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5212A - 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基站、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基站、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5212A
CN106255212A CN201610614960.6A CN201610614960A CN106255212A CN 106255212 A CN106255212 A CN 106255212A CN 201610614960 A CN201610614960 A CN 201610614960A CN 106255212 A CN106255212 A CN 1062552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cell
mobile terminal
auxiliary member
configurat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149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5212B (zh
Inventor
杨金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149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552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55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5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5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5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基站、通信系统。应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检测主小区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和辅小区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B、判断第一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C、在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并且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辅小区的请求信息;D、从基站中接收与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E、根据响应信息判断针对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是否成功;F、在针对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与基站进行辅小区的配置。本发明能合理地配置辅成员载波。

Description

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基站、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载波聚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基站、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载波聚合技术可以将2至5个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聚合在一起,以实现最大100MHz的传输带宽,有效提高了上下行传输速率。
传统的移动终端根据自身的能力大小以及信号质量,决定最多可以同时利用几个载波进行上下行传输。载波聚合中引入的主成员载波(PCC,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和辅成员载波(SCC,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分别对应了主小区(Pcell,Primarycell)和辅小区(Scell,Secondary cell)。
在实践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尽管传统的载波聚合技术具有提供更大带宽的优势,然而,不恰当的载波聚合,将影响载波聚合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在载波聚合模式下和非载波聚合模式下,传统的移动终端的天线的特性不一样。在载波聚合模式下,传统的移动终端的天线需要同时兼顾主成员载波和辅成员载波的频段,为了让天线的带宽增加,很有可能会造成天线效率的下降,这就会造成载波聚合模式下,传统的移动终端的天线性能会相比非载波聚合模式变的更差,导致出现掉网或者信号差或者吞吐量变低的问题。因此,避免在不恰当的应用环境下配置辅成员载波造成一些问题,合理地配置辅成员载波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基站、通信系统,其能合理地配置辅成员载波。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检测主小区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和辅小区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其中,所述辅小区与辅成员载波对应;B、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C、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并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所述辅小区的请求信息;D、从所述基站中接收与所述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E、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判断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是否成功,并生成第二判断结果;F、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在上述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G、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在上述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H、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在上述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中,在所述步骤A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I、从基站中接收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其中,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是所述基站在处于单载波模式的移动终端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预定条件的情况下生成的;所述步骤A为: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
一种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主小区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和辅小区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其中,所述辅小区与辅成员载波对应;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并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所述辅小区的请求信息;第一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基站中接收与所述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判断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是否成功,并生成第二判断结果;第一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在上述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中,所述第一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在上述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中,所述第一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在上述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中,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从基站中接收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其中,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是所述基站在处于单载波模式的移动终端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预定条件的情况下生成的;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
一种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J、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辅小区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是所述移动终端在检测主小区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和辅小区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后,对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进行判断,并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生成的;K、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与所述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其中,所述响应信息作为所述移动终端判断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是否成功的依据;L、在所述移动终端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在上述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中,在所述步骤K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M、在所述移动终端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在上述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中,在所述步骤J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N、判断处于单载波模式的所述移动终端是否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预定条件,并生成第三判断结果;O、在所述第三判断结果为处于所述单载波模式的所述移动终端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所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后对所述主小区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辅小区的信号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进行检测。
在上述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中,在所述步骤O之后,以及在所述步骤J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P、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一种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辅小区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是所述移动终端在检测主小区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和辅小区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后,对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进行判断,并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生成的;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与所述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其中,所述响应信息作为所述移动终端判断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是否成功的依据;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在上述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中,所述第二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在上述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处于单载波模式的所述移动终端是否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预定条件,并生成第三判断结果;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结果为处于所述单载波模式的所述移动终端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所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后对所述主小区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辅小区的信号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进行检测。
在上述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中,所述第二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以及上述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其中,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电性连接。
