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5659A - 一种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85659A
CN106285659A CN201610682186.2A CN201610682186A CN106285659A CN 106285659 A CN106285659 A CN 106285659A CN 201610682186 A CN201610682186 A CN 201610682186A CN 106285659 A CN106285659 A CN 1062856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ment
wells
gas
several mouthfuls
gra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821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85659B (zh
Inventor
何磊
张明禄
谭中国
王东旭
兰义飞
袁继明
张建国
伍勇
徐运动
游良容
艾庆琳
谢姗
田敏
刘志军
刘海锋
夏勇
何鎏
费世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8218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856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85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5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85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56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根据气藏开发单元划分的目的及原则,综合地质、气蔵工程等资料,多因素细分M气藏开发单元,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流体性质、储层物性、生产特征等资料细分开发单元,该方法在动储量评价、产能预测、数值模拟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单元划分,并在开发单元划分的基础上,开展了气藏精细动态评价研究,对延长气田稳产期、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
背景技术
低渗岩性气藏含气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储层非均质性较为突出,不能用同一开发方式对整个气藏进行整体开发,需要将气藏划分成多个开发单元,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储层特征进行相应开发,因此如何对一个气藏进行准确的开发单元划分是提高气藏开发效果的关键。
现有开发单元主要针对油藏进行划分,在实际划分过程中,主要以地质参数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未考虑实际开发过程中生产动态指标,因此实际划分结果与最终的实际结论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划分界限的模糊,影响下一步开发政策的制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开发单元主要针对油藏进行划分,在实际划分过程中,主要以地质参数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未考虑实际开发过程中生产动态指标、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连续性特征,因此实际划分结果与最终实际结论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划分界限模糊,影响下一步开发政策制定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一级开发单元的划分:根据储层沉积相特征和沟槽平面分布特征,将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划分为多个一级开发单元;
步骤二,二级开发单元的划分:检测每一个一级开发单元的储层物性连续性特征,确定出每一个一级开发单元中储层物性连续的几口井,将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记为二级开发单元;
步骤三,三级开发单元的划分:检测每一个二级开发单元的储层流体性质连续性特征,确定出每一个二级开发单元中储层流体性质连续的几口井,将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记为三级开发单元;
步骤四,四级开发单元的划分:检测每一个三级开发单元的气井生产动态特征,确定出每一个三级开发单元中气井生产动态特征连续的几口井,将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记为四级开发单元。
步骤一所述的根据储层沉积相和沟槽平面分布特征,将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划分为多个一级开发单元,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气田纵向划分为两个以上开发区块,划分原则为沉积相特征一致的划分为同一开发区块,沉积相特征包括岩性、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生物成因和沉积物颗粒;
其次,根据沉积过程中主沟槽的平面走向,将前一步形成的开发区块整体进行横向切割,得到多个一级开发单元。
步骤二所述的储层物性连续性特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和有效厚度。
二级开发单元具体的划分方法如下:
首先记录同一个开发单元内每一口井的孔隙度,选出孔隙度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然后测这几口井的渗透率,并选出渗透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再测这几口井的含气饱和度,并选出含气饱和度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测这几口井的有效厚度,并选出有效厚度数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确定的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即为二级开发单元。
步骤三所述的储层流体性质连续性特征包括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和地层水矿化度分布。
三级开发单元具体的划分方法如下:
首选记录同一个二级开发单元内每一口井内甲烷含量,选出甲烷含量有连续性的几口井,然后测这几口井内流体的流体的硫化氢含量,并选出硫化氢含量有连续性的几口井,再测这几口井内流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并选出二氧化碳含量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测这几口井的地层水矿化度数值,并选出地层水矿化度数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确定的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即为三级开发单元。
