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2751A - 一种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2751A
CN106032751A CN201510104454.8A CN201510104454A CN106032751A CN 106032751 A CN106032751 A CN 106032751A CN 201510104454 A CN201510104454 A CN 201510104454A CN 106032751 A CN106032751 A CN 106032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rock
projection
phase
fac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44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2751B (zh
Inventor
龙胜祥
彭勇民
武清钊
胡宗全
李军
高波
路菁
曹艳
聂海宽
杜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1044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327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32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2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2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2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供开了一种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预设地层参数,将所选取标准井的岩段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岩石相,得到标准井的岩石相划分结果,提取各类岩石相的特征标志,得到标准井的特色岩石相;对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和测井曲线进行垂直投影,分别得到投影轨迹和投影测井曲线;根据投影测井曲线和标准井的岩石相划分结果,结合标准井的特色岩石相,得到投影轨迹所钻遇的岩石相类型,进而确定出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所穿行的岩石相,从而得到待分析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岩石相标定结果。该方法具有能够直观准确定相、快捷优选压裂段、促进定向或二次压裂、反馈优化钻井导向特点,对非常规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正在全球迅猛发展。然而,如何精细划分大套而单调的页岩段、确定钻井最佳穿行层位是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难题。现有的研究及工作人员通常采用传统的岩相方法来对页岩段储层进行分析。
岩相是指一种可以客观描述的岩石单位或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例如交错层理砂岩相、复理石相等。现今随着“页岩气革命”浪潮的冲击与高分辨率技术(纳米CT、3D FIB等)的应用,页岩岩相的微观结构与形成机理研究更为深入。传统上看似简单的泥页岩实际上是由粘土质的絮凝粒、比较粗的单个石英颗粒、不同排列的有机质等3大结构组分组成的。正是结构组分的不同排列形成了多样的沉积构造与泥页岩岩相,例如块状碳硅质页岩相、块状富有机质页岩相、纹层状页岩岩相和灰色的纹层状粉砂质页岩岩相。不过,岩相研究仍属于传统范畴,对页岩油气生产无直接指导作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预设地层参数,将标准井的岩段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岩石相,得到标准井的岩石相划分结果,提取各类岩石相的特征标志,得到标准井的特色岩石相;
步骤二、对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和测井曲线进行垂直投影,分别得到水平段的投影轨迹和投影测井曲线;
步骤三、根据所述水平段的投影测井曲线和标准井的岩石相划分结果,结合所述标准井的特色岩石相,得到所述水平段的投影轨迹所钻遇的岩石相类型,进而确定出所述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所穿行的岩石相,从而得到所述待分析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岩石相标定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预设地层参数包括:岩性组合、炭质含量和/或硅质含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以准层序界面和沉积旋回为约束,根据预设地层参数来对标准井的岩段进行岩石相划分,得到标准井的岩石相划分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二中,根据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与测井曲线,将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实钻靶点投影到所述水平段的投影测井曲线上,得到对应的投影靶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如果实钻靶点为非上翘靶点,则利用斜深或垂深从所述水平段的投影测井曲线上确定出实钻靶点所对应的投影靶点;
如果实钻靶点为上翘靶点,则利用上翘井段的垂深位移量,以上翘开始点为新起点从所述水平段的投影测井曲线向下确定出实钻靶点所对应的投影靶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特征标志包括地质特征标志和/或测井特征标志,其中,
