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5368A - 穿戴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穿戴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25368A
CN106325368A CN201510366810.3A CN201510366810A CN106325368A CN 106325368 A CN106325368 A CN 106325368A CN 201510366810 A CN201510366810 A CN 201510366810A CN 106325368 A CN106325368 A CN 106325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w
groove
fastener
pressing piece
buckl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668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25368B (zh
Inventor
黄昱诚
庄少棋
吴圣文
吴宗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3668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253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25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5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253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53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包括机体、穿戴件以及卡扣结构。机体具有第一卡槽。穿戴件具有第二卡槽。卡扣结构设置在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其中一者内。卡扣结构包括彼此连接的按压件与卡扣件,其中卡扣件适于扣合至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另一者,使机体与穿戴件组装在一起,而按压件适于接受外力而沿垂直轴向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内移动,并带动卡扣件沿水平轴向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内移动,以解除扣合机体与穿戴件。本发明的穿戴式电子装置适于透过较为简易的组装与拆卸方式更换穿戴件。

Description

穿戴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产业日益发达,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电脑(notebook,NB)、平板电脑(tablet PC)与智能手机(smart phone)等电子产品已频繁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电子装置的类型与使用功能越来越多元,便利性与实用性让这些电子装置更为普及,其可依据使用者需求而用于不同用途。举例而言,因应科技微型化技术的进展与健康意识的抬头,穿戴式电子装置,例如是智能手表(smart watch),可佩带于使用者身上而提供便利性,故其相关技术亦逐渐快速发展且技术趋于成熟。
以智能手表为例,穿戴式电子装置大致上包括机体以及穿戴件,机体为穿戴式电子装置的主要部分,其可用于执行相关操作,而穿戴件则用于将机体固定于使用者身上,例如是配置在手腕上。借此,常见的穿戴式电子装置产品化后,其机体与穿戴件都为不可拆卸结构。为使穿戴式电子装置可依据需求更换穿戴件,其亦可在机体上设置卡扣来扣合穿戴件,但上述组装与拆卸动作通常还需搭配额外的工具使用,不利于使用者自行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其适于透过较为简易的组装与拆卸方式更换穿戴件。
本发明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包括机体、穿戴件以及卡扣结构。机体具有第一卡槽。穿戴件具有第二卡槽。卡扣结构设置在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其中一者内。卡扣结构包括彼此连接的按压件与卡扣件。卡扣件适于扣合至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另一者,使机体与穿戴件组装在一起,而按压件适于接受外力而沿垂直轴向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内移动,并带动卡扣件沿垂直于垂直轴向的水平轴向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内移动,以解除扣合机体与穿戴件。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穿戴式电子装置中,卡扣结构可设置在机体的第一卡槽或穿戴件的第二卡槽内,并通过其卡扣件扣合于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另一者,而使机体与穿戴件组装在一起。