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40685B - 二次电池用夹具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用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40685B
CN106340685B CN201510408041.9A CN201510408041A CN106340685B CN 106340685 B CN106340685 B CN 106340685B CN 201510408041 A CN201510408041 A CN 201510408041A CN 106340685 B CN106340685 B CN 1063406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rigid clamping
secondary cell
batte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080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40685A (zh
Inventor
李伟
金海族
曹福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4080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406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40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0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40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406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用夹具,其包括第一刚性夹板、第二刚性夹板以及多个紧固件。二次电池具有电芯、包装壳以及电解液。包装壳形成两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第一刚性夹板设置有两个第一凸部并形成第一凹部。第二刚性夹板设置有两个第二凸部并形成第二凹部。各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在厚度方向上被夹紧在对应的一个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以使二次电池在厚度方向上被夹紧在第一刚性夹板和第二刚性夹板之间。当二次电池膨胀时,二次电池的包装壳在厚度方向上分别向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膨胀突出并分别接触第一凹部的底面和第二凹部的底面,以使二次电池的膨胀受到第一凹部的底面和第二凹部的底面的限制并避免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断裂。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用夹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用夹具。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本身一些缺点,如使用过程中的膨胀变形会导致电池寿命降低及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锂离子电池在变形后,内部极片(即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与隔离膜之间界面变差(实际就是极片与隔离膜的接触变得没有之前那么紧密,甚至产生位置变化导致错位),产气增加。严重时会着火甚至爆炸。所以锂离子电池在寿命进程通过外部手段限制其膨胀,改善界面接触状况。
例如,使用与电池壳外部形状一致的刚性平板夹住电池。但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循环中需要有电解液不断的渗入提高其循环寿命,夹得太紧不利于电解液渗入到极片当中。电池中的正负极材料在电池正常使用时也会发生膨胀,需要一定的膨胀空间,避免极片上某一区域受力集中,导致极片断裂。此外,用刚性平板挤压电池。这种方法是很难给电池膨胀提供合适的预留空间的,不利于控制和准确估算。
于2009年9月16日授权公告的中国专利文献CN201311953Y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其包含电芯、非水电解液、电池壳体和密封电池壳体的盖板,电芯和非水电解液密封在电池壳体内,该电池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电池壳体内壁上;第一弹性件具有弹性,第一弹性件与电池壳体内壁之间具有空隙。尽管通过第一弹性件可以给电池留出预留空间让电池膨胀,但是在锂离子电池内部中置入这样的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和/或第二弹性件),会降低电池的整体能量密度。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夹具,其在不降低电池的整体能量密度的情况下能够为二次电池的膨胀提供膨胀释放空间以有利于电解液渗入到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并有利于防止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断裂,同时能够对二次电池的膨胀进行限制以保持电芯的良好界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用夹具,其包括:第一刚性夹板;第二刚性夹板,与第一刚性夹板面对;以及多个紧固件,沿厚度方向将第一刚性夹板和第二刚性夹板紧固并使得二次电池在厚度方向上被夹紧在第一刚性夹板和第二刚性夹板之间。二次电池具有电芯、包装壳以及电解液。
电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隔离膜,间隔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包装壳收容电芯。电解液收容于包装壳内并浸渍电芯的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
其中,包装壳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壁部分别与电芯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外侧面之间形成两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
第一刚性夹板设置有:两个第一凸部,在宽度方向间隔开并各沿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刚性夹板的位于两个第一凸部之间的表面与所述两个第一凸部形成第一凹部,第一刚性夹板的位于两个第一凸部之间的表面作为第一凹部的底面,两个第一凸部形成第一凹部的宽度方向的侧面,第一凹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开口。
