保证每个桩腿12的预压载载荷相同。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整平船1内的压载舱13为八个,升降装置14为四个。整平船1的工作区域的地基3中自上而下为泥面31、薄硬层32、软弱层33和持力层34。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中,利用地质勘查方法获得地基层中存在薄硬层32时,还需要对穿刺的可能性作出分析和评价。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的穿刺分析模型图。如图3所示,桩脚12到达薄硬层32时,当作用在软弱层33顶面处附加应力Pz和薄硬层32内土体自重应力Pcz之和大于软弱层33的极限承载应力qub值时,桩腿12将会发生穿刺现象,即穿通薄硬层32到达持力层34;反之,则不发生穿刺现象。穿刺公式为:Pz+Pcz>qub。
继续参见图3,如图3所示,桩腿12底面的正常工作载荷应力Pk值传递至软弱层33顶面,根据应力扩散原理,软弱层33顶面受到的等效附加应力Pz为:Pz=PkB2/(B+2Htga)2;土体自重应力Pcz为Pcz=r3'D';软弱层33的极限承载应力qub值为:
式中:Pk为单个桩腿12正常工作载荷应力值,KPa;B为单个桩腿12底面最大截面处的直径,m;H为薄硬层32的厚度,m;α为薄硬层32的压力扩散角,度;r3'为软弱层33顶面以上土体平均浮重度,KN/m3;D为单个桩腿12的入泥深度,具体为自地基表面至桩腿12底面的深度,m;D'为地基表面至软弱层33顶面的深度(D+H),m;C为软弱层33内的粘土不排水抗剪强度,KPa,一般取B/2范围内的平均值;r'为单个桩腿12的排开土体的平均浮重度,KN/m3;V为单个桩腿12排开土体的体积,根据B、D的值计算得到,m3;A为单个桩腿12底面的底面积,m2。
特别指出的是,压力扩散角α是应用上述公式分析穿刺可能性、预测插桩深度的重要参数。在本领域现有技术中,压力扩散角α有以下三种取值方式:第一种,α采用3:1荷载扩散法取值,即tga=1/3即α≈18.4°;第二种,当薄硬层32厚度H小于桩脚直径B的2.5倍时,薄硬层32的α角大于软弱层33的α角,说明α角与薄硬层32内砂的内摩擦角Φ成正比,采用α等于Φ计算;第三种,扩散角α根据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一般取α=22°,当薄硬层32为密实的砂砾、粗砂、中砂、老粘性土时,取α=30°。
另外,上述式中,单个桩腿12实时荷载应力值通过整平船1上的检测装置检测得到;单个桩腿12正常工作荷载应力Pk指由整平船1的结构和性能参数决定;软弱层33顶面以上土体平均浮重度r3'、软弱层33内的粘土不排水抗剪强度C、单个桩腿12的排开土体的平均浮重度r'、薄硬层32内砂的内摩擦角Φ、单个桩腿12的入泥深度D以及薄硬层32的厚度H通过地质勘查中的钻芯取样方法检测得到。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定义地基层的极限承载力与其承受的最大荷载之比为稳定性系数,以Fs表示。具体地,稳定性系数Fs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方法采用软弱层33的极限承载应力qub值与最大荷载应力(Pz+Pcz)之比,即稳定性系数Fs=qub/(Pz+Pcz);第二种计算方法采用薄硬层32的极限承载应力qu值与桩腿12的正常工作载荷应力Pk值之比,即稳定性系数Fs=qu/Pk,其中,理论上讲,只要Fs大于1,桩腿将是稳定的,不会发生穿刺。但在实际应用中,从安全角度出发,Fs至少应大于1.5才能保证不会发生穿刺现象。
继续参见图1,如图所示,若判断整平船1工作区地基3存在薄硬层32时,则可判断出利用传统的预压载抬升方法将会产生整平船1穿刺现象,则按照上述分析计算薄硬层32的极限承载应力qu值,并顺次执行本申请的预压载抬升方法中的步骤S2至S10;若判断处整平船1工作区地基3不存在薄硬层32,则本申请的预压载抬升方法中的步骤S2、S3、S4、S7、S8、S9、S10。
步骤S2中向船体平台11的所有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时,同时同速向每个压载舱13打入压载水,确保向所有压载舱13内打压载水的水量均匀,这样可以保证船体平台11的浮态平稳,且船体平台11四角上的桩腿12载荷均衡并同时进入泥面。
步骤S3中利用升降装置14持续对桩腿12施加载荷至桩腿12稳固。每条桩腿12上均设置有升降装置14,同时开启所有升降装置14以使第二预压载作业桩腿12的载荷分布均匀,保证整平船1的稳定性。当升降装置14持续对桩腿12加载桩腿12也不在继续下陷时,即表明此时桩腿12已到达薄硬层32的顶面,处于稳固状态。
步骤S4中利用升降装置14抬升船体平台11,保持船体平台11的底部未离开水面2,停留一段时间,并使桩腿12稳固。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抬升船体平台11至船体平台11的吃水高度为空载吃水高度处,以利于保证整平船1预压载过程中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中利用安装在桩腿12上的升降装置14抬升船体平台11的抬升过程为:通过电机驱动减速箱,减速箱带动爬升齿轮与桩腿12齿条进行啮合运动,以实现船体平台11的升起或者下降。
整平船1的压载水系统包括压载舱13、压载水泵以及阀箱。每个压载舱13包括两台具有足够排量且有独立动力的压载水泵打入或排出压载水,或由可控制的海水阀自流压载。在监控室可控制各压载水泵的启动与停止。压载舱13的吸口应安装在最佳位置,以利于压载舱13内的所有压载水排空。压载舱13内设置的排空阀应为故障安全型,可保证压载舱13打入和排出压载水的过程安全可靠。
步骤S5中,桩腿12处于薄硬层32的顶面,为了将薄硬层32破坏并使桩腿12平稳穿过薄硬层32,再次向船体平台11的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同时升降装置14再次持续对桩腿12施加载荷,直至桩腿12的实时载荷应力值达到正常工作载荷应力Pk值。然后启动船体平台11,使船体平台11和桩腿12产生工作振动,同时继续向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直至桩腿12的实时载荷应力值达到薄硬32的极限承载应力qu值,桩腿12继续下陷,此时薄硬层32即被破坏。桩腿12进入薄硬层32并缓缓下降。
