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3497A - 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23497A
CN106323497A CN201610703956.7A CN201610703956A CN106323497A CN 106323497 A CN106323497 A CN 106323497A CN 201610703956 A CN201610703956 A CN 201610703956A CN 106323497 A CN106323497 A CN 106323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emperature
sensitive time
substrate layer
sens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039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23497B (zh
Inventor
刘永生
郭欣
刘文恒
尚要俊
覃玲
张雪翼
冯起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ine Sta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ine Sta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ine Sta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ine Stars Printing and Packag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039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234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23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3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23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34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1/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upon physical or chemical chang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K3/00, G01K5/00, G01K7/00 or G01K9/00
    • G01K11/1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upon physical or chemical chang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K3/00, G01K5/00, G01K7/00 or G01K9/00 using changes in colour, translucency or reflectance
    • G01K11/1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upon physical or chemical chang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K3/00, G01K5/00, G01K7/00 or G01K9/00 using changes in colour, translucency or reflectance of organic materia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敏时间指示装置。一种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第一基材层,与所述基底层形成可以阻隔气体的第一收容体;挥发功能层,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体内,所述挥发功能层可产生挥发性气体,所述挥发性气体为挥发性酸、挥发性碱或挥发性染料;第二基材层,与所述第一基材层形成可以阻隔气体的第二收容体,所述第二基材层为透明材料;及吸附指示层,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体内,所述吸附指示层可以吸附所述挥发性气体并发生色变;所述热敏时间指示装置还包括阻隔层及胶粘层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阻隔层可贴附于所述第二基材层或所述基底层的表面,所述胶粘层层叠于所述基底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侧表面。上述热敏时间指示装置能避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Description

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饮料、血液、疫苗、肉类食物等易变质产品需要在特定温度环境下保存,若存储环境温度超过规定温度,则待检物品将很快变质,消费者在使用上述变质待检物品后,将给人体带来损害,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对温度敏感持续变色,以便通过变色程度确定待检测产品的累计受热量,从而确定存储待检物品是否失效的指示装置。现有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包括基底层、形成于所述基底层表面的吸附指示层及保护层,吸附指示层收容于基底层及保护层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保护层设置有通气孔,打开通孔可以是吸附指示层与外部气体发生反应。通孔通过密封件密封,使用时通过剥离密封件激活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然而,现有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激活后,热敏时间指示装置与外界连通,指示效果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且会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限制了使用环境。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避免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一种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包括:
基底层;
第一基材层,与所述基底层形成可以阻隔气体的第一收容体;
挥发功能层,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体内,所述挥发功能层可产生挥发性气体,所述挥发性气体为挥发性酸、挥发性碱或挥发性染料;
第二基材层,与所述第一基材层形成可以阻隔气体的第二收容体,所述第二基材层为透明材料;及
吸附指示层,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体内,所述吸附指示层可以吸附所述挥发性气体并发生色变;
所述热敏时间指示装置还包括阻隔层及胶粘层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阻隔层可贴附于所述第二基材层或所述基底层的表面,所述胶粘层层叠于所述基底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侧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敏时间指示装置还包括打孔器,所述打孔器可自所述基底层或所述第二基材层将所述第一基材层刺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孔器包括针座及固设于所述针座上的针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孔器还包括抵持件,所述抵持件套设于所述针头,且与所述针座相间隔,所述抵持件与所述针座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可以调整所述针头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持件远离所述针座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孔器还包括固设于所述针座的调节杆,所述针头设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针座的一端,所述抵持件沿所述调节杆可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孔器还包括固设于所述针座的转轴及套设于所述转轴的调节旋钮,所述抵持件固设于所述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转轴螺接,从而可以通过所述调节旋钮调节所述抵持件与所述针座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旋钮包括粗调旋钮及精调旋钮,所述粗调旋钮与所述转轴螺接,所述精调旋钮与所述粗调旋钮螺接,所述抵持件设于所述粗调旋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层与所述第二基材层或所述基底层分离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底层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边缘粘合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一收容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边缘粘合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二收容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材层表面的比对层,所述比对层包括观察窗及比对部,所述观察窗对应于所述吸附指示层,所述比对部提供参考颜色或其他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粘附于所述胶粘层表面的剥离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辅助层,所述辅助层将所述吸附指示层与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隔开一定距离形成空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层设于所述吸附指示层与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所述吸附指示层设于所述辅助层上且所述指示层在所述第一基材层的正投影大于所述辅助层在所述第一基材层的正投影,使所述吸附指示层与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形成所述空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层为环形,所述辅助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之间,所述辅助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基材层粘合,所述辅助层靠近所述第二基材层的一侧表面外边缘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粘合形成粘接部,所述吸附指示层与所述辅助层靠近所属第二基材层的一侧表面的内边缘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挥发功能层含有挥发性酸,所述吸附指示层含有指示组合物,所述指示组合物包括pH值敏感染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挥发性酸为羧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H值敏感染料选自间甲酚紫、麝香草酚酞、邻甲酚酞、溴百里酚蓝、甲酚红、十六烷基三甲基铵阳离子、中性红、酚红、罗丹明、磺基罗丹明101及百里酚蓝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组合物还包括碱性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碱性材料包括碱或水解后呈碱性的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碱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钡中的至少一种;及/或,所述水解后呈碱性的盐选自醋酸钠、醋酸钾、丙酸钠、丙酸钾、碳酸氢钠及碳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组合物按质量份数计包括0.1份~5份的pH值敏感染料及1份~20份的碱性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挥发性酸与所述pH值敏感染料的质量比为1:1~100: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挥发功能层还包括吸附体,所述挥发性酸吸附在所述吸附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指示层还包括吸附体,所述指示组合物吸附在所述吸附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挥发功能层含有挥发性碱,所述吸附指示层含有指示组合物,所述指示组合物包括pH值敏感染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挥发性碱选自氨水、氢氧化铵、丙胺、正丁胺、正己胺和正辛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H值敏感染料选自间甲酚紫、麝香草酚酞、邻甲酚酞、溴百里酚蓝、甲酚红、十六烷基三甲基铵阳离子、中性红、酚红、罗丹明、磺基罗丹明101及百里酚蓝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组合物还包括酸性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酸性材料包括酸或水解后呈酸性的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酸选自盐酸、硝酸及硫酸中的至少一种;及/或,所述水解后呈酸性的盐选自氯化铵、硫酸铵及硝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组合物按质量份数计包括0.1份~5份的pH值敏感染料及1份~20份的酸性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挥发性碱与所述pH值敏感染料的质量比为1:1~100: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挥发功能层还包括吸附体,所述挥发性酸吸附在所述吸附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指示层还包括吸附体,所述指示组合物吸附在所述吸附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挥发功能层含有挥发性染料,所述吸附指示层含有可吸附所述挥发性染料的吸附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挥发性染料选自化合物I、化合物I的衍生物、偶氮类染料及蒽醌类染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化合物I的结构通式为:
其中,R1为氢、卤素、CH2OH、C1~C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COR2或COOR2,R2为氢、C1~C6的直链烷基、C1~C6的支链烷基、C1~C6直链烷基胺基或C1~C6支链烷基胺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化合物I选自愈创蓝油烃或愈创蓝油烃的衍生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偶氮类染料选自苏丹红、4-氨基联苯、4-氯-2-甲基苯胺、4-氯苯胺、联苯胺及2,6-二甲基苯胺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蒽醌类染料选自大黄素、大黄酚、羟基茜草素、茜草素、醌茜素及大黄酚蒽酮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挥发功能层以质量份数计含有10份~50份的挥发性染料及1份~10份的挥发助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挥发助剂选自烷烃、醇、羧酸、氨基酸、酯、砜及樟脑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挥发功能层以质量份数计还含有10份~70份的溶剂,所述溶剂选自乙醇、甲醇、异丙醇、丙酮及水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挥发功能层还包括吸附体,所述挥发性染料吸附在所述吸附体内。
上述热敏时间指示装置,挥发功能层和吸附指示层分别收容在相互独立的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内,正常状态下处于休眠状态,使用时,使用锐利的器具比如针头自基底层及第二基材层扎孔,刺破第一基材层形成至少一个连通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使第一收容体与第二收容体连通,第一收容体内的挥发功能层的挥发性气体通过通气孔进入第二收容体内,收容在第二收容体内的吸附指示层吸附挥发性气体并发生色变,由于挥发性酸、挥发性碱和挥发性染料的挥发速度与温度成正比,因此环境温度越高,挥发速度越快,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变色越快,符合冷链物品变质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人们可根据变色主体的变色程度判断物品的累计受热量,进而判断其累计受热量是否超出控制范围;基底层或第二基材层被刺破后,使用阻隔层贴附在基底层及第二基材层将其表面的孔封闭,或自基底层扎孔,之后通过胶粘层将基底层贴附在使用的物品的表面从而封闭基底层表面的孔,可以有效的避免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内的挥发性的气体向外挥发,污染外部空气;另一方面,激活后不与外界连通,避免外界环境的不同对变色周期的影响,精度更高;如此第二基材层及所述基底层均为整片式结构即可,无需设置密封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时只需要采用针头等锐利的器具扎孔即可,无需用手剥离密封件,从而有利于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阻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打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打孔器处于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激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激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方式的密封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与图8中的密封容器的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主要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热敏时间指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包括基底层110、第一基材层120、挥发功能层130、第二基材层140、吸附指示层150、比对层160、胶粘层180、剥离层185。
基底层110用于承载挥发功能层130。基底层110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可以阻止气体透过基底层110。基底层110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表面复合有上述材料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可以为普通PET/铝箔/热封PET的复合材料(“/”代表层叠,下同)、普通PP/铝箔/热封CPP复合材料、LDPE/铝箔/PP复合材料、HDPE/铝箔/PET复合材料。其中CPP代表未拉伸聚丙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印刷或复合不透明材料等方法,将基底层110设置为非透明材料。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基底层110的材料不限于上述材料,其他具有良好气密性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基底层110的材料。
第一基材层120用于与基底层110配合形成用于收容挥发功能层130的第一收容体。第一基材层120起空气阻隔作用,基材层120的材料可为铝箔、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表面复合有上述材料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可以为普通PET/铝箔/热封PET的复合材料(“/”代表层叠,下同)、普通PP/铝箔/热封CPP复合材料、LDPE/铝箔/PP复合材料、HDPE/铝箔/PET复合材料。其中CPP代表未拉伸聚丙烯。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材层120的材料不限于上述材料,其他具有良好气密性的材料都可以作为第一基材层120的材料。
基底层110及第一基材层120层叠在一起,挥发功能层130位于基底层110及第一基材层120之间,且覆盖基底层110的中部。基底层110的边缘区域及第一基材层120的边缘区域密封在一起形成粘合部115,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良好气密性、可以阻止气体通过的封闭的第一收容体。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粘合部115为环形,具有一定的宽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材层120与基底层110的接触面材料相同,从而热熔粘合时,相同的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可通过分子间的融合实现无胶粘合。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基底层110的边缘区域及第一基材层120的边缘区域可以通过胶水粘合在一起形成粘合部115,胶水选自丙烯酸树脂、压敏胶、UV胶及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基材层140用于与第一基材层120配合形成用于收容吸附指示层150的第二收容体。第二基材层140具有良好的透明度,从而可以通过基材层120观察收容在第二收容体内的吸附指示层150的颜色。第二基材层140起印刷比对层160的承载作用及空气阻隔作用,具有良好的透明度,第二基材层140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表面复合有上述材料的复合透明材料。复合透明材料可以为普通PET/热封PET的复合材料、普通PP/热封CPP复合材料、LDPE/PP复合材料、HDPE/PET复合材料。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基材层140的材料不限于上述材料,其他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及气密性的材料都可以作为第二基材层140的材料。
第二基材层140层叠于第一基材层120远离基底层110的一侧表面,吸附指示层150位于第二基材层140及第一基材层120之间,且覆盖第一基材层120的中部。第二基材层140的边缘区域及第一基材层120的边缘区域密封在一起形成粘接部145,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良好气密性、可以阻止气体通过的封闭的收容体。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粘接部145为环形,具有一定的宽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材层140与第一基材层120的接触面材料相同,从而热熔粘合时,相同的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可通过分子间的融合实现无胶粘合。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基材层140的边缘区域及第一基材层120的边缘区域可以通过胶水粘合在一起形成粘接部145,胶水选自丙烯酸树脂、压敏胶、UV胶及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挥发功能层130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内。挥发功能层130可产生挥发性气体,挥发性气体为挥发性酸、挥发性碱或挥发性染料。吸附指示层150收容于第二收容空间内。吸附指示层150可吸附挥发功能层130挥发的挥发性气体并发生色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挥发功能层130含有挥发性酸。挥发功能层13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内的挥发性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吸附体可以省略,挥发性酸可以通过涂覆或油墨印刷的方式制备挥发功能层130。吸附指示层15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内的指示组合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指示组合物可以通过涂覆或油墨印刷的方式制备吸附指示层150。
吸附体作为挥发性酸、挥发性碱、挥发性染料及指示组合物的承载物,具有微孔性质以产生吸附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吸附体本身的pH值呈中性,从而可以避免对热敏指示组合物造成影响。吸附体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玻璃纤维微孔膜、聚丙烯微孔膜、纯纸浆纤维、尼龙纤维或布,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任何pH值呈中性,且可通过毛细作用吸收液体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吸附体的材料。吸附体的厚度为1μm~2000μ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1nm~5000nm。
挥发性酸为羧酸。羧酸选自乙酸、丙酸、丁酸和其他更高的碳链羧酸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其它具有挥发性的酸性物质也可作为挥发性酸。
指示组合物包括0.1份~5份的pH值敏感染料、10份~70份的溶剂及1份~20份的碱性材料。
pH值敏感染料对pH值变化敏感,随着pH值变化发生颜色变化。pH值敏感染料选自间甲酚紫(MCP)、麝香草酚酞、邻甲酚酞、溴百里酚蓝(BTB)、甲酚红、十六烷基三甲基铵阳离子(CTA)、中性红(NR)、酚红(PR)、罗丹明(R6G)、磺基罗丹明101及百里酚蓝中的至少一种。应当理解,其它对pH值敏感的材料都可作为pH值敏感染料。
