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93479B - 一种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93479B
CN106293479B CN201610704007.0A CN201610704007A CN106293479B CN 106293479 B CN106293479 B CN 106293479B CN 201610704007 A CN201610704007 A CN 201610704007A CN 106293479 B CN106293479 B CN 1062934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touch operation
mobile terminal
brightness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040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93479A (zh
Inventor
陈后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040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934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93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3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93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3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3Interaction with page-structured environments, e.g. book metaph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0Intensity circu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触控操作;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将所述目标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一预设亮度。本发明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背光在自动调节中出现的忽明忽暗,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电子工业中,背光是一种照明的形式,以和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显示类似的方式产生出。出光常被用于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显示上,从侧边或是背后照射,增加在低光源环境中的照明度和电脑显示器、液晶荧屏上的亮度。背光光源可采用白炽灯泡、电光面板(ELP)、发光二极管(LED)、冷阴极管(CCFL)等。
背光技术作为移动终端赖以工作的必要技术,实现了移动终端内容在显示屏上的显示,保证了用户的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现有背光技术也更加智能化,根据与人眼的交互,判断是否需要背光及背光强弱。
然而,这种方式在技术上还不成熟,较为生硬,仅能够实现对整体屏幕统一的背光调控,这样在实时调控中就会给用户带来忽明忽暗的感官刺激,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背光在自动调节中出现的忽明忽暗,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触控操作;
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
将所述目标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一预设亮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触控操作;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
第一调节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目标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一预设亮度。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接收用户对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触控操作,并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该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从而将目标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一预设亮度,实现对特定的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控制,满足用户特定场景的需求,相对于现有的全屏整体控制的方式,仅对特定的屏幕子区域进行控制,降低了耗电以及对用户的视觉刺激,带给用户更佳的科技感和更优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屏幕分区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对分屏区域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屏显示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预先存储有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所述屏幕背光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触控操作。
本步骤中,第一触控操作是操作体对该移动终端屏幕的背光亮度的调节操作。该第一触控操作可以是一预设方向上的滑动操作(如向上,向下)、一预设手势的滑动操作(“o”,“e”)、预设时长的按压操作(如长按,点触)或者预设压力的按压操作(如重压)等。
步骤102,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
本步骤中,根据步骤101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的触控操作信息,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的第一对应关系,查找出与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
步骤103,将所述目标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一预设亮度。
本步骤中,第一预设亮度是对目标屏幕子区域进行背光亮度调节的较佳亮度值,不限于具体数值,也可能为一阈值范围,往往其大小也是与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即不同的第一触控操作控制达到的第一预设亮度可以是不一样的。故,在步骤102确定与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后,则将该目标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一预设亮度。
第一触控操作是用户操作,为明确用户的具体目的,不同的操作会确定不同的目标屏幕子区域,因此,移动终端预先存储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在接收到第一触控操作后,根据该第一触控操作的触控操作信息,基于该第一对应关系,即可确定目标屏幕子区域,并将其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一预设亮度。
由此可知,要准确的确定出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则是非常重要的。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10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划分为预设数量的屏幕子区域;
建立每个所述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这样,即可通过预设数量的设置,将移动终端屏幕划分为多个屏幕子区域,建立每个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在接收到第一触控操作后确定用户希望调节的目标屏幕子区域。
当然,预设数量可以是系统或用户定义的,具体的划分方式可以按照一定的预设规则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九宫格、纵向等分、横向等分等。
此外,为了便于确定触控操作对应的屏幕子区域,优选的,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包括触控操作的手势类型、触控操作的操作位置以及触控操作的操作方向中的至少一种。
从而,在接收到第一触控操作后,进一步具体的,通过该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信息如触控操作的手势类型、触控操作的操作位置以及触控操作的操作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
综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通过将移动终端的整个屏幕划分得到若干个屏幕子区域,建立每个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在接收到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后,根据该第一触控操作,基于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将与该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达到第一预设亮度。
实现在移动终端的黑屏状态下,点亮特定的屏幕子区域,满足用户特定场景的需求,相对于现有的全屏点亮的方式,仅点亮特定的屏幕子区域,降低了耗电以及对用户的视觉刺激,带给用户更佳的科技感和更优的使用体验。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预先存储有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屏幕子区域与应用程序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屏幕背光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01,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触控操作。
本步骤中,第一触控操作是操作体对该移动终端屏幕的背光亮度的调节操作。该第一触控操作可以是一预设方向上的滑动操作(如向上,向下)、一预设手势的滑动操作(“o”,“e”)、预设时长的按压操作(如长按,点触)或者预设压力的按压操作(如重压)等。