步骤四所述的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包括无阻流量、日采气量和单位压降采气量。
四级开发单元具体的划分方法如下:
首先记录同一个开发单元内每一口井的无阻流量的平均值,选出与无阻流量平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然后测这几口井的日采气量的平均值,并选出与日采气量平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再测这几口井的单位压降采气量的平均值,并选出与单位压降采气量平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确定的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即为四级开发单元。
所述岩性、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生物成因和沉积物颗粒均是通过查询地质数据得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这种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根据气藏开发单元划分的目的及原则,综合地质、气蔵工程等资料,多因素细分气藏开发单元,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流体性质、储层物性、生产特征等资料细分开发单元,该方法在动储量评价、产能预测、数值模拟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单元划分,并在开发单元划分的基础上,开展了气藏精细动态评价研究,对延长气田稳产期、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M气藏沉积相图。
图3是M气藏沟槽分布图。
图4是M气藏孔隙度分布图。
图5是M气藏渗透率分布图。
图6是M气藏含气饱和度分布图。
图7是M气藏有效厚度分布图。
图8是M气藏甲烷含量分布图。
图9是M气藏硫化氢含量分布图。
图10是M气藏二氧化碳分布图。
图11是M气藏矿化度分布图。
图12是M气藏无阻流量分布图。
图13是M气藏日产气量分布图。
图14是M气藏单位压降产气量分布图。
图15是M气藏开发单元划分图。
图16是M气藏单位压降产气量/区块平均值分布图。
图17是M气藏井均日产气量/井均日产气量平均值分布图。
图18是M气藏无阻流量/无阻流量平均值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气藏开发单元划分的目的及原则,综合地质、气蔵工程等资料,多因素细分气藏开发单元,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流体性质、储层物性、生产特征等资料细分开发单元,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一级开发单元的划分:根据储层沉积相特征和沟槽平面分布特征,将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划分为多个一级开发单元;
步骤二,二级开发单元的划分:检测每一个一级开发单元的储层物性连续性特征,确定出每一个一级开发单元中储层物性连续的几口井,将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记为二级开发单元;
步骤三,三级开发单元的划分:检测每一个二级开发单元的储层流体性质连续性特征,确定出每一个二级开发单元中储层流体性质连续的几口井,将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记为三级开发单元;
步骤四,四级开发单元的划分:检测每一个三级开发单元的气井生产动态特征,确定出每一个三级开发单元中气井生产动态特征连续的几口井,将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记为四级开发单元。
划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1、动、静结合,气藏开发单元划分过程中既考虑静态参数又考虑动态参数;
2、抓大放小,类别简单,气藏开发单元划分过程坚持“从大到小的原则”,即先把整个气藏作为一个整体,然后在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将气藏逐级分割;
3、可操作性强,便于管理,划分的单元不宜过细,以便于气藏的开发管理。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需要说明的是,步骤一所述的根据储层沉积相和沟槽平面分布特征,将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划分为多个一级开发单元,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气田纵向划分为两个以上开发区块,划分原则为沉积相特征一致的划分为同一开发区块,沉积相特征包括岩性、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生物成因和沉积物颗粒;
其次,根据沉积过程中主沟槽的平面走向,将前一步形成的开发区块整体进行横向切割,得到多个一级开发单元。
该方法主要利用采集岩心的岩性、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生物成因、沉积物颗粒形状来进行综合判识储层沉积相,然后利用沟槽切割储层沉积相横向展布的特点,将切割出来的每一部分作为一级开发单元。
具体的,根据储层沉积相及沟槽平面分布特征初步划分一级开发单元是指:首先,根据气田沉积相和成岩相分布特征,对气田纵向划分2个以上开发区块,其次,根据沉积过程中主沟槽平面走向的分布特征,对前一步形成区块整体进行横向切割,两者结合,将得到整个碳酸盐岩气藏在平面上将被划分出的数个一级开发单元。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步骤二所述的储层物性连续性特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和有效厚度。二级开发单元具体的划分方法如下:
首先记录同一个开发单元内每一口井的孔隙度,选出孔隙度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然后测这几口井的渗透率,并选出渗透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再测这几口井的含气饱和度,并选出含气饱和度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测这几口井的有效厚度,并选出有效厚度数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确定的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即为二级开发单元。
由于同一开发单元内的储层物性相似,且具有一定连续性,因此该方法主要将储层物性分布特征主要作为划分局部连续性相对较好的区域的依据。具体的,由于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有效储层被岩性边界或阻流带分成多个独立开发区域,可根据这些物性边界,将一级开发单元进一步划分为多个二级开发单元。