溶剂选自乙醇、甲醇、异丙醇、丙酮及水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其它可溶解pH值敏感染料、且pH值呈中性的液体材料都可作为溶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溶剂溶解pH值敏感染料及碱性材料后得到指示液体,将指示液体吸附在吸附体中,得到吸附指示层。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将指示液体吸附在吸附体中,干燥后得到吸附指示层,此时指示组合物包括0.1份~5份的pH值敏感染料及1份~20份的碱性材料。
碱性材料用于扩大热敏指示组合物的pH值变化范围,热敏指示组合物中加入碱性材料后,其初始pH值呈碱性,吸附指示层吸附体吸附挥发性酸后,挥发性酸与碱性材料反应生成盐,由于挥发性酸与碱性材料相比过量,随着挥发性酸的挥发,热敏指示组合物的pH值逐渐降低,当挥发性酸完全挥发后,吸附指示层150由于吸收过量的酸呈酸性,指示组合物的pH值变化范围可从碱性变为酸性(未加入碱性材料的吸附指示层150的pH值变化范围为从中性变为酸性),使热敏指示组合物的颜色变化更明显。当然,碱性材料可以省略,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不加入碱性材料,使用碱性的吸附体也可以。
碱性材料包括碱或水解后呈碱性的盐。优选的,碱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钡中的至少一种。碱性材料可溶于水,可与挥发性酸发生中和反应生产易水解的盐,且盐水解后呈碱性,从而增加热敏指示组合物的pH值变化范围。水解后呈碱性的盐选自醋酸钠、醋酸钾、丙酸钠、丙酸钾、碳酸氢钠及碳酸钠中的至少一种。需要说明的是,碱性材料产生的氢氧根离子的数量少于挥发性酸产生的氢离子的数量。应当理解,其它可与所述挥发性酸中和生成可水解的盐,且盐水解呈碱性的碱都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碱性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挥发性酸与pH值敏感染料的质量比为1:1~100: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挥发功能层130含有挥发性碱。挥发功能层13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内的挥发性碱,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吸附体可以省略,挥发性碱可以通过涂覆或油墨印刷的方式制备挥发功能层130。吸附指示层15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内的指示组合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指示组合物可以通过涂覆或油墨印刷的方式制备吸附指示层150。
吸附体作为挥发性酸、挥发性碱、挥发性染料及指示组合物的承载物,具有微孔性质以产生吸附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吸附体本身的pH值呈中性,从而可以避免对热敏指示组合物造成影响。吸附体的材料为海绵、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玻璃纤维微孔膜、聚丙烯微孔膜、纯纸浆纤维、尼龙纤维或布,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任何pH值呈中性,且可通过毛细作用吸收液体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吸附体的材料。吸附体的厚度为1μm~2000μ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1nm~5000nm。
挥发性碱具有挥发性,用于改变吸附指示层150的pH值。挥发性碱选自氨水、氢氧化铵、丙胺、正丁胺、正己胺和正辛胺中的至少一种。应当理解,其它具有挥发性的碱性物质也可作为挥发性碱。
溶剂用于溶解pH值敏感染料。溶剂选自乙醇、甲醇、异丙醇、丙酮及水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其它可溶解pH值敏感染料、且pH值呈中性的液体材料都可作为溶剂。
指示组合物包括0.1份~5份的pH值敏感染料、10份~70份的溶剂及1份~20份的酸性材料。
pH值敏感染料对pH值变化敏感,随着pH值变化发生颜色变化。pH值敏感染料选自间甲酚紫(MCP)、麝香草酚酞、邻甲酚酞、溴百里酚蓝(BTB)、甲酚红、十六烷基三甲基铵阳离子(CTA)、中性红(NR)、酚红(PR)、罗丹明(R6G)、磺基罗丹明101及百里酚蓝中的至少一种。应当理解,其它对pH值敏感的材料都可作为pH值敏感染料。
溶剂选自乙醇、甲醇、异丙醇、丙酮及水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其它可溶解pH值敏感染料、且pH值呈中性的液体材料都可作为溶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溶剂溶解pH值敏感染料及酸性材料后得到指示液体,将指示液体吸附在吸附体中,得到吸附指示层。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将指示液体吸附在吸附体中,干燥后得到吸附指示层,此时指示组合物包括0.1份~5份的pH值敏感染料及1份~20份的酸性材料。
酸性材料用于扩大热敏指示组合物的pH值变化范围,热敏指示组合物中加入酸性材料后,其初始pH值呈酸性,吸附指示层吸附体吸附挥发性碱后,挥发性碱与酸性材料反应生成盐,由于挥发性碱与酸性材料相比过量,随着挥发性碱的挥发,热敏指示组合物的pH值逐渐升高,当挥发性碱完全挥发后,吸附指示层150呈碱性,指示组合物的pH值变化范围可从酸性变为碱性(未加入酸性材料的吸附指示层150的pH值变化范围为从中性变为碱性),使热敏指示组合物的颜色变化更明显。当然,酸性材料可以省略,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不加入酸性材料,使用酸性的吸附体也可以。
酸性材料包括酸或水解后呈酸性的盐。优选的,酸选自盐酸、硝酸及硫酸中的至少一种;水解后呈酸性的盐选自氯化铵(NH4Cl)、硫酸铵(NH4)2SO4及硝酸铵(NH4NO3)中的至少一种。酸性材料可溶于水,可与挥发性碱发生中和反应生产易水解的强酸弱碱盐,强酸弱碱盐水解后呈酸性,从而可以增加透明油墨的pH值变化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酸性材料产生的氢离子的数量少于挥发性碱产生的氢氧根离子的数量。应当理解,其它可与所述挥发性碱中和生成可水解的盐,且盐水解呈酸性的酸都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酸性材料。前面所说的份数指的是盐酸、浓硫酸或浓硝酸中有效成分(HCl、H2SO4或HNO3)的份数,不包括其中含有的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挥发性碱与pH值敏感染料的质量比为1:1~100: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挥发功能层130含有挥发性染料。挥发功能层13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内的挥发性染料,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吸附体可以省略,挥发性染料可以通过涂覆或油墨印刷的方式制备挥发功能层130,当挥发性染料为固体时,吸附体可以省略。吸附指示层150包括吸附体,吸附体可吸附挥发性染料从而颜色发生改变。
挥发性染料具有明显的显色及挥发性,随着挥发性染料的挥发,热敏指示组合物的颜色深浅发生改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挥发功能层130通过将挥发性染料与溶剂配制成挥发性染料溶液吸附在吸附体中,干燥后得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挥发性染料本身为粘稠的液体,直接将挥发性染料吸附在吸附体中即可。
挥发性染料溶液以质量份数计包括10份~50份的挥发性染料及10份~70份的溶剂。将挥发性染料溶液吸附在吸附体中,干燥后除去溶剂得到挥发功能层13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挥发功能层130包括10份~50份的挥发性染料及10份~70份的溶剂,直接将挥发性染料溶液吸附在吸附体即可。溶剂选自乙醇、甲醇、异丙醇、丙酮及水中的至少一种。
挥发性染料选自化合物I、化合物I的其衍生物、偶氮类染料及蒽醌类染料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I的结构通式为:
其中,R1为氢、卤素、CH2OH、C1~C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COR2或COOR2,优选的,R1为氢、COH、CH2OH、COOR2;R2选自氢、C1~C6的直链烷基、C1~C6的支链烷基、C1~C6直链烷基胺基或C1~C6支链烷基胺基,优选的,R2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正己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正丙基胺基、异丙基胺基、正丁基胺基、仲丁基胺基、叔丁基胺基、正戊基胺基、异戊基胺基、新戊基胺基或正己基胺基。
化合物I选自愈创蓝油烃或其衍生物。
偶氮类染料选自苏丹红、4-氨基联苯、4-氯-2-甲基苯胺、4-氯苯胺、联苯胺及2,6-二甲基苯胺中的至少一种。
蒽醌类染料选自大黄素、大黄酚、羟基茜草素、茜草素、醌茜素及大黄酚蒽酮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挥发功能层130以质量份数计包括10份~50份的上述挥发性染料及1份~10份的挥发助剂。
挥发助剂选自烷烃、醇、羧酸、氨基酸、酯、砜及樟脑中的至少一种。烷烃选自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及芳香烃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的,烷烃选自己烷、庚烷、辛烷或其异构体、环己烷、环庚烷、环戊烷、萘及蒽中的至少一种。醇选自直链醇、支链醇、芳香醇及环醇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的,醇选自丁四醇、月桂醇、十三醇、十四醇、十五醇、软脂醇、十七醇及硬脂醇中的至少一种。羧酸选自直链羧酸、支链羧酸、芳香羧酸、环链羧酸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优选的,羧酸选自马来酸、富马酸、月桂酸、十三烷酸、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肥酸、癸二酸及十二烷二酸中的至少一种。氨基酸选自氨基苯甲酸、亮氨酸及苯丙氨酸中的至少一种。酯选自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苯甲酸甲酯、水杨酸甲酯及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砜选自二苯基砜、二苯基二砜、二苄基砜及二丁基砜中的至少一种。
吸附体作为挥发性染料的承载物,具有微孔性质以产生吸附作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吸附体本身的pH值呈中性,从而可以避免对热敏指示组合物造成影响。吸附体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微孔膜、玻璃纤维微孔膜、聚丙烯微孔膜、纯纸浆纤维、尼龙纤维或布,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任何pH值呈中性,且可通过毛细作用吸收液体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吸附体的材料。吸附体的厚度为1μm~2000μ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1nm~5000nm。
比对层160形成于第二基材层140的表面。比对层160包括观察窗162及比对部164。观察窗162位于比对层160的中部以便于观察吸附指示层150的颜色,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观察窗162正对吸附指示层150。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观察窗162为透明的材料,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比对层160中部镂空形成观察窗162,在比对层160表面再层叠一层保护层即可。比对部164提供参考颜色或其他信息,用作吸附指示层150的比对标识,比对部164可通过在第二基材层140表面印刷形成。参考颜色可为热敏指示组合物变色的终点颜色,当然,参考颜色也可以包含热敏指示组合物的起始颜色,例如:比对部164包括三种参考颜色,分别提供热敏指示组合物的起始颜色、中间颜色及终点颜色。当吸附指示层150显示的颜色为起始颜色时,表示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指示的产品较为新鲜,当吸附指示层150显示的颜色为中间颜色时,表示产品要尽快使用,当吸附指示层150显示的颜色为终点颜色时,表示产品已变质。当然,根据需要,参考颜色可以设置为渐变颜色。
胶粘层180形成于基底层110远离挥发功能层130的一侧表面。胶粘层180用于将色变指示装置100粘附在其他物品的表面,胶粘层180的材料选自丙烯酸树脂、压敏胶及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剥离层185粘附在胶粘层180的表面。优选的,剥离层185为玻璃纸或涂布有硅油的纸,从而可以将剥离层185从胶粘层180的表面剥离。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还包括分离设置的阻隔组件170,阻隔组件170包括依次层叠的阻隔层172、粘结层174及保护层176。保护层176通过粘结层174粘附于阻隔层172的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阻隔组件170仅包括层叠的阻隔件172及粘结层174。
阻隔层172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及气密性,阻隔层172的材料为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当然,需要说明的是,阻隔层172的材料不限于上述材料,其他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及气密性的材料都可以作为阻隔层172的材料。
