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2285B - 一种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2285B
CN106302285B CN201510278958.1A CN201510278958A CN106302285B CN 106302285 B CN106302285 B CN 106302285B CN 201510278958 A CN201510278958 A CN 201510278958A CN 106302285 B CN106302285 B CN 106302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rtual resource
map unit
particles
mode
physica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89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02285A (zh
Inventor
寇亚军
田金凤
李明齐
王芳
缪军
封松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1027895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22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2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2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02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2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6Frame synchronisation, e.g. packet synchronisation,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witching point detection or subframe synchron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包括无线广播发送设备向无线广播接收设备发送由若干物理帧组成的无线信号,物理帧包括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所述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包括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信令符号、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数据符号、和/或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帧尾符号;根据预定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映射单元、第二映射单元、第三映射单元映射至用以描述所述物理帧容量的虚拟资源栅格的虚拟资源粒子中;所述虚拟资源栅格包括第一结构维度,第二结构维度,及第三结构维度。本发明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可以支持下一代无线广播在应用场景、组网能力、灵活高效可靠传输等方面的广播传播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通信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世界已经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数字多媒体广播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现阶段,国际上主要有如下几类数字电视广播标准:欧洲的数字电视广播(DVB)标准、美国的高级电视系统委员会(ATSC)标准、日本的综合业务数字广播(ISDB)标准。中国的数字电视正是在国际数字化日益高涨的氛围下开始发展,推出了数字电视地面多媒体广播(DTMB)标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标准等。
一个无线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基带信号是由一系列的物理帧组成的。通常每个物理帧由前导部分、信令部分和数据部分组成。前导部分用于同步或/和信号识别;信令部分用于描述数据部分的调制编码传输方式,它还可指示待解码数据的位置以及接收数据所必需的信息;数据部分用于承载待传输的业务流。在OFDM系统中,前导部分、信令部分和数据部分分别由前导符号、信令符号和数据符号承载。为便于信道估计,通常在信令符号和数据符号中插入导频。对于OFDM系统,会出现较大的峰值平均功率比问题,其中,子载波预留(TR)是降低峰均比的一种常见方法。
伴随着传统电视媒体向网络化电视新媒体渠道进军,广播服务模式在向内容格式多样性、服务种类多样性、接入方式多样性等特点的方向转化。同时,电信网、广播网和互联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兼容使得三网融合的发展势头更加明显。这些为无线数字广播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也对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
为了在提供灵活的物理帧配置及映射方式基础上,不额外增加调度器复杂度,在物理帧这一层之上引入逻辑帧(LF)的概念。逻辑帧由逻辑帧信令(LFS)数据单元、公共传输信道(公共TCH)数据单元、类型1业务TCH数据单元、类型2业务TCH数据单元、辅助流数据单元和逻辑帧填充单元依次组成。为满足不同业务之间服务质量的差异化,逻辑帧通过多个TCH传输多个具有不同QoS需求的业务,不同业务/业务组件可以灵活地映射至一个或多个TCH中,每个TCH可以依据其所承载的业务的服务质量需求,独立确定其编码、星座映射、时间交织、多天线编码的方式。
在未来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中,不仅要支持固定接收、还要支持移动接收,其组网能力、传输效率与容量、以及接收门限等都需要有所改进,反应在无线广播的传输方案中,无线广播系统的基本参数包括FFT大小、保护间隔、离散导频模式等需要进行优化设计,以适应多种应用场景及高效传输的传输需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无法满适应多种应用场景,无法实现高效传输的传输需求等种种缺陷,实已成为本领域从业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无法满适应多种应用场景,无法实现高效传输的传输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所述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包括无线广播发送设备向无线广播接收设备发送由若干物理帧组成的无线信号,所述物理帧包括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所述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包括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信令符号、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数据符号、和/或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帧尾符号;根据预定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映射单元、第二映射单元、第三映射单元映射至用以描述所述物理帧容量的虚拟资源栅格的虚拟资源粒子中;所述第一映射单元包括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和/或逻辑帧数据单元;所述第二映射单元包括逻辑帧数据单元,或逻辑帧数据单元和物理帧填充单元的组合映射单元;所述第三映射单元包括第二映射单元和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的组合映射单元;所述虚拟资源栅格包括第一结构维度,第二结构维度,及第三结构维度。
可选地,所述物理帧还包括携带前导信令信息的前导信令符号;所述前导信令符号配置有包括前导信令符号的持续时间的属性参数。
可选地,所述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虚拟资源栅格是否存在剩余数据填充空间,若是,则在所述虚拟资源栅格中填充物理帧填充单元;所述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携带物理帧数据单元、逻辑帧数据单元、物理帧填充单元、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导频单元和子载波预留单元;所述物理帧中所有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除携带所述导频单元和子载波预留单元之外的有效子载波称为虚拟资源栅格;虚拟资源栅格的最小单位称为虚拟资源粒子。
可选地,所述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传输属性参数包括物理帧类型、物理帧的持续时间、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保护间隔比例、和离散导频模式;所述物理帧容量为所述虚拟资源栅格中携带除所述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以外的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逻辑帧数据单元、物理帧填充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所述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配置有包括所述物理帧内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持续时间、与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相关的信令符号数量、数据符号数量、帧尾符号数量、所述物理帧内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的数量、所述物理帧内逻辑帧数据单元的数量、所述物理帧内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的数量的属性参数;所述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信令符号配置有信令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的属性参数;所述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据符号配置有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的属性参数;所述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帧尾符号配置有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的属性参数,所述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包括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和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和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的组合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的传输属性参数;其中,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包括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逻辑帧数据单元和/或物理帧填充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