步骤202,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
本步骤中,基于移动终端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根据步骤201接收到的第一触控操作的触控操作信息,确定与该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
步骤203,将所述目标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一预设亮度。
本步骤中,第一预设亮度是对目标屏幕子区域进行背光亮度调节的较佳亮度值,不限于具体数值,也可能为一阈值范围,往往其大小也是与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即不同的第一触控操作控制达到的第一预设亮度可以是不一样的。故,在步骤202确定与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后,则将该目标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一预设亮度。
步骤204,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应用程序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信息。
由于该实施例中,已根据用户或系统定义了屏幕子区域与应用程序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应用A映射在屏幕300上的位置区域301对应屏幕子区域302。本步骤中,在步骤203调整该目标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之后,基于屏幕子区域与应用程序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就可进一步确定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信息。
步骤205,在目标屏幕子区域显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信息。
本步骤中,将由步骤204确定的目标应用程序信息相应的在目标屏幕子区域进行显示。
具体的,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信息包括应用程序图标和/或预设应用程序的预设信息。
进一步具体的,该预设应用程序的预设信息可以是该应用程序的名称、大小等信息。
由此可知,首先要准确的确定出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则是非常重要的。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10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划分为预设数量的屏幕子区域;
建立每个所述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这样,即可通过预设数量的设置,将移动终端屏幕划分为多个屏幕子区域,建立每个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在接收到第一触控操作后确定用户希望调节的目标屏幕子区域。
当然,预设数量可以是系统或用户定义的,具体的划分方式可以按照一定的预设规则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九宫格、纵向等分、横向等分等。
此外,为了便于确定触控操作对应的屏幕子区域,优选的,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包括触控操作的手势类型、触控操作的操作位置以及触控操作的操作方向中的至少一种。
从而,在接收到第一触控操作后,进一步具体的,通过该第一触控操作的操作信息如触控操作的手势类型、触控操作的操作位置以及触控操作的操作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
还应该知道的是,以图3内容为例,位置区域301和屏幕子区域302的关系,可以是图3所示的屏幕子区域302包含该应用A映射在屏幕上的位置区域301,也可以是屏幕子区域302即为应用A映射在屏幕上的位置区域301。
这样,移动终端通过将整个屏幕划分得到若干个屏幕子区域,建立每个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建立的屏幕子区域与应用程序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从而,在接收到用户的第一触控操作后,根据该第一触控操作,首先基于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将与该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达到第一预设亮度;之后,基于屏幕子区域与应用程序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该目标屏幕子区域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信息,将该目标应用程序信息在该目标屏幕子区域中进行显示。实现在移动终端的黑屏状态下,点亮特定的屏幕子区域,将该屏幕子区域的位置区域对应的应用程序信息进行显示,以便用户进行选择,在用户选择特定应用后,附以动效展开该应用,之后,恢复用户默认系统状态。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用户同时使用不同的应用,该移动终端还能够对不同应用进行分屏显示。而在移动终端的屏幕为分屏显示时,存在用户对不同分屏区域的亮度需求不同的情况,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401,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为分屏显示状态时,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二触控操作。
本步骤中,第一分屏区域是该移动终端的屏幕为分屏显示状态时的一屏幕子区域,第二触控操作是操作体对该第一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的调节操作。该第二触控操作可以是一预设方向上的滑动操作(如向上,向下)、一预设手势的滑动操作(“o”,“e”)、预设时长的按压操作(如长按,点触)或者预设压力的按压操作(如重压)等。
步骤402,根据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二预设亮度。
本步骤中,第二预设亮度是对第一分屏区域进行背光亮度调节的较佳亮度值,不限于具体数值,也可能为一阈值范围,往往其大小也是与第二触控操作对应的,即不同的第二触控操作控制达到的第二预设亮度可以是不一样的。故,在步骤401接收到对该移动终端的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二触控操作后,则将该第一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二预设亮度。
步骤403,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三触控操作。
本步骤中,第二分屏区域是该移动终端的屏幕为分屏显示状态时区别与第一分屏区域的另一屏幕子区域,第三触控操作是操作体对该第二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的调节操作。同样的,该第三触控操作也可以是一预设方向上的滑动操作(如向上,向下)、一预设手势的滑动操作(“o”,“e”)、预设时长的按压操作(如长按,点触)或者预设压力的按压操作(如重压)等。
步骤404,根据所述第三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三预设亮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亮度与所述第三预设亮度的亮度值不同。
本步骤中,第三预设亮度是对第二分屏区域的进行背光亮度调节的较佳亮度值,不限于具体数值,也可能为一阈值范围,往往其大小也是与第三触控操作对应的,即不同的第三触控操作控制达到的第三预设亮度可以是不一样的。故在步骤403接收到对该移动终端的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三触控操作后,则将该第二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三预设亮度。在分屏显示时,为了区别分屏的显示内容,一般情况下,第二预设亮度与第三预设亮度的亮度值不同。
如图5所示,第一分屏区域501和第二分屏区域502,第一分屏区域501为视频播放界面,第二分屏区域为即时通讯界面。这种显示形式,是根据用户默认的分屏划分(如两应用同时使用,系统根据用户设置横屏等分移动终端的屏幕)得到的。
在该场景下,若用户为了体验紧张氛围的观影效果,会在第一分屏区域501上进行第二触控操作(如图5中箭头B方向的滑动),降低第一分屏区域501的背光亮度至第二预设亮度;为了避免错失即时通信消息,又会在第二分屏区域502上进行第三触控操作(如图5中箭头C方向的滑动),增大第二分屏区域502的背光亮度。
但是当预设亮度为固定值时,虽然能够将不同分屏区域内容进行区分显示,却不能由用户环境进行适应调整。因此,具体实现中,会根据操作时的具体信息如滑动方向、滑动距离ΔL等确定进行对应的“增大”或“降低”,以及亮度调节值ΔB,确定最终的预设亮度。这样,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更适用的调节到较佳背光亮度。
还应该了解的是,该移动终端的分屏显示状态不限于对两个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的调节,在移动终端以三个分屏区域或者更多分屏区域进行显示时,上述方法也是使用,根据对应分屏区域的触控操作,能够实现对不同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
综上,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不仅能够根据输入的触控操作,在特定屏幕子区域显示特定目标应用程序信息,满足了用户在黑屏状态下选择特定应用的需求,实现仅点亮特定应用对应的屏幕子区域,降低耗电以及对用户的视觉刺激的目的。而且,在移动终端通过屏幕对不同应用分屏显示时,还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用户对不同分屏区域的触控操作,以触控操作对应的预设亮度,对该触控操作对应的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进行控制,使其达到所需的目标亮度,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对不同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需求,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三实施例
如图6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600,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触控操作;
第一确定模块602,用于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接收模块601接收的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