粘结层174用于将阻隔层172粘附在比对层160的表面,胶粘层180的材料选自丙烯酸树脂、压敏胶及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当然,胶粘层180、剥离层185可以省略,当阻隔件170的面积大于指示装置100的面积时,可以通过粘结层174将指示装置100固定在物品表面。
请参阅图3及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还包括打孔器900。
一实施方式的打孔器900包括针座910、转轴920、调节旋钮930、抵持件940及针头950。
针座910用于固定针头950等组件,且方便扎孔时握持。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针座910大致为圆柱形。针座910的中部形成有凸缘912,从而可以将针座910与针帽(图未视)或打标机(图未视)等装置连接。
转轴920固设于针座910的一端,且自针座910的一端的端面垂直延伸而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转轴920上设有刻度。
调节旋钮930包括粗调旋钮932及精调旋钮934。粗调旋钮932套设于转轴920且与转轴920螺接,从而可以通过转动粗调旋钮932调整粗调旋钮932与转轴920的相对位置。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粗调旋钮932上设有刻度。
精调旋钮934套设于粗调旋钮932,且与粗调旋钮932螺接,从而可以通过转动精调旋钮934调整精调旋钮934与粗调旋钮932的相对位置。
抵持件940固设于精调旋钮934。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抵持件940大致为柱状,抵持件942远离针座910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
针头950固设于转轴920,且自抵持件942远离针座910的一端的端面凸设而出。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粗调旋钮932及精调旋钮934可以省略,此时转轴920为调节杆,抵持件940在调节杆上可滑动从而调节针头950凸出抵持件940的长度即可;转轴920和抵持件940也可以省略,此时直接将针头950设于针座910即可。
请参阅图5,上述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使用时,调整打孔器900的针头950的长度,使用针头950自比对层160扎孔,刺破比对层160、吸附指示层150、第二基材层140及第一基材层120形成至少一个连通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190,使第一收容体与第二收容体连通,第一收容体内的挥发功能层130的挥发性气体通过通气孔190进入第二收容体内,收容在第二收容体内的吸附指示层150吸附挥发性气体并发生色变,由于挥发性酸、挥发性碱和挥发性染料的挥发速度与温度成正比,因此环境温度越高,挥发速度越快,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变色越快,符合冷链物品变质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人们可根据变色主体的变色程度判断物品的累计受热量,进而判断其累计受热量是否超出控制范围;比对层160及第二基材层140被刺破后,将阻隔层172自保护层176表面剥离,并将阻隔层172贴附在比对层160的表面从而将其表面的孔封闭(图中省略粘结层174),可以有效的避免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内的挥发性的气体向外挥发,污染外部空气,激活后不与外界连通,避免外界环境的不同对变色周期的影响,精度更高;当通气孔190的数量及孔径一定时,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的变色速率与温度呈正比,温度越高,变色速率越快。
针头950的长度及打孔的数量参照根据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的使用说明书,由于通气孔的数量决定了第一收容体与第二受容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速率,进而影响到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因此说明书中可以根据实验测定的值限定通气孔190的数量与变色周期的关系,使用时,根据实际应用的产品的保质期去调整通气孔190的数量,进而控制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的变色周期,从而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的变色周期的调整较为容易。
进一步的,上述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还可以进行温度的指示,应用于产品冷链,热敏指示组合物变色速率与温度呈正比,温度越高,变色速率越快,当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始终处于冷链正常温度时,其变色周期与产品保质期一致,一旦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的温度升高,吸附指示层130的变色速率加快,快速达到变色终点。因此,无论冷链温度是否失控,消费者都可通过比对吸附指示层显示的颜色,判断产品是否失效。
上述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第二基材层140及基底层110均为整片式结构,无需设置密封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时只需要采用针头等锐利的器具扎孔后将热敏时间指示装置贴附在产品(比如安瓿瓶)上即可,无需用手剥离密封件,从而有利于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小型化设计并提高激活效率;通过调整通气孔的数量可以方便的调整变色周期。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吸附指示层通过吸附制备,工艺相对简单。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通过调节热敏指示液体成分的浓度、粘稠度可以调整吸附指示层130的变色周期,当然,通过调节吸附指示层130的厚度及吸附体微孔的孔径,从而可以控制吸附在吸附体内的热敏指示组合物的总量。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吸附指示层可以通过含有上述热敏指示组合物的油墨印刷制备。
可以理解,比对层160可以省略,此时单独设置比对卡或在产品说明书中设置比对信息即可。
请参阅图6及图7,另一实施方式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200与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在于,热敏时间指示装置200还包括辅助层310,阻隔层272直接层叠于比对层260的表面。辅助层310将吸附指示层250与第一基材层220之间隔开一定的距离,从而在吸附指示层250与第一基材层220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
挥发功能层230与第一基材层220之间的空隙内充满了挥发性气体,使用针头950将剥离层285、胶粘层280、基底层210、挥发功能层250、第一基材层220刺穿形成通气孔290后,吸附指示层250所在的第二收容体与挥发功能层所在的第一收容体处于连通状态,挥发性气体通过通气孔290向第二收容体扩散,挥发功能层230内的挥发气体先进入吸附指示层250与第一基材层220之间的空隙进行缓冲,再被吸附指示层250吸收,可以提高热敏时间指示装置200变色周期的准确度。
辅助层310的材料为铝箔、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表面复合有上述材料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可以为普通PET/铝箔/热封PET的复合材料(“/”代表层叠,下同)、普通PP/铝箔/热封CPP复合材料、LDPE/铝箔/PP复合材料、HDPE/铝箔/PET复合材料。其中CPP代表未拉伸聚丙烯。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辅助层310的材料不限于上述材料,其他具有良好气密性的材料都可以作为辅助层250的材料。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辅助层310为环形,辅助层310设于第一基材层220与第二基材层240之间,辅助层310靠近第一基材层220的一侧表面的外边缘与第一基材层220粘合形成环形的粘合部225,吸附指示层250设于辅助层310上,吸附指示层250的边缘位于辅助层310上,辅助层310靠近第二基材层240的一侧表面外边缘的与第二基材层240粘合形成环形的粘接部24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辅助层310与第一基材层220的接触面材料相同,从而热熔粘合时,相同的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可通过分子间的融合实现无胶粘合形成粘合部225。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辅助层310与第一基材层220可以通过胶水粘合在一起形成粘合部225,胶水选自丙烯酸树脂、压敏胶、UV胶及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辅助层310与第二基材层240的接触面材料相同,从而热熔粘合时,相同的高分子材料在高温下可通过分子间的融合实现无胶粘合形成粘接部245。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辅助层310与第二基材层240可以通过胶水粘合在一起形成粘接部245,胶水选自丙烯酸树脂、压敏胶、UV胶及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辅助层310直接设于第一基材层220上,辅助层310夹持于吸附指示层250及第一基材层220之间,辅助层310为环形,从而使第一基材层220与吸附指示层250之间形成间隔即可。辅助层310不限于为环形,只要吸附指示层250在第一基材层220的正投影大于辅助层310在第一基材层220的正投影即可。
请同时参阅图8及图9,一实施方式的密封容器800包括本体810及盖体820。盖体820的顶面821为平面。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密封容器800为安瓿瓶。
上述热敏时间指示装置200使用时,调整打孔器900的针头950的长度,使用针头950自剥离层285扎孔,刺破剥离层285、胶粘层280、基底层210、挥发功能层230及第一基材层220形成至少一个连通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290,激活热敏时间指示装置200。将剥离层285剥离后,利用胶粘层280将热敏时间指示装置200贴附于盖体820的顶面821,从而将通气孔290的一端封闭,挥发功能层230挥发的挥发性气体通过通气孔290进入吸附指示层250与第一基材层220之间的间隙进行缓冲后被吸附指示层250吸附,可以提高热敏时间指示装置200变色周期的准确度。
当然,上述热敏时间指示装置200不限于贴附于瓶盖820的顶面821,只要贴附于任意一个物体的表面能封闭通气孔290的一端即可。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基底层110、第一基材层120、挥发功能层130、第二基材层140、吸附指示层150、比对层160、胶粘层180、剥离层185。阻隔组件170包括依次层叠的阻隔层172、粘结层174及保护层176。
其中,基底层11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一基材层12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挥发功能层13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3g的挥发性丙酸,吸附体的材料为高密度海绵,厚度为0.5m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05mm。
基底层110的边缘区域及第一基材层120的边缘区域密封在一起形成粘合部115。
第二基材层14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二基材层140的边缘与第一基材层120的边缘密封在一起形成粘接部145。
吸附指示层15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指示组合物。吸附体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厚度为20μ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1μm,指示组合物包括0.1g的溴百里香酚蓝及1g的氢氧化钠。
比对层160包括深蓝色、草绿色及深黄色三种颜色,分别提供指示组合物的起始颜色、中间颜色及终点颜色。比对层160厚度为0.01mm。
胶粘层180的材料为压敏胶,剥离层185的材料为玻璃纸。
阻隔层172的材料为PET膜,粘结层174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保护层176的材料为玻璃纸。
使用时,使用打孔器900(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自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的比对层160扎孔,刺破比对层160、吸附指示层150、第二基材层140及第一基材层120形成连通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190,通气孔的孔径为0.1mm。将阻隔层172自保护层176剥离后贴附于比对层160表面封闭比对层160表面的通气孔。
激活后,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处于连通状态,处于第一收容体内的挥发功能层吸附的丙酸挥发后,气体丙酸分子可通过通气孔190进入第二收容体,进而被吸附指示层150吸收。由于吸附指示层包含碱性材料氢氧化钠,初始颜色呈深蓝色,其吸附酸性丙酸气体分子后,生成丙酸钠盐,导致吸附指示层150的pH值逐渐降低,进而引起溴百里香酚蓝颜色发生变化,其颜色由初始的深蓝色逐渐变为草绿色,由于丙酸相对过量,吸附指示功能层颜色最终变为深黄色。由于丙酸的挥发速率与温度呈正关联,因此,温度越高,变色速度越快。
