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7214A - 冰箱的制冰机以及用于制冰机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冰箱的制冰机以及用于制冰机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7214A
CN106257214A CN201510587462.2A CN201510587462A CN106257214A CN 106257214 A CN106257214 A CN 106257214A CN 201510587462 A CN201510587462 A CN 201510587462A CN 106257214 A CN106257214 A CN 106257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pallet
heat exchange
cold air
slop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874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圣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iaDaewo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bu Daewo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bu Daewo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bu Daewoo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257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72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25D17/06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with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1/00Producing ice
    • F25C1/22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 F25C1/24Construction of moulds; Filling devices for moulds for refrigerators, e.g. freezing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2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 F25C5/04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 F25C5/08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by heating bodies in contact with the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18Storing ice
    • F25C5/182Ice bi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305/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features for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2305/022Harvesting ice including rotating or tilting or pivoting of a mould or tray
    • F25C2305/0221Harvesting ice including rotating or tilting or pivoting of a mould or tray rotating ice moul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2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 F25C5/04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 F25C5/06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removing or harvesting ice without the use of saws by deforming bodies with which the ice is in contact, e.g. using inflatabl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CPRODUCING, 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00Working or handling ice
    • F25C5/20Distributing ice
    • F25C5/22Distributing ice particularly adapted for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1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through special compartments

Abstract

一种制冰机,包括:冷却单元,其用于产生冷空气;壳体,其限定用于接收冷空气的冷却空间;制冰组件,其用于制冰;以及桶,其用于接收冰。制冰组件包括:冰托盘;以及冷空气引导单元,其用于将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的下侧。引导单元的引导构件在引导构件和冰托盘的底表面之间限定流动通道,冷空气沿着上述流动通道流动。引导构件包括第一倾斜部分,第一倾斜部分在冰托盘的纵向上延伸,以用于将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的底表面。第一倾斜部分的假想延长线到达在冰托盘纵向上彼此相邻的多个制冰凹槽中的两个制冰凹槽之间。

Description

冰箱的制冰机以及用于制冰机的制造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提交给韩国知识产权局的韩国专利申请序列号10-2015-0086322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冰箱的制冰机和用于所述制冰机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冰箱单元是用于在低温下存储食物的设备。冰箱单元可以根据打算存储的食物类型,在冷冻状态或冷藏状态下存储食物。