第一调节模块603,用于将所述第一确定模块602确定的所述目标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一预设亮度。
在图6的基础上,可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移动终端600还包括:
屏幕划分模块604,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划分为预设数量的屏幕子区域;
处理模块605,用于建立每个所述屏幕划分模块604所划分的所述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包括触控操作的手势类型、触控操作的操作位置以及触控操作的操作方向中的至少一种。
在图6的基础上,可选地,如图8所示,所述移动终端600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606,用于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应用程序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信息;
显示模块607,用于在所述目标屏幕子区域显示所述第二确定模块606确定的目标应用程序信息。
其中,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信息包括应用程序图标和/或预设应用程序的预设信息。
在图6的基础上,可选地,如图9所示,所述移动终端600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608,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为分屏显示状态时,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二触控操作;
第二调节模块609,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模块608接收到的第二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二预设亮度;
第三接收模块610,用于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三触控操作;
第三调节模块611,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接收模块610接收到的第三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三预设亮度;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亮度与所述第三预设亮度的亮度值不同。
该移动终端600能够实现图1、图2和图4的方法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通过将整个屏幕在屏幕上的位置区域划分得到若干个屏幕子区域,在接收到不同触控操作后,根据该触控操作、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将与该触控操作对应的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达到预设亮度,在移动终端的黑屏状态下,点亮特定的屏幕子区域。之后,还能够根据该触控操作、屏幕子区域与应用程序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实现对应特定的屏幕子区域的应用的点亮。并且在移动终端分屏显示的状态下,根据用户输入的对应不同分屏区域的触控操作,还可对特定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进行控制,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对不同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需求,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四实施例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的移动终端10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004和用户接口1003。移动终端10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0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0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0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0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005。
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按键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0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RAM)。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10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0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10021和应用程序10022,以及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屏幕子区域与应用程序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其中,操作系统10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10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10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1002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10022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1001用于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触控操作;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将所述目标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一预设亮度。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001中,或者由处理器1001实现。处理器10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0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0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002,处理器1001读取存储器10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1001还用于:在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触控操作的步骤之前,将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划分为预设数量的屏幕子区域;建立每个所述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包括触控操作的手势类型、触控操作的操作位置以及触控操作的操作方向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处理器1001还用于:在将所述目标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一预设亮度的步骤之后,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应用程序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信息;在目标屏幕子区域显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信息。
可选地,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信息包括应用程序图标和/或预设应用程序的预设信息。
可选地,处理器1001还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为分屏显示状态时,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二触控操作;根据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二预设亮度。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三触控操作;根据第三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三预设亮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亮度与所述第三预设亮度的亮度值不同。
移动终端1000能够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移动终端1000通过将整个屏幕在屏幕上的位置区域划分得到若干个屏幕子区域,在接收到不同触控操作后,根据该触控操作、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将与该触控操作对应的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达到预设亮度,在移动终端的黑屏状态下,点亮特定的屏幕子区域。之后,还能够根据该触控操作、屏幕子区域与应用程序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实现对应特定的屏幕子区域的应用的点亮。并且在移动终端分屏显示的状态下,根据用户输入的对应不同分屏区域的触控操作,还可对特定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进行控制,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对不同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需求,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五实施例
图11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图11中的移动终端11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车载电脑等。
图11中的移动终端11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10、存储器1120、输入单元1130、显示单元1140、处理器1160、音频电路1170、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1180和电源1190。