当使用者欲拆卸穿戴件与机体时,使用者可施力于按压件,使其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内移动,并带动卡扣件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内移动,以解除扣合机体与穿戴件。据此,本发明的穿戴式电子装置适于透过较为简易的组装与拆卸方式更换穿戴件。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穿戴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穿戴式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3至图5是图2的穿戴式电子装置的多个操作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2的穿戴式电子装置于A-A’剖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2的穿戴式电子装置于B-B’剖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穿戴式电子装置;
110:机体;
112:第一卡槽;
112a、112b:端口;
114:底部;
116:侧部;
120:按压件;
122:第二斜面;
124:引导凸部;
126:开口;
130:卡扣件;
132:第一斜面;
134:第三斜面;
136:引导凹部;
136a:第四斜面;
138:延伸段;
140:穿戴件;
142:第二卡槽;
144:环形外框;
146:穿戴部;
148:引导部;
150:复位件;
D1:垂直轴向;
D2:水平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穿戴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穿戴式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3至图5是图2的穿戴式电子装置的多个操作状态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先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穿戴式电子装置100包括机体110、卡扣结构(包括按压件120、卡扣件130)以及穿戴件140。机体110包括未示出的处理单元、电路板、电池、显示面板、触控面板或者其他适用的电子组件,且上述电子组件配置在机壳内,藉以执行相关功能。穿戴件140可拆卸地组装至机体110上,使穿戴式电子装置100借此佩带于使用者身上。举例而言,穿戴式电子装置100例如是智能手表(smartwatch),机体110例如是其表体,而穿戴件140例如是其外框与表带,但本发明并不限制穿戴式电子装置100种类以及机体110与穿戴件140的类型。所述机体110与穿戴件140可依据需求组装或拆卸,而上述组装与拆卸动作可进一步通过卡扣结构(包括按压件120与卡扣件130)达成。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机体110具有第一卡槽112,位在机体110的底部114与侧部116。类似地,穿戴件140包括第二卡槽142,位在穿戴件140的内侧。第一卡槽112与第二卡槽142互相对应。其中,卡扣结构包括彼此连接的按压件120与卡扣件130。卡扣结构设置在第一卡槽112与第二卡槽142的其中一者内,并适于卡扣至第一卡槽112与第二卡槽142的另一者内,使机体110与穿戴件140组装在一起。
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卡扣结构(包括按压件120与卡扣件130)设置在第一卡槽112内,而适于卡扣至第二卡槽142。更进一步地说,第一卡槽112具有两端口112a与112b,分别对应于机体110的底部114与侧部116。按压件120配置在第一卡槽112的端口112a而对应于机体110的底部114。卡扣件130配置在第一卡槽112的另一端口112b而对应于机体110的侧部116。按压件120可在端口112a内沿垂直轴向D1移动,而卡扣件130可在端口112b内沿水平轴向D2移动,且按压件120与卡扣件130彼此连动。借此,第一卡槽112可视为是呈现L型,而按压件120与卡扣件130分别配置在第一卡槽112的端口112a与112b内,并分别对应于底部114与侧部116,使按压件120与卡扣件130可在彼此垂直的垂直轴向D1与水平轴向D2上彼此连动。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卡扣结构还包括复位件150,配置在按压件130与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112或第二卡槽142之间,本实施例是以将复位件150配置在按压件130与第一卡槽112之间。所述复位件150例如是弹簧,但本发明不限制其种类与数量,其可依据需求调整。复位件150在按压件120沿垂直轴向D1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112或第二卡槽142内(例如是第一卡槽112)内移动时累积复位力,并通过释放复位力带动按压件120沿垂直轴向D1反向复位。
借此,在本实施例中,卡扣件130适于扣合至第一卡槽112与第二卡槽142中相对于卡扣结构所在处的另一者(例如是第二卡槽142),使机体110与穿戴件140组装在一起,而按压件120适于接受外力而沿垂直轴向D1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112或第二卡槽142(例如是第一卡槽112)内移动,并带动卡扣件130沿垂直于垂直轴向D1的水平轴向D2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112或第二卡槽142(例如是第一卡槽112)内移动,以解除扣合机体110与穿戴件140。
