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5007B - 一种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25007B
CN106325007B CN201611025122.1A CN201611025122A CN106325007B CN 106325007 B CN106325007 B CN 106325007B CN 201611025122 A CN201611025122 A CN 201611025122A CN 106325007 B CN106325007 B CN 1063250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ath
polygon prism
prism light
turntable driving
direct wr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251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25007A (zh
Inventor
李显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ingsu integrated circui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INGS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INGS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INGS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251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250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25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5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25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5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383Direct write, i.e. pattern is written directly without the use of a mask by one or multiple bea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216Mask projection systems
    • G03F7/70358Scanning exposure, i.e. relative movement of patterned beam and workpiece during imaging
    • G03F7/70366Rotary scan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383Direct write, i.e. pattern is written directly without the use of a mask by one or multiple beams
    • G03F7/704Scanned exposure beam, e.g. raster-, rotary- and vector scann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属于直写曝光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主要对真空吸盘结构进行了改进,有效解决了生产小板时由于漏气而造成的吸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地,吸盘上的气孔分布为中间疏、四周密,有效杜绝了板子边缘翘起的问题,节省了气孔数量,减少了成本。本发明的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可生产超大板;且吸盘下方连接多组运动组件,多组运动组件的运动轴同步运动,提高了曝光精度和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分区对位聚焦方法改进可以确保图像曝光位置准确,图像曝光清楚。

Description

一种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属于直写曝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PCB(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同时也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常见的PCB生产设备有传统的曝光机、多棱镜结构激光直写曝光机、DMD结构激光直写曝光机等。激光直写曝光机可以直接将图像在PCB板上成像,相对于传统的曝光机,不需要用到菲林,形成的图像更清晰。
随着市场对PCB板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PCB板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系统兼容性越高,有时候需要尺寸很大的基板,但是,对于尺寸大于48英寸的超大板,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可以高质量加工的技术和设备。传统的曝光机可以生产超大板,但是其加工精度差,达不到高密度、细间距的要求。
目前激光直写设备所能曝光的电路板最大尺寸(610×530),随着电路板的尺寸的加大,将会导致设备外形尺寸变大,影响拼接精度以及对位精度,导致良品率下降。