冰箱的内部由连续地提供的冷空气冷却。在制冷循环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制冷剂的热交换作用恒定地产生冷空气。所述循环包括压缩-冷凝-膨胀-蒸发过程。提供到冰箱单元内部的冷空气通过对流均匀地输送,到冰箱的内部,以在所需温度下在冰箱单元内部存储食物和饮料物品。
通常,冰箱单元的主体具有在其前表面处打开的长方体形状。所述前表面可以开设通向定位于冰箱主体内部的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入口。此外,铰接门可以以选择性地打开和/或关闭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开口的方式,配合到主体的前表面。此外,在位于冰箱单元内部的冷藏室和冷冻室内可设置很多抽屉、搁架、层架和存储盒等,这些抽屉、支架、架子和存储盒等配置用于以最佳方式在冰箱单元内部的存储空间内存储多种种类的食物和饮料物品。
常规地,冰箱单元配置为顶部安装式冰箱,其中冷冻室定位于冷藏室的上面。近来,为了提高使用者的方便性,底部冷冻室式冰箱单元将冷冻室定位在冷藏室下侧。在底部冷冻室式冰箱单元中,更经常使用的冷藏室有利地定位在主体的上部中,以便使用者可以方便地接触冷藏室而不需要弯腰,而在顶部安装冰箱中需要弯腰。不经常使用的冷冻室定位在主体的下部中。
然而,当使用者想要更频繁地接触底部的冷冻室时,底部冷冻室式冰箱单元可能失去其设计优势。例如,存储在冷冻室内的已制备好的冰可能是特定使用者频繁地存取的受欢迎物品。在底部冷冻室式冰箱单元中,由于冷冻室定位在冷藏室下方,使用者必须弯腰才能打开底部冷冻室式冰箱的冷冻室门来拿取冰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底部冷冻室式冰箱可以包括设置在冷藏室门内的用于分配冰的分配器。在这种情况下,冰分配器也定位于冰箱单元的上部处,更具体地,定位于冷冻室的上方。在这种情况下,用于产生冰的制冰机可以设置在冷藏室的门内或冷藏室的内部中。
制冰机可以包括制冰组件、冰桶和输送组件,所述制冰组件具有用于制冰(例如冰块)的冰托盘(在下文中以“冰托盘”表示),所述冰桶(在下文中以“桶”表示)用于存储冰,并且所述输送组件用于将存储在桶中的冰输送到分配器。
制冰组件可以包括加热器。加热器可以散发用于将冰从制冰组件上分离的热。具体地,在冰托盘的上表面内可形成制冰凹槽,且凹槽内留存的水冻结成冰。加热器可以散发热,以轻微地融化冰块,以便冰能够容易地与制冰凹槽分离。
然而,由加热器散发的热与提供到冰托盘的冷空气相互作用,并且进行热和冷空气之间的热交换,这减少了能够用于将水冻结成冰的冷空气。因此,冷却效率和冰分离效率都降低了。
此外,有限能源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日趋严重的问题,因而相应地提高冰箱单元的冷却效率已经成为持续的需求。
需要一种在冰箱单元内部制冰的高效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考虑到上述内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冰箱单元的制冰机,其能够限制由加热器散发的热和用于制冰的冷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由此提高制冰机的整体效率,还提供了制造所述制冰机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冰箱单元的制冰机。所述制冰机可以包括:冷却单元,其用于产生冷空气;壳体,其安装在冰箱单元的食物存储空间内和/或用于遮蔽食物存储空间的门内。所述壳体具有在其内限定的冷却空间,所述冷却空间用于接收由冷却单元产生的冷空气;制冰组件,在冷却空间内利用冷空气制冰;以及桶,在冷却空间中设置在制冰组件的一侧处,用于接收从制冰组件中分离的冰。所述制冰组件包括:冰托盘,其设置在冷却空间中,所述冰托盘具有形成在上表面内用于制冰的多个制冰凹槽;以及引导单元,其设置在冰托盘的下侧处,用于将从冷却单元提供的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的下侧。所述引导单元包括从冰托盘的底表面向下间隔开的引导构件,用于在引导构件和冰托盘的底表面之间限定冷空气流动通道,冷空气沿所述冷空气流动通道流动。所述引导构件包括第一倾斜部分,所述第一倾斜部分在向上倾斜的同时,沿冰托盘的纵向延伸,并配置为用于将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的底表面。第一倾斜部分的假想延长线到达在冰托盘纵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制冰凹槽中的两个制冰凹槽之间。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构件包括第二倾斜部分,所述第二倾斜部分在从第一倾斜部分的最高处向下倾斜的同时,沿冰托盘的纵向延伸。
并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倾斜部分包括沿冰托盘纵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倾斜部分。所述制冰凹槽的数量为至少四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倾斜部分中的一个第一倾斜部分的假想延长线到达所述至少四个制冰凹槽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制冰凹槽之间。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倾斜部分中的另一个第一倾斜部分的假想延长线到达所述至少四个制冰凹槽中的彼此相邻的另外两个制冰凹槽之间。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冰组件包括设置在冰托盘的下侧处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配置为在空间上与引导单元分离,并配置为用于散发热以将冰从制冰凹槽中分离出来。
并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器沿着冰托盘边缘设置,且冷空气在冰托盘纵向上沿着冰托盘的中心部分流动。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器沿着冰托盘边缘设置。制冰机包括第一热交换防止壁,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沿着冰托盘的边缘延伸的同时,从冰托盘的底表面向下突出。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相对于冰托盘比加热器定位得更加靠向内部,冷空气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内部流动。
并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制冰机还包括一对第二热交换防止壁,所述一对第二热交换防止壁在冰托盘的纵向上沿着冰托盘的边缘延伸的同时,从引导构件的上表面向上突出。所述第二热交换防止壁可在冰托盘的横向上彼此间隔开。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器定位在第二热交换防止壁的外侧,并且冷空气在第二热交换防止壁之间流动。