第二刚性夹板设置有:两个第二凸部,在宽度方向间隔开并各沿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刚性夹板的位于两个第二凸部之间的表面与所述两个第二凸部形成第二凹部,第二刚性夹板的位于两个第二凸部之间的表面作为第二凹部的底面,两个第二凸部形成第二凹部的宽度方向的侧面,第二凹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开口。
各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在厚度方向上被夹紧在对应的一个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之间,以使二次电池在厚度方向上被夹紧在第一刚性夹板和第二刚性夹板之间。
所述多个紧固件位于被夹紧在第一刚性夹板和第二刚性夹板之间的二次电池的包装壳的外侧。
当二次电池膨胀时,二次电池的包装壳在厚度方向上分别向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膨胀突出并分别接触第一凹部的底面和第二凹部的底面,以使二次电池的膨胀受到第一凹部的底面和第二凹部的底面的限制并避免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断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中,由于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设置,在厚度方向上被夹紧在第一刚性夹板和第二刚性夹板之间的二次电池在循环的初期,因为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膨胀及电池内部产气,二次电池发生膨胀进而导致包装壳膨胀,而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提供二次电池2膨胀的释放空间,使得二次电池膨胀的应力得到释放,包装壳的膨胀使得包装壳内留有部分空间出来,有利于包装壳内部的电解液更好地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地浸润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从而避免了背景技术中刚性平板夹得太紧不利于电解液渗入到极片当中的缺陷,由此使得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增加;此外,二次电池内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在循环初期的膨胀力比较大,导致包装壳发生的膨胀变形大,膨胀的包装壳逐渐进入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直至占满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由于循环初期二次电池的膨胀已释放得较完全(在占满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时),所以能够减少或者避免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因膨胀变形的应力集中发生断裂的风险;此外,二次电池之后(可称为后期)的循环膨胀就完全受限于第一凹部的底面和第二凹部的底面的限制(即受到第一刚性夹板和第二刚性夹板的限制),从而电芯能够维持良好的界面,从而二次电池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由于二次电池初期的膨胀已得到足够的释放,故二次电池后期循环过程中的膨胀力变得不大(因为不在初期的膨胀力下累积),由二次电池的后期循环过程中也能避免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因膨胀变形的应力集中发生断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夹具的分解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同时示出了二次电池且电芯以虚线示意示出;
图2是图1的二次电池用夹具的紧固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二次电池用夹具的第一刚性夹板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二次电池用夹具的第二刚性夹板的仰视立体图;
图5是图1的二次电池用夹具的第一刚性夹板和第一条板组装在一起后的立体图;
图6是图1的二次电池用夹具的第二刚性夹板和第二条板组装在一起后的立体图;
图7是图1的二次电池用夹具的第一刚性夹板、第一条板、二次电池组装在一起后的立体图,其中,电芯以虚线示意示出;
图8是图1的二次电池用夹具的第一刚性夹板、第一条板、二次电池、第二刚性夹板以及紧固件组装在一起后的立体图;
图9是图5的一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是图6的一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1是图5的另一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2是图6的另一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3是图5的又一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4是图6的又一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5是图5的还一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6是图6的还一替代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的二次电池的放大图,其中,电芯以虚线示意示出。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二次电池用夹具 1312第一柱部
11第一刚性夹板 132第二螺栓
111第一凸部 1321第二头部
112表面 1322第二柱部
113第一凹槽 133空心定位柱
114第一定位孔 14第一条板
R11第一凹部 15第二条板
12第二刚性夹板 2二次电池
121第二凸部 21电芯
122表面 211外侧面
123第二凹槽 22包装壳
124第二定位孔 221壁部
R12第二凹部 222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
13紧固件 L长度方向
131第一螺栓 W宽度方向
1311第一头部 T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夹具。
参照图1至图17,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包括:第一刚性夹板11;第二刚性夹板12,与第一刚性夹板11面对;以及多个紧固件13,沿厚度方向T将第一刚性夹板11和第二刚性夹板12紧固并使得二次电池2在厚度方向T上被夹紧在第一刚性夹板11和第二刚性夹板12之间。
