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92944A - 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92944A
CN106292944A CN201510291045.3A CN201510291045A CN106292944A CN 106292944 A CN106292944 A CN 106292944A CN 201510291045 A CN201510291045 A CN 201510291045A CN 106292944 A CN106292944 A CN 106292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sidewall
surface sidewall
angle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910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92944B (zh
Inventor
元春峰
甄庆娟
林连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910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929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92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2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92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92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包括:风扇本体;外壳,包括底座、及盖盒于所述底座的盖体;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底面、沿所述底面的第一侧边向所述底面的第一侧延伸形成的用于收容所述风扇本体的第一曲面侧壁及与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相向连接的第二曲面侧壁;在与所述风扇本体的中心的垂直距离最大的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向连接的所述第二曲面侧壁的第二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在所述风扇处于工作状态时,将带动从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流入的气体进行流动并通过至少一个出风口流出。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的现有技术中风扇存在不能在实现体积小的同时,很好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或一体式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不断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为了避免过高的温度对电子设备元器件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会在内部设置风扇,并通过主进风口和副进风口进风来促进电子设备壳体内部的热量散发到外部。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一定的散热性能,通常是增加扇叶径向和轴向尺寸,但是增加扇叶径向和轴向尺寸,都需要电子设备提供很大的空间,而现在的电子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不足以提供更多的空间来安装风扇。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风扇存在不能在实现体积小的同时,很好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扇存在不能在实现体积小的同时,很好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以达到在实现体积小的同时,很好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效果。
一种风扇,包括:
风扇本体;
外壳,包括底座及盖盒于所述底座的盖体;
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底面、沿所述底面的第一侧边向所述底面的第一侧延伸形成的用于收容所述风扇本体的第一曲面侧壁及与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相向连接的第二曲面侧壁;在与所述风扇本体的中心的垂直距离最大的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向连接的所述第二曲面侧壁的第二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在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二端相对设置的第四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
在所述风扇处于工作状态时,将带动从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流入的气体进行流动,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流出。
可选的,所述第一曲面侧壁和所述第二曲面侧壁相向连接时,构成的曲面侧壁上包括第一强风区域和第一弱风区域,其中,所述中心与所述第一强风区域的第一点的第一连线与经所述中心的与预设水平面平行的第一水平线的第一夹角在一预设角度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中心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点的第二连线与所述第一水平线的第一夹角为10°~20°中任一角度。
可选的,所述中心与所述第二端的第三点之间的第三连线与所述第一水平线的第二夹角为10°~20°中任一角度,其中,所述第二端以非接触方式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夹角为20°。
可选的,所述第一曲面侧壁呈圆弧形。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上的第一点与所述预设水平面间的第一垂直连线与所述中心与所述预设水平面间的第二垂直连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
可选的,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的底座。
可选的,所述外壳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外壳;
风扇,设置在所述设备外壳的内部,其中,所述风扇包括:外壳,包括底座及盖盒于所述底座的盖体,设置在所述设备外壳内部;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底面、沿所述底面的第一侧边向所述底面的第一侧延伸形成的用于收容所述风扇本体的第一曲面侧壁及与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相向连接的第二曲面侧壁;在与所述风扇本体的中心的垂直距离最大的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向连接的所述第二曲面侧壁的第二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110,在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二端相对设置的第四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