实施例4:
步骤三所述的储层流体性质连续性特征包括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和地层水矿化度分布。三级开发单元具体的划分方法如下:
首选记录同一个二级开发单元内每一口井内甲烷含量,选出甲烷含量有连续性的几口井,然后测这几口井内流体的流体的硫化氢含量,并选出硫化氢含量有连续性的几口井,再测这几口井内流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并选出二氧化碳含量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测这几口井的地层水矿化度数值,并选出地层水矿化度数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确定的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即为三级开发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测量的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和地层水矿化度分布数值时,是测的平均值,例如,首先记录同一个开发单元内每一口井的甲烷含量的平均值,选出与甲烷含量平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然后测这几口井的硫化氢的平均值,并选出与硫化氢平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再测这几口井的二氧化碳的平均值,并选出与二氧化碳平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测这几口井的地层水矿化度分布值得平均值,并选出与地层水矿化度分布平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确定的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即为三级开发单元。
储层流体性质主要包括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地层水矿化度分布特征,其分布一般均表现出较大的局部差异特征,因此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过程中,将流体性质分布特征作为进一步划分局部连续性相对较好区域的依据,进行三级开发单元划分。
实施例5:
步骤四所述的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包括无阻流量、日采气量和单位压降采气量。四级开发单元具体的划分方法如下:
首先记录同一个开发单元内每一口井的无阻流量的平均值,选出与无阻流量平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然后测这几口井的日采气量的平均值,并选出与日采气量平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再测这几口井的单位压降采气量的平均值,并选出与单位压降采气量平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确定的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即为四级开发单元。
由于储层物性等的差异性,气田开发过程中气井生产动态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区块差异性,结合对气田实际生产情况的了解,对三级开发单元内部气田生产动态特征较为相似的气井,在气田最终开发单元划分过程中,作为细分开发单元的主要依据。
实施例6: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岩性、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生物成因和沉积物颗粒均是通过查询当地的地质数据得到。
实施例7:
参照图1,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开发单元划分的目的及原则,综合地质、气蔵工程等资料,本实施例以某正在开发的岩溶型碳酸盐岩气藏(以下称为“M气藏”)为对象,多因素细分M气藏开发单元,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根据储层沉积相及沟槽平面分布特征初步划分一级开发单元
参考图2、图3和表1,M气藏一级开发单元的划分:首先根据滨浅海蒸发潮坪沉积亚相潮下带、潮间带、潮上带南北展布、东西分带的地质特点,将开发区自西至东分为3个大的区块;其次根据气藏侵蚀沟槽东西切割分布特征,进一步细分为具有沟槽边界控制的多个开发区块,建立M气藏的一级开发单元。
表1M气藏一级开发单元分类表
划分区间 岩性 岩石颜色 沉积构造 生物成因 沉积物颗粒
潮上云坪 白云岩 灰褐-灰白色 干裂 藻纹层 球粒
潮上含膏云坪 含膏白云岩 灰褐色 鸟眼构造 藻纹层 团块、球粒
潮间云坪 白云岩、含灰白云岩 灰色-深灰色 潮汐层理 叠层石 鲕粒、砂屑
上述岩性、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生物成因和沉积物颗粒均是通过查询当地的地质数据得到。本实施例依据划分原则,将M气藏划分为了10个一级开发单元,具体的划分方法是:
先根据沉积相潮下带、潮间带、潮上带南北展布、东西分带的地质特点将M气藏纵向划分为潮上云坪、潮上含膏云坪、潮间云坪3个大的区块,潮上云坪的地质特征是岩性为白云岩,岩石颜色为灰褐-灰白色,沉积构造为干裂,生物成因是藻纹层,沉积物颗粒为球粒,潮上含膏云坪、潮间云坪的地质特征参见表1,然后根据沉积过程中主沟槽平面走向的分布特征,对前一步形成的3个区块整体进行横向切割,两者结合,将得到整个碳酸盐岩气藏在平面上将被划分出的10个一级开发单元,在本实施例内,每一个一级开发单元内包含40~50口井,图4~图14,每一幅图上的黑点都表示井。
二、利用储层物性连续性特点进行二级开发单元划分
岩性气藏非均质性强,在M气藏一级开发单元划分完成以后,每个单元内部储层物性特征平面差异大,分布不连续,总体表现为主体部位好,周边差,因此,将储层物性分布特征主要作为划分局部连续性相对较好的区域的依据,进一步划分二级开发单元,对每个二级开发单元内的地质条件进行总结,便于后面制定统一的开发对策划分结果见表2、图4~图7。
表2M气藏二级开发单元分类表
表2中气井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储层有效厚度均可以通过测量获得,且测量的手段是常规技术,不作为本申请的发明点,因此不作详细的叙述。在10个一级开发单元的基础上,再细分为二级开发单元的方法是:
先将一级开发单元按照1~10进行编号,如表2,然后依次测每一个单元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有效厚度,以1号单元为例,先测1号单元内每一口井的孔隙度,然后选出连续性较好的几口井,例如本实施例测得的连续性好的几口井的孔隙度在2.5%~9.6%或者在该范围内,然后留下孔隙度在2.5%~9.6%或者在该范围内的几口井,剔除其他井,接下来测留下的这几口井的渗透率,在本实施例中渗透率在0.005%~2.533%内的井连续性较好,将这些井留下来,再测这些井的含气饱和度,在本实施例中含气饱和度在45.0%~85.2%的井连续性好,再将这些井留下来,测有效厚度,在本实施例中有效厚度在0.1%~5.0%的井连续性较好,留下这些井,最后留下的这些井所在的区域就是二级开发单元。其他2~10号单元的划分筛选方法可以参照1号单元,这种划分方法总的来说是层层缩小范围,一步步进行筛选,下面的三级和四级开发单元的划分与二级开发单元类似。