并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热交换防止壁与第二热交换防止壁相邻。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的至少一部分和每一个所述第二热交换防止壁的至少一部分在冰托盘的横向上彼此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制造冰箱单元的制冰机的方法包括:制备壳体;设置用于产生冷空气的冷却单元;设置冰托盘,所述冰托盘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内用于制冰的多个制冰凹槽;以及设置冷空气引导单元,所述冷空气引导单元用于将由冷却单元产生的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的下侧。所述冷空气引导单元包括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从冰托盘的底表面向下间隔开,所述冷空气引导单元配置为用于在引导构件和冰托盘的底表面之间限定冷空气流动通道,冷空气沿着所述冷空气流动通道流动。所述引导构件包括第一倾斜部分,所述第一倾斜部分在向上倾斜的同时沿冰托盘的纵向延伸,以用于将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的底表面。所述第一倾斜部分的假想延长线到达在冰托盘纵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制冰凹槽中的两个制冰凹槽之间。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冰箱,所述冰箱包括:冷冻室,其定位在冰箱的主体内部;以及冷藏室,其定位在冰箱的主体内部。所述冰箱包括制冰机。所述制冰机可以包括:冷却单元,其用于产生冷空气;壳体,其安装在冰箱单元的食物存储空间内和/或用于遮蔽食物存储空间的门内。所述壳体具有在其内限定的用于接收由冷却单元产生的冷空气的冷却空间;制冰组件,在冷却空间内利用冷空气制冰;以及桶,在冷却空间内设置在制冰组件的一侧处,用于接收从制冰组件中分离的冰。所述制冰组件包括:冰托盘,其设置在冷却空间内,所述冰托盘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内用于制冰的多个制冰凹槽;以及冷空气引导单元,其设置在冰托盘的下侧处,用于将由冷却单元提供的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的下侧。所述冷空气引导单元包括从冰托盘的底表面向下间隔开的引导构件,用于在引导构件和冰托盘的底表面之间限定冷空气流动通道,冷空气沿着所述冷空气流动通道流动。所述引导构件包括第一倾斜部分,所述第一倾斜部分在向上倾斜的同时,沿冰托盘的纵向延伸,并配置为用于将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的底表面。所述第一倾斜部分的假想延长线到达在冰托盘纵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制冰凹槽中的两个制冰凹槽之间。
附图说明
并入并形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其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制冰机的冰箱单元的图示。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的制冰机的侧视横截面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的制冰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的制冰机的制冰组件的仰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沿图4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2所示的冷空气流动通道的放大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制冰机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仔细参考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虽然结合这些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其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这些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旨在覆盖可以包括在通过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内的替代、修改和等同方式例。此外,在下面的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中,为了提供本发明的深入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发明。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不必要地模糊对本发明的各方面和/或特征的理解,可以省略本领域公知的方法、功能、结构、流程和部件的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制冰机10的冰箱单元的视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的制冰机10的侧视横截面视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的制冰机10的分解立体图。
参考图1至图3,用于冰箱单元1的制冰机10可以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壳体100、冷却单元(未示出)、制冰组件200和桶320。
更具体地,如图1所示,冰箱单元1可以包括其中具有食物存储空间的主体2,并且配置为形成外表或外观。挡板4配置为将在主体2的内部空腔中形成的食物存储空间分为在冰箱上部的冷藏室R和在冰箱下部的冷冻室F,所述食物存储空间用于在其中存储食物和饮料。一个或多个门可以配置为选择性地隔离所述室的内部和周围环境。例如,冷藏室门3设置在主体2的两个前边缘处,并且配置为通过其旋转而选择性地与主体2一侧的边缘/环边相接触从而遮蔽冷藏室R。冷冻室门5配置用于遮蔽冷冻室F的前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制冰机10设置在冷藏室R的上部的一侧处,但是所述位置仅仅是用于例示目的。替选地,制冰机10可以安装在冷藏室R的内部中的不同的位置处,或者例如冷藏室门3的不同位置处等。
壳体100在其内限定了冷却空间105,通过冷却单元产生的冷空气提供到所述冷却空间105。制冰组件200可以设置在冷却空间105的上侧和/或上部处。桶320可以设置在制冰组件200的下侧和/或下部处。
冷却单元产生冷空气,并且将产生的冷空气提供到冷却空间105。冷却单元可以包括形成冷却和/或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等。例如,冷却单元通过制冷剂和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产生冷空气。冷空气可以由风机等经由排出管道310和冷空气引导单元220,主动地提供到冰托盘210中。