如果通过增大吸盘可曝光的尺寸的方法来制备激光直写曝光机,由于所需的真空吸盘尺寸是比较大的,有时会超过55英寸,会存在如下问题:(1)当所曝光的PCB板实际尺寸较小时,而吸盘结构支持较大的真空范围,对于没有覆盖板子的区域,会产生漏气,影响吸盘对基板的吸附;(2)由于基板运输过程中可能会有边角翘起,若真空吸力不够,吸盘无法将板子吸平,会影响到曝光PCB板的质量,可造成基板报废。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的方法有三种:
方法一:直接无视该问题,但会对客户工厂PCB板要求很高,板子不平时,会来来回回对板子进行手动弯折,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方法二:针对不同尺寸的板子,设计不同的吸盘垫板。垫板上吸真空的孔覆盖范围,与板子大小一致。这种方法简单,操作稍微麻烦,但是当生产55英寸的板子时,需要更换55英寸的垫板,难度成倍增加,换垫板的时间,会增加150%~200%,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方法三:对于板子未覆盖抽真空区域,用物品堵上,常用的是裁剪使用过的菲林。这种方法很经济实惠,但是很麻烦,不同大小的PCB板,需要将菲林裁剪成不同的大小,长期下来,会造成机台生产区域裁剪后的菲林堆积,寻找需要的尺寸也麻烦。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更换尺寸合适的吸盘或者寻找形状大小合适的废弃菲林来封堵漏气点的方式,都会大大降低生产效率。
此外,在PCB工厂内,52*40英寸的板子很大,搬运麻烦,有可能造成板子发生局部弯曲变形;当板子很薄时,一般手动可将板子掰平;板子较厚,如3mm以上,变形后恢复比较困难。另外,在实际曝光生产时,基板是由人工拖动放置于吸盘上,这个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完全精确,或多或少都会与电子档图像存在一个旋转角,这样在实际曝光时会造成图像错位等问题;第三,传统曝光中,CCD相机抓取PCB板子周边4个孔位,根据4个孔位,通过CCD相机寻找最清晰焦面,确定最佳焦面和曝光焦距,完成聚焦,在曝光过程中将以此焦面为基准进行曝光,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板子不会呈理想的水平平面状态,在某些区域可能会产生凸起或下凹,整个基板在放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倾斜,这些情况会造成某些区域曝光时对焦不准,严重影响生产质量。
综上,目前的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存在不能生产超大板、真空吸盘漏气、曝光过程中对焦和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真空吸盘及含有该真空吸盘的一种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生产超大板、真空吸盘漏气、曝光过程中对焦和定位不准确等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吸盘,所述真空吸盘,包括吸盘主体和真空发生装置;吸盘主体上以行和列的形式分布一定数量的气孔,每一行气孔各对应一个继电器,每一列气孔也各对应一个继电器;每个气孔与真空发生装置之间连接有气孔开关;气孔开关同时与该气孔所在行的继电器和该气孔所在列的继电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孔开关位于气孔与真空发生装置连接的真空管路上。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孔开关为电磁开关。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继电器与总控制装置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孔在吸盘主体上呈中间疏、四周密的分布形式。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孔的行间距和列间距由吸盘主体中间到两边呈均匀递减的形式。采用这样的方式,吸盘主体较为美观,设计加工方法简单。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位于吸盘主体中部区域的气孔的行间距或列间距最大为1-3英寸,位于吸盘主体边缘区域的气孔的行间距或列间距最小为5-8mm。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孔在吸盘主体上的开口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任意形状,比如圆形。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孔在吸盘主体上的开口面积为10mm2~500mm2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孔在吸盘主体上的开口面积为50mm2~350mm2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孔在吸盘主体上的开口面积为100mm2~250mm2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孔在吸盘主体上的开口面积为200mm2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吸盘主体的最大宽度为55英寸。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吸盘主体的盘面为一整体盘面或由多块盘面组合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吸盘主体的盘面由两块等大的盘面组合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吸盘主体可以分为吸盘支撑结构和垫板,也可以是垫板与吸盘支撑结构合为一体的一体式结构。当吸盘主体为吸盘支撑结构和垫板分开的结构时,垫板安装在吸盘支撑结构表面,垫板表面设计有均匀分布的气孔,垫板下方是与气孔连接的真空气路。