可选地,所述物理帧的持续时间的一种计算方式为:物理帧的持续时间=前导信令符号的持续时间+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持续时间;其中,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的一种计算方式为: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与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相关的信令符号数量+数据符号数量+帧尾符号数量;所述帧尾符号数据等于1。
可选地,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信令符号数量为1;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信令符号数量为2;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信令符号数量为4;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信令符号数量为6。
可选地,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保护间隔比例分别为1/128、1/32、1/16、1/8、3/16、1/4时,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的最大值分别为75、73、71、67、64、不予参考的配置值;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保护间隔比例分别为1/128、1/32、1/16、1/8、3/16、1/4时,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的最大值分别为151、147、143、135、128、121;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保护间隔比例分别为1/128、1/32、1/16、1/8、3/16、1/4时,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的最大值分别为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95、286、270、256、243;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保护间隔比例分别为1/128、1/32、1/16、1/8、3/16、1/4时,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的最大值分别为不予参考的配置值、591、573、541、513、487。
可选地,所述物理帧容量的取值一种计算方式为:物理帧容量的取值=信令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与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相关的信令符号数量+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数据符号数量+帧尾符号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帧尾符号数量。
可选地,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信令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064,信令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030;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信令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4208,信令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102;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信令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8416,信令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4206;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信令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1040,信令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6830。
可选地,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PP8时,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2791、2791、2919、2921、2985、2985、3017、3017;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PP8时,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5734、5734、5996、5998、6128、6128、6194、6194;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PP8时,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11490、11490、12016、12016、12278、12280、12410、12410;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PP8时,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23022、23022、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4074、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4600、24862、24862;
可选地,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离散导频模式为PP1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791+2,离散导频模式为PP2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791+2;离散导频模式为PP3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919+2;离散导频模式为PP8时每个时域周期第15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3017-2;所述时域周期包含N个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第一个时域周期起始于第一个数据符号;其中,N表示为离散导频的时域最小间隔;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离散导频模式为PP1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5734+2,离散导频模式为PP2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5734+2,离散导频模式为PP3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5996+2,离散导频模式为PP5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6128+2,离散导频模式为PP6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6128+2,离散导频模式为PP7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6194+2,离散导频模式为PP8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6194+2;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离散导频模式为PP1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1490+2,离散导频模式为PP2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1490+2,离散导频模式为PP3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2016+2,离散导频模式为PP4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2016+2,离散导频模式为PP5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2278+2,离散导频模式为PP7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2410+2,离散导频模式为PP8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4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2410+2;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离散导频模式为PP1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3022+2,离散导频模式为PP2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3022+2,离散导频模式为PP4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4072+2,离散导频模式为PP6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4600+2,离散导频模式为PP7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4862+2,离散导频模式为PP8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8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4862+2。
可选地,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PP8时,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2529、2529、2785、2789、2917、2917、2981、2981;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PP8时,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5204、5204、5728、5732、5992、5992、6124、6124;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PP8时,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10434、10434、11486、11486、12010、12014、12274、12274;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PP8时,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20914、20914、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3018、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4070、24594、24594。
