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6787A - 调温器 - Google Patents
调温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86787A CN106286787A CN201510239142.8A CN201510239142A CN106286787A CN 106286787 A CN106286787 A CN 106286787A CN 201510239142 A CN201510239142 A CN 201510239142A CN 106286787 A CN106286787 A CN 1062867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thermoregulator
- interface
- flexible member
- valve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3—Controlled cooling or heating of lubricant; Temperature control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emperature var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温器,通过在阀体腔内设置可上下活动的截流套,截流套被弹性元件压紧抵接在腔的台阶面上,截流套外径小于一部分腔的内径,当调温器内流体压力过大时,流体能够推动截流套压缩弹性元件,从而使截流套与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泄压通道,实现第一流道和第三流道同时连通,可以防止调温器内流体压力过大而造成的损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调温器。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各部件之间需要及时补充润滑油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如润滑油润滑性能不够好则会导致汽车使用寿命大大折扣甚至会酿成车祸惨剧。而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和其自身的温度有很大的关联,当润滑油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润滑油就会失去润滑性能。
润滑油温度一般在正常行驶时是不会过高,当车辆超负荷或在四驱模式设定在雪地行驶或越野时,车辆在液力变矩器过渡打滑状况下行驶,则可能造成变速箱油温度过高,从而失去润滑性能。
现有的变速箱油主要通过调温器和外部冷却装置组成的冷却流路来实现温度调节功能。当变速箱油路的温度上升时,热动元件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变速箱油直接流回变速箱的通道被封住,高温油进入外部冷却装置进行降温再流回变速箱外部冷却装置。反之,当油温过低时,热动元件的热敏物质开始凝固收缩,推杆复位,变速箱油直接流回变速箱的通道被打开。变速箱油路的油在流动过程中与发热的变速箱元器件发生热交换,油温逐渐上升,如此往复循环。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发生由于外部冷却装置阻塞等原因而导致冷却油的流体压力过大时,也会导致变速箱冷却油供油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提供了一种调温器,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提供一种调温器,包括内设腔的阀体、安装在腔内的热动元件和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支撑在第一弹性元件;所述阀体上至少设置有分别与外部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包括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二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腔的内径,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三腔之间形成有台阶面,所述第三腔内设置有截流套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截流套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腔的内径或所述截流套的局部部位大于所述第二腔的内径,所述第三腔还形成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的凹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压紧抵接在所述截流套,在所述调温器的正常工作状态,所述截流套压紧抵接在所述台阶面,在所述调温器处于泄压工作状态时,所述凹部与所述截流套的外壁之间形成有泄压通道,所述调温器通过所述截流套在压力差作用下移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泄压通道;所述截流套还设置有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口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腔的内径,所述调温器通过所述热动元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阀口;
当所述第一阀口打开时,所述调温器上形成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包括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接口;
当所述泄压通道打开时,所述调温器上形成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包括所述第一接口、所述泄压通道和所述第三接口。