制冰组件200包括冰托盘210、冷空气引导单元220和加热器(未示出),所述冰托盘210接收水,所述冷空气引导单元220引导冷空气的流动,以便从冷却单元提供的冷空气沿冰托盘210的底表面移动,并且所述加热器将在冰托盘210中制得的冰与冰托盘210分离。
冰托盘210提供从供水管(未示出)提供的水等在其中冷冻成冰的空间。冰托盘210可以具有多个制冰凹槽215,上述多个制冰凹槽215形成在冰托盘210的上侧或表面处,用于接收水。制冰凹槽215可以根据打算制作的冰的形状而具有各种形状,并且可以对制冰凹槽215的数量进行不同地调整。
冰托盘210可以由具有高导热性的金属制成。例如,冰托盘210可以由铝制成。冰托盘210的导热性越高,水和冷空气的热交换率越大,这将使用更少的冷却循环来制作冰。因此,通过使用的金属,冰托盘210可以用作一种类型的热交换器。此外,虽然未被示出,冷却肋等可以安装在冰托盘210的底表面处,以增加与冷空气的接触面积,并且还减少用于制作冰的冷却循环的数量。
冷空气引导单元220作用为将从冷却单元提供的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210的底部。冷空气引导单元220可以连接到排出管道310,上述排出管道310形成当从冷却单元提供冷空气时,冷空气通过其循环的通道。冷空气引导单元220可以包括引导构件221和222,上述引导构件221和222各自其每一个连接到排出管道310的至少一个表面。如图所示,冷空气引导单元220可以包括第一引导构件221和第二引导构件222,所述第一引导构件221从排出通道310的上表面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引导构件222从排出通道310的下表面延伸。
第一引导构件221可以连接在排出通道310的上表面和支架211之间,冰托盘210安装到所述支架211。第二引导构件222可以从排出管道310的下表面延伸,以便与冰托盘210的底表面间隔开预定距离。因此,配置为用于允许冷空气的运动的冷空气流动通道225,可以形成在冰托盘210的底表面和第二引导构件222的上表面之间。
由引导构件221和222引导的冷空气可以朝向冰托盘210的底表面移动和/或在冰托盘210的底表面上移动。冷空气可以与冰托盘210交换热,以便容纳在冰托盘210的制冰凹槽215中的水可以冻结成冰。
以上述方式制成的冰可以掉落到设置在冰托盘210正下方的桶320中。例如,可以设置附加的旋转装置,以便通过旋转装置的旋转,冰托盘210的上表面可以转向桶320。之后,当冰托盘210旋转超过特定角度时,由于预定的干扰构件(未示出)的干扰,冰托盘210可以扭转。通过冰托盘210的扭转,接收在冰托盘210中的冰可以掉落到桶320中。替代地,在不旋转冰托盘210的情况下,设置在冰托盘210处的喷射器可以使制冰凹槽215中制得的冰掉落到桶320中。
加热器可以将热散发到冰托盘210,以便形成在制冰凹槽215中的冰可以容易地与制冰凹槽215分离。即,加热器可以散发热以轻微地融化形成在冰托盘210中的冰。此后,可以旋转冰托盘210,或者可以驱动喷射器,以便使冰掉落到桶320中。如图4和图5所示,加热器可以设置在冰托盘210的底表面处,同时沿冰托盘210的边缘延伸。
同时,常规地,由加热器散发的热遇到由冷却单元产生的冷空气、和/或与由冷却单元产生的冷空气相互作用,由此产生所述热和冷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因此,显著降低制冰机10的整体效率。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加热器可以在空间上与冷空气引导单元220分离。因此,可以防止由加热器散发的热和由冷却单元产生的冷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下文将参考图4和图5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1的制冰机10的制冰组件200的仰视图。图5是沿图4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视图。为了清楚起见,冷空气引导单元220未在图4中示出。
为了参考的目的,在图4和图5中,冰托盘210的纵向可以表示x轴方向,指示冷空气流动的方向,或者冰托盘210的较长侧延伸的方向。此外,在图4和图5中,冰托盘210的横向可以表示z轴方向,或者冰托盘210的较短侧延伸的方向。同时,在图4和图5中,y轴方向可以表示竖直方向。
如图所示,加热器230可以形成在长带内。加热器230可以设置在冰托盘210的下侧和/或下部处。更具体地,加热器230可以设置在冰托盘210的下侧处,同时沿冰托盘210的边缘延伸。
第一热交换防止壁240可以从冰托盘210的底表面向下突出,并沿冰托盘210的边缘延伸。因此,第一热交换防止壁240的配置结构可以类似于加热器230的配置结构。然而,第一热交换防止壁240可以定位为相对于冰托盘210比加热器230更加靠向内。因此,加热器230可以定位在第一热交换防止壁240的外部。与此同时,如图5所示,冷空气流动通道225限定在第一热交换防止壁240的相对两侧之间。即,冷空气可以远离加热器230流动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240的内部。因此,可以防止冷空气和由加热器230散发的热之间的热交换。
换句话说,冷空气可以在冰托盘210的纵向上沿着冰托盘210的中心部分流动。加热器230可以沿冰托盘210的边缘延伸。第一热交换防止壁240可以定位在冰托盘210的中心部分和边缘之间,由此可以防止由加热器230散发的热和在冷空气流动通道225中的冷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参考图5,第二引导构件222设置有一对第二热交换防止壁250和251。第二热交换防止壁250和251可以从第二引导构件222的上表面向上突出,同时在冰托盘210的纵向上沿冰托盘210的边缘延伸。不同于加热器230和第一热交换防止壁240,第二热交换防止壁250和251的端部没有彼此连接。结果,冷空气可以引入第二热交换防止壁250和251之间。
如图5所示,加热器230可以定位在第二热交换防止壁250和251的外部,远离冷空气流动通道225。如上所述,可以将冷空气引入到第二热交换防止壁250和251之间。因此,可以防止冷空气和由加热器230散发的热之间的热交换。
此外,第一热交换防止壁240的至少一部分(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为下端部)和第二热交换防止壁250的至少一部分(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为上端部)可以在冰托盘210的横向上彼此重叠。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止热交换的效果。
同时,在冰托盘210的底表面处可以设置包括多个冷却肋400。所述冷却肋400可以向下突起,并且沿冰托盘210的纵向延伸。所述冷却肋400可以增加冰托盘210和冷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由此提高冷却效率。所述冷却肋400可以沿冰托盘210的横向相互间隔开。因此,冷空气可以在各个冷却肋400之间流动。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2所示的冷空气流动通道225的放大视图。如图所示,根据这种实施方式,第二引导构件222可以具有用于将冷空气引导到托盘210的底表面的倾斜结构。结果,可以提高冷却速度,因此可以提高冷却效率。