可选地,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离散导频模式为PP1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529+4,离散导频模式为PP2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529+4,离散导频模式为PP3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785+4,离散导频模式为PP8时每个时域周期第15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981-4;所述时域周期包含N个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第一个时域周期起始于第一个数据符号;其中,N表示为离散导频的时域最小间隔;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离散导频模式为PP1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5204+4,离散导频模式为PP2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5204+4,离散导频模式为PP3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5728+4,离散导频模式为PP5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5992-4,离散导频模式为PP6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数据第二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5992+4,离散导频模式为PP7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6124+4,离散导频模式为PP8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6124+4;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离散导频模式为PP1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0434+4,离散导频模式为PP2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0434+4,离散导频模式为PP3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1486+4,离散导频模式为PP4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1486+4,离散导频模式为PP5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2010+4,离散导频模式为PP7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2274+4,离散导频模式为PP8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4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0434+4;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离散导频模式为PP1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0914+4,离散导频模式为PP2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0917+4,离散导频模式为PP4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3018+4,离散导频模式为PP6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4070+4,离散导频模式为PP7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4594+4,离散导频模式为PP8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8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4594+4。
可选地,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1464、2381、1788、2574、1985、2682、2540;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2983、4853、3639、5246、4044、5471、5177;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5963、9704、7270、10492、8079、10934、10356;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11925、19406、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0979、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1868、20703。
可选地,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1030、2062、1654、2442、1917、2614、2504;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2102、4206、3371、4980、3908、5335、5107;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4206、8414、6740、9962、7811、10668、10220;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8414、16830、不予参考的配置值、19923、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1338、20435。
可选地,所述虚拟资源栅格中的第一结构维度为物理帧索引,第二结构维度为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索引,第三结构维度为频域子载波索引;承载于所述虚拟资源栅格中的各类单元记为xm,l,q,m为物理帧索引,l为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索引,q为频域子载波索引;当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采用单输入单输出编码时,每个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其中, 其中, 表示物理帧中信令符号数量,mod(.)表示求余运算,表示物理帧内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的数量;当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采用多输入多/单输出编码时,每个天线上承载的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其中, 其中,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映射之后,对中各单元赋零。
可选地,当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采用单输入单输出编码时,每个所述逻辑帧 数据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 其中,其中,其中,其中,其中,表示物理帧内物理帧信令数据单 元的数量,表示物理帧中信令符号数量,表示信令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 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表示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 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表示帧尾 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 量;当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采用多输入单/多输出编码时,每个天线上所述逻辑帧数据 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其 中,其中, 其中,
其中,表示信令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
可选地,每个所述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 方式为:其中,表示物理帧内常规正交 频分复用符号数量,表示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 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表示帧尾符号在单输入输出模 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表示帧尾符号在单输入输出模式或多输 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
可选地,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单输入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2064,2580,2580,2838,2838,2966,2966;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单输入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4208,5260,5260,5786,5786,6048,6048;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单输入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8416,10520,10520,11572,11572,12098,12098;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单输入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16832,21040,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3144,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4196,24196。
可选地,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1030,2062,2062,2578,2578,2834,2834;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2102,4206,4206,5258,5258,5782,5782;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4206,8414,8414,10518,10518,11570,11570;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8414,16830,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1038,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3142,23142。
可选地,根据所述物理帧内逻辑帧数据单元的数量判断所述虚拟资源栅格是否存在剩余数据填充空间,若是,每个所述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其中,表示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逻辑帧数据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表示物理帧内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数量。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可以支持下一代无线广播在应用场景、组网能力、灵活高效可靠传输等方面的广播传播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中无线广播发送设备向无线广播接收设备发送的物理帧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中虚拟资源栅格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中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物理帧