所述地质特征标志包括:标志层、碳质染手和/或粉砂质纹层;
所述测井特征标志包括:测井参数的异常值与值域范围、测井形态类型、挖掘效应、假挖掘现象和/或双测井组合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三中,根据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投影测井曲线确定所述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是否钻遇特色岩石相,如果是,则确定特色岩石相在所述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中的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一中,还根据预设地层参数标准,从标准井的岩石相划分结果中确定出有利岩石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步骤一中,还利用开发生产数据,根据标准井的岩石相划分结果和有利岩石相,确定出最佳岩石相,以确定所述待分析钻井的最佳钻井轨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标准井包括直井或导眼井。
本发明针对现有方法的地质特征标志的认识不清、开发主力层尚难确定、钻井过程中的井眼轨迹导向偏差、压裂选段的不确定性、压裂施工先后次序欠依据等难题,提出了岩石相标定方法。该方法具有直观准确定相、快捷优选压裂段、促进定向或二次压裂、反馈优化钻井导向特点,该方法通过标准井的岩石相划分、水平井段的垂直投影、井轨迹穿行的岩石相、岩石相预测产能等步骤,达到优选最佳岩石相以定位靶窗着陆点、优化压裂选段以降本增效、改善井轨迹导向技术以提高单井产能的目的,对非常规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所提供的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根据垂直投影后的测井曲线与测井信息,可以准确地厘定各个岩石相的顶界面和底界面,以及形象直观地展示非直井的井轨迹在哪个岩石相中穿行,所以对待分析井进行准确、直观地定相。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还能够快捷优选压裂段,其根据岩石相标定结果,可以快捷选择最佳岩石相、高产的岩石相类型作为优先压裂的次序,从而减少或者暂缓压裂那些中低、特低产的岩石相的压裂段数,实现降本增效。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还能够通过动态跟踪,发现建立最佳岩石相、其他岩石相与产能的关系。依据这种发现,针对钻完井但未压裂测试的非直井,利用岩石相标定结果可以强有力地开展岩石相预测产能。
该方法还能够触发促进定向或二次压裂。例如,如果前期用于开发生产的非直井经过岩石相标定后的井轨迹大多为第三类岩石相和第四类岩石相,那么经过1-2年生产便可以考虑开展二次压裂或定向且只向下压裂,从而帮助提高产能。
此外,该方法还有助于反馈优化钻井导向,其通过将前期非最佳岩石相占优势的非直井的信息反馈给钻井设计与井轨迹导向,根据地质特征标志、测井特征标志,按照穿行最佳岩石相的原则改善井轨迹导向,从而提高单井产能。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标准井岩石相划分结果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待分析井的垂直投影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岩石相标定结果与地层属性叠加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待分析井的最佳井轨迹穿行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同时,在以下说明中,出于解释的目的而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不用这里的具体细节或者所描述的特定方式来实施。
另外,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岩石相标定与岩石相、岩相两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岩石相标定是在岩石相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地质与测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钻井穿行的各种具体岩石相的过程。岩石相(Petrological Facies)是在岩相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的一种新定义,是指具有岩性与古生物、有机质、硅质特征的一套岩石组合或岩性体,例如富碳高硅页岩岩石相等。
岩石相突出了弱水动力且滞流缺氧环境的细粒岩如页岩,考虑地质、开发、工程一体化原则,尤其适用于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然而,传统岩相(Litho facies)的分析对象更多地关注于强水动力且动荡富氧环境的粗粒岩,仅适用于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岩石相标定是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实用工具。目前,水平井的钻完井、压裂技术对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地下地质的复杂、页岩层或小层级别岩石相的认识不清、井轨迹导向随钻测量等问题,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井轨迹所穿行的页岩目的层与钻前预测的产生了较大差别,也给压裂选段与施工等生产需求带来了难题。
实践表明,不同的页岩层所贡献的产能大小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压裂选段与施工方案所引起的产能大小也不一样,有时产能差异很大。这些问题和难题均与岩石相类型密切相关,因此,钻井井轨迹所穿行的岩石相标定显得非常迫切。