所述截流套设置有弹簧容纳部,所述弹簧容纳部包括底面与侧壁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与所述弹簧容纳部的底面抵接,所述截流套与所述第三腔和所述截流套行程相对应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间隙配合;当所述第一阀口关闭时,所述腔在所述截流套靠近所述第一接口的上底面以上的空间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所在的空间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初始形变力大于所述热动元件接触关闭所述第一阀口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形变产生的弹力;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调温阀的固定部分相抵接或支撑。
所述腔的一端开口,所述热动元件通过所述腔上的开口端插入所述腔内,所述腔的开口端通过固定安装的所述端盖密封,所述端盖包括支撑座和第二密封部,所述支撑座和第二密封部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柱,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支撑所述支撑座。
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包括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位于上端面的内侧,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上端面的外侧,在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之间还设置有凸出于上端面的中空圆柱状分隔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所述支撑座上还开设有贯穿上端面的通孔。
所述第三腔包括第四腔和第五腔,所述第四腔位于第五腔的下方,所述第五腔与所述截流套间隙配合,所述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五腔和第二腔之间,所述凹部位于所述第四腔上,所述泄压通道位于所述第四腔与所述截流套之间;
所述热动元件包括推杆,所述推杆伸出所述热动元件外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阀体上。
所述第四腔至少一部分的内壁的内径与第五腔的内径相同,所述第四腔的内径大于所述支撑座的外径。
所述截流套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外径,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柱,并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外壁与第五腔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外壁与第四腔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
所述腔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一腔,所述第一腔的内径小于第二腔的内径,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设置有第二阀口,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形成第一流道;
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的第四接口,所述第三腔分别与所述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腔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的上方。
所述热动元件包括用于打开关闭所述第二阀口的第一遮断部和用于打开关闭所述第一阀口的第二遮断部,所述第一遮断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阀口的内径,所述第二遮断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阀口的内径;
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二遮断部的下方,并且从上往下依次,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腔连通,所述第二腔位于所述第一腔的下方,所述第三腔位于所述第二腔的下方。
所述第一遮断部和所述第二遮断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热动元件本体的外壁上或者与所述热动元件本体的外壁为一体结构;
所述端盖与所述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和/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凹槽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通过在阀体腔内设置可上下活动的截流套,截流套被弹性元件压紧抵接在腔的内壁上,截流套外径小于一部分腔的内径,当调温器内流体压力过大时,流体能够推动截流套压缩弹性元件,从而使截流套与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泄压通道,可以防止调温器内流体压力过大而造成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温器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调温器在第二流道流通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调温器在第一流道流通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调温器在泄压通道流通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调温器在推杆固定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调温器中的端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端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调温器在第二流道流通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调温器在第一流道流通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调温器在泄压通道流通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调温器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调温器中截流套的另一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温器,通过在阀体腔内设置可上下活动的截流套,截流套被弹性元件压紧抵接在腔的内壁上,截流套外径小于一部分腔的内径,当调温器内流体压力过大时,流体能够推动截流套压缩弹性元件,从而使截流套与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泄压通道,可以防止调温器内流体压力过大而造成的损害。