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含有本发明的真空吸盘的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曝光机。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含有本发明的真空吸盘的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所述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包括底座、多棱镜光路、步进驱动轴、连接板、真空吸盘、多个运动组件、相机;所述运动组件包括一个扫描驱动Y轴和一个升降驱动Z轴;真空吸盘位于运动组件上方。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吸盘是上述提及的本发明的任意一种真空吸盘。
所述多棱镜光路通过连接板与步进驱动轴连接。多棱镜光路可随着步进驱动轴的滑块沿着导轨运动。
本发明中,多扫描驱动轴是指含有两个以上运动组件,且运动组件包括一个扫描驱动Y轴和一个升降驱动Z轴;可移动是指多棱镜光路可随着步进驱动轴的滑块沿着导轨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含有两个运动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吸盘即为载物台,与运动组件的升降驱动Z轴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相机位于真空吸盘上方。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扫描驱动Y轴位于升降驱动Z轴下方,与升降驱动Z轴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运动组件之间沿X轴方向并列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运动组件的个数为两个。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吸盘的吸盘主体的盘面为一整体盘面或由多块盘面组合而成。当由多块盘面组合而成时,每块盘面对应一个或者多个运动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吸盘的吸盘主体由左右两个大小相同的盘面合并而成;每个盘面对应一个运动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盘面之间不采取任何连接,或者采用球铰链结构连接,或者采用硬连接。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区对位聚焦方法,尤其是本发明的真空吸盘的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的一种分区对位聚焦方法,以解决生产过程中由于放板不准和板子变形造成的定位不准和对焦不准的问题。
本发明的分区对位聚焦方法,即四点分区自动聚焦及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曝光之前,CCD相机抓取PCB板四个角的定位孔的坐标后,与电子档图形文件中相对应的定位孔坐标进行比对,建立电子档图形与PCB板的实际对应关系;如果CCD相机抓取的定位孔坐标与电子档图形文件中相应的坐标一致,那么进行步骤(2);如果CCD相机抓取的定位孔坐标与电子档图形文件中相应的坐标不一致,那么将电子档图形文件进行调整使之与CCD相机抓取的定位孔坐标保持一致,光路曝光的起始位置也随之确定,继续进行步骤(2);
(2)在曝光之前,将待曝光区域划分为M×N个子区域;
(3)分别计算每个子区域四个顶点的最佳焦面距离;如果这四个顶点的最佳焦面距离的最大差值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以这四个顶点的最佳焦面距离的平均值作为该子区域曝光的焦面距离;如果这四个顶点的最佳焦面距离的最大差值不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那么将该子区域再划分为A×B个二级子区域,计算每个二级子区域四个顶点的最佳焦面距离,重复进行本步骤,直至每个子区域内的最佳焦面距离在误差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光路从起始位置开始曝光,进入不同的各级子区域时,如果最佳焦面距离不同,将通过升降Z轴调整高度到该子区域的最佳曝光焦面,从而保证所有曝光区域均在最佳焦面曝光,保证了整板的线宽均匀性,以及曝光质量。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最佳焦面的确定方法为:利用CCD相机识别PCB板上的孔的孔径,若识别到的孔径与实际的孔径不一致,通过上下改变升降Z轴的高度,相机不停地识别孔的直径,找出升降Z轴移动完全行程后,最接近实际直径所对应的升降轴高度,此高度就是该孔对应的最佳焦面。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的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主要对真空吸盘结构进行了改进。本发明的真空吸盘为自动化的真空吸盘,吸盘表面分布有一系列的气孔,当气孔上面有PCB板覆盖时,气孔通路工作,当气孔上面没有PCB板覆盖时,气孔闭合,有效解决了生产小板时,由于漏气而造成的吸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地,吸盘上的气孔分布为中间疏、四周密,既使得不同大小的PCB板在放置时,边缘部分始终有气孔,有效杜绝板子边缘翘起的问题,又可以在中间不需要太多气孔的地方节省气孔数量,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2)本发明的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曝光机吸盘宽度可以设置成55英寸,可生产55英寸的超大板,同时又能保证高精度、高密度、细线距等需求;且吸盘下方连接多组运动组件,多组运动组件的运动轴同步运动,提高了曝光精度和运行的稳定性,曝光线间距可达30微米以下,曝光不良率下降到0.1%以下。