更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的穿戴件140包括环形外框144与两穿戴部146(示出于图1)。两穿戴部146例如是表带,其对应配置在环形外框144的相对两外侧,但本发明并不限制穿戴部146的数量与类型。其中,第一卡槽112位于机体110的外侧,而第二卡槽142位于环形外框144的内侧。借此,机体110适于配置在环形外框144内,并通过卡扣件130扣合第二卡槽142而组装至穿戴件140上。待使用者欲将穿戴件140从机体110上拆卸时,只需施力于按压件120,即可带动卡扣件130解除扣合于穿戴件140。
在本实施例中,将按压件120与卡扣件130分别设置在机体110的底部114与侧部116的目的在于,当穿戴件140组装至机体110时,穿戴件140以环形外框144环绕机体110的侧部116,而机体110相对于底部114的顶部(未示出)则配置有显示面板或触控面板等输入输出接口作为操作区。借此,将卡扣件130配置在侧部116,使卡扣件130可对应扣合于位在穿戴件140的环形外框144内侧的第二卡槽142上,使穿戴件140以环形外框144环绕机体110的侧部116。将按压件120配置在底部114,使按压件120可在使用者将穿戴式电子装置100从身上取下后施力于其上而进行拆卸动作,而按压件120的设置不影响侧部116的扣合动作以及顶部的操作动作。借此,彼此连动的按压件120与卡扣件130需以呈现L型并分别在底部114与侧部116具有端口112a与112b的第一卡槽112容置,其中按压件120受到端口112a的限制而仅能沿垂直轴向D1移动,而卡扣件130受到端口112b的限制而仅能沿水平轴向D2移动。
上述有关第一卡槽112与第二卡槽142的设计(例如第一卡槽112呈现L状而具有两端口112a与112b)亦可对调,使卡扣结构(包括按压件120、卡扣件130与复位件150)调整为配置在第二卡槽142内而用于扣合至第一卡槽112,同样具有通过卡扣结构将机体110与穿戴件140组装在一起的作用。以下将以图1与图2依序撘配图3至图5说明前述机体110与穿戴件140的组装与拆卸动作。本实施例的后续组装与拆卸动作是以将卡扣结构(包括按压件120、卡扣件130与复位件150)配置在第一卡槽112并扣合至第二卡槽142为例作为说明,但卡扣结构亦可配置在第二卡槽142,且其扣合至第一卡槽112的流程亦类似于以下动作。
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位在第一卡槽112的端口112a内的按压件120与机体110的底部114齐平(如图3所示),并适于沿垂直轴向D1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借此,按压件120的配置并不影响穿戴式电子装置100佩带于使用者身上,且其可通过使用者以手指施力按压而简单操作。相对地,位在第一卡槽112的端口112b内的卡扣件130凸出于机体110的侧部116(如图3所示),并适于通过按压件120的带动而沿水平轴向D2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借此,凸出于侧部116的卡扣件130可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而允许穿戴件140的环形外框144通过侧部116,而后再度往第一卡槽112外移动而扣合于穿戴件140的第二卡槽142上。将卡扣件130移动至第一卡槽112内的动作可通过使用者以穿戴件140推动或施力于按压件120连动达成,使穿戴件140得以组装至机体110上或从机体110上拆卸。
借此,在本实施例中,当穿戴件140组装于机体110上时,穿戴件140首先沿垂直轴向D1接近机体110,并推动凸出于侧部116的卡扣件130。受到推动的卡扣件130因端口112b的限位而沿水平轴向D2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直至卡扣件130完全移入第一卡槽112并允许穿戴件140的环形外框144通过侧部116,其过程如图3至图4所示。卡扣件130沿水平轴向D2往第一卡槽112内侧移动时可能因公差或结构配置因素,而稍微陷入容置复位件150所在的空间中(即第一卡槽112底部)。此时,卡扣件130朝向内部产生些微翻转,使其质心可能不完全沿水平轴向D2移动,但此种偏离水平轴向D2的情形小而可忽略,故整体上卡扣件130的移动仍可视为沿水平轴向D2移动。
在卡扣件130受到穿戴件140推动的同时,连接至卡扣件130的按压件120在未受到按压的情况下亦被卡扣件130带动,且因端口112a的限位而沿垂直轴向D1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进而推动复位件150累积复位力。换言之,虽然按压件120未受到按压,但由于按压件120与卡扣件130彼此连接,而具有连动关系,故当卡扣件130受到推动而沿水平轴向D2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时,按压件120也连动地沿垂直轴向D1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并同时推动位在第一卡槽112内的复位件150累积复位力。所述复位力恒驱动按压件120沿垂直轴向D1往第一卡槽112外移动,但在此阶段受限于穿戴件140抵靠卡扣件130而使按压件120未受到复位力的驱动。
