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84465B -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84465B
CN106284465B CN201610675916.6A CN201610675916A CN106284465B CN 106284465 B CN106284465 B CN 106284465B CN 201610675916 A CN201610675916 A CN 201610675916A CN 106284465 B CN106284465 B CN 1062844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mud
polluted bed
conveyance conduit
discharge pipeline
excavat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759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84465A (zh
Inventor
郑久存
翟德勤
张平
林忠成
卢驰江
张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Eco Environment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Jianshu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Jianshui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Jianshui
Priority to CN2016106759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844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84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446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84966 priority patent/WO201803283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84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84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5/00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for special purposes
    • E02F5/28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for special purposes for cleaning watercourses or other 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提供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包括:挖掘装置,用于对河湖泊涌进行疏浚并提取污染底泥;管路输送设备,包括与排泥管密封连接并用于将排泥管输出的污染底泥排出的输送管道;其中,排泥管和输送管道全程密闭。该智能环保数据系统利用挖掘装置在河湖泊涌中进行污染底泥采挖并利用泥泵将所采挖的污染底泥抽吸至排泥管内,通过输送管道与排泥管密封连接,以将污染底泥密封输送至待处理场地,从挖掘到输送整个过程中,污染底泥都处于排泥管和输送管道构成的密闭管路中,可有效避免污染底泥在输送过程中造成泥浆跑冒滴漏的现象,同时避免有害恶臭气体扩散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发生。

Description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
背景技术
河涌是一种开放式水域,一般具有水面窄、流程长、沿海与近海河流多具有感潮特征等特点,湖泊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水域,具有水面宽、水深浅、水流速度缓、水体交换慢等特点,河湖泊涌一般容易受季节雨汛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多,面向城市河湖泊涌的排污量大幅度增加,河湖泊涌成了各种污染物的汇集场所,使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水质变黑发臭、鱼虾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或无法生存。河湖泊涌床底底泥受污染水体长期侵蚀、多年沉积形成污染底泥且日益加重,是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内在污染源。
通常,疏浚工程中使用的挖泥船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船上离心式泥泵产生的真空把挖掘所得到的泥浆经吸泥管吸入,提升之后再通过船上的排泥管排出。这种疏浚方式是直接将泥浆吸入泥管并通过排泥管排出,存在泥浆中污染物的二次扩散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施工船舶的位置和排岸距离决定了排泥管线的长度。近年来,国内沿海疏浚工程中,挖泥船的排泥管线均在两至三千米以上,长距离的排泥管线的输出必然需要高压,而且容易出现排泥管线的堵塞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疏浚工程中泥浆中污染物存在二次扩散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包括:
挖掘装置,所述挖掘装置用于对河湖泊涌进行疏浚并提取污染底泥,所述挖掘装置设有用于抽吸所述污染底泥的泥泵和位于所述底泥末端以用于输出所述污染底泥的排泥管;
管路输送设备,包括与所述排泥管密封连接并用于将所述排泥管输出的所述污染底泥排出的输送管道;
其中,所述排泥管和所述输送管道全程密闭。
进一步地,所述管路输送设备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排泥管与所述输送管道之间的接力泵。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两所述输送管道之间连接有中间接力泵。
进一步地,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还包括多个用于探测输送管道中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以及多个用于探测所述污染底泥的流量的流量传感器。