(3)本发明的直写设备光路可移动,并且可覆盖台面的整个宽度,可以减少光路的使用,减少成本;可以通过改变升降轴的高度,对应不同的板厚,使得光路最佳焦面保持不变;同时,采用多升降轴,可以加强载物台支撑,减少变形。
(4)本发明可以支持1.2m×1m的背板,既可以是一块大板,也可以是小板拼在一起组成大板。该发明极大的补充了市场的空缺。
(5)本发明提供的分区对位聚焦方法,在PCB板曝光之前,进行四点分区聚焦及定位,可以确保图像曝光位置准确,可将对位误差控制在12微米以下,图像曝光清楚。
(6)本发明的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多棱镜光路在步进驱动轴的驱动下,可沿横向方向自由移动,扩展了横向曝光范围,加大曝光的灵活机动性,步进轴设置在龙门结构上方,简化了下方的运动组件结构,避免了在多运动组件同时运动时,横向上可能出现的运动不同步问题,避免了可能带来曝光不精确,甚至产品报废的情况出现;采用多运动组件设计,使真空吸盘拥有多个支撑点,使吸盘在运动过程中有更好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单组件支撑较大吸盘时可能出现的连接不牢固的问题;结构设置满足多棱镜光路曝光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真空吸盘结构示意图;其中,1吸盘主体、3气孔、4继电器、6总控制装置;
图2为本发明的真空吸盘的真空发生装置与气孔连接示意图;其中,2真空发生装置、5气孔开关;
图3为传统的真空吸盘放置基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4基板;
图4为本发明的真空吸盘放置基板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调整本发明的真空吸盘上的基板位置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含有本发明的真空吸盘的双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其中,7底座、8多棱镜光路、9步进驱动轴、10真空吸盘、12扫描驱动Y轴、15连接板、16相机;
图7为双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取掉真空吸盘后的示意图;其中,13升降驱动Z轴;
图8为对位前图像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9为对位后图像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10为分区聚焦曝光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11为重新划分曝光区域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多棱镜光路:通过多棱镜翻转来改变曝光图形;
步进驱动轴:直线电机系统,光路安装在电机的运动部分,也叫X轴运动平台或者步进轴,用来做步进运动。
扫描驱动X轴:也叫扫描轴或者X轴,用来做恒定速度的连续扫描运动,驱动吸盘的运动。
扫描驱动Y轴:也叫扫描轴或者Y轴,用来做恒定速度的连续扫描运动,驱动吸盘的运动。
升降驱动Z轴:也叫升降轴或者Z轴,用来控制吸盘的升降。
吸盘:用来吸附、固定PCB板的载物台;可通过负压将PCB板吸附在上面,曝光中实现PCB板的固定以及PCB板表面的平面度;
底座:大理石支撑座;
下面是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实施例1:真空吸盘
本发明的真空吸盘结构如图1-2所示。
本发明真空吸盘,包括吸盘主体1和真空发生装置2;吸盘主体1上以行和列的形式分布一定数量的气孔3,每一行气孔3各对应一个继电器4,每一列气孔也各对应一个继电器;每个气孔3与真空发生装置2之间连接有气孔开关5;气孔开关5同时与该气孔所在行的继电器和该气孔所在列的继电器连接。
各继电器与总控制装置6连接。气孔开关位于气孔与真空发生装置连接的真空管路上。所述气孔开关可以为电磁开关。所述气孔,可以是均匀分布于吸盘主体上。
采用这样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在真空吸盘工作时,一定大小的基板放置在真空吸盘上,对于有基板覆盖的气孔行或者气孔列,该行或列所对应的继电器通路;对于某气孔而言,只有当其所在行和所在列所对应的继电器都为通路使,该气孔的气孔开关才打开,进而真空发生装置与气孔联通,气孔工作。在这种的情况下,没有被基本覆盖的气孔的气孔开关为关闭状态,从而解决了较大利用真空吸盘生产PCB时所存在的漏气问题。
实施例2:真空吸盘
本实施例的真空吸盘,在实施例1的如图1-2所示的真空吸盘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
所述气孔3在吸盘主体1上呈中间疏、四周密的分布形式。
传统的真空吸盘,气孔一般是采用均匀分布的形式,当生产较小的PCB板时,可能在基板14放置在吸盘主体上后,基板所在某边缘恰好位离两侧气孔较远(如图3所示),从而导致该边缘部分会因为没有真空吸力而翘起,对生产造成影响。采用本发明这种中间疏、四周密的分布形式后,如图4-5所示,当较小基板放置在真空吸盘上时,选择将基板靠近吸盘主体边缘放置,此时如果靠近吸盘主体上中间区域的基板边缘恰好离两侧气孔较远,那么可以选择将该基板边缘移动至最近的一行或者一列气孔上使之恰好覆盖;由于吸盘主体的四周气孔较密,这种移动不会导致基板另一侧边缘离气孔较远的现象。
可选地,所述气孔的行间距和列间距由吸盘主体中间到两边呈均匀递减的形式。
可选地,位于吸盘主体中部区域的气孔的行间距或列间距最大为1-3英寸,位于吸盘主体边缘区域的气孔的行间距或列间距最小为5-8mm。气孔在吸盘主体上的开口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任意形状,比如圆形。所述气孔在吸盘主体上的开口面积可以是任意的,比如10mm2~500mm2
可选地,所述吸盘主体的盘面为一整体盘面或由多块盘面组合而成。