本发明中所述的初始形变力是指产品在未使用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元件受到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时受到的压力。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本说明书中所述的顶部、底部、左侧、右侧等方位名词皆按照附图中上下左右的关系来阐述的,而不应视作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至图8揭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的调温器,包括内设腔15的阀体1和安装在腔15内的热动元件,腔15的一端开口,热动元件通过腔15上的开口端插入腔内。阀体1上还设置有分别与外部连通的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第四接口13和第三接口14,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第四接口13和第三接口14分别与腔15连通,其中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可以设置在阀体的对向位置上,第四接口13和第三接口14可以是设置在阀体的对向位置上。这里应当指出,也可以只设置第三接口,或者只设置第四接口13,且热动元件通过第三接口或第四接口插入腔内。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四接口便于调温器的管路连接和安装。
热动元件包括热动元件本体、推杆21和填充在热动元件本体内的热敏物质,热敏物质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体积变化,热敏物质的体积变化推动推杆21动作,从而能够促使热动元件本体运动。
热动元件的一端固定在阀体1上或者与阀体抵接,如图5所示,在位于腔15顶端的阀体1部分上开设有容纳槽,推杆21伸出热动元件本体外的一端插入该容纳槽内,并通过容纳槽外的铆接结构10使推杆21固定在阀体1上。
热动元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元件31支撑,从而使热动元件安装在腔15内,使热动元件能够控制流体在调温器内的流动。这里应当指出,推杆21一端还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支撑在阀体1。这里将热动元件的推杆21固定在阀体1上,使热动元件在流体压力过大时向下运动时,热动元件本体向下运动,推杆21可以起到引导定位的作用,防止热动元件在移动过程中发生错位。
腔15包括与第二接口12连通的第一腔151、与第一接口11连通的第二腔152、以及第三腔153,第三腔153连通第二腔152,第一腔151的内径小于第二腔152的内径,第二腔152的内径小于第三腔153的内径。其中第一腔151和第二腔15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阀口154。第三腔153分别与第四接口13和第三接口14连通,第三腔153的一部分位于第四接口13和第三接口14的上方。
第三腔153内设置有用于密封腔15开口端的端盖5,端盖5插入第三腔153内并通过挡圈6固定。如图6和图7所示,端盖5包括支撑座51和第二密封部56,支撑座51和第二密封部56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柱53。
支撑座51可以用于支撑一个或多个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可以支撑在支撑座51的上端面上。支撑座51的上端面包括第一支撑面511和第二支撑面512,其中第一支撑面511位于上端面的内侧,第二支撑面512位于上端面的外侧,在第一支撑面511和第二支撑面522之间还设置有凸出于上端面的中空圆柱状分隔部52,分隔部52的内径大于第一弹性元件31的外径,分隔部52可以防止支撑在第一支撑面511上的第一弹性元件31发生移位。为了提高流体的流动性能,降低流体流动阻力,在支撑座51上还开设有贯穿上端面的贯通通道。
为了节约成本,连接柱53的外径小于支撑座51的外径,但大于贯通通道的内径。
第二密封部56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密封所述腔15的开口端,在第二密封部56主体部的外周侧上还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圈容纳凹槽55,这样,当端盖5安装在阀体1上时,可以在端盖5和阀体1之间设置密封圈,以提高端盖5和阀体1之间的密封性。
在调温器上,腔15的开口端通过密封固定安装的端盖5封闭,此时,端盖5插入第三腔153内,第二密封部56的外壁与第三腔153的开口端侧的内壁间隙配合,还可以在第二密封部56和第三腔15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以提高密封性能,防止外漏。支撑座51可以位于第三腔153位于第四接口13和第三接口14的上方部分内,并且支撑座51的贯通通道可以与第四接口13和第三接口14连通,支撑座51的外壁与第三腔153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流体可以通过支撑座51的外壁与第三腔153的内壁之间的空间流向第三接口14。
第三腔153位于第四接口13和第三接口14的上方部分包括第四腔1531和第五腔1532,其中第四腔1531位于第五腔1532的下方,第四腔1531至少一部分贯穿内壁的内径大于第五腔1532的内径,且第四腔1531至少一部分的内壁的内径与第五腔1532的内径相同,第四腔1531的内径大于支撑座51的外径。第五腔1532与第二腔152之间形成有台阶面1533,这样,第四腔1531的外壁可以与截流套7之间形成泄压通道1534。
