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94510A - 一种关联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关联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94510A
CN106294510A CN201510317459.9A CN201510317459A CN106294510A CN 106294510 A CN106294510 A CN 106294510A CN 201510317459 A CN201510317459 A CN 201510317459A CN 106294510 A CN106294510 A CN 106294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association
identification marking
attribu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174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秉君
杜滢
万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CAT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CATR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CATR
Priority to CN20151031745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945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94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45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06F16/284Relational databases
    • G06F16/288Entity relationship mod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关联方法和系统,其中包括:为将要参与关联的主体生成识别标识;根据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确定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按照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将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关联起来。本发明提供的关联方法和系统,将物体和信息同时看成关联的主体,并由云端根据相关联的主体的属性确定关联操作的流程,进而不通过人工干预或通过少量必要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主体之间的关联过程,降低了关联过程中用户操作的复杂程度,解决了人工关联所造成的时间长、效率低、学习慢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关联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关联方法,尤其是指一种物与物、物与信息、信息与信息之间进行关联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物与物、物与信息、信息与信息之间的交融和联系,这样对于物与物、物与信息、信息与信息之间相关联的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物与物之间的关联,例如电脑(物)和打印机(物)之间的关联等;物与信息之间的关联,例如快递包裹(物)和网上填写的快递单(信息)之间的关联等;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联,例如某人的身材信息(信息)与想要买的衣服尺码(信息)之间的关联等。其中,所述的关联是指两个对象之间(例如物与物之间、物与信息之间、信息与信息之间等)建立通信并协作,或者建立逻辑映射关系。
然而,上述的物和信息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每一次关联的建立过程也不会完全相同,这便意味着关联对象的使用者可能会面临很多学习过程,进而当多个(种)物与物、物与信息、信息与信息之间进行关联时,提高了关联过程中用户学习的难度以及操作的复杂程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关联方法,以降低物与物、物与信息、信息与信息之间进行关联的过程中用户操作的复杂度和学习所耗时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关联方法,包括:
为将要参与关联的主体生成识别标识;
根据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确定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
按照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将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关联起来。
进一步,所述主体包括物体和信息。
进一步,所述识别标识中包含其所属主体的属性,或者所述识别标识中包含能够获取所述主体属性的必要信息。
进一步,所述识别标识包括图像标识、声音标识、振动标识、电磁信号标识、以及光信号标识。
进一步,根据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确定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包括:
根据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获取所述各个主体的属性;
根据所属各个主体的属性,确定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
进一步,所述关联为参与关联的主体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或者建立逻辑映射关系。
一种关联系统,包括:
多个主体,分别具有其各自的识别标识;
信息采集端,用于采集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
关联控制端,用于根据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确定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并按照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将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关联起来。
进一步,所述主体包括物体和信息。
进一步,所述识别标识中包含其所属主体的属性,或者所述识别标识中包含能够获取所述主体属性的必要信息。
进一步,所述识别标识包括图像标识、声音标识、振动标识、电磁信号标识、以及光信号标识。
进一步,所述关联控制端根据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确定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包括:
关联控制端根据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获取所述各个主体的属性,并根据所属各个主体的属性,确定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
进一步,所述关联为参与关联的主体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或者建立逻辑映射关系。
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关联方法和系统,将物体和信息同时看成关联的主体,并由云端根据相关联的主体的属性确定关联操作的流程,进而不通过人工干预或通过少量必要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主体之间的关联过程,降低了关联过程中用户操作的复杂程度,解决了人工关联所造成的时间长、效率低、学习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关联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关联系统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关联方法实施例包括:
步骤1、为将要参与关联的主体生成识别标识;
步骤2、根据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确定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
步骤3、按照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将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关联起来。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物体和信息。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物体广泛来讲,为客观存在的一切有形体的物质,包括人们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类有实体的东西,例如电脑、打印机等各类电子产品、各类家电、衣物、鞋帽、生活用具、快递包裹、文具用品、体育用品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信息,为无形体但可用于限定或者描述物体的量,例如人的身材信息、衣物鞋帽的尺码信息、生活用具的尺寸信息、文具用品的属性信息、体育用品的尺寸和属性信息、快递包裹的单号、邮寄地址信息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标识中包含其所属主体的属性,或者所述识别标识中包含能够获取所述主体属性的必要信息。例如,对于物体的主体来说:例如电脑、打印机等各类电子产品,则所述识别标识所包含所属主体的属性例如电脑、打印机等各类电子产品的型号、软件版本、IP地址等;又如各类家电,则所述识别标识所包含所属主体的属性例如各类家电的型号等,如果是接入网络中的智能家电,还可以包括智能家电的IP地址等;再如衣物、鞋帽、生活用具、快递包裹、文具用品、体育用品等,则所述识别标识所包含所属主体的属性例如这些东西的名称、尺寸、重量等。所述能够获取所述主体属性的必要信息,是一种通过该必要信息既可以获取所述主体属性,该必要信息可以是一种主体属性的映射关系,例如,所述主体属性存储于云端服务器,而该必要信息为指向该主体属性存储位置的信息,再如,所述主体属性存储于某一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地址,而该必要信息即为该URL。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标识可包括图像标识、声音标识、振动标识、电磁信号标识、以及光信号标识。其中,图像标识例如条形码、二维码、一组符号、物体照片等;声音标识例如物体发出的声音,如长音、短音,或者不同频率、不同响度的声音等;振动标识例如物体的振动频率,又如振动时间的长短、轻重等;电磁信号标识例如电磁波、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等;光信号标识例如红外信号、可见光信号、紫外光信号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2中进一步包括:
步骤21、根据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获取所述各个主体的属性;
步骤22、根据所属各个主体的属性,确定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
例如对于电脑和打印机的关联来说:步骤21是根据参与关联的电脑的识别标识和打印机的识别标识,确定电脑和打印机的属性,包括电脑的名称、IP地址、操作系统等等,以及打印机的品牌、型号、IP地址等;步骤22是根据参与关联的电脑和打印机的上述属性,确定电脑和打印机的关联操作流程,包括寻找打印机的相应驱动以及在电脑上安装该打印机的驱动。又如对于邮寄单(信息)与包裹(物体)的关联来说,步骤21是根据参与关联的邮寄单的识别标识和包裹的识别标识(例如包裹上的条形码或者二维码等),确定邮寄单和包裹的属性,包括邮寄单对应的出发地、目的地、目前包裹所处位置、包裹中的物品信息,包裹与邮寄单的对应关系等;步骤22是根据参与关联的邮寄单和包裹的上述属性,确定邮寄单和包裹的关联操作流程,包括确定递送该包裹的派送员、确定收货人的收货地点、提醒派送员的派送时间、提醒收货人的收货时间等。再如,对于用户家庭(虚拟信息)与智能家居设备(物体)的关联来说,步骤21是根据参与关联的智能家居设备的识别标识和用户家庭的识别标识,确定智能家居设备和用户家庭的属性,其中智能家居设备的属性包括该智能家居设备的名称、IP地址、身份标识等,用户家庭的属性例如哪个家庭;步骤22是根据参与关联的用户家庭与智能家居设备的上述属性,确定用户家庭和智能家居设备的关联操作流程,包括将该智能家居设备关联到该用户家庭名下,并与该用户家庭中的成员建立连接,以使该用户家庭中的成员可以对该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操作。
本发明中,所述关联为参与关联的主体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或者建立逻辑映射关系。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电脑和打印机的关联是电脑和打印机之间建立某种通信连接;而邮寄单和包裹之间的关联是邮寄单和包裹之间建立某种逻辑映射关系;而智能家居设备和用户家庭之间的关联是智能家居设备和用户家庭之间建立某种逻辑映射关系和某种通信连接,例如,智能家居设备是属于哪个用户家庭的逻辑映射关系,该用户家庭中的成员对该智能家居设备的操作则是通过建立的通信连接进行的。
以下结合几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关联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电脑和打印机的关联
本实施例1中,关联的两个主体分别是电脑和打印机,为两个有型的物体,本实施例1中,主体识别标识采用二维码。要进行主体之间的关联,首先要对主体识别标识进行采集,本实施例1中对对主体识别标识的采集采用带有二维码扫描功能的智能手机,而关联操作的步骤由云端服务器完成。本实施例1中,在进行电脑和打印机的关联过程中,电脑、打印机、智能手机、云端服务器之间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则本实施例1进行电脑和打印机的关联的步骤如下。