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基站主体以及上述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其中,所述基站主体与所述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电性连接。
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移动终端以及上述基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能合理地配置辅成员载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由移动终端和基站所组成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的框图。
图3是图1中应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的框图。
图4是应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图1中应用于所述基站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的框图。
图6是应用于所述基站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发明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中由移动终端102和基站101所组成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所述移动终端102与所述基站101的框图。
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包括所述移动终端102和所述基站101,所述移动终端102和所述基站101通过无线电信号通信。所述移动终端102包括终端主体204以及应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203,所述终端主体204与所述应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203电性连接。所述基站101包括基站主体202以及应用与所述基站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201,所述基站主体202与所述应用于所述基站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201电性连接。
参考图3,图3是图1中应用于所述移动终端102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203的框图。
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203可应用于所述移动终端102中,所述移动终端102可例如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在配置辅成员载波(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SCC)之前,所述移动终端102处于单载波模式,即,所述移动终端102配置了主成员载波(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PCC),所述主成员载波与主小区(Pcell,Primary cell)对应。
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203包括检测模块305、第一判断模块306、第一发送模块304、第一接收模块303、第二判断模块301、第一配置模块302。
所述检测模块305用于检测主小区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和辅小区(Scell,Secondary cell)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其中,所述辅小区与辅成员载波对应。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均为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对应的数值。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306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304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并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101发送随机接入所述辅小区的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试探性的接入请求信息。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303用于从所述基站101中接收与所述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应答信息)。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301用于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判断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是否成功,并生成第二判断结果。
所述第一配置模块302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101进行所述辅小区的配置。即,所述第一配置模块302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添加所述辅成员载波,以使所述移动终端102进入载波聚合模式。
在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203中,所述第一配置模块302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101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即,所述第一配置模块302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不添加所述辅成员载波,以使所述移动终端102回退到所述单载波模式。
在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203中,所述第一配置模块302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101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即,所述第一配置模块302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不添加所述辅成员载波,以使所述移动终端102回退到所述单载波模式。
在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203中,所述第一接收模块303还用于从基站101中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重配消息,其中,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是所述基站101在处于单载波模式的所述移动终端102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预定条件的情况下生成的。
所述检测模块305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
参考图4,图4是应用于所述移动终端102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可应用于所述移动终端102中。
在配置辅成员载波之前,所述移动终端102处于单载波模式,即,所述移动终端102配置了主成员载波,所述主成员载波与所述主小区对应。
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步骤402)、所述检测模块305检测主小区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和辅小区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其中,所述辅小区与辅成员载波对应。
B(步骤403)、所述第一判断模块306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
C(步骤404)、所述第一发送模块304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并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101发送随机接入所述辅小区的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试探性的接入请求信息。
D(步骤406)、所述第一接收模块303从所述基站101中接收与所述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
E(步骤407)、所述第二判断模块301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判断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是否成功,并生成第二判断结果。
F(步骤408)、所述第一配置模块302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101进行所述辅小区的配置。即,所述第一配置模块302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添加所述辅成员载波,以使所述移动终端102进入载波聚合模式。
在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G(步骤405)、所述第一配置模块302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101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即,所述第一配置模块302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不添加所述辅成员载波,以使所述移动终端102回退到所述单载波模式。
在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H(步骤409)、所述第一配置模块302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101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即,所述第一配置模块302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不添加所述辅成员载波,以使所述移动终端102回退到所述单载波模式。
在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中,在所述步骤A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I(步骤401)、所述第一接收模块303从基站101中接收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其中,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是所述基站101在处于单载波模式的所述移动终端102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预定条件的情况下生成的。
所述步骤A(步骤402)为:
所述检测模块305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
参考图5,图5是图1中应用于基站101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201的框图。
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201可应用于基站101中。
在配置辅成员载波之前,所述移动终端102处于单载波模式。
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201包括第二接收模块503、第二发送模块502、第二配置模块504。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503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102发送的随机接入辅小区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是所述移动终端102在检测主小区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和辅小区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后,对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进行判断,并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生成的。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502用于向所述移动终端102发送与所述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其中,所述响应信息作为所述移动终端102判断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是否成功的依据。
所述第二配置模块504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102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102进行所述辅小区的配置。即,所述第二配置模块504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102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2添加所述辅成员载波,从而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2进入载波聚合模式。
在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201中,所述第二配置模块504还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102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102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即,所述第二配置模块504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102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2不添加所述辅成员载波,从而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2回退到所述单载波模式。
在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201中,所述装置201还包括第三判断模块501。