11 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
111 信令符号
112 数据符号
113 帧尾符号
110 前导信令符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所述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包括无线广播发送设备向无线广播接收设备发送由若干物理帧组成的基带信号。请参阅图1,显示为无线广播发送设备向无线广播接收设备发送的物理帧原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物理帧1包括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11。所述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包括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信令符号111、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数据符号112、和/或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帧尾符号113。所述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11携带有物理帧数据单元、逻辑帧数据单元、物理帧填充单元、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导频单元和子载波预留单元。所述导频单元指虚拟资源例子中携带的导频的调制值。子载波预留单元是指虚拟资源例子中携带的预留信号值。所述第一映射单元包括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是指与物理帧配置和信令信道传输方式相关的物理层参数)、和/或逻辑帧数据单元(逻辑帧数据单元是指固定数量数据单元的容器)。所述第二映射单元包括逻辑帧数据单元,或逻辑帧数据单元和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的组合映射单元。所述第三映射单元113包括第二映射单元和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的组合映射单元。所述物理帧1还包括携带前导信令信息的前导信令符号110。
所述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传输属性参数包括物理帧类型、物理帧的持续时间、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保护间隔比例、和/或离散导频模式等等。所述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配置有包括所述物理帧内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持续时间、与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相关的信令符号数量、数据符号数量、帧尾符号数量、所述物理帧内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的数量、所述物理帧内逻辑帧数据单元的数量、所述物理帧内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的数量的属性参数。所述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信令符号配置有信令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的属性参数。所述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据符号配置有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的属性参数。所述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帧尾符号配置有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的属性参数,所述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包括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和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和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的组合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的属性参数;其中,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包括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逻辑帧数据单元和/或物理帧填充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
所述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包括:
根据预定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映射单元、第二映射单元中的虚拟资源粒子映射至用以描述所述物理帧容量的虚拟资源栅格中。所述虚拟资源栅格包括第一结构维度,第二结构维度,及第三结构维度。所述物理帧容量为所述虚拟资源栅格中携带除所述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以外的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逻辑帧数据单元、物理帧填充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其中,各数据单元是指虚拟资源粒子中携带的数据的调制值。所述第一正交频分主要携带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逻辑帧数据单元、
判断所述虚拟资源栅格是否存在剩余数据填充空间,若是,则在所述虚拟资源栅格中填充携带用于携带伪随机序列调制值的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所述第三映射单元携带在帧尾符号中。
所述物理帧的持续时间的计算方式为:
物理帧的持续时间=前导信令符号的持续时间+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持续时间,即
公式(1)
其中,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即的计算方式为:
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与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相关的信令符号数量+数据符号数量+帧尾符号数量,即
公式(2)
公式(1)中的TPF为物理帧的持续时间,为前导信令符号的持续时间,表示一个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持续时间。公式(2)中的表示物理帧中与快速傅里叶变换相关的信令符号数量,如表1所示。表示物理帧中数据符号数量,表示物理帧中帧尾符号数量,其取值为
表1:与快速傅里叶变换相关的信令符号数量
物理帧的持续时间最大值为250毫秒。在不同FFT点数和保护间隔比例条件下,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的最大值如表2所示,其最小值为
表2: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的最大值
所述物理帧容量为所述虚拟资源栅格中携带各数据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物理帧容量记为
所述物理帧容量的取值在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方式为:
物理帧容量的取值=信令符号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与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相关的信令符号数量+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数据符号数量+帧尾符号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帧尾符号数量,即
公式(4)
公式(4)中表示一个信令符号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如表3所示;表示一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SISO)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MIXO)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如表4和表5给出在SISO和MIXO模式下在各种FFT大小和导频模式条件下的取值,表示一个帧尾符号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表6和表7分别给出了在不适用TR算法时的取值,其在使用TR算法时的取值可以由不使用TR算法时的取值减去TR单元的数量而得到。
表3:信令符号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
表4: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
需注意的是,每个时域周期包含N个OFDM(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第一个时域周期起始于第一个信令符号。其中,N表示为离散导频的时域最小间隔,NA表示不予参考的配置值。所述时域周期包含DY个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第一个时域周期起始于第一个数据符号;
1: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携带的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为表中给出的数值加2。
2: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携带的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为表中给出的数值加2。
3:每个时域周期第0,1个数据符号携带的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为表中给出的数值加2。
4:每个时域周期第15个数据符号携带的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为表中给出的数值减2。
5:每个时域周期第0~4个数据符号携带的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为表中给出的数值加2。
6:每个时域周期第0~8个数据符号携带的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为表中给出的数值加2。
表5: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
需注意的是,每个时域周期包含N个OFDM(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第一个时域周期起始于第一个信令符号。其中,N表示为离散导频的时域最小间隔,NA表示不予参考的配置值。所述时域周期包含多个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第一个时域周期起始于第一个数据符号;
1: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携带的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为表中给出的数值加4。
2: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携带的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为表中给出的数值加4。