经实验测定,通气孔的数量为1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20天;通气孔的数量为2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00天;通气孔的数量为3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80天;通气孔的数量为4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60天。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基底层110、第一基材层120、挥发功能层130、第二基材层140、吸附指示层150、比对层160、胶粘层180、剥离层185。阻隔组件170包括依次层叠的阻隔层172、粘结层174及保护层176。
其中,基底层11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一基材层12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挥发功能层13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3g的挥发性丙酸,吸附体的材料为高密度海绵,厚度为0.5m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05mm。
基底层110的边缘区域及第一基材层120的边缘区域密封在一起形成粘合部115。
第二基材层14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二基材层140的边缘与第一基材层120的边缘密封在一起形成粘接部145。
吸附指示层15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指示组合物。吸附体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厚度为20μ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1μm,指示组合物包括0.1g的溴百里香酚蓝及1g的氢氧化钠。
比对层160包括深蓝色、草绿色及深黄色三种颜色,分别提供指示组合物的起始颜色、中间颜色及终点颜色。比对层160厚度为0.01mm。
胶粘层180的材料为压敏胶,剥离层185的材料为玻璃纸。
阻隔层172的材料为PET膜,粘结层174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保护层176的材料为玻璃纸。
使用时,使用打孔器900(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自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的剥离层185扎孔,刺破剥离层185、胶粘层180、基底层110、挥发功能层130及第一基材层120形成连通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190,通气孔的孔径为0.1mm。将去除剥离层185的指示装置100贴附在产品的光滑表面,从而封闭通气孔190。
激活后,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处于联通状态,处于第一收容体内的挥发功能层吸附的丙酸挥发后,气体丙酸分子可通过通气孔190进入第二收容体,进而被吸附指示层150吸收。由于吸附指示层包含碱性材料氢氧化钠,初始颜色呈深蓝色,其吸附酸性丙酸气体分子后,生成丙酸钠盐,导致吸附指示层150的pH值逐渐降低,进而引起溴百里香酚蓝颜色发生变化,其颜色由初始的深蓝色逐渐变为草绿色,由于丙酸相对过量,吸附指示功能层颜色最终变为深黄色。由于丙酸的挥发速率与温度呈正关联,因此,温度越高,变色速度越快。
经实验测定,通气孔的数量为1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20天;通气孔的数量为2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00天;通气孔的数量为3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80天;通气孔的数量为4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60天。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基底层210、第一基材层220、挥发功能层230、第二基材层240、吸附指示层250、比对层260、胶粘层280、剥离层285、辅助层310。阻隔组件170包括依次层叠的阻隔层172、粘结层174及保护层176。
其中,基底层21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一基材层22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挥发功能层23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3g的挥发性乙酸,吸附体的材料为高密度海绵,厚度为0.5m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05mm。
基底层210的边缘区域及第一基材层220的边缘区域密封在一起形成粘合部215。
第二基材层24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二基材层240的边缘与第一基材层220的边缘密封在一起形成粘接部245。
吸附指示层25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指示组合物。吸附体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厚度为20μ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1μm。指示组合物包括0.1g的溴百里香酚蓝。
比对层260包括浅黄色、黄色及深黄色三种颜色,分别提供指示组合物的起始颜色、中间颜色及终点颜色。比对层260厚度为0.01mm。
胶粘层280的材料为压敏胶,剥离层285的材料为玻璃纸。
阻隔层272的材料为PET膜,粘结层274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保护层276的材料为玻璃纸。
使用时,使用打孔器900(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自热敏时间指示装置200的比对层260扎孔,刺破比对层260、吸附指示层250、第二基材层240及第一基材层220形成连通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290,通气孔的孔径为0.1mm。将阻隔层172自保护层176剥离后贴附于比对层260表面封闭比对层260表面的通气孔。
激活后,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处于联通状态,处于第一收容体内的挥发功能层吸附的挥发性乙酸挥发后,气体乙酸分子可通过通气孔290进入第二收容体,并在吸附指示层250与第一基材层220之间的空隙内缓冲,进而被吸附指示层250吸收,有助于提高指示装置200的指示精度。吸附指示层250初始pH值呈中性,初始颜色呈浅黄色,其吸附酸性乙酸气体分子后,pH值逐渐降低,进而引起溴百里香酚蓝颜色发生变化,其颜色由初始的浅黄色逐渐变为黄色,最终变为深黄色。由于乙酸的挥发速率与温度呈正关联,因此,温度越高,变色速度越快。
经实验测定,通气孔的数量为1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70天;通气孔的数量为2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60天;通气孔的数量为3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50天;通气孔的数量为4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40天。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基底层210、第一基材层220、挥发功能层230、第二基材层240、吸附指示层250、比对层260、胶粘层280、剥离层285、辅助层310。
其中,基底层21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一基材层22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挥发功能层23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3g的挥发性乙酸,吸附体的材料为高密度海绵,厚度为0.5m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05mm。
基底层210的边缘区域及第一基材层220的边缘区域密封在一起形成粘合部215。
第二基材层24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二基材层240的边缘与第一基材层220的边缘密封在一起形成粘接部245。
吸附指示层25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指示组合物。吸附体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厚度为20μ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1μm。指示组合物包括0.1g的溴百里香酚蓝。
比对层260包括浅黄色、黄色及深黄色三种颜色,分别提供指示组合物的起始颜色、中间颜色及终点颜色。比对层260厚度为0.01mm。
胶粘层280的材料为压敏胶,剥离层285的材料为玻璃纸。
阻隔层272的材料为PET膜,粘结层274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保护层276的材料为玻璃纸。
使用时,使用打孔器900(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自热敏时间指示装置200的剥离层285扎孔,刺破剥离层285、胶粘层280、基底层210、挥发功能层230及第一基材层220形成连通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290,通气孔的孔径为0.1mm。将去除剥离层285的指示装置200贴附在产品的光滑表面,从而封闭通气孔290。
激活后,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处于联通状态,处于第一收容体内的挥发功能层吸附的乙酸挥发后,气体乙酸分子可通过通气孔290进入第二收容体,并在吸附指示层250与第一基材层220之间的空隙内缓冲,进而被吸附指示层250吸收,有助于提高指示装置200的指示精度。吸附指示层250初始pH值呈中性,初始颜色呈浅黄色,其吸附酸性乙酸气体分子后,pH值逐渐降低,进而引起溴百里香酚蓝颜色发生变化,其颜色由初始的浅黄色逐渐变为黄色,最终变为深黄色。由于乙酸的挥发速率与温度呈正关联,因此,温度越高,变色速度越快。
经实验测定,通气孔的数量为1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70天;通气孔的数量为2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60天;通气孔的数量为3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50天;通气孔的数量为4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40天。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基底层110、第一基材层120、挥发功能层130、第二基材层140、吸附指示层150、比对层160、胶粘层180、剥离层185。阻隔组件170包括依次层叠的阻隔层172、粘结层174及保护层176。
其中,基底层11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一基材层12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挥发功能层13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3g的挥发性丙胺,吸附体的材料为高密度海绵,厚度为0.5m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05mm。
基底层110的边缘区域及第一基材层120的边缘区域密封在一起形成粘合部115。
第二基材层14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二基材层140的边缘与第一基材层120的边缘密封在一起形成粘接部145。
吸附指示层15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指示组合物。吸附体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厚度为20μ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1μm,指示组合物包括0.1g的溴甲酚紫及1g的盐酸。
比对层160包括深黄色、草绿色及深紫色三种颜色,分别提供指示组合物的起始颜色、中间颜色及终点颜色。比对层160厚度为0.01mm。
胶粘层180的材料为压敏胶,剥离层185的材料为玻璃纸。
阻隔层172的材料为PET膜,粘结层174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保护层176的材料为玻璃纸。
使用时,使用打孔器900(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自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的比对层160扎孔,刺破比对层160、吸附指示层150、第二基材层140及第一基材层120形成连通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190,通气孔的孔径为0.1mm。将阻隔层172自保护层176剥离后贴附于比对层160表面封闭比对层160表面的通气孔。