其中,再次向船体平台11的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时,同时同速向所有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12之间分布均匀;升降装置14再次持续对桩腿12施加载荷时,同时开启所有升降装置14,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12之间分布均匀;对单个桩腿12实时荷载应力值测量时,启动整平船1上的检测装置,以实时检测应力值。
步骤S6中,薄硬层32被破坏且桩腿12缓缓进入薄硬层32后,为了防止当桩腿12穿过薄硬层32进入软弱层33时,因软弱层33的极限承载应力qub值小于薄硬层32的极限承载应力qu值,而造成桩腿12突然快速下陷并对整平船1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停止船体平台11和桩腿12的工作振动,并释放压载舱13内的压载水。实时监测桩腿12的实时载荷应力值,直至桩腿12的实时载荷应力值下降至正常工作载荷应力Pk值时停止释放压载水,同时通过检测装置实时监测桩腿12的下陷深度,直至桩腿12穿过薄硬层32和软弱层33并到达持力层34。其中,释放压载舱13内的压载水时,每个压载舱13内释放压载水的速度均相同,从而确保整平船的四条桩腿12的载荷分布均匀,确保桩腿12和船体平台11的稳固。
步骤S7中,待桩腿12到达持力层34后,再次利用升降装置14抬升船体平台11,使船体平台11的底部离开水面2的气隙高度大于工作海况波高处,然后执行步骤S8,再次利用升降装置14对桩腿12施加载荷,桩腿12下陷,则当船体平台11的底部下陷至水面2的波峰位置时,重复执行上述步骤S7,反复操作直至整平船11的气隙高度不再变化,从而确保桩腿12在持力层受到稳定的支持力且处于稳定状态。
最后,执行步骤S10,利用升降装置14抬升船体平台1至施工高度,同时向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其中,施工高度为水面2的预测最大波高的一半和可预测的水面2的高潮位以及富余高度的和,其中为了保证整平船1的稳定性,富余高度为0.5m。然后再次向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直至桩腿12实时载荷应力值达到正常工作载荷应力Pk值的1~1.5倍,以保证整平船1不会因风浪等环境外力和整平船1作业时产生的振动等内力而使整平船1的桩腿继续下陷或者突然下陷,即保证整平船1在施工作业中的稳定性。其中,再次向船体平台11的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时,同时同速向所有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12之间分布均匀。
若在步骤S1中判断出整平船1工作区地基3中不存在薄硬层32,则按照传统的整平船预压载抬升方法进行预压载和抬升,即执行步骤S2、S3、S4、S7、S8、S9、S10,与上述相同,不再赘述。
在上述的整个压载过程中,指挥人员要确保可变载荷均匀的分布在四根桩腿12上,船体平台11水平倾斜不超过一个可允许的值,本实施例中该可允许的值为0.3度。若在预压载过程中,出现某一桩腿12突然产生穿透,将导致四根桩腿12受力不均,并对桩腿12产生弯矩,这是十分危险的,因此,指挥人员要立即将下陷桩腿12附近的压载水全部释放以减轻该穿透的桩腿12的受力。压载过程中指挥人员要注意任意桩腿12的载荷都不可以超过桩腿的最大允许压载载荷。在整个预压载过程中都要记录打入压载水的量以及各桩腿12的下陷深度。
本发明的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可以在判断出整平船1作业区地基中存在薄硬层32时,使船体平台11四角上的桩腿12平稳穿过薄硬层32并到达稳定的持力层34,避免了按照传统的预压载抬升方法中可能导致穿刺现象的发生,提高整平船1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Claims (10)
1.一种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整平船(1)工作区地基(3)中是否存在薄硬层(32),若存在薄硬层(32),则计算薄硬层(32)的极限承载应力qu值,并顺次执行步骤S2-S10;若不存在薄硬层(32),则顺次执行步骤S2、S3、S4、S7、S8、S9、S10;
S2:下放整平船(1),至桩腿(12)抵达泥面(31),并同时均匀向船体平台(11)的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直至桩腿(12)进入泥面(31);
S3:升降装置(14)持续对桩腿(12)施加载荷至桩腿(12)稳固;
S4:升降装置(14)抬升船体平台(11)至船体平台(11)的吃水高度为空载吃水高度处;
S5:再次向船体平台(11)的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同时升降装置(14)再次持续对桩腿(12)施加载荷,直至桩腿(12)的实时载荷应力值达到正常工作载荷应力Pk值,然后启动船体平台(11),使船体平台(11)和桩腿(12)产生工作振动,同时继续向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直至桩腿(12)的实时载荷应力值达到薄硬层(32)的极限承载应力qu值,桩腿(12)继续下陷并进入薄硬层(32);
S6:停止船体平台(11)和桩腿(12)的工作振动,并释放压载舱(13)内的压载水,直至桩腿(12)的实时载荷应力值下降至正常工作载荷应力Pk值,同时桩腿穿过薄硬层(32)和软弱层(33)并到达持力层(34);
S7:再次抬升船体平台(11),使船体平台(11)的底部离开水面(2),并稳固桩腿(12);
S8:升降装置(14)再次持续对桩腿(12)施加载荷,直至船体平台(11)的底部下陷至水面(2)的波峰位置;
S9:重复步骤S7和S8直至船体平台(11)离开水面的气隙高度不再变化;