针对上述问题,在生产需要、现有技术无可借鉴的情况下,本发明从地质、测井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钻井的岩石相标定方法。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在步骤S101中根据预设地层参数,将所选取的标准井的岩段分为不同类型的岩石相,得到标准井的岩石相划分结果。本实施例中,所选取的标准井为直井。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它合理的钻井来作为标准井,例如导眼井(即斜井或水平井等非直井的导眼段)等,本发明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从页岩油气藏(田)的实验区或开发区、页岩油气的勘探有利区待中所选取标准井,并且遵照预设条件来确定标准井。具体地,在确定标准井的过程中,所遵照的预设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1)钻遇地层结构简单,即钻遇的岩段既无断层穿过,也不存在地层重复的现象;
2)钻遇地层完整,其纵向上整合接触、完整清晰,横向上分布稳定或较稳定、连续;
3)钻遇地层中标志层或辅助标志层明确,即钻遇地层中存在特殊岩层(例如火山灰层或红层等)、特殊结构或古生物夹层等;
4)钻遇地层易于分层,即钻遇地层的颜色、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化石和/或电性等特征清楚、明显;
5)钻井取芯完备,即钻井的主要目的层具有连续取芯,或者重要井段大部分取芯;
6)录井资料或测井资料丰富,即录井资料和常规测井资料齐全,特殊测井信息尽可能具备,测井响应特征明显;
7)采样与实验测试齐全,即具有系统密集的岩心样品采集,实验测试资料丰富、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确定标准井时所遵照的预设条件仅仅是为了使得得到的标准井能够更加合理、准确,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在确定标准井时既可以仅采用以上所列项中的任一项或几项,也可以采用其他未列出的合理条件项,本发明不限于此。
对于选取的标准井,利用预设地层参数来将该标准井的岩段分为不同类型的岩石相,从而得到岩石相分类结果。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以准层序界面和沉积旋回为约束,根据岩性组合、炭质含量和硅质含量这三大关键地层参数来对标准井的大套页岩段细分为不同类型的岩石相。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方式来对标准井的岩石相类型进行划分,本发明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加准确、快捷地对待分析井的钻井轨迹所穿行的岩石相类型进行标定,在对标准井的岩段进行岩石相划分后,在步骤S102中,提取各类岩石相的特征标志,并根据提取到的特征标志,从标准井的各个岩石相中确定出特色岩石相,从而得到标准井的特色岩石相。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提取的特征标志可以分为地质特征标志和测井特征标志。其中,所提取的地质特征标志包括:标志层、碳质染手和粉砂质纹层等;所提取的测井特征标志包括:异常值与值域范围、测井形态类型、挖掘效应(例如高中子且低密度)、假挖掘现象(例如高中子且不同密度)和双侧井组合特征(例如高GR值且低密度)等。
根据所提取的地质特征标志,可以从得到的标准井岩石相划分结果中确定出所需要的特色岩石相。结合图2,本实施例中将强热染手(即TOC大于4%)的岩石相(即图2所示的岩石相中第一类岩石相和第二类岩石相)作为特色岩石相,同时还将所含有的粉砂质纹层(即图2所示的岩石相中的第五类岩石相)作为特色岩石相。
本实施例中,还根据所提取的测井特征标志,来从得到的标准井岩石相划分结果中确定出所需要的特色岩石相。例如,伽马值(即GR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会根据不同钻井、不地域而变化,而通过对一个开发试验区的统计,得到有利的高碳高硅页岩岩石相的GR值为80~307API,平均GR值为186API,密度值(即DEN值)为2.42~2.79g/cm3,平均DEN值为2.49g/cm3。同时,具有钟形或指型测井形态的岩石相也为特色岩石相。此外,具有挖掘效应、假挖掘现象或双侧经组合特征的岩石相也多为特色岩石相。
结合图2所示的测井曲线,本实施例中,根据所提取的测井特征标志,可以确定出分别对应于图2中标识1~5的第一类岩石相、第二类岩石相和第三类岩石相为所需要的特色岩石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提取的地址特征标志和/或测井特征标志还可以为其他合理参数,本发明不限于此。同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提取的特征标志既可以仅为地质特征标志,也可以仅为测井特征标志,还可以为未列出的其他合理的特征标志,本发明同样不限于此。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标准井岩石相划分结果和标准测井曲线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通过岩石相划分将标准井的大套页岩段细分为了5种类型的岩石相,其中,第一类岩石相为高碳高硅页岩2、第二类岩石相为高碳高硅页岩1,第三类岩石相为高碳中硅页岩,第四类岩石相为中碳高硅页岩,第五类岩石相为中碳中硅含粉砂质页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对标准井的岩段进行岩石相划分时所依据的地层参数以及划分得到的岩石相类型还可以为其他合理参数或岩石相类型,本发明不限于此。
众所周知,对于非直井的井段或井轨迹,难以将其与标准井岩石相划分结果进行对比,这也就难以确定出非直井的钻井轨迹中的岩石相类型以及其顶界限和底界限。因此,再次如图1所示,在步骤S103中,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对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和测井曲线进行垂直投影,分别得到了水平段的投影轨迹和投影测井曲线。