所述第二引导构件222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倾斜部分228和多个第二倾斜部分229。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部分228和第二倾斜部分229可以交替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倾斜部分228a可以在向上倾斜的同时,沿冰托盘210的纵向延伸。因此,沿第一倾斜部分228a流动的冷空气可以顺着第一倾斜部分228a向上移动,以便将冷空气沿图示箭头方向被引至托盘210的底表面。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部分228a的假想延长线(虚线)可以到达在冰托盘210纵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制冰凹槽215a和215b之间。以相同方式,位于第一倾斜部分228a左侧同时与第一倾斜部分228a间隔开的另一个第一倾斜部分228b的假想延长线,也可以到达在托盘210纵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制冰凹槽215c和215d之间。
即,在图6中最右边所示的第一倾斜部分228a的假想延长线可以到达两个相邻制冰凹槽215a和215b之间,且图示位于第一倾斜部分228a左侧的第一倾斜部分228b的假想延长线可以到达两个相邻制冰凹槽215c和215d之间。因此,冷空气可以如图6所示从右向左沿着冷空气流动通道225平稳地流动,同时接触托盘210的底表面,由此提高冷却速度并因此提高冷却效率。
第二倾斜部分229a可以定位于两个第一倾斜部分228a和228b之间,所述两个第一倾斜部分228a和228b在冰托盘210纵向上彼此间隔开。例如,所述第二倾斜部分229a的相对两端可以与两个第一倾斜部分228a和228b相连接。此外,所述第二倾斜部分229a可以从第一倾斜部分228a上端部,即第一倾斜部分228a的最高处,在托盘210的纵向上向下倾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配置的第二引导构件222没有平坦部分。因此,在冷空气流经第一倾斜部分228a时,冷空气可以沿着第二引导构件222平稳地流动,同时防止了冷空气回旋流动。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制造制冰机的方法的流程图。现在将参考图7的流程图描述如在以上图1至图6中所述的制冰机10的组件的结构和特点。
首先,可以制备壳体100(S10)。可以将产生冷空气的冷却单元设置在冰箱单元1的一侧处,所述冷却单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S20)。可以将冰托盘210设置在壳体100中,所述冰托盘210包括形成在其上表面中用于制作冰的制冰凹槽215(S30)。之后,也可以将冷空气引导单元220设置在壳体100中,所述冷空气引导单元220将由冷却单元产生的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210的下侧(S40)。如前所述,第二引导构件222可以包括第一倾斜部分228。所述第一倾斜部分228沿纵向延伸,同时向上倾斜,用于将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210的底表面。此外,每一个第一倾斜部分228的假想延长线可以到达在冰托盘210纵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制冰凹槽215之间。
因此,从上面描述中清楚,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冰箱单元的制冰机,所述制冰机能够防止由加热器散发的热和冷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由此提高整体效率。以及提供所述制冰机的制造方法。此外,也可以提供一种冰箱单元的制冰机,所述制冰机配置为使得将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而提高冷却速度,并因此提高冷却效率,以及提供所述制冰机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释目的,已经参考了制冰机以及将制冰机除臭的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以上描述。然而,上述说明性讨论无意穷尽本发明或者将本发明限制于公开的精确形式。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具有符合本发明公开的基本构思的最宽的范围。考虑到上述教导,许多修改和改变是可能的。虽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结合并替代公开的实施方式,以实施没有明确在本发明中公开的其它类型,但是它们也不能背离本发明的范围。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其实际应用,由此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最好地利用本发明。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以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
本文描述和/或例示的过程参数和步骤顺序仅以举例方式给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例如,虽然可以以特定的顺序示出或讨论本文例示和/或描述的步骤,但是这些步骤不一定需要按照例示或讨论的顺序进行。本文描述和/或例示的各种示例方法也可以省略一个或多个本文描述或例示的步骤,或者除了公开的那些外还包括附加步骤。
因此,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尽管已经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了本发明公开内容,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应当被理解为受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Claims (20)

1.一种冰箱的制冰机,包括:
冷却单元,其配置为用于产生冷空气;
壳体,其安装在冰箱的食物存储空间内、或者被配置为用于遮蔽食物存储空间的门内,所述壳体具有在其内限定的冷却空间,所述冷却空间配置为用于接收由冷却单元产生的冷空气;
制冰组件,其配置为用于制冰;以及
桶,其设置在制冰组件的一侧处,配置为用于接收从制冰组件中分离的冰,
其中,所述制冰组件包括:
冰托盘,其设置在冷却空间内,所述冰托盘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内的配置为用于制冰的多个制冰凹槽;以及