S10:升降装置(14)再次抬升船体平台(11),使船体平台(11)抬升至施工高度,同时再次向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直至桩腿(12)的实时载荷应力值达到桩腿(12)正常工作载荷应力Pk值的1~1.5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向船体平台(11)的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时,同时同速向所有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12)之间分布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升降装置(14)持续对桩腿(12)施加载荷时,同时开启所有升降装置(14),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12)之间分布均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再次向船体平台(11)的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时,同时同速向所有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12)之间分布均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升降装置(14)再次持续对桩腿(12)施加载荷时,同时开启所有升降装置(14),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12)之间分布均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对单个桩腿(12)实时荷载应力值测量时,启动整平船(1)上的检测装置,以实时检测应力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释放压载舱(13)内的压载水时,同时同速释放所有压载舱(13)内的压载水,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12)之间分布均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升降装置(14)再次抬升船体平台(1)时,抬升船体平台(11)至其底部离开水面(2)的气隙高度大于工作海况波高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升降装置(14)再次持续对桩腿(12)施加载荷时,同时开启所有升降装置(14),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12)之间分布均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再次向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时,同时同速向所有压载舱(13)内打入压载水,以使载荷在每个桩腿(12)之间分布均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09155.6A CN106351226B (zh) | 2016-10-19 | 2016-10-19 | 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09155.6A CN106351226B (zh) | 2016-10-19 | 2016-10-19 | 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51226A true CN106351226A (zh) | 2017-01-25 |
CN106351226B CN106351226B (zh) | 2018-07-17 |
Family
ID=57866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09155.6A Active CN106351226B (zh) | 2016-10-19 | 2016-10-19 | 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351226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95948A (zh) * | 2018-08-24 | 2019-02-01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自升式平台自动配载的方法和系统 |
CN111959711A (zh) * | 2020-07-22 | 2020-11-20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升式平台的压载刺穿后船体调平方法和装置 |
CN115094890A (zh) * | 2022-07-18 | 2022-09-23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升平台式整平船半漂浮插桩施工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72679A (en) * | 1973-12-21 | 1975-03-25 | Chevron Res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forces on extendible legs of a floating vessel |
CN103911998A (zh) * | 2012-12-31 | 2014-07-09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整平船对角压载抬升方法 |
CN103911979A (zh) * | 2012-12-31 | 2014-07-09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整平船四角均衡压载抬升方法 |
CN103924597A (zh) * | 2013-01-10 | 2014-07-16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平台式抛石整平船及其施工方法 |