其中,输入单元1130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1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输入单元1130可以包括触控面板1131。触控面板11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131上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11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该处理器1160,并能接收处理器116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131。除了触控面板1131,输入单元11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132,其他输入设备11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显示单元11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1100的各种菜单界面。显示单元1140可包括显示面板1141,可选的,可以采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141。
应注意,触控面板1131可以覆盖显示面板1141,形成触摸显示屏,当该触摸显示屏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16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16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触摸显示屏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触摸显示屏包括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常用控件显示区。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的排列方式并不限定,可以为上下排列、左右排列等可以区分两个显示区的排列方式。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可以用于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每一个界面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图标和/或widget桌面控件等界面元素。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也可以为不包含任何内容的空界面。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用于显示使用率较高的控件,例如,设置按钮、界面编号、滚动条、电话本图标等应用程序图标等。
其中处理器1160是移动终端1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112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第二存储器1122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1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1100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116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第二存储器1122内的数据包括各屏幕子区域与触发指令的对应关系以及操作信息与背光亮度的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该第一存储器112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和/或该第二存储器1122内的数据,处理器1160用于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触控操作;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将所述目标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一预设亮度。
可选地,作为另一个实施例,处理器1160还用于:在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触控操作的步骤之前,将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划分为预设数量的屏幕子区域;建立每个所述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包括触控操作的手势类型、触控操作的操作位置以及触控操作的操作方向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处理器1160还用于:在将所述目标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一预设亮度的步骤之后,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应用程序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信息;在目标屏幕子区域显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信息。
可选地,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信息包括应用程序图标和/或预设应用程序的预设信息。
可选地,处理器1160还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为分屏显示状态时,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二触控操作;根据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二预设亮度。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三触控操作;根据第三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三预设亮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亮度与所述第三预设亮度的亮度值不同。
可见,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100通过将整个屏幕在屏幕上的位置区域划分得到若干个屏幕子区域,在接收到不同触控操作后,根据该触控操作、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将与该触控操作对应的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达到预设亮度,在移动终端的黑屏状态下,点亮特定的屏幕子区域。之后,还能够根据该触控操作、屏幕子区域与应用程序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实现对应特定的屏幕子区域的应用的点亮。并且在移动终端分屏显示的状态下,根据用户输入的对应不同分屏区域的触控操作,还可对特定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进行控制,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对不同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需求,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触控操作;
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不同的第一触控操作确定不同的目标屏幕子区域;
将所述目标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一预设亮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大小与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不同的第一触控操作控制达到的第一预设亮度不同;
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应用程序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信息;
在目标屏幕子区域显示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触控操作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划分为预设数量的屏幕子区域;
建立每个所述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包括触控操作的手势类型、触控操作的操作位置以及触控操作的操作方向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信息包括应用程序图标和/或预设应用程序的预设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为分屏显示状态时,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二触控操作;
根据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二预设亮度;
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三触控操作;
根据第三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三预设亮度;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亮度与所述第三预设亮度的亮度值不同。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触控操作;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屏幕子区域,不同的第一触控操作确定不同的目标屏幕子区域;
第一调节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确定的所述目标屏幕子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一预设亮度;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亮度大小与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不同的第一触控操作控制达到的第一预设亮度不同;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预先存储的屏幕子区域与应用程序信息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对应的目标应用程序信息;
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屏幕子区域显示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的目标应用程序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屏幕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划分为预设数量的屏幕子区域;