二次电池2包括电芯21、包装壳22以及电解液(未示出)。电芯21包括:正极极片(未示出);负极极片(未示出);隔离膜(未示出),间隔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包装壳22收容电芯21。电解液收容于包装壳22内并浸渍电芯21的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
包装壳22在宽度方向W上的两个壁部221分别与电芯21在宽度方向W上的两个外侧面211之间形成两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
第一刚性夹板11设置有:两个第一凸部111,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并各沿长度方向L延伸,第一刚性夹板11的位于两个第一凸部111之间的表面112与所述两个第一凸部111形成第一凹部R11,第一刚性夹板11的位于两个第一凸部111之间的表面112作为第一凹部R11的底面,两个第一凸部111形成第一凹部R11的宽度方向W的侧面,第一凹部R11在长度方向L上的两端侧开口。
第二刚性夹板12设置有:两个第二凸部121,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并各沿长度方向L延伸,第二刚性夹板12的位于两个第二凸部121之间的表面122与所述两个第二凸部121形成第二凹部R12,第二刚性夹板12的位于两个第二凸部121之间的表面122作为第二凹部R12的底面,两个第二凸部121形成第二凹部R12的宽度方向W的侧面,第二凹部R12在长度方向L上的两端侧开口。
各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在厚度方向T上被夹紧在对应的一个第一凸部111和第二凸部121之间,以使二次电池2在厚度方向T上被夹紧在第一刚性夹板11和第二刚性夹板12之间。
所述多个紧固件13位于被夹紧在第一刚性夹板11和第二刚性夹板12之间的二次电池2的包装壳22的外侧。
当二次电池2膨胀时,二次电池2的包装壳22在厚度方向T上分别向第一凹部R11和第二凹部R12膨胀突出并分别接触第一凹部R11的底面和第二凹部R12的底面,以使二次电池2的膨胀受到第一凹部R11的底面和第二凹部R12的底面的限制并避免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断裂。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由于二次电池用夹具1设置在二次电池2外,从而未对二次电池2本身像现有技术那样设置弹性件,所以二次电池2本身的整体能量密度未有任何降低。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由于第一凹部R11和第二凹部R12的设置,在厚度方向T上被夹紧在第一刚性夹板11和第二刚性夹板12之间的二次电池2在循环的初期,因为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膨胀及电池2内部产气,二次电池2发生膨胀进而导致包装壳22膨胀,而第一凹部R11和第二凹部R12提供二次电池2膨胀的释放空间,使得二次电池2膨胀的应力得到释放,包装壳22的膨胀使得包装壳内留有部分空间出来,有利于包装壳22内部的电解液更好地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地浸润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从而避免了背景技术中刚性平板夹得太紧不利于电解液渗入到极片当中的缺陷,由此使得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增加;此外,二次电池2内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在循环初期的膨胀力比较大,导致包装壳22发生的膨胀变形大,膨胀的包装壳22逐渐进入到第一凹部R11和第二凹部R12、直至占满第一凹部R11和第二凹部R12,由于循环初期二次电池2的膨胀已释放得较完全(在占满第一凹部R11和第二凹部R12时),所以能够减少或者避免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因膨胀变形的应力集中发生断裂的风险;此外,二次电池2之后(可称为后期)的循环膨胀就完全受限于第一凹部R11的底面和第二凹部R12的底面的限制(即受到第一刚性夹板11和第二刚性夹板12的限制),从而电芯21能够维持良好的界面,从而二次电池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由于二次电池2初期的膨胀已得到足够的释放,故二次电池2后期循环过程中的膨胀力变得不大(因为不在初期的膨胀力下累积),由二次电池2的后期循环过程中也能避免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因膨胀变形的应力集中发生断裂的风险。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在一实施例中,紧固件13沿厚度方向T将第一刚性夹板11和第二刚性夹板12紧固并使得二次电池2在厚度方向T上被夹紧在第一刚性夹板11和第二刚性夹板12之间时,所述两个第一凸部111和所述两个第二凸部121均不变形。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在一实施例中,紧固件13沿厚度方向T将第一刚性夹板11和第二刚性夹板12紧固并使得二次电池2在厚度方向T上被夹紧在第一刚性夹板11和第二刚性夹板12之间时,所述两个第一凸部111和所述两个第二凸部121均能够变形;所述两个第一凸部111和所述两个第二凸部121的最大变形确保第一凹部R11和第二凹部R12存在并避免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断裂。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6、图9至图17,对于包装壳22的宽度方向W上的各侧:各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的宽度为W222;各第一凸部111的宽度为W111;各第二凸部121的宽度为W121;其中,W111≤W222,W121≤W222,且W111=W121或W111≠W121。应注意的是,包装壳22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侧上的W222可不同也可相同,同样地包装壳22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侧的W111可不同也可相同,同样地包装壳22的宽度方向W上的两侧的W121可不同也可相同,只要在包装壳22的宽度方向W上的各侧满足上述关系即可。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5,第一刚性夹板11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113,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并各沿长度方向L延伸。二次电池用夹具1还包括:两个第一条板14,各第一条板14收容于对应一个第一凹槽113中,且各第一条板14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一凹槽113,各第一条板14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一凹槽113的部分形成第一凸部111,各第一条板14沿长度方向L的跨度对应一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的全长度。