进一步地,各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布于所述排泥管和所述输送管道中以及分布于所述接力泵、所述泥泵和所述中间接力泵的前后;各所述流量传感器分布于所述排泥管和所述输送管道中以及分布于所述接力泵、所述泥泵和所述中间接力泵的前后
进一步地,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流量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智能辨识处理中心,所述智能辨识处理中心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流量传感器的监测信号控制所述泥泵、所述接力泵和各所述中间接力泵的启闭以及控制所述挖掘装置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排泥管一侧并用于对所采挖的所述污染底泥进行污染物浓度实时监测的在线监测装置以及电性连接于所述挖掘装置和所述在线监测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在线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并回传控制所述挖掘装置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挖掘装置上以实时监测和控制所述挖掘装置的挖泥生产作业的卫星定位系统,所述卫星定位系统实时定位所述挖掘装置的挖泥位置和挖泥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挖掘装置上并实现低扰动开挖污染底泥的环保绞刀装置。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该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利用所述挖掘装置在所述河湖泊涌中进行污染底泥采挖并利用所述泥泵将所采挖的所述污染底泥抽吸至所述排泥管内,通过所述输送管道与所述排泥管密封连接,以将所述污染底泥密封输送至待处理场地,从挖掘到输送整个过程中,所述污染底泥都处于所述排泥管和所述输送管道构成的密闭管路中,可有效避免所述污染底泥在输送过程中造成泥浆跑冒滴漏的现象,同时也可以避免有害恶臭气体扩散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的布局结构图;
图2是图1中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中管道输送设备的结构图;
图3是图1中输送管道与各泵之间的一种连接结构图;
图4是图1中输送管道与各泵之间的另一种连接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挖掘装置 30 压力传感器
12 排泥管 40 流量传感器
14 泥泵 50 智能辨识处理中心
20 管道输送设备 60 在线监测装置
22 输送管道 70 控制装置
24 接力泵 80 卫星定位系统
26 中间接力泵 90 环保绞刀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包括:
挖掘装置10,所述挖掘装置10用于对河湖泊涌进行疏浚并提取污染底泥,所述挖掘装置10设有用于抽吸所述污染底泥的泥泵14和位于所述底泥末端以用于输出所述污染底泥的排泥管12;
管路输送设备20,包括与所述排泥管12密封连接并用于将所述排泥管12输出的所述污染底泥排出的输送管道22;
其中,所述排泥管12和所述输送管道22全程密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统利用所述挖掘装置10在所述河湖泊涌中进行污染底泥采挖并利用所述泥泵14将所采挖的所述污染底泥抽吸至所述排泥管12内,通过所述输送管道22与所述排泥管12密封连接,以将所述污染底泥密封输送至待处理场地,从挖掘到输送整个过程中,所述污染底泥都处于所述排泥管12和所述输送管道22构成的密闭管路中,可有效避免所述污染底泥在输送过程中造成泥浆跑冒滴漏的现象,同时也可以避免有害恶臭气体扩散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避免了所述污染底泥的二次扩散。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挖掘装置10可以是绞吸式挖泥船、气力泵船或者水陆两栖挖泥船,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挖泥船,可以根据河湖泊涌水域大小、水深分布、通航条件、水体和底泥污染源种类、污染程度等选择挖掘装置10,不限于此。更优地,所述绞吸式挖泥船为拼装式小型环保绞吸式挖泥船,例如,产能200~500立方米/小时的拼装式绞吸式挖泥船,月产能10~15万立方米,与底泥处理厂产能匹配性较好,适合短期、大规模、高强度污染底泥清淤疏浚及处理处置工程;而且这类挖泥船船体结构紧凑、船舶吃水小、挖泥深度一般可达9~12m,施工作业定位精度高、作业全程对污染水体、底泥扰动小,可24小时连续作业,且具备一定的抗风、抗凌、抗汛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强;另外,采用拼装式绞吸挖泥船可以在拆解后通过陆路实现船体的快速转移,适合河湖泊涌各种水域施工。
优选地,所述挖掘装置10可以选用200~500立方米/小时的拼装式绞吸式挖泥船,例如,荷兰产的海狸600、1200、1600型绞吸式挖泥船,这些挖泥船船体结构紧凑、船舶吃水小,可拆解后通过陆路实现快速转移,适合河湖泊涌内各种水域施工。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所述排泥管12与所述输送管道22相互对接且封闭连接,以避免所述污染底泥的二次扩散,并避免所述污染底泥和水体中有害物质向空气中扩散,有效避免了泥浆的跑冒滴漏。
请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地,所述管路输送设备2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排泥管12与所述输送管道22之间的接力泵24。通过在所述排泥管12与所述输送管道22之间设置所述接力泵24,以保证所述污染底泥的疏浚距离,大大延长了疏浚距离,并且避免所述污染底泥在所述排泥管12和所述输送管道22内出现堵塞现象。