本实施例中,依据非直井的垂直投影的结果,利用待分析钻井完钻段的实钻靶点的深度数据,在非直井的井轨迹与投影测井曲线可以确定出相应的投影靶点。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实钻靶点及其投影靶点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在确定实钻靶点所对应的投影靶点时,先在待分析井的测井曲线上依据实钻倾深或垂深标注出实钻靶点(本实施例中,实钻靶点包括靶点A、靶点B和靶点C),然后根据垂深即可在投影测井曲线上分别确定出各个实钻靶点相对应的投影靶点(即靶点A’、靶点B’和靶点C’)。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方式来确定实钻靶点所对应的投影靶点,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按照图3所示的虚线箭头将靶点A和靶点C直接分别投影到投影测井曲线与虚线相交的位置处,从而确定出相应的投影靶点的位置,即靶点A’和靶点靶点C’。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上翘靶点(例如靶点B相较于靶点C是上翘的),利用虚线相交的方式来确定投影靶点的话会存在重叠投影的问题(例如靶点B与靶点C之间的测井曲线投影后得到的投影曲线与靶点A与靶点B之间的测井曲线投影后所得到的投影曲线存在重叠现象),因此对于这类靶点,可以采用垂深数据进行投影标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对于上翘靶点,可以利用上翘井段的垂深位移量,以上翘开始点为新的起点,从待分析井的水平段的投影测井曲线向下确定出该上翘靶点所对应的投影靶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方式来确定测井曲线上的实钻靶点在投影测井曲线上的投影靶点的位置,本发明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出待分析井的实钻靶点进行垂直投影后得到的投影靶点的位置,将待分析井的井轨迹和测井曲线的信息转换成垂直投影后的经轨迹和测井曲线信息,在垂直投影后的测井曲线上可以方便、直观地确定出由实钻靶点所限定的待分析经所穿行的地层测井信息。
再次如图1所示,在步骤S104中,根据待分析井的水平段的投影测井曲线和标准井的岩石相划分结果,结合标准井的特色岩石相,确定投影轨迹所钻遇的岩石相类型。最后在步骤S105中,根据待分析井的投影轨迹所钻遇的岩石相类型,确定出待分析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所钻遇的岩石相类型,从而得到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结果。
本实施例中,根据待分析井的垂直投影结果,将待分析井的投影测井曲线与标准测井曲线、测井特征标志以及岩石相类型进行对比,集合岩屑录井资料(例如地质特征标志),便可以确定出待分析井的水平段的投影轨迹所穿行的岩石相类型。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投影轨迹所钻遇的岩石相类型时,根据待分析钻井的投影测井曲线确定待分析钻井的钻井轨迹是否钻遇特色岩石相,如果是,则确定出该特色岩石相在待分析井的钻井轨迹中的分布。
例如,首先依据GR最大值异常、“高GR低DEN”双测井组合、岩屑的强烈染手等地质与测井特征标志,并结合标准测井曲线和标准井岩石相划分结果,可以准确直观地确定出该异常是第一类岩石相与第二类岩石相的分界面(即图3左半部分的点虚线处)。
随后,将该分界面直接按图3所示的水平粗实线向右侧延伸,并与待分析井的钻井轨迹相交于较平坦的井轨迹上,该交点即为待分析井的井轨迹上第一类岩石相与第二类岩石相的分界点,从而以此点为界将较平坦的井轨迹分段为第一类岩石相和第二类岩石相。
最后,根据第一类岩石相和第二类岩石相的分界点的深度数据,叠加上多种地层属性信息如岩性、录井显示、钻时等,便可以得到如图4所示的含岩石相标定结果的综合图。
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将更为复杂的非直井逐段逐个地进行岩石相标定,从而获得所有的非直井的井轨迹穿行的岩石相标定结果。
为了更好地为钻井的产能优化提供依据,本实施例中,还从得到的标准井岩石相划分结果中分别确定出了有利岩石相和最佳岩石相。具体地,根据预设指标(例如岩石相厚度、有机地话、储集性能、脆性矿物、测井相应特征、炭质含量、硅质含量、录井显示和含气量等)来从划分得到的标准井的井段中所包含的各类岩石相中确定出有利岩石相。
其中,本实施例中,利用钻/录井、测井、实验分析资料,通过地质方法和统计学方法来确定出预设指标的取值。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预设指标也可以采用其他合理方法确定,同时,预设指标既可以为仅包含以上所列项中的任一项或几项,也可以包含其他未列出的合理参数,本发明不限于此。
岩石相标定的目的就是在非直井中寻找最佳岩石相。按照压裂测试产能的特高、高、中、低、特低分级,本实施例中,将最佳岩石相定义为特高产的岩石相类型。
本实施例中,通过跟踪多口非直井的开发生产动态或勘探钻井动态,利用开发生产动态资料(尤其是产能数据),从有利岩石相类型中优选出最佳岩石相。通过建立不同类型岩石相与压裂测试产能的关系,如表1所示,来揭示非直井井轨迹穿行的岩石相与其产能的关系。依据此关系,寻找发现特高产的岩石相类型。例如,如图5所示,利用上述方法,可以确定出第一类岩石相和第二类岩石相为最佳岩石相。
表1
根据最佳岩石相,如图5所示,从地质角度便可以建议下一步非直井的最佳井轨迹或靶窗着陆点宜在第一类岩石相与第二类岩石相的界面的上、下几米之中穿行。
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针对现有方法的地质特征标志的认识不清、开发主力层尚难确定、钻井过程中的井眼轨迹导向偏差、压裂选段的不确定性、压裂施工先后次序欠依据等难题,提出了一种岩石相标定方法。该方法具有直观准确定相、快捷优选压裂段、促进定向或二次压裂、反馈优化钻井导向特点,该方法通过标准井的岩石相划分、水平井段的垂直投影、井轨迹穿行的岩石相、岩石相预测产能等步骤,达到优选最佳岩石相以定位靶窗着陆点、优化压裂选段以降本增效、改善井轨迹导向技术以提高单井产能的目的,对非常规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所提供的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根据垂直投影后的测井曲线与测井信息,可以准确地厘定各个岩石相的顶界面和底界面,以及形象直观地展示非直井的井轨迹在哪个岩石相中穿行,所以对待分析井进行准确、直观地定相。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还能够快捷优选压裂段,其根据岩石相标定结果,可以快捷选择最佳岩石相、高产的岩石相类型作为优先压裂的次序,从而减少或者暂缓压裂那些中低、特低产的岩石相的压裂段数,实现降本增效。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还能够通过动态跟踪,发现建立最佳岩石相、其他岩石相与产能的关系。依据这种发现,针对钻完井但未压裂测试的非直井,利用岩石相标定结果可以强有力地开展岩石相预测产能。