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3,第一刚性夹板11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113,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并各沿长度方向L延伸。二次电池用夹具1还包括:多个第一条板14,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13对应收容至少两个第一条板14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条板14沿长度方向L的跨度对应一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的全长度,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条板14中的各第一条板14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一凹槽113且各第一条板14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一凹槽113的部分形成第一凸部111。在图13中,上部的第一凹槽113收容三个第一条板14,此时第一凸部111为三个且一起形成第一凹部R11的侧面;下部的第一凹槽113为了便于说明起见而未收容任何第一条板14。换句话说,下部的第一凹槽113可以与上部的第一凹槽113一样收容至少两个第一条板14,也可以仅收容一个第一条板14且该一个第一条板14沿长度方向L的跨度对应一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的全长度。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5,第一刚性夹板11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113,成两排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并各排沿长度方向L延伸。二次电池用夹具1还包括:多个第一条板14,各第一条板14收容于对应排的一个第一凹槽113中,且各第一条板14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一凹槽113,各第一条板14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一凹槽113的部分形成第一凸部111,各排第一凹槽113收容的第一条板14沿长度方向L的跨度对应一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的全长度。在图15中,为了清楚起见,下方的一排第一凹槽113未安装有第一条板14。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1,第一凸部111由第一刚性夹板11一体形成。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凸部111呈分段式。在图11中,下部的三个第一凸部111呈分段式。在一实施例中,各第一凸部111可呈非分段式。在图9中,两个第一凸部111均呈非分段式,而在图11中,上部的第一凸部111呈非分段式,下部的第一凸部111呈分段式。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凸部111沿厚度方向W的厚度一致。第一凸部111沿厚度方向W的厚度一致能够便于准确控制和计算第一凹部R11的容积。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6,第二刚性夹板12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123,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并各沿长度方向L延伸。二次电池用夹具1还包括:两个第二条板15,各第二条板15收容于对应一个第二凹槽123中,且各第二条板15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二凹槽123,各第二条板15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二凹槽123的部分形成一个第二凸部121,各第二条板15沿长度方向L的跨度对应一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的全长度。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4,第二刚性夹板12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123,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并各沿长度方向L延伸。二次电池用夹具1还包括:多个第二条板15,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23对应收容至少两个第二条板15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条板15沿长度方向L的跨度对应一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的全长度,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条板15中的各第二条板15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二凹槽123且各第二条板15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二凹槽123的部分形成一个第二凸部121。在图14中,下部的第二凹槽123收容三个第二条板15,此时第二凸部121为三个且一起形成第二凹部R12的侧面;上部的第二凹槽123为了便于说明起见而未收容任何第二条板15。换句话说,上部的第二凹槽123可以与下部的第二凹槽123一样收容至少两个第二条板15,也可以仅收容一个第二条板15且该一个第二条板15沿长度方向L的跨度对应一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的全长度。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6,第二刚性夹板12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123,成两排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并各排沿长度方向L延伸。二次电池用夹具1还包括:多个第二条板15,各第二条板15收容于对应排的一个第二凹槽123中,且各第二条板15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二凹槽123,各第二条板15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二凹槽123的部分形成第二凸部121,各排第二凹槽123收容的第二条板15沿长度方向L的跨度对应一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的全长度。