接着,当穿戴件140移动至第二卡槽142对应于配置在第一卡槽112内的卡扣件130时,穿戴件140不再抵靠卡扣件130,而解除限制卡扣件130与按压件120的移动,故复位件150可通过释放复位力而带动按压件120沿垂直轴向D1反向复位,而按压件120可同步带动卡扣件130沿水平轴向D2移动,其过程如图4至图5所示。亦即,穿戴件140可通过推动卡扣件130沿水平轴向D2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而轻易组装至机体110上,而后受到穿戴件140推动而移动至第一卡槽112内的卡扣件130可通过复位件150的复位力以及按压件120的连动而自动地沿水平轴向D2往第一卡槽112外移动,进而嵌合于第二卡槽142内,使穿戴件140组装于机体110上而构成穿戴式电子装置100。
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穿戴件140具有邻近第二卡槽142的引导部148,而卡扣件130具有朝向第一卡槽112外并对应于引导部148的第一斜面132。当穿戴件140沿垂直轴向D1相对于卡扣件130移动时,引导部148沿第一斜面132移动,并推动卡扣件130沿水平轴向D2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由此可知,通过第一斜面132的设计,穿戴件140沿垂直轴向D1的运动可转换为卡扣件130沿水平轴向D2的运动。在引导部148离开第一斜面132后,卡扣件130即对应于第二卡槽142,故卡扣件130可通过按压件120与复位件150的带动而沿水平轴向D2反向往第一卡槽112外移动,并扣合于第二卡槽142上。类似地,在卡扣结构(包括按压件120、卡扣件130与复位件150)设置在第二卡槽142的实施例中,机体110亦可设置有邻近第一卡槽112的引导部,以在穿戴件140与机体110组装时沿卡扣件130的第一斜面132推动卡扣件130往第二卡槽142内移动,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再者,请参考图6,其中图6是图2的穿戴式电子装置于A-A’剖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按压件120具有对应于卡扣件130的第二斜面122,而卡扣件130具有对应于按压件120的第三斜面134。第二斜面122与第三斜面134彼此对应,其中第二斜面122与第三斜面134可紧密配合,亦可具有些微间距。当卡扣件130受到穿戴件140的推动而沿水平轴向D2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时,第三斜面134接近第二斜面122至推动第二斜面122,以带动按压件120沿垂直轴向D1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并推动复位件150累积复位力。当复位件150带动按压件120沿垂直轴向D1反向复位时,第二斜面122推动第三斜面134,使按压件120带动卡扣件130沿水平轴向D2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112外移动。换言之,卡扣件130通过按压件120与复位件150的带动而往第一卡槽112外移动的动作可通过第二斜面122推动第三斜面134达成。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斜面122与第三斜面134的设计,卡扣件130沿水平轴向D2往第一卡槽112内外移动的运动可转换为按压件120沿垂直轴向D1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并推动复位件150累积复位力的运动,而按压件120通过复位件150沿垂直轴向D1反向复位的运动亦可转换为卡扣件130沿水平轴向D2反向往第一卡槽112外移动的运动。类似地,在卡扣结构(包括按压件120、卡扣件130与复位件150)设置在第二卡槽142的实施例中,卡扣件130通过按压件120与复位件150的带动而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二卡槽142外移动的动作可通过第二斜面122推动第三斜面134达成,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类似地,当使用者欲将穿戴件140从机体110上移除时,使用者可通过施力于按压件120而依照图5至图3的顺序将穿戴件140从机体110上移除。具体而言,请参考图2、图3至图5以及图7,其中图7是图2的穿戴式电子装置于B-B’剖线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按压件120具有朝向卡扣件130凸出的引导凸部124,而卡扣件130具有对应于引导凸部124的引导凹部136。引导凸部124嵌合于引导凹部136内。再者,按压件120具有开口126,而引导凸部124位在开口126的一侧。卡扣件130具有延伸段138,而引导凹部136位在延伸段138上。延伸段138穿入开口126,且引导凸部124嵌合于引导凹部136内,使按压件120与卡扣件130彼此嵌合在一起。
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引导凹部136具有第四斜面136a,对应于引导凸部124。当按压件120接受外力而沿垂直轴向D1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112内移动时,引导凸部124沿第四斜面136a移动,并推动卡扣件130沿水平轴向D2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112内移动。由此可知,卡扣件130以延伸段138穿入开口126而组装至按压件120上,且按压件120更进一步以引导凸部124嵌合至引导凹部136内,使卡扣件130与按压件120具有连动关系。