实施例3:双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以含有两个运动组件的双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6-7所示,为含有本发明的真空吸盘的双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所述双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包括底座7、多棱镜光路8、步进驱动轴9、多个运动组件、真空吸盘10、连接板15、相机16;每个运动组件包括一个扫描驱动Y轴12和一个升降驱动Z轴13;真空吸盘10位于运动组件上方。
所述多棱镜光路8通过连接板15与步进驱动轴9连接,可随着步进驱动轴9的滑块沿着导轨运动。所述扫描驱动Y轴12位于升降驱动Z轴13下方,与升降驱动Z轴13连接;所述真空吸盘10,即为载物台,与运动组件的升降驱动Z轴13连接。真空吸盘,随着扫描驱动Y轴、升降驱动Z轴13的移动而发生相应的位置变化。
底座具有隔震作用,水平放置,所有零部件均安装在其上方。
所述相机16位于真空吸盘10上方,用来抓取PCB大板的曝光区域。
将PCB板放在真空吸盘10(载物台)上,升降驱动Z轴13控制载物台10的高度寻找光路最佳焦面;通过相机16来寻找确定PCB板曝光起始位置,步进驱动轴9将多棱镜光路8移动至曝光起始位置,扫描驱动Y轴12将载物台移动至曝光起始位置;多棱镜光路8开始曝光,同时扫描驱动Y轴12控制载物台扫描直至曝光结束位置停止;曝光完一个区域后,多棱镜光路8随着步进驱动轴9步进一个固定距离,使多棱镜光路8处于PCB板未曝光的区域开始曝光;重复1~5N次后,整板曝光结束。本发明的设备,可以通过改变升降轴的高度,对应不同的板厚,使得光路最佳焦面保持不变;同时,采用双升降轴,可以加强载物台支撑,减少变形。
可选地,所述真空吸盘的吸盘主体的盘面为一整体盘面。
可选地,所述多个运动组件之间沿X轴方向并列设置,均匀分布安装于真空吸盘10的下方。通过设置多个运动组件,生产较大的PCB板时,各组件之间同步运行,与单运动组件相比,可以保证更好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多个运动组件有2个。
实施例4:双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以含有两个运动组件的双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的双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
所述真空吸盘的吸盘主体的盘面由多块盘面组合而成;每块盘面对应一个或者多个运动组件。
可选地,所述真空吸盘的吸盘主体由左右两个大小相同的盘面合并而成;每个盘面对应一个运动组件。
所述组成吸盘主体的两个盘面之间不采取任何连接,或者采用球铰链结构连接,或者采用硬连接。
为生产55*40英寸的PCB板,因国内加工工艺水平限制,无法生产精度高、面积大的吸盘,因此只能采取将两块吸盘盘面拼接的方式。本发明中,左右两块吸盘,分别用若干数量的螺钉固定在对应的Z轴安装面,然后两块吸盘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有以下3种:
(1)吸盘之间不采取任何连接,单纯依靠平台控制两Y轴的精度。优点是结构简单,经济实惠,当生产24英寸以下的板子时,只需要曝光一个吸盘范围即可,不需要两个吸盘都进行曝光,生产板子尺寸更加灵活,更贴近客户使用需求。
(2)吸盘之间采用球铰链结构连接,两吸盘Z方向可以有轻微的高度不一致情况,Y方向运动过程中一致性靠平台控制实现。优点是一旦出现某个Y轴解锁,通过两吸盘的连接,会带动另一个Y轴解锁,有效避免板子的损坏。因两个Z轴高度差常规方法没办法精确测量至微米级别,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高度差。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Z轴高度不一致导致出现Z轴运动时卡死等情况;
(3)吸盘之间采用硬连接,即用螺钉等方式将两吸盘固定死。优点是不论是Y轴突然断电,或者是Z轴高度不一致,都不会造成板子报废。
上述三种连接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进行连接。
实施例5:图像分区对位与聚焦方法
传统的曝光过程中,当PCB基板放置到真空吸盘上时可能存在位置摆放不正的问题,如图8所示,如果直接将电子档图形曝光到基板上,就会导致曝光到PCB基板上的实际图形与电子档图形不一致,从而造成板子质量不良或者报废。另外,传统的曝光过程中,整个基板采用同一个焦面距离进行曝光,而不对焦距进行调整;但是,在实际情况下,基板不会呈理想的水平平面状态,在某些区域可能会产生凸起或下凹,整个基板在放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倾斜,这些情况会造成某些区域曝光时对焦不准,严重影响生产质量。
此外,一般LDI在曝光前会通过聚焦升降轴调整高度来寻找最佳曝光焦面,并固定在此高度;而曝光大板时,载物台过大造成的变形,载物台本身的平面度,以及大板的翘曲变形,导致大板表面平面度误差在±900um以上,远达不到曝光最佳焦面误差要求。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区对位聚焦方法,即四点分区自动聚焦及定位方法,如图8-1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在曝光之前,CCD相机抓取PCB板四个角的定位孔的坐标后,与电子档图形文件中相对应的定位孔坐标进行比对,建立电子档图形与PCB板的实际对应关系;如果CCD相机抓取的定位孔坐标与电子档图形文件中相应的坐标一致,那么进行步骤(2);如果CCD相机抓取的定位孔坐标与电子档图形文件中相应的坐标不一致,那么将电子档图形文件进行调整使之与CCD相机抓取的定位孔坐标保持一致,光路曝光的起始位置也随之确定,继续进行步骤(2);
(2)在曝光之前,将待曝光区域划分为M×N个子区域(如图10);