在第四腔1531和第五腔1532内设置有截流套7,截流套7为中空的圆筒状结构,截流套7的底部还开设有第一阀口71,在截流套7上还设置有弹簧容纳部72,弹簧容纳部72的内径大于第一阀口71的内径。截流套7与第五腔1532之间间隙配合,截流套7可以沿着第五腔1532的内壁上下滑动。在流体压力达到一定值后,截流套7与第四腔1531之间可以形成有这至少一个泄压通道1534,通过截流套7与第五腔1532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开关泄压通道1534。
第四腔1531的内壁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贯通的凹部,凹部的内径大于第五腔1532的内径,第四腔除凹部外的其它部分的内径与第五腔1532的内径相同,凹部与截流套7的外壁之间形成泄压通道1534。
这里可以将第四腔1531的内壁与截流套7的外壁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部分称之为凹部,凹部可以是至少一条贯通的凹槽,也可以是整个第四腔。当然,这里应当清楚,第四腔1531的内壁与截流套7的外壁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并不包括间隙配合等微小距离,该距离是指可以使流体流通。
或者,也可以如图14所示,截流套7包括第一配合部73和第二配合部74,第一配合部73的外径小于第二配合部74的外径,在第一配合部73和第二配合部74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支撑柱连接在一起,一般支撑柱可以设2-4个,并且,第一配合部73的外壁与第五腔1532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第二配合部74的外壁与第四腔1531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这样,当截流套7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第二配合部74可以起到定位引导的作用,特别是当第一配合部73离开第五腔1532时,如果第四腔1531的内径大于第一配合部73的外径时,可以防止截流套7产生移位,从而提高调温器的稳定性。
截流套7通过第二弹性元件32支撑在第三容纳腔153内,第二弹性元件32的一端压紧抵接在截流套7的弹簧容纳腔72的底部,第二弹性元件32的另一端压紧抵接在端盖5上的支撑座51的第二支撑面512,在调温器内流体压力正常的非泄压状态下下,第二弹性元件32处于压缩状态,使截流套7的外底面压紧抵接在台阶面1533,泄压通道1534处于关闭状态。
这样,在调温器内流体为高温工作状态下,第一接口11、第二阀口154、第二接口12之间连通形成为第一流道;在调温器内流体为低温工作状态下,第一接口11、第一阀口71、第三接口14之间连通形成为第二流道,在调温器内流体为高温工作状态下;在调温器内流体的压力超过额定压力的工作状态下,第四接口13、第三腔153和第三接口14之间形成为第四流道,第一接口11、泄压通道1534和第三接口14之间形成为第三流道。
在本实施例中,大部分的热动元件本体设置在第二腔152内,而热动元件本体内的热敏物质是通过热动元件本体来感知温度,这样,不管是第一流道、第二流道还是第三流道,流体从第一接口11流入时,使热动元件本体与流体充分接触,提高热动元件与流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热动元件的响应时间。
热动元件本体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遮断部25、第二遮断部23以及位于第一遮断部25和第二遮断部23之间的中间部22,中间部22的外径小于第二遮断部23的外径;第一遮断部25的外径大于第二阀口154的内径,第一遮断部25可以关闭第二阀口154;第二遮断部23的外径大于第一阀口71的内径,第二遮断部23可以关闭第一阀口71。这里应当指出,第一遮断部25和第二遮断部23可以与热动元件本体的外壁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固定在热动元件本体的外壁上。
第一弹性元件31的一端套设在热动元件本体的端部,第一弹性元件31还可以抵靠在第二遮断部23的端面;第一弹性元件31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密封部71并压紧抵接在支撑座51的第一支撑面。第一弹性元件31与第二弹性元件32之间通过分隔部分开。第一弹性元件31处于压缩状态,热动元件在第一弹性元件31的弹力作用下,使第一遮断部25关闭第二阀口154。
本发明的调温器通过热动元件的移动可以分别截断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中的一个,可以改善现有调温器内漏高的问题。
如图2所示,当流体温度较低时,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收缩,热动元件本体在第一弹性元件31的回复力作用下向第二阀口154运动,直至第一遮断部25关闭第二阀口154,此时热动元件位于第一遮断位置,第一流道被截断,第二流道连通。
如图3所示,当流体温度较高时,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膨胀,热敏物质推动推杆21动作,由于推杆21固定在阀体1上,所以热动元件本体向第一阀口71运动并压缩第一弹性元件31,直至第二遮断部23关闭第一阀口71,此时热动元件位于第二遮断位置,第一流道连通,第二流道被截断。
当第二遮断部23与第一阀口71接触时,此时第二弹性元件32的初始形变力大于第一弹性元件31形变产生的弹力。但调温器中的流体的温度是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果调温器中流体的有效工作温度范围较大,从而热动元件产生的推力的范围也会较大,如果热动元件关闭第一阀口71时的行程保持不变,在流体温度过高时可能会导致热动元件的损坏。为防止热动元件的损坏,从而扩大调温器的有效工作温度范围,当热敏物质产生的推力与第一弹性元件31的形变产生的弹力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此时,热动元件继续向下运动压缩第一弹性元件31和第二弹性元件32,使截流套7沿着第五腔1532的内壁向下移动,第五腔1532的内壁起导向作用,由于截流套7与第五腔1532之间间隙配合,此时第二流道仍然被截断,第一流道流通。
如图4所示,当热动元件位于第二遮断位置,第一流道连通,第二流道被截断,当调温器内流体压力过大时,如果调温器内流体的压力还不断增大时,会非常危险,可能会导致调温器或者其它部件的损坏,所以需要设置有泄压装置。