所述第三判断模块501用于判断处于单载波模式的所述移动终端102是否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预定条件,并生成第三判断结果。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502还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结果为处于所述单载波模式的所述移动终端102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所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移动终端102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102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后对所述主小区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辅小区的信号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201中,所述第二配置模块504还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102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即,所述第二配置模块504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2不添加所述辅成员载波,从而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2回退到所述单载波模式。
参考图6,图6是应用于基站101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可应用于基站101中。
在配置辅成员载波之前,所述移动终端102处于单载波模式。
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J(步骤604)、所述第二接收模块503接收所述移动终端102发送的随机接入辅小区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是所述移动终端102在检测主小区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和辅小区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后,对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进行判断,并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生成的。
K(步骤605)、所述第二发送模块502向所述移动终端102发送与所述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其中,所述响应信息作为所述移动终端102判断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是否成功的依据。
L(步骤606)、所述第二配置模块504在所述移动终端102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102进行所述辅小区的配置。即,所述第二配置模块504在所述移动终端102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2添加所述辅成员载波,从而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2进入载波聚合模式。
在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中,在所述步骤K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M(步骤607)、所述第二配置模块504在所述移动终端102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102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即,所述第二配置模块504在所述移动终端102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2不添加所述辅成员载波,从而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2回退到所述单载波模式。
在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中,在所述步骤J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N(步骤601)、所述第三判断模块501判断处于单载波模式的所述移动终端102是否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预定条件,并生成第三判断结果。
O(步骤602)、所述第二发送模块502在所述第三判断结果为处于所述单载波模式的所述移动终端102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所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移动终端102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102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后对所述主小区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辅小区的信号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中,在所述步骤O之后,以及在所述步骤J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P(步骤603)、所述第二配置模块504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102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即,所述第二配置模块504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2不添加所述辅成员载波,从而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2回退到所述单载波模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建立在所述移动终端102处于所述单载波模式,并准备通过添加辅成员载波来进入载波聚合模式的基础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基站101的所述第三判断模块501判断处于单载波模式的所述移动终端102是否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预定条件,并生成第三判断结果。
所述基站101的所述第二发送模块502在所述第三判断结果为处于所述单载波模式的所述移动终端102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所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移动终端102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
所述移动终端102的所述第一接收模块303从所述基站101中接收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
所述移动终端102的所述检测模块305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
所述移动终端102的所述第一判断模块306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
所述移动终端102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304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并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101发送随机接入所述辅小区的请求信息。
所述基站101的所述第二接收模块503接收所述移动终端102发送的随机接入辅小区的请求信息。
所述基站101的处理模块对所述请求信息进行处理,并生成所述响应信息。
所述基站101的所述第二发送模块502向所述移动终端102发送与所述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102的所述第一接收模块303从所述基站101中接收与所述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
所述移动终端102的所述第二判断模块301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判断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是否成功,并生成第二判断结果。
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102的所述第一配置模块302与所述基站101的所述第二配置模块504进行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以使所述移动终端102进入所述载波聚合模式。
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102的所述第一配置模块302与所述基站101的所述第二配置模块504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以使所述移动终端102回退到所述单载波模式。
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102的所述第一配置模块302与所述基站101的所述第二配置模块504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以使所述移动终端102回退到所述单载波模式。
上述技术方案即为:
所述基站101判断所述移动终端102是否满足可以配置Scell的条件,如果满足条件,则下发“RRC重配消息”给手机。
所述移动终端102在收到“RRC重配消息”之后,不立即配置Scell(添加辅成员载波),而是在配置Scell(添加辅成员载波)之前,检测Pcell和Scell的信号强度(即RSRP值的大小),如果Pcell和Scell的信号强度高于某个门限,所述移动终端102进行一次随机接入Scell的过程,以进行与基站101的上行同步,如果所述移动终端102收到基站101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则表示针对Scell的随机接入成功,所述移动终端102进行Scell的配置,配置成功之后就进入载波聚合模式。如果针对Scell的随机接入不成功,并且超过定时器规定的时间,则所述移动终端102回退到单载波模式。如果Pcell和Scell的信号强度不高于某个门限,则所述移动终端102回退到单载波模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合理地配置辅成员载波,避免因在不恰当的应用环境中配置辅成员载波而造成所述移动终端无法正常地在载波聚合模式下工作的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改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检测主小区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和辅小区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其中,所述辅小区与辅成员载波对应;
B、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
C、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并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所述辅小区的请求信息;
D、从所述基站中接收与所述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
E、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判断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是否成功,并生成第二判断结果;
F、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G、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H、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I、从基站中接收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其中,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是所述基站在处于单载波模式的移动终端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预定条件的情况下生成的;
所述步骤A为:
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
5.一种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主小区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和辅小区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其中,所述辅小区与辅成员载波对应;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并生成第一判断结果;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并且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所述辅小区的请求信息;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从所述基站中接收与所述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响应信息判断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是否成功,并生成第二判断结果;
第一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进行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基站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从基站中接收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其中,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是所述基站在处于单载波模式的移动终端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预定条件的情况下生成的;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
9.一种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J、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辅小区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是所述移动终端在检测主小区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和辅小区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后,对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进行判断,并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生成的;