驱动模块,设置在所述设备外壳的内部,与所述风扇连接,用于执行一风扇运行指令,驱动所述风扇处于转动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一、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外壳,包括底座及盖盒于所述底座的盖体;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底面、沿所述底面的第一侧边向所述底面的第一侧延伸形成的用于收容所述风扇本体的第一曲面侧壁及与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相向连接的第二曲面侧壁;在与所述风扇本体的中心的垂直距离最大的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向连接的所述第二曲面侧壁的第二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在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二端相对设置的第四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在所述风扇处于工作状态时,将带动从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流入的气体进行流动,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流出,即不会像现有技术中,在风扇的侧壁上没有开设进风口时,由于主、副进风口进风均不足,尤其是风扇底壳没有开孔的风扇来说,对于进风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采用本方案在侧壁上开设进风口,并通过风扇的转动将从进风口进入的风量压入外壳中,增加进风量,所以,采用本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扇存在不能在实现体积小的同时,很好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了在实现小体积的同时,很好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效果。
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是将至少一个进风口设置在强风区域,强风区域的风压较大,以进一步加强风扇的进风量,进而实现了进一步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效果。
三、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是将所述第一端上的第一点与所述预设水平面间的第一垂直连线与所述中心与所述预设水平面间的第二垂直连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这样风扇的第一端不会向内挤占风扇的流体空间,从而保证一定的通风面积,通常,通风面积越大,风量则越大,从而进一步加强进风量,进而实现了进一步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方案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风扇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风扇的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风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风扇的性能比对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风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扇存在不能在实现体积小的同时,很好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以达到在实现体积小的同时,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外壳,包括底座、及盖盒于所述底座的盖体;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底面、沿所述底面的第一侧边向所述底面的第一侧延伸形成的用于收容所述风扇本体的第一曲面侧壁及与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相向连接的第二曲面侧壁;在与所述风扇本体的中心的垂直距离最大的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向连接的所述第二曲面侧壁的第二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在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二端相对设置的第四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在所述风扇处于工作状态时,将带动从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流入的气体进行流动,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流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是在与所述风扇本体的中心的垂直距离最大的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向连接的所述第二曲面侧壁的第二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即不会像现有技术中,在风扇的侧壁上没有开设进风口时,由于主、副进风口进风均不足,尤其是风扇底壳没有开孔的风扇来说,对于进风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采用本方案在侧壁上开设进风口,并通过风扇的转动将从进风口进入的风量压入外壳中,增加进风量,所以,采用本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扇存在不能在实现体积小的同时,很好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了在实现小体积的同时,很好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风扇包括:
风扇本体10;
外壳11,包括底座110及盖盒于所述底座的盖体;
其中,所述底座110包括底面、沿所述底面的第一侧边向所述底面的第一侧延伸形成的用于收容所述风扇本体10的第一曲面侧壁111及与所述第一曲面侧壁111相向连接的第二曲面侧壁112;在与所述风扇本体10的中心的垂直距离最大的所述第一曲面侧壁1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向连接的所述第二曲面侧壁112的第二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113,在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二端相对设置的第四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114;
在所述风扇处于工作状态时,将带动从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流入的气体进行流动,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流出。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进风口数量的设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本体10包括:固定环;扇叶体,设置于所述固定环上;轴承的一端可旋转的固定在外壳11的底座110上,轴承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环上,以固定和支撑固定环。固定环的内侧设置有磁铁,从而形成磁场,当有电机通电后,绕组的闭合回路中会形成电流,而固定环的内侧又有磁场,根据物理原理,固定环就会以轴承的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轴承可以使用铁制成,也可使用铝等金属制成。轴承也可以用不锈钢或陶瓷制成。当然,为了进一步减轻风扇的重量,还可以使用非金属的轻质材料来制成,如塑料等。
轴承可以为一根半径相同的圆柱,也可以多部分半径不同的圆柱构成,例如轴承两端分别是半径0.25cm的圆柱,中间部分是半径0.27cm的圆柱,并且半径0.25cm的圆柱的长为0.3cm,中间部分的长为0.5cm。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设置,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外壳11包括底座110和盖和于所述底座的盖体,底座110具体为具有外壳11的侧壁主要包括两部分,在风扇的扇叶本体部分的一侧,设置第一曲面侧壁111,用于容纳风扇本体10。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上的第一点与所述预设水平面间的第一垂直连线与所述中心与所述预设水平面间的第二垂直连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