由于第二遮断部23的外径大于中间部22的外径,第二遮断部23的上端部上形成有一圆环型端面,此时流体的压力可以作用在该环形端面和截流套7的外底面上,此时流体作用在该环形端面和截流套7的外底面上的压力也会压缩第一弹性元件31和第二弹性元件32,如果压力过大,会促使热动元件和截流套7向下运动,当流体产生的压力过大并超过第二预设值时,截流套7离开第五腔1532,此时截流套7与第四腔1532之间的泄压通道1534打开,从而使第三流道连通,从而降低调温器内的流体压力,可以防止调温器内的流体压力继续增大。
而截流套7的一部分可以与第五腔1532的一部分内壁相接触,这部分内壁具有引导定位作用,防止截流套7在第四腔1531内产生错位,也有利于截流套复位。
如果流体的压力降低,热动元件和截流套7可以在第一弹性31和第二弹性元件32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泄压通道1534关闭。
在具体使用的时候,调温器通过管道外接外部冷却装置和变速箱油箱。
当变速箱内的油温度偏高时,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热动元件本体向第一阀口移动直至第二遮断部封住第一阀口。
此时第二流道被截断,第一流道连通,从变速箱出来的高温油通过调温器进入外部冷却装置,并在外部冷却装置中降温,再从第四流道进入变速箱。
当变速箱内的油温偏低时,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收缩,热动元件本体向第二阀口移动直至第一遮断部封住第二阀口。
此时第一流道被截断,第二流道连通,从变速箱出来的低温油通过调温器直接流回变速箱。低温油与不断发热的变速箱元器件发生热交换使得油温升高。当油温高到一定温度热动元件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从而完成对油温的控制。
当进入调温器内的冷却油的油温偏高且压力过大时,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热动元件本体向第一阀口移动直至第二遮断部封住第一阀口,并且热动元件本体和截流套在冷却油的作用下向下压缩弹簧运动直至截流套离开第五腔,泄压通道打开,第三流道连通,一部分油通过泄压通道流回变速箱。
图9至图12是本发明的另实施例,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三腔内没有设置第五腔,推杆间接与阀体固定或限位于阀体。
如图所示,阀体的上端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部与腔15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推杆21可通过通孔伸入凹槽内。在朝向腔15的方向上,凹槽内依次设置有密封盖8、第三弹性元件33和弹簧基座9。弹簧基座9呈草帽状结构,弹簧基座9套设在推杆21伸入凹槽内部分的端部。第三弹性元件33的一端压紧抵接在密封盖8上,另一端压紧抵接在弹簧基座9的外延上,此时第三弹性元件33处于压缩状态,且第三弹性元件33的初始形变力大于第一弹性元件的初始形变力,但小于第二弹性元件的初始形变力。当然凹槽也可以设置在腔内侧,此时,弹簧基座9可以通过卡环固定在凹槽内。
截流套7设置在第三腔153内,第三腔153的内径大于第二腔152的内径,第三腔153和第二腔152之间形成有台阶面,截流套7的外底面在第二弹性元件32的作用下压紧抵接在该台阶面1533上。第三腔153的内径大于截流套7的外径,截流套7与第三腔153之间形成有泄压通道,并且第三腔153还设置有与截流套7的外壁间隙配合的凸起部,截流套7可以沿着沿着凸起部上下滑动,防止截流套7在上下动作过程中发生移位。
截流套包括第一配合部73和第二配合部74,第一配合部73的外径小于第二配合部74的外径,在第一配合部73和第二配合部74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支撑柱连接在一起,并且,第一配合部73的外径大于第二腔152的内径,第一配合部73的外径小于第三腔153的内径,第二配合部74的外壁与第三腔的153内壁之间间隙配合。这样,当截流套7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第二配合部74可以起到定位引导的作用,特别是当第一配合部73离开台阶面时,如果第三腔153的内径大于第一配合部73的外径时,可以防止截流套7产生移位,从而提高调温器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其它结构相同或者相近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下面介绍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
如图9所示,当流体温度较低时,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收缩,由于第三弹性元件33的初始形变力大于第一弹性元件31的初始形变力,热动元件本体在第一弹性元件31的回复力作用下向第二阀口154运动,直至第一遮断部25关闭第二阀口154,此时热动元件位于第一遮断位置,第一流道被截断,第二流道连通。
如图10所示,当流体温度较高时,热动元件内的热敏物质膨胀,热敏物质推动推杆21动作,由于第三弹性元件33的初始形变力大于第一弹性元件31的初始形变力,所以热动元件本体向第一阀口71运动并压缩第一弹性元件31,由于第二弹性元件32的初始形变力大于第二遮断部23与第一阀口71压紧关闭时第三弹性元件33与第一弹性元件31弹力之间的差值,第二遮断部23关闭第一阀口71,此时热动元件位于第二遮断位置,第一流道连通,第二流道被截断。
当第二遮断部23与第一阀口71接触第一阀口71时,此时第二弹性元件32的初始形变力大于第三弹性元件33的初始形变力,且第三弹性元件33的初始形变力大于等于第二遮断部23与第一阀口71压紧关闭时第一弹性元件31的形变弹力值。但调温器中的流体的温度是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如果调温器中流体的有效工作温度范围较大,从而热动元件产生的推力的范围也会较大,如果热动元件关闭第一阀口71时的行程保持不变,可能会导致热动元件的损坏。防止热动元件的损坏,扩大调温器的有效工作温度范围,当热敏物质产生的推力与第一弹性元件31的弹力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此时,推杆21向上运动压缩第三弹性元件33,使弹簧基座9向上移动一端距离,进一步的扩大热动元件的行程。
如图11所示,当热动元件位于第二遮断位置,第一流道连通,第二流道被截断,当调温器内流体压力过大时,如果调温器内流体的压力还不断增大时,会非常危险,可能会导致调温器或者其它部件的损坏,所以需要设置有泄压装置。