请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管道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两所述输送管道22之间连接有中间接力泵26。各所述输送管道22通过多级串联连接的方式,并配备所述中间接力泵26以实现远距离疏浚。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管道22的排距为1.5km~2.5km,所述挖掘装置10的排泥管12的排距为2.5km,可以根据所设的底泥处理厂距离河道的距离适时调整所述输送管道22的数量。如果输送距离为10km,则可以采用的输送管道22数量为3-5个,通过3-5个输送管道22串接,以大大延长了输泥距离。并在相邻两所述输送管道22之间安装所述中间接力泵26,为所述污染底泥疏浚过程提供了动力,以避免整个输送管道22堵塞,保证较好的联动能力以及保持较好的经济性。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各实施例中多级疏浚时管道连接方式,将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所述泥泵14、所述接力泵24和所述中间接力泵26统称为排泥泵,即所述排泥泵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排泥管12和所述输送管道22统称为排泥管道,即所述排泥管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具体地,相邻两排泥泵之间的排泥管道为短距离管道,即该短距离管道连接于所述排泥泵的出口与排泥泵的吸口之间以直接连通,通过将各所述排泥泵集中设置,以便于操作和管理,可以根据所述污染底泥的不同排距需要,较为方便地将一台所述排泥泵或者多台所述排泥泵拆除或者接入,如图3所示;相邻两所述排泥泵之间的连接管道为长距离管道,即该长距离管道连接于所述排泥泵的出口与排泥泵的吸口之间以直接连通,前一台排泥泵所产生的水头有一部分已经消耗在排泥管道中,所述排泥泵吸口处的压力较低,排出压力接近自身所产生的压力,整条排泥管12道的沿程压力变化比较均匀,如图4所示。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泥泵14、所述接力泵24和所述中间接力泵26可以采用相同型号的泵浦,也可以采用不同型号的泵浦,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5,进一步地,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还包括多个用于探测输送管道中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30以及多个用于探测所述污染底泥的流量的流量传感器40。通过在所述输送管道中设置压力传感器30和所述流量传感器40以实时监测输送管道内的压力和流量大小,可以根据监测到的压力大小和流量大小判断所述输送管道内污染底泥的流速,当检测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大小和/或者监测的流量小于预设流量大小,可以判断输送管道出现堵塞现象,需要采取相应的疏通措施,以保证输送管道多级接力的联动效率,避免输送管道出现堵塞。
请参照图5,进一步地,各所述压力传感器30分布于所述排泥管和所述输送管道22中以及分布于所述接力泵24、所述泥泵14和所述中间接力泵26的前后;各所述流量传感器40分布于所述排泥管12和所述输送管道22中以及分布于所述接力泵24、所述泥泵14和所述中间接力泵26的前后。优选地,沿所述排泥管12和所述输送管道22的每500m和各级接力泵24、所述泥泵14和所述中间接力泵26的前后、管道转接或者爬升处加密布设所述压力传感器30和所述流量传感器40,以实时监测各处所述污染底泥的压力大小和流量大小。
请参照图5,进一步地,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压力传感器30和所述流量传感器40电性连接的智能辨识处理中心50,所述智能辨识处理中心50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30和所述流量传感器40的监测信号控制所述泥泵14、所述接力泵24和各所述中间接力泵26的启闭以及控制所述挖掘装置10动作。通过所述智能辨识处理中心50电性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30和所述流量传感器40,以将所述压力传感器30检测的压力信号和所述流量传感器40监测的流量信号实时传送至所述智能辨识处理中心50,并利用所述智能辨识处理中心50控制所述泥泵14、所述接力泵24和各所述中间接力泵26的开启和闭合,所述智能辨识处理中心50根据接收到的压力信号和流量信号,向所述泥泵14、所述接力泵24和/或者各所述中间接力泵26发出停机、开机指令,实现所述泥泵14、所述接力泵24和/或者各所述中间接力泵26的顺序启动和逐级停机。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30探测到前级泥水混合物到达本级接力泵24或者中间接力泵26且管道充实并满足一定压力后实现自动开机,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30探测到管道压力迅速增加、流速迅速降低,说明管路中出现堵塞,所述智能辨识处理中心50向挖掘装置10持续发出警告信号,提醒操作人员迅速提升绞刀使进泥吸口脱离泥面,向管道输送清水清洗排泥管路,当压力、流量恢复正常后,所述智能辨识处理中心50发出警告解除信号,所述挖掘装置10放下绞刀恢复正常生产。
在该实施例中,该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通过接力泵24和中间接力泵26实现多级封闭接力,通过对接力泵24和中间接力泵26、运转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革新,克服了传统接力不易实现多级接力、接力距离短、接力输泥效率底、操作技术难度大、接力输泥成功率不高等特点,可做到稳定实现三级接力,最远接力输泥距离可达10km。对解决城市建成区土地资源紧张,分散建厂矛盾突出问题有重要意义,疏浚底泥实现10km范围管道封闭运输,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实现底泥沿河、沿湖清淤,集中处理,集中运输。
请参照图5,进一步地,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排泥管12一侧并用于对所采挖的所述污染底泥进行污染物浓度实时监测的在线监测装置60以及电性连接于所述挖掘装置10和所述在线监测装置60的控制装置70,所述控制装置70接收所述在线监测装置60的监测结果并回传控制所述挖掘装置10动作。所述环保数据系统通过在所述挖掘装置10的排泥管12一侧设置所述监测装置,以实时监测所采挖的所述污染底泥中污染物浓度,并利用所述控制装置70根据所述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以控制所述挖掘装置10的动作,例如,当所述监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污染底泥的浓度低于预设浓度时,所述控制装置70向所述挖掘装置10发出警告信号(如降低挖泥深度),从而实现污染底泥的在线实时监测和辨识控制,实现对污染底泥采挖的智能判定和自动化高效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在线监测装置60将其采集的监测信号发送至智能辨识处理中心50,并由所述智能辨识处理中心50将所述监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70,由所述控制装置70控制所述挖掘装置10的挖泥深度,从而实现对污染底泥的在线实时监测和辨识控制,实现对污染底泥采挖的智能判定和自动化高效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70与所述挖掘装置10内的中控室相连接,驾驶员根据接收到的警告信号调整挖泥深度,以实现对所述污染底泥采挖的自动化控制。