冷空气引导单元,其设置在冰托盘的下侧处,配置为用于将从冷却单元提供的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的下侧,
其中,所述冷空气引导单元包括从冰托盘的底表面向下间隔开的引导构件,所述冷空气引导单元配置为用于在引导构件和冰托盘的底表面之间限定冷空气流动通道,冷空气沿着所述冷空气流动通道流动,所述引导构件包括第一倾斜部分,所述第一倾斜部分在向上倾斜的同时,沿冰托盘的纵向延伸,以用于将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的底表面,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部分的假想延长线到达在冰托盘纵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制冰凹槽中的两个制冰凹槽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中,所述引导构件还包括第二倾斜部分,所述第二倾斜部分在从第一倾斜部分的最高处向下倾斜的同时,沿冰托盘的纵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中:
所述第一倾斜部分包括沿冰托盘纵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倾斜部分,
所述制冰凹槽的数量为至少四个,以及
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倾斜部分中的一个第一倾斜部分的假想延长线到达所述至少四个制冰凹槽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制冰凹槽之间,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倾斜部分中的另一个第一倾斜部分的假想延长线到达所述至少四个制冰凹槽中的彼此相邻的另外两个制冰凹槽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冰机,其中,所述制冰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冰托盘的下侧处的加热器,其中,所述加热器在空间上与冷空气引导单元分离,其中,所述加热器配置为用于散发热以将冰从制冰凹槽中分离出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机,其中,所述加热器沿着冰托盘边缘设置,且冷空气在冰托盘纵向上沿着冰托盘的中心部分流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冰机,其中:
所述加热器沿着冰托盘边缘设置,
所述制冰机还包括第一热交换防止壁,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沿着冰托盘的边缘延伸的同时,从冰托盘的底表面向下突出,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比加热器定位得更加靠向冰托盘的内部,以及
冷空气远离加热器,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内部流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冰机,还包括一对第二热交换防止壁,所述一对第二热交换防止壁在冰托盘的纵向上沿着冰托盘的边缘延伸的同时,从引导构件的上表面向上突出,所述第二热交换防止壁在冰托盘的横向上彼此间隔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冰机,其中:
所述加热器远离冷空气流动通道,定位于第二热交换防止壁的外侧,以及
冷空气在冷空气流动通道中的第二热交换防止壁之间流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冰机,其中:
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与所述第二热交换防止壁相邻,以及
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的至少一部分和每一个所述第二热交换防止壁的至少一部分在冰托盘的横向上彼此重叠。
10.一种制造冰箱的制冰机的方法,包括:
制备壳体;
设置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配置为用于产生冷空气;
设置冰托盘,所述冰托盘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内的多个制冰凹槽,所述冰托盘配置为用于制冰;以及
设置冷空气引导单元,所述冷空气引导单元配置为用于将由冷却单元产生的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的下侧,
其中,所述冷空气引导单元包括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从冰托盘的底表面向下间隔开,所述冷空气引导单元配置为用于在引导构件和冰托盘的底表面之间限定冷空气流动通道,冷空气沿着所述冷空气流动通道流动,所述引导构件包括第一倾斜部分,所述第一倾斜部分在向上倾斜的同时沿冰托盘的纵向延伸,以用于将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的底表面,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部分的假想延长线到达在冰托盘纵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制冰凹槽中的两个制冰凹槽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引导构件还包括第二倾斜部分,所述第二倾斜部分在从第一倾斜部分的最高处向下倾斜的同时,沿冰托盘的纵向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冰托盘的下侧处设置加热器,其中,所述加热器在空间上与所述引导单元分离,其中,所述加热器配置为用于散发热以将冰从制冰凹槽中分离出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沿着冰托盘边缘设置加热器,其中,冷空气在冰托盘纵向上沿着冰托盘的中心部分流动。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沿着冰托盘边缘设置加热器;以及
设置第一热交换防止壁,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从冰托盘的底表面向下突出,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定位为相对于冰托盘比加热器更加靠向内;
其中,冷空气远离加热器,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内部流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设置一对第二热交换防止壁,所述一对第二热交换防止壁在冰托盘的纵向上沿着冰托盘的边缘延伸的同时,从引导构件的上表面向上突出,所述第二热交换防止壁在冰托盘的横向上彼此间隔开。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设置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与所述第二热交换防止壁相邻,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的至少一部分和每一个所述第二热交换防止壁的至少一部分在冰托盘的横向上彼此重叠。