进一步,所述第一曲面侧壁111呈圆弧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PSTP表示风压,QSTP表示风量,Rotary Speed表示风扇的转速,在第一角度值和第二角度值都相同,且没有辅助进风口的条件下,在进风口的第一端与风扇中心的距离为7cm时风扇的风压要高于第一距离为5cm的情况,风扇的进风量要高于第一距离为5cm的情况,同样的风扇转速也要高于第一距离为5cm的情况,这时因为在进风口内侧壁与风扇中心的距离较小时,从进风口进入的气体不能被转动的扇叶完全压入由第一曲面侧壁111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从而影响进风量。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进风口的第一端不能占用流体空间,即在进风口的内壁需要做等圆设计。换言之,进风口的内侧壁第一端与风扇中心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近。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风扇的风压具体为进行正常通风,需要克服风扇通风形成内的阻力,风扇必须产生克服送风阻力的压力。测量到的压力变化值成为静压,即最大静压与大气压的差值。它是气体对平行于物体表面作用的压力,通过垂直于其表面的孔测量出来的。
把气体流动所需动能转化为压力的形式成为动压。为实现送风的目的,需要有静压与动压。全压为静压与动压的代数和。风压越大,风扇送风能力越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的进风量是指风扇通风面积与该面积平面速度之积。通风面积是出风口面积减去第一曲面侧壁111的第一端处的投影面积。
平面速度是气流通过整个平面的气体运动速度,单位是米/秒。平面速度一定时,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扇叶体外径越大,即第一距离值越大,通风面积越大,风量则越大。风量越大,冷空气吸热量则越大,空气流动转移时能带走更多的热量,散热效果越明显。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进风口的内侧壁与风扇中心的距离需要大于一预设距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进风口的内侧壁与风扇中的距离需要根据风扇的具体尺寸进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曲面侧壁111和所述第二曲面侧壁112相向连接时,构成的曲面侧壁上包括第一强风区域和第一弱风区域,其中,所述中心与所述第一强风区域的第一点的第一连线与经所述中心的与预设水平面平行的第一水平线的第一夹角在一预设角度范围内。
在具体实现过程,风扇侧壁包括强风区域和弱风区域,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增加进风口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进风量,其工作原理具体为在外部气体在进入第一曲面侧壁111形成的容置空间内时,气体是沿着风扇扇叶旋转方向的切线分量进入,进而能够避免扰流现象,因此,为了能够增加进风量,则将进风口设置在强风区域。
进一步,所述中心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点的第二连线与所述第一水平线的第一夹角为10°~20°中任一角度。
进一步,所述中心与所述第二端的第三点之间的第三连线与所述第一水平线的第二夹角为10°~20°中任一角度,其中,所述第二端以非接触方式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二夹角为20°。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请参考图2,若将风扇的噪音确定为具体值34dbA,在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分别为不同值时,风扇所能达到的转速则不相同,如:在第二角度为固定值时,风扇的转速都会低于第一角度为15度时的风扇转速;而在第一角度为固定值时,风扇的转速都会有所不同,且随着第二角度的增大,风扇的转速也会增大。
由此,基于上述分析,第二角度值对风扇转速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角度值为确定值时,第二角度值不能过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角度的最优值为20度。当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夹角可以在10°~20°之间,尤其是第一夹角为20°时,可以最优的技术效果,即,使得从第一进风口压入的进入风量最大,但是第一夹角也可以在小于10°的一定范围内,如:7°~10°,也可以是大于20°的一定范围内,如:20°~2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设置第一夹角的角度。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曲面侧壁112与第一曲面侧壁111在相向连接时,第一曲面侧壁111的第一端与第二曲面侧壁112的第二端之间有第一相互重叠部分,但是重叠部分并不相交。从而保证进风口的进风量。
进一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座110为一体成型的底座;所述外壳11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外壳11包括底座110及与底座110相匹配的盖体,在盖体盖盒于底座110上时,形成一封闭型的风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座11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铜、铝等,也可以是高分子材料,如:橡胶、纤维或塑料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座110为一体成型底座,换言之,底面与第一曲面侧壁111和第二曲面侧壁112经由同一个模具制成的。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增加进风口的散热风扇的性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没有增加进风口的散热风扇,其风扇的风量与风压都有所提高,如图3所示,在图3中实现代表的是现有技术中风扇的风压与风量的关系图;虚线则代表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风扇的风压与风量的关系图。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风扇转速是指风扇旋转的速度,通常以1分钟内转动的圈数来衡量,即rmp。转速与机电绕匝数、线径、扇叶体外径与底径,叶片形状及所用轴承等因素有关,转速增大,风量相应增大。
风扇转速值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风扇风量的大小,在一定条件下,转速越大,则噪音及震动会加大,所以,在风量满足散热要求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低转速的风扇,在等噪音条件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风扇的风量与风压都要优于现有技术中的风扇的风量与风压,且性能提升8%~9%,同时,在风扇的风量与风压达到一定条件时,风扇的转速要低于现有技术中风扇的转速,因此,在噪音为34dB(A)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风扇的性能要优于现有技术中风扇的性能。
实施例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请参考图4,包括:
设备外壳20;