在图16中,为了清楚起见,上方的一排第二凹槽123未安装有第二条板15。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0和图12,第二凸部121由第二刚性夹板12一体形成。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凸部121可呈分段式。在图12中,上部的三个第二凸部121呈分段式。在一实施例中,各第二凸部121可呈非分段式。在图10中,两个第二凸部121均呈非分段式,而在图12中,下部的第二凸部121呈非分段式。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凸部121沿厚度方向W的厚度一致。第二凸部121沿厚度方向W的厚度一致能够便于控制和计算第二凹部R12的容积。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16,第一刚性夹板11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114,数量上与所述多个紧固件13数量相同。第二刚性夹板12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124,数量上与所述多个紧固件13数量相同。各紧固件13包括:第一螺栓131,具有第一头部1311和设有外螺纹的第一柱部1312;第二螺栓132,具有第二头部1321和设有外螺纹的第二柱部1322;以及空心定位柱133,设有内螺纹,插入到对应一个第一定位孔114和对应一个第二定位孔124中。第一柱部1312从第一刚性夹板11侧拧入空心定位柱133中,第二柱部1322从第二刚性夹板12侧拧入空心定位柱133中,第一头部1311压紧在第一刚性夹板11上而第二头部1321压紧在第二刚性夹板12上、并经由第一刚性夹板11的所述两个第一凸部111和第二刚性夹板12的所述两个第二凸部121对两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施加夹紧力。在这种结构下,所述夹紧力根据第一柱部1312和第二柱部1322拧入空心定位柱133中的量确定。通过准确控制第一柱部1312和第二柱部1322拧入空心定位柱133中的量,能够准确控制所施加的夹紧力。当然紧固件13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采用螺栓和螺母的方式进行紧固。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二次电池2可为锂离子电池、锌离子电池或钠离子电池。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二次电池2为动力电池。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中,二次电池2的包装壳22可为刚性外壳。刚性外壳可为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可为钢外壳或铝质外壳。
最后说明的是,尽管本发明很容易具有多种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示出在附图中且本文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的具体实施例,同时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本发明的原理的一个示例,且不意欲将本发明限制于本文所示出的图样及所说明的内容。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本文所公开的特征可组合在一起,以形成出于简要目的未另外示出的其他组合。

Claims (10)

1.一种二次电池用夹具(1),包括:
第一刚性夹板(11);
第二刚性夹板(12),与第一刚性夹板(11)面对;以及
多个紧固件(13),沿厚度方向(T)将第一刚性夹板(11)和第二刚性夹板(12)紧固并使得二次电池(2)在厚度方向(T)上被夹紧在第一刚性夹板(11)和第二刚性夹板(12)之间;
其中,
二次电池(2)具有:
电芯(21),包括:
正极极片;
负极极片;以及
隔离膜,间隔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
包装壳(22),收容电芯(21);以及
电解液,收容于包装壳(22)内并浸渍电芯(21)的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
其特征在于,
包装壳(22)在宽度方向(W)上的两个壁部(221)分别与电芯(21)在宽度方向(W)上的两个外侧面(211)之间形成两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
第一刚性夹板(11)设置有:两个第一凸部(111),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并各沿长度方向(L)延伸,第一刚性夹板(11)的位于两个第一凸部(111)之间的表面(112)与所述两个第一凸部(111)形成第一凹部(R11),第一刚性夹板(11)的位于两个第一凸部(111)之间的表面(112)作为第一凹部(R11)的底面,两个第一凸部(111)形成第一凹部(R11)的宽度方向(W)的侧面,第一凹部(R11)在长度方向(L)上的两端侧开口;
第二刚性夹板(12)设置有:两个第二凸部(121),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并各沿长度方向(L)延伸,第二刚性夹板(12)的位于两个第二凸部(121)之间的表面(122)与所述两个第二凸部(121)形成第二凹部(R12),第二刚性夹板(12)的位于两个第二凸部(121)之间的表面(122)作为第二凹部(R12)的底面,两个第二凸部(121)形成第二凹部(R12)的宽度方向(W)的侧面,第二凹部(R12)在长度方向(L)上的两端侧开口;
各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在厚度方向(T)上被夹紧在对应的一个第一凸部(111)和第二凸部(121)之间,以使二次电池(2)在厚度方向(T)上被夹紧在第一刚性夹板(11)和第二刚性夹板(12)之间;
所述多个紧固件(13)位于被夹紧在第一刚性夹板(11)和第二刚性夹板(12)之间的二次电池(2)的包装壳(22)的外侧;
当二次电池(2)膨胀时,二次电池(2)的包装壳(22)在厚度方向(T)上分别向第一凹部(R11)和第二凹部(R12)膨胀突出并分别接触第一凹部(R11)的底面和第二凹部(R12)的底面,以使二次电池(2)的膨胀受到第一凹部(R11)的底面和第二凹部(R12)的底面的限制并避免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断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其特征在于,
第一刚性夹板(11)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113),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并各沿长度方向(L)延伸;
二次电池用夹具(1)还包括:
两个第一条板(14),各第一条板(14)收容于对应一个第一凹槽(113)中,且各第一条板(14)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一凹槽(113),各第一条板(14)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一凹槽(113)的部分形成第一凸部(111),各第一条板(14)沿长度方向(L)的跨度对应一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的全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其特征在于,
第一刚性夹板(11)设置有:两个第一凹槽(113),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并各沿长度方向(L)延伸;
二次电池用夹具(1)还包括:
多个第一条板(14),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13)对应收容至少两个第一条板(14)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条板(14)沿长度方向(L)的跨度对应一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的全长度,所述至少两个第一条板(14)中的各第一条板(14)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一凹槽(113)且各第一条板(14)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一凹槽(113)的部分形成第一凸部(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其特征在于,
第一刚性夹板(11)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113),成两排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并各排沿长度方向(L)延伸;
二次电池用夹具(1)还包括:
多个第一条板(14),各第一条板(14)收容于对应排的一个第一凹槽(113)中,且各第一条板(14)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一凹槽(113),各第一条板(14)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一凹槽(113)的部分形成第一凸部(111),各排第一凹槽(113)收容的第一条板(14)沿长度方向(L)的跨度对应一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的全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其特征在于,第一凸部(111)沿厚度方向(W)的厚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其特征在于,
第二刚性夹板(12)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123),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并各沿长度方向(L)延伸;
二次电池用夹具(1)还包括:
两个第二条板(15),各第二条板(15)收容于对应一个第二凹槽(123)中,且各第二条板(15)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二凹槽(123),各第二条板(15)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二凹槽(123)的部分形成一个第二凸部(121),各第二条板(15)沿长度方向(L)的跨度对应一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的全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其特征在于,
第二刚性夹板(12)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123),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并各沿长度方向(L)延伸;
二次电池用夹具(1)还包括:
多个第二条板(15),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23)对应收容至少两个第二条板(15)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条板(15)沿长度方向(L)的跨度对应一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的全长度,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条板(15)中各第二条板(15)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二凹槽(123)且各第二条板(15)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二凹槽(123)的部分形成一个第二凸部(1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其特征在于,
第二刚性夹板(12)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123),成两排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并各排沿长度方向(L)延伸;
二次电池用夹具(1)还包括:
多个第二条板(15),各第二条板(15)收容于对应排的一个第二凹槽(123)中,且各第二条板(15)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二凹槽(123),各第二条板(15)突出于对应一个第二凹槽(123)的部分形成第二凸部(121),各排第二凹槽(123)收容的第二条板(15)沿长度方向(L)的跨度对应一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的全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其特征在于,第二凸部(121)沿厚度方向(W)的厚度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夹具(1),其特征在于,
第一刚性夹板(11)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孔(114),数量上与所述多个紧固件(13)数量相同;
第二刚性夹板(12)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孔(124),数量上与所述多个紧固件(13)数量相同;
各紧固件(13)包括:
第一螺栓(131),具有第一头部(1311)和设有外螺纹的第一柱部(1312);
第二螺栓(132),具有第二头部(1321)和设有外螺纹的第二柱部(1322);以及
空心定位柱(133),设有内螺纹,插入到对应一个第一定位孔(114)和对应一个第二定位孔(124)中;
第一柱部(1312)从第一刚性夹板(11)侧拧入空心定位柱(133)中,第二柱部(1322)从第二刚性夹板(12)侧拧入空心定位柱(133)中,第一头部(1311)压紧在第一刚性夹板(11)上而第二头部(1321)压紧在第二刚性夹板(12)上、并经由第一刚性夹板(11)的所述两个第一凸部(111)和第二刚性夹板(12)的所述两个第二凸部(121)对两个包装壳宽侧间隔部分(222)施加夹紧力。