17.一种冰箱,包括:
冷冻室,其定位在冰箱的主体内部;
冷藏室,其定位在冰箱的主体内部;
冷却单元,其配置为用于产生冷空气;
壳体,其安装在冰箱的食物存储空间内、或者被配置为用于遮蔽食物存储空间的门内,所述壳体具有在其内限定的冷却空间,所述冷却空间配置为用于接收由冷却单元产生的冷空气;
制冰组件,其配置为用于制冰;以及
桶,其设置在制冰组件的一侧处,配置为用于接收从制冰组件中分离的冰,
其中,所述制冰组件包括:
冰托盘,其设置在冷却空间内,所述冰托盘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内的配置为用于制冰的多个制冰凹槽;以及
冷空气引导单元,其设置在冰托盘的下侧处,配置为用于将从冷却单元提供的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的下侧,
所述冷空气引导单元包括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从冰托盘的底表面向下间隔开,所述冷空气引导单元配置为用于在引导构件和冰托盘的底表面之间限定冷空气流动通道,冷空气沿着所述冷空气流动通道流动,所述引导构件包括第一倾斜部分,所述第一倾斜部分在向上倾斜的同时,沿冰托盘的纵向延伸,以用于将冷空气引导到冰托盘的底表面,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部分的假想延长线到达在冰托盘纵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多个制冰凹槽中的两个制冰凹槽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第一倾斜部分包括沿冰托盘纵向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倾斜部分,
所述制冰凹槽的数量为至少四个,以及
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倾斜部分中的一个第一倾斜部分的假想延长线到达所述至少四个制冰凹槽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制冰凹槽之间,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倾斜部分中的另一个第一倾斜部分的假想延长线到达所述至少四个制冰凹槽中的彼此相邻的另外两个制冰凹槽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冰箱,其中,所述制冰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冰托盘的下侧处的加热器,其中,所述加热器在空间上与所述引导单元分离,其中,所述加热器配置为用于散发热以将冰从制冰凹槽中分离出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冰箱,还包括:
其中,所述加热器沿着冰托盘边缘设置,
其中,所述制冰机还包括第一热交换防止壁,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沿着冰托盘的边缘延伸的同时,从冰托盘的底表面向下突出,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比加热器定位得更加靠向冰托盘的内部,
其中,冷空气远离加热器,在所述第一热交换防止壁内部流动;以及
一对第二热交换防止壁,所述一对第二热交换防止壁在冰托盘的纵向上沿着冰托盘的边缘延伸的同时,从引导构件的上表面向上突出,所述第二热交换防止壁在冰托盘的横向上彼此间隔开。
CN201510587462.2A 2015-06-18 2015-09-15 冰箱的制冰机以及用于制冰机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62572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86322A KR101705655B1 (ko) 2015-06-18 2015-06-18 냉장고의 제빙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015-0086322 2015-06-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7214A true CN106257214A (zh) 2016-12-28

Family

ID=54199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87462.2A Pending CN106257214A (zh) 2015-06-18 2015-09-15 冰箱的制冰机以及用于制冰机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57121B2 (zh)
EP (1) EP3106789A1 (zh)
KR (1) KR101705655B1 (zh)
CN (1) CN10625721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7893A (zh) * 2018-11-16 2020-05-26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机及冰箱
CN112789464A (zh) * 2018-10-02 2021-05-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14909834A (zh) * 2019-03-22 2022-08-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机及冰箱
US11959685B2 (en) 2018-11-16 2024-04-16 Lg Electronics Inc.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54374B1 (ko) * 2016-04-08 2017-07-06 동부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냉장고용 제빙장치
KR102455189B1 (ko) * 2017-09-20 2022-10-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아이스메이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CN108131872A (zh) * 2017-11-20 2018-06-08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制冰机及冰箱
KR102051334B1 (ko) * 2018-04-27 2019-12-04 주식회사 위니아대우 제빙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냉장고