风扇21,设置在所述设备外壳的内部,其中,所述风扇包括:外壳,包括底座及盖盒于所述底座的盖体,设置在所述设备外壳内部;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底面、沿所述底面的第一侧边向所述底面的第一侧延伸形成的用于收容所述风扇本体的第一曲面侧壁及与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相向连接的第二曲面侧壁;在与所述风扇本体的中心的垂直距离最大的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向连接的所述第二曲面侧壁的第二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110,在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二端相对设置的第四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
驱动模块22,设置在所述设备外壳20的内部,与所述风扇21连接,用于执行一风扇21运行指令,驱动所述风扇21处于转动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或是冰箱等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其它的需要进行散热的电子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设备外壳20可以是台式电脑的主机、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主体、一体式电脑的显示器主体等。在设备外壳20中包括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在至少一个元器件工作时间超过一阈值时间后,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表面温度后超过一阈值温度。
由于电子元器件需要通入电能才能工作,而电子元器件无法100%地利用通入的电能,因此,未能利用的电能将会转化为电子元器件的内能,以放热的形式来维持能量平衡。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阈值时间可以为20分钟,30分钟等,阈值温度可以为35度、45度、50度等,每一种电子元器件的物理特性有所不同,因此超过阈值温度的时间也会不同,所以对此本申请对于阈值时间和阈值温度不做具体限制。
为了促进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发出的热量散发到电子设备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风扇21设置在设备外壳20内部。
对于风扇21的介绍请参考上述内容,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具体来讲,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结构为风扇21提供旋转动力。驱动结构中磁场对绕组产生的作用力对扇叶结构的转速起到很大的影响。若作用力大,那么风扇21就会转动地较快,反之若作用力小,那么风扇21就会转动地较慢。所以对风扇21转速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驱动结构实现。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驱动结构可以为直流电动机、直流无刷电动机等。电子设备中的直流电或交流电经过变压电路和/或整流电路后,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输入驱动结构,以使驱动结构的驱动扇叶体旋转,从而带动扇叶体产生风。当然,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驱动结构的类型以及具体的电路,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一、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扇包括:风扇本体;外壳,包括底座及盖盒于所述底座的盖体;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底面、沿所述底面的第一侧边向所述底面的第一侧延伸形成的用于收容所述风扇本体的第一曲面侧壁及与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相向连接的第二曲面侧壁;在与所述风扇本体的中心的垂直距离最大的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向连接的所述第二曲面侧壁的第二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在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二端相对设置的第四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在所述风扇处于工作状态时,将带动从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流入的气体进行流动,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流出,即不会像现有技术中,在风扇的侧壁上没有开设进风口时,由于主、副进风口进风均不足,尤其是风扇底壳没有开孔的风扇来说,对于进风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采用本方案在侧壁上开设进风口,并通过风扇的转动将从进风口进入的风量压入外壳中,增加进风量,所以,采用本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扇存在不能在实现体积小的同时,很好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了在实现小体积的同时,很好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效果。
二、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是将至少一个进风口设置在强风区域,强风区域的风压较大,以进一步加强风扇的进风量,进而达到了进一步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效果。
三、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是将所述第一端上的第一点与所述预设水平面间的第一垂直连线与所述中心与所述预设水平面间的第二垂直连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这样风扇的第一端不会向内挤占风扇的流体空间,从而保证一定的通风面积,通常,通风面积越大,风量则越大,从而进一步加强进风量,进而达到了进一步满足散热需求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风扇,包括:
风扇本体;
外壳,包括底座、及盖盒于所述底座的盖体;
其中,所述底座包括底面、沿所述底面的第一侧边向所述底面的第一侧延伸形成的用于收容所述风扇本体的第一曲面侧壁及与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相向连接的第二曲面侧壁;在与所述风扇本体的中心的垂直距离最大的所述第一曲面侧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向连接的所述第二曲面侧壁的第二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进风口,在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二端相对设置的第四端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出风口;