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70可以设置于所述挖掘装置10的中控室内,并配备有显示装置,驾驶员根据显示装置上的数据显示和警告信号实时调整所述挖掘装置10的挖泥深度,以实现可视化和自动化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70与所述挖掘装置10的船舶自动驾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装置70根据接收到所述监测装置60的监测结果传送至所述船舶自动驾驶系统,并由所述船舶自动驾驶系统控制所述挖掘装置10对污染底泥进行采挖。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70设置于底泥处理厂控制中心,与所述挖掘装置10的中控室和所述监测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70根据所述监测装置的监测信号向所述中控室发出警告信号,例如调整挖泥深度信号等,并控制所述挖掘装置10的采挖动作,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70还配备有显示装置,通过显示装置可以实时观测到所述挖掘装置10的采挖情况,例如,所述挖掘装置10实时将河道和采挖的污染底泥的图像信息以及数据参数传送至所述控制装置70,并通过所述显示装置加以显示,以便于实现可视化操作和控制。
请参照图5,进一步地,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挖掘装置10上以实时监测和控制所述挖掘装置10的挖泥生产作业的卫星定位系统80,所述卫星定位系统80实时定位所述挖掘装置10的挖泥位置和挖泥深度。该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通过设置所述卫星定位系统80以实时监测和定位所述挖掘装置10的位置和挖泥深度,做到挖泥生产作业过程全程监测、控制,实时定位所述挖掘装置10的挖泥位置,且挖泥深度的误差可以控制在±10cm以及平面误差可以控制在±30cm,较现行国家、行业标准误差控制精度提高30%以上。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卫星定位系统80可以是全球定位系统或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不限于此。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卫星定位系统80将监测信号发送至智能辨识处理中心50,所述智能辨识处理中心50将所述挖掘装置10的挖泥位置和挖泥深度等信号发送至控制装置70,由所述控制装置70控制所述挖掘装置10的采挖。
请参照图5,进一步地,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挖掘装置10上并实现低扰动开挖污染底泥的环保绞刀装置90。该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通过设置所述环保绞刀装置90开挖所述污染底泥,实现了低扰动开挖所述污染底泥,施工作业过程中大幅减少了对底泥和河湖泊涌内水体的扰动,施工过程中二次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挖掘装置,所述挖掘装置用于对河湖泊涌进行疏浚并提取污染底泥,所述挖掘装置设有用于抽吸所述污染底泥的泥泵和位于所述底泥末端以用于输出所述污染底泥的排泥管;
管路输送设备,包括与所述排泥管密封连接并用于将所述排泥管输出的所述污染底泥排出的输送管道;
其中,所述排泥管和所述输送管道全程密闭;
所述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排泥管一侧并用于对所采挖的所述污染底泥进行污染物浓度实时监测的在线监测装置以及电性连接于所述挖掘装置和所述在线监测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在线监测装置的监测结果并回传控制所述挖掘装置动作,所述在线监测装置将其采集的监测信号发送至智能辨识处理中心,并由所述智能辨识处理中心将所述监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在线监测装置监测到所采挖的所述污染底泥中污染物浓度控制所述挖掘装置的挖泥深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输送设备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排泥管与所述输送管道之间的接力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两所述输送管道之间连接有中间接力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用于探测输送管道中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以及多个用于探测所述污染底泥的流量的流量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布于所述排泥管和所述输送管道中以及分布于所述接力泵、所述泥泵和所述中间接力泵的前后;各所述流量传感器分布于所述排泥管和所述输送管道中以及分布于所述接力泵、所述泥泵和所述中间接力泵的前后,沿所述排泥管和所述输送管道的每500m和各级接力泵、所述泥泵和所述中间接力泵的前后、管道转接或者爬升处加密布设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流量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流量传感器均与所述智能辨识处理中心电性连接,所述智能辨识处理中心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流量传感器的监测信号控制所述泥泵、所述接力泵和各所述中间接力泵的启闭以及控制所述挖掘装置动作。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挖掘装置上以实时监测和控制所述挖掘装置的挖泥生产作业的卫星定位系统,所述卫星定位系统实时定位所述挖掘装置的挖泥位置和挖泥深度。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挖掘装置上并实现低扰动开挖污染底泥的环保绞刀装置。