处理模块,用于建立每个所述屏幕划分模块所划分的所述屏幕子区域与触控操作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操作信息包括触控操作的手势类型、触控操作的操作位置以及触控操作的操作方向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应用程序信息包括应用程序图标和/或预设应用程序的预设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为分屏显示状态时,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分屏区域的第二触控操作;
第二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到的第二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一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二预设亮度;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分屏区域的第三触控操作;
第三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接收模块接收到的第三触控操作,将所述第二分屏区域的背光亮度调节至第三预设亮度;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亮度与所述第三预设亮度的亮度值不同。
CN201610704007.0A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62934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4007.0A CN106293479B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4007.0A CN106293479B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3479A CN106293479A (zh) 2017-01-04
CN106293479B true CN106293479B (zh) 2020-10-30

Family

ID=57662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04007.0A Active CN106293479B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934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9815A (zh) * 2017-06-29 2017-12-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分屏屏幕控制的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390855A (zh) * 2017-07-19 2017-11-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分屏区域亮度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993631A (zh) * 2017-11-29 2018-05-04 广州小百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会议一体机显示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系统
CN109002227A (zh) * 2018-09-27 2018-12-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屏的控制方法、电子装置
CN110806832A (zh) * 2019-10-24 2020-02-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调节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443798A (zh) * 2020-03-23 2020-07-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开关的控制方法、触控开关及存储介质
CN113885734B (zh) * 2021-11-01 2022-04-22 浙江方泰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集成式led显示屏的控制方法
CN114974142A (zh) * 2022-05-31 2022-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源的亮度调节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5515A (zh) * 2015-08-27 2015-11-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094565A (zh) * 2015-08-14 2015-11-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查看时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845100A (zh) * 2016-03-21 2016-08-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屏幕局部背光动态调节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26442B1 (ko) * 2008-08-25 2014-08-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제어 방법
CN102122489A (zh) * 2011-03-16 2011-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降低有机发光显示功耗的方法及其终端
CN104571914A (zh) * 2014-12-29 2015-04-29 开曼群岛威睿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以及控制终端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4565A (zh) * 2015-08-14 2015-11-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查看时间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045515A (zh) * 2015-08-27 2015-11-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845100A (zh) * 2016-03-21 2016-08-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屏幕局部背光动态调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3479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93479B (zh) 一种屏幕背光亮度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KR101418552B1 (ko) 디밍 상태를 위한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1010833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window management on extending screens
CN106484354B (zh) 一种显示亮度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1507261B2 (en) Suspend button display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JP6584025B2 (ja) 画面有効化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電子デバイス
WO2015154338A1 (zh) 一种基于手势操作调整终端窗口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KR101237443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차등 절전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단말 장치
JP2015125567A (ja) 電子機器、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210123266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9330609B2 (en) Luminance adjusting method for display screen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9451172A (zh) 一种调节背光亮度的方法和设备
CN107632761B (zh) 一种显示内容查看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1746937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키패드 표시 방법 및 장치
CN107257411B (zh) 一种消息提醒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527763B (zh) 一种调整显示对象位置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JP2014048982A (ja) 入力表示制御装置、シンクライアントシステム、入力表示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7591128B (zh)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728898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TWI607369B (zh) 調整畫面顯示的系統及方法
CN114222355B (zh) 终端省电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JP2017049688A (ja)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10492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KR20130043402A (ko) 터치영역 조명조절을 통한 절전방법 및 절전형 표시장치
CN111385414A (zh) 手电筒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