由于第二遮断部23的外径大于中间部22的外径,第二遮断部23的上端部上形成有一圆环型端面,此时流体的压力可以作用在该环形端面和截流套7的外底面上,此时流体作用在该环形端面和截流套7的外底面上的压力也会压缩第一弹性元件31和第二弹性元件32,当流体产生的压力超过第二预设值时,第二弹性元件32产生形变,截流套7的外底面与第二腔152和第三腔153之间的台阶面1533分离,此时截流套7与第三腔153之间的泄压通道1534打开,从而使第三流道连通,从而降低调温器内的流体压力,可以防止调温器内的流体压力继续增大。
截流套7的一部分与第三腔153的一部分内壁相接触或呈间隙配合,这部分内壁具有引导定位作用,防止截流套7在第四腔1531内产生错位或移位,也有利于截流套复位。
如果流体的压力降低,热动元件和截流套7可以在第一弹性31和第二弹性元件32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泄压通道1534关闭。
图13是本发明的另实施例,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腔内没有设置第二阀口,热动元件2不会关闭第一流道,第一流道在热动元件2的运动过程中始终连通,而只是通过第一流道的流体会随着液体温度而改变,此时热动元件2上可以不设置第一遮断部。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特征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者相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并且文中所出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性词汇均以附图进行描述,并非对其方位进行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调温器,包括内设腔的阀体、安装在腔内的热动元件和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热动元件的一端支撑在第一弹性元件;所述阀体上至少设置有分别与外部连通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包括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二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三腔的内径,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三腔之间形成有台阶面,所述第三腔内设置有截流套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截流套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腔的内径或所述截流套的局部部位大于所述第二腔的内径,所述第三腔还形成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的凹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压紧抵接在所述截流套,在所述调温器的正常工作状态,所述截流套压紧抵接在所述台阶面,在所述调温器处于泄压工作状态时,所述凹部与所述截流套的外壁之间形成有泄压通道,所述调温器通过所述截流套在压力差作用下移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泄压通道;所述截流套还设置有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口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腔的内径,所述调温器通过所述热动元件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阀口;
当所述第一阀口打开时,所述调温器上形成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包括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接口;
当所述泄压通道打开时,所述调温器上形成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包括所述第一接口、所述泄压通道和所述第三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套设置有弹簧容纳部,所述弹簧容纳部包括底面与侧壁部,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与所述弹簧容纳部的底面抵接,所述截流套与所述第三腔和所述截流套行程相对应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间隙配合;当所述第一阀口关闭时,所述腔在所述截流套靠近所述第一接口的上底面以上的空间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所在的空间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的初始形变力大于所述热动元件接触关闭所述第一阀口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形变产生的弹力;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及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调温阀的固定部分相抵接或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的一端开口,所述热动元件通过所述腔上的开口端插入所述腔内,所述腔的开口端通过固定安装的所述端盖密封,所述端盖包括支撑座和第二密封部,所述支撑座和第二密封部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柱,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支撑所述支撑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包括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位于上端面的内侧,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上端面的外侧,在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之间还设置有凸出于上端面的中空圆柱状分隔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支撑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撑面上,所述支撑座上还开设有贯穿上端面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包括第四腔和第五腔,所述第四腔位于第五腔的下方,所述第五腔与所述截流套间隙配合,所述台阶面位于所述第五腔和第二腔之间,所述凹部位于所述第四腔上,所述泄压通道位于所述第四腔与所述截流套之间;