三、针对流体性质的连续性特征进一步划分三级开发单元
在M气藏二级开发单元划分完成后,由于其储层流体性质(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地层水矿化度)分布特征均表现出较大的局部差异性,因此,根据各二级开发单元内部流体波动范围内的平均值作为标准,进行三级开发单元划分,划分结果见表3、图8~图11。
表3M气藏三级开发单元分类表
表3中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地层水矿化度分布特征均可以通过测量获得,且测量的手段是常规技术,不作为本申请的发明点,因此不作详细的叙述。在10个二级开发单元的基础上,再细分为三级开发单元的方法是:
如表3,依次测每一个二级开发单元的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地层水矿化度分布特征值,以3号二级开发单元为例,先测这个开发单元内所有井的井内流体所含的甲烷含量,并计算出平均值,找出与该平均值相近,即连续性好的甲烷含量,例如本实施例中,找出的连续性好的几口井的甲烷含量范围是94.6%~95.9%,留下这几口井,然后测这些井的硫化氢含量,并计算出平均值,找出与该平均值相近,即连续性好的硫化氢含量,例如本实施例中,找出的连续性好的几口井的硫化氢含量范围是0.8mg/m3~3.39mg/m3,留下硫化氢含量在0.8mg/m3~3.39mg/m3的几口井,测其井内流体所含的二氧化碳含量,并计算出平均值,找出与该平均值相近,即连续性好的二氧化碳含量,例如本实施例中,找出的连续性好的几口井的二氧化碳含量范围在1.10%~3.83%,留下二氧化碳含量在1.10%~3.83%的几口井,再测这些井的地层水矿化度,并计算出平均值,找出与该平均值相近,即连续性好的地层水矿化度含量,例如本实施例中,找出的连续性好的几口井的地层水矿化度含量范围是50.5mg/l~158.9mg/l,留下地层水矿化度含量在50.5mg/l~158.9mg/l内的几口井,最后留下的这些井所在的区域就是三级开发单元。其他2~10号二级开发单元的划分筛选方法可以参照3号二级开发单元。
四、根据气井生产动态特征细化最终开发单元
由于储层物性等的差异性,M气藏气井生产动态特征表现出明显区块差异性,因此,根据各三级开发单元内部气井生产动态的平均值作为标准,进行四级开发单元划分,划分结果见表4、图12~图14。
表4M气藏四级开发单元分类表
表4中的无阻流量、日产气量、单位压降采气量,均可以通过测量获得,且测量的手段是常规技术,不作为本申请的发明点,因此不作详细的叙述。在10个三级开发单元的基础上,再细分为四级开发单元的方法是:
首先记录同一个开发单元内每一口井的无阻流量的平均值,在本实施例中以7号三级开发单元为例,也就是先计算7号三级开发单元内所有井的无阻流量以及无阻流量的平均值,选出与无阻流量平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本实施例中选中的是无阻流量值在2.1×104m3~86.3×104m3范围内的井,然后测这几口井的日采气量的平均值,并选出与日采气量平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本实施例中选中的是日采气量值在0.01×104m3/d~10.6×104m3/d范围内的井,再测这几口井的单位压降采气量的平均值,并选出与单位压降采气量平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本实施例中选中的是单位压降采气量值在11.3×104m3/MPa~3768.2×104m3/MPa范围内的井,最后确定的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即为四级开发单元。其他2~10号三级开发单元的划分筛选方法可以参照7号三级开发单元。
为了实现气藏动态管理,便于制定开发技术政策,根据开发单元的分类结果,对各个开发单元进行分类管理。针对气田气井物性分布特征及生产动态规律,对气田也进行开发单元分类,并指定了分类标准,分类标准见表5。该分类标准表是针对上述实施例所作。
表5M气藏开发单元分类标准表
综合应用上述动静态参数,细分M气藏开发单元。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上述实施例中M气藏的实用效果是:
首先主要根据沟槽、流体性质将M气藏目前已投入开发区进行一级划分。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级划分的各区域的生产动态特征,开展二级划分,将一级区域中明显具有生产动态特征差异的区块进一步细分,同时对个别虽然被小沟槽分割开,但是生产动态特征近似,且是相邻的小区域进行合并,减少单元个数,以便于气藏的分析与管理。
在开发单元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气藏动态评价技术攻关,为气藏精细管理奠定了基础。开发单元的划分是气藏精细动态评价的前提条件,而基于开发单元的地层压力、动储量、产能、气田开发潜力、生产动态预测等动态评价技术的攻关,是实现气藏精细动态评价、指导气田制定精细开发调整方案与管理的关键。
开发单元划分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和途径,将M气藏细分为10个开发单元,开发单元的划分为气田气藏从整体式或井区式的评价转化为更精细的单元评价创造了前提条件。(图15)
开发单元分类结果:
通过针对气田的动静态指标进行了可靠性验证,从图16~图18可以看出区块动静态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可见分类标准可靠,为不同类型开发单元动态指标评价奠定了基础。表6是对最终的开发单元进行的分类。
表6M气藏开发单元分类结果表
区块 分类结果
I类区块 1、5、7、9、10
II类区块 2、6
III类区块 3、8
产水区块 4
制定各类单元开发对策:
立足压力、储采比、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实施开发单元分类管理,不断优化不同类型单元技术政策,开展区块调控,实现气田均衡开采:
Ⅰ类单元:夏季控制速度,保护性开采,冬季提高配产,保证调控应急能力。
Ⅱ类单元:加强气井管理,保持气井开井时率,确保稳定供气。
III类单元:局部加密布井,提高采气速度,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产水区块:“内排外控、以排为主”。
通过开发调整,M气藏地层压力下降速度变缓,非均衡开采矛盾进一步改善。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

Claims (9)

1.一种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一级开发单元的划分:根据储层沉积相特征和沟槽平面分布特征,将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划分为多个一级开发单元;
步骤二,二级开发单元的划分:检测每一个一级开发单元的储层物性连续性特征,确定出每一个一级开发单元中储层物性连续的几口井,将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记为二级开发单元;
步骤三,三级开发单元的划分:检测每一个二级开发单元的储层流体性质连续性特征,确定出每一个二级开发单元中储层流体性质连续的几口井,将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记为三级开发单元;