-
2016
- 2016-10-19 CN CN201610909155.6A patent/CN1063512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72679A (en) * | 1973-12-21 | 1975-03-25 | Chevron Res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forces on extendible legs of a floating vessel |
CN103911998A (zh) * | 2012-12-31 | 2014-07-09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整平船对角压载抬升方法 |
CN103911979A (zh) * | 2012-12-31 | 2014-07-09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整平船四角均衡压载抬升方法 |
CN103924597A (zh) * | 2013-01-10 | 2014-07-16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平台式抛石整平船及其施工方法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95948A (zh) * | 2018-08-24 | 2019-02-01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自升式平台自动配载的方法和系统 |
CN111959711A (zh) * | 2020-07-22 | 2020-11-20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升式平台的压载刺穿后船体调平方法和装置 |
CN111959711B (zh) * | 2020-07-22 | 2022-08-02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升式平台的压载刺穿后船体调平方法和装置 |
CN115094890A (zh) * | 2022-07-18 | 2022-09-23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升平台式整平船半漂浮插桩施工方法 |
CN115094890B (zh) * | 2022-07-18 | 2024-01-30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升平台式整平船半漂浮插桩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351226B (zh) | 2018-07-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43102B (zh) | 一种桩基础沉降加固顶升调平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Zhang et al. | Experimental study on installation of hybrid bucket foundations 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s in silty clay | |
Guo et al. | Model tests on installation techniques of suction caissons in a soft clay seabed | |
CN208996025U (zh) | 一种深厚淤泥层双护筒桩基施工结构 | |
CN106351226A (zh) | 整平船防穿刺预压载方法 | |
CN103015455B (zh) | 桥梁桩桶组合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350511B (zh) | 一种围堤囊条、储水围堤及进行水堆载预压的方法 | |
CN108166523A (zh) | 一种抗拔吸力桶基础及其安装方法 | |
CN107401177A (zh) | 一种底板带压浆装置的吸力式沉箱基础 | |
CN111259478A (zh) | 一种抑制既有路堑重力式挡墙变形的方法 | |
CN102808407B (zh) | 软土地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法 | |
CN117313500B (zh) | Gfrp吸力桶基础负压贯入过程的安全评价方法 | |
Yang |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rectification method in rectification of buildings | |
CN106049392A (zh) | 套筒桁架桩腿桩靴基础 | |
CN106087976B (zh) | 一种混凝土预制摩擦桩及沉桩方法 | |
CN109083433A (zh) | 一种建筑物纠倾加固方法 | |
CN105544597B (zh) | 适用于潟湖相岛礁环境下的组合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1148889B (zh) | 气压沉箱锚桩支承装置 | |
CN104711984A (zh) |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静压施工方法 | |
CN115897519A (zh) | 一种海上自升式平台及使用方法 | |
CN109137751A (zh) | 基于坐底围堰止水结构的水中墩台干法安装工艺 | |
KR101630522B1 (ko) | 프리로딩을 위한 석션기초 및 그 시공방법 | |
CN115404897A (zh) | 海上复合基础的施工方法 | |
JP6040552B2 (ja) | バキュームディープウェルを用いた地下水位低下工法及びシステム | |
CN209010962U (zh) | 一种墩台干法安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