激活后,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处于联通状态,处于第一收容体内的挥发功能层吸附的丙酸挥发后,气体丙胺分子可通过通气孔190进入第二收容体,进而被吸附指示层150吸收。由于吸附指示层包含酸性材料盐酸,初始颜色呈深黄色,其吸附碱性丙胺气体分子后,生成盐,导致吸附指示层150的pH值逐渐升高,进而引起溴甲酚紫颜色发生变化,其颜色由初始的深黄色逐渐变为草绿色,由于丙胺相对过量,吸附指示功能层颜色最终变为深紫色。由于丙胺的挥发速率与温度呈正关联,因此,温度越高,变色速度越快。
经实验测定,通气孔的数量为1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90天;通气孔的数量为2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75天;通气孔的数量为3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60天;通气孔的数量为4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45天。
实施例6
实施例6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基底层110、第一基材层120、挥发功能层130、第二基材层140、吸附指示层150、比对层160、胶粘层180、剥离层185。阻隔组件170包括依次层叠的阻隔层172、粘结层174及保护层176。
其中,基底层11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一基材层12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挥发功能层13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3g的挥发性丙酸,吸附体的材料为高密度海绵,厚度为0.5m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05mm。
基底层110的边缘区域及第一基材层120的边缘区域密封在一起形成粘合部115。
第二基材层14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二基材层140的边缘与第一基材层120的边缘密封在一起形成粘接部145。
吸附指示层15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指示组合物。吸附体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厚度为20μ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1μm,指示组合物包括0.1g的溴甲酚紫及1g的盐酸。
比对层160包括深黄色、草绿色及深紫色三种颜色,分别提供指示组合物的起始颜色、中间颜色及终点颜色。比对层160厚度为0.01mm。
胶粘层180的材料为压敏胶,剥离层185的材料为玻璃纸。
阻隔层172的材料为PET膜,粘结层174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保护层176的材料为玻璃纸。
使用时,使用打孔器900(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自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的剥离层185扎孔,刺破剥离层185、胶粘层180、基底层110、挥发功能层130及第一基材层120形成连通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190,通气孔的孔径为0.1mm。将去除剥离层185的指示装置100贴附在产品的光滑表面,从而封闭通气孔190。
激活后,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处于联通状态,处于第一收容体内的挥发功能层吸附的丙胺挥发后,气体丙胺分子可通过通气孔190进入第二收容体,进而被吸附指示层150吸收。由于吸附指示层包含酸性材料盐酸,初始颜色呈深黄色,其吸附碱性丙胺气体分子后,生成盐,导致吸附指示层150的pH值逐渐升高,进而引起溴甲酚紫颜色发生变化,其颜色由初始的深黄色逐渐变为草绿色,由于丙胺相对过量,吸附指示功能层颜色最终变为深紫色。由于丙酸的挥发速率与温度呈正关联,因此,温度越高,变色速度越快。
经实验测定,通气孔的数量为1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90天;通气孔的数量为2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75天;通气孔的数量为3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60天;通气孔的数量为4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45天。
实施例7
实施例7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基底层210、第一基材层220、挥发功能层230、第二基材层240、吸附指示层250、比对层260、胶粘层280、剥离层285、辅助层310。阻隔组件170包括依次层叠的阻隔层172、粘结层174及保护层176。
其中,基底层21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一基材层22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挥发功能层23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3g的挥发性正丁胺,吸附体的材料为高密度海绵,厚度为0.5m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05mm。
基底层210的边缘区域及第一基材层220的边缘区域密封在一起形成粘合部215。
第二基材层24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二基材层240的边缘与第一基材层220的边缘密封在一起形成粘接部245。
吸附指示层25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指示组合物。吸附体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厚度为20μ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1μm,指示组合物包括0.1g的酚红。
比对层260包括黄色、橙色及红色三种颜色,分别提供指示组合物的起始颜色、中间颜色及终点颜色。比对层260厚度为0.01mm。
胶粘层280的材料为压敏胶,剥离层285的材料为玻璃纸。
阻隔层272的材料为PET膜,粘结层274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保护层276的材料为玻璃纸。
使用时,使用打孔器900(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自热敏时间指示装置200的比对层260扎孔,刺破比对层260、吸附指示层250、第二基材层240及第一基材层220形成连通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290,通气孔的孔径为0.1mm。将阻隔层172自保护层176剥离后贴附于比对层260表面封闭比对层260表面的通气孔。
激活后,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处于联通状态,处于第一收容体内的挥发功能层吸附的正丁胺挥发后,气体正丁胺分子可通过通气孔290进入第二收容体,并在吸附指示层250与第一基材层220之间的空隙内缓冲,进而被吸附指示层250吸收,有助于提高指示装置200的指示精度。吸附指示层250初始pH值呈中性,初始颜色呈黄色,其吸附碱性正丁胺气体分子后,pH值逐渐升高,进而引起酚红颜色发生变化,其颜色由初始的黄色逐渐变为橙色,最终变为红色。由于正丁胺的挥发速率与温度呈正关联,因此,温度越高,变色速度越快。
经实验测定,通气孔的数量为1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2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2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1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3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0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4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9个月。
实施例8
实施例8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基底层210、第一基材层220、挥发功能层230、第二基材层240、吸附指示层250、比对层260、胶粘层280、剥离层285、辅助层310。
其中,基底层21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一基材层22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挥发功能层23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3g的挥发性正丁胺,吸附体的材料为高密度海绵,厚度为0.5m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05mm。
基底层210的边缘区域及第一基材层220的边缘区域密封在一起形成粘合部215。
第二基材层24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二基材层240的边缘与第一基材层220的边缘密封在一起形成粘接部245。
吸附指示层25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指示组合物。吸附体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厚度为20μ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1μm。指示组合物包括0.1g的酚红。
比对层260包括黄色、橙色及红色三种颜色,分别提供指示组合物的起始颜色、中间颜色及终点颜色。比对层260厚度为0.01mm。
胶粘层280的材料为压敏胶,剥离层285的材料为玻璃纸。
阻隔层272的材料为PET膜,粘结层274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保护层276的材料为玻璃纸。
使用时,使用打孔器900(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自热敏时间指示装置200的剥离层285扎孔,刺破剥离层285、胶粘层280、基底层210、挥发功能层230及第一基材层220形成连通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290,通气孔的孔径为0.1mm。将去除剥离层285的指示装置200贴附在产品的光滑表面,从而封闭通气孔290。
激活后,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处于联通状态,处于第一收容体内的挥发功能层吸附的正丁胺挥发后,气体正丁胺分子可通过通气孔290进入第二收容体,并在吸附指示层250与第一基材层220之间的空隙内缓冲,进而被吸附指示层250吸收,有助于提高指示装置200的指示精度。吸附指示层250初始pH值呈中性,初始颜色呈黄色,其吸附碱性正丁胺气体分子后,pH值逐渐升高,进而引起酚红颜色发生变化,其颜色由初始的黄色逐渐变为橙色,最终变为红色。由于正丁胺的挥发速率与温度呈正关联,因此,温度越高,变色速度越快。
经实验测定,通气孔的数量为1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2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2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1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3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0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4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9个月。
实施例9
实施例9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基底层110、第一基材层120、挥发功能层130、第二基材层140、吸附指示层150、比对层160、胶粘层180、剥离层185。阻隔组件170包括依次层叠的阻隔层172、粘结层174及保护层176。
其中,基底层11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一基材层12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挥发功能层13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3g的挥发性愈创蓝油烃,吸附体的材料为高密度海绵,厚度为0.5m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05mm。
基底层110的边缘区域及第一基材层120的边缘区域密封在一起形成粘合部115。
第二基材层14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二基材层140的边缘与第一基材层120的边缘密封在一起形成粘接部145。
吸附指示层150为60g白色双胶纸。
比对层160包括白色、浅蓝色及深蓝色三种颜色,分别提供指示组合物的起始颜色、中间颜色及终点颜色。比对层160厚度为0.01mm。
胶粘层180的材料为压敏胶,剥离层185的材料为玻璃纸。
阻隔层172的材料为PET膜,粘结层174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保护层176的材料为玻璃纸。