步骤四,四级开发单元的划分:检测每一个三级开发单元的气井生产动态特征,确定出每一个三级开发单元中气井生产动态特征连续的几口井,将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记为四级开发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所述的根据储层沉积相和沟槽平面分布特征,将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划分为多个一级开发单元,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气田纵向划分为两个以上开发区块,划分原则为沉积相特征一致的划分为同一开发区块,沉积相特征包括岩性、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生物成因和沉积物颗粒;
其次,根据沉积过程中主沟槽的平面走向,将前一步形成的开发区块整体进行横向切割,得到多个一级开发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的储层物性连续性特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和有效厚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二级开发单元具体的划分方法如下:
首先记录同一个开发单元内每一口井的孔隙度,选出孔隙度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然后测这几口井的渗透率,并选出渗透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再测这几口井的含气饱和度,并选出含气饱和度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测这几口井的有效厚度,并选出有效厚度数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确定的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即为二级开发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所述的储层流体性质连续性特征包括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和地层水矿化度分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三级开发单元具体的划分方法如下:
首选记录同一个二级开发单元内每一口井内甲烷含量,选出甲烷含量有连续性的几口井,然后测这几口井内流体的流体的硫化氢含量,并选出硫化氢含量有连续性的几口井,再测这几口井内流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并选出二氧化碳含量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测这几口井的地层水矿化度数值,并选出地层水矿化度数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确定的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即为三级开发单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所述的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包括无阻流量、日采气量和单位压降采气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四级开发单元具体的划分方法如下:
首先记录同一个开发单元内每一口井的无阻流量的平均值,选出与无阻流量平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然后测这几口井的日采气量的平均值,并选出与日采气量平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再测这几口井的单位压降采气量的平均值,并选出与单位压降采气量平均值有连续性的几口井,最后确定的这几口井所在的区域即为四级开发单元。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性、岩石颜色、沉积构造、生物成因和沉积物颗粒均是通过查询地质数据得到。
CN201610682186.2A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 Active CN1062856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82186.2A CN106285659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82186.2A CN106285659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5659A true CN106285659A (zh) 2017-01-04
CN106285659B CN106285659B (zh) 2020-01-07

Family

ID=57679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82186.2A Active CN106285659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8565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3219A (zh) * 2019-03-21 2019-07-09 长江大学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辫状河致密砂岩储渗单元划分方法
US11525935B1 (en) 2021-08-31 2022-12-13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Determining hydrogen sulfide (H2S)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carbonate reservoirs using geomechanical properties
US11921250B2 (en) 2022-03-09 2024-03-05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Geo-mechanical based determination of sweet spot intervals for hydraulic fracturing stimul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0614A1 (en) * 2007-02-16 2008-08-21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Method for determining volume of organic matter in reservoir rock
CN104110242A (zh) * 2013-08-30 2014-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非均质油藏开发后期采收率的方法