如此,按压件120适于在接受外力而沿垂直轴向D1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112内移动时以引导凸部124沿第四斜面136a移动而推动引导凹部136,进而带动卡扣件130沿水平轴向D2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112内移动。亦即,卡扣件130与按压件120的连动可通过引导凸部124与引导凹部136达成,而通过第四斜面136a的设计,按压件120沿垂直轴向D1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112内移动的运动可转换为卡扣件130沿水平轴向D2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112内移动的运动。类似地,在卡扣结构(包括按压件120、卡扣件130与复位件150)设置在第二卡槽142的实施例中,卡扣件130与按压件120的连动可通过引导凸部124与引导凹部136达成,而通过第四斜面136a的设计,按压件120沿垂直轴向D1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二卡槽142内移动的运动可转换为卡扣件130沿水平轴向D2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二卡槽142内移动的运动,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欲将固定在机体110上的穿戴件140(示出于图5)从机体110上拆卸时,使用者可施力于按压件120,使其沿垂直轴向D1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并推动复位件150累积复位力。此时,按压件120通过嵌合于引导凹部136的引导凸部124沿第四斜面136a移动而带动卡扣件130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使卡扣件130逐渐离开穿戴件140的第二卡槽142,其过程如图5至图4所示。待卡扣件130完全移入第一卡槽112内之后,卡扣件130解除卡扣于第二卡槽142上,而穿戴件140便可据此从机体110上拆卸。之后,使用者只需停止施力于按压件120,按压件120即可通过复位件150的复位力沿垂直轴向D1反向复位,并带动卡扣件130沿水平轴向D2往第一卡槽112外移动,其过程如图4至图3所示。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同前述方式,当卡扣件130受到按压件120的带动(例如通过引导凸部124与引导凹部136的设计达成)而沿水平轴向D2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时,第三斜面134接近第二斜面122。当复位件150带动按压件120沿垂直轴向D1反向复位时,第二斜面122推动第三斜面134,使按压件120带动卡扣件130沿水平轴向D2往第一卡槽112外移动。借此,卡扣件130通过按压件120与复位件150的带动而往第一卡槽112外移动的动作可通过第二斜面122推动第三斜面134达成。
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穿戴件140可在组装至机体110的过程中同时推动凸出于侧部116的卡扣件130,使其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而后通过复位件150的复位力与按压件120的带动,卡扣件130可自动地往第一卡槽112外移动而嵌合于第二卡槽142。借此,使用者仅需将穿戴件140的环形外框144推入机体110上,即可使卡扣件130自动卡扣于第二卡槽142内。此外,按压件120适于通过外力而沿垂直轴向D1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并带动卡扣件130沿水平轴向D2往第一卡槽112内移动,使卡扣件130解除扣合于第二卡槽142,而可将穿戴件140从机体110上拆卸。借此,使用者仅需施力于按压件120,即可使卡扣件130解除扣合于第二卡槽142,并将穿戴件140从机体110上拆卸下,且按压件120与卡扣件130可通过复位件150自动复位。由此可知,穿戴式电子装置100适于透过较为简易的组装与拆卸方式更换穿戴件140。类似地,在卡扣结构(包括按压件120、卡扣件130与复位件150)设置在第二卡槽142的实施例中,机体110与穿戴件140亦可通过上述作动方式与卡扣结构的上述设计而组装在一起。
再者,在本实施例中,机体110具有无缝外观面。第一卡槽112配置在无缝外观面上,而按压件120与卡扣件130配置在无缝外观面上并容置于第一卡槽112内。换言之,所述第一卡槽112并非是开设在机体110上的孔洞,而是由位在机体110外侧的凹陷区所构成。机体110具有无缝外观面,即机体110的外表面包括第一卡槽112的内侧面均呈现无缝状态。所述第一卡槽112实际上位在机体110的机壳外侧。借此,本实施例的机体110具有防水功能。此外,由于机体110的机壳呈现无缝状态,且第一卡槽112配置在无缝外观面上,故配置在第一卡槽112内的按压件120与卡扣件130实际上也位在无缝外观面上而位在机壳外侧。借此,第一卡槽112、按压件120与卡扣件130的配置并不影响机体110的防水功能。类似地,在卡扣结构(包括按压件120、卡扣件130与复位件150)设置在第二卡槽142的实施例中,第一卡槽112(用于扣合位在第二卡槽142的卡扣件130)亦可由位在机体110外侧的凹陷区所构成,使机体110具有无缝外观面。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穿戴式电子装置中,机体与穿戴件适于依据需求组装或拆卸,而上述动作可通过卡扣结构(包括按压件与卡扣件)达成。卡扣结构可设置在机体的第一卡槽或穿戴件的第二卡槽内。