3:每个时域周期第0,1个数据符号携带的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为表中给出的数值加4。
4:每个时域周期第15个数据符号携带的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为表中给出的数值减4。
5:每个时域周期第0~4个数据符号携带的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为表中给出的数值加4。
6:每个时域周期第0~8个数据符号携带的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为表中给出的数值加4。
表6: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
表7: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
以下将详细描述虚拟资源栅格的结构,及物理帧信息数据单元、逻辑帧数据单元、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和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映射在虚拟资源栅格中的预定映射方式。
请参阅图2,显示为虚拟资源栅格的原理结构示意图。所述虚拟资源栅格中的第一结构维度为物理帧索引,第二结构维度为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索引,第三结构维度为频域子载波索引;承载于所述虚拟资源栅格中的各类单元记为xm,l,q,m为物理帧索引,l为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索引,q为频域子载波索引,该频域子载波索引对应频域交织前除导频子载波和TR子载波之外的有效子载波的索引。图2中,A表示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B表示逻辑帧数据单元,C表示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D表示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
当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采用单输入单输出编码时,每个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
其中,
其中,
表示物理帧中信令符号数量,mod(.)表示求余运算,表示物理帧内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的数量;
当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采用多输入多/单输出编码时,每个天线上承载的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
其中,
其中,
在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映射之后,对
中各单元赋零。
当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采用单输入单输出编码时,每个所述逻辑帧数据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
其中,和/或
其中,
其中,表示物理帧内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的数量,表示物理帧中信令符号数量,表示信令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虚拟资源粒子数量,表示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表示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
当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采用多输入单/多输出编码时,每个天线上承载所述逻辑帧数据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表示信令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
为辅助临近帧尾符号的数据单元的信道估计,物理帧的最后一个符号为一个特殊的帧尾符号,相对于数据符号而言,帧尾符号具有更密集的导频。由于帧尾符号具有更密集的导频,为了保证常规OFDM符号功率恒定,帧尾符号应携带一定数量的取值为零的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每个所述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
其中,表示物理帧内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表示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表示帧尾符号在单输入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
表示帧尾符号在单输入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表8和表9给出了帧尾符号在单输入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按照频域子载波先后顺序映射至帧尾符号的最后个虚拟资源粒子上。
表8:帧尾符号在单输入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
表9: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
根据所述物理帧内逻辑帧数据单元的数量判断所述虚拟资源栅格是否存在剩余数据填充空间(在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和逻辑帧数据单元映射至虚拟资源栅格之后,若还存在能够携带数据单元的虚拟资源),若是,每个所述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
其中,表示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逻辑帧数据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表示物理帧内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数量。
根据以上理论知识,以下将给出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实施方式。
在该实施方式中,FFT点数为4k,保护间隔比例为1/8,采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离散导频模式为PP4,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为4516(在现有技术中,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的数量仅有两个,在本实施方式中选取4516)物理帧的持续时间为250ms。请参阅图3,显示为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3中,A表示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B表示逻辑帧数据单元,C表示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D表示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由于FFT点数为4k,从表1中获取FFT点数为4k时,信令符号数量为6。从表2中根据FFT点数和保护间隔比例获取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最大值为541,本例取最大值,由于帧尾符号数量为1,除去1个帧尾符号,数据符号数为541-6-1=534。从表3,表4,表8中分别获取一个信令符号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为2064,一个数据符号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为2574,一个帧尾符号携带第二映射单元和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为2838。这样6个信令符号总共可以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数量为2064*6=12384,而本实施方式中的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为4516个,在往虚拟资源栅格中信号符号映射时,按照先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后频域子载波,也就是先l后q的方式,映射第一映射单元,在6个信令符号中,前0至751行按行逐行映射,在虚拟资源栅格的第752行前4列中承载物理帧信令单元的最后4个(4516-756*6=4),逻辑帧数据单元从4516的虚拟资源粒子开始映射,按照编号递增的方式映射到虚拟资源栅格中。需注意的是,在9759之后的虚拟资源粒子的坐标为l=4,q=752,即途中标号为9760的虚拟资源粒子。
在本实施例中,物理帧容量,即虚拟资源粒子的总数为2064*6+2921*534+2828=1575036个虚拟资源粒子,即对应图3中具有编号从0至1575036的虚拟资源粒子,除帧尾符号中最后2838-2574个虚拟资源粒子携带为平衡功率的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外,其余虚拟资源粒子按编号顺序依次承载逻辑帧信令数据单元、逻辑帧数据单元、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若在映射完逻辑帧信令数据单元和逻辑帧数据单元之后,还存在能够携带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则在虚拟资源粒子上填充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逻辑帧数据单元、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若在映射完逻辑帧信令数据单元和逻辑帧数据单元之后,还存在能够携带数据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则在虚拟资源粒子上填充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
本发明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可以支持下一代无线广播在应用场景、组网能力、灵活高效可靠传输等方面的广播传播需求。
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21)

1.一种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所述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包括无线广播发送设备向无线广播接收设备发送由若干物理帧组成的无线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帧包括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所述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包括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信令符号、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数据符号、和/或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帧尾符号;
根据预定映射方式将所述第一映射单元、第二映射单元、第三映射单元映射至用以描述所述物理帧容量的虚拟资源栅格的虚拟资源粒子中;
所述第一映射单元包括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和/或逻辑帧数据单元;
所述第二映射单元包括逻辑帧数据单元,或逻辑帧数据单元和物理帧填充单元的组合映射单元;
所述第三映射单元包括第二映射单元和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的组合映射单元;
所述虚拟资源栅格包括第一结构维度,第二结构维度,及第三结构维度;