该方法还能够触发促进定向或二次压裂。例如,如果前期用于开发生产的非直井经过岩石相标定后的井轨迹大多为第三类岩石相和第四类岩石相,那么经过1-2年生产便可以考虑开展二次压裂或定向且只向下压裂,从而帮助提高产能。
此外,该方法还有助于反馈优化钻井导向,其通过将前期非最佳岩石相占优势的非直井的信息反馈给钻井设计与井轨迹导向,根据地质特征标志、测井特征标志,按照穿行最佳岩石相的原则改善井轨迹导向,从而提高单井产能。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结构、处理步骤或材料,而应当延伸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的这些特征的等同替代。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味着限制。
说明书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通篇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指同一个实施例。
为了方便,在此使用的多个项目和/或组成单元可出现在共同列表中。然而,这些列表应解释为该列表中的每个元素分别识别为单独唯一的成员。因此,在没有反面说明的情况下,该列表中没有一个成员可仅基于它们出现在共同列表中便被解释为相同列表的任何其它成员的实际等同物。另外,在此还可以连同针对各元件的替代一起来参照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示例。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示例和替代并不解释为彼此的等同物,而被认为是本发明的单独自主的代表。
虽然上述示例用于说明本发明在一个或多个应用中的原理,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思想的情况下,明显可以在形式上、用法及实施的细节上作各种修改而不用付出创造性劳动。因此,本发明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预设地层参数,将标准井的岩段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岩石相,得到标准井的岩石相划分结果,提取各类岩石相的特征标志,得到标准井的特色岩石相;
步骤二、对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和测井曲线进行垂直投影,分别得到水平段的投影轨迹和投影测井曲线;
步骤三、根据所述水平段的投影测井曲线和标准井的岩石相划分结果,结合所述标准井的特色岩石相,得到所述水平段的投影轨迹所钻遇的岩石相类型,进而确定出所述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所穿行的岩石相,从而得到所述待分析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岩石相标定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地层参数包括:岩性组合、炭质含量和/或硅质含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准层序界面和沉积旋回为约束,根据预设地层参数来对标准井的岩段进行岩石相划分,得到标准井的岩石相划分结果。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根据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与测井曲线,将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实钻靶点投影到所述水平段的投影测井曲线上,得到对应的投影靶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实钻靶点为非上翘靶点,则利用斜深或垂深从所述水平段的投影测井曲线上确定出实钻靶点所对应的投影靶点;
如果实钻靶点为上翘靶点,则利用上翘井段的垂深位移量,以上翘开始点为新起点从所述水平段的投影测井曲线向下确定出实钻靶点所对应的投影靶点。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标志包括地质特征标志和/或测井特征标志,其中,
所述地质特征标志包括:标志层、碳质染手和/或粉砂质纹层;
所述测井特征标志包括:测井参数的异常值与值域范围、测井形态类型、挖掘效应、假挖掘现象和/或双测井组合特征。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根据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投影测井曲线确定所述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是否钻遇特色岩石相,如果是,则确定特色岩石相在所述待分析钻井的水平段的井轨迹中的分布。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还根据预设地层参数标准,从标准井的岩石相划分结果中确定出有利岩石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还利用开发生产数据,根据标准井的岩石相划分结果和有利岩石相,确定出最佳岩石相,以确定所述待分析钻井的最佳钻井轨迹。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井包括直井或导眼井。