在所述风扇处于工作状态时,将带动从所述至少一个进风口流入的气体进行流动,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出风口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侧壁和所述第二曲面侧壁相向连接时,构成的曲面侧壁上包括第一强风区域和第一弱风区域,其中,所述中心与所述第一强风区域的第一点的第一连线与经所述中心的与预设水平面平行的第一水平线的第一夹角在一预设角度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与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点的第二连线与所述第一水平线的第一夹角为10°~20°中任一角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与所述第二端的第三点之间的第三连线与所述第一水平线的第二夹角为10°~20°中任一角度,其中,所述第二端以非接触方式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为2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侧壁呈圆弧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上的第一点与所述预设水平面间的第一垂直连线与所述中心与所述预设水平面间的第二垂直连线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项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一体成型的底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外壳;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权项所述的风扇,设置在所述设备外壳的内部;
驱动模块,设置在所述设备外壳的内部,与所述风扇连接,用于执行一风扇运行指令,驱动所述风扇处于转动状态。
CN201510291045.3A 2015-05-29 2015-05-29 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62929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1045.3A CN106292944B (zh) 2015-05-29 2015-05-29 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1045.3A CN106292944B (zh) 2015-05-29 2015-05-29 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2944A true CN106292944A (zh) 2017-01-04
CN106292944B CN106292944B (zh) 2020-08-25

Family

ID=57655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91045.3A Active CN106292944B (zh) 2015-05-29 2015-05-29 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9294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0429A (zh) * 2021-12-31 2022-04-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风扇
TWI774458B (zh) * 2021-07-02 2022-08-11 大陸商深圳興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離心式風扇扇框結構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23289A2 (en) * 2001-09-07 2003-03-20 Advanced Rotary Systems, Llc Integrated cool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1713418A (zh) * 2008-10-08 2010-05-26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风扇
CN203633034U (zh) * 2013-11-08 2014-06-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风扇及电子设备
CN104074774A (zh) * 2013-03-28 2014-10-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04279169A (zh) * 2013-07-09 2015-01-14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风扇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23289A2 (en) * 2001-09-07 2003-03-20 Advanced Rotary Systems, Llc Integrated cool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1713418A (zh) * 2008-10-08 2010-05-26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风扇
CN104074774A (zh) * 2013-03-28 2014-10-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04279169A (zh) * 2013-07-09 2015-01-14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风扇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03633034U (zh) * 2013-11-08 2014-06-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风扇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4458B (zh) * 2021-07-02 2022-08-11 大陸商深圳興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離心式風扇扇框結構
CN114370429A (zh) * 2021-12-31 2022-04-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风扇
US11892011B2 (en) 2021-12-31 2024-02-06 Lenovo (Beijing) Limited Fa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92944B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1116B (zh) 具有集成的冷却通道的主动冷却的电机
CN106337824B (zh) 一种新型带永磁无刷电机系统的蜗壳离心风机
US20060056964A9 (en) Centrifugal Fan, Cooling Mechanism, and Apparatus Furnished with the Cooling Mechanism
US8702403B2 (en) Fan
CN107313989A (zh) 磁悬浮离心式鼓风机风冷系统
CN206320055U (zh) 磁悬浮离心式鼓风机风冷系统
CN207117418U (zh) 贯通散热式跑步机电机
US20140079536A1 (en) Fan module
EP3159930A1 (en) Thermoelectric based heat pump configuration
CN205805683U (zh) 用于车辆的散热器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292944A (zh) 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TWI495793B (zh) 循環扇及其扇葉組
JP5328322B2 (ja) 空冷式ドライ真空ポンプ
CN206364662U (zh) 编码器和电机组件
US9976558B2 (en) Fan module
US9826661B2 (en) Heat module
CN207166303U (zh) 永磁发电机的冷却装置
CN101101007B (zh) 具有震动功能的风扇
CN203214406U (zh) 风扇叶轮、离心轴流风扇、散热装置及显示卡模块
KR101269886B1 (ko) 고속 터보 기계
CN206111626U (zh) 无蜗壳扁平式离心风机
CN111741657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2536858B (zh) 风扇
KR20150047741A (ko) 방열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디지털기기
CN104009573B (zh) 一种带有冷却器的发电机或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