CN104564041A (zh) * 2014-07-24 2015-04-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开发渗透率下限的低渗透碎屑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
CN104653156A (zh) * 2015-01-22 2015-05-2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碎屑岩油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00614A1 (en) * 2007-02-16 2008-08-21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Method for determining volume of organic matter in reservoir rock
CN104110242A (zh) * 2013-08-30 2014-10-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非均质油藏开发后期采收率的方法
CN104564041A (zh) * 2014-07-24 2015-04-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开发渗透率下限的低渗透碎屑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
CN104653156A (zh) * 2015-01-22 2015-05-2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碎屑岩油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郝玉鸿 等: ""榆林南区流动单元精细划分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十一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3219A (zh) * 2019-03-21 2019-07-09 长江大学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辫状河致密砂岩储渗单元划分方法
CN109993219B (zh) * 2019-03-21 2021-07-16 长江大学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辫状河致密砂岩储渗单元划分方法
US11525935B1 (en) 2021-08-31 2022-12-13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Determining hydrogen sulfide (H2S)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carbonate reservoirs using geomechanical properties
US11921250B2 (en) 2022-03-09 2024-03-05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Geo-mechanical based determination of sweet spot intervals for hydraulic fracturing stimul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5659B (zh)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62682B (zh) 一种超低渗透油藏精细分层注水方法
Zhu et al. Seismic-based sediment provenance analysis in continental lacustrine rift basins: An example from the Bohai Bay Basin, China
CN103472484B (zh) 基于rs三维敏感地震属性分析的水平井轨迹优化方法
CN103510947B (zh) 滩坝砂岩微相识别模式的建立方法
CN107102376A (zh) 一种陆相湖盆致密油富集有利区综合评价与预测方法
CN110441813A (zh) 一种湖相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分布的预测方法
CN103529475A (zh) 一种识别和解释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三维结构的方法
CN107045153A (zh) 陆相湖盆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优势相预测方法
CN103437760B (zh) 一种使用阵列感应数据快速评价油水层的方法
CN103645519B (zh) 一种基于火山岩风化壳识别及划分标准的油气勘探方法
CN104375179A (zh) 基于trap-3d软件寻找油气藏的方法
CN105242307B (zh) 复杂碳酸盐储层地震孔隙度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5092820A (zh) 一种生物碎屑灰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
CN105467464A (zh) 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有效连通体划分和对比方法
CN106285659A (zh) 一种低渗岩性非均质气藏开发单元划分方法
Li et al. Reservoir architecture and fracture characterization of low-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a case study of Biandong oilfield, Jinhu depression, northern Jiangsu Basin, China
Li et al. Ediacaran (Sinian) pala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Upper Yangtze area, China,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CN110532507A (zh) 一种提高水平井致密油储层钻遇率的方法
CN106032751A (zh) 一种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
CN110424958A (zh) 湖相页岩油的勘探潜力平面分区方法及装置
CN109281660A (zh) 一种用于确定缝洞型油藏井控储量的方法
Shi et al. Case Stories of Horizontal Wells in Offshore Fluvial Oil Reservoir
Nan et al. Prospect and technology of unconventional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Fettke Music Mountain Oil Pool, McKean County, Pennsylvania
Miller Parkman Field, Williston Basin, Saskatchewan: Case Histor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