CN201610675916.6A 2016-08-16 2016-08-16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 Active CN106284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75916.6A CN106284465B (zh) 2016-08-16 2016-08-16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
PCT/CN2017/084966 WO2018032834A1 (zh) 2016-08-16 2017-05-18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的智能环保疏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75916.6A CN106284465B (zh) 2016-08-16 2016-08-16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84465A CN106284465A (zh) 2017-01-04
CN106284465B true CN106284465B (zh) 2017-10-10

Family

ID=57678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75916.6A Active CN106284465B (zh) 2016-08-16 2016-08-16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84465B (zh)
WO (1) WO20180328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4465B (zh) * 2016-08-16 2017-10-10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
CN109879570B (zh) * 2019-03-12 2021-11-16 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底泥脱水干化智慧控制系统
CN110243539B (zh) * 2019-07-26 2022-03-11 阜阳华润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压力比对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7550B2 (ja) * 2001-05-09 2009-04-02 五洋建設株式会社 軽量土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405450B2 (ja) * 2005-09-02 2010-01-27 株式会社小島組 土砂輸送システム
CN102191783A (zh) * 2011-04-08 2011-09-21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挖泥船进行污泥清淤的装置
CN204826023U (zh) * 2015-06-05 2015-12-02 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 一种用于提高绞吸式挖泥船挖泥效率的控制系统
CN105672195B (zh) * 2016-01-20 2017-10-20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一种城市生态河道水下绞吸式清淤施工工法
CN106284465B (zh) * 2016-08-16 2017-10-10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32834A1 (zh) 2018-02-22
CN106284465A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5410C (zh) 绞吸挖泥船计算机自动寻优疏浚方法
CN106284465B (zh)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智能环保疏浚系统
CN104775443B (zh) 一种井点降水方法及装置
CN1256531C (zh) 管道穿越河流施工方法
CN206376307U (zh) 大中型水库一体化生态清淤系统
US11041280B2 (en) Device for a sediment transfer in waters, and also a method for a transfer of sediment in waters
CN104250960A (zh) 一种水库防淤布设方法
CN106305352A (zh) 一种农业水土改良灌溉排水系统
CN106337389B (zh) 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在线监测与智能辨识系统及方法
JP4663145B2 (ja) 静水圧を利用した水中堆積物の流送方法と開口付きパイプ並びに水中堆積物の流送設備
CN210042917U (zh) 一种山体养护用灌溉装置
JPH1113039A (ja) 河川の水の貯水装置
CN208105351U (zh) 一种市政河道清淤系统
CN110374124A (zh) 地铁施工排水系统
Barksdale et al. Artificial recharge of productive ground-water aquifers in New Jersey
CN114638054A (zh) 一种黄河下游生态航道建设模式与设计方法
CN108862988A (zh) 一种基于环保治理技术的河道淤泥二次回收利用装置
CN208650121U (zh) 一种组合式分水口清淤器
CN208219600U (zh) 基坑地下水监测系统
CN208459245U (zh) 双侧腐蚀型衬砌结构加速腐蚀试验装置
JP4675061B2 (ja) 堆積物の吸引流送設備
CN1082591C (zh) 一种虹吸式地下蓄水方法
CN207500218U (zh) 用于抓斗式挖泥船的液压油箱
CN109208677A (zh) 一种宽适应高效智能环保清淤清浮疏浚机器人系统
CN110451761A (zh) 底部真空排水的淤泥固结脱水处理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Xin'an Xin'an Street 1003 Shenzhen Road, No. six financial port C block

Patentee after: China Power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Xin'an Xin'an Street 1003 Shenzhen Road, No. six financial port C block

Patentee before: The electric environment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Jians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