CN201510408041.9A 2015-07-13 2015-07-13 二次电池用夹具 Active CN1063406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8041.9A CN106340685B (zh) 2015-07-13 2015-07-13 二次电池用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08041.9A CN106340685B (zh) 2015-07-13 2015-07-13 二次电池用夹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0685A CN106340685A (zh) 2017-01-18
CN106340685B true CN106340685B (zh) 2018-09-14

Family

ID=57826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08041.9A Active CN106340685B (zh) 2015-07-13 2015-07-13 二次电池用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406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6459B (zh) * 2017-08-31 2021-09-10 陈伟景 一种设有角度改变装置的mesh自组网便携式基站
CN107607750A (zh) * 2017-10-09 2018-01-19 力信(江苏)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测试用夹持工装
CN108539278A (zh) * 2018-04-02 2018-09-14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池制造夹具、软包电池注液方法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4310A (zh) * 2011-09-27 2012-03-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装置
CN202585567U (zh) * 2012-03-20 2012-12-05 杭州乐荣有量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锂电池组的自调夹紧装置
CN203690375U (zh) * 2013-12-20 2014-07-02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的夹具
CN204809353U (zh) * 2015-07-13 2015-11-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用夹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59471A (ja) * 2001-08-20 2003-02-28 Sony Corp 電池用収容体
DE102007004567A1 (de) * 2007-01-30 2008-07-31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mit wenigstens einer elektrochemischen Zelle
JP6524053B2 (ja) * 2013-03-14 2019-06-05 エネヴェー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電気化学セルスタックのためのクランプ装置
JP6166994B2 (ja) * 2013-09-24 2017-07-1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組電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4310A (zh) * 2011-09-27 2012-03-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装置
CN202585567U (zh) * 2012-03-20 2012-12-05 杭州乐荣有量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锂电池组的自调夹紧装置
CN203690375U (zh) * 2013-12-20 2014-07-02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的夹具
CN204809353U (zh) * 2015-07-13 2015-11-2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用夹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40685A (zh)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74923B2 (ja) 蓄電装置
EP3331083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assembly
CN106340685B (zh) 二次电池用夹具
CN204809353U (zh) 二次电池用夹具
US9768465B2 (en) Battery module
CN103178285A (zh) 燃料电池组
US9806369B2 (en) Fuel cell stack assembly
KR20160135910A (ko) 연료전지용 다공성 분리판
CN209401756U (zh) 二次电池和电池模组
EP4300663A1 (en) Battery
CN216563345U (zh) 隔热结构及电池组
CN211265523U (zh) 一种锂电池封装结构
EP4102622A1 (en) Battery case, battery, battery pack, battery module, and vehicle
JP5393181B2 (ja) 密閉式角形電池および密閉式角形電池の組立方法
CN220065951U (zh) 一种锂电池模组的组合架
JPS63205060A (ja) 燃料電池
KR101845138B1 (ko) 기밀성과 조립성을 향상시킨 레독스 흐름전지
CN219419299U (zh) 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JP6148956B2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219067013U (zh) 电池
CN219350321U (zh) 单体电池及电池包
CN114464830B (zh) 一种燃料电池端板以及燃料电池
CN216928887U (zh) 电芯注液夹具
CN215184072U (zh) 负极片及具有其的电池
CN217280888U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绝缘板及燃料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