CN201510104454.8A 2015-03-10 2015-03-10 一种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 Active CN1060327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4454.8A CN106032751B (zh) 2015-03-10 2015-03-10 一种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04454.8A CN106032751B (zh) 2015-03-10 2015-03-10 一种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2751A true CN106032751A (zh) 2016-10-19
CN106032751B CN106032751B (zh) 2019-02-19

Family

ID=57150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4454.8A Active CN106032751B (zh) 2015-03-10 2015-03-10 一种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3275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8992A (zh) * 2017-10-25 2018-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气水平井靶窗选择方法
CN107829683A (zh) * 2017-04-27 2018-03-23 成都全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气水平丛式井组井眼轨迹与钻井方法
CN108035710A (zh) * 2017-11-28 2018-05-1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于数据挖掘划分深层岩石地质相的方法
CN109577962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陆相细粒沉积岩岩石相分析方法
CN110714745A (zh) * 2019-10-17 2020-01-21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分段优化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0889A (zh) * 2011-03-09 2011-08-03 邱世军 一种水平井随钻测井地质导向方法
CN103163553A (zh) * 2013-02-01 2013-06-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重孔隙介质模型的地震烃类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790577A (zh) * 2013-07-23 2014-05-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水平井水平段虚拟直井化的深度域约束反演方法
CN103871064A (zh) * 2014-03-25 2014-06-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火山岩ct图像的预处理和确定分割阀值的方法
US20140231141A1 (en) * 2011-12-28 2014-08-21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weight on bit sensor calibration and regulating buckling of a drillstr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0889A (zh) * 2011-03-09 2011-08-03 邱世军 一种水平井随钻测井地质导向方法
US20140231141A1 (en) * 2011-12-28 2014-08-21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 weight on bit sensor calibration and regulating buckling of a drillstring
CN103163553A (zh) * 2013-02-01 2013-06-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重孔隙介质模型的地震烃类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790577A (zh) * 2013-07-23 2014-05-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水平井水平段虚拟直井化的深度域约束反演方法
CN103871064A (zh) * 2014-03-25 2014-06-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火山岩ct图像的预处理和确定分割阀值的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29683A (zh) * 2017-04-27 2018-03-23 成都全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气水平丛式井组井眼轨迹与钻井方法
CN107829683B (zh) * 2017-04-27 2019-03-29 南智(重庆)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气水平丛式井组井眼轨迹与钻井方法
CN109577962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陆相细粒沉积岩岩石相分析方法
CN109577962B (zh) * 2017-09-29 2022-02-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陆相细粒沉积岩岩石相分析方法
CN107558992A (zh) * 2017-10-25 2018-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气水平井靶窗选择方法