步骤a1、为将要参与关联的打印机和电脑分别生成识别标识。
本步骤a1中,识别标识为二维码。其中打印机生成的识别标识中还包含了打印机的型号、IP地址等信息。打印机的识别标识以打印的形式输出到纸上。电脑生成的识别标识中包含电脑的型号、IP地址、操作系统等信息,电脑的识别标识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
步骤a2、通过智能手机依次扫描打印机识别标识的二维码和电脑识别标识的二维码,并将所述打印机识别标识的二维码和电脑识别标识的二维码通过互联网发送到云端服务器,同时,所述智能手机向云端服务器发起所述打印机和电脑的关联请求。
本步骤a2中,所述打印机和电脑的关联请求具体为打印机和电脑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
步骤a3、云端服务器接收到打印机识别标识的二维码和电脑识别标识的二维码,并接收到打印机和电脑的关联请求后,分别通过打印机识别标识的二维码和电脑识别标识的二维码确定打印机和电脑的属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打印机的属性包含了打印机型号、IP地址等信息,电脑的属性包含了电脑型号、IP地址和操作系统等信息。打印机的属性和电脑的属性例如分别记载于打印机识别标识的二维码和电脑识别标识的二维码中,这样,云端服务器确定打印机和电脑的属性,可通过从其二者的二维码信息中提取相关的属性信息即可实现。
步骤a4、云端服务器根据打印机的属性和电脑的属性,确定打印机和电脑之间的关联操作流程。
本实施例1中,打印机和电脑的关联请求为打印机和电脑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请求。本步骤a4中,云端服务器通过打印机的型号、IP地址以及电脑的型号、IP地址、操作系统等信息,确定打印机和电脑之间的操作流程为建立通信连接的过程,其中主要过程为在电脑中安装打印机的驱动程序的过程(例如包括电脑操作系统版本识别、驱动程序下载安装、引导电脑自动寻找打印机并完成配置的过程)。
步骤a5、云端服务器按照打印机和电脑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将打印机和电脑关联起来。
本步骤a5中,云端服务器根据打印机和电脑的属性,搜索并获取在电脑中安装打印机的驱动程序,并将该驱动程序下载至所述电脑,并在所述电脑执行该驱动程序以安装该打印机的驱动,根据IP地址搜索打印机,进而实现打印机和电脑之间的通信连接。
为了确定打印机和电脑是否关联成功,本发明实施例1中还可进一步包括步骤a6。
步骤a6、云端服务器检测打印机和电脑的关联操作是否成功,如果成功,则结束关联过程,如果失败,则采取异常处理步骤。
本步骤a6中,对打印机和电脑的关联操作是否成功的检测,可以通过电脑发出打印测试页的方式进行检测,如果能够成功打印测试页,则表明关联成功,否则表明关联失败。本实施例1中,异常处理步骤例如发出关联失败提示、或者再次尝试关联过程等手段。
本实施例1中,用户除了进行两个二维码的扫描以外,并未进行其它多余操作,而大部分操作都是通过云端服务器自动完成,因此,对于用户来讲,打印机和电脑之间的关联变得极为简单。另外,打印出来的二维码信息可以粘贴到离用户很近的地方,使得用户操作更加方便。
实施例2:邮寄单和包裹之间的关联
本实施例2中,关联的两个主体分别是邮寄单和包裹。其中,邮寄单实际上并非为一个实际的物体,而是用于标明包裹相关邮寄信息的单据,属于信息实体,邮寄单的识别标识可以由网络派发的18位数字ID等构成。包裹为有形的物体,可以用包裹上的条形码或者二维码作为包裹的识别标识。本实施例2中,在进行邮寄单和包裹的关联过程中,邮寄单、包裹、智能手机、快递公司的云端服务器之间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本实施例中,智能手机中安装有快递公司提供的手机客户端。本实施例2的步骤如下。
步骤b1、通过智能手机填写邮寄单,并扫描包裹的识别标识条形码,同时,智能手机向快递公司云端服务器发起邮寄单和包裹的关联请求。
本步骤b1中,邮寄单的识别标识例如快递公司的云端服务器派发的18位数字ID,在智能手机中的客户端中填写邮寄单时由快递公司的云端服务器自动生成。用户利用智能手机扫描包裹上的条形码。因为用户并没有填写实体的快递单,因此本实施例2中是信息与物体之间的关联过程。用户在填写邮寄单时,需要填写邮寄单的发货地、接收地、发件人、收件人等信息,这些属于邮寄单的内容,因此会一并上传至快递公司的云端服务器。
步骤b2、快递公司云端服务器接收到邮寄单和包裹条形码,并接收到邮寄单和包裹的关联请求后,确定邮寄单和包裹的属性。
其中邮寄单的属性例如发货地、接收地、发件人、收件人等信息,包裹的属性例如包裹内容、性质等,包裹的属性可以由邮寄单填写。
步骤b3、快递公司云端服务器根据邮寄单和包裹属性,确定邮寄单和包裹之间的关联操作流程。
本步骤b3中,需要确定邮寄单和包裹之间的关联操作流程,例如将邮寄单和包裹之间向对应的过程,根据发货地、接收地确定邮寄的路径和邮递员以及邮寄过程中包裹的处置(例如,包裹属性中指明是易碎品,则包裹的处置为运输途中轻拿轻放等)的过程,通知邮递员进行邮递的过程,以及通知收货人收获的过程等。
步骤b4、快递公司云端服务器按照邮寄单和包裹之间的关联操作流程,执行关联操作。
本步骤b4中的关联操作例如可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b41、将邮寄单和包裹相对应。
步骤b42、快递员收货时,利用安装于智能手机中的快递员使用版本的快递软件扫描包裹,进而将包裹的条形码和快递员信息(包括快递员工号、姓名、取货地点(可通过智能手机的GPS获得)等)上传到快递公司云端服务器。
本步骤42中,快递员信息是虚拟的信息,因此,本步骤b42中的关联过程属于信息与物体之间的关联。
步骤b43、快递公司云端服务器根据包裹条形码信息和快递员信息,启动连接流程,包括提醒快递路程中各站快递员进行配送衔接,通知收货人取货时间和取货地点等,进而协助完成配送过程。
本实施例2中,快递公司云端服务器实际上根据关联对象的不同(分别为邮寄单和包裹、以及快递员和包裹)启动了两套不同的关联流程。
实施例3:智能家居设备和家庭的关联
本实施例3中的家庭,是一个虚拟的用户家庭,可以简单理解成类似一个QQ号一样的网络身份号码,用于标识是哪个家庭,其与真实家庭相对应,一个家庭中由1个或者多个成员组成,简单理解为每个家庭成员均有一个号码,这些号码属于该家庭的网络身份号码中,以表明家庭成员所属的家庭。智能家居设备例如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空调、智能微波炉等智能家居设备。本实施例3中,以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与虚拟的用户家庭进行关联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信息采集设备为智能手机。
步骤c1、用户在云端服务器生成自己家庭的唯一二维码标识。
步骤c2、智能空调和智能洗衣机接入互联网。
本步骤c2中,用户并不知道接入互联网后的智能空调和智能洗衣机的IP地址信息,也不需要知道智能空调和智能洗衣机的IP地址信息。
步骤c3、智能空调和智能洗衣机分别将自己的识别标识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其中,智能空调和智能洗衣机的识别标识均在出厂时,由厂家生成,并保存在智能空调和智能洗衣机的芯片中,同时也可生成相应的二维码粘贴于智能空调和智能洗衣机的机身。作为具体实施例,本步骤c3中可包括如下步骤c31~步骤c33的过程。
步骤c31、智能空调自动将其自身的IP地址和自己的识别标识上传到云端服务器。
步骤c32、智能洗衣机利用其蜂鸣器的声音信号,将自己的识别标识传递给用户的智能手机。其中,长音代表0、短音代表1,则声音信号可转换为智能洗衣机的识别标识。智能洗衣机的声音信号可包含其自身的IP地址。