其中,所述预定映射方式指第一映射单元、第二映射单元、第三映射单元在各自承载的虚拟资源粒子中横向或纵向首尾相连映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帧还包括携带前导信令信息的前导信令符号;所述前导信令符号配置有包括前导信令符号的持续时间的属性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虚拟资源栅格是否存在剩余数据填充空间,若是,则在所述虚拟资源栅格中填充物理帧填充单元;
所述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携带物理帧数据单元、逻辑帧数据单元、物理帧填充单元、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导频单元和子载波预留单元;所述物理帧中所有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中除携带所述导频单元和子载波预留单元之外的有效子载波称为虚拟资源栅格;虚拟资源栅格的最小单位称为虚拟资源粒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传输属性参数包括物理帧类型、物理帧的持续时间、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保护间隔比例、和离散导频模式;
所述物理帧容量为所述虚拟资源栅格中携带除所述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以外的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逻辑帧数据单元、物理帧填充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
所述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配置有包括所述物理帧内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持续时间、与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相关的信令符号数量、数据符号数量、帧尾符号数量、所述物理帧内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的数量、所述物理帧内逻辑帧数据单元的数量、所述物理帧内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的数量的属性参数;
所述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信令符号配置有信令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的属性参数;
所述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数据符号配置有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的属性参数;
所述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帧尾符号配置有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的属性参数,所述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包括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和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和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的组合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的传输属性参数;其中,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包括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逻辑帧数据单元和/或物理帧填充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帧的持续时间的一种计算方式为:
物理帧的持续时间=前导信令符号的持续时间+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持续时间;
其中,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的一种计算方式为:
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与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相关的信令符号数量+数据符号数量+帧尾符号数量;所述帧尾符号数据等于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信令符号数量为1;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信令符号数量为2;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信令符号数量为4;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信令符号数量为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保护间隔比例分别为1/128、1/32、1/16、1/8、3/16、1/4时,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的最大值分别为75、73、71、67、64、不予参考的配置值;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保护间隔比例分别为1/128、1/32、1/16、1/8、3/16、1/4时,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的最大值分别为151、147、143、135、128、121;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保护间隔比例分别为1/128、1/32、1/16、1/8、3/16、1/4时,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的最大值分别为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95、286、270、256、243;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保护间隔比例分别为1/128、1/32、1/16、1/8、3/16、1/4时,物理帧中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的最大值分别为不予参考的配置值、591、573、541、513、487。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帧容量的取值一种计算方式为:
物理帧容量的取值=信令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与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相关的信令符号数量+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数据符号数量+帧尾符号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帧尾符号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信令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064,信令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030;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信令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4208,信令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102;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信令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8416,信令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4206;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信令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1040,信令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683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PP8时,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2791、2791、2919、2921、2985、2985、3017、3017;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PP8时,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5734、5734、5996、5998、6128、6128、6194、6194;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PP8时,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11490、11490、12016、12016、12278、12280、12410、12410;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PP8时,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23022、23022、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4074、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4600、24862、2486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离散导频模式为PP1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791+2;离散导频模式为PP2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791+2;离散导频模式为PP3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919+2;离散导频模式为PP8时每个时域周期第15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3017-2;所述时域周期包含N个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第一个时域周期起始于第一个数据符号;其中,N表示为离散导频的时域最小间隔;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离散导频模式为PP1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5734+2,离散导频模式为PP2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5734+2,离散导频模式为PP3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5996+2,离散导频模式为PP5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6128+2,离散导频模式为PP6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6128+2,离散导频模式为PP7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6194+2,离散导频模式为PP8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6194+2;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