待使用者欲组装穿戴件与机体时,使用者可将穿戴件推入机体,以通过卡扣件扣合于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的另一者,而使机体与穿戴件组装在一起。当使用者欲拆卸穿戴件与机体时,使用者可施力于按压件,使其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内移动,并带动卡扣件往卡扣结构所在的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内移动,以解除扣合于穿戴件,且事后按压件与卡扣件可通过复位件与其连动关系自动复位。据此,本发明的穿戴式电子装置适于透过较为简易的组装与拆卸方式更换穿戴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穿戴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具有第一卡槽;
穿戴件,具有第二卡槽;以及
卡扣结构,设置在该第一卡槽与该第二卡槽的其中一者内,该卡扣结构包括彼此连接的按压件与卡扣件,其中该卡扣件适于扣合至该第一卡槽与该第二卡槽的另一者,使该机体与该穿戴件组装在一起,而该按压件适于接受外力而沿垂直轴向往该卡扣结构所在的该第一卡槽或该第二卡槽内移动,并带动该卡扣件沿垂直于该垂直轴向的水平轴向往该卡扣结构所在的该第一卡槽或该第二卡槽内移动,以解除扣合该机体与该穿戴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扣结构还包括复位件,配置在该按压件与该卡扣结构所在的该第一卡槽或该第二卡槽之间,该复位件在该按压件沿该垂直轴向往该卡扣结构所在的该第一卡槽或该第二卡槽内移动时累积复位力,并通过释放该复位力带动该按压件沿该垂直轴向反向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扣结构设置在该第一卡槽内,该复位件位于该第一卡槽与该按压件位之间,该按压件位于该第一卡槽的端口而对应于该机体的底部,该卡扣件位于该第一卡槽的另一端口而对应于该机体的侧部,并适于扣合至该穿戴件的该第二卡槽,使该机体与该穿戴件组装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戴件具有邻近该第二卡槽的引导部,而该卡扣件具有朝向该第一卡槽外并对应于该引导部的第一斜面,当该穿戴件沿该垂直轴向相对于该卡扣件移动时,该引导部沿该第一斜面移动,并推动该卡扣件沿该水平轴向往该第一卡槽内移动,在该引导部离开该第一斜面后,该卡扣件通过该按压件与该复位件的带动而沿该水平轴向反向往该第一卡槽外移动,并扣合于该第二卡槽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件具有对应于该卡扣件的至少一第二斜面,而该卡扣件具有对应于该按压件的至少一第三斜面,该第二斜面与该第三斜面彼此对应,当该复位件带动该按压件沿该垂直轴向反向复位时,该第二斜面推动该第三斜面,使该按压件带动该卡扣件沿该水平轴向往该卡扣结构所在的该第一卡槽或该第二卡槽外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件具有朝向该卡扣件凸出的引导凸部,而该卡扣件具有对应于该引导凸部的引导凹部,该引导凸部嵌合于该引导凹部内,使该按压件适于在接受该外力而沿该垂直轴向往该卡扣结构所在的该第一卡槽或该第二卡槽内移动时带动该卡扣件沿该水平轴向往该卡扣结构所在的该第一卡槽或该第二卡槽内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引导凹部具有第四斜面,对应于该引导凸部,当该按压件接受该外力而沿该垂直轴向往该卡扣结构所在的该第一卡槽或该第二卡槽内移动时,该引导凸部沿该第四斜面移动,并推动该卡扣件沿该水平轴向往该卡扣结构所在的该第一卡槽或该第二卡槽内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件具有开口,而该引导凸部位在该开口的一侧,该卡扣件具有延伸段,而该引导凹部位在该延伸段上,该延伸段穿入该开口,且该引导凸部嵌合于该引导凹部内,使该按压件与该卡扣件彼此嵌合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体具有无缝外观面,该第一卡槽配置在该无缝外观面上,而该卡扣结构配置在该无缝外观面上并容置于该第一卡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戴件包括环形外框与两穿戴部,该两穿戴部对应配置在该环形外框的相对两外侧,该第一卡槽位于该机体的外侧,而该第二卡槽位于该环形外框的内侧,该机体适于配置在该环形外框内,并通过该卡扣结构组装至该穿戴件上。
CN201510366810.3A 2015-06-29 2015-06-29 穿戴式电子装置 Active CN1063253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66810.3A CN106325368B (zh) 2015-06-29 2015-06-29 穿戴式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66810.3A CN106325368B (zh) 2015-06-29 2015-06-29 穿戴式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5368A true CN106325368A (zh) 2017-01-11
CN106325368B CN106325368B (zh) 2019-04-23

Family