(3)分别计算每个子区域四个顶点的最佳焦面距离;如果这四个顶点的最佳焦面距离的最大差值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以这四个顶点的最佳焦面距离的平均值作为该子区域曝光的焦面距离;如果这四个顶点的最佳焦面距离的最大差值不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那么将该子区域再划分为A×B个二级子区域(如图11),计算每个二级子区域四个顶点的最佳焦面距离,重复进行本步骤,直至每个子区域内的最佳焦面距离在误差范围内。
光路从起始位置开始曝光,进入不同的各级子区域时,如果最佳焦面距离不同,将通过升降Z轴调整高度到该子区域的最佳曝光焦面,从而保证所有曝光区域均在最佳焦面曝光,保证了整板的线宽均匀性,以及曝光质量。
所述最佳焦面的确定方法为:利用CCD相机识别PCB板上的孔的孔径,若识别到的孔径与实际的孔径不一致,通过上下改变升降Z轴的高度,相机不停地识别孔的直径,找出升降Z轴移动完全行程后,最接近实际直径所对应的升降轴高度,此高度就是该孔对应的最佳焦面。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6)

1.一种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包括底座、多棱镜光路、步进驱动轴、连接板、真空吸盘、多个运动组件、相机;所述运动组件包括一个扫描驱动Y轴和一个升降驱动Z轴;真空吸盘位于运动组件上方;所述真空吸盘包括吸盘主体和真空发生装置;所述吸盘主体上以行和列的形式分布一定数量的气孔,每一行气孔各对应一个继电器,每一列气孔也各对应一个继电器;每个气孔与真空发生装置之间连接有气孔开关;气孔开关同时与该气孔所在行的继电器和该气孔所在列的继电器连接;所述气孔开关位于气孔与真空发生装置连接的真空管路上;所述吸盘主体的盘面为一整体盘面或由多块盘面组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棱镜光路通过连接板与步进驱动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的行间距和列间距由吸盘主体中间到两边呈均匀递减的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吸盘主体中部区域的气孔的行间距或列间距最大为1-3英寸,位于吸盘主体边缘区域的气孔的行间距或列间距最小为5-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含有两个运动组件。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的分区对位聚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曝光之前,CCD相机抓取PCB板四个角的定位孔的坐标后,与电子档图形文件中相对应的定位孔坐标进行比对,建立电子档图形与PCB板的实际对应关系;如果CCD相机抓取的定位孔坐标与电子档图形文件中相应的坐标一致,那么进行步骤(2);如果CCD相机抓取的定位孔坐标与电子档图形文件中相应的坐标不一致,那么将电子档图形文件进行调整使之与CCD相机抓取的定位孔坐标保持一致,光路曝光的起始位置也随之确定,继续进行步骤(2);
(2)在曝光之前,将待曝光区域划分为M×N个子区域;
(3)分别计算每个子区域四个顶点的最佳焦面距离;如果这四个顶点的最佳焦面距离的最大差值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以这四个顶点的最佳焦面距离的平均值作为该子区域曝光的焦面距离;如果这四个顶点的最佳焦面距离的最大差值不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那么将该子区域再划分为A×B个二级子区域,计算每个二级子区域四个顶点的最佳焦面距离,重复进行本步骤,直至每个子区域内的最佳焦面距离在误差范围内。
CN201611025122.1A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Active CN1063250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5122.1A CN106325007B (zh)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25122.1A CN106325007B (zh)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5007A CN106325007A (zh) 2017-01-11
CN106325007B true CN106325007B (zh) 2017-11-17

Family

ID=57816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25122.1A Active CN106325007B (zh) 2016-11-22 2016-11-22 一种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250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0395B (zh) * 2019-06-19 2022-04-12 广州纬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家具板材套裁的吸附方法
CN113031400A (zh) * 2021-01-28 2021-06-25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直写式成像设备
CN114353676B (zh) * 2021-12-07 2024-03-19 江苏华创微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贴装芯片高度自动测量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32037A1 (en) * 2004-08-13 2006-02-16 Dar-Wen Lo [assembl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TWI527747B (zh) * 2012-02-28 2016-04-01 炭研軸封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非接觸吸著盤