使用时,使用打孔器900(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自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的比对层160扎孔,刺破比对层160、吸附指示层150、第二基材层140及第一基材层120形成连通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190,通气孔的孔径为0.1mm。将阻隔层172自保护层176剥离后贴附于比对层160表面封闭比对层160表面的通气孔。
激活后,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处于联通状态,处于第一收容体内的挥发功能层吸附的愈创蓝油烃挥发后,气体愈创蓝油烃分子可通过通气孔190进入第二收容体,进而被吸附指示层150吸收。由于吸附指示层材料为白色双胶纸,初始颜色呈白色,其吸附蓝色愈创蓝油烃气体分子后,颜色发生变化,其颜色由初始的白色逐渐变为浅蓝色,并最终变为深蓝色。由于愈创蓝油烃的挥发速率与温度呈正关联,因此,温度越高,变色速度越快。
经实验测定,通气孔的数量为1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24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2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22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3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20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4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8个月。
实施例10
实施例10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基底层110、第一基材层120、挥发功能层130、第二基材层140、吸附指示层150、比对层160、胶粘层180、剥离层185。阻隔组件170包括依次层叠的阻隔层172、粘结层174及保护层176。
其中,基底层11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一基材层12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挥发功能层13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3g的挥发性愈创蓝油烃,吸附体的材料为高密度海绵,厚度为0.5m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05mm。
基底层110的边缘区域及第一基材层120的边缘区域密封在一起形成粘合部115。
第二基材层14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二基材层140的边缘与第一基材层120的边缘密封在一起形成粘接部145。
吸附指示层150为60g白色双胶纸。
比对层160包括白色、浅蓝色及深蓝色三种颜色,分别提供指示组合物的起始颜色、中间颜色及终点颜色。比对层160厚度为0.01mm。
胶粘层180的材料为压敏胶,剥离层185的材料为玻璃纸。
阻隔层172的材料为PET膜,粘结层174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保护层176的材料为玻璃纸。
使用时,使用打孔器900(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自热敏时间指示装置100的剥离层185扎孔,刺破剥离层185、胶粘层180、基底层110、挥发功能层130及第一基材层120形成连通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190,通气孔的孔径为0.1mm。将去除剥离层185的指示装置100贴附在产品的光滑表面,从而封闭通气孔190。
激活后,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处于联通状态,处于第一收容体内的挥发功能层吸附的愈创蓝油烃挥发后,气体愈创蓝油烃分子可通过通气孔190进入第二收容体,进而被吸附指示层150吸收。由于吸附指示层材料为白色双胶纸,初始颜色呈白色,其吸附蓝色愈创蓝油烃气体分子后,颜色发生变化,其颜色由初始的白色逐渐变为浅蓝色,并最终变为深蓝色。由于愈创蓝油烃的挥发速率与温度呈正关联,因此,温度越高,变色速度越快。
经实验测定,通气孔的数量为1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24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2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22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3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20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4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8个月。
实施例11
实施例11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基底层210、第一基材层220、挥发功能层230、第二基材层240、吸附指示层250、比对层260、胶粘层280、剥离层285、辅助层310。阻隔组件170包括依次层叠的阻隔层172、粘结层174及保护层176。
其中,基底层21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一基材层22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挥发功能层23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3g的挥发性愈创蓝油烃和0.5g乙醇助剂,吸附体的材料为高密度海绵,厚度为0.5m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05mm。
基底层210的边缘区域及第一基材层220的边缘区域密封在一起形成粘合部215。
第二基材层24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二基材层240的边缘与第一基材层220的边缘密封在一起形成粘接部245。
吸附指示层250为60g双胶纸。
比对层260包括白色、浅蓝色及深蓝色三种颜色,分别提供指示组合物的起始颜色、中间颜色及终点颜色。比对层260厚度为0.01mm。
胶粘层280的材料为压敏胶,剥离层285的材料为玻璃纸。
阻隔层272的材料为PET膜,粘结层274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保护层276的材料为玻璃纸。
使用时,使用打孔器900(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自热敏时间指示装置200的比对层260扎孔,刺破比对层260、吸附指示层250、第二基材层240及第一基材层220形成连通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290,通气孔的孔径为0.1mm。将阻隔层172自保护层176剥离后贴附于比对层260表面封闭比对层260表面的通气孔。
激活后,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处于联通状态,处于第一收容体内的挥发功能层吸附的蓝色愈创蓝油烃挥发后,气体愈创蓝油烃分子可通过通气孔290进入第二收容体,并在吸附指示层250与第一基材层220之间的空隙内缓冲,进而被吸附指示层250吸收,有助于提高指示装置200的指示精度。吸附指示层250材料为白色双胶纸,初始颜色呈白色,其吸附蓝色愈创蓝油烃气体分子后,颜色发生变化,其颜色由初始的白色逐渐变为浅蓝色,最终变为深蓝色。由于愈创蓝油烃的挥发速率与温度呈正关联,因此,温度越高,变色速度越快。
经实验测定,通气孔的数量为1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20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2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8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3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6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4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4个月。
实施例12
实施例12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结构如图6所示,包括基底层210、第一基材层220、挥发功能层230、第二基材层240、吸附指示层250、比对层260、胶粘层280、剥离层285、辅助层310。
其中,基底层21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一基材层22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挥发功能层230包括吸附体及吸附在吸附体的3g的愈创蓝油烃和0.5g乙醇助剂,吸附体的材料为高密度海绵,厚度为0.5mm,吸附体微孔的平均孔径为0.05mm。
基底层210的边缘区域及第一基材层220的边缘区域密封在一起形成粘合部215。
第二基材层240的材料为PET膜,厚度为18μm。第二基材层240的边缘与第一基材层220的边缘密封在一起形成粘接部245。
吸附指示层250为60g白色双胶纸。
比对层260包括白色、浅蓝色及深蓝色三种颜色,分别提供指示组合物的起始颜色、中间颜色及终点颜色。比对层260厚度为0.01mm。
胶粘层280的材料为压敏胶,剥离层285的材料为玻璃纸。
阻隔层272的材料为PET膜,粘结层274的材料为丙烯酸树脂,保护层276的材料为玻璃纸。
使用时,使用打孔器900(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自热敏时间指示装置200的剥离层285扎孔,刺破剥离层285、胶粘层280、基底层210、挥发功能层230及第一基材层220形成连通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290,通气孔的孔径为0.1mm。将去除剥离层285的指示装置200贴附在产品的光滑表面,从而封闭通气孔290。
激活后,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处于联通状态,处于第一收容体内的挥发功能层吸附的蓝色愈创蓝油烃挥发后,气体愈创蓝油烃分子可通过通气孔290进入第二收容体,并在吸附指示层250与第一基材层220之间的空隙内缓冲,进而被吸附指示层250吸收,有助于提高指示装置200的指示精度。吸附指示层250材料为白色双胶纸,初始颜色呈白色,其吸附蓝色愈创蓝油烃气体分子后,颜色发生变化,其颜色由初始的白色逐渐变为浅蓝色,最终变为深蓝色。由于愈创蓝油烃的挥发速率与温度呈正关联,因此,温度越高,变色速度越快。
经实验测定,通气孔的数量为1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20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2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8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3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6个月;通气孔的数量为4时,在4℃环境下,热敏时间指示装置的变色周期为14个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45)

1.一种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层;
第一基材层,与所述基底层形成可以阻隔气体的第一收容体;
挥发功能层,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体内,所述挥发功能层可产生挥发性气体,所述挥发性气体为挥发性酸、挥发性碱或挥发性染料;
第二基材层,与所述第一基材层形成可以阻隔气体的第二收容体,所述第二基材层为透明材料;及
吸附指示层,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体内,所述吸附指示层可以吸附所述挥发性气体并发生色变;