CN107558992B (zh) * 2017-10-25 2020-06-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气水平井靶窗选择方法
CN108035710A (zh) * 2017-11-28 2018-05-1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于数据挖掘划分深层岩石地质相的方法
CN110714745A (zh) * 2019-10-17 2020-01-21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分段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2751B (zh) 201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lexander et al. Shale gas revolution
CN110412661B (zh) 细粒岩油气藏甜点段优势段簇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Slatt et al. Outcrop-behind outcrop (quarry): Multiscal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Woodford gas shale, Oklahoma
CN105201490B (zh) 一种页岩层段岩石相分析方法
CN104806232B (zh) 一种确定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下限的方法
CN106032751A (zh) 一种钻井轨迹岩石相标定方法
CN106168685A (zh) 一种页岩气单井地质综合评价方法
CN109653725A (zh) 基于沉积微相和岩石相的混积储层水淹程度测井解释方法
Gottardi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atural fracture system of the eagle ford formation (Val Verde County, Texas)
Milad et al. Impact of lithofacies variations and structural changes on natural fracture distributions
CN106526698B (zh) 一种寻找火山岩型硫化物矿床有利成矿区域的方法
CN109458176A (zh) 碳酸盐岩储层压力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Mitchell Horizontal drilling of deep granite wash reservoirs, Anadarko Basin, Oklahoma and Texas
CN110424958A (zh) 湖相页岩油的勘探潜力平面分区方法及装置
CN101487387A (zh) 一种复杂层状坝基岩性分层方法
McDaniel Application of sedimentary directional features and scalar properties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deonipekun et al. Bio-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Shagamu Quarry outcrop, Benin basin, southwestern Nigeria
CN103278852A (zh) 利用地震数据体波形结构特征模型预测油气的方法
Mainali et al. Formation evaluation of multiple pay zones within an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 (Permian Basin): An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using elemental, mineralogical, programmed pyrolysis, and mud gas data.
Mode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chromatographic gas ratio analysis in reservoir fluid evaluation of “Beta” field in the Congo basin
Sorkhabi et al. Production sweet spots of eight us shale plays constrained by data analytics of normalized production index, payzone depth, and initial GOR
Taheri et al. Quantifying fracture density within the Asmari reservoir: 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borehole images, cores, and mud loss data to assess fracture-induced effects on oil production in the Southwestern Iranian Region
Snyder Correlating rate of penetration and bit trips to 3D surface seismic data, Anadarko shelf, Oklahoma
Ashton et al. Application of real-time well-site tools for enhanced geosteering, reservoir and completions characterization
Bottjer et al. Sussex Sandstone, Hornbuckle Trend, Powder River Basin, Wyoming: Lithofacies and Reservoir Properties in a Tight Oil Pl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