K、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与所述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其中,所述响应信息作为所述移动终端判断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是否成功的依据;
L、在所述移动终端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K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M、在所述移动终端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J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N、判断处于单载波模式的所述移动终端是否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预定条件,并生成第三判断结果;
O、在所述第三判断结果为处于所述单载波模式的所述移动终端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所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后对所述主小区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辅小区的信号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进行检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O之后,以及在所述步骤J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P、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13.一种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辅小区的请求信息,其中,所述请求信息是所述移动终端在检测主小区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值和辅小区的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值后,对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进行判断,并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以及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生成的;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与所述请求信息对应的响应信息,其中,所述响应信息作为所述移动终端判断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是否成功的依据;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针对所述辅小区的随机接入不成功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处于单载波模式的所述移动终端是否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预定条件,并生成第三判断结果;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结果为处于所述单载波模式的所述移动终端符合配置所述辅小区的所述预定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重配消息后对所述主小区的信号的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和所述辅小区的信号的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进行检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定值和/或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定值的情况下,与所述移动终端结束所述辅小区的配置。
1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其中,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电性连接。
1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基站主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其中,所述基站主体与所述辅成员载波配置装置电性连接。
1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以及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
CN201610614960.6A 2016-07-29 2016-07-29 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基站、通信系统 Active CN106255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4960.6A CN106255212B (zh) 2016-07-29 2016-07-29 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基站、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4960.6A CN106255212B (zh) 2016-07-29 2016-07-29 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基站、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5212A true CN106255212A (zh) 2016-12-21
CN106255212B CN106255212B (zh) 2019-07-16

Family

ID=57605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4960.6A Active CN106255212B (zh) 2016-07-29 2016-07-29 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基站、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5521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16317A (zh) * 2017-01-26 2018-10-0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评估用户设备的辅小区的信道条件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200591A1 (zh) * 2018-04-19 2019-10-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控制网络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12087814A (zh) * 2016-12-26 2020-1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14599103A (zh) * 2022-05-07 2022-06-07 深圳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76602A1 (ja) * 2011-06-21 2012-1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3493576A (zh) * 2011-04-20 2014-01-01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3841606A (zh) * 2012-11-27 2014-06-0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用户设备成员载波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112902A1 (en) * 2014-10-21 2016-04-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alancing traffic load using inter-site carrier aggreg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3576A (zh) * 2011-04-20 2014-01-01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随机接入处理方法及集成电路
WO2012176602A1 (ja) * 2011-06-21 2012-12-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3841606A (zh) * 2012-11-27 2014-06-04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用户设备成员载波的方法和装置
US20160112902A1 (en) * 2014-10-21 2016-04-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alancing traffic load using inter-site carrier aggregation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7814A (zh) * 2016-12-26 2020-1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CN108616317A (zh) * 2017-01-26 2018-10-0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评估用户设备的辅小区的信道条件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16317B (zh) * 2017-01-26 2022-02-25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评估用户设备的辅小区的信道条件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200591A1 (zh) * 2018-04-19 2019-10-2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控制网络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US11503534B2 (en) 2018-04-19 2022-11-1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access
CN114599103A (zh) * 2022-05-07 2022-06-07 深圳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5212B (zh) 201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638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via cells having different time division duplex subframe configurations
CN103167624B (zh) 一种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CN106255212A (zh) 辅成员载波配置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基站、通信系统
US2021018575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on of a change in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dual connectivity capability
US1130408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20240080742A1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nd obtaining secondary cell group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7370573A (zh)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3384410B (zh) 移动终端重定向到目标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774427B2 (en) Method of handling uplink/downlink configurations for time-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504811A1 (en) Radio link monitoring test procedures for wireless devices
CN104270803A (zh) 一种ap工作模式的调整方法和设备
US11483747B2 (en) Methods of restoring wireless backhaul link and establishing wireless backhaul link, NR wireless backhaul base station, and NR donor base station
CN101932020B (zh) 一种bbu的下电控制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070563A (zh) 射频干扰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7040985A (zh) 射频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WO2023125346A1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WO2022022488A1 (zh) 传输辅助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973270B (zh) 消息发送、消息接收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6304358A (zh) 辅成员载波更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1885745A (zh) 一种功耗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307286B (zh) 一种终端的wifi智能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05101240A (zh) 一种发送和检测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05228228B (zh) 一种终端网络的智能连接方法和装置
CN109905903A (zh) 处理系统重新定向程序的装置及方法
US2024006484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radio link failure,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