所述热敏时间指示装置还包括阻隔层及胶粘层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阻隔层可贴附于所述第二基材层或所述基底层的表面,所述胶粘层层叠于所述基底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敏时间指示装置还包括打孔器,所述打孔器可自所述基底层或所述第二基材层将所述第一基材层刺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收容体及第二收容体的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器包括针座及固设于所述针座上的针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器还包括抵持件,所述抵持件套设于所述针头,且与所述针座相间隔,所述抵持件与所述针座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可以调整所述针头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件远离所述针座的一端的端面为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器还包括固设于所述针座的调节杆,所述针头设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针座的一端,所述抵持件沿所述调节杆可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器还包括固设于所述针座的转轴及套设于所述转轴的调节旋钮,所述抵持件固设于所述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转轴螺接,从而可以通过所述调节旋钮调节所述抵持件与所述针座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包括粗调旋钮及精调旋钮,所述粗调旋钮与所述转轴螺接,所述精调旋钮与所述粗调旋钮螺接,所述抵持件设于所述粗调旋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与所述第二基材层或所述基底层分离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边缘粘合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一收容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的边缘粘合在一起形成所述第二收容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材层表面的比对层,所述比对层包括观察窗及比对部,所述观察窗对应于所述吸附指示层,所述比对部提供参考颜色或其他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附于所述胶粘层表面的剥离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层,所述辅助层将所述吸附指示层与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隔开一定距离形成空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层设于所述吸附指示层与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所述吸附指示层设于所述辅助层上且所述指示层在所述第一基材层的正投影大于所述辅助层在所述第一基材层的正投影,使所述吸附指示层与所述第一基材层之间形成所述空隙。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层为环形,所述辅助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材层及所述第二基材层之间,所述辅助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基材层粘合,所述辅助层靠近所述第二基材层的一侧表面外边缘与所述第二基材层粘合形成粘接部,所述吸附指示层与所述辅助层靠近所属第二基材层的一侧表面的内边缘抵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功能层含有挥发性酸,所述吸附指示层含有指示组合物,所述指示组合物包括pH值敏感染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性酸为羧酸。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H值敏感染料选自间甲酚紫、麝香草酚酞、邻甲酚酞、溴百里酚蓝、甲酚红、十六烷基三甲基铵阳离子、中性红、酚红、罗丹明、磺基罗丹明101及百里酚蓝中的至少一种。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组合物还包括碱性材料。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材料包括碱或水解后呈碱性的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钡中的至少一种;及/或,所述水解后呈碱性的盐选自醋酸钠、醋酸钾、丙酸钠、丙酸钾、碳酸氢钠及碳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组合物按质量份数计包括0.1份~5份的pH值敏感染料及1份~20份的碱性材料。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性酸与所述pH值敏感染料的质量比为1:1~100:1。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功能层还包括吸附体,所述挥发性酸吸附在所述吸附体内。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指示层还包括吸附体,所述指示组合物吸附在所述吸附体内。
27.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功能层含有挥发性碱,所述吸附指示层含有指示组合物,所述指示组合物包括pH值敏感染料。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性碱选自氨水、氢氧化铵、丙胺、正丁胺、正己胺和正辛胺中的至少一种。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H值敏感染料选自间甲酚紫、麝香草酚酞、邻甲酚酞、溴百里酚蓝、甲酚红、十六烷基三甲基铵阳离子、中性红、酚红、罗丹明、磺基罗丹明101及百里酚蓝中的至少一种。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组合物还包括酸性材料。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材料包括酸或水解后呈酸性的盐。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酸选自盐酸、硝酸及硫酸中的至少一种;及/或,所述水解后呈酸性的盐选自氯化铵、硫酸铵及硝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组合物按质量份数计包括0.1份~5份的pH值敏感染料及1份~20份的酸性材料。
3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性碱与所述pH值敏感染料的质量比为1:1~100:1。
35.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功能层还包括吸附体,所述挥发性酸吸附在所述吸附体内。
36.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指示层还包括吸附体,所述指示组合物吸附在所述吸附体内。
37.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功能层含有挥发性染料,所述吸附指示层含有可吸附所述挥发性染料的吸附体。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性染料选自化合物I、化合物I的衍生物、偶氮类染料及蒽醌类染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化合物I的结构通式为:
其中,R1为氢、卤素、CH2OH、C1~C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1~C6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COR2或COOR2,R2为氢、C1~C6的直链烷基、C1~C6的支链烷基、C1~C6直链烷基胺基或C1~C6支链烷基胺基。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I选自愈创蓝油烃或愈创蓝油烃的衍生物。
4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偶氮类染料选自苏丹红、4-氨基联苯、4-氯-2-甲基苯胺、4-氯苯胺、联苯胺及2,6-二甲基苯胺中的至少一种。
41.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蒽醌类染料选自大黄素、大黄酚、羟基茜草素、茜草素、醌茜素及大黄酚蒽酮中的至少一种。
42.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功能层以质量份数计含有10份~50份的挥发性染料及1份~10份的挥发助剂。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助剂选自烷烃、醇、羧酸、氨基酸、酯、砜及樟脑中的至少一种。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功能层以质量份数计还含有10份~70份的溶剂,所述溶剂选自乙醇、甲醇、异丙醇、丙酮及水中的至少一种。
45.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热敏时间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挥发功能层还包括吸附体,所述挥发性染料吸附在所述吸附体内。
CN201610703956.7A 2016-08-22 2016-08-22 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Active CN1063234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3956.7A CN106323497B (zh) 2016-08-22 2016-08-22 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3956.7A CN106323497B (zh) 2016-08-22 2016-08-22 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3497A true CN106323497A (zh) 2017-01-11
CN106323497B CN106323497B (zh) 2019-06-11

Family

ID=57741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03956.7A Active CN106323497B (zh) 2016-08-22 2016-08-22 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2349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5559A (zh) * 2017-09-20 2018-03-02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热敏指示装置、收容装置及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1613A (ja) * 1993-12-01 1995-06-16 Nichiyu Giken Kogyo Kk 感熱インジケータ
CN102853946A (zh) * 2011-06-29 2013-01-02 苏州华实材料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监测热敏感物品累计受热量的方法及其使用的指示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1613A (ja) * 1993-12-01 1995-06-16 Nichiyu Giken Kogyo Kk 感熱インジケータ
CN102853946A (zh) * 2011-06-29 2013-01-02 苏州华实材料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监测热敏感物品累计受热量的方法及其使用的指示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5559A (zh) * 2017-09-20 2018-03-02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热敏指示装置、收容装置及应用
CN107745559B (zh) * 2017-09-20 2020-04-28 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热敏指示装置、收容装置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3497B (zh) 201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138637A1 (en) Robust, ultraviolet-protected ambient condition history indica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EP2937850B1 (en) Heat-sensitive label and preparation and use method therefor
CN105911059B (zh) 酸敏感色变指示装置
JP2008513739A (ja) 食物品質インジケータ
CN105928939B (zh) 氧气敏感色变指示装置
CN106323497A (zh) 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CN106248243B (zh) 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CN206192540U (zh) 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CN206235565U (zh) 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CN206192893U (zh) 变色指示装置
CN106093295B (zh) 二氧化碳敏感时间指示装置
CN105954280B (zh) 碱敏感色变指示装置
CN106568532A (zh) 得水敏感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CN106568529A (zh) 酸敏感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CN106353307B (zh) 小型色变指示装置
CN108611015A (zh) 一种铝箔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5898689U (zh) 时间经过指示装置
CN205898693U (zh) 用于指示时间的色变指示装置
CN107745559B (zh) 热敏指示装置、收容装置及应用
CN106153619A (zh) 二氧化碳敏感色变指示装置
CN205787644U (zh) 时间指示装置
CN205749303U (zh) 色变指示装置
CN206348085U (zh) 失水敏感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CN106768462A (zh) 热敏时间指示装置
CN205719997U (zh) 时间历程指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