离散导频模式为PP1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1490+2,离散导频模式为PP2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1490+2,离散导频模式为PP3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2016+2,离散导频模式为PP4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2016+2,离散导频模式为PP5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2278+2,离散导频模式为PP7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2410+2,离散导频模式为PP8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4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2410+2;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离散导频模式为PP1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3022+2,离散导频模式为PP2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3022+2,离散导频模式为PP4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4072+2,离散导频模式为PP6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4600+2,离散导频模式为PP7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4862+2,离散导频模式为PP8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8个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4862+2。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PP8时,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2529、2529、2785、2789、2917、2917、2981、2981;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PP8时,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5204、5204、5728、5732、5992、5992、6124、6124;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PP8时,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10434、10434、11486、11486、12010、12014、12274、12274;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PP8时,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20914、20914、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3018、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4070、24594、2459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离散导频模式为PP1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529+4,离散导频模式为PP2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529+4,离散导频模式为PP3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785+4,离散导频模式为PP8时每个时域周期第15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981-4;所述时域周期包含N个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第一个时域周期起始于第一个数据符号;其中,N表示为离散导频的时域最小间隔;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离散导频模式为PP1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5204+4,离散导频模式为PP2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5204+4,离散导频模式为PP3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5728+4,离散导频模式为PP5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5992-4,离散导频模式为PP6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数据第二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5992+4,离散导频模式为PP7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6124+4,离散导频模式为PP8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6124+4;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离散导频模式为PP1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0434+4,离散导频模式为PP2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0434+4,离散导频模式为PP3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1486+4,离散导频模式为PP4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1486+4,离散导频模式为PP5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2010+4,离散导频模式为PP7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2274+4,离散导频模式为PP8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4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10434+4;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离散导频模式为PP1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0914+4,离散导频模式为PP2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0917+4,离散导频模式为PP4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3018+4,离散导频模式为PP6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4070+4,离散导频模式为PP7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1,2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4594+4,离散导频模式为PP8时每个时域周期第0~8个数据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为24594+4。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1464、2381、1788、2574、1985、2682、2540;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2983、4853、3639、5246、4044、5471、5177;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5963、9704、7270、10492、8079、10934、10356;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11925、19406、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0979、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1868、20703。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1030、2062、1654、2442、1917、2614、2504;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2102、4206、3371、4980、3908、5335、5107;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4206、8414、6740、9962、7811、10668、10220;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8414、16830、不予参考的配置值、19923、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1338、20435。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虚拟资源栅格中的第一结构维度为物理帧索引,第二结构维度为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索引,第三结构维度为频域子载波索引;承载于所述虚拟资源栅格中的各类单元记为xm,l,q,m为物理帧索引,l为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索引,q为频域子载波索引;
当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采用单输入单输出编码时,每个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
其中,
其中,
表示物理帧中信令符号数量,mod(.)表示求余运算,表示物理帧内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的数量;
当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采用多输入多/单输出编码时,每个天线上承载的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
其中,
其中,
在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映射之后,对
中各单元赋零。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采用单输入单输出编码时,每个所述逻辑帧数据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表示物理帧内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的数量,表示物理帧中信令符号数量,表示信令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表示数据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表示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
当所述物理帧信令数据单元采用多输入单/多输出编码时,每个天线上所述逻辑帧数据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
其中,
其中,
其中,
其中,表示信令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一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