所述热动元件包括推杆,所述推杆伸出所述热动元件外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阀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腔至少一部分的内壁的内径与第五腔的内径相同,所述第四腔的内径大于所述支撑座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套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外径,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柱,并且,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外壁与第五腔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外壁与第四腔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的第一腔,所述第一腔的内径小于第二腔的内径,所述第一腔和第二腔之间设置有第二阀口,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形成第一流道;
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的第四接口,所述第三腔分别与所述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三腔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动元件包括用于打开关闭所述第二阀口的第一遮断部和用于打开关闭所述第一阀口的第二遮断部,所述第一遮断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阀口的内径,所述第二遮断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阀口的内径;
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二遮断部的下方,并且从上往下依次,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腔连通,所述第二腔位于所述第一腔的下方,所述第三腔位于所述第二腔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断部和所述第二遮断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热动元件本体的外壁上或者与所述热动元件本体的外壁为一体结构;
所述端盖与所述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和/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凹槽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39142.8A CN106286787B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调温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39142.8A CN106286787B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调温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86787A true CN106286787A (zh) | 2017-01-04 |
CN106286787B CN106286787B (zh) | 2018-08-17 |
Family
ID=57631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39142.8A Active CN106286787B (zh) | 2015-05-11 | 2015-05-11 | 调温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86787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61413A (zh) * | 2017-11-29 | 2018-08-03 | 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变速器冷却系统的板式温控阀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973683A (zh) * | 2017-12-28 | 2019-07-05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调温阀和调温阀箱 |
CN110553025A (zh) * | 2018-05-30 | 2019-12-10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调温阀及具有该调温阀的热管理系统 |
CN111201395A (zh) * | 2017-09-21 | 2020-05-26 | 法国诺华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恒温阀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517754A (ja) * | 1997-09-24 | 2001-10-09 | ロング マニュファクチュアリング リミテッド | 熱交換器のためのバイパス弁 |
CN101509560A (zh) * | 2008-12-25 | 2009-08-19 | 谢庆俊 | 单柄恒温衡压阀芯 |
CN102224367A (zh) * | 2008-11-21 | 2011-10-19 | 达纳加拿大公司 | 具有泄压能力的热旁通阀 |