CN103545174B (zh) * 2012-07-16 2016-08-24 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 光刻对焦参数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3869627B (zh) * 2012-12-11 2016-03-09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用于投影光刻机的调焦调平方法
KR20140127438A (ko) * 2013-04-24 2014-11-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기판 흡착 장치
CN105182699B (zh) * 2015-09-30 2017-06-30 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台面激光直写曝光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6331236U (zh) * 2016-11-22 2017-07-14 江苏影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5007A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5007B (zh) 一种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CN105620050B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振镜误差自校正装置和方法
CN108080634B (zh) 层叠造型装置
CN108762007A (zh) 一种提高曝光产能直写光刻机构及其曝光方法
JP2015160235A (ja) マーキング装置およびパターン生成装置
JP2006210393A (ja) 基板加工装置、基板搬送装置、基板制御方法
CN106444299B (zh) 一种dmd结构多轴可移动光路直写曝光机
JP2020017653A (ja) アライメント方法
CN206249004U (zh) 一种dmd结构xy多轴可移动光路直写曝光机
CN206331236U (zh) 一种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JP2005085973A (ja) 切削装置
CN106444298B (zh) 一种dmd结构单轴固定光路直写曝光机
CN206331231U (zh) 一种单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CN206649281U (zh) 一种多扫描驱动轴固定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CN108303853B (zh) 一种dmd结构xy多轴可移动光路直写曝光机
JP2008109026A (ja) 半導体ウエーハおよび該半導体ウエーハの製造方法
CN206363074U (zh) 一种单扫描驱动轴固定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CN206331232U (zh) 一种xyz多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CN206331233U (zh) 一种xyz单扫描驱动轴可移动多棱镜光路直写设备
CN206331230U (zh) 一种dmd结构多轴可移动光路直写曝光机
CN206249003U (zh) 一种dmd结构xy单轴可移动光路直写曝光机
CN207764553U (zh) 一种dmd结构单轴固定光路直写曝光机
JP4436641B2 (ja) 切削装置におけるアライメント方法
CN206331235U (zh) 一种dmd结构单轴可移动光路直写曝光机
KR101552923B1 (ko) 노광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Xianjie

Inventor before: Shen Xiaohong

Inventor before: Zhao Hua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22

Address after: 221300 Huashan Road, Pi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China, Xuzhou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YINGS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4135 Jiangsu province Wuxi City Linghu New District Road No. 200 Wu China Sensor Network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Park building F3

Applicant before: Wuxi speed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21000 west side of Hengshan Road, Pizhou City,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Yingsu integrated circuit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1300 Huashan Road, Pi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China, Xuzhou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YINGS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