US11112163B2 (en) * 2019-01-18 2021-09-07 Whirlpool Corporation Ice-making compartment for an applian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34780A1 (en) * 2006-08-11 2008-0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ce making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CN102116564A (zh) * 2010-01-04 2011-07-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制冰室的冰箱
CN103185447A (zh) * 2011-12-30 2013-07-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KR20140074795A (ko) * 2012-12-10 2014-06-18 주식회사 대창 제빙기
KR20150044308A (ko) * 2013-10-16 2015-04-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빙 트레이 및 이를 갖는 냉장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70965A (ja) * 1989-08-11 1991-03-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蔵庫
KR101395120B1 (ko) * 2006-08-11 2014-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빙장치 및 이를 갖춘 냉장고
KR101320767B1 (ko) 2006-08-11 2013-10-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빙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KR101523251B1 (ko) * 2011-05-03 2015-05-2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제빙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냉장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34780A1 (en) * 2006-08-11 2008-0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ce making apparatus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CN102116564A (zh) * 2010-01-04 2011-07-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制冰室的冰箱
CN103185447A (zh) * 2011-12-30 2013-07-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KR20140074795A (ko) * 2012-12-10 2014-06-18 주식회사 대창 제빙기
KR20150044308A (ko) * 2013-10-16 2015-04-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빙 트레이 및 이를 갖는 냉장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9464A (zh) * 2018-10-02 2021-05-11 Lg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11197893A (zh) * 2018-11-16 2020-05-26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机及冰箱
US11959685B2 (en) 2018-11-16 2024-04-16 Lg Electronics Inc. Ice maker and refrigerator
CN114909834A (zh) * 2019-03-22 2022-08-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制冰机及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06789A1 (en) 2016-12-21
US9857121B2 (en) 2018-01-02
KR101705655B1 (ko) 2017-02-10
KR20160149412A (ko) 2016-12-28
US20160370090A1 (en) 2016-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7214A (zh) 冰箱的制冰机以及用于制冰机的制造方法
CN106257168B (zh) 冰箱的制冰机以及制造所述制冰机的方法
CN106257164A (zh) 冰箱的制冰机以及制造制冰机的方法
CN106257180A (zh) 冰箱的制冰系统和方法
US10508852B2 (en)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of supplying water in refrigerator
US9157674B2 (en) Cabinet refrigerating system
TWI650521B (zh) 冰箱
US20190331403A1 (en) Evaporation Unit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Same
CN104641190A (zh) 冷藏库
CN103975207A (zh) 冷藏库
CN102753918B (zh) 冷藏库
CN106257169A (zh) 用于制冰装置的冰盘以及制冰的方法
CN106257172B (zh) 冰盘设备及方法
JP6405526B2 (ja) 冷蔵庫
JP6023986B2 (ja) 冷蔵庫
US20160370048A1 (en) Ice making duct for refrigerator and ice making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106257204A (zh) 冰箱的制冰管道和使用它的制冰方法
JP6145643B2 (ja) 冷蔵庫
JP6678542B2 (ja) 冷蔵庫
CN106766582B (zh) 一种冰箱
CN209027172U (zh) 冰箱
JP6405525B2 (ja) 冷蔵庫
US10132544B2 (en) Ice-making device for refrigerator
CN106257200A (zh) 冰箱和其制冰方法
CN106257198A (zh) 冰箱的制冰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