CN102312998A (zh) * | 2011-09-08 | 2012-01-11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变速箱调温器 |
US20120132413A1 (en) * | 2001-07-30 | 2012-05-31 |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 Plug Bypass Valves And Heat Exchangers |
US20120247582A1 (en) * | 2011-04-01 | 2012-10-04 | Kevin Lamb | Temperature Control Valve With Pressure Relief |
-
2015
- 2015-05-11 CN CN201510239142.8A patent/CN1062867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517754A (ja) * | 1997-09-24 | 2001-10-09 | ロング マニュファクチュアリング リミテッド | 熱交換器のためのバイパス弁 |
US20120132413A1 (en) * | 2001-07-30 | 2012-05-31 |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 Plug Bypass Valves And Heat Exchangers |
CN102224367A (zh) * | 2008-11-21 | 2011-10-19 | 达纳加拿大公司 | 具有泄压能力的热旁通阀 |
CN101509560A (zh) * | 2008-12-25 | 2009-08-19 | 谢庆俊 | 单柄恒温衡压阀芯 |
US20120247582A1 (en) * | 2011-04-01 | 2012-10-04 | Kevin Lamb | Temperature Control Valve With Pressure Relief |
CN102312998A (zh) * | 2011-09-08 | 2012-01-11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变速箱调温器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01395A (zh) * | 2017-09-21 | 2020-05-26 | 法国诺华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恒温阀 |
CN111201395B (zh) * | 2017-09-21 | 2022-06-28 | 法国诺华公司 | 用于机动车辆的恒温阀 |
US11467610B2 (en) | 2017-09-21 | 2022-10-11 | Novares France | Thermostatic valve for motor vehicle |
CN108361413A (zh) * | 2017-11-29 | 2018-08-03 | 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变速器冷却系统的板式温控阀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973683A (zh) * | 2017-12-28 | 2019-07-05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调温阀和调温阀箱 |
CN110553025A (zh) * | 2018-05-30 | 2019-12-10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调温阀及具有该调温阀的热管理系统 |
CN110553025B (zh) * | 2018-05-30 | 2023-06-27 |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调温阀及具有该调温阀的热管理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86787B (zh) | 2018-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67692B (zh) | 一种调温器 | |
CN104822975B (zh) | 一种调温器 | |
CN104822976B (zh) | 一种调温器及调温器组件 | |
CN106286787A (zh) | 调温器 | |
KR102163146B1 (ko) | 온도 조절 밸브 | |
CN104344063B (zh) | 一种调温器 | |
CN105531519A (zh) | 故障自趋安全冷却剂控制阀 | |
CN106151473A (zh) | 调温器 | |
EP3059405A1 (en) | Thermostatic valve | |
CN103573993B (zh) | 一种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 | |
CN103574264B (zh) | 一种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 | |
CN107304844B (zh) | 一种调温器及一种温控系统 | |
US11143088B2 (en) | Multi-compartment liquid reservoir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103573991B (zh) | 一种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 | |
CN102954199B (zh) | 一种自动变速箱油冷却系统 | |
CN108087530A (zh) | 热交换组件 | |
CN103574265B (zh) | 一种用于换热回路的调温器 | |
CN104343525A (zh) | 一种双阀门调温器总成 | |
CN106704685A (zh) | 温控阀及变速箱温控系统 | |
CN205559961U (zh) | 调温阀 | |
CN106287184B (zh) | 调温器 | |
CN203685367U (zh) | 一种调温器总成 | |
CN108087531A (zh) | 热交换组件 | |
CN108087532A (zh) | 热交换组件 | |
CN205090175U (zh) | 具有泄油口的机油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