其中,表示物理帧内常规正交频分复用符号数量,表示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二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表示帧尾符号在单输入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帧尾符号未调制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
表示帧尾符号在单输入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的数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单输入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2064,2580,2580,2838,2838,2966,2966;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单输入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4208,5260,5260,5786,5786,6048,6048;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单输入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8416,10520,10520,11572,11572,12098,12098;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单输入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16832,21040,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3144,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4196,24196。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4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1030,2062,2062,2578,2578,2834,2834;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8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2102,4206,4206,5258,5258,5782,5782;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16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4206,8414,8414,10518,10518,11570,11570;
快速傅立叶变换点数为32K,离散导频模式分别为PP1、PP2、PP3、PP4、PP5、PP6、PP7时,帧尾符号在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第三映射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分别为8414,16830,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1038,不予参考的配置值,23142,23142。
2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物理帧内逻辑帧数据单元的数量判断所述虚拟资源栅格是否存在剩余数据填充空间,若是,每个所述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映射至所述虚拟资源栅格的一种预定映射方式为:
其中,表示帧尾符号在单输入单输出模式或多输入多/单输出模式下携带逻辑帧数据单元的虚拟资源粒子数量,表示物理帧内物理帧填充数据单元数量。
CN201510278958.1A 2015-05-27 2015-05-27 一种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 Active CN106302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8958.1A CN106302285B (zh) 2015-05-27 2015-05-27 一种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8958.1A CN106302285B (zh) 2015-05-27 2015-05-27 一种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2285A CN106302285A (zh) 2017-01-04
CN106302285B true CN106302285B (zh) 2019-06-04

Family

ID=57634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8958.1A Active CN106302285B (zh) 2015-05-27 2015-05-27 一种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22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47021A1 (en) * 2017-09-05 2019-03-1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9474370B (zh) * 2017-09-07 2021-11-02 国广融合(北京)传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数字广播系统的管道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0166849B (zh) * 2019-05-22 2021-06-04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动态帧结构传输装置、方法、终端、介质、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8330A (zh) * 2000-08-25 2001-03-21 清华大学 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系统
CN101022329A (zh) * 2006-02-15 2007-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字多媒体广播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2957943A (zh) * 2011-08-17 2013-03-06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数字多媒体广播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03574B2 (en) * 2007-03-15 2011-03-08 Nokia Corporation Service discovery mechanism in broadcast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20216230A1 (en) * 2011-02-18 2012-08-2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aling Transmission Over RTP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8330A (zh) * 2000-08-25 2001-03-21 清华大学 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系统
CN101022329A (zh) * 2006-02-15 2007-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数字多媒体广播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2957943A (zh) * 2011-08-17 2013-03-06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数字多媒体广播中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2285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6209A (zh) 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
CN106209330B (zh) 一种下行数据重复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7078823B (zh) 灵活的正交频分复用物理传输数据帧的动态配置
TWI497954B (zh) 傳送及接收設備、傳送及接收方法、和用以傳送及接收信號的系統及方法
CN105917655B (zh) 经由一个或者多个网络发送或者接收广播内容的设备和方法
CN106134125B (zh) 小小区资源分配
CN106134185B (zh) 发送广播信号的装置、接收广播信号的装置、发送广播信号的方法以及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
CN105493499B (zh) 发送广播信号的设备、接收广播信号的设备、发送广播信号的方法和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
CN106302285B (zh) 一种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的物理帧通信方法
CN106034290B (zh) 一种基于无线数字多媒体广播的物理层信令系统
CN105659567B (zh) 发送广播信号的装置、接收广播信号的装置、发送广播信号的方法以及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
CN10584697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方法和基站
KR102598658B1 (ko) 감소된 단부 간 지연시간을 가진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신호 전송
CN109803320A (zh)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656446A (zh) 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7431583A (zh) 多分区无线电帧
CN107113094A (zh) 广播信号发送装置、广播信号接收装置、广播信号发送方法以及广播信号接收方法
CN105900435B (zh) 广播发送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和广播接收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1817996B (zh) 高级数据单元资源映射
CN105794215A (zh) 发送和接收广播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1421947A (zh) 时频资源的分配方法及其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6105237A (zh) 发送广播信号的设备、接收广播信号的设备、发送广播信号的方法以及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
CN107430803A (zh) 广播接收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和广播发送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7231693B (zh) 上行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464928A (zh) 广播信号发送设备、广播信号接收设备、广播信号发送方法以及广播信号接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