ID=57723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66810.3A Active CN106325368B (zh) 2015-06-29 2015-06-29 穿戴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2536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7526A (zh) * 2020-05-26 2020-08-21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卡扣结构及手表带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20885Y (zh) * 2003-04-08 2004-06-16 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按压扣
CN1838865A (zh) * 2005-03-25 2006-09-2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带扣结构
CN101221459A (zh) * 2008-01-29 2008-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硬盘托架
CN204048338U (zh) * 2014-07-30 2014-12-31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可拆卸式的智能手表
CN104375579A (zh) * 2014-11-28 2015-02-25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20885Y (zh) * 2003-04-08 2004-06-16 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按压扣
CN1838865A (zh) * 2005-03-25 2006-09-2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带扣结构
CN101221459A (zh) * 2008-01-29 2008-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硬盘托架
CN204048338U (zh) * 2014-07-30 2014-12-31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可拆卸式的智能手表
CN104375579A (zh) * 2014-11-28 2015-02-25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7526A (zh) * 2020-05-26 2020-08-21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卡扣结构及手表带
CN111557526B (zh) * 2020-05-26 2022-01-04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卡扣结构及手表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5368B (zh) 201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50718B1 (ko)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205696106U (zh) 柔性手环
US20190137947A1 (en) Module-Driven Smartwatch
CN112000175B (zh) 外盖
TW201642081A (zh) 穿戴式電子裝置
CN103327758A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CN108595002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4667047U (zh) 智能手表
TW202022909A (zh) 鍵盤裝置
CN106325368A (zh) 穿戴式电子装置
TWM592095U (zh) 顯示裝置
CN208999777U (zh) 快拆手表结构
CN105472918B (zh) 壳体组件和终端设备
CN104866014A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扩展设备
CN104505296A (zh) 一种滚轮式组合开关
RU2624544C1 (ru) Модульное указа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мышь"
CN203627513U (zh) 用于双转轴系统的同步运动装置
CN205847349U (zh) 电池盖以及移动终端
CN202600581U (zh) 具有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
CN107396557B (zh) 用于电子装置的结合结构
CN208548929U (zh)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3366246U (zh) 新型多功能遥控鼠标
CN103137364B (zh) 按键结构
CN104731415A (zh) 一种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
CN102455744A (zh) 具有电池扣开关的笔记型计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