步骤c33、智能手机将智能洗衣机的识别标识连同IP地址一并上传到云端服务器。
步骤c4、用户利用智能手机扫描自己家庭二维码、智能空调二维码(该二维码中不包含空调的IP地址信息)、智能洗衣机的声音信号(包含智能洗衣机的IP地址信息),并发送到云端服务器,同时所述智能手机向云端服务器发起所述关联请求。
步骤c5、云端服务器接收到关联请求后,根据所上传的信息确定智能家居设备和家庭的属性。
其中,根据智能空调二维码确定智能空调属性为一种智能家居设备,具体为空调,并确定了智能空调的IP地址,根据智能洗衣机的声音信号确定智能洗衣机属性为一种智能家居设备,具体为洗衣机,并确定了智能洗衣机的IP地址,根据家庭二维码确定是哪一个虚拟家庭。
步骤c6、云端服务器根据智能家居设备和家庭的属性,确定智能家居设备和家庭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
本步骤c6中的关联操作流程是建立一种逻辑映射关系。
步骤c7、云端服务器执行智能家居设备和家庭之间的关联操作的流程。
本步骤c7中,云端服务器启动连接逻辑,将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和用户家庭建立关联,以将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归属于用户家庭名下。当用户家庭的其他家庭成员回到家里时,由于已经建立了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和用户家庭的关联,因此,云端服务器将提醒各个家庭成员,其家里添置了空调和洗衣机,并为该相应的家庭成员下载空调和洗衣机的驱动,提供能够控制空调和洗衣机的界面。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关联系统,如图2所示,其包括:多个主体1、信息采集端2和关联控制端3。其中,各个主体1分别具有其各自的识别标识;信息采集端2用于采集各个主体1的识别标识;关联控制端3用于根据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1的识别标识,确定所述各个主体1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并按照所述各个主体1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将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1关联起来。
其中,所述主体包括物体和信息。所述识别标识中包含其所属主体1的属性。所述识别标识为图像标识、声音标识、振动标识或者光信号标识。所述信息采集端2例如智能手机,所述关联控制端3例如云端服务器。
其中,关联控制端3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直接与各个主体1连接,甚至可以集成到信息采集端2。
本发明提供的关联方法和系统,将物体和信息同时看成关联的主体,并由云端根据相关联的主体的属性确定关联操作的流程,进而不通过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主体之间的关联过程,解决了人工关联所造成的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关联方法,包括:
为将要参与关联的主体生成识别标识;
根据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确定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
按照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将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关联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物体和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标识中包含其所属主体的属性,或者所述识别标识中包含能够获取所述主体属性的必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标识包括图像标识、声音标识、振动标识、电磁信号标识、以及光信号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确定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包括:
根据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获取所述各个主体的属性;
根据所属各个主体的属性,确定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为参与关联的主体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或者建立逻辑映射关系。
7.一种关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主体,分别具有其各自的识别标识;
信息采集端,用于采集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
关联控制端,用于根据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确定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并按照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将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关联起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关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物体和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关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标识中包含其所属主体的属性,或者所述识别标识中包含能够获取所述主体属性的必要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关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标识包括图像标识、声音标识、振动标识、电磁信号标识、以及光信号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关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控制端根据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确定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包括:
关联控制端根据参与关联的各个主体的识别标识,获取所述各个主体的属性,并根据所属各个主体的属性,确定所述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关联操作的流程。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关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为参与关联的主体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或者建立逻辑映射关系。
CN201510317459.9A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关联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062945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7459.9A CN106294510A (zh)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关联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7459.9A CN106294510A (zh)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关联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4510A true CN106294510A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59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7459.9A Pending CN106294510A (zh) 2015-06-11 2015-06-11 一种关联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945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8031A (zh) * 2019-02-27 2019-06-2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87374A3 (en) * 2007-01-17 2008-11-06 Electric Pocket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LY ACCESSING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UPnP) NETWORKS
CN101605317A (zh) * 2008-06-12 2009-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业务签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13112A (zh) * 2010-09-26 2012-04-11 深圳市闪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设备关联的方法、关联服务器与系统
CN102655481A (zh) * 2011-03-04 2012-09-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页的即时通信聊天内容查看方法及系统
CN104156375A (zh) * 2013-05-16 2014-11-19 王方淇 一种基于众包的信息投放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87374A3 (en) * 2007-01-17 2008-11-06 Electric Pocket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LY ACCESSING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UPnP) NETWORKS
CN101605317A (zh) * 2008-06-12 2009-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业务签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13112A (zh) * 2010-09-26 2012-04-11 深圳市闪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设备关联的方法、关联服务器与系统
CN102655481A (zh) * 2011-03-04 2012-09-0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页的即时通信聊天内容查看方法及系统
CN104156375A (zh) * 2013-05-16 2014-11-19 王方淇 一种基于众包的信息投放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8031A (zh) * 2019-02-27 2019-06-2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918031B (zh) * 2019-02-27 2022-07-08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09481B (zh) 虚拟物品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156228B (zh) 资源发放系统、资源发放方法及资源领取方法
CN107010337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通信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CN107767548A (zh) 一种智能物品回收装置、智能物品回收系统及回收方法
CN103530753A (zh) 一种保护客户隐私的信息化快递方法
CN108839977A (zh) 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6529865A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快递派送终端、服务客户端及方法
CN104268731A (zh) 一种利用电子标签实现快递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7341527A (zh) 一种物流新增订单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7909374A (zh) 一种活禽全自动溯源系统及方法
CN106778964A (zh) 利用移动终端扫码确认物品移交的系统和方法
CN109409937A (zh) 基于快递包裹的广告投放方法及装置
CN108665645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交互的无人收货柜系统
CN104484788A (zh) 一种快递运单系统及免填单方法
CN108629918A (zh) 共享物流容器及其管理方法、管理系统
CN108209683A (zh) 一种自动出纸机
CN109523216A (zh) 寄件方法、装置、寄件终端和服务器
CN106023489B (zh) 具有数据动态交互功能的智能打印系统及方法
CN107048960B (zh) 智能邮筒和识别邮寄数据以预先分类邮件的方法
CN106533728B (zh) 服务器信息收集方法和装置
CN106294510A (zh) 一种关联方法和系统
CN103679425A (zh) 一种物流人员开启智能快件箱的方法和系统
CN206833474U (zh) 一种便携式标签打印机和签收系统
CN107146054A (zh) 一种电子商务物流提醒系统
CN102238098B (zh) 